《醉太平·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太平·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醉太平·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醉太平·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
醉太平·寒食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
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
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
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古诗简介
《醉太平·寒食》是元代王元鼎创作的散曲·小令,全诗一章,每章四句。
翻译/译文
一声声,小乌鸦不停地欢叫,硬是叫破了暗夜,迎来了春日光华。
昨夜里微微春雨润湿了江堤软沙,阵阵香风溢满万家。
把画楼的鸳鸯瓦洗得干干净净,还打湿了系着彩绳的秋千架。
一觉醒来时红日已照着窗纱,听到街上有人在叫卖杏花。
注释
①醉太平·寒食:《醉太平》是曲牌名。
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节,为纪念介子推而禁火三日。
②乳鸦:雏鸦。
③生:偏偏,硬是。
韶华:美好时光,引指春光。
④鸳鸯瓦:成对的瓦。
赏析/鉴赏
寒食在农历三月初,清明前一二日,此时春已过半。
王元鼎的这组《寒食》小令共存四首,此是其中第二首。
另外三首主要描述流逝的春光在作者心里引起的丰富、复杂的感受,或惹动莫名的困倦,或撩拨缠绵的情思,或萌发及时作欢的欲念,主观色彩表现得比较浓烈。
这一首却不同,作者不直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融情于景、含藏不露的抒写手法,把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机勃勃、
情趣盎然的声光画面之中。
在这支小令中,“乳鸦鸣啼”、“雨润堤沙”、“画楼净瓦”、“彩绳半湿”及“红日上窗纱”、“街头卖杏花”等,勾画出寒食时节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之情。
语言清新典雅,虽然多处化用前人诗意名句,却自然流畅,毫无牵强拼凑、陈旧过时的感觉。
《醉太平·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2
《醉太平·寒食》的者不直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融情于景、含藏不露的抒写手法,把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声光画面之中。
下面一起来欣赏这首曲吧!
【原文】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
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
画楼洗尽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
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译文】
一声声,小乌鸦不停地欢叫,硬是叫破了暗夜,迎来了春日光华。
昨夜里微微春雨润湿了江堤软沙,阵阵香风溢满万家。
把画楼的鸳鸯瓦洗得干干净净,还打湿了系着彩绳的秋千架。
一觉醒来时红日已照着窗纱,听到街上有人在叫卖杏花。
【赏析一】
寒食在农历三月初,清明前一二日,此时春已过半。
王元鼎的这组《寒食》小令共存四首,此是其中第二首。
另外三首主要描述流逝的春光在作者心里引起的丰富、复杂的.感受,或惹动莫名的困倦,或撩拨缠绵的情思,或萌发及时作欢的欲念,主观色彩表现得比较浓烈。
【赏析二】
寒食在农历三月初,清明前一二日,此时春已过半。
王元鼎的这组《寒食》小令共存四首,此是其中第二首。
另外三首主要描述流逝的春光在作者心里引起的丰富、复杂的感受,或惹动莫名的困倦,或撩拨缠绵的情思,或萌发及时作欢的欲念,主观色彩表现得比较浓烈。
这一首却不同,作者不直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融情于景、
含藏不露的抒写手法,把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声光画面之中。
【赏析三】
王元鼎(生卒年不详),曾任翰林学士。
与阿鲁成同时代人。
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说他为西域人。
天一阁本《录鬼簿》在“前辈名公”中列有其名称为“王元鼎学士”。
《太和正音谱》把他列入“词林英杰”中,现存散曲小令七首、套数二套。
【《醉太平·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