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知识
初一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5篇)

初一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5篇)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篇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春》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文本研读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4、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6、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从侧面衬托出春花的竟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其中,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情态,可以使人联想起蜜蜂嘤嘤嗡嗡,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碌着采蜜的情景。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清单与总结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清单与总结一、诗词鉴赏初一语文学习中,诗词鉴赏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
1. 学习唐诗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初一学生应该熟悉几首经典的唐诗,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2. 学习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学生应该学习几首脍炙人口的宋词,如《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等。
3. 学习古文诵读初一学生需要通过朗读古文来提高语感和修养。
可以选择一些文言文阅读,如《木兰辞》、《观书有感》等。
二、古代文学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有助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传统价值观的培养。
1. 学习《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瑰宝,初一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精选摘录的片段,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习《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学习其中的英雄形象和江湖精神,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团队精神。
三、古代文化初一语文课程也会涉及一些古代文化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1. 学习《孔子传》《孔子传》是介绍孔子思想和故事的经典文献,学生可以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思想和教育理念。
2. 学习《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通过学习其中的诗篇,让学生认识古代的音乐文化和生活风貌。
四、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 学习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通过学习比喻的用法,让学生学会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事物。
2. 学习夸张夸张是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的表达,让学生学会运用夸张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总结:初一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的学习是重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意识、文学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同时,学习修辞手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一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重点内容,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通过积极的参与和实践,初一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打印

初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打印一、古诗词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文言文1.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全面总结与回顾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全面总结与回顾作为中学阶段的起点,初一语文是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巩固和扩充,也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全面总结和回顾初一语文的重要知识点,包括词语的认识与运用、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学习、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等内容。
一、词语的认识与运用1. 词的概念和分类:词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单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而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2. 词义辨析和词语搭配:在词语运用中,需要准确辨析词义,并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避免用词不当或犯词语搭配错误。
3. 词语的衔接和句子的连贯:在句子和段落中,需要通过适当的词语衔接和使用过渡词,使句子和段落之间连接自然,逻辑清晰,具备良好的连贯性。
二、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学习1. 古代文学的学习:初一语文课程中,将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文学风格等。
2. 现代文学的学习:在了解古代文学的基础上,初一语文还将引导学生学习现代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体,掌握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三、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1. 写作技巧:初一语文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素材收集、提纲拟定、结构布局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技巧。
学生需要学会选材、条理清晰地组织写作内容,并运用适当的描写、对比、补充等手法,提升作文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2. 修辞手法:初一语文还将引导学生学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通过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丰富作文的表达效果,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和感染力。
总结:初一语文是中学语文学习的起点,不仅需要对词语的认识与运用进行深入理解,还需要学习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作品,掌握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
通过全面总结与回顾初一语文的重要知识点,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初一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综合素养和高层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七年级都学什么知识点语文

七年级都学什么知识点语文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生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缩影,也是最为基础和必需的学科之一。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初中的学习是整个学生学习的基础。
那么,七年级的学生都学什么知识点语文呢?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古诗文在七年级语文学习的课程中,古诗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阶段学习的古诗文主要包括唐宋词和诗、元曲、名篇选读等。
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语文课中,会接触到《江南好》、《虞美人》等众多名篇佳作,通过诵读和欣赏古诗文,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七年级语文里面的重点之一。
学生在此阶段需要通过对现代文章、小说等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鉴赏能力。
同时,现代文阅读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一个过程。
学校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化底蕴都有很高要求的一门学科。
在七年级阶段,学生会学习到《史记》、《左传》、《论语》等多部文言文著作。
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逐渐掌握古代汉语语言特点及其表述方法。
四、语法知识语法知识在语文学科里面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七年级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复杂的语言结构、语法分类、句型结构等语法知识,同时还需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加强对汉语语言的理解。
五、写作技能语文学习不仅仅只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式样、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写作技能的练习。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写小作文、中篇作文、写日记、写读书笔记以及写好的文章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七年级的语文学习涵盖了古诗文、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语法知识和写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点。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全面发展,在不同的阅读和写作练习中逐渐掌握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走向未来。
初一语文月考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月考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
1. 字词积累。
- 字音。
- 重点关注课本后的字词表,如易读错的字:“确凿(záo)”不能读成“zuò”;“菜畦(qí)”的“畦”字读音要准确。
- 多音字,如“宿”,在“住宿(sù)”“一宿(xiǔ)”“星宿(xiù)”中读音不同,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 字形。
- 注意形似字的区别,例如“辩”(辩论)、“辨”(辨别)、“辫”(辫子),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 课本中的重点词语字形要牢记,像“人声鼎沸”的“鼎”字写法,不能写错。
- 词义。
- 理解课本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如“油然而生”,基本义是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 掌握近义词的区别,“静谧”和“安静”,“静谧”更强调环境的寂静。
2. 文学常识。
二、文言文知识。
1. 实词虚词。
- 实词。
- 常见虚词如“之”“而”“其”等的用法。
“之”有“的”(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用法;“而”有表并列、表转折等用法。
2. 文言文翻译。
- 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 特殊句式要注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三、现代文阅读。
1. 记叙文阅读。
- 内容概括。
- 人物形象分析。
- 语句赏析。
- 从修辞角度赏析,如比喻句“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矮松的形态。
- 从描写角度赏析,如环境描写“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烘托出“我”当时孤独、绝望的心情。
2. 散文阅读。
- 散文的线索。
- 散文的主题理解。
四、写作。
1. 记叙文写作。
- 审题立意。
- 结构安排。
-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开头要吸引读者,中间内容要具体,结尾要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主题。
2024初一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文学常识
朱自清:《春》、《背影》等老舍:《济南的冬天》等曹操:《观沧海》等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王湾:《次北固山下》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
3
文言文
熟练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理解文意注重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提高语感通过做练习题,提高解题技巧
4
现代文阅读
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和归纳
2024初一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序号
知识点类别
重点内容
1
字词
表示“看”的字词:瞥、瞅、望等表示“说”的字词:讲、讨论、议论等表示“叫”的字词:嚷、吼、嚎等表示“第一”的字词:首、元、甲、子等象声词:吱呀、喀嚓、扑哧等带有人体器官或部位名称的词语:头重脚轻、指手画脚等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鼠目寸光、谈虎色变等带有颜色的词语:桃红柳绿、万紫千红等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等表示形态多的成语:千姿百态、千姿万状等表示数量多的成语:不胜枚举、数不胜数等表示变化快的成语:变化多端、变幻莫测等表示速度快的成语:一泻千里、一目十行等表示时间快的成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表示“慢”的词:慢慢、缓缓、冉冉等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一眨眼、一瞬间等表示“死”的词语:去世、已故、牺牲等表示“想”的词语:苦思冥想、静思默想等
5
古诗文鉴赏
了解诗歌手法、意象、主题等基本知识注重对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提高鉴赏能力通过做练习题,熟悉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思路
6
作文
注重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熟悉各种作文题型,如记叙文、议论文等,并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多进行作文练习,提高写作速度和质量
7
语法知识
掌握词性、句式、标点等语法知识能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写作和阅读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1.基础知识:
-词语积累:包括生字词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成语、俗语、谚语的学习与理解。
-标点符号: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类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问号、引号等。
-修辞手法:初步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并能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2.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学习简单的文言词汇,理解并翻译古文,把握古文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及写作技巧。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章大意,提炼中心思想,分析段落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合理推测和判断。
3.写作训练:
-记叙文写作:学会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进行叙事,描写人物、景物,抒发感情,使文章条理清晰,情节生动。
-议论文写作:学会提出论点、摆事实讲道理、引用例子论证观点,形成逻辑严密、论据充分的文章结构。
-应用文写作:熟悉书信、通知、请假条等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4.古诗词鉴赏: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学会欣赏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5.综合性学习:开展课外阅读,参与讨论交流,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一、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的构成
人物的性格、外貌、言行、惯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
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描写方法、对话方法、动作方法、心理描写方法等。
二、修辞手法
1.比喻
用某一事物来点明另一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的方法。
比喻又分为直接比喻和隐喻两种。
2.夸张
把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本质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常用于幽默或讽刺。
3.反复
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概念反复强调,让读者加深印象和记忆。
三、文言文基础
1.文言文的语法构成
文言文的语法以五大成分为基础: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2.文言文的句式特点
文言文常用并列句、复句、折叠句、排比句、对偶句等句式。
3.文言文的基本修辞手法
典、比、夹、象、设、会等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四、阅读技巧
1.粗略阅读
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主题、形式、大意和结构,获取整体信息。
2.细读理解
详细阅读文章,注意文章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分析解读
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情感、主题等要素,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以上是初一语文重点知识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人教版语文知识点

初一人教版语文知识点一、字音字形。
1. 易错字音。
- 确凿(záo):不能误读为“zuò”。
- 菜畦(qí):“畦”字容易读错。
- 倜傥(tì tǎng):注意两个字的声调。
- 蝉蜕(tuì):不要读成“shuì”。
- 攒(cuán):如“攒成小球”,还有一个读音“zǎn”(积攒)。
2. 易错字形。
- “渊薮”的“薮”,笔画较多,要注意书写顺序。
- “尴尬”这两个字的字形比较特殊,左边部分容易写错。
- “粼粼”的“粼”,右边部分的笔画要写准确。
二、词语理解与运用。
1. 重点词语解释。
-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 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稀少。
-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2. 词语辨析。
- “奥秘”与“秘密”:- “奥秘”侧重于指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内部隐藏的道理等,如“大自然的奥秘”;“秘密”侧重于指不公开的、隐蔽的事情,多与人事有关,如“保守秘密”。
- “鉴赏”与“欣赏”:- “鉴赏”有鉴别、欣赏的意思,一般用于对艺术品、文物等的品鉴,如“鉴赏名画”;“欣赏”侧重于领略玩赏,使用范围更广,可以是对景色、艺术作品等的感受,如“欣赏风景”。
三、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2. 文体知识。
四、古诗词背诵与理解。
-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理解:-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中的名句,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写出了大海的雄伟壮阔。
-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考点突破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考点突破一、基础知识概述初一语文是学生接触到的新学科,为了顺利过渡到中学阶段的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学科特点以及考试要点等方面对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突破。
1.1 课程内容初一语文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1.课文阅读:主要包括现代文、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等文本的阅读与理解。
2.语法知识:学习基本语法规则,如词性、句法、语态、虚词等的认识和运用。
3.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等的写作技巧。
4.古代文化: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化名人、古代诗词等。
1.2 学科特点初一语文学科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承接:初一语文基础知识是对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学生需要建立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
2.注重语文能力:初一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不仅仅是掌握语文知识,更要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核心考点突出:初一语文考试中,会有一些核心考点,需要学生重点关注和准备。
对于这些考点,学生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突破。
二、考点突破策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初一语文考试,以下是一些考点突破的策略:2.1 课文阅读课文阅读是初一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策略:1.理解文本:在阅读课文时,要仔细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可以通过梳理文章结构、抓住关键词和短语等方式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提炼关键信息:学生应该能够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主题、观点和论证等。
这样有助于记忆和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
3.阅读技巧:学生可以运用一些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略读和精读等,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2.2 语法知识语法知识也是初一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考点。
以下是一些突破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语法知识的难易程度,制定学习计划。
先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提高难度。
2.多做习题:通过做大量的语法习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及学习笔记(全)

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及学习笔记(全)初一语文课程涵盖了多个单元和章节,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和学习目标。
以下是初一语文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大全,以及重要的学习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第一学期:一.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知识点:自我介绍、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等。
文本阅读:《我的自画像》、《我的爱好》等。
学习笔记与要点:1. 自我介绍:学习如何简洁明了地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特长等。
2. 个人特长:思考并记录自己在学习、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特长,以及如何发挥这些特长。
3. 兴趣爱好:列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运动等,并思考这些爱好对自己的影响。
4. 理想追求:思考自己的理想和未来职业方向,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做的努力。
5. 自我评价: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自己。
6. 成长经历:回顾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记录一些重要的成长瞬间和感悟。
二. 第二单元:家庭亲情知识点:家庭成员、亲情故事、家庭责任等。
文本阅读:《我的家》、《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等。
学习笔记与要点:1. 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父母、兄弟姐妹等,以及他们在家庭中的作用。
2. 亲情故事:收集并整理一些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3. 家庭责任:思考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如照顾弟妹、分担家务等,以及如何履行这些责任。
4. 亲子沟通:学习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倾听父母的建议和意见。
5. 家庭氛围:探讨如何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及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6. 感恩父母: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学会珍惜他们的付出和关爱。
三. 第三单元:校园生活知识点:学校环境、师生关系、同学友谊等。
文本阅读:《我们的校园》、《一堂有趣的课》等。
学习笔记与要点:1. 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的历史、地理位置、建筑风格等,以及学校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2. 师生关系:探讨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老师,向老师请教问题,同时关心同学,互相帮助。
2024年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梳理

2024年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梳理一、古代文学1. 诗歌-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 骈文- 水调歌头- 词牌名篇2. 散文- 骈文- 汉赋- 六朝散文- 唐宋散文- 隋唐小品文- 辞章文3. 曲艺- 京剧- 评剧- 黄梅戏- 评弹- 苏州评弹- 话剧二、文言文1. 文言文的特点- 使用古代的语言文字- 讲究平仄轻重- 常用典故和修辞手法- 表达含蓄、委婉的意思- 注意礼仪和规范用语2.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 对偶- 倒装- 连言三、现代文学1. 散文- 新闻散文- 小品文- 杂文- 美术评论- 旅行游记- 灵异小说2. 诗歌- 现代诗- 抒情诗- 象征诗- 叙事诗3. 小说-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科幻小说- 推理小说- 历史小说- 仙侠小说4. 戏剧- 现代戏剧- 话剧- 西洋古典戏剧- 舞台剧四、现代汉语1. 词语的意义- 词语的概念与本义- 词语的引申义- 词语的特殊含义2. 词语的用法- 词语的词性与分类- 词语的构词法- 词语的搭配及惯用法3. 词语的造句- 词语的基本句型- 词语的扩展句型- 词语的复合句型五、修辞手法1. 形象修辞- 比喻- 拟人- 拟物- 比拟- 比拟衬托2. 修辞方法- 重复- 排比- 反复- 迂回- 夸张- 对偶六、阅读理解1. 文章主旨- 判断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文章的观点和立意2. 文章细节- 理解文章中的事实、数据和细节描述- 掌握文章中的例证和论证方法-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 文章结构- 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 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掌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4. 文章风格- 鉴赏作者的笔触和文风- 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受众七、写作技巧1. 议论文- 提出观点- 介绍论据- 展开论证- 结束陈述2. 记叙文- 确定主题- 安排情节结构- 塑造人物形象- 运用描写手法3. 说明文- 确定叙述对象- 分析其特点和分类- 揭示事物的原理和运作方式- 使用图表和例证进行说明4. 应用文- 书信写作- 广告宣传- 网络应用- 新闻报道以上是初一语文的知识点总结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

初一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初一语文复习资料(一):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人教版的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3、《生命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P20(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2.“说”通“悦”高兴的意思3.“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4.“不”通“否”表示否定的疑问5.“匪”通“非”非常,很6.“知”通“智”聪明7.“乌”通“无”没有8.“裁”通“才”仅仅9.“反”通“返”返回童趣一、主要实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
初一语文笔记整理版

初一语文笔记整理版一、字词部分。
1. 生字词。
- 多音字,如“行”,在“行走(xíng)”和“银行(háng)”中的不同读音及用法。
- 形似字辨析,像“辩”(辩论)、“辨”(辨别)、“辫”(辫子)的区别。
2. 词语积累。
3. 字词的特殊用法。
- 名词作动词,如“鞭数十(鞭,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 形容词作名词,如“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的知识)”。
二、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 作者的文学流派或风格特点,如鲁迅,他的作品多具有批判现实主义风格,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等进行深刻批判。
2. 文体知识。
-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及其作用。
顺叙使文章条理清晰;倒叙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制造悬念;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等。
- 古诗词:诗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词的相关知识(词牌名、词的流派如豪放派和婉约派等)。
三、文言文知识(如果涉及文言文课文)1. 实词。
- 古今异义词,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代是“行走”的意思。
- 通假字,像“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 一词多义,如“之”有“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等多种用法。
2. 虚词。
- 常见虚词“而”“其”“于”等的用法。
“而”可表示并列(敏而好学)、承接(温故而知新)、转折(人不知而不愠)等关系。
3. 文言句式。
- 判断句,如“……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
- 省略句,“(余)见渔人,(渔人)乃大惊”。
4. 文言文翻译方法。
- 留(保留专有名词)、删(删去无实义的虚词)、补(补充省略成分)、换(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语)、调(调整语序)。
四、课文内容分析。
1. 主题思想。
2. 结构层次。
3. 人物形象(如果课文中有描写人物)4. 景物描写(如果课文中有景物描写)五、写作特色。
初一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字词积累1. 字音字形易读错的字,如“粗犷(guǎng)”不能读成“kuàng”;“贮蓄(zhù)”不能读成“chǔ”等。
易错写的字,“尴尬”的“尬”笔画较多容易写错;“萧瑟”的“瑟”上下结构要写准确。
2. 词语理解与运用近义词辨析,例如“安静”和“宁静”,“安静”侧重于没有声响,“宁静”更强调环境的平和、安静。
成语的正确使用,像“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要注意成语的语义、适用对象等,不能望文生义,如“首当其冲”不是首先冲上去的意思,而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二、语法知识1. 词性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如“学生”“书本”“学校”)、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如“跑”“想”)、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如“美丽”“高大”)、数词(如“一”“二”)、量词(如“个”“只”)、代词(如“我”“你”“他”)。
虚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等,如“很”“都”)、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等,如“在”“从”)、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等,如“和”“但是”)、助词(如“的”“地”“得”)、叹词(如“啊”“哦”)、拟声词(如“呼呼”“滴答”)。
2. 短语结构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组成,如“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美丽大方”。
偏正短语:前面的词修饰、限制后面的词,如“伟大的祖国”(“伟大”修饰“祖国”)、“迅速地跑”(“迅速”修饰“跑”)。
动宾短语:动词和它后面受它支配的宾语组成,如“打篮球”“写作业”。
后补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在它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如“跑得快”(“快”补充说明“跑”的程度)、“好极了”(“极了”补充说明“好”的程度)。
主谓短语:主语和谓语组成,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如“阳光灿烂”(“阳光”是主语,“灿烂”是谓语)。
3. 句子成分主语:句子陈述的对象,一般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如“小明是个好学生。
初一学生的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学生的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初一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和总结。
下面将对初一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词语运用1. 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词的意义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的区别与用法。
3. 词的搭配与固定搭配:如动宾搭配、主谓搭配等。
4. 多音字与同音字的音、形、义辨析。
二、句子结构1. 简单句、复合句和并列句的区别与使用。
2. 主谓一致与主谓不一致的情况与解决方法。
3. 句子成分的正确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
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比喻与拟人: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与拟人手法进行表达。
2. 夸张与对比:使用夸张与对比进行强调与对比。
3. 反问与排比:通过反问与排比手法增强表达的力度。
4. 修辞方法的灵活运用:拓展学生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四、文章写作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言、主体、结论等组成部分。
2. 逻辑与连贯性:保持作文段落之间的逻辑和连贯性。
3. 合理组织思路: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4. 具有说服力的论证:用事实、数据和例子等进行论证。
五、阅读理解1. 阅读的目的与态度:弄懂阅读文本的目的与表达态度。
2. 文章结构的理解:理解文章的结构,从而找到关键信息。
3. 文章的主旨归纳: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4. 阅读技巧与方法:快速浏览、精读和注重细节等。
综上所述,初一学生的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包括词语运用、句子结构、修辞与修辞手法、文章写作和阅读理解等多个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水平,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希望通过这些总结与归纳,初一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初一的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一的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一、汉字
1. 书写基本笔画、结构和规范
2. 常用基本汉字的书写、发音和意思
3. 第一学期必背350个汉字
二、词语
1. 常用词语的拼音和意思
2. 常见词语的词性、词义和用法
3. 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谚语等
三、拼音
1. 了解声母和韵母的组合规律
2. 能正确书写和读出20个以上的多音字
3. 熟练掌握并正确使用平仄声调
四、课文阅读
1. 选读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2. 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熟悉课文的背诵和朗读
4.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五、作文写作
1. 掌握基本的写作结构和方法
2. 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3. 交流思想,言简意赅
六、古诗词
1. 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
2. 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3. 能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七、阅读能力
1. 阅读各类文学作品,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2. 提高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 了解中国古代名著及现代文学名著
八、语法
1. 正确理解并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
2. 掌握句子的结构和成分
3. 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语法规则和语法现象
九、修辞手法
1. 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的多样性
2. 理解修辞手法对文学作品的点缀和意义
3. 自觉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
十、文学常识
1. 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作品背景及风格特点
2. 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3. 掌握文学常识的基本知识点
以上就是初一语文的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初一语文的考点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的考点知识点总结一、语文文字:1.书写文字。
初一学生学会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能够辨别汉字结构,并且正确地书写汉字和标点符号。
二、语文阅读:1.字词理解。
初一学生学会认读部首,构词法,并理解成语、俗语、谚语等。
2.理解文章。
(1)能从句子、段落理解文章概括内容。
(2)初一学生能辨别文章中的事实、观点和情感,并闯出读前、读中和读后的问题。
(3)读懂文字中的修辞手法,对比和对比文章中的事物、人物的特点。
三、语文表达:1.构思表达。
学生根据各自情感、体验或写作的目的,制定写作计划、构思和选择合适的素材。
2.写作表达。
学生能用简单的语言叙述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且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结构清晰,用词贴切。
四、语言知识:1.词语。
(1)初一阶段复习所学的语文知识,再掌握新的词汇、词语。
(2)了解词语的构词和用法。
2.语法。
(1)初一阶段复习所学的语文知识,再掌握新的语法。
(2)了解句子的结构和成分。
3.修辞手法。
(1)初一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比如对偶、排比、辞格等。
五、修辞与鉴赏:1.修辞手法。
2.文学鉴赏。
六、写作表达:1.作文的中心论点:初一学生在作文中要明确中心论点,将观点清晰表述。
2.作文的结构:学生要掌握一些简单的作文结构,如议论文、叙述文、说明文等。
3.作文的写作方法:熟练运用一些简单的写作方法,如问答法、比较法、排列法等。
七、古诗词:1.初一学生学会背诵、理解古诗、古词,并且能吟咏的腔调韵律。
2.随堂测试:课文中选取一些古诗古词,学生通过分析古诗古词的意境、情感、韵律等。
3.课外延伸:教师分配不同的古诗古词,让学生观察图片、赏析诗词,了解诗词背后的含义和故事。
八、实践活动:1.语文实践活动。
2.实验活动。
九、综合课程设计:1.综合教育: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辅助学习其它课程。
2.评价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并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综上所述,初一语文学科的考点包括语音、语词、阅读、表达、词语、语法、修辞与鉴赏、写作表达、古诗词、实践活动和综合课程设计等。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图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图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 词语的意思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由一个或几个汉字组合起来的。
词语有实词和虚词之分。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可以单独构成句子;虚词有连词、助词、介词、语气词等,不能单独构成句子。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特征的词语。
副词是表示动作的方式、程度或时间、地点的词语。
2. 词语的用法词语的用法包括词义辨析、拼音、拼写等方面。
在阅读和写作中,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
二、句子的成分1. 主谓宾结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的。
主语是句子的主题,并且是句子中的核心成分,通常是名词或代词。
谓语是主语的动作或状态的表达,是句子的核心成分,通常是动词。
宾语是动作的承担者或者是与动作直接相关的事物,通常是名词或代词。
2. 定语和状语在句子中,定语是对名词进行修饰的成分,修饰的内容是名词的属性、特征和性质。
状语是对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进行修饰的成分,修饰的内容是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3. 主谓宾补结构句子中,宾语后面经常跟有宾补,宾语补足谓语动作的内容。
宾补的种类有形容词宾语补足语、名词宾语补足语和副词宾语补足语。
三、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事物相互比较,来表达一种深刻的意义。
比喻是常用的修辞手法,让语言显得更为生动、形象。
2.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有生命的人类,赋予其人的行为或思想情感。
通过拟人,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深入人心。
3.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大,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感觉和情感。
夸张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有张力和感染力。
四、文学常识1. 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诗词以汉语的音乐和韵律为基础,通过对自然、人情、社会等方面的描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知识(下册)第一单元成长足迹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会插叙的运用
(1)定义
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
(2)作用
补充、衬托主要情节;解释说明;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3)举例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
②《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全文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同时更好地突出了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2、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
(1)理清文章脉络,概述文章的内容(复述文章)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先写百草园,然后三味书屋,两者形成对照。
(2)理解《诗两首》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诗之美
3、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1)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指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就采用了空间顺序写作。
(2)详略得当的使用和好处
有详有略,突出中心,文章更具层次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5、体会文章中借事说理的写法
借事说理的好处是能让人更直观地通过事例来明白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
所借的事例,还起着与该事例结果对比的作用。
6、体会文中的人物(或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等等)形象,作一简要分析
7、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简易的文言文
8、作文
(1)日记作文:讲述自己的烦恼
(2)话题作文:回首成长的烦恼
(3)书信作文:为朋友化解烦恼
9、知识积累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皂荚jiá树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拗ǎo过去锡箔bï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ân) 葚收(liǎn) 敛脑(suǐ) 髓人声(dǐng) 鼎沸(kuī) 盔甲
3.用恰当词浯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
1.重点: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动作描写:P5 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3.P6 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鸡毛掸dǎn子咻xiū咻玉簪zān花骊lí歌花圃pǔ懒惰duî
2.用恰当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爸爸的花儿落了净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地名)作家林海音。
P.43注释①选自《城南旧事》,林海音,台湾作家
1.线索——(1)“花”:以花喻人(共出现4次)(2)毕业典礼(时间顺序)
2.题目:一语双关(花的凋谢象征爸爸的去世)
3.伏笔:爸爸病情的恶化(第11、32、54、55段)
4.插叙(现实与回忆交替出现):第13-31段、
三、丑小鸭童话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讪shàn笑吐绶shîu鸡沼zhǎo泽木屐jī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
(2)水正在结冰,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碎裂声。
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住。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2他感到非常难为情。
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作者是安徒生,本文是由叶君健翻译的。
四、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萋qī怀恋liàn 幽寂jì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2)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姜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点拨:此句蕴含深刻哲理,耐人寻味,需记住。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女口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告口吻,强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自然界道路象征人生道路,要慎重作出人生选择。
五、伤仲永文言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仲zhîng 谒yâ称chân前时之闻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父异焉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6)或以钱币乞之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
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
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词语解释:P37 注释1、3、4、6、7、9、10、11;P38 注释2、3、5、6、7、9、10、11、14、15、16、17、18、19
◇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1.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