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炔烃演示文稿
大学有机化学 烯烃和炔烃PPT优质课件

C + Br
C
极性 Br
C
Bδr+
δBr
慢
C B+r + Br-
C
C
π- 络合物
.
σ- 络合物 (溴鎓离子)
第二步: 背面
Br
Br- +
C B+r
快
C
C
C
Br
.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三、烯烃的性质)
2. 加卤化氢 (HX)
X
C C + HX
CC
H
烯烃与卤化氢同样发生分步的、亲电性加成反应
.
3个sp2杂化轨道取平面正
三角形分布,与未杂化的
p 轨道垂直。sp2 杂化轨
道之间的夹角为 120o.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一、烯烃的结构)
头碰头重叠形成C—Cσ 键
键: 284 kJ/mole
.
肩并肩重叠形
成键,重叠
程度较小, 键 较不牢固,不 能自由旋转。
键键能 357kJ/mole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 烃
一 烯烃的结构 二 命名和异构 三 烯烃的性质 四 共轭烯烃
第二节 炔 烃
一 炔烃的结构 二 异构和命名 三 炔烃的性质
.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Alkenes and Alkynes)
分子中含C=C双键的叫烯烃; 而含C≡C叁键的叫炔烃。烯烃 和炔烃都是不饱和烃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
诱导效应: 多原子分子中,由于原子和基团电负性的不同,引起 键的极性并通过通过静电诱导作用依次影响分子中不 直接相连的键,使之发生极化,从而引起整个分子中 电子云分布发生改变的作用。用符号 I 表示。
有机化学课件3-2 炔烃

不对称炔烃与HX加成也要遵循马氏规则。
CH3 (CH2)3 C CH
+ HBr
过氧化物
CH3 (CH2)3 CH CHBr
过氧化物效应
③ 加 水
HC CH
+ H2O
H2SO4 HgSO4
CH2 CH :O H
分子重排
O H3C C H
乙 醛
H3C C
CH
+ H2OH2来自O4 HgSO4H3C C CH2 OH
4HC CH
Ni(CN)2 醚 环辛四烯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A.己烷 B. 1-己烯
不褪色
C. 1-己炔
Br2 ( CCl4)
褪色
D. 2-己炔
己烷
B. 1-己烯
无气体放出
C. 1-己炔
D.
KMnO4溶液 褪色,且有气体放出
2-己炔
1-己烯
B. 1-己烯
无气体放出
C. 1-己炔
AgNO3, NH3 白色沉淀
不对称炔烃的硼氢化反应结果就好象在C≡C两端反马加成 一分子水,生成的烯醇式化合物重排成醛或酮。
H2C CH CH2 C CH + Br2
CH2Br CHBr CH2 C CH
4,5-二溴-1-戊炔
2
HC CH
氧化反应
CO2
KMnO4,H2O
+ H2O
1.检验碳碳叁键的存在;
2.推测炔烃的结构。
分子重排
不对称炔烃
H3C C CH3 O
丙 酮
此反应叫做库切洛夫(Kucherov)反应。
互变异构现象
CH 2 CH :O H
分子重排
O H3C C H
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炔烃

炔烃加水也符合马氏规则
O
R–C–CH3
甲基酮
只有乙炔水合得乙醛; 端基炔水合得甲基酮; 非末端炔烃 两种酮的混合物。
3、硼氢化反应 (了解)
炔烃的硼氢化反应, 可以停留在含双键的阶段为顺式构型。
CCHHH3C3
CCCHC3
(BCHH3)32
BCCHH33COCOH CCHC3 H3C BC
3H
H3
O CH3CH2C–CH3
CH≡CNa + CH3CH2Br
Na
CH≡CH
HBr
CH2=CH2
H2 林德拉催化剂
CH≡CH
7、聚合反应 (略)
CH2 CH CH C CH
7 6 54 3 2 1
CH2=CH-CH-CH=CH–CH =CH2
C CH3
C CH
CH2
5-乙炔基-1, 3, 6-庚三烯 2-甲基-3-乙炔基-1,4-戊二烯
二、物理性质
1、炔烃分子短小、细窄, 在液态及固态中彼此很靠近, 分子间作用力强, 故熔点、沸点和密度较大。
反应、聚合反应, 但也有一定特殊性。 CH3–CH3 50
sp杂化控制电子的能力更强, 亲电加成反应稍慢于双键.
1、还原反应
1)催化加氢 (不同催化剂, 不同产物)
① 高活性催化剂 (Ni、Pt、Pd等) (生成烷烃)
H2
H2
R C CH 催化剂 R CH CH2 催化剂 RCH2CH3
CH3CCCH3 +H2 Pt CH3CH2CH2CH3
CH3 H
硼氢化的产物用酸处理, 可得顺式烯烃。
末端炔硼氢化的产物用碱性过氧化氢氧化生成醛。
R
H
RC≡CH
有机化学第五章炔烃(陈青)-幻灯片

Na
C3 C H2 C HCC 2 C3 H H 液 NH3
CH3CH2 C
H
H C
CH2CH3
18
机理:
Na
RCCR
R C C R Na
负离子自由基
NH3
R
CC
H
R
乙烯型自由基
R
CC
H
R
反式 稳定
R
R
CC H
顺式
R CC
Na
H
R
乙烯型自由基
R
NH3
CC
H
R
乙烯型负离子
R
H
CC
H
R
反式烯烃
② 炔烃用LiAlH4还原得反式烯烃。 ③ 炔烃硼氢化,醋酸处理得顺式烯烃。
3
异构:由于炔烃是个直线形分子,故没有几何异构, 它具有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 碳链不同
叁键位置不同
1—戊炔
碳链位置异构
3—甲基—1—丁炔
2—戊炔 官能团位置异构
6
命名:系统命名 (IUPAC) 命名原则
炔烃的系统命名原则与烯烃相同,无顺反异构,只将烯字改 为“炔”字即可(英文词尾ene改为yne,乙炔英文名称采用 俗名acetylene)。
乙炔中的碳为SP杂化,轨道中S成分较大,核对电子的束缚
14
能力强,电子云靠近碳原子,使乙炔分子中的C-H键 δ- δ+
极性增加: HCCH 氢具有酸性。
(2)炔化物的生成
①乙炔或 RCCH可和NaNH2、RLi、RMgX反应
RCCH+ NaNH2 RCCH+ n-C4H9Li
RC CNa+ NH3
19
第四章 炔烃.ppt

第四节 速度控制与平衡控制
E2
E1'
E1
1, 2-加成
1,4-加成 E2'
E
CH2 CH CH CH2
1,2-加成产物 H
Br
1,4-加成产物
1,2-加成反应进程
1,4-加成反应进程
1,2-加成和 1,4-加成反应进程中的位能曲线图
H
C H
CH
H H
H
H CH
C
H
H
平面共轭结构
(2)分子轨道理论
ψ4
ψ3 ψ2
ψ1
丁二烯的分子轨道图形
反键轨道
E
原子轨道
成键轨道
丁二烯π 电子分子轨道的能级图
反键轨道 成键轨道
四、 共轭效应
由于电子离域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 用C表示。
形成条件:参加共轭的P轨道共平面。 1、共轭效应的类型 (1)π-π共轭
4、共轭效应的特点
(1)共平面性; (2) 电子云密度、键长趋于平均化; (3)体系能量降低、趋于稳定; (4)π电子远程传递; (5)易极化、折射率增高、电子流动性大
五、共轭烯烃的化学特性 1、1,4-加成与1,2加成 (1)与Br2和HX加成
CH2=CH-CH2-CH=CH2 + Br2
1,4-戊二烯与Br2加 成,两双键各行其是, 互不影响
在有机反应中,一种反应物可以向多种产物方向转变时, 在反应未达到平衡前,利用反应快速的特点来控制产物 组成比例的即为速度控制。
速度控制往往是通过缩短反应时间或降低反应温度来达 到目的。
炔烃优秀课件

2C2H2+5O2 点燃 4CO2+2H2O
(2)使酸性高锰酸褪色
2.加成反应
与溴的四氯化碳反应
1, 2—二溴乙烯
1, 1, 2, 2—四溴乙烷
导电聚乙炔的发现
有机聚乙炔太阳能电池
白川在东工大研究有机半导体时使用了聚 乙炔黑粉,一次,研究生错把比正常浓度 高出上千倍的催化剂加了进去,结果聚乙 炔结成了银色的薄膜。白川想,这薄膜是 什么,其有金属光泽,是否可导电呢?测 定结果这薄膜不是导体。但正是这个偶然 给了白川极大的启发,在后来的研究中, 他发现在聚乙炔薄膜内加入碘、溴,其电 子状态就会发生变化。 白川英树等发现的导电性高分子材料必将 推动世界IT产业的发展,它为薄型轻质电 池和手机显示屏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前 景。
3.加聚反应
多种多样的聚氯乙烯产品
环保软透明PVC板是新一代高科技产品,
它取代了思传考统玻:璃笨重易碎、伤人等缺 点,此外以它乙有很炔多为优点原。料,
环保如软何透明制PV取C板聚适用氯于餐桌、办公 桌、写字乙台烯、床?头柜和茶几等所有台面。
环保软透明PVC板透明度极高,并且能耐
热茶水、热汤、耐寒抗冻、抗重压、无
第一节 脂肪烃 乙炔
乙炔
一、乙炔的分子结构:
电子式: 结构式:
H C C H ●
●●
●
×
●● ●●
×
H—C≡C—H
结构简式: CH≡CH 或 HC≡CH 空间结构: 直线型,键角1800
二、乙炔物理性质: 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
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 比空气小。
三、乙炔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毒无味、绿色环保。
催化剂
大学有机化学炔烃ppt课件

(2) 亲电加成反应
与溴和氯加成
B r B r B r B r 2 2 C H C C H C H C H C H C C H 3 3C 3 CCl4 B r B r CCl4 B r B r
炔烃与卤化氢加成的加成比烯烃困难。
H C l , H g C l H C l , H g C l 2 2 H C C H C H C H C l C H C H C l 2 3 2 o C 1 5 0 1 6 0 1 5 0 1 6 0
碳碳三键的组成:
乙炔分子的σ键
乙炔分子中π键的形成
碳原子轨道的 sp 杂化方式
1sp 杂化轨道 = 1/2 s + 1/2p
一个sp 杂化轨道
二个sp 杂化轨道
未参与杂化的两个p轨道的对称轴互相垂直且都垂直 于sp杂化轨道对称轴所在直线。
问题:C≡C与C=C那哪个键长度短?
CC
键 能 /k J m o l · 键 长 /n m
C H C H C H C H 3 2 2 3
C H C H 2 5 2 5 P 2 催 化 剂 C C C H C C C H + H 25 25 2 H H 9 7 %
o ( C H ) C H 2 3 3 N a , 液 N H , 7 8 3 C H C H C H C C ( C H ) C H C C 3 2 2 3 3 H C H C H 3 2 9 7 % ~ 9 9 %
A.CH3CH=CH2 C.(CH3)2C=CHCH3
B.CH3C≡CH D.CH3C≡CH3
答案:B
(二) 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炔烃最主要的反应
C C H
炔氢的反应
(1)催化加成
R-C≡C-H + 2H2→R-CH2-CH3
炔烃最优质ppt课件

在使用炔烃时,应避免明火、高 温等危险因素,防止发生爆炸事
故。
废气处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废气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5
炔烃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炔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1
炔烃的合成方法研究
近年来,炔烃的合成方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包括催化反应、电化学方
法、光化学方法等。其中,金属催化的方法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是当
炔烃最优质ppt课件
目录
• 炔烃简介 • 炔烃的合成 • 炔烃的应用 • 炔烃的危害与防治 • 炔烃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炔烃的相关化学知识
01
炔烃简介
炔烃的定义
炔烃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分 子结构中仅包含一个碳碳三键 。
炔烃的通式为CnH2n-2,其中 n表示碳原子的数目。
炔烃在有机化学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是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 的关键原料之一。
新的思路。
炔烃的未来发展前景及挑战
炔烃的绿色合成
尽管炔烃的合成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但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需要使用贵 金属催化剂、有机溶剂等。因此,开发绿色、可持续的炔烃合成方法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 究方向。
炔烃的性质及应用拓展
尽管炔烃在材料科学、有机合成、药物开发等领域已经有很多应用,但科学家们仍在不断 探索炔烃的新性质和应用。未来,炔烃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04
炔烃的危害与防治
炔烃的毒性及危害
神经毒性
01
炔烃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神经衰弱、
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肝脏损害
02
炔烃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脂肪肝、肝硬
化等疾病的风险。
致癌性
有机化学第章炔烃和二烯烃ppt课件

总目录
π键的形成:
两个相互垂直的p轨道 分别与两个相邻碳原子 的p轨道互相重叠,形
成相互垂直的两个π键
总目录
2. 共轭二烯烃
(1)键长、键角和氢化热 键角: 约 120°(平面分子)
键长: 键长趋于平均化
总目录
氢化热:
项目 单烯烃
孤立二烯烃
共轭二烯烃
结构式
氢化热 kJ/mol
结论
125.5
预计 2×125.5 = 251 实测 254.4
分子;
CH CH
CH3 C C CH3
2)找出前体分子,考虑连接方式
CH3 C C CH3
3)写出合成反应式
总目录
思考
(1)由乙炔为原料,合成 1-丁炔 (2)由乙炔为原料,合成 3-己炔
总目录
4.
还原反应
(1)催化氢化还原
降低催化剂 活性
控制还原:
烯烃、烷烃 混合产物
毒化催化剂 降低活性
顺式还原式
总目录
超共轭
σ–π超共轭
σ - p 超共轭
总目录
二、共轭效应的特征
1. 键长趋于平均化 2. 共轭烯烃体系内能低 3. 折射率高(π电子云易极化的结果)
总目录
三、共轭效应的传递
沿共轭链传递到共轭体系末端,强度不减弱 。
总目录
四、共轭效应(静态)的相对强度
1. π-π 共轭 π 键电子云转移的方向偏向电负性强
n≥1
总目录
二、共轭二烯烃的命名
1. 命名原则与烯烃一致 标明双键数目和 位次
CH2 CH C CH2 2-甲基-1,3-丁二烯
CH3
2. 几何异构
顺,顺-2,4-己二烯 (2Z,4Z)-2,4-己二烯
炔烃最优质ppt课件

目录
• 炔烃简介 • 炔烃的性质 • 炔烃的合成方法 • 炔烃的应用 • 炔烃的未来发展
01
炔烃简介
炔烃的定义
01
炔烃是含有碳碳三键的碳氢化合 物,其通式为CnH2n-2。
02
炔烃是一种不饱和烃,具有较高 的反应活性。
炔烃的分类
根据分子中碳碳三键的位置,炔烃可以分为端基炔和中间炔 两类。
分子聚己炔。
反应机理
01
加成反应机理
炔烃的加成反应通常经过正碳离子中间体。例如,在己炔与氢气的加成
反应中,首先生成正己碳离子,然后与氢气加成得到己烷。
02
氧化反应机理
炔烃的氧化反应通常经过自由基中间体。例如,在庚炔的氧化反应中,
首先生成庚自由基,然后与氧气结合得到庚酸。
03
聚合反应机理
炔烃的聚合反应通常经过增长链中间体。例如,在己炔的聚合反应中,
物理性质
溶解性
炔烃的溶解性主要取决于其分子极性。非极性分子如己炔 ,在非极性溶剂如苯中的溶解度较大。而极性分子如庚炔 ,在极性溶剂如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沸点
炔烃的沸点主要取决于其分子间作用力。直链炔烃的沸点 通常高于支链炔烃,因为直链炔烃的分子间作用力更强。
密度
炔烃的密度通常比水小,但比空气大。例如,己炔的密度 约为0.78g/cm³,而空气的密度约为0.00129g/cm³。
炔烃的实验室合成
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成炔烃 ,如:醇和乙炔的反应、烯烃的炔化 反应、醛或酮的还原反应等。
实验室合成炔烃的优点是条件温和、 操作简便,但产量较小,成本较高。
炔烃的绿色合成
绿色合成炔烃的方法包括:生物 催化法、光催化法、电化学法等
化学炔烃ppt课件

两分子端基炔烃在特定条件下偶联生成新 的炔烃。
烯烃复分解法
烯烃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炔烃。
芳烃侧链烷基化法
芳烃在特定条件下发生侧链烷基化反应生 成含有炔烃结构的化合物。
03
炔烃的反应与机理
加成反应
催化氢化反应
在催化剂存在下,炔烃可与氢气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 。此反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活
检查冷凝水、搅拌器等辅助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实验步骤详解
2. 原料准备与投料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溶剂,然后加入炔烃原料。
根据实验要求,加入催化剂和其他辅助试剂。
实验步骤详解
3. 反应过程控制 开启搅拌器,使反应物充分混合。
通过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反应物,控制反应速度。
实验步骤详解
密切监测反应温度, 及时调整冷却水流速 以保持恒温。
化学炔烃ppt课件
CONTENTS
• 炔烃概述 • 炔烃的制备与合成 • 炔烃的反应与机理 • 炔烃的应用领域 • 实验方法与操作技巧 • 总结与展望
01
炔烃概述
定义与结构
定义
炔烃是一类含有碳-碳三键(C≡C )的不饱和烃,通式为CnH2n-2 。
结构
炔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多 个碳-碳三键,这些三键使得炔烃 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特殊的化 学性质。
烃类裂解法
高级烃类在高温下裂解生成乙炔。
其他炔烃的制备
卤代烷脱卤化氢法
卤代烷与强碱反应,脱去 卤化氢生成对应的炔烃。
醇脱水法
醇在特定条件下脱水生成 对应的炔烃。
烯烃加成法
烯烃与卤素或卤化氢加成 生成卤代烷,再经脱卤化
氢反应生成炔烃。
炔烃的合成方法
有机化学炔烃ppt课件

contents •炔烃概述与结构特点•炔烃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炔烃合成方法与路线设计•炔烃在有机合成中应用•炔烃分析方法与鉴定技术•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措施目录炔烃定义及分类定义分类结构特点与化学键性质结构特点化学键性质炔烃中的碳-碳三键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命名规则及同分异构现象命名规则同分异构现象炔烃的熔沸点炔烃的密度炔烃的溶解性030201物理性质表现化学性质活泼性分析炔烃的加成反应炔烃的氧化反应炔烃的聚合反应典型反应类型举例炔烃的加成反应举例乙炔与氢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烯。
炔烃的氧化反应举例乙炔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炔烃的聚合反应举例乙炔在特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炔。
常见合成方法介绍末端炔烃的制备乙炔的制备通过卤代烃与金属反应得到末端炔烃,如碘乙烷与镁反应得到乙炔。
内炔烃的制备路线设计原则原料易得,成本低廉。
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
产物易于分离提纯,收率高。
优化策略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01 02原料选择反应条件产物分离提纯结果分析实例分析:某炔烃合成过程解析炔烃的取代反应利用炔烃中的碳碳三键活性,进行取代反应,引入新的官能团或侧链。
炔烃的加成反应通过亲电加成、亲核加成等反应,将炔烃转化为其他官能团,如醇、醛、酮等。
炔烃的环化反应通过分子内或分子间的环化反应,构建环状化合物,如环戊二烯、苯等。
作为合成子参与反应构建复杂分子骨架策略炔烃的偶联反应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实现炔烃与卤代烃、烯烃等之间的偶联反应,构建碳碳键。
炔烃的聚合反应通过炔烃的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炔等。
炔烃的环加成反应利用炔烃与烯烃、醛、酮等之间的环加成反应,构建复杂环状化合物。
案例分享: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合成01天然产物全合成的案例02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合成031 2 3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电子轰击质谱(EI-MS)01化学电离质谱(CI-MS)02场解吸质谱(FD-MS)03其他辅助手段简介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实验操作规范流程和注意事项熟悉实验步骤,检查实验器材和试剂是否齐全、完好。
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炔烃(多应用)

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炔烃一、炔烃的定义与分类炔烃是一类含有碳碳三键的碳氢化合物,其分子通式为CnH2n-2。
根据分子中碳碳三键的数量,炔烃可分为单炔烃、双炔烃和三炔烃等。
单炔烃是指分子中仅含有一个碳碳三键的炔烃,如乙炔(C2H2);双炔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三键的炔烃;三炔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三个碳碳三键的炔烃。
二、炔烃的命名炔烃的命名遵循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以碳碳三键为中心,选取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最近的取代基开始编号。
炔烃的命名中,碳碳三键的位置用数字表示,并在数字后面加上“-yne”作为炔烃的后缀。
例如,丙炔的分子式为C3H4,其结构简式为CH3-C≡C-H,按照命名原则,其名称为丙炔。
三、炔烃的物理性质炔烃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炔烃的沸点、熔点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炔烃的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炔烃具有较低的极性,因此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导致炔烃的沸点和熔点较低。
四、炔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炔烃中的碳碳三键具有较高的活性,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炔烃可以与氢气、卤素、水、醇等发生加成反应,相应的加成产物。
例如,乙炔与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乙醛。
2.氧化反应:炔烃可以被氧化剂氧化,醛、酮、羧酸等氧化产物。
例如,乙炔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醋酸。
3.聚合反应:炔烃可以通过聚合反应高分子化合物。
例如,乙烯基乙炔可以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聚乙烯基乙炔。
4.亲核取代反应:炔烃中的碳碳三键可以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例如,乙炔与卤化氢反应,卤代乙烷。
五、炔烃的应用炔烃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1.工业领域:炔烃可以作为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等高分子化合物的原料。
炔烃还可以用作溶剂、燃料等。
2.农业领域:炔烃可以用于合成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3.医药领域:炔烃可以用于合成药物、生物活性分子等。
六、炔烃的安全性与环境影响炔烃具有较高的活性,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有机化学】炔烃【课件PPT】

4 炔烃的聚合反应
乙炔也可发生聚合反应,根据催化剂和反应 条件的不同,乙炔可生成链状或环状的聚合物。
a) 二聚:乙炔的二聚物和氯化氢加成,得到氯丁橡
胶(一种合成橡胶)的单体。
2020/1/10
乙烯基乙炔 2-氯-1,3-丁二烯
b)三聚:乙炔在高温下可以发生环形三聚合作用生
成苯。为苯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线索。 二乙烯基乙炔
CH CH + 2Ag(NH3)2NO3
↓ AgC CAg + NH4NO3 + NH3
乙炔银(灰白色↓ )
CH CH + 2Cu(NH3)2Cl
亚铜氨溶液
¡ CuC CCu + NH4NO3 + NH3
¡¡¡(× ¡¡ ì ¡¡)
由于炔化银或亚铜干燥后易爆炸,因此反应完毕应加稀硝酸分解
2020/1/10
2020/1/10
四、炔烃的化学性质
炔烃的性质分析
炔丙位活泼 可卤代
不饱和, 可加成
亲电/核加成 自由基加成 还原加氢
R CH2 C C H
总结: 炔烃的性质与烯烃相似 问题:两者有何不同之处?
炔烃有何特殊性质?
p键可被氧化
末端氢有弱酸性 可与强碱反应
1 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弱酸性)
H2O
TM
2020/1/10
提示:注意与Na / NH3 还原体系区别
例 2:
H C CH
反合成分析
HO
HO
醇脱水
•合成路线
NaNH2 H C CH
O
1. H3C C CH3 HC C Na
2. H2O
H2
HO
Lindlar催化剂 H3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聚合反应, 但也有一定特殊性。 CH3–CH3 50
sp杂化控制电子的能力更强, 亲电加成反应稍慢于双键.
1、还原反应
1)催化加氢 (不同催化剂, 不同产物)
① 高活性催化剂 (Ni、Pt、Pd等) (生成烷烃)
H2
H2
RCCH催化剂 RCHCH 2 催化剂 RCH2CH3
CH3CCCH3 +H2 Pt CH3CH2CH2CH3
Pd-BaSO4 喹啉
CH2=CH–CH=CH2
2)碱金属还原 (得反式烯烃)
在液氨中用Na或Li还原炔烃, 主要得反式烯烃。
RCCRN a-N H 3(l)
R CC
H
H
R
CH3-C≡C-CH3
Na / 液NH3
H C=C CH3
CH3 H
反-2-丁烯
Pd /CaCO3 CH3 C=C CH3 顺-2-丁烯
共轭加成!
H+
CH=C–CH=CH2 √
+H CH≡C–CH–CH2
×
➢ HBr自由基加成 (过氧化物效应, 重要)
加HBr时, 也有过氧化物效应, 反马氏自由基加成。
HBr
CH3 CCH ROOR C H 3C HC H B r
③ 与水加成
CH≡CH + H-OH
HgSO4 H2SO4
OH 重排
H Cl2
CC
H
Cl FeCl3
Cl Cl HCCH
Cl Cl
由于卤素具有-I效应, 反应可以停留在二卤化双键上。
C C H H 2 2 C C H H C C H H 2 2 C CC C H HB B rr2 2 C C H H 2 2 C C H H C C H H 2 2 C CC C H H B B rr B B rr
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炔烃演示文稿
3.3 炔烃
一、炔烃的结构 乙炔是最简单的炔烃, 为线型分子。
0.120nm 0.106nm
H-C≡C-H
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三键, 碳原子是sp杂化, 两个sp轨道在 同一条直线上。
碳碳三键的特点:
① 炔烃的亲电加成活性不如烯烃。
原因:两个碳原子之间电子云密度大; C-C键长短, 使π键的重叠程度大; 两个π键形成的圆柱型电子云不易极化。
① 与卤素加成
首先生成二卤化物, 为反式加成, 继续和卤素作用生成
四卤化物。
Br2
RC CR
Br
+
RC CR
Br-
Br
R
CC
R
Br
Br Br Br2 R C C R
Br Br ——溴水褪色, 可用于鉴别。
注意: 分步进行 反式产物
加氯时, 必须用FeCl3作催化剂。
CHCH Cl2
FeCl3
Cl
HC C H
催化加氢时, 炔烃比烯烃快, 为什么?
② 林德拉(Lindlar)试剂 (重点) (得顺式烯烃)
RCCR + H 2P d P /b C ( a A C c O )2 3
R
R
CC
H
H
C H 3 CCC H 3
H 2
林 德 拉 试 剂
CH3 H
C
C
CH3 H
烯炔加氢时, 炔键先被氢化。
CH2=CH–CCH +H2
3、硼氢化反应 (了解)
炔烃的硼氢化反应, 可以停留在含双键的阶段为顺式构型。
C C H H H 3 C 3 C C C H C 3(B C H H 3 )3 23 B C C H H H 3 3 C O C O H C C H H C 3 H 3 C 3 B CC H H 3
注意特殊情况 (重点):
C H 2 C H C C H + B r 2 CH2 CH C CH
共轭加成!
Br Br
原因: 当烯炔为共轭烯炔时 (双键和三键形成π-π共轭), 结构更稳定。为保留π-π共轭稳定结构, 加成首先发生 在叁键上。
② 与氢卤酸加成
活性:HI>HBr>HCl>HF
亲电加成加成产物符合马氏规则。
短小 细长
键长: C≡C
C-C 0.154 nm C=C 0.134 nm C≡C 0.120 nm 直线型
三、炔烃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聚合反应
CCH
酸性
pKa H2O 15.7
CH≡CH 25
三键与双键都是不饱和键, 反应相似:
NH3 34
加成反应 (催化加氢、亲电加成), 氧化 CH2=CH2 44
C
Cl
H
C 反式产物
CH3
烯炔加卤化氢时, 一般首先先在双键上进行加成。
H B r
C H C C H 2C H C H 2
CHCCH2 CHCH3
Br
注意特殊情况 (重点):
H Br
CH≡C–CH=CH2 + HBr
CH=C–CH=CH2
此反应说明了什么?
H Br
CH≡C–CH–CH2
CH≡C–CH=CH2 + H+
O
CH2=CH 异构化CH3–C–H
乙烯醇
乙醛
OH
互变异构
O
—C=C— (烯醇式)
—C—C— (酮式)
平衡倾向于酮式
RC≡CH + H-OH
OH
HgSO4 H2SO4
RC=CH2 重排
炔烃加水也符合马氏规则
O
R–C–CH3
甲基酮
只有乙炔水合得乙醛; 端基炔水合得甲基酮; 非末端炔烃 两种酮的混合物。
CH2 CH CH C CH
7 6 54 3 2 1
CH2=CH-CH-CH=CH–CH =CH2
C CH3
C CH
CH2
5-乙炔基-1, 3, 6-庚三烯 2-甲基-3-乙炔基-1,4-戊二烯
二、物理性质
1、炔烃分子短小、细窄, 在液态及固态中彼此很靠近, 分子间作用力强, 故熔点、沸点和密度较大。
② 碳碳三键上的氢 (炔-H) 有一定的酸性。
原因:电负性Csp> Csp2> Csp3, 使C-H键极性增强。
二、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炔烃的异构现象, 是由碳链不同或三键的位置不 同而引起的; 炔烃没有顺反异构。
炔烃的命名(略);
注意: 烯炔类化合物若有等不饱和键和等碳原子数时,
以双键多的链为主链:
X RCCHH X RCCH2H X RCCH3
X
X
C HC H H g C H l2 C ,l 1 2 0 ℃ C H 2 C H C l
注:加HCl时, 需在 HgCl2 催化下进行。当HCl不过量 时, 可使反应停留在一分子加成阶段。
H C l CH3
C H 3 CCC H 3 H gC l2
H2
H
H
2、亲电加成 (X2、HX、H2O及硼氢化)
炔烃可以发生亲电加成, 但比烯烃的亲电加成难。
例如, 烯烃可使溴的CCl4溶液立刻褪色; 炔烃却需要 几分钟才能使之褪色, 乙炔甚至需在光或三氯化铁 催化下才能加溴。
主要原因 ① 炔烃π电子的可极化性比烯烃小; ② 叁键的键能比双键大; ③ 炔烃是sp杂化, 键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