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美云:知识管理的理论框架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的理论框架初探
中国人民大学左美云(2003-3-6 )
我这些年来一直在学校里尝试教授知识管理,最初我是在企业信息管理课程中讲,后来随着知识管理分量的加重,从今年开始将知识管理作为一门课程独立出来了,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在讲,我们这个班有43个本科生,在课程开出来后,有一些高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专业的老师来听,现在大约有90人。
在讲授这个课程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课程到底包含哪些内容,思考的结果就是对知识管理的理论框架做一个探讨,我称之为初探。
首先我认为知识管理可以分为几大学派: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
在我们人民大学现在这三派的学者都有。
我现在所在的系是经济管理系,可能更像是综合学派;计算机系有很多老师在从技术层面上研究,比如数据挖掘、数据仓库;在我们商学院,我们有一部分的老师在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去研究。
我们这个专业叫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我们更多从管理和技术上作一些综合的研究。
那么知识管理的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
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
他们常常被卷入到对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当中。
对他们来讲,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
知识管理的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
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
他们经常卷入到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当中。
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
这些人在传统上,要么是像一个心理学家那样热衷于对个体能力的学习和管理方面进行研究,要么就像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或组织理论家那样在组织的水平上开展研究。
知识管理的综合学派则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组成该学派的专家既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
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
由于综合学派能用系统、全面的观点实施知识管理,所以能很快被企业界接受。
我们认为知识管理应该以知识管理的战略为首,通过战略管理来推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的升级和改造。
知识管理的核心部分我们在左边是分了三个,是企业管理里的基本职能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在右边我们是按照这样的链条来设计的,首先是市场营销管理、研发管理、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制造管理。
那么在这样一些内容里面,有些人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研究,有的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研究。
广义的知识管理认为知识管理对整个管理学都产生影响,而我们是把对现代管理学发生作用的每一部分抽取出来,看看知识管理和职能管理或者流程管理有哪些交叉。
那么第一个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讲,有许多的文档管理的内容,就属于行政管理。
第二部分是财务管理,就是从知识资产的管理。
第三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接着我们从流程上来看,市场营销管理中很重要的就是CRM。
在CRM中单点接入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也就是客户知识怎么样的整合在市场营销中的得到体现。
第二个就是研发管理,就是对知识创新的管理。
第三个方面就是采购与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为什么实施起来很难,就是因为数据的标准很难统一,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标准,那么这个接口做起来就很难。
那么这个接口,这个标准,乃至于这个模版,都是我们知识管理要去考虑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生产制造管理(ERP)。
当然ERP具有现代管理思想,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运算器。
这个大型运算器里有很多的算法,很多的模块,就是已经编撰出来的最佳途径,也是我们的管理知识。
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和神州数码合作,建立ERP的教学模拟系统。
现在ERP使用已经很多了,所以学校里面怎么让学生学会,包括用户怎么学会。
现在我正在做的一个项目就是ERP快速学习法的研究。
ERP在上述职能管理和流程管理的基础上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那我们就叫做信息管理,知识门户与知识管理系统,底下是信息技术的支撑,就是这样的一个模型。
以下我概括一下企业的知识管理应该包括的十个方面的内容。
前面三个方面是企业的知识能力,第一个是知识创新的管理,现在有很多的学者都在研究知识显隐性的转换。
第二个是知识共享的管理,包括知识转移和知识差距。
我觉得知识转移这个词,比知识共享这个词还要好。
知识共享很容易给大家一种免费的感觉,而转移则有一种知识的让渡在里面。
第三个是知识应用的管理。
第四个、第五个和第六个方面,都是从我们要去实现知识管理的一些支撑的工具和手段上来进行考虑。
第四个是智力资本管理,即我们怎么管理智力资本,或者叫知识资产。
第五个方面是从制度的方面来考虑,怎么构建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
我们刚刚接了一些项目就是关于知识型企业里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的研究。
知识管理不但是技术的问题,还是制度的问题,怎么样能够让员工共享他们自身的知识。
比如,如果是以每个项目年终的业绩来考核,那么各个不同的项目之间拥有的知识就不愿意互相分享。
如果分享了,就有可能造成别的团队比自己的团队业绩好。
所以在考核中是
不是也应该考核一下一个团队和其他团队分享的知识。
第六个方面是一种企业文化的问题,学习型组织现在比较普遍。
现在国外已经提出新的观念,就是创新型企业,即学习不是目的,创新才是目的。
第七个方面是从技术的角度,来探讨知识管理的支持工具,比如Lotus Notes,就是非常好的工具,我们也在学习。
有关的知识管理的一些系统我们也在尝试着做一些开发,如主题项目分享系统等,我们都在尝试着做些开发。
第八个方面是关于知识产品的问题,如知识产品的定价和版本。
大家知道,在信息规则里面,对信息产品的定价有许多的讨论,但是对知识产品应该怎样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九个方面就是知识员工的管理。
因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最终要落实到个人身上。
我们的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基于个人的,那么知识员工怎样管理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最后一个方面也是和个人有关的,就是学习创新的训练,思维方法的训练很重要。
现在也有很多的项目培训课程。
我们已在学习一般领域的一些平台,我们还希望能做些一般领域的开发。
综上所述,我现在就在围绕这些专题进行讲解,每个专题一到两次课。
知识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设立知识管理部门(CKO);绘制知识地图,建立知识库;建立知识主导型企业文化;制定知识管理激励机制;管理知识资产;开发知识管理(软件)系统。
我要强调的是知识管理是一套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里,或者从事管理咨询或管理实践,首先是观念的问题,然后有战略的问题,有组织结构的问题,还有制度的问题,还有模板的问题,我觉得光从软件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还是不够的。
我正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一个项目,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知识转型问题的研究。
具体地说就是ERP企业怎么进行学习,怎么样和客户合作进行学习。
由于时间关系,我的报告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