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⑥蛋白质
A. ②→①→③→④→⑥→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②→①→⑥→③→④→⑤
D. ②→①→③→⑤→④→⑥
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8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8%和82%
B.36%和64%
C.56%和44%
D.92%和8%
3.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
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中既有T细胞的参与,也有B细胞的参与
B. 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疾病
C. 过敏反应中浆细胞产生的组织胺对毛细血管壁细胞通透性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D. 过敏反应发生迅速,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即可导致机体出现过敏症状
4.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胆固醇与脂质的运输有关
B.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C.大豆种子中富含磷脂
D.脂质都由C、H、O元素组成
5.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的特定功能都与其特定的结构有关
B.唾液淀粉酶进入胃液后将不再发挥催化作用
C.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起着物质运输的作用
D.蛋白质的结构一旦改变将失去生物学活性
6.科学家通过“重新编程”小鼠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δ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使其能够持续产生胰岛素,并将其移植到糖尿病小鼠体内,从而实现血糖的正常调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降低
B.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肌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C. 编程前的小鼠α细胞内不含有胰岛素基因
D. δ细胞分泌胰岛素会受到血糖浓度的调节
7.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
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Ⅰ 1 上, 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 若后代: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 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A.Ⅰ;Ⅰ
B.Ⅰ 1;Ⅰ
C.Ⅰ 1 或Ⅰ;Ⅰ
D.Ⅰ 1 或Ⅰ;Ⅰ 1
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外界环境稳定及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B. 内环境稳态被破坏,一定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功能异常有关
C.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完成代谢活动,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9.某研究小组研究小麦的籽粒颜色的遗传时发现如图所示情况(设相关基因为A、a,B、b,C、c……),结合图示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因为F2发生性状分离,所以F1一定是杂合子,亲本最可能是纯合子
B.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可能由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基因控制
C.据图分析,第Ⅰ组的F2红粒中,纯合个体的基因型有7种
D.第Ⅰ组F1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BbCc,其测交后代中纯合体占1/8
10.科研人员研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鼠生长的影响,他们选用日龄相同的健康鼠进行实验,先对鼠进行摘除手术后,饲养一段时间,再随机分组,对不同组别的鼠进行不同的注射处理30天,定期测量鼠的体重,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组别鼠的数量应该相同
B.不同组别摘除的器官不同,生理盐水组只做假手术处理,不摘除垂体和胰腺
C.从图中可以看出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鼠的生长有协同效应
D.每只鼠的单位体重注射量应该相同
11.科学家从某种植物体内发现一种分子,结构如图。
下列与该分子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A.叶绿素
B.脂肪
C.血红蛋白
D.甲状腺激素
12.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检测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甘蔗、甜菜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无色,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检测实验
B.检测脂肪的实验中必须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C.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理想材料
1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 丙酮酸只能在线粒体中分解
C. 衰老细胞中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加快
D. 晒干后的种子在贮存时也进行细胞呼吸
14.某同学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B.B/A的值越大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小
C. 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不能用来做该实验
D. 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于细胞壁
15.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
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Ⅰ条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酶悬液的结果。
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
第2组实验提高了()
A. 悬液中酶的浓度
B.H2O2溶液的浓度
C. 反应体系的温度
D. 反应体系的pH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研究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某苹果园里生活着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蚧虫、蚜虫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即天敌昆虫)为草蛉、异色飄虫、螳螂等;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有蚊、蝇、蚂蚁等。
在果园中种草,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卷叶蛾、蚧虫、蚜虫等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
B.卷叶蛾→螳螂→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螳螂位于第二营养级
C.中性昆虫在果园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
D.种草后,果园中的食物网更复杂,有助于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17.HIV病毒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
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
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D4分子是一种受体分子,其成分最可能是糖蛋白
B.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逆转录酶,导致HIV无法增殖
C. HIV侵染胎儿的T细胞会引发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D.红细胞中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与体液中的抗体结合
18.下列有关细胞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B.细胞膜中的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的
C.细胞膜的两侧结构不对称
D.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有少量胆固醇
19.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的种类有物种差异性,ATP无物种差异性
B.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Fe3+、酶等处理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
C. 酶在细胞内起作用时都伴着ATP的合成
D. 细胞代谢加快时,ATP与ADP的转化加快
20.某种螳螂褐体色对绿体色显性;在某地区释放一群人工饲养的螳螂,这群螳螂中,褐体色约占90%,而其中杂合子的比例为77%;第二年在该地区对该种螳螂进行调查,发现褐体色下降至80%;第三和第四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
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
A.被释放的群体中,显性基因频率约55%
B.第二年褐体色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原野生螳螂种群隐性基因频率很高
C.该地区绿体色较褐体色更有利于螳螂生存
D.连续两年的调查,初步证明体色的显性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稳定不变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2020年5月14日开始,武汉给1100万居民检测新冠病毒,规模与速度无与伦比,是举世无双的壮举。
研究发现正常人体感染COVIP-19病毒后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VIP-19侵入人体后,还会引发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此时对于已经侵入宿主细胞的COVIP-19,抗体_____(能/不能)进入宿主细胞,这时就需要_____识别并与被COVIP-19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这种免疫方式属于_____。
(2)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3)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
(4)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
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从而减少尿量。
22.减数分裂在生物的有性生殖中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科学家在揭开该过程奥秘的探究中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1)比利时的细胞学家Edouard van Beneden做了一项重要的观察。
他发现马蛔虫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为4,卵子与精子中的染色体数都为2,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减数分裂各阶段的顺序,1900年,Von Winiwarter取出生一天、一天半、两天……一直到28天的雌性小兔,解剖出卵巢,观察比较卵母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
如果刚出生的小兔卵巢中的细胞分裂相为A,出生两天的分裂相为A、B,而出生四天的是A、B、C……则这几种分裂相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有人用雄性小兔重复上述实验,却不能观察到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相,原因是______。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两两配对的。
科学家Montgomery发现有一个物种(2n=14),染色体间的大小差异很大。
他推知,染色体的配对不可能发生在父本间或母本间。
他的推理依据是:①染色体对间的大小不合适;②_______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是一对大小相等形状一致的染色体,在显微镜下难以区分。
已知笨蝗有一对
同源染色体大小不等,雄蝗虫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
减数分裂时,这条性染色体只能待在一极。
Carother 统计了300多个后期的细胞,发现这条性染色体与那对大小相异的同源染色体的组合的比例接近__________,这说明同源染色体是随机移向细胞两极的。
23.下图表示某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__________细胞可判断此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性。
(2)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细胞;由此可推断,该动物体细胞含有____条染色体。
(3)乙细胞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的重要行为变化是:_____。
(4)若该动物的体毛颜色基因组成为Aa,则正常情况下,不具有A与a这对等位基因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5)若要进行观察动物的减数分裂实验,常选用材料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需用染色剂___________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24.图甲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 含量的变化情况。
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的A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_____,核DNA数是_____________,染色单体数是_____________。
(2)在图甲的A、B、C、D中,对应图乙中be段的是_____________。
图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就图甲来说,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_____________的稳定性;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过程中无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变化。
25.科研人员利用B、L两个品系的大鼠进行肝移植实验,统计手术后的大鼠生存率,得到图1所示实验结果
(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
(1)在不同品系的大鼠间移植肝脏时,供体肝作为____________会诱导受体大鼠产生____________细胞,大量裂解供体肝细胞,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受体大鼠死亡。
而有些大鼠上述反应不明显,出现“免疫耐受”。
(2)移植后,三天内死亡的大鼠不计入生存率统计范围,以排除____________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丙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
由实验结果分析,____________组大鼠肝脏移植后出现了“免疫耐受”。
(4)为进一步研究“免疫耐受”机理,科研人员测定了上述三组大鼠血清中淋巴因子IL-2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分析,甲组大鼠在第3-7天IL-2的表达量显著增高,与该组大鼠出现____________反应相一致,推测IL-2能够____________甲组大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②乙组大鼠在第3-5天体内IL-2表达量很高,并且发现大量T淋巴细胞的凋亡,由此推测,乙组大鼠手术后3-5天高表达量的I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从而建立免疫耐受。
③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用____________的L品系大鼠重复乙组实验,并与甲、乙两组大鼠生存率进行比较。
(5)免疫抑制剂常作为器官移植的手术后用药,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易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
依据“免疫耐受”的研究,你认为既能克服免疫排斥反应,又能避免免疫抑制剂副作用的新的医学途径(或设想)可以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D
6.D
7.C
8.C
9.C
10.B
11.B
12.D
13.D
14.B
15.B
16.AD
17.BC
18.AB
19.BC
20.AD
21. (1).不能(2).细胞毒性T细胞(3).细胞免疫(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5).体液运输(6).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8).等于(9).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22. (1).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2).A、B、C (3).雄性小兔到初情期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4).配对完成后,有一条染色体不能成对(染色体数目为奇数)(5).1:1 23. (1).乙(2).雌(3).甲(4).4 (5).初级卵母(6).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7).丙(8).蝗虫精母细胞(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9).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24. (1).8 (2).8 (3).0 (4).B、C (5).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6).(分裂)间(7).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8).遗传(9).染色体(10).纺锤丝
25. (1).抗原(2).效应T (3).移植手术(4).同品系大鼠间肝移植不发生免疫排斥(5).乙(6).免疫排斥(7).促进(8).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9).IL-2合成缺陷(10).建立针对移植器官的免疫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