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三教师版

合集下载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教师(共10篇)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教师(共10篇)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教师(共10篇)篇一姓名:学院:班级:被访谈人:xx从事的职业:初中语文老师访谈xxxx年xx月xx日访谈方式:面谈被访谈者简介:xx老师是我(xx)初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xxxx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一直都在西安市省级重点中学教书,到现在也有近10 年的工作经验。

对教育事业非常的热爱,对平时的工作也很有心得。

一、家庭环境分析父母由于相对于同龄人而言年事已高,且均已退休,故希望子女能有一个安稳、有保障的工作。

在他们50 年代那一辈人看来,公务员是最稳妥的“铁饭碗”,同时也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更为轻松。

在父母看来,健康最为关键。

这也许就是退了休的人所格外关注的。

因而从家庭就业期待角度看,父母更希望我从事和“公”有关的职业。

教师恰好就符合这样的条件。

二、教师行业的现状1、社会环境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普遍出现找工作难的问题。

应对这一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加强专业技能休养,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就业竞争激烈,不仅要和同等学历的其他高校毕业生竞争,而且还要和本科学历的,甚至是研究生学历的人竞争。

所以,唯有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才可在这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2、职业环境分析教育事业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是属于永远的“朝阳产业”。

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

(1)职业分析:教师这个职业的工作环境单纯,对教师本身的专业工作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

唯一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大部分中学的教师人数基本上都已经饱和,可以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少,这就要求应聘者自身必须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条件。

(2)工作分析:学校,尤其是像初中这样的学校。

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不易管理,更关键的是初中生是人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说初中时期对于一个人也是相当的重要,而这使得在这一时期的老师也很重要。

面对年龄较小的学生,老师的工作变得更加的艰巨、具有挑战性。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二)人物访谈 (苏教版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二)人物访谈 (苏教版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二)人物访谈 (苏教版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二)--人物访谈 (苏教版高三)官湖高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xx.3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访谈文体知识和考查要求2. 掌握实用类人物访谈文本阅读和解题的方法和技能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一)文体特征:参见《历练》228页。

(二)访谈中的表现手法:(主要指提问的技巧)参见《历练》228-229页。

(三)考查角度:1、从访谈中的根本形式和根本特征方面质疑。

2、从文本中的某个典型细节质疑。

3、从文本主题思想质疑。

4、从文本所表达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质疑。

二、典型例题访钢琴演奏家傅聪(xx广东卷)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

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

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

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

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

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似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似肖邦就是我。

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似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

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

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假设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设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教师共10篇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教师共10篇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教师(共10篇) :篇一:生涯人物访谈——教师生涯人物访谈报告姓名:学院:班级:被访谈人:丁茸从事的职业:初中语文老师访谈2010年12月4日访谈方式:面谈被访谈者简介:丁茸老师是我(郝彬)初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200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一直都在西安市省级重点中学教书,到现在也有近10年的工作经验。

对教育事业非常的热爱,对平时的工作也很有心得。

一、家庭环境分析父母由于相对于同龄人而言年事已高,且均已退休,故希望子女能有一个安稳、有保障的工作。

在他们50年代那一辈人看来,公务员是最稳妥的“铁饭碗”,同时也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更为轻松。

在父母看来,健康最为关键。

这也许就是退了休的人所格外关注的。

因而从家庭就业期待角度看,父母更希望我从事和“公”有关的职业。

教师恰好就符合这样的条件。

二、教师行业的现状1、社会环境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普遍出现找工作难的问题。

应对这一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加强专业技能休养,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就业竞争激烈,不仅要和同等学历的其他高校毕业生竞争,而且还要和本科学历的,甚至是研究生学历的人竞争。

所以,唯有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才可在这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2、职业环境分析教育事业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是属于永远的“朝阳产业”。

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

(1)职业分析:教师这个职业的工作环境单纯,对教师本身的专业工作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

唯一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大部分中学的教师人数基本上都已经饱和,可以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少,这就要求应聘者自身必须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条件。

(2)工作分析:学校,尤其是像初中这样的学校。

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不易管理,更关键的是初中生是人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说初中时期对于一个人也是相当的重要,而这使得在这一时期的老师也很重要。

(高中段)实用类文本阅读(三)访谈阅读

(高中段)实用类文本阅读(三)访谈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访谈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林清玄访谈录(节选)《日报》:在都市忙碌急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

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送,书很畅销。

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

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

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

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

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

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送,是没方法预期的。

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

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

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局部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很不同。

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

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

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拟大?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

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苏东坡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

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拟大。

高考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专题训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9~22题。

(2009·山东卷)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能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

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

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杨:为荣?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

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

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

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

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

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

高考实用类文本——访谈

高考实用类文本——访谈
特点——访谈目的明确:就某一特定人、事、
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 者。问题集中,内容多是大众普遍关,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语言:提问语言——平实,口语化。
答问语言——直白 ;形象生动;含蓄。
2、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 必须掌握基本的问的技巧。而读者在阅读时着重就 是要关注提问者问的艺术技巧。
(1)一般提问方法:
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
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 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 提出来。
②善于引导,环环相扣。当戴金星院士没有明确回答 “最大成果是什么”时,记者及时用两个提问——“怎 么会想到研究这一课题?”“在实践中取得了些什么效 果?”用追问方式,最终让被访者明确地回答了记者的 提问。某些问题用请教和推测的方式发文,引导转换 非常得体、自然。
③适时应和,便于沟通。适时应和,能够拉近与被访 者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这是访谈的一种提问 艺术。如当戴院士谈到他因小学地理老师,而萌发了 为祖国找矿藏的想法时,记者适时地应和说:“人的 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荣幸。”
例题:《访钢琴演奏家傅聪》第三题
21、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 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答:①演奏家要经历一个“师今天,师古人, 师造化”的过程,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演 奏家要对音乐的原作得内容真正的理解,领悟 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
②演奏家把个人体验和追求融入作品,从 而使得作品具有个性和创作性,不断地对作品 进行演绎、诠释与再创造。

实用类文本阅读_访谈_人物访谈阅读(精品)

实用类文本阅读_访谈_人物访谈阅读(精品)

思考:理解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人物访谈知识点二:访谈的技巧与文章结构手法
(一).访谈的提问方法:
(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 可以细分为: 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 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 距离。 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 地提出来。 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 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 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 使访谈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①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 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 路继续予以回答。 ②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 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③对比:有时侯,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 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 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 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阅读访谈的步骤: 1、了解人物访谈或是事件访谈 2、标出问了几个问题。且找出找 出问题的核心词汇。
3、阅读理解文本,了解主要内容
人物访谈知识点一:主要内容:
什么——话题、 针对话题得出的——观点、结论 观点、结论涉及——哪些方面、角度?
两手抓: 一.抓提问者的核心词汇(关键词)和核心问题 二.抓回答者的核心观点、倾向。(保留主要信息,剔除 次要。)
建立五种意识
文本意识
问题意识
审题意识 分值意识
点睛意识
阅读考试要点
考查的角度(四个层级):
1、考查访谈的进程和主要内容。 2、考查访谈的文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考查对访谈文本的鉴赏与评价。 4、对方谈进行深层探究(从文本所体现

板浦高中高三语文实用类阅读访谈【范本模板】

板浦高中高三语文实用类阅读访谈【范本模板】

板浦高中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专题复习教学案——3—-访谈【教学目标】1、如何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

2、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复习重点】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考点阐释】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寂寞出学问——《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

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也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

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致敬,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秦: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

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

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记者: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

最新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试题(含答案)

最新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试题(含答案)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试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3题。

中国天然气之父——《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者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戴金星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强的生物因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者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结果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

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

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戴金星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

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

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者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

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戴金星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目前中国天然气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

为此,我感到很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考点06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类(限时检测)(解析版)

考点06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类(限时检测)(解析版)

考点06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类(测)【限时检测1】时间:15分钟实际答题时间:分数:10分实际得分:一、【2019年河北省衡水实验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0分)对话:开放的时代,予人机会和平台《中国青年》:以自己的经验为例,你觉得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分别是什么?施鹏:每个科研人员,每个从事科研这条路的青年,从内心来讲,其实都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而且他们也都会非常努力地去奋斗。

但是最后可能大家走的路不一样,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那么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机会和平台,以及自己对于要做的事情的判断。

判断和选择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再加上合适的外部力量,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真正影响成功的因素。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选择的是西部,从国外回来的时候,我又一次选择了西部。

当时从厦门来到昆明读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理解。

其实我觉得,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云南省这个动植物王国给了我非常大的一个平台和资源。

从国外回来的时候,当时像复旦、中山大学等这些学校,都给了我offer,但是我都没有去。

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去做自己,做一些有特色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才有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另外一点,就是现在西部的人才流失很多,成长非常困难。

但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西部发展又需要有很多人才,所以,我想在这里呼吁,给西部青年更多的支持。

这种支持主要是政策上面的支持和倾斜,这样的话,年轻人可以有更多机会,去做出一些成绩。

《中国青年》:精神对于外物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精神的滋养起到了什么作用?你从哪里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动力?施鹏:说句实在话,做科研主要有几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解决自己好奇心的过程,第二个就是显示你比別人更加聪明、你比别人更加能干的一个过程……其实做科研是很辛苦的,如果从性价比来说的话,它是非常非常低的一个事情。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兴趣爱好和获得的这些一点一滴的小成绩才能帮助你,让你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教师(共10篇)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教师(共10篇)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教师(共10篇)篇一姓名:学院:班级:被访谈人:xx从事的职业:初中语文老师访谈xxxx年xx月xx日访谈方式:面谈被访谈者简介:xx老师是我(xx)初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xxxx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一直都在西安市省级重点中学教书,到现在也有近10 年的工作经验。

对教育事业非常的热爱,对平时的工作也很有心得。

一、家庭环境分析父母由于相对于同龄人而言年事已高,且均已退休,故希望子女能有一个安稳、有保障的工作。

在他们50 年代那一辈人看来,公务员是最稳妥的“铁饭碗”,同时也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更为轻松。

在父母看来,健康最为关键。

这也许就是退了休的人所格外关注的。

因而从家庭就业期待角度看,父母更希望我从事和“公”有关的职业。

教师恰好就符合这样的条件。

二、教师行业的现状1、社会环境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普遍出现找工作难的问题。

应对这一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加强专业技能休养,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就业竞争激烈,不仅要和同等学历的其他高校毕业生竞争,而且还要和本科学历的,甚至是研究生学历的人竞争。

所以,唯有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才可在这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2、职业环境分析教育事业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是属于永远的“朝阳产业”。

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

(1)职业分析:教师这个职业的工作环境单纯,对教师本身的专业工作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

唯一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大部分中学的教师人数基本上都已经饱和,可以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少,这就要求应聘者自身必须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条件。

(2)工作分析:学校,尤其是像初中这样的学校。

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不易管理,更关键的是初中生是人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说初中时期对于一个人也是相当的重要,而这使得在这一时期的老师也很重要。

面对年龄较小的学生,老师的工作变得更加的艰巨、具有挑战性。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试题含复习资料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试题含复习资料

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3题。

中国天然气之父——《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者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戴金星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强的生物因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者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结果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

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

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戴金星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

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

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者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

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戴金星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目前中国天然气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

为此,我感到很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三)教师版————————————————————————————————作者: ————————————————————————————————日期: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三)之访谈(教师版)编辑:邹和平审核:陈金燕一、关于访谈:1、【访谈概念】: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2、【专访的三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

3、【访谈的特别要求】:(1)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3)要能归纳提问者所问的问题包括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4)受访者往往是要表达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及深入的分析,考查时要求能总结观点。

4、【访谈的提问技巧】: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情绪。

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

对比:在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进行对比提问。

结尾:告知访谈对象访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真诚地感谢访谈对象的配合,并记录访谈对象个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电话号码等。

5、【访谈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

因此,访谈问题的设计体现以下特点:①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②每个问题明确单一;③不同问题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④所用语句是平实的、口语化的。

6、【访谈的质量】(提问的技巧用词)①紧扣主题,不蔓不枝②善于引导,环环相扣③适时应和,便于沟通二、【课堂演练】陈以胜:培养创新型人才重在“长板效应”陈以胜,1972年出生于重庆,1993年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创业。

历任广州新太信息产业公司运营总监、滚石移动中国区助理总经理、亿友网副总裁。

现任北京上有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前一段时间,所有高校、职校的毕业生都忙于应聘,有些人参加了很多面试,但至今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近日,就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应聘时的注意事项等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有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以胜。

一、“有些毕业生连父母的工作、生日都说得含含糊糊,这样的孩子有可能不太注重感恩。

”记者:作为企业负责人,您在招聘时最注重的是什么?陈以胜:以我个人而言,招聘时一看品德,二看悟性,三看经验,四看学历。

记者:为什么把学历放在最后一位呢?陈以胜:从多年的用人经历来看,正规高校特别是名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聘来就能用,但并不好用。

他们在工作中不会出现大的失误,但思考问题往往局限于书本上学的内容,创造性不突出。

所以有时候我们宁肯招聘中专生和职高生,只要觉得这个学生有潜力、有悟性,就会培养他。

这样由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一是实用,二是忠诚度高。

记者:品德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短短的面试中能考查出来吗?陈以胜:这个确实有一定难度。

不过,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

比如面试的时候我喜欢和应聘者拉拉家常,问问他父母的情况。

有些毕业生连父母的工作、生日都说得含含糊糊,这样的孩子有可能不太注重感恩。

二、“我提倡的是‘长板效应’,就是说,一定要找到一个人最突出的优势,然后把他安排到最能发挥优势的岗位上去。

”记者:那些应聘失败的毕业生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陈以胜:在面试中被我们淘汰的毕业生,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个性和特长。

我经常问应聘者一个问题:“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身边的人表扬你最多的是哪个方面?”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应聘者答不出。

这就说明他在个性上没有突出的特点,我们就很难判断应该安排他到哪个部门工作。

有些企业强调“短板效应”,认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

因此,他们很重视发现员工的缺点。

而我提倡的是“长板效应”,就是说,一定要找到一个人最突出的优势,然后把他安排到最能发挥优势的岗位上去。

至于他所欠缺的素质,可以通过企业培训来弥补。

记者:您能举例说明这种“长板效应”吗?陈以胜:有一次在招聘中,一个女孩来应聘客户服务主管。

通过交谈,我发现她有很强的洞察力,沟通和应变能力也不错。

于是,我建议她担任销售人员。

她当时很迷惑地问我:“销售就是卖东西吗?”这说明她对销售部门一点也不了解。

但这不重要,洞察、沟通、应变是一个优秀销售人员最可贵的素质,而这些素质她恰恰都具备。

只要有了合适的“长板”,专业知识可以在实践中培养。

一年以后,这个女孩果然成了我们公司业绩最好的销售人员。

三、“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从不犯错误的员工,不犯错误,说明他在稳妥地沿用旧的工作方式。

”记者:您对初踏社会的毕业生有什么建议呢?陈以胜:您知道在企业里什么样的员工最容易被提拔吗?那就是工作主动性强的员工。

这一点听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

近几年我们招聘的毕业生几乎有同样的特点——大气、看问题有高度,但懒散、不屑做具体事。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员工,在做基层工作的时候就要思考部门经理应该做什么,做到部门经理就该思考总经理应该做什么。

一个员工,最可宝贵的素质就是主动去发现企业的问题,思考并提出解决之道。

这样的员工一定会得到提拔。

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从不犯错误的员工,不犯错误,说明他在稳妥地沿用旧的工作方式。

我倒宁肯看见员工为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而犯些错误。

在我的企业里,从没有员工因为创新中犯错误而被淘汰,相反,被淘汰的倒是那些优柔寡断、因循惯例的员工。

四、语丝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跟我一样穷的孩子不要自卑,保持阳光的心态,能够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我清楚地记得给我机会的每一个人——为了供我上大学而早早辍学当保姆的姐姐、教我计算机知识的老师、给我第一个工作机会的厂长、把我领进IT大门的总经理……我永远对他们心存感恩。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句很害人的话。

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学会主动思考。

一个人是应该有点爱好的。

如果生活中没有一件事能点燃你的热情,让你全情投入,那很难想象你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工作。

19.统观这篇访谈的思路,记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三个方面?(4分)问题:记者:作为企业负责人,您在招聘时最注重的是什么?记者:为什么把学历放在最后一位呢?记者:品德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短短的面试中能考查出来吗?记者:那些应聘失败的毕业生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记者:您能举例说明这种“长板效应”吗?记者:您对初踏社会的毕业生有什么建议呢?答案:①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条件;②应聘者失败的主要原因;③对初入社会的毕业生的建议。

(答对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20.从全文看,陈以胜认为一个优秀的员工要具备哪些条件?(5分)答案:①品德良好(答“懂得感恩”“忠诚企业”等不得分);②优势突出(答“个性突出”不得分);③勇于创新;④工作主动(答“会犯错误”不得分)⑤充满热情(“心态阳光”不得分)。

(答对一点1分)21.这篇访谈的记者主要采用了哪两种提问方式?请举例分析。

(6分)答案:①采用对比式提问,如先问“招聘时最注重的是什么”,再问“应聘失败的最大问题在什么地方”,两相对比,引导对方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②采用追问,如“为什么把学历放在最后一位”,使访谈得以深入展开。

(提问方式各1分,具体举例各1分,效果分析各1分)(二)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记者(以下简称“记”):“哪位中国作家有望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这样的话题近几年一直在中国国内争论不休。

你怎么看待中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心态?马悦然(以下简称“马”):我想告诉中国的作家们,不要把这个奖看得太重要了。

它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的,它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我们选出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但不能说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家。

我们只是认为这个人写的东西是个很好的作品,就这样而已。

现在这个世界上有500个作家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每年只能发一个。

记: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不同的文化,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如何能做到公正?马:这是不可能的。

标准很苛刻,作品文学价值要求很高。

公平只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观念。

记:你虽然一再强调这个奖并不是那么重要。

但事实上,一些中国作家仍然很在乎。

马:我现在每个月至少会收到15封信,给我寄稿子,要我把书稿翻译成瑞典文、出版,给他们弄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那你帮助他们了吗?)当然没有!因为我翻译的是我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喜欢的作品。

记:有一种说法,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一个障碍是缺少好的翻译家。

你怎么看?马:一个中国人,无论他的英文多么好,都不应该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

要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需要一个英国人,文学修养很高的一个英国人,他通晓自己的母语,知道怎么更好地表达。

现在出版社用的是一些学外语的中国人来翻译中国文学作品,这个糟糕极了。

翻得不好,就把小说给“谋杀”了。

记:你最近可有翻译一些中国作家的作品?马:这段时间,我在翻译山西作家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连说两遍书名,语气轻柔)。

译本在瑞典马上就要出了。

这部小说,写的是山西北部山村的农民在“文革”时候的生活,他是用农民的语言来写作,非常动人。

在1973、1974年,他们穷得要命,吃的都是土豆。

这不仅是物质上的痛苦,精神上也有一种痛苦。

(语气突然变得愤慨)中国要是没有办法把农民问题解决好,那中国就没有希望了(注:助手陈文芬说,马悦然前年去了作家李锐插队时呆过的山西邸加河村,目睹了当地一些农民的现状)。

记:许多人都知道你致力于研究、传播中国文学,却不知你也关注中国的社会现状。

马:是的,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的乡愁。

1、请结合访谈内容,具体说说这篇人物专访之所以成为一篇优秀新闻作品的原因。

(4分)(1)采访的关于中国作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

(2)采访的对象身份特殊,见解独特、深刻。

(3)采访者抓住要害,提问层层深入。

(一点1分)2、本文受访者马悦然先生对中国文学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章具体说明。

(5分)(5分)热爱中国文学,关注中国文学。

马悦然先生作为一个英国人,非常难能可贵地长期致力于研究、传播中国文学,特别是关注中国当代文学。

(1分)他告诉中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且评选也很难做到公正,不要看得太重。

(1分)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障碍是翻译太差,提出需要一个文学修养很高的英国人翻译中文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