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练习:相互作用 牛顿动动定律 提能增分练(一) Word版含解析
高三物理单元测试题(二):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

高三物理单元测试题(二)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班别姓名座号总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中,发现铜球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由此推理得出的结论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B.无论物体是否运动,都具有惯性C.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一斜劈被两个小桩A和B固定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然后在斜面上放一物体,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B受到挤压B.若物体匀速下滑,则B受到挤压C.若物体加速下滑,则A受到挤压D.若物体减速下滑,则A受到挤压3、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沿着杆加速下滑,环与杆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A.等于Mg.B.等于(M+m)g.C.等于Mg+f.D.等于(M+m)g-f.4、如图所示,上表面光滑的半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小物块从靠近半圆柱体顶点O的A点,在外力F作用下沿圆弧缓慢下滑到B点,此过程中F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且半圆柱体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半圆柱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变大B.外力F先变小后变大C.地面对半圆柱体的摩擦力先变大后变小D.地面对半圆柱体的支持力变大5、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个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绳一端系一重球,另一端系在弹簧秤上,弹簧秤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秤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压力变大B.弹簧秤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压力变小C.弹簧秤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D.弹簧秤读数不变,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大6、如右图所示,A、B两均匀直杆上端分别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下端搁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悬挂A杆的绳倾斜,悬挂B杆的绳恰好竖直,则关于两杆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A、B杆都受三个力作用B .A 、B 杆都受四个力作用C .A 杆受三个力,B 杆受四个力D .A 杆受四个力,B 杆受三个力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高三物理试题精选】2018高考物理二轮相互作用复习题(含2018高考题)

2018高考物理二轮相互作用复习题(含2018高考题)精品题库试题物理1(mg= ,解得F=3mg。
再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重力的下滑分量为Fx=(4m)gsin30°=2mg,故静摩擦力f=3mg-2mg=mg,A正确;小球下摆过程中,拉力F由零逐渐变大到大于重力G,当F<mgsin30°时,物块B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且不断变小;当F=mgsin30°时,物块B受到的静摩擦力为零;当F>mgsin30°时,物块B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且不断变大;可见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由A分析可知,绳子对B的拉力与L无关,到达最低点时绳子拉力达到的最大值始终为3mg,故适当增加OA段绳子的长度,物块仍保持静止,C错误;对物体B和斜面体整体受力分析,由于A球向左下方拉物体B和斜面体整体,故一定受到地面对其向右的静摩擦力,D正确。
12(ma=10-5=5N,故C正确;当F=300N时,最大静摩擦力为01×300=30N;故两物体的重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同理A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也为30N,A也处于静止,故两物体均保持静止,摩擦力均等于重力,故f1=10N,f2=Lcos53°=005m,对整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得到 WF-fs-m2g h=0,代入数据,求得拉力F1做功WF=fs+m2g h=8×005J+2×10×005J=14J,故AD正确,BC错误。
03)m=5N联立解得f=6N,N=13N,故BC正确。
22(广州市1图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
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练习相互作用牛顿动动定律夯基保分练(一)含解析

夯基保分练(一) 重力、弹力、摩擦力[A 级——保分练]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B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 .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D .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解析:选C 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A 、B 错误;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到的重力最小,C 正确;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悬挂的物体的重力大小,D 错误。
2. (2017·济南市中区模拟)如图所示,一端搁在粗糙水平面上,另一端系一根细线(线竖直)处于静止状态的重直杆A 受到的作用力个数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C 杆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为零;对杆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绳子的拉力、地面的支持力,由于这3个力都沿竖直方向,故地面对杆没有静摩擦力,杆共受到3个力的作用,C 正确。
3.(2016·江苏高考)一轻质弹簧原长为8 cm ,在4 N 的拉力作用下伸长了2 cm ,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
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40 m/NB .40 N/mC .200 m/ND .200 N/m解析:选D 由F =kx 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 =F x =40.02N/m =200 N/m ,选项D 正确。
4.(多选)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F 把A 、B 两个物体挤压在竖直的墙上,A 、B 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对A 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B .F 增大时,A 和墙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C.若B的重力大于A的重力,则B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墙对A的摩擦力D.不论A、B的重力哪个大,B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墙对A的摩擦力解析:选AD对B受力分析可知,A对B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A正确;将A、B视为整体,由于A、B受到的重力不变,根据平衡条件可知B错误;B受到的摩擦力与B的重力等大,而墙对A的摩擦力与A、B的重力之和等大,故C错误,D正确。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保分小题自主演练:专题一第2讲直线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78张 含解析 精品

专题一力和运动第2讲直线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1.(多选)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导学号57180015)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利用理想的完全光滑的斜面实验和逻辑推理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A正确;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是牛顿第一次提出的,选项B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伽利略应用斜面结合数学推理及逻辑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得出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的结论,选项C正确;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选项D错误.答案:AC2.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解析:手托物体向上运动,一定先向上加速,处于超重状态,但后面的运动可以是减速的,也可以是匀速的,不能确定,A、B错误;物体和手具有共同的速度和加速度时,二者不会分离,故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向上运动,物体只受重力,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但手的加速度应大于重力加速度,并且方向竖直向下,手与物体才能分离,所以C错误,D正确.答案:D3.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他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和速度大小v的变化情况是()A.a和v都始终增大B.a和v都先增大后减小C.a先增大后减小,v始终增大D.a和v都先减小后增大解析: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则多个力的合力为零,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剩余所有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则所有力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但合力的方向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先增大后减小,v始终增大,故选C.答案:C4.物体从斜面(斜面足够长)底端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t秒到达位移的中点,则物体从斜面底端到最高点时共用时间为()A.2t B.2tC.(3-2)t D.(2+2)t解析: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最高点的速度为零,为了使问题简化,可以看成由最高点开始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前一半位移与后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12-1,又t2=t,解得t1=(2+1)t,因此总时间为t1+t2=(2+2)t,D正确.答案:D一、单项选择题1.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 =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t1时刻F减小为零,则物体运动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大致正确的是()(导学号57180094)解析: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水平力F(设大小为F0)等于滑动摩擦力F f,即F0=F f.从t=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其水平力F可表示为F0-kt,由牛顿运动定律得,(F0-kt)-F f=ma,解得a=-ktm,即加速度a随时间逐渐增大,所以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大致正确的是A.答案:A2.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足够长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下滑位移x时的速度为v,其x-v2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则斜面倾角θ为()A.30°B.45°C.60°D.75°解析:由x-v2图象可知小物块的加速度a=5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物块的加速度a=g sin θ,所以θ=30°,A对,B、C、D错.答案:A3.(2017·陕西师大附中二模)如图所示为一台非铁性物质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盘中的A是一铁块,B是电磁铁.未通电时天平平衡,给B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a端接电源正极,b端接电源负极),调节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使电磁铁对铁块A的吸引力大于铁块受到的重力,铁块A被吸起.当铁块A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磁铁B的上端为S极,天平仍保持平衡B.电磁铁B的上端为S极,天平右盘下降C.电磁铁B的下端为N极,天平左盘下降D.电磁铁B的下端为N极,无法判断天平的平衡状态解析:从题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上端流入,下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下端是N极,上端是S极,电磁铁通电后,铁块A 被吸起,铁块A 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会导致超重现象,因而可知铁块受到向上的电磁力F 必然大于铁块的重力G ,当铁块离开盘而又还未到达电磁铁的过程中,虽然铁块对盘的压力没有了,但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铁块对电磁铁有向下的吸引力,因此通过左盘电磁铁支架向下压左盘的力比电磁铁未通电时铁块压左盘的力还大,故左盘将下沉.故选C.答案:C4.如图所示,甲从A 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 地,当甲前进距离为s 1时,乙从距A 地s 2处的C 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 地,则A 、B 两地距离为( )(导学号 57180095)A .s 1+s 2B.(s 1+s 2)24s 1C.s 214(s 1+s 2)D.(s 1+s 2)2(s 1-s 2)s 1解析:设甲前进距离为s 1时,速度为v ,甲和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乙从C 点到达B 地所用的时间为t ,则有:v t +12at 2-12at 2=s 2-s 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 2=2as 1,解得t =s 2-s 12as 1,则A 、B 的距离s =s 2+12at 2=(s 1+s 2)24s 1,故B 正确. 答案:B5.(2017·怀化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 点出发,沿直线AC 运动.甲以加速度a 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乙以加速度a 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 点后做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亦为v .若a 1≠a 2≠a 3,则( )A .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 达到CB .甲一定先由A 达到CC .乙一定先由A 达到CD .若a 1>a 3,则甲一定先由A 达到C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若a 1>a 3,如图,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 乙<t 甲.若a 3>a 1,如上图,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 乙>t 甲,通过图线作不出位移相等、速度又相等、时间也相等的图线,所以甲乙不能同时到达,故A 正确,B 、C 、D 错误,故选A.答案:A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三角形木块a 放在水平面上,把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b 放在a 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α,对a 施一水平力F ,使b 不沿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则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 )A .mg cos αB.Mg cos αC.FM (M +m )cos αD.Fm (M +m )sin α解析:不计一切摩擦,b 不滑动时即a 、b 相对静止,作为一个整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一定沿水平面向左加速运动,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F=(M+m)a,则有a=FM+m.对木块b分析,不计摩擦,只受到自身重力mg和斜面支持力F N的作用.由于加速度水平向左,所以二者合力水平向左,大小为ma,如图所示,则有F N=mgcos α,选项A、B错误.F N=masin α=mF(M+m)sin α,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7.(2017·保定模拟)下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在0~t1和t1~t2时间内()(导学号57180096)A.0~t1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比t1~t2时间内的位移大B.在0~t1和t1~t2时间内进行比较,它们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C.0~t1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比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小D.在0~t1和t1~t2时间内进行比较,它们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反解析:由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t1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比t1~t2时间内的位移大,A正确;在0~t1和t1~t2时间内进行比较,它们的速度方向均为正,即方向相同,由斜率的正负知加速度方向相反,B正确,D错误;由斜率的绝对值大小知0~t1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比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小,C正确;故选ABC.答案:ABC8.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在4 s 内该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物体将做往复运动B.2 s末物体的加速度最大C.2 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D.4 s内物体的位移最大解析:0~2 s内向一方向做匀加速运动,2~4 s内仍向同一方向做匀减速运动,由于对称性,2 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4 s末速度为0,4 s内位移最大.故C、D正确.答案:CD9.如图所示,物块A、B质量相等,在恒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光滑,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a1,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N1;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粗糙,且物块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为a2,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N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导学号57180097)A.a1=a2B.a1>a2C.F N1=F N2D.F N1<F解析:接触面光滑时,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 A+m B )a 1,可得a 1=F m A +m B =F 2m;对B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N1=m B a 1=F 2.当接触面粗糙时,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f =(m A +m B )a 2,可得a 2=F -F f m A +m B=F -F f 2m ;对B 受力分析,F N2=m B a 2+F f 2=F 2,所以选项A 错误,选项B 、C 、D 正确. 答案:BCD10.(2017·西安联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A 停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 ,使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已知外力F 随时间t (单位为s)的变化关系为F =(6-2t )N ,则( )A .在t =3 s 时,物块的速度为零B .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速度为9 m/sC .在0~6 s 内,物块的平均速度等于4.5 m/sD .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大于27 m解析:水平面光滑,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F ,在0~3 s 内,物体受的力一直向右,一直向右做加速运动,可知3 s 时速度不为零,故A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m=6-2t ,at 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可知最大速度变化量为Δv =12×6×3 m/s =9 m/s ,可知物体向右运动的最大速度为9 m/s ,故B 正确.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位移x >12×6×9 m =27 m ,则平均速度v -=x t >276m/s =4.5 m/s ,故D 正确,C 错误.故选BD. 答案:BD三、计算题11.如图所示,一长为200 m 的列车沿平直的轨道以8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当车头行驶到进站口O 点时,列车接到停车指令,立即匀减速停车,因OA 段铁轨不能停车,整个列车只能停在AB 段内,已知OA =1 200 m ,OB =2 000 m ,求:(导学号 57180098)(1)列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取值范围;(2)列车减速运动的最长时间.解析:(1)若列车车尾恰好停在A 点右侧,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距离为x 1,则0-v 20=-2a 1x 1x 1=1 200 m +200 m =1 400 m解得a 1=167m/s 2 若列车车头恰好停在B 点,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距离为x OB=2 000 m,则0-v20=-2a2x OB 解得a2=1.6 m/s2故加速度大小a的取值范围为1.6 m/s2≤a≤167m/s2.(2)当列车车头恰好停在B点时,减速运动时的时间最长,则0=v0-a2t解得t=50 s.答案:(1)1.6 m/s2≤a≤167m/s2(2)50 s12.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倾角θ=37°,两物块A、B的质量m A=1 kg、m B=4 kg.两物块之间的轻绳长L=0.5 m,轻绳可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T=12 N,对B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A、B由静止开始一起向上运动,力F逐渐增大,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1)若某一时刻轻绳被拉断,求此时外力F的大小;(2)若轻绳拉断瞬间A、B的速度为3 m/s,轻绳断后保持外力F 不变,求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A、B之间的间距.解析:(1)对A、B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 A+m B)g·sin θ=(m A+m B)aA物体:F T-m A g sin θ=m A a代入数据解得F=60 N.(2)设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A物体:-m A g sin θ=m A a A设A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则有v0=-a A t 此过程A物体的位移为x A=v-A·tB物体:F-m B g sin θ=m B a Bx B=v0t+12a B t2代入数据解得两者间距为x=x B-x A+L=2.375 m. 答案:(1)60 N(2)2.375 m。
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练习:相互作用 牛顿动动定律 夯基保分练(一)含解析

夯基保分练(一) 重力、弹力、摩擦力[A 级——保分练]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B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 、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D 、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解析:选C 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A 、B 错误;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到的重力最小,C 正确;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悬挂的物体的重力大小,D 错误。
2. (2017·济南市中区模拟)如图所示,一端搁在粗糙水平面上,另一端系一根细线(线竖直)处于静止状态的重直杆A 受到的作用力个数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C 杆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为零;对杆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绳子的拉力、地面的支持力,由于这3个力都沿竖直方向,故地面对杆没有静摩擦力,杆共受到3个力的作用,C 正确。
3、(2016·江苏高考)一轻质弹簧原长为8 cm ,在4 N 的拉力作用下伸长了2 cm ,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
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40 m/NB 、40 N/mC 、200 m/ND 、200 N/m解析:选D 由F =kx 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 =F x =40.02N/m =200 N/m ,选项D 正确。
4、(多选)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F 把A 、B 两个物体挤压在竖直的墙上,A 、B 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对A 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B 、F 增大时,A 和墙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C 、若B 的重力大于A 的重力,则B 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墙对A 的摩擦力D 、不论A 、B 的重力哪个大,B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墙对A 的摩擦力解析:选AD对B受力分析可知,A对B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A正确;将A、B视为整体,由于A、B受到的重力不变,根据平衡条件可知B错误;B受到的摩擦力与B的重力等大,而墙对A的摩擦力与A、B的重力之和等大,故C错误,D正确。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考前热身练 能力题提分练(一)

能力题提分练(一)一、单项选择题1.(山东临沂二模)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O为该三角形的中心,在A点和B点分别固定电荷量均为q的正点电荷,在O点固定某未知点电荷q'后,C点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
则O点处的点电荷q'为( )A.负电荷,电荷量为-qqB.负电荷,电荷量为-√33C.正电荷,电荷量为qD.正电荷,电荷量为√3q2.(山东青岛二模)如图所示,高速公路上一辆速度为90 km/h的汽车紧贴超车道的路基行驶。
驾驶员在A点发现刹车失灵,短暂反应后,控制汽车通过图中两段弧长相等的圆弧从B点紧贴避险车道左侧驶入。
已知汽车速率不变,A、B两点沿道路方向距离为105 m,超车道和行车道宽度均为3.75 m,应急车道宽度为2.5 m,路面提供的最大静摩擦力是车重的12,汽车转弯时恰好不与路面发生相对滑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A.1.6 sB.1.4 sC.1.2 sD.1.0 s3.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其边界如图中实线所示,a、b、c、d四点共线,ab=2ac=2ae, fe与ab平行,且ae与ab成60°角。
一粒子束在纸面内从c点垂直于ac射入磁场,粒子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q>0),具有各种不同速率。
不计重力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其运动时间为( )A.3πm2qB B.4πm3qBC.5πm4qBD.6πm5qB4.(湖南长沙二模)如图甲所示,曲面为四分之一圆弧、质量为m0的滑块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光滑小球以某一速度水平冲上滑块的圆弧面的最下端,且没有从滑块上端冲出去,若测得在水平方向上小球与滑块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任何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球的质量为bam0B.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aba+bC.小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a 22(a+b)gD.若a>b,小球在与滑块分离后向左做平抛运动二、多项选择题5.(山东临沂二模)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B紧靠着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三者半径均为R。
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2相互作用(含答案)精品

7.如图,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倾角为 θ的光滑固定斜面体,其上有一小
物块 A 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 F 的作用。已知物块 A 沿斜面加速下滑,
现保持 F 的方向不变,使其减小,则物块 A 的加速度 (
)
F
A
B
A .一定变小
B.一定变大
C.一定不变
D .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8.如图所示, 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
V 1 沿顺时针方向传动, 传送带右端
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率
V 2 沿直线向左滑向传送带后,经过一
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速率为
V
‘
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 = 时才有
=
B. 若 > ,则 =
C.若 < ,则
=
D. 不管 多大,总有
=
9.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 F1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 l1 ;改用大小为 F2
的直径,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若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m2 可以大于 m1
B. m2 必定大于 m1 2
C. m2 必定等于 m1
D. 1 与 2 必定相等
13.图中重物的质量为 m,轻细线 AO 和 BO 的 A 、B 端是固定的。
平衡时 AO 是水平的, BO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θ。AO 的拉力 F1 和 BO 的拉
力 F2 的大小是(
)
A . F1 mgcos
B . F1 mg cot
C. F2 mgsin
mg D . F2
sin
14.两个相同的小球 A 和 B ,质量均为 m,用长度相同的两根细线把
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练习:相互作用 牛顿动动定律 提能增分练(五)含解析

提能增分练(五)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A 级——夺高分]1.如图所示,质量都为m 的A 、B 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 的恒力F 向上拉B ,运动距离为h 时B 与A 分离。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和A 刚分离时,弹簧为原长B 、B 和A 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C 、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mg hD 、在B 与A 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运动解析:选C 在施加恒力F 前,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可得2mg =kx 1,A 、B 刚分离时,B 受力平衡,两者加速度恰好为零,选项A 、B 错误;对A ,mg =kx 2,由于x 1-x 2=h ,所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mg h,选项C 正确;在B 与A 分离之前,由于弹簧弹力逐渐减小,它们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不是做匀加速运动,选项D 错误。
2.(2017·湖北武昌实验中学模拟)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端系有一劲度系数为k =200 N/m 的轻质弹簧,弹簧下端连一个质量为m =2 kg 的小球,小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A 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
若挡板A 以a =6 m/s 2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面固定不动,取g =10 m/s 2,则( )A 、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0.04 m 时速度最大B 、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0.01 m 时与挡板分离C 、小球速度最大时与挡板分离D 、小球从一开始运动就与挡板分离解析:选D 小球和挡板分离前小球做匀加速运动;和挡板分离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此时小球所受合力为零。
即:kx m =mg sin 30°,解得:x m =mg sin 30°k=0.05 m ,由于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所以速度最大时,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路程为0.05 m ,A 错误;当小球刚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时,加速度最大,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a =g sin 30°=5 m/s 2<6 m/s 2,故小球从一开始运动就与挡板分离,D 正确,B 、C 错误。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真题训练 2相互作用--含答案解析

专题2 相互作用1.(2017全国卷Ⅱ)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 .23-B .36C .33D .3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平衡、动摩擦因数.当拉力水平时,物块做匀速运动,则mg F μ=,当拉力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时,物块也刚好做匀速运动,则)60sin (60cosF mg F -=μ,联立解得33=μ,A 、B 、D 项错误,C 项正确.2.(2017全国卷Ⅲ)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cm 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 ;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A .86 cmB . 92 cmC . 98 cmD . 104 cm答案:B解析:设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k ,左、右两半段绳的伸长量100 cm 80 cm10 cm 2L -∆==,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钩码的重力22100802 1.2100G k L k L +=∆=∆,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同一点时,钩码的重力2G k L '=∆,解得0.6 6 cm L L '∆=∆=,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80 cm 292 cm L '+∆=,故选B.3.(2017江苏卷)如图所示,一小物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环套在水平光滑细杆上,物块质量为M ,到小环的距离为L ,其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小环和物块以速度v 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 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2FB. 小环碰到钉子P 时,绳中的张力大于2FC. 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2v gD. 速度v 不能超过(2)F Mg LM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平衡、圆周运动及机械能守恒知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分析出匀速运动时夹子和物块间的摩擦力与摆动时夹子和物块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匀速运动时,摩擦力等于物块的重力,物块摆动的瞬间,由于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因此摩擦力大于物块的重力.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物块的重力Mg ,因为2F 为物块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当物块向上摆动做圆周运动时,静摩擦力大于Mg ,说明物块做匀速运动时所受的静摩擦力小于2F ,A 项错误;当小环碰到钉子P 时,由于不计夹子的质量,因此绳中的张力等于夹子与物块间的静摩擦力,即小于或等于2F ,B 项错误;如果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不超过细杆,则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221mv Mgh =,即上升的最大高度g v h 22=,C 项错误;当物块向上摆动的瞬时,如果物块与夹子间的静摩擦力刚好为2F ,此时的速度v 是最大速度,则Lv M Mg F 2-2=,解得MLMg F v )2(-=,D 项正确.4. (2017浙江卷)重型自卸车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车厢上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石块下滑前后自卸车与石块整体的重心位置不变 B.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石块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越小 C.自卸车车厢倾角变大,车厢与石块间的正压力减小D.石块开始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 答案:C解析:在石块下滑前.自卸车与石块整体的重心位置上升.下滑后又下降.故A 错误;动摩擦因数是材料间的固有属性.只与材料有关.和倾角无关.故B 错误;车厢与石块间的正压力与右块所受重力在垂直斜面方问的分力大小相等‘所以当车厢倾角变大.正压力减小.故C 正确;石块在开始下滑时.受到魔擦力等于重力沿着斜面向下的分力D 错误.5. (2017浙江卷)重力为G 的体操运动员在进行自由体操比赛时,有如图所示的比赛动作,当运动员竖直倒立保持静止状态时,两手臂对称支撑,夹角为θ,则:A.当060=θ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2G B.当0120=θ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G C.当θ不同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不同D.当θ不同时,运动员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相等 答案:A解析: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每只手都承受自身重力的一半.和角度无关,所以A 正确,BC 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永远相等.故D 错误.6.(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 、N 上的a 、b 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绳的右端上移到b ',绳子拉力不变B .将杆N 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C .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D .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 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设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2α,由平衡条件可知mg F =αcos 2,所以αc o s 2mgF =,设绳子总长为L ,两杆间距离为s ,由几何关系s L L =+ααs in s in21,得LsL L s =+=21s in α,绳子右端上移,L 、s 都不变,α不变,绳子张力F 也不变,A 正确;杆N 向右移动一些,s 变大,α变大,cos α变小,F 变大,B 正确;绳子两端高度差变化,不影响s 和L ,所以F 不变,C 错误;衣服质量增加,绳子上的拉力增加,由于α不会变化,悬挂点不会右移,D 错误.7.(2017全国卷Ⅰ)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π2α>).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D解析: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OM 绳上拉力F 2,MN 上拉力F 1,由题意知,三个力合力始终为零,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在F 2转至水平的过程中,MN 上的张力F 1逐渐增大,OM 上的张力F 2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D 正确,BC 错误.8.(2017江苏卷)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 、B 紧靠着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 ,三者半径均为R .C 的质量为m ,A 、B 的质量都为2m,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拉A ,使A 缓慢移动,直至C 恰好降到地面.整个过程中B 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1)未拉A 时,C 受到B 作用力的大小F ; (2)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μmin ;(3)A 移动的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W .答案:(1)33F mg = (2) m i n 32μ= (3) (21)(31)W mgR μ=--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平衡、摩擦力、功及动能定理. (1)C 受力平衡2F cos 30°=mg ,解得mg F 33=(2)C 恰好降到地面时,B 受C 压力的水平分力最大mg F x 23max =B 受地面的摩擦力mg f μ=根据题意max min x F f =,解得23min =μ (3)C 下降的高度(31)h R =- A 的位移2(31)x R =-摩擦力做功的大小2(31)f W fx mgR μ==-根据动能定理 00f W W mgh -+=-解得(21)(31)WmgR μ=--.。
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练习:相互作用 牛顿动动定律 提能增分练(一) Word版含解析

提能增分练(一) 动力学四大模型之一——物块[A级——夺高分]1.(2017·名校大联考)如图所示,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B、C上,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
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物体A、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1,物体B、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3,则( )A.f1=0,f2=0,f3=0 B.f1=F,f2=0,f3=0C.f1=0,f2=F,f3=0 D.f1=0,f2=F,f3=F解析:选C 把ABC看成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由于是两个等大、反向的力分别作用在系统上,所以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f3=0;隔离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因物体A静止于物体C上,相对于C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物体A、C间的摩擦力大小f1=0;隔离物体B进行受力分析,B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而相对于C静止,有相对于C向右的运动趋势,会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知f2=F,所以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2.(2017·上海十三校联考)如图,质量m A>m B的两个物体A、B 叠放在一起,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沿竖直墙面向上匀速运动。
现撤掉F,则物体A、B在沿粗糙墙面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 )解析:选A A、B整体同时沿竖直墙面运动,只受到重力,墙壁对整体没有支持力(如果有,整体将向右加速运动),故不受墙壁的摩擦力,即A、B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B间无弹力相互作用,物体B只受自身重力,故A正确。
3.如图所示,两个等大、反向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A和B 上,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若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则A、B两物体的受力个数分别为( )A.3个、4个 B.4个、4个C.4个、5个 D.4个、6个解析:选C 对物体A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作用: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受两个力作用:水平力F和B对A的摩擦力,即物体A共受4个力作用;对物体B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3个力作用:重力、地面的支持力、A对B的压力;水平方向上受两个力的作用:水平力F和A对B向右的摩擦力,即物体B共受5个力的作用,故C正确。
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练习:相互作用 牛顿动动定律 提能增分练(二)含解析

提能增分练(二)动力学四大模型之二——斜面[A级——夺高分]1.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
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A、3B、4C、5D、6解析:选B先对物体m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再对M受力分析,受重力、m对它的垂直斜面向下的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同时地面对M有向上的支持力,共受到4个力。
故B正确。
2.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q电荷量的滑块,沿绝缘斜面匀速下滑,当滑块滑至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区域时,滑块运动的状态为()A、继续匀速下滑B、将加速下滑C、将减速下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解析:选A滑块在电场中受力方向沿着电场线方向,即竖直向下,相当于滑块的重力变大了,因为滑块开始是匀速下滑的,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块重力沿着斜面向下的分力的大小。
故滑块在斜面方向上的合力为零不改变,所以滑块继续匀速下滑。
只有A正确。
3、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A中F垂直于斜面向上,B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竖直向上,D中F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解析:选D物块受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处于平衡,A中当加上F后,物块仍处于平衡,则在沿斜面方向上物块平衡状态不同,而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不变,故摩擦力不变;故A错误;同理B中摩擦力也不变,故B错误;C中加竖直向上的F后,F有沿斜面向上的分力,若物块有沿斜面向下的运动趋势,此时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与沿斜面向上的F的分力及摩擦力平衡,故摩擦力将变小,故C错误;同理D中加竖直向下的力F后,F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沿斜面向下的力增大,故增大了摩擦力;故D正确。
4.(2017·四川双流中学模拟)如图,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体质量为M,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物块m仍能沿斜面运动。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牛顿动动定律 教材回顾(一)重力、弹力、摩擦力课件

解析:选 C 题中所示甲图中,物块静止,弹簧的拉 力 F1=mg;乙图中,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1 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F2=mgsin 60°= 23mg;丙图中,以动滑 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2,由平衡条件得 F3=mg。故 F3=F1>F2,故 C 正确。
[通关锦囊]
1.弹簧、橡皮条等物体的弹力可以 由胡克定律 F=kx 计算。
3.弹力的大小 (1)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力 越大 。 (2)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都 相等 。 (3)弹簧的弹力可以由胡克定律—— F=kx 进行 计算,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形变量。
4.弹力的方向 跟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相同 。
[深化理解]
[小题速验]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水平力 F 可能不变 D.水平力 F 必须逐渐增大
解析:选 AC 由题知,容器始终处于静止 状态,则其受力平衡,即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始终 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受到的摩擦力 逐渐增大,故 A 正确,B 错误;水平方向上容 器受力平衡,若最大静摩擦力大于重力,则力 F 可能不变,若最大静摩擦力小于等于重力,则力 F 要增大,故 C 正确,D 错误。
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弹力分别为 F1、F2、F3,其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F1=F2=F3
三、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1)定义和条件 两个粗糙的物体相互 挤压 ,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 时, 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大小和方向 ①大小:F=μFN,式中 μ 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两 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②方向:沿两物体的接触面,与 相对 运动的方向相反。
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习题:选择题专题增分练1 含答

一、选择题专题增分练增分练(1) 受力分析和物体的平衡1.如图所示,水平推力F 使物体静止于斜面上,则( )A .物体一定受3个力的作用B .物体可能受3个力的作用C .物体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的作用D .物体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解析:选B.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若F cos θ=G sin θ时,物体在水平推力、重力、斜面支持力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若F cos θ>G sin θ(或F cos θ<G sin θ)时,物体仍可以静止在斜面上,但物体将受到沿斜面向下(或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综上所述B 对.2.(2017·安阳二模)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沙袋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支架上,一练功队员用垂直于绳的力将沙袋缓慢拉起,使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且绳绷紧,则练功队员对沙袋施加的作用力大小为( )A.mg 2B.32mgC.33 mgD.3mg解析:选A.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对沙袋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F cos 30°-F T sin 30°=0,F T cos 30°+F sin 30°-mg =0,联立可解得:F =mg 2,故选A. 3.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上的物体A 用跨过滑轮的细线与小砂桶相连,连接A 的细线与斜面平行,不计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力.若要使物体A 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砂桶中砂的质量有一定的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 1和m 2(m 2>0),重力加速度为g ,由此可求出( )A .物体A 的质量B .斜面的倾角C .物体A 对斜面的正压力D .物体A 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解析:选D.设物体A 的质量为M ,砂桶的质量为m 0,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 ,斜面倾角为θ,由平衡条件可得物体A 将要上滑时,有m 0g +m 1g =Mg sin θ+f m ;物体A 将要下滑时,有m 0g +m 2g =Mg sin θ-f m ,可得f m =m 1g -m 2g 2,D 正确.不能求出其他的物理量,A 、B 、C错误.4.(多选)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体B 始终静止,物块A 放在斜面体上,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物块A 及固定在斜面体底端的轻质挡板拴接,初始时A 、B 静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现用力F 沿斜面向下推A ,但A 并未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对挡板的作用力不变B .B 对地面的压力增大C.A、B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D.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始终为零解析:选AB.开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加力F后,A未运动,弹簧长度不变,则弹簧对挡板的作用力不变,A正确.隔离物块A进行受力分析,若初始时A受B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或为零,加推力F后,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增大;若初始时A受B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加推力F后,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减小,或方向变为沿斜面向上,大小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C错误.A、B、挡板和弹簧整体受力平衡,F N=M总g+F竖直,F水平=F f,B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水平面对B的作用力多了向左的摩擦力,所以B正确、D错误.5.(2017·江西南昌质检)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有一固定的、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圆弧形框架ABC,框架下面放置一块厚度不计的金属板,金属板的中心O点是框架的圆心,框架上套有一个轻圆环,用轻弹簧把圆环与金属板的O点固定连接,开始时轻弹簧处于水平拉伸状态.用一个始终沿框架切线方向的拉力F拉动圆环,从左侧水平位置缓慢绕框架运动,直到轻弹簧达到竖直位置,金属板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在整个过程中( )A.沿框架切线方向拉力F逐渐减小B.水平面对金属板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水平面对金属板的支持力逐渐减小D.框架对圆环的支持力逐渐减小解析:选C.弹簧伸长量不变,弹簧的弹力大小F′不变,弹簧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金属板受重力mg、支持力N、弹簧的拉力F′和向右的静摩擦力f作用,水平方向f=F′cos θ,竖直方向N+F′sin θ=mg,得N=mg-F′sin θ,随着θ的增大,支持力不断减小,静摩擦力逐渐减小,故B错,C对;圆环受弹簧的拉力、框架的支持力(大小不变为F′)、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有F=f′=μF′,故拉力大小不变,A、D错.6.(2017·湖北黄石二模)将一横截面为扇形的物体B放在水平面上,一小滑块A放在物体B上,如图所示,除了物体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之外,其余接触面的摩擦力均可忽略不计,已知物体B的质量为M、滑块A的质量为m,当整个装置静止时,滑块A与物体B接触的一面与竖直挡板之间的夹角为θ.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物体B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为MgB .物体B 受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 tan θC .滑块A 与竖直挡板之间的弹力大小为mg tan θD .滑块A 对物体B 的压力大小为mgcos θ解析:选C.以滑块A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合成法,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得,挡板对滑块A 的弹力大小为N 1=mg tan θ,C 正确;物体B 对滑块A 的弹力大小为N 2=mg sin 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A 对物体B 的压力大小为mgsin θ,D 错误;以滑块A 和物体B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则水平面对物体B 的支持力N =(M +m )g ,故水平面所受压力大小为(M +m )g ,A 错误;A 和B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则水平面对物体B 的摩擦力大小为f =N 1=mgtan θ,B 错误.。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牛顿动动定律夯基保分练(二)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

夯基保分练( 二)共点力作用下的均衡[ A级——保分练 ]1.(2017 ·浙江嘉兴模拟) 科技的发展正在不停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甲是一款手机支架,其表面采纳了纳米微吸资料,用手触碰无粘感,接触到平坦圆滑的硬性物体时,会紧紧吸附在物体上,如图乙是手机静止吸附在支架上的侧视图,若手机的重力为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手机遇到的支持力大小为G cosθB.手机遇到的支持力不行能大于GC.纳米资料敌手机的作使劲大小为G sinθD.纳米资料敌手机的作使劲竖直向上分析:选 D手机支架采纳了纳米微吸资料,支架斜面会敌手机存在一个吸引力,所以手机遇到的支持力大小不行能为cosθ,其大小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取决于吸引G G G力的大小, A、 B 错误;手机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均衡,手机遇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纳米材料的作使劲 ( 支持力、吸引力和摩擦力的协力) ,故纳米资料敌手机的作使劲竖直向上,大小等于 G,C错误,D正确。
2.(2017 ·湖南郴州质检 ) 如下图,吊床用绳索拴在两棵树上等高地点,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处于静止状态。
设吊床两头绳中的拉力为F1,吊床对人的作使劲为 F2,则()A.坐着比躺着时F1大 B .坐着比躺着时F1小C.坐着比躺着时F2大 D .坐着比躺着时F2小分析:选A吊床对人的作使劲与人的重力等大反向,所以躺着和坐着时F2相等。
人坐在吊床上时,吊床两头绳的拉力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较大,依据共点力均衡有:2F1cosθ=G,θ越大,绳索的拉力越大,所以坐着时,吊床两头绳中的拉力F1较大。
故A正确。
3.(2017 ·江苏镇江三校联考) a、b两个质量同样的球用细线连结, a 球用细线挂在天花板上, b 球放在圆滑斜面上,系统保持静止,以下图示正确的选项是()分析:选 B 对 b 球受力剖析,受重力、斜面对其垂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细线的拉力,由于三力均衡时三个力中随意两个力的协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共线, 故细线拉力应斜向右上方,故 A 图错误;再对 a 、 b 两个球整体受力剖析,受总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细线的拉力, 依据共点力均衡条件判断,细线的拉力方向应斜向右上方,故 C 、D 图错误,B 图正确。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高中物理_牛顿运动定律_

牛顿第二定律课后练习(1)1.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 ]A.匀减速运动B.匀加速运动C.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D.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2.有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和m2,m1原来静止,m2以速度v 向右运动,它们同时各受到一个向右的大小相等的恒力作用,它们能达到相同速度的条件是()A.m l<m2 B.m l=m2C.m l>m2D.m l远远大于m23.用力F1单独作用于某一物体上可产生加速度为3 m/s2,力F2单独作用于这一物体上可产生的加速度为1 m/s2。
若F1、F2同时作用于该物体上,可能产生的加速度为()A.1m/s2 B.2 m/s2 C. 3 m/s2 D. 4 m/s24.设雨滴从很高处竖直下落,所受空气阻力f和其速度v成正比.则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 A.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B.先加速后匀速C.先加速后减速直至匀速D.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5.一物体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受6N水平拉力作用,从静止出发经过2s速度增加到24m/s,则此物体的质量为 .6.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静止的物体,给物体施以水平作用力,在力作用到物体上的瞬间,则()A. 物体同时具有加速度和速度B.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速度仍为零C. 物体立即获得速度,加速度仍为零D. 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7.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两个大小分别是2N和3N的共点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A.5m/ s2 B.3m/ s2 C.2m/ s2 D.0.5m/ s28.两汽车的质量m1<m2,行驶的速度v1>v2,两汽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关闭发动机后,两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t1与t2的关系为()A.t1>t2B.t1<t2C.t1=t2D.不能确定9.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B.物体受力越大,运动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其速度一定为零;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则其速度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所受的合力最大时,其速度却可以为零;物体所受的合力最小时,其速度却可以最大10.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两个力作用,则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A.2 m/s2 B.3 m/s2 C.12 m/s2 D.15 m/s2参考答案:1.答案: C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知为C2.答案: A解析:3.答案: BCD解析:4.答案: BD解析:5.答案: 0.5kg解析:6.答案: B解析:7.答案: ABC8.答案: A解析:对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1g=m1a1,μm2g=m2a2,解得:a1=a2=μg,由速度公式得:t1=v1 /a1,t2=v2/a2,因为v1>v2,所以t1>t2,故选A.9.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物体所受合力越大,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B错误;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发生变化,C错误;物体所受的合力最大时,其速度却可以为零;物体所受的合力最小时,其速度却可以最大,D正确。
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练习:相互作用 牛顿动动定律 提能增分练(三) Word版含解析

提能增分练(三) 动力学四大模型之三——弹簧[A 级——夺高分]1.(2017·河南周口西华一中等联考)一弹簧测力计更换弹簧后不能直接在原来准确的均匀刻度上读数,经测试发现,不挂重物时,示数为2 N ,在弹性限度内挂100 N 的重物时,示数为92 N ,则当挂上某重物而使示数为20 N 时,所挂重物实际重为( )A .16.2 NB .18 NC .20 ND .22.2 N解析:选C 由胡克定律F =kx 得:100=k (92-2),设重物所受的实际重力为G ,由胡克定律得G =k (20-2),联立得100G =92-220-2,解得G =20 (N),即重物所受的实际重力为20 N ,故C 正确。
2.一原长为L 的轻弹簧,将其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时,弹簧的总长度变为2L 。
现将两个这样的弹簧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A 、B 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 ,则两小球平衡时,B 小球距悬点O 的距离为(不考虑小球的大小,且弹簧都在弹性限度范围内)( )A .3LB .4LC .5LD .6L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kL =mg ,当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按题图所示方式悬挂时,下面弹簧弹力大小为mg ,伸长量为L ,而上面弹簧的弹力为2mg ,由kx =2mg 可知,上面弹簧伸长量为x =2L ,故B 小球到悬点O 的距离为L +L +L +2L =5L ,C 正确。
3.(2017·宁夏银川一中模拟)如图所示,某竖直弹射装置由两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以及质量不计的底盘构成。
当质量为m 的物体竖直射向空中时,底盘对物体的支持力为5mg (g 为重力加速度),已知两根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60°,则此时每根弹簧的伸长量为( )A.3mg kB.4mg kC.5mg kD.6mg k解析:选C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 -mg =ma ,其中N =5mg ,解得a =4g ;再以质量不计的底盘和物体为整体进行分析,受两个弹簧的拉力和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竖直方向上有:2F cos 60°-mg =ma ,解得F =5mg ;根据胡克定律有x =F k =5mg k,故C 正确。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牛顿动动定律单元质量检测

单元质量检测( 二)互相作用牛顿运动定律一、选择题( 第 1~ 6 题只有一项正确,第7~10题有多项正确)1.(2017·重庆南开中学模拟) 如下图,圆滑竖直墙壁上有一颗钉子,分两次用长短不同的轻绳将同一个足球挂在该钉子上,足球分别静止在A、B 两点;轻绳拉力分别为T A和T B,墙对足球的支持力分别为N A和N B,则()A.T A<T B,N A<N B B .T A>T B,N A<N BC.T A<T B,N A>N B D .T A>T B,N A>N B分析:选D对足球进行受力剖析,表示图如下图,则由三力均衡可得:cosθ=,T Gsinθ=,轻绳的拉力=G,墙壁对足球的弹力= tanθ,可知θ越大,、T N T cosθN G T N 均越大,则T A>T B, N A>N B,故D正确。
2. (2017 ·河北衡水中学调研) 在竖直墙壁间有质量散布平均,质量大小分别是m和2m的半圆球A和圆球B,此中圆球 B 球面圆滑,半圆球A与左边墙壁之间存在摩擦。
两球心之间连线与水平方向成30°的夹角,二者恰巧不下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为重力加快度,则半圆球 A 与左边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33C.323 B.3D.3 24分析:选 A隔绝圆滑圆球,对受力剖析如下图,可得N=cos 30°,2-BB F F mg N2mg N3 F sin 30°=0,解得 F =tan 30°,对 A、B 构成的整体有3mg-μF=0,联立解得μ=2,故 A正确。
3. (2017·福建厦门一中检测) 如下图,轻绳越过圆滑的定滑轮,一端系一质量为m1的物体,另端系一质量为m2的砂桶。
当m2变化时,m1的加快度a的大小与m2的关系图线可能是()分析:选B在m2小于m1以前两物体都不动,因此加快度为零,当m2大于m1时, m1开始运动协力渐渐变大,加快度随之渐渐增添,当m2? m1时,加快度趋近于g,但不行能大于或等于 g,应选项B正确。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牛顿动动定律夯基保分练(三)牛顿三大定律

夯基保分练 ( 三)牛顿三大定律[ A级——保分练 ]1.(2017 ·安徽黄山质检) 对于物体的惯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重要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B.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翔,速度渐渐减小,所以惯性也减小C.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D.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时,它的惯性最大分析:选 C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独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没关。
故C正确。
2.(2017 ·福建三明大田一中模拟 ) 如下图,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
两人中间地点处有一分界限,商定先使对方过分界限者为赢。
若绳索质量不计,冰面可当作圆滑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均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使劲与反作使劲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博得“拔河”竞赛的成功D.若乙收绳比甲快,则乙能博得“拔河”竞赛的成功分析:选C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使劲与反作使劲,故 A 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均衡力,故 B 错误;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的加快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将先过分界限,故甲能博得“拔河”竞赛的成功,故 C正确;收绳的快慢其实不可以决定“拔河”竞赛的胜败,故 D 错误。
3.如下图,一少儿园小朋友在水平桌面大将三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成功叠放在一同,保持均衡,受老师的夸奖。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与 a 遇到的重力是一对互相作使劲B.石块b对a的支持力必定等于 a 遇到的重力C.石块c遇到水平桌面向左的摩擦力D.石块c对b的作使劲必定竖直向上分析:选 D互相作使劲是两个物体间的互相作用,石块 b 对 a 的支持力和 a 对 b 的压力是一对互相作使劲, A 错误;因为b搁置地点不必定是水平方向, a 可能位于倾斜方向上,所以石块 b 对 a 的支持力不必定等于 a 遇到的重力,B错误;石块 c 是水平搁置,对整体进行研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遇到外力作用,则石块 c 不会遇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C错误;因为 c 是水平搁置,遇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桌面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以及 b 的作使劲, c 所受协力为零,则 b 给c 的作使劲必定竖直向下,所以石块 c 对b 的作使劲必定竖直向上,D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能增分练(一)动力学四大模型之一——物块[A级——夺高分]1.(2017·名校大联考)如图所示,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B、C上,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
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物体A、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1,物体B、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3,则()A.f1=0,f2=0,f3=0 B.f1=F,f2=0,f3=0C.f1=0,f2=F,f3=0 D.f1=0,f2=F,f3=F解析:选C把ABC看成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由于是两个等大、反向的力分别作用在系统上,所以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f3=0;隔离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因物体A静止于物体C上,相对于C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物体A、C间的摩擦力大小f1=0;隔离物体B进行受力分析,B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而相对于C静止,有相对于C向右的运动趋势,会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知f2=F,所以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2.(2017·上海十三校联考)如图,质量m A>m B的两个物体A、B叠放在一起,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沿竖直墙面向上匀速运动。
现撤掉F,则物体A、B在沿粗糙墙面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解析:选A A、B整体同时沿竖直墙面运动,只受到重力,墙壁对整体没有支持力(如果有,整体将向右加速运动),故不受墙壁的摩擦力,即A、B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B间无弹力相互作用,物体B只受自身重力,故A正确。
3.如图所示,两个等大、反向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A和B上,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若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则A、B两物体的受力个数分别为()A.3个、4个B.4个、4个C.4个、5个D.4个、6个解析:选C对物体A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作用: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受两个力作用:水平力F和B对A的摩擦力,即物体A共受4个力作用;对物体B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3个力作用:重力、地面的支持力、A对B的压力;水平方向上受两个力的作用:水平力F和A对B向右的摩擦力,即物体B共受5个力的作用,故C正确。
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相等的A、B两块木板,在木板A上放着质量为m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
A、B、C之间以及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木板A,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不管F多大,木板B一定保持静止B.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小于FC.A、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μmgD.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可能等于F解析:选A以A、B、C整体为研究对象,若整体静止不动,则地面对B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此时A、B之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也为F,B、D错误;若F足够大,使A、C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时,A、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才等于μmg,C错误;因A对B的最大静摩擦力μ(m+M板)g小于B受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μ(m+2M板)g,故无论F多大,木板B一定保持静止,A正确。
5.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关系的图像是()解析:选C设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F=ma+f,所以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关系的图像是C,选项C正确。
6.如图所示,木板B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竖直墙上,用水平恒力F向左拉动B,使其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此时绳水平且拉力大小为F T,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绳上拉力F T与水平恒力F大小相等B.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 TC.木板B受到一个静摩擦力和一个滑动摩擦力,合力大小等于FD.若木板B以速度2v做匀速运动,则拉力仍为F解析:选D由于A、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木块A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轻绳上拉力F T与A、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选项A、B错误;木板B受到A对B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和地面对B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两个滑动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F,选项C错误;只要木板B做匀速运动,则拉力与两个滑动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相等,选项D正确。
7. (多选)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解析:选BC因为撤掉拉力时,物块和木板仍有相对运动,说明物块向右的速度比木板的速度小,所以物块水平方向仍受木板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向右加速直到做匀速运动,B 正确,A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木板受到物块向左的滑动摩擦力而向右减速直到做匀速运动,C正确,D错误。
8.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解析:选A 木块和木板之间相对静止时,所受的摩擦力均为静摩擦力。
在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前,木块和木板以相同加速度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a =kt m 1+m 2。
木块和木板相对运动时,a 1=μm 2g m 1恒定不变,a 2=kt m 2-μg >a 。
所以A 正确。
9.(2017·海口调研)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地面上,已知A 、B 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物块接触面间粗糙。
现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 1、F 2先后分别作用在A 、B 物块上,物块A 、B 均不发生相对运动,则F 1、F 2的最大值之比为( )A .1∶1B .M ∶mC .m ∶MD .m ∶(m +M )解析:选B 恒力作用在A 上时,对B 受力分析,当最大静摩擦力提供B 的加速度时,是整体一起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1,对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 +m )a 1,解得F 1=(M +m )μg ;恒力作用在B 上时,对A 受力分析,当最大静摩擦力提供A 的加速度时,是整体一起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2,对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M +m )a 2,解得F 2=(M +m )μmg M,联立解得F 1∶F 2=M ∶m ,B 正确。
[B 级——冲满分]10.(多选)(2017·郑州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但长木板保持静止不动。
已知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为μ1mgB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为μ2(m +M )gC .只要拉力F 增大到足够大,长木板一定会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D .无论拉力F 增加到多大,长木板都不会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解析:选AD 长木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木块的摩擦力和地面的摩擦力两个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f =μ1mg ,A 正确,B 错误;因为长木板受到木块的摩擦力不会变化恒为f =μ1mg ,所以长木板在水平方向上仍然受到两个摩擦力处于平衡,不可能运动。
故C 错误,D正确。
11.(多选)(2017·浙江六校联考)如图所示,木板C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B放在C的上面,木板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秤固定在竖直的墙壁上,A、B、C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动摩擦因数相同,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左拉动C,使它以速度v匀速运动,三者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T,方向向左B.A和B保持静止,C匀速运动C.A保持静止,B和C一起匀速运动D.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T解析:选ACD对A受力分析可知,弹簧秤对A有向右的拉力T,则B对A有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等于T,选项A正确;C对B的摩擦力为μ·2mg,大于A对B的最大静摩擦力μmg,则B相对A滑动,B和C一起匀速运动,A静止,选项B错误,C正确;对A、B、C的整体分析可知,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T,选项D正确。
12.(多选)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拉着三个物体A、B、C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起做匀加速运动。
如果在中间物体B上放一个砝码,使砝码跟三个物体一起运动,且保持拉力大小不变,那么A、B间的拉力T1和B、C间的拉力T2将会()A.T1变大B.T1变小C.T2变大D.T2变小解析:选AD先用整体法分析,由F=Ma可知,放上砝码后整体的总质量增大,加速度a变小。
再分析放上砝码后,A、B间的拉力T1和B、C间的拉力T2的变化。
先单独对C分析,在水平方向上有:T2=m C a,放上砝码后,由于a的减小,T2必然变小,选项C错,D对;再单独对A分析,在水平方向上有F-T1=m A a,即T1=F-m A a,由于a的减小,T1必然增大,选项A对,B错。
13.(多选)(2017·衡水调研)如图甲所示,A、B两长方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则在0~2t0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0时刻,A 、B 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加速度最小B .t 0时刻,A 、B 的速度最大C .0时刻和2t 0时刻,A 、B 间的静摩擦力最大D .2t 0时刻,A 、B 离出发点最远,速度为0解析:选BCD t 0时刻,A 、B 受力F 为0,A 、B 加速度为0,A 、B 间静摩擦力为0,加速度最小,选项A 错误;在0至t 0过程中,A 、B 所受合外力逐渐减小,即加速度减小,但是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一直增加,t 0时刻A 、B 速度最大,选项B 正确;0时刻和2t 0时刻A 、B 所受合外力最大,故A 、B 在这两个时刻加速度最大,为A 提供加速度的A 、B 间静摩擦力也最大,选项C 正确;A 、B 先在F 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t 0后F 反向,A 、B 继而做减速运动,到2t 0时刻,A 、B 速度减小到0,位移最大,即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