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
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整理附答案(超好)
七年级数学下易错题练习答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如图,将一张含有30°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若∠2=44°,则∠1的大小为()A.14° B.16° C.90°﹣α D.α﹣44°【解答】解:如图,∵矩形的对边平行,∴∠2=∠3=44°,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1=44°﹣30°=14°,故选:A.2.如图,有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2=44°,那么∠1的度数是()A.14° B.15° C.16° D.17°【解答】解:如图,∵∠ABC=60°,∠2=44°,∴∠EBC=16°,∵BE∥CD,∴∠1=∠EBC=16°,故选:C.3.如图,直线a∥b,直线c分别交a,b于点A,C,∠BAC的平分线交直线b于点D,若∠1=50°,则∠2的度数是()A.50°B.70° C.80° D.110°【解答】∴∠2=180°﹣50°﹣50°=80°.故选:C.4.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50°,则∠2=()A.20°B.30° C.40° D.50°【解答】解:∵直尺对边互相平行,故选:C.∴∠3=∠1=50°,∴∠2=180°﹣50°﹣90°=40°.5.如图,将矩形ABCD沿GH折叠,点C落在点Q处,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AGE=32°,则∠GHC等于()A.112°B.110°C.108°D.106°【解答】解:∵∠AGE=32°,∴∠DGE=148°,由折叠可得,∠DGH=∠DGE=74°,∵AD∥BC,∴∠GHC=180°﹣∠DGH=106°,故选:D.6.如图,AB∥CD,点E在线段BC上,∠CDE=∠CED.若∠ABC=30°,则∠D为()A.85°B.75° C.60° D.30°【解答】故选:B.7.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点C落在点E处,BE交AD于点F,已知∠BDC=62°,则∠DFE的度数为()A.31° B.28° C.62° D.56°【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ADC=90°,∵∠FDB=90°﹣∠BDC=90°﹣62°=28°,∵AD∥BC,∴∠CBD=∠FDB=28°,∵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FBD=∠CBD=28°,∴∠DFE=∠FBD+∠FDB=28°+28°=56°.故选:D.8.如图,在平行线l1、l2之间放置一块直角三角板,三角板的锐角顶点A,B分别在直线l1、l2上,若∠l=65°,则∠2的度数是()A.25° B.35° C.45° D.65°【解答】解:如图,过点C作CD∥a,则∠1=∠ACD.∴∠1+∠2=90°,又∵∠1=65°,∴∠2=25°.故选:A.9.如果∠A和∠B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A和∠B的关系是()A.相等B.互余或互补C.互补D.相等或互补二、填空题1.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B ′M 或B ′M 的延长线上,则∠EMF = 90°2.如图,把长方形ABCD 沿EF 对折,若∠1=500,则∠AEF= 115度.3 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过A 点的直线折叠,折痕为线段AE ,得到图8所示的图形,已知∠CED ′=50º,则∠AED = 65 度.4、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1、改写:如果三个角是一个三角形的内角,那么这三个角的和是180°。
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50道
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50道一、相交线与平行线1. 判断题: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错误)解析:必须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叫做平行线,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直线不一定平行。
2. 若∠1与∠2是同旁内角,∠1 = 50°,则∠2的度数是()A.50°B.130°C.50°或130°D.不能确定答案:D解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不平行,同旁内角的关系不确定,只知道∠1 = 50°,不知道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所以∠2的度数不能确定。
3. 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若∠1 = 72°,求∠2的度数。
解:因为AB∥CD,∠1 = 72°,所以∠BEF = 180°∠1 = 180°-72° = 108°。
因为EG平分∠BEF,所以∠BEG=公式∠BEF=公式。
又因为AB∥CD,所以∠2 = ∠BEG = 54°。
二、实数4. 公式的平方根是()A.2B.±2C.4D.±4答案:B解析:先计算公式,然后求4的平方根,因为公式,所以4的平方根是±2。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B.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C.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D.实数包括正实数和负实数答案:C解析: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A错误;公式是有理数,B错误;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C正确;实数包括正实数、0和负实数,D错误。
6. 计算:公式解:公式,公式,公式。
则原式公式。
三、平面直角坐标系7. 点P(m + 3,m + 1)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A.(0,-2)B.(2,0)C.(4,0)D.(0,-4)答案:B解析:因为点P在x轴上,所以P点的纵坐标为0,即m + 1 = 0,解得m=-1。
最新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资料
初一年级下学期易错题精选(一)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A.2组;B.3组;C.4组;D.5组.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①因为∠1=∠4,所以BC∥AD;②因为∠2=∠3,所以AB∥CD;③因为∠BCD+∠ADC=180°,所以AD∥BC;④因为∠1+∠2+∠C=180°,所以BC∥AD.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所示,直线,∠1=70°,求∠2的度数.7.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如果是,请写出它的题设和结论.(1)内错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画一个60°的角.正解:(1)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是:内错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即假命题.(2)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即真命题.(3)不是命题,它不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8.“如图所示,△A′B′C′是△ABC平移得到的,在这个平移中,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A′”这句话对吗?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点A的坐标满足,试确定点A所在的象限.2.求点A(-3,-4)到坐标轴的距离.第七章三角形1.如图所示,钝角△ABC中,∠B是钝角,试作出BC边上的高AE.2.有四条线段,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12cm,选其中三条组成三角形,试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三角形?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几个角是锐角?4.如图所示,在△ABC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DB>∠ADE;B.∠ADB>∠1+∠2+∠3;C.∠ADB>∠1+∠2;D.以上都对.正解:C.正解解析:∵∠ADB是△ADC的一个外角,∴∠ADB=∠1+∠2+∠3,∴∠ADB>∠1+∠2.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求其边数.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已知方程组:①,②,③,④,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①③是二元一次方程组;B.只有③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C.只有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D.只有②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3.利用加减法解方程组.4.两个车间,按计划每月工生产微型电机680台,由于改进技术,上个月第一车间完成计划的120%,第二车间完成计划的115%,结果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微型电机798台,则上个月两个车间各生产微型电机多少台?若设两车间上个月各生产微型电机台和台,则列方程组为().A.;B.;C..D..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2.某小店每天需水1m³,而自来水厂每天只供一次水,故需要做一个水箱来存水. 要求水箱是长方体,底面积为0.81㎡,那么高至少为多少米时才够用?(精确到0.1m)3.解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调查一批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用哪种调查方式?2.2011年4月11日《文汇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上海自愿报名去西部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达3600多人,其中硕士、博士占4%,本科生占79%,大专生占13%. 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人员的学历分布情况.正解:如下图所示:3.某班组织25名团员为灾区捐款,其中捐款数额前三名的是10元5人,5元10人,2元5人,其余每人捐1元,那么捐10元的学生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__.4.26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身高:cm ):160; 162; 160; 162; 160; 159; 159; 169; 172; 160;161; 150; 166; 165; 159; 154; 155; 158; 174; 161;170; 156; 167; 168; 163; 162.现要列出频率分布表,请你确定起点和分点数据.正解:起点为149.5,分五组:149.5~154.5,154.5~159.5,159.5~164.5,164.5~169.5,169.5~174.5.方程(组)、不等式(组)易错一、填空题1、关于x 的不等式2x-a ≥-2的解集如图所示,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2、已知3(2x-1)=2-3x 的解与关于x 的方程6-2k=2(x+3)的解相同,则k=_______3、某品牌商品,按标价8折出售,仍可以获得20%的利润,若该商品的标价为30元,则进价为 元。
人教版最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经典易错题初一数学
七年级下册经典易错习题一、填空题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2.16的平方根为,=16,16的平方根等于 .3.;,则。
4.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x-5和x-7,则这个正数为 .5.17-1的整数部分为;小数部分为;绝对值为;相反数为 .6. 如图,在数轴上,1的对应点是A、B, A是线段BC的中点,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
7.已知,OA⊥OC,且∠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
8.如果∠1=80°,∠2的两边分别与∠1的两边平行,那么∠2= 。
9.已知点A(1+m,2m+1)在x轴上,则点A坐标为。
10.已知AB∥x轴,A点的坐标为(3,2),并且AB=5,则B的坐标为 .11.点P(a-2,2a+3)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a= .12.将点A(1,-3)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B(a,b),则ab=.13.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的坐标为(-1,3),如果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那么平移后点P的坐标为________.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个。
15.点P(a+5,a)不可能在第象限。
16.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x,y),满足x=0y,则点P在17.方程52=+yx在正整数范围内的解是_____ 。
18.已知x=1,y=﹣8是方程mx+y-1=0的解,则m的平方根是。
19.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20.如果不等式2x-m≤0的正整数解有3个,则m的取值范围是。
7年级数学易错题
7年级数学易错题一、有理数运算类。
1. 计算:(-2)^3 - (-3)^2 ÷ (-1)^2023。
- 解析:- 先计算乘方运算。
(-2)^3=-8,(-3)^2 = 9,(-1)^2023=-1。
- 然后进行除法运算,9÷(-1)= - 9。
- 最后进行减法运算,-8-(-9)=-8 + 9 = 1。
2. 计算:(1)/(2)-<=ft(1)/(3)right+<=ft(-(1)/(4))。
- 解析:- 先计算绝对值,<=ft(1)/(3)right=(1)/(3)。
- 然后进行通分计算,(1)/(2)-(1)/(3)-(1)/(4)=(6 - 4 - 3)/(12)=-(1)/(12)。
二、整式加减类。
3. 化简:3a + 2b - 5a - b。
- 解析:- 合并同类项,将含有相同字母的项合并。
- 对于a的项,3a-5a=-2a;对于b的项,2b - b = b。
- 所以化简结果为-2a + b。
4. 先化简,再求值:(2x^2 - 3xy + 4y^2)-3(x^2 - xy+(5)/(3)y^2),其中x = - 2,y = 1。
- 解析:- 先去括号,2x^2-3xy + 4y^2-3x^2 + 3xy-5y^2。
- 再合并同类项,(2x^2-3x^2)+(-3xy + 3xy)+(4y^2 - 5y^2)=-x^2 - y^2。
- 当x = - 2,y = 1时,代入得-(-2)^2-1^2=-4 - 1=-5。
三、一元一次方程类。
5. 解方程:3x+5 = 2x - 1。
- 解析:- 移项,将含有x的项移到等号一边,常数项移到等号另一边。
- 得到3x - 2x=-1 - 5。
- 合并同类项得x=-6。
6. 解方程:(x + 1)/(2)-(2x - 1)/(3)=1。
- 解析:- 先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6,得到3(x + 1)-2(2x - 1)=6。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一、选择题1.实数2的平方根为()A .2B .2±C .2D .2± 2.四根火柴棒摆成如图所示的象形“口”字,平移此象形字火柴棒后,变成的象形文字正确的是( )A .B .C .D . 3.若点P 在第四象限内,则点P 的坐标可能是( )A .()4,3B .()3,4-C .()3,4--D .()3,4- 4.下列四个命题:①9的平方根是3±;②5是5的算术平方根;③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其中真命题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5.如图,AB ∥CD ,∠EBF =∠FBA ,∠EDG =∠GDC ,∠E =45°,则∠H 为( )A .22°B .22.5°C .30°D .45°6.下列说法中:①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是1-,0,1;②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0,1;③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⑤23π-是负分数;⑥两个有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无理数,同样两个无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有理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3B .4C .5D .67.珠江流域某江段江水流向经过B 、C 、D 三点,拐弯后与原来方向相同.如图,若∠ABC =120°,∠BCD =80°,则∠CDE 等于( )A .20°B .40°C .60°D .80° 8.若点(1,3)++M k k 在x 轴上,则点M 的坐标为( )A .(4,0)B .(0,3)-C .(2,0)-D .(0,2)- 二、填空题9.已知 325.6≈18.044,那么± 3.256≈___________.10.点()2,3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11.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角平分线和高,∠B=60°,∠C=70°,则∠EAD=______.12.如图,//AB DE ,70ABC ∠=︒,140CDE ∠=︒,则BCD ∠的度数为___________︒.13.如图,折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若∠1=54°,则∠2=____度.14.已知57a ,57b ,则2019()a b +=________. 15.如图,若“马”所在的位置的坐标为()2,2-,“象”所在位置的坐标为()1,4-,则“将"所在位置的坐标为_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1),B(﹣1,1),C(﹣1,﹣2),D(1,﹣2).动点P从点A处出发,并按A﹣B﹣C﹣D﹣A﹣B…的规律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若t=2021秒,则点P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下列各题:2213-123181632163125()2-318.求下列各式中的x值:(1)16(x+1)2=25; (2)8(1﹣x)3=125 19.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AB∥CD,∠B+∠D=180°,求证:BE∥DF.分析:要证BE∥DF,只需证∠1=∠D.证明:∵AB∥CD(已知)∴∠B+∠1=180°()∵∠B+∠D=180°(已知)∴∠1=∠D()∴BE∥DF()20.如图,一只甲虫在5×5的方格(每小格边长为1)上沿着网格线运动.它从A 处出发去看望B 、C 、D 处的其它甲虫,规定:向上向右走为正,向下向左走为负.如果从A 到B 记为:A →B (+1,+4),从B 到A 记为:A →B (﹣1,﹣4),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左右方向,第二个数表示上下方向,那么图中(1)A →C ( , ),B →D ( , ),C → (+1, );(2)若这只甲虫从A 处去甲虫P 处的行走路线依次为(+2,+2),(+1,﹣1),(﹣2,+3),(﹣1,﹣2),请在图中标出P 的位置.21.若整数m 的两个平方根为63a -,22a -;b 为89的整数部分.(1)求a 及m 的值;(2)求275m b ++的立方根.二十二、解答题22.(1)若一圆的面积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都是22cm π,设圆的周长为C 圆,正方形的周长为C 正,则C 圆______C 正.(填“=”或“<”或“>”号)(2)如图,若正方形的面积为216cm ,李明同学想沿这块正方形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212cm 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和宽之比为3:2,他能裁出吗?请说明理由. 二十三、解答题23.已知:直线AB ∥CD ,直线MN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作射线EG 平分∠BEF 交CD 于G ,过点F 作FH ⊥MN 交EG 于H .(1)当点H 在线段EG 上时,如图1①当∠BEG =36︒时,则∠HFG = .②猜想并证明:∠BEG 与∠HFG 之间的数量关系.(2)当点H 在线段EG 的延长线上时,请先在图2中补全图形,猜想并证明:∠BEG 与∠HFG 之间的数量关系.24.已知直线//EF MN ,点,A B 分别为EF , MN 上的点.(1)如图1,若120FAC ACB ∠=∠=︒,12CAD FAC ∠=∠, 12CBD CBN ∠=∠,求CBN ∠与ADB ∠的度数;(2)如图2,若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则ADB =∠_________︒;(3)若把(2)中“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改为“FAC ACB m ∠=∠=︒,1CAD FAC n∠=∠, 1CBD CBN n ∠=∠”,则ADB =∠_________︒.(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25.Rt △ABC 中,∠C=90°,点D 、E 分别是△ABC 边AC 、BC 上的点,点P 是一动点.令∠PDA=∠1,∠PEB=∠2,∠DPE=∠α.(1)若点P 在线段AB 上,如图(1)所示,且∠α=50°,则∠1+∠2= °;(2)若点P 在边AB 上运动,如图(2)所示,则∠α、∠1、∠2之间的关系为: ;(3)若点P 运动到边AB 的延长线上,如图(3)所示,则∠α、∠1、∠2之间有何关系?猜想并说明理由.(4)若点P 运动到△ABC 形外,如图(4)所示,则∠α、∠1、∠2之间的关系为: . 26.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α与β满足290αβ+=︒,那么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是“准互余三角形”.(1)如图1,在Rt ABC 中,90ACB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ABD △是“准互余三角形”;(2)关于“准互余三角形”,有下列说法:①在ABC 中,若100A ∠=︒,70B ∠=︒,10C ∠=︒,则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 ②若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90C ∠>︒,60A ∠=︒,则20B ∠=︒;③“准互余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3)如图2,B ,C 为直线l 上两点,点A 在直线l 外,且50ABC ∠=︒.若P 是直线l 上一点,且ABP △是“准互余三角形”,请直接写出APB ∠的度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利用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2的平方根是2±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2.C【分析】根据火柴头的方向、平移的定义即可得.【详解】解:此象形字火柴棒中,有两根火柴头朝向左,一根火柴头朝向上,一根火柴头朝向下,因为平移不改变火柴头的朝向,所以观察四个选项可知,只有解析:C【分析】根据火柴头的方向、平移的定义即可得.【详解】解:此象形字火柴棒中,有两根火柴头朝向左,一根火柴头朝向上,一根火柴头朝向下, 因为平移不改变火柴头的朝向,所以观察四个选项可知,只有选项C 符合,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掌握理解平移的概念是解题关键.3.B【分析】根据第四象限内点坐标的特点: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第四象限内点坐标的特点: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只有()3,4-满足要求,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特点,掌握各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4.B【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概念、平行公理、平行线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3=,3的平方根是5的算术平方根,正确,是真命题,符合题意;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④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真命题只有②,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5.B【分析】过E 作//EQ AB ,过H 作//HI AB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过E 作//EQ AB ,过H 作//HI AB ,//AB CD ,//////EQ AB CD HI ∴,180QEB ABE ∴∠+∠=︒,180QED EDC ∠+∠=︒,180IHD CDH ∠+∠=︒,180IHB ABH ∠+∠=︒,EBF FBA ∠=∠,EDG GDC ∠=∠,45BED ∠=︒,2245FBA GDC BED ∴∠-∠=∠=︒, 1180(180)22.52BHD CDH ABH GDC FBA FBA GDC BED ∴∠=∠-∠=︒-∠-︒-∠=∠-∠=∠=︒.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作出辅助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6.A【分析】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以及无理数的性质判断选项的正确性.【详解】解: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1-,1,0,故①正确;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0,故②错误;22-的和是0,是有理数,故③错误;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故④正确;23π-是无理数,不是分数,故⑤错误; 从数轴上来看,两个有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无理数,同样两个无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有理数,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无理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些概念. 7.A【分析】过点C 作CF ∥AB ,则CF ∥DE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的等量代换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AB ∥DE ,过点C 作CF ∥AB ,则CF ∥DE ,∴∠BCF +∠ABC =180°,∴∠BCF =60°,∴∠DCF =20°,∴∠CDE =∠DCF =20°.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合理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8.C【分析】点在轴上,则纵坐标为零,列式计算,得到 的值,从而代入横坐标得到点M 的坐标.【详解】解:∵在轴上∴∴∴∴点的坐标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解析:C【分析】点(1,3)++M k k 在x 轴上,则纵坐标为零,列式计算,得到k 的值,从而代入横坐标得到【详解】解:∵(1,3)++M k k 在x 轴上∴30k +=∴3k =-∴13+1=2k +=--∴点M 的坐标为(2,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点的特征,根据知识点切入解题是关键.二、填空题9.±1.8044【详解】∵,∴,即.故答案为±1.8044解析:±1.8044【详解】 ∵,∴,即 1.8044±.故答案为±1.804410.【分析】关于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进而可求解.【详解】解:由点关于轴对称点的坐标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关于坐标轴对称问题,熟练掌握 解析:()2,3--【分析】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进而可求解.【详解】解:由点()2,3P -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关于坐标轴对称问题,熟练掌握点的坐标关于坐标轴对称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1.;【详解】解:由题意可知,∠B=60°,∠C=70°,所以°,所以°,在三角形BAE 中,°,所以∠EAD=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属于对角平分线和角度基本知识的变换求解.解析:5︒;【详解】解:由题意可知,∠B=60°,∠C=70°,所以18013050A ∠=-=°,所以25BAD ∠=°,在三角形BAE 中,906030BAE ∠=-=°,所以∠EAD=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属于对角平分线和角度基本知识的变换求解.12.30【分析】过点C 作CF ∥AB ,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得到CF ∥D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CF=∠ABC ,∠CDE+∠DCF=180°,根据已知条件等量代换得到∠BCF=70°,由等式性质得到∠解析:30【分析】过点C 作CF ∥AB ,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得到CF ∥D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CF =∠ABC ,∠CDE +∠DCF =180°,根据已知条件等量代换得到∠BCF =70°,由等式性质得到∠DCF =30°,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过点C 作CF ∥AB ,∵AB ∥DE ,∴CF ∥DE ,∴∠BCF =∠ABC =70°,∠DCF =180°-∠CDE =40°,∴∠BCD =∠BCF -∠DCF =70°-40°=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即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3.72【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由折叠的性质可知,由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得.【详解】解:如图,长方形的两边平行,,折叠,,.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解析:72【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34∠=∠,由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得2∠.【详解】解:如图,长方形的两边平行,∴13∠=∠,折叠,∴34∠=∠,218034180545472∴∠=︒-∠-∠=︒-︒-︒=︒.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4.1【分析】根据4<7<9可得,2<<3,从而有7<5+<8,由此可得出5+的整数部分是7,小数部分a用5+减去其整数部分即可,同理可得b的值,再将a,b的值代入所求式子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析:1【分析】根据4<7<9可得,2<3,从而有7<<8,由此可得出7,小数部分a用b的值,再将a,b的值代入所求式子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4<7<9,∴23,∴-3<<-2,∴7<<8,2<3,∴7,2,∴,∴2019()+=12019=1.a b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得出各数的小数部分是解题关键.15.【分析】结合题意,根据坐标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马”所在的位置的坐标为,“象”所在位置的坐标为∴棋盘中每一格代表1∴“将"所在位置的坐标为,即故答案为:.【点睛】本1,4解析:()【分析】结合题意,根据坐标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马”所在的位置的坐标为()2,2-,“象”所在位置的坐标为()1,4-∴棋盘中每一格代表1∴“将"所在位置的坐标为()12,4-+,即()1,4故答案为:()1,4.【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坐标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6.(0,1)【分析】根据点A 、B 、C 、D 的坐标可得出AB 、AD 及矩形ABCD 的周长,由题意可知P 点的运动是绕矩形ABCD 的周长的循环运动,然后进行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A(1,1), B解析:(0,1)【分析】根据点A 、B 、C 、D 的坐标可得出AB 、AD 及矩形ABCD 的周长,由题意可知P 点的运动是绕矩形ABCD 的周长的循环运动,然后进行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A (1,1), B (-1,1),C (-1,-2), D(1,-2)∴AB = CD = 2,AD = BC = 3,∴四边形ABCD 的周长= AB + AD +BC +CD = 10∵P 点的运动是绕矩形ABCD 的周长的循环运动,且速度为每秒一个单位长度∴P 点运动一周需要的时间为10秒∵2021=202×10+1∴当t =2021秒时P 的位置相当于t =1秒时P 的位置∵t =1秒时P 的位置是从A 点向B 移动一个单位∴此时P 点的坐标为(0,1)∴t =2021秒时P 点的坐标为(0,1)故答案为:(0,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与运动方式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P 点一个循环运动需要花费的时间.三、解答题17.(1)5;(2)-2;(3)2【解析】【分析】根据实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再求值.【详解】解:(1)==5;(2)-× =-×4=-2;(3)-++=-6+5+3=2.【点睛】此题主要解析:(1)5;(2)-2;(3)2【解析】【分析】根据实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再求值.【详解】解12×4=-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实数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实数的性质. 18.(1)或;(2)【分析】(1)根据平方根,即可解答;(2)根据立方根,即可解答.【详解】解:(1)等式两边都除以16,得.等式两边开平方,得.所以,得.所以,解析:(1)14x=或94x=-;(2)3.2x=-【分析】(1)根据平方根,即可解答;(2)根据立方根,即可解答.【详解】解:(1)等式两边都除以16,得()225116x+=.等式两边开平方,得514x+=±.所以,得5511-44x x+=+=或.所以,19-44 x=或(2)等式两边都除以8,得()31251-8x=.等式两边开立方,得51-2x=.所以,3.2 x=-【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立方根,解题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立方根..19.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角的补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要证BE∥DF,只需证∠1=∠D,由AB∥CD可知∠B+∠1=180°,又有∠B+∠D =180°,由此即可证得.【详解】解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角的补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要证BE∥DF,只需证∠1=∠D,由AB∥CD可知∠B+∠1=180°,又有∠B+∠D=180°,由此即可证得.【详解】证明:∵AB∥CD(已知)∴∠B+∠1=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D=180°(已知)∴∠1=∠D(同角的补角相等),∴BE∥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角的补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20.(1)3,4,3,﹣2,D,﹣2;(2)见解析【分析】(1)根据向上向右走为正,向下向左走为负,可得答案;(2)根据向上向右走为正,向下向左走为负,可得答案.【详解】解:(1)A→C ( 3解析:(1)3,4,3,﹣2,D ,﹣2;(2)见解析【分析】(1)根据向上向右走为正,向下向左走为负,可得答案;(2)根据向上向右走为正,向下向左走为负,可得答案.【详解】解:(1)A →C ( 3,4),B →D (3﹣2),C →D (+1,﹣2);故答案为3,4;3,﹣2;D ,﹣2;(2)这只甲虫从A 处去甲虫P 处的行走路线依次为(+2,+2),(+1,﹣1),(﹣2,+3),(﹣1,﹣2),请在图中标出P 的位置,如图【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用有序实数对表示路线.读懂题目信息,正确理解行走路线的记录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1.(1)a=4,m=36;(2)6【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得到,求出a 值,从而得到m ;(2)估算出的范围,得到b 值,代入求出,从而得到的立方根.【详解】解:(1)∵整数的两个平方根为,解析:(1)a =4,m =36;(2)6【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得到63220a a -+-=,求出a 值,从而得到m ;(289b 值,代入求出275m b ++,从而得到275m b ++的立方根.【详解】解:(1)∵整数m 的两个平方根为63a -,22a -,∴63220a a -+-=,解得:4a =,∴222426a -=⨯-=,∴m =36;(2)∵b ∴<∴910<,∴b =9,∴275275369216m b ++=+⨯+=,∴275m b ++的立方根为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立方根、平方根及无理数的估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二十二、解答题22.(1)<;(2)不能,理由见解析【分析】(1)分别根据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得出其半径或边长,再分别求得其周长,根据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可得答案;(2)设裁出的长方形的长为,宽为,由题意得关于解析:(1)<;(2)不能,理由见解析【分析】(1)分别根据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得出其半径或边长,再分别求得其周长,根据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可得答案;(2)设裁出的长方形的长为3()a cm ,宽为2()a cm ,由题意得关于a 的方程,解得a 的值,从而可得长方形的长和宽,将其与正方形的边长比较,可得答案.【详解】解:(1)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都是22cm π,∴)cm )cm ,)C cm ∴=圆,)C cm =正,32848ππππ=⨯>⨯,∴C C ∴<正圆.(2)不能裁出长和宽之比为3:2的长方形,理由如下:设裁出的长方形的长为3()a cm ,宽为2()a cm ,由题意得:3212a a ⨯=,解得a =a =∴长为,宽为,正方形的面积为216cm ,∴正方形的边长为4cm ,324>,∴不能裁出长和宽之比为3:2的长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在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及周长计算中的简单应用,熟练掌握相关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三、解答题23.(1)①18°;②2∠BEG+∠HFG=90°,证明见解析;(2)2∠BEG-∠HFG=90°证明见解析部【分析】(1)①证明2∠BEG+∠HFG=90°,可得结论.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解析:(1)①18°;②2∠BEG+∠HFG=90°,证明见解析;(2)2∠BEG-∠HFG=90°证明见解析部【分析】(1)①证明2∠BEG+∠HFG=90°,可得结论.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2)如图2中,结论:2∠BEG-∠HFG=90°.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详解】解:(1)①∵EG平分∠BEF,∴∠BEG=∠FEG,∵FH⊥EF,∴∠EFH=90°,∵AB∥CD,∴∠BEF+∠EFG=180°,∴2∠BEG+90°+∠HFG=180°,∴2∠BEG+∠HFG=90°,∵∠BEG=36°,∴∠HFG=18°.故答案为:18°.②结论:2∠BEG+∠HFG=90°.理由:∵EG平分∠BEF,∴∠BEG=∠FEG,∵FH⊥EF,∴∠EFH=90°,∵AB∥CD,∴∠BEF+∠EFG=180°,∴2∠BEG+90°+∠HFG=180°,∴2∠BEG+∠HFG=90°.(2)如图2中,结论:2∠BEG-∠HFG=90°.理由:∵EG 平分∠BEF ,∴∠BEG =∠FEG ,∵FH ⊥EF ,∴∠EFH =90°,∵AB ∥CD ,∴∠BEF +∠EFG =180°,∴2∠BEG +90°-∠HFG =180°,∴2∠BEG -∠HFG =9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1)120º,120º;(2)160;(3)【分析】(1)过点作,,根据 ,平行线的性质和周角可求出,则 ,再根据 , ,可得 , ,可求出 ,,根据 即可得到结果;(2)同理(1)的求法,解析:(1)120º,120º;(2)160;(3)()1360n m n -⋅- 【分析】(1)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根据 120FAC ACB ∠=∠=︒,平行线的性质和周角可求出120GCB ∠=︒,则 120CBN GCB ∠=∠=︒,再根据 12CAD FAC ∠=∠, 12CBD CBN ∠=∠,可得 1602CBD CBN ∠=∠=︒, 1602CAD FAC ∠=∠=︒,可求出 60ADH FAD ∠=∠=︒,60BDH DBN ∠=∠=︒,根据 ADB ADH BDH ∠=∠+∠即可得到结果;(2)同理(1)的求法,根据120FAC ACB ∠=∠=︒,13CAD FAC ∠=∠, 13CBD CBN ∠=∠求解即可; (3)同理(1)的求法,根据FAC ACB m ∠=∠=︒,1CAD FAC n ∠=∠, 1CBD CBN n ∠=∠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示,分别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EF MN , ∴EF MN CG DH ,∴120ACG FAC ∠=∠=︒,∴360120GCB ACG ACB ∠=︒-∠-∠=︒,∴120CBN GCB ∠=∠=︒, ∵1602CBD CBN ∠=∠=︒, 1602CAD FAC ∠=∠=︒ ∴60DBN CBN CBD ∠=∠-∠=︒,又∵60FAD FAC CAD ∠=∠-∠=︒,∴60ADH FAD ∠=∠=︒,60BDH DBN ∠=∠=︒,∴120ADB ADH BDH ∠=∠+∠=︒.(2)如图示,分别过点,C D 作CG EF ,DH EF ,∵EF MN ,∴EF MN CG DH ,∴120ACG FAC ∠=∠=︒,∴360120GCB ACG ACB ∠=︒-∠-∠=︒,∴120CBN GCB ∠=∠=︒,∵1403CBD CBN ∠=∠=︒, 1403CAD FAC ∠=∠=︒∴80DBN CBN CBD ∠=∠-∠=︒,又∵80FAD FAC CAD ∠=∠-∠=︒,∴80ADH FAD ∠=∠=︒,80BDH DBN ∠=∠=︒,∴160ADB ADH BDH ∠=∠+∠=︒.故答案为:160;(3)同理(1)的求法∵EF MN ,∴EF MN CG DH ,∴ACG FAC m ∠=∠=︒,∴3603602GCB ACG ACB m ∠=︒-∠-∠=︒-︒,∴3602CBN GCB m ∠=∠=︒-︒, ∵13602m CBD CBN n n ︒-︒∠=∠=, 1m CAD FAC n n︒∠=∠= ∴()()360213602=3602m n m DBN CB D m n N n CB ︒-︒-︒-︒-︒∠-∠=-=∠︒, 又∵()1n m FAD FAC CAD m m n n -︒∠=∠-∠=︒-=︒, ∴()1n ADH FAD m n -∠=∠=︒, ()13602n BDH DBN m n-∠=∠=︒-︒, ∴()()()1113602=360n n n ADB ADH BDH m m m n n n --∠=∠+∠=-︒︒-︒︒-+︒. 故答案为:()1360n m n-⋅-.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度的运算,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1)140°;(2)∠1+∠2=90°+α;(3)∠1=90°+∠2+α,理由见解析;(4)∠2=90°+∠1﹣α.【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以及邻补角的定义,得出∠1+∠2 解析:(1)140°;(2)∠1+∠2=90°+α;(3)∠1=90°+∠2+α,理由见解析;(4)∠2=90°+∠1﹣α.【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以及邻补角的定义,得出∠1+∠2=∠C+∠α,进而得出即可;(2)利用(1)中所求的结论得出∠α、∠1、∠2之间的关系即可;(3)利用三角外角的性质,得出∠1=∠C+∠2+α=90°+∠2+α;(4)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邻补角的性质可得出∠α、∠1、∠2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析:(1)∵∠1+∠2+∠CDP +∠CEP =360°,∠C +∠α+∠CDP +∠CEP =360°, ∴∠1+∠2=∠C +∠α,∵∠C =90°,∠α=50°,∴∠1+∠2=140°,故答案为140;(2)由(1)得∠α+∠C =∠1+∠2,∴∠1+∠2=90°+∠α.故答案为∠1+∠2=90°+∠α.(3)∠1=90°+∠2+∠α.理由如下:如图③,设DP 与BE 的交点为M ,∵∠2+∠α=∠DME ,∠DME +∠C =∠1,∴∠1=∠C +∠2+∠α=90°+∠2+∠α.(4)如图④,设PE 与AC 的交点为F ,∵∠PFD =∠EFC ,∴180°-∠PFD =180°-∠EFC ,∴∠α+180°-∠1=∠C +180°-∠2,∴∠2=90°+∠1-∠α.故答案为∠2=90°+∠1-∠α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6.(1)见解析;(2)①③;(3)∠APB 的度数是10°或20°或40°或110°【分析】(1)由和是的角平分线,证明即可;(2)根据“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3)根据“准互余三角解析:(1)见解析;(2)①③;(3)∠APB 的度数是10°或20°或40°或110°【分析】(1)由90ABC A ∠+∠=︒和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证明290ABD A ∠+∠=︒即可; (2)根据“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3)根据“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讨论:①2∠A +∠ABC =90°;②∠A +2∠APB =90°;③2∠APB +∠ABC =90°;④2∠A +∠APB =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结合“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证明:∵在Rt ABC 中,90ACB ∠=︒,∴90ABC A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2ABC ABD ∠=∠,∴290ABD A ∠+∠=︒,∴ABD △是“准互余三角形”;(2)①∵70,10B C ∠=︒∠=︒,∴290B C ∠+∠=︒,∴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故①正确;②∵60A ∠=︒, 20B ∠=︒,∴210090A B ∠+∠=︒≠︒,∴ABC 不是“准互余三角形”,故②错误;③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βγ,且αβγ<<,∵三角形是“准互余三角形”,∴290αβ+=︒或290αβ+=︒,∴90αβ+<︒,∴180()90γαβ=︒-+>︒,∴“准互余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故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③;(3)∠APB 的度数是10°或20°或40°或110°;如图①,当2∠A +∠ABC =90°时,△ABP 是“准直角三角形”,∵∠ABC =50°,∴∠A =20°,∴∠APB =110°;如图②,当∠A +2∠APB =90°时,△ABP 是“准直角三角形”,∵∠ABC =50°,∴∠A+∠APB=50°,∴∠APB=40°;如图③,当2∠APB+∠ABC=90°时,△ABP是“准直角三角形”,∵∠ABC=50°,∴∠APB=20°;如图④,当2∠A+∠APB=90°时,△ABP是“准直角三角形”,∵∠ABC=50°,∴∠A+∠APB=50°,所以∠A=40°,所以∠APB=10°;综上,∠APB的度数是10°或20°或40°或110°时,ABP△是“准互余三角形”.【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结合新定义进行求解.。
七年级数学试卷错题集
一、选择题1. 错题:3 + 2 × 4 = 20正确答案:3 + 2 × 4 = 11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乘法优先级原则。
2. 错题:8 ÷ 2 + 2 = 7正确答案:8 ÷ 2 + 2 = 6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除法和加法的顺序。
3. 错题:5 × (3 + 2) = 25正确答案:5 × (3 + 2) = 25错误原因:题目本身正确,但误以为题目有误。
4. 错题:0.5 × 0.5 = 0.25正确答案:0.5 × 0.5 = 0.25错误原因:题目本身正确,但误以为题目有误。
5. 错题:(-2) × (-3) = 6正确答案:(-2) × (-3) = 6错误原因:题目本身正确,但误以为题目有误。
二、填空题1. 错题:一个数的3倍加上4等于24,这个数是()正确答案:8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代数方法解方程。
2. 错题:如果a = 5,那么a - 2 =()正确答案:3错误原因:未正确进行变量替换。
3. 错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正确答案:18平方厘米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
4. 错题:一个数的平方根是5,那么这个数是()正确答案:±5错误原因:未考虑平方根的正负。
5. 错题:一个数的倒数是2,那么这个数是()正确答案:1/2错误原因:未正确理解倒数的概念。
三、解答题1. 错题:解方程:2x - 5 = 11正确答案:x = 8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2. 错题:计算:(-3) × 4 + 2 × (-5)正确答案:-14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有理数混合运算规则。
3. 错题:求长方体的体积,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6厘米。
正确答案:192立方厘米错误原因:未正确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
4. 错题:计算三角形面积,底是10厘米,高是6厘米。
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
一、填空题1、关于x 的不等式2x-a ≥-2的解集如图所示,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2、已知3(2x-1)=2-3x 的解与关于x 的方程6-2k=2(x+3)的解相同,则k=_______3、某品牌商品,按标价8折出售,仍可以获得20%的利润,若该商品的标价为30元,则进价为 元。
4、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0)6(|5|<--a x a 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则a=_______5、已知z y x z y x 342{=+=+,则代数式zy x z y x +-++52=_______ 6、商店为了对某种商品促销,将定价为3元的商品按以下方式优惠,若购买不超过5件按原价付款,若一次性购买5件以上,超过部分8折,如果用27.1元钱,最多可购买该商品______件。
7、甲对乙说:“我在你这么大时你才26岁,你到我这么大时我已经44岁。
”则甲_______岁,乙 岁。
8、0521083{>+≤-x x 的所有整数解的和是_______ 9、关于x 的方程5x-2m=3x-6m+1的解在-3和3之间,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10、若方程组102312{+=+-=+m y x m y x 中x>2,y ≤1,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11、若3{>>x a x 的解集为x>3,则a 的取值范围为 ;若它的解集为x>a,则a 的取值范围为12、若不等式组1232{<->-a x b x 的解集为-1<x<1,则(a-5)(b+2)=13、若3{><x a x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若它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14、若a x x ≥<4{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若它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15、若a x x ≥≤6{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若它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1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3x-a ≤1的正整数解恰好是1、2、3、4,则a 的取值范围为17、关于x 的不等式组001{>->-a x x 的整数解共4个,则a 的取值范围为二、解答题:4、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7511{=+=+y x by ax 与3210{-=-=+y x ay bx 有相同的解,求a 、b 。
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
初一年级下学期易错题精选(一)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B. 过线段 AB 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 垂直;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D. 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D.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 .A.2 组;B.3 组;C.4 组;D.5 组.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 .①因为∠ 1=∠ 4,所以 BC ∥AD ;②因为∠ 2=∠ 3,所以 AB ∥ CD ;③因为∠ BCD +∠ ADC = 180°,所以 AD ∥BC;④因为∠ 1+∠ 2+∠ C= 180°,所以BC ∥AD.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6.如图所示,直线,∠ 1= 70°,求∠ 2 的度数 .7.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 如果是,请写出它的题设和结论.( 1)内错角相等;( 2)对顶角相等;( 3)画一个60°的角 .正解:(1)是命题 .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是:内错角相等 . 这个命题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即假命题.(2)是命题 .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即真命题.( 3)不是命题,它不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8.“如图所示,△ A ′ B′ C′是△ ABC 平移得到的,在这个平移中,平移的距离是线段 AA ′”这句话对吗?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点 A 的坐标满足,试确定点A 所在的象限 .2.求点 A( -3, -4)到坐标轴的距离 .第七章三角形1.如图所示,钝角△ABC 中,∠ B 是钝角,试作出BC 边上的高AE.2.有四条线段,长度分别为4cm, 8cm,10cm, 12cm,选其中三条组成三角形,试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三角形?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几个角是锐角?4.如图所示,在△ABC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DB >∠ ADE ;B. ∠ ADB >∠ 1+∠ 2+∠ 3;C.∠ ADB >∠ 1+∠ 2;D. 以上都对 .正解: C.正解解析:∵∠ ADB 是△ ADC 的一个外角,∴∠ADB =∠ 1+∠ 2+∠ 3,∴∠ADB >∠ 1+∠ 2.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求其边数.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已知方程组:①,②,③,④,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①③是二元一次方程组;B.只有③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C.只有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D. 只有②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3.利用加减法解方程组.4.两个车间,按计划每月工生产微型电机680 台,由于改进技术,上个月第一车间完成计划的 120%,第二车间完成计划的115%,结果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微型电机798 台,则上个月两个车间各生产微型电机多少台?若设两车间上个月各生产微型电机台和台,则列方程组为() .A. ;B. ;C. .D.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2.某小店每天需水1m3,而自来水厂每天只供一次水,故需要做一个水箱来存水. 要求水箱是长方体,底面积为0.81 ㎡,那么高至少为多少米时才够用?(精确到0.1m)3.解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调查一批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用哪种调查方式?2. 2011 年 4 月 11 日《文汇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上海自愿报名去西部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达3600 多人,其中硕士、博士占4%,本科生占79%,大专生占 13% . 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人员的学历分布情况.正解:如下图所示:3.某班组织 25 名团员为灾区捐款,其中捐款数额前三名的是10 元 5 人, 5 元 10 人, 2 元5 人,其余每人捐1 元,那么捐 10 元的学生出现的频率是 __________.4. 26 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身高: cm):160; 162; 160; 162; 160; 159; 159; 169; 172; 160;161; 150; 166; 165; 159; 154; 155; 158; 174; 161;170; 156; 167; 168; 163; 162.现要列出频率分布表,请你确定起点和分点数据.正解:起点为 149.5,分五组: 149.5~ 154.5,154.5~ 159.5,159.5~ 164.5,164.5~169.5, 169.5~ 174.5.方程(组)、不等式(组)易错一、填空题1、关于 x 的不等式 2x-a≥ -2 的解集如图所示,则 a 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_0 1 2 3 42、已知 3( 2x-1 )=2-3x 的解与关于 x 的方程6-2k=2 ( x+3)的解相同,则k=_______3、某品牌商品,按标价8 折出售,仍可以获得20% 的利润,若该商品的标价为30 元,则进价为元。
最新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
初一年级下学期易错题精选(一)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A.2组;B.3组;C.4组;D.5组.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①因为∠1=∠4,所以BC∥AD;②因为∠2=∠3,所以AB∥CD;③因为∠BCD+∠ADC=180°,所以AD∥BC;④因为∠1+∠2+∠C=180°,所以BC∥AD.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所示,直线,∠1=70°,求∠2的度数.7.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如果是,请写出它的题设和结论.(1)内错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画一个60°的角.正解:(1)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是:内错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即假命题.(2)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即真命题.(3)不是命题,它不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8.“如图所示,△A′B′C′是△ABC平移得到的,在这个平移中,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A′”这句话对吗?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点A的坐标满足,试确定点A所在的象限.2.求点A(-3,-4)到坐标轴的距离.第七章三角形1.如图所示,钝角△ABC中,∠B是钝角,试作出BC边上的高AE.2.有四条线段,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12cm,选其中三条组成三角形,试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三角形?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几个角是锐角?4.如图所示,在△ABC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DB>∠ADE;B.∠ADB>∠1+∠2+∠3;C.∠ADB>∠1+∠2;D.以上都对.正解:C.正解解析:∵∠ADB是△ADC的一个外角,∴∠ADB=∠1+∠2+∠3,∴∠ADB>∠1+∠2.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求其边数.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已知方程组:①,②,③,④,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①③是二元一次方程组;B.只有③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C.只有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D.只有②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3.利用加减法解方程组.4.两个车间,按计划每月工生产微型电机680台,由于改进技术,上个月第一车间完成计划的120%,第二车间完成计划的115%,结果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微型电机798台,则上个月两个车间各生产微型电机多少台?若设两车间上个月各生产微型电机台和台,则列方程组为().A.;B.;C..D..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2.某小店每天需水1m³,而自来水厂每天只供一次水,故需要做一个水箱来存水. 要求水箱是长方体,底面积为0.81㎡,那么高至少为多少米时才够用?(精确到0.1m)3.解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调查一批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用哪种调查方式?2.2011年4月11日《文汇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上海自愿报名去西部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达3600多人,其中硕士、博士占4%,本科生占79%,大专生占13%. 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人员的学历分布情况.正解:如下图所示:3.某班组织25名团员为灾区捐款,其中捐款数额前三名的是10元5人,5元10人,2元5人,其余每人捐1元,那么捐10元的学生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__.4.26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身高:cm ):160; 162; 160; 162; 160; 159; 159; 169; 172; 160;161; 150; 166; 165; 159; 154; 155; 158; 174; 161;170; 156; 167; 168; 163; 162.现要列出频率分布表,请你确定起点和分点数据.正解:起点为149.5,分五组:149.5~154.5,154.5~159.5,159.5~164.5,164.5~169.5,169.5~174.5.方程(组)、不等式(组)易错一、填空题1、关于x 的不等式2x-a ≥-2的解集如图所示,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2、已知3(2x-1)=2-3x 的解与关于x 的方程6-2k=2(x+3)的解相同,则k=_______3、某品牌商品,按标价8折出售,仍可以获得20%的利润,若该商品的标价为30元,则进价为 元。
七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一、选择题:1、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点A与点A′重合,若∠A=70°,则∠1+∠2等于( )A、140°B、130°C、110°D、70°2、在△ABC中,a=3xcm,b=4xcm,c=14cm,则x的取值范围是()A、2<x〈14B、x>2C、x<14D、7〈x〈143、下列语句中,正确的个数是()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有两种,即相交或平行;③若线段AB与CD没有交点,则AB∥CD;④右a∥b,b∥c,则a与c不相交.A、1个B、2个C、3个D、4个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cm和15cm,则它的周长是( )A、29cmB、37cmC、29cm或37cmD、以上结论都不对二、填空题: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等角的补角相等:(2)、直角都相等:(3)、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4)、一个锐角的补角大于这个锐角的余角:(5)、等角对等边:(6)异号两数相加和为零:(7)同角的补角相等:2、线段AB沿和它垂直的方向平移到A′B′,则线段AB和线段A′B′的关系是 .3、要使正六边形旋转后能与自身重合,至少应将它绕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 .4、在△ABC中,若∠A+∠C=2∠B,最小的角为30°,则最大的角为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9cm,如果它的三边长度数值都是整数,那么它的腰长为。
6、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cm与5cm,则这个三角形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 .7、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A(4,3),且OA长为5,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至少写出三个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8、已知点M(a-1,5),现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N(2,b—1),则a= ,b= 。
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七年级下册10大高频易错题型汇总,含答案解析易错点一:书写不规范,抄写错误刚开始接触有理数计算,有的同学往往将-1+(-5)写成-1+-5,-x写成-1x,这些基本的书写规范要注意。
甚至有同学常犯“抄错”的毛病,上行到下行、卷子到答题卡抄错,这些都属于我们熟悉的“低级”错误。
例如,下面是某同学答题过程,你们有没有中枪呢?针对这种情况,提示:做题时,要细心;眼盯住,手别慌(一定要认真)易错点二:跳步,不愿意多写步骤有些同学计算时,喜欢跳跃思维,不按“套路”解题,往往导致结果错误。
做题时,一定要按步骤去计算,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熟练之后,才可以省略一些非关键的步骤。
针对这种情况,提示:做题时,按步骤,不着急,不跳步!易错点三:顺序出错,法则不熟悉下面这位同学,没有按照运算法则的顺序进行计算,导致了失分。
运算顺序:括号优先,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加减法为一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乘方、开方(以后会学到)为三级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不同级运算,应该先三级运算,然后二级运算,最后一级运算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大括号。
以上运算顺序可以简记为:“从小(括号)到大(括号),从高(级)到低(级),(同级)从左到右”。
针对这种情况,提示:牢记口诀多练习,认真计算没问题!易错点四:去括号,注意系数符号变化对于计算题,老师发现同学们去括号时,最容易犯错!同学们去括号时,一定要注意括号前面的系数和符号。
去括号时,当括号前面有“-”,括号内的符号要发生改变;当括号前面有系数时,括号内的每一项都要与其相乘。
例如,同学们在去括号时,经常会出现将5-(4-3)去括号变成5-4-3(应是5-4+3),将5(x+6)去括号变成5x+6(少乘一项)。
这类问题很常见,不知道你是否中招了呢?针对这种情况,提示:去括号要两看,一看系数,二看符号!易错点五:去分母时,漏乘无分母项解方程和不等式时,经常涉及到去分母,等号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不要漏乘!大家经常犯的错误是忘记漏乘常数项。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汇总大全附答案带解析教学文稿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相交线与平行线1.未正确理解垂线的定义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错解:A或B或C.解析:本题应在正确理解垂直的有关概念下解题,知道垂直是两直线相交时有一角为90°的特殊情况,反之,若两直线相交则不一定垂直.正解:D.2.未正确理解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错解:A或B或C.解析:本题错误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垂线段的概念及垂线段的意义.A.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仅仅有垂线段,没有指明这条垂线段的长度是错误的.B.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垂线是直线,直线没有长短,它可以无限延伸,所以说“垂线的长度”就是错误的;C.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画”是画图形,画图不能得到数量,只有“量”才能得到数量,这句话应该说成: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量出垂线段的长度.正解:D.3.未准确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A.2组;B.3组;C.4组;D.5组.错解:A.解析:图中的内错角有∠AGF与∠GFD,∠BGF与∠GFC,∠HGF与∠GFC三组.其中∠HGF与∠GFC易漏掉。
正解:B.4.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理解有误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错解:C或D.解析:平行线的定义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所以②是错误的,平行公理中的“过一点”必须强调“过直线外一点”,所以④是错误的,①③是正确的.正解:B.5.不能准确识别截线与被截直线,从而误判直线平行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①因为∠1=∠4,所以BC∥AD;②因为∠2=∠3,所以AB∥CD;③因为∠BCD+∠ADC=180°,所以AD∥BC;④因为∠1+∠2+∠C=180°,所以BC ∥AD.A.1个;B.2个;C.3个;D.4个.错解:D.解析:解与平行线有关的问题时,对以下基本图形要熟悉:“”“”“”,只有③推理正确.正解:A.6.混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忽略平行线的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6.如图所示,直线,∠1=70°,求∠2的度数.错解:由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1=∠2,又因为∠1=70°,所以∠2=70°.解析: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混淆. 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1)判定是不知道直线平行,是根据某些条件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是根据两直线平行得到其他关系.正解:因为(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因为∠1=70°(已知),所以∠2=70°.7.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不透彻7.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如果是,请写出它的题设和结论.(1)内错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画一个60°的角.错解:(1)(2)不是命题,(3)是命题.解析:对于命题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往往认为只有存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才是命题,正确认识命题这一概念,关键要注意两点,其一必须是一个语句,是一句话;其二必须存在判断关系,即“是”或“不是”.正解:(1)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是:内错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即假命题.(2)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即真命题.(3)不是命题,它不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8.忽视平移的距离的概念8.“如图所示,△A′B′C′是△ABC平移得到的,在这个平移中,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A′”这句话对吗?错解:正确.解析:平移的距离是指两个图形中对应点连线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所以在这个平移过程中,平移的距离应该是线段AA′的长度.正解:错误.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不能确定点所在的象限1.点A的坐标满足,试确定点A所在的象限.错解:因为,所以,,所以点A在第一象限.解析:本题出错的原因在于漏掉了当,时,的情况,此时点A在第三象限.正解:因为,所以为同号,即,或,. 当,时,点A在第一象限;当,时,点A在第三象限.2.点到x轴、y轴的距离易混淆2.求点A(-3,-4)到坐标轴的距离.错解:点A(-3,-4)到轴的距离为3,到轴的距离为4.解析:错误的原因是误以为点A()到轴的距离等于,到轴的距离等于,而事实上,点A()到轴的距离等于,到轴的距离等于,不熟练时,可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正解:点A(-3,-4)到轴的距离为4,到轴的距离为3.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不能正确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1.已知方程组:①,②,③,④,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①③是二元一次方程组;B.只有③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C.只有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D.只有②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错解:A或C.解析:方程组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符合定义,方程组③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符合定义,而且是最简单、最特殊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正解:D.2.将方程相加减时弄错符号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错解:①-②得,所以,把代入①,得,解得.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错解解析:在加减消元时弄错了符号而导致错误.正解:①-②得,所以,把代入①,得,解得.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3.将方程变形时忽略常数项3.利用加减法解方程组.错解:①×2+②得,解得. 把代入①得,解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错解解析:在①×2+②这一过程中只把①左边各项都分别与2相乘了,而忽略了等号右边的常数项4.正解:①×2+②得,解得. 把代入①得,解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4.不能正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4.两个车间,按计划每月工生产微型电机680台,由于改进技术,上个月第一车间完成计划的120%,第二车间完成计划的115%,结果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微型电机798台,则上个月两个车间各生产微型电机多少台?若设两车间上个月各生产微型电机台和台,则列方程组为().A.;B.;C..D..错解:B或D.解析:错误的原因是等量关系错误,本题中的等量关系为:(1)第一车间实际生产台数+第二车间实际生产台数=798台;(2)第一车间计划生产台数+第二车间计划生产台数=680台.正解:C.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在运用不等式性质3时,未改变符号方向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错解:根据不等式性质1得,即.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在两边同除以-5,得.解析:在此解答过程中,由于对性质3的内容没记牢,没有将“<”变为“>”,从而得出错误结果.正解: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5,得,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5,得.2.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忽视问题的实际意义,取值时出现错误2.某小店每天需水1m³,而自来水厂每天只供一次水,故需要做一个水箱来存水. 要求水箱是长方体,底面积为0.81㎡,那么高至少为多少米时才够用?(精确到0.1m)错解:设高为m时才够用,根据题意得. 由. 要精确到0.1,所以.答:高至少为1.2m时才够用.解析:最后取解时,没有考虑到问题的实际意义,水箱存水量不得小于1m³,如果水箱的高为时正好够,少一点就不够了. 故最后取近似值一定要大于,即取近似值时只能入而不能舍.正解:设高为m时才够用,根据题意得. 由于,而要精确到0.1,所以.答:水箱的高至少为1.3m时才够用.3.解不等式组时,弄不清“公共部分”的含义3.解不等式组.错解:由①得,由②得,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错解解析:此题错在对“公共部分”的理解上,误认为两个数之间的部分为“公共部分”(即解集). 实质上,和没有“公共部分”,也就是说此不等式组无解. 注意:“公共部分”就是在数轴上两线重叠的部分.正解:由①得,由②得,所以不等式组无解.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选择不当1.调查一批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用哪种调查方式?错解:全面调查.解析:此调查若用全面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宜采用全面调查.正解:抽样调查.2.未正确理解定义2.2006年4月11日《文汇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上海自愿报名去西部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达3600多人,其中硕士、博士占4%,本科生占79%,大专生占13%. 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人员的学历分布情况.错解:如下图所示:解析:漏掉其他人员4%,扇形表示的百分比之和不等于1,正确的扇形统计图表示的百分比之和为1.正解:如下图所示:3.对频数与频率的意义的理解错误3.某班组织25名团员为灾区捐款,其中捐款数额前三名的是10元5人,5元10人,2元5人,其余每人捐1元,那么捐10元的学生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__.错解:捐10元的5人,.解析:该题的错误是因为将5+10+5作为总次数,实际上应是25为总次数,这其实是对频率概念错误理解的结果.正解:0.2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最简单的方程组,其应用广泛,尤其是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大多需要通过设元、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来加以解决,现将常见的几种题型归纳如下:一、数字问题例1 一个两位数,比它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和大9;如果交换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所得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27,求这个两位数.分析:设这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为x,个位上的数为y,则这个两位数及新两位数及其之间的关系可用下表表示:解方程组109101027x y x yy x x y+=++⎧⎨+=++⎩,得14xy=⎧⎨=⎩,因此,所求的两位数是14.点评:由于受一元一次方程先入为主的影响,不少同学习惯于只设一元,然后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虽然这种方法十有八九可以奏效,但对有些问题是无能为力的,象本题,如果直接设这个两位数为x,或只设十位上的数为x,那将很难或根本就想象不出关于x的方程.一般地,与数位上的数字有关的求数问题,一般应设各个数位上的数为“元”,然后列多元方程组解之.二、利润问题例2一件商品如果按定价打九折出售可以盈利20%;如果打八折出售可以盈利10元,问此商品的定价是多少?分析:商品的利润涉及到进价、定价和卖出价,因此,设此商品的定价为x元,进价为y 元,则打九折时的卖出价为0.9x元,获利(0.9x-y)元,因此得方程0.9x-y=20%y;打八折时的卖出价为0.8x元,获利(0.8x-y)元,可得方程0.8x-y=10.解方程组0.920%0.810x y yx y-=⎧⎨-=⎩,解得200150xy=⎧⎨=⎩,因此,此商品定价为200元.点评:商品销售盈利百分数是相对于进价而言的,不要误为是相对于定价或卖出价.利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利润=卖出价-进价;二是:利润=进价×利润率(盈利百分数).特别注意“利润”和“利润率”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三、配套问题例3某厂共有120名生产工人,每个工人每天可生产螺栓25个或螺母20个,如果一个螺栓与两个螺母配成一套,那么每天安排多名工人生产螺栓,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才能使每天生产出来的产品配成最多套?分析:要使生产出来的产品配成最多套,只须生产出来的螺栓和螺母全部配上套,根据题意,每天生产的螺栓与螺母应满足关系式:每天生产的螺栓数×2=每天生产的螺母数×1.因此,设安排x人生产螺栓,y人生产螺母,则每天可生产螺栓25x个,螺母20y个,依题意,得120502201x y x y +=⎧⎨⨯=⨯⎩,解之,得20100x y =⎧⎨=⎩. 故应安排20人生产螺栓,100人生产螺母.点评:产品配套是工厂生产中基本原则之一,如何分配生产力,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恰好配套成为主管生产人员常见的问题,解决配套问题的关键是利用配套本身所存在的相等关系,其中两种最常见的配套问题的等量关系是:(1)“二合一”问题:如果a件甲产品和b件乙产品配成一套,那么甲产品数的b倍等于乙产品数的a倍,即a b=甲产品数乙产品数; (2)“三合一”问题:如果甲产品a件,乙产品b件,丙产品c件配成一套,那么各种产品数应满足的相等关系式是:a b c==甲产品数乙产品数丙产品数. 四、行程问题例4 在某条高速公路上依次排列着A 、B 、C 三个加油站,A 到B 的距离为120千米,B 到C 的距离也是120千米.分别在A 、C 两个加油站实施抢劫的两个犯罪团伙作案后同时以相同的速度驾车沿高速公路逃离现场,正在B 站待命的两辆巡逻车接到指挥中心的命令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往A 、C 两个加油站驶去,结果往B 站驶来的团伙在1小时后就被其中一辆迎面而上的巡逻车堵截住,而另一团伙经过3小时后才被另一辆巡逻车追赶上.问巡逻车和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各是多少?【研析】设巡逻车、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分别为x 、y 千米/时,则()3120120x y x y -=⎧⎪⎨+=⎪⎩,整理,得40120x y x y -=⎧⎨+=⎩,解得8040x y =⎧⎨=⎩, 因此,巡逻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点评:“相向而遇”和“同向追及”是行程问题中最常见的两种题型,在这两种题型中都存在着一个相等关系,这个关系涉及到两者的速度、原来的距离以及行走的时间,具体表现在:“相向而遇”时,两者所走的路程之和等于它们原来的距离;“同向追及”时,快者所走的路程减去慢者所走的路程等于它们原来的距离.五、货运问题典例5 某船的载重量为300吨,容积为1200立方米,现有甲、乙两种货物要运,其中甲种货物每吨体积为6立方米,乙种货物每吨的体积为2立方米,要充分利用这艘船的载重和容积,甲、乙两重货物应各装多少吨?分析:“充分利用这艘船的载重和容积”的意思是“货物的总重量等于船的载重量”且“货物的体积等于船的容积”.设甲种货物装x 吨,乙种货物装y 吨,则300621200x y x y +=⎧⎨+=⎩,整理,得3003600x y x y +=⎧⎨+=⎩,解得150150x y =⎧⎨=⎩, 因此,甲、乙两重货物应各装150吨.点评:由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组一般都可以再化简,因此,解实际问题的方程组时要注意先化简,再考虑消元和解法,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增加准确度.化简时一般是去分母或两边同时除以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或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六、工程问题例 6 某服装厂接到生产一种工作服的订货任务,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按照这个服装厂原来的生产能力,每天可生产这种服装150套,按这样的生产进度在客户要求的期限内只能完成订货的45;现在工厂改进了人员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每天可生产这种工作服200套,这样不仅比规定时间少用1天,而且比订货量多生产25套,求订做的工作服是几套?要求的期限是几天?分析:设订做的工作服是x 套,要求的期限是y 天,依题意,得()41505200125y x y x ⎧=⎪⎨⎪-=+⎩,解得337518x y =⎧⎨=⎩. 点评: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相类似,关键要抓好三个基本量的关系,即“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以及它们的变式“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其次注意当题目与工作量大小、多少无关时,通常用“1”表示总工作量. 2012年江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卷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请您正确填写单位: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_______;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2.浸在水中的苹果受到竖直___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苹果排开的_________所受的重力.3. 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老虎都长有尖尖的牙齿,如下图所示.当老虎用相同的力咬食食物时,受力的________越小,产生的_______越大.4. 如下图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______比较_______的方法.10-N的力拉着树叶,10s内沿着拉力方向前进了10cm,则蚂蚁对5. 如下图所示,蚂蚁用3树叶做功为_________J,此时的功率为____________W.。
初一数学下册:计算易错题汇总
初一数学下册:计算易错题汇总#初一数学错误一:含有带分数的加减法,受限于小学思维例1计算错误:原式=-3分析正解错误二:性质符号与运算符号的相通性深化理解-1,-2,-3可以看作是(-1),(-2),(-3)的和,中间的加法的“+”省略不写,也可以看作是-1减2再减3例2计算:-3-5*(-2)错解:原式=-3-10=-13分析中间5前面的“-”重复用了两遍,一会当成运算中的符号,一会当成5的性质符号正解正解1:原式=-3-(-10)=-3+10=7;中间5前面的“-”当成运算符号正解2:原式=-3+(-5)(-2)=-3+10=7;中间5前面的“-”当成性质符号错误三:去括号时,法则运用错误例3计算:(2-3)-(-4+5)(要求:先去括号,再合并)错解:原式=2-3+4+5=8分析去第二个括号时,括号前面是负号,没有改变括号中的每一项导致错误正解原式=2-3+4-5=-2这里为了形象展示错误,括号内未直接合并错误四:乘方运算的“底数”弄错例4计算:(-2)²,-2²的值。
错解:(-2)²=4(√)-2²=4(×)分析正解(-2)²=4(√)-2²=-4(√)错误五:去绝对值时,未判断绝对值里面的正负例5错解:分析去绝对值符号时,未先判断绝对值里面数据的符号,进而用绝对值法则求解。
正解类似的错误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总得来说要想计算做正确,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计算中相关的概念一定要辨析清楚计算的法则、运算率、公式要掌握计算时要依法则、不跳步计算时要能够随时检验,发现异常,比如绝对值不可能为负涉及到符号的问题,一般是先定符号,再计算求值温馨提示:计算是三年初中的基础,很多优秀的孩子到九年级还因为计算丢分就是因为七年级的计算习惯没有养成,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的计算训练,不仅要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过程的规范性!。
数学七年级下册 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数学七年级下册 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1和∠2不是同位角的是( )A .B .C .D .2.如图所示的车标,可以看作由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3.已知点P 的坐标为P (3,﹣5),则点P 在第( )象限.A .一B .二C .三D .四4.下列说法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②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④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这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直线12//l l ,125A ∠=︒,85B ∠=︒,115∠=︒,则2∠=( )A .15°B .25°C .35D .20°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a >b ,b <c ,则a >cB .若a ∥b ,b ∥c ,则a ∥cC .49的平方根是7D .负数没有立方根7.如图,直线l 1∥l 2且与直线l 3相交于A 、C 两点.过点A 作AD ⊥AC 交直线l 2于点D .若∠BAD =35°,则∠ACD =( )A .35°B .45°C .55°D .70°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 (x ,y ),我们把点P ′(﹣y +1,x +1)叫做点P 的幸运点.已知点A 1的幸运点为A 2,点A 2的幸运点为A 3,点A 3的幸运点为A 4,…,这样依次得到点A 1,A 2,A 3,…,A n .若点A 1的坐标为(3,1),则点A 2021的坐标为( ) A .(﹣3,1) B .(0,﹣2) C .(3,1) D .(0,4)二、填空题9.计算:﹣9=_____.10.若(),3A m -与()4,3B -关于y 轴对称,则m =______.11.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角平分线和高,∠B=60°,∠C=70°,则∠EAD=______.12.如图,点D 、E 分别在AB 、BC 上,DE ∥AC ,AF ∥BC ,∠1=70°,则∠2=_____°.13.如图1是长方形纸带,19DEF ∠=︒,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2,再沿BF 折叠成图3,则图3中的CFE ∠的度数是_________度.14.如图,按照程序图计算,当输入正整数x 时,输出的结果是161,则输入的x 的值可能是__________.15.若点P(2-m ,m+1)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_____.16.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系列规律点,它们分别是以O 为顶点,边长为正整数的正方形的顶点,A 1(0,1),A 2(1,1),A 3(1,0),A 4(2,0),A 5(2,2),A 6(0,2),A 7(0,3),A 8(3,3)……依此规律A 100坐标为________.三、解答题17.(1)-+; (2)245x -=,求x .18.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x +1)3﹣27=0(2)(2x ﹣1)2﹣25=019.如图//EF AD ,12∠=∠,110AGD ∠=︒,求BAC ∠度数.完成说理过程并注明理由. 解:∵//EF AD ,∴2∠=________( )又∵12∠=∠,∴13∠=∠,∴//AB __________( )∴______180AGD ∠+=︒( )∵110AGD ∠=︒,∴BAC ∠=______度.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点C (41)-,. (1)写出点A ,B 的坐标;(2)求ABC ∆的面积.21.已知:a 是815+的小数部分,b 是815-的小数部分.(1)求a 、b 的值;(2)求4a +4b +5的平方根.二十二、解答题22.如图,这是由8个同样大小的立方体组成的魔方,体积为64.(1)求出这个魔方的棱长;(2)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ABCD ,求出阴影部分的边长.二十三、解答题23.(1)(问题)如图1,若//AB CD ,40AEP ∠=︒,130PFD ∠=︒.求EPF ∠的度数; (2)(问题迁移)如图2,//AB CD ,点P 在AB 的上方,问PEA ∠,PFC ∠,EPF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联想拓展)如图3所示,在(2)的条件下,已知EPF α∠=,PEA ∠的平分线和PFC ∠的平分线交于点G ,用含有α的式子表示G ∠的度数.24.[感知]如图①,//40130AB CD AEP PFD ∠=︒∠=︒,,,求EPF ∠的度数.小乐想到了以下方法,请帮忙完成推理过程.解:(1)如图①,过点P 作//PM AB .∴140AEP ∠=∠=︒(_____________),∴//AB CD ,∴//PM ________(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30PFD ∠=︒,∴218013050︒︒∠=-=︒,∴12405090︒∠=+︒+∠=︒,即90EPF ∠=︒.[探究]如图②,//,50,120AB CD AEP PFC ∠=︒∠=︒,求EPF ∠的度数;[应用](1)如图③,在[探究]的条件下,PEA ∠的平分线和PFC ∠的平分线交于点G ,则G ∠的度数是_________º.(2)已知直线//a b ,点A ,B 在直线a 上,点C ,D 在直线b 上(点C 在点D 的左侧),连接AD BC ,,若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且BE DE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 .设(),ABC ADC αβαβ∠=∠=≠,请直接写出BED ∠的度数(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25.如图,直线m 与直线n 互相垂直,垂足为O 、A 、B 两点同时从点O 出发,点A 沿直线m 向左运动,点B 沿直线n 向上运动.(1)若∠BAO 和∠ABO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Q ,在点A ,B 的运动过程中,∠AQB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2)若AP是∠BA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BP是∠AB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AP、BP相交于点P,AQ的延长线交PB的延长线于点C,在点A,B的运动过程中,∠P和∠C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P和∠C的度数;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26.已知,如图1,直线l2⊥l1,垂足为A,点B在A点下方,点C在射线AM上,点B、C 不与点A重合,点D在直线11上,点A的右侧,过D作l3⊥l1,点E在直线l3上,点D的下方.(1)l2与l3的位置关系是;(2)如图1,若CE平分∠BCD,且∠BCD=70°,则∠CED=°,∠ADC=°;(3)如图2,若CD⊥BD于D,作∠BCD的角平分线,交BD于F,交AD于G.试说明:∠DGF=∠DFG;(4)如图3,若∠DBE=∠DEB,点C在射线AM上运动,∠BDC的角平分线交EB的延长线于点N,在点C的运动过程中,探索∠N:∠BCD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请直接写出比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同位角的定义,“在两条被截直线的同方,截线的同侧的两个角,即为同位角”直接分析得出即可.【详解】解:A、∠1和∠2是同位角,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1和∠2是同位角,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1和∠2是同位角,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1和∠2不是同位角,故此选项符合题意;【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同位角的定义,正确掌握同位角定义是解题关键.2.B【分析】根据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由此即可求解.【详解】解:A、不能经过平移得到的,故不符合题意;B、可以经过平解析:B【分析】根据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由此即可求解.【详解】解:A、不能经过平移得到的,故不符合题意;B、可以经过平移得到的,故符合题意;C、不能经过平移得到的,故不符合题意;D、不能经过平移得到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平移,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图形平移的概念.3.D【分析】直接利用第四象限内的点横坐标大于0,纵坐标小于0解答即可.【详解】解:∵点P的坐标为P(3,﹣5),∴点P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各象限坐标特点如下: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一象限(+,-).4.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详解】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故①是真命题;②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②③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故③不是真命题,④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这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故④不是真命题,故真命题是①②,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判断真假命题,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A【分析】分别过A、B作直线1l的平行线AD、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完成.【详解】分别过A、B作直线1l∥AD、1l∥BC,如图所示,则AD∥BC∵l∥2l1∴l∥BC2∴∠CBF=∠2∵l∥AD1∴∠EAD=∠1=15゜∴∠DAB=∠EAB-∠EAD=125゜-15゜=110゜∵AD∥BC∴∠DAB+∠ABC=180゜∴∠ABC=180゜-∠DAB=180゜-110゜=70゜∴∠CBF=∠ABF-∠ABC=85゜-70゜=15゜∴∠2=1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等知识,关键是作两条平行线.6.B【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平方根和立方根依次判定各项后即可解答.【详解】选项A,由a>b,b>c,则a>c,可得选项A错误;选项B,若a∥b,b∥c,则a∥c,正确;选项C,由49的平方根是±7,可得选项C错误;选项D,由负数有立方根,可得选项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知识,关键是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平方根和立方根解答.7.C【分析】由题意易得∠CAD=90°,则有∠CAB=125°,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AD⊥AC,∴∠CAD=90°,∵∠BAD=35°,∴∠CAB=∠BAD+∠CAD=125°,∵l1∥l2,∴∠ACD+∠CAB=180°,∴∠ACD=5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线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垂线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C【分析】根据“伴随点”的定义依次求出各点,不难发现,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21除以4,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点A2021的坐标即可.【详解】解:∵A1的坐标为(3,1),∴解析:C【分析】根据“伴随点”的定义依次求出各点,不难发现,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21除以4,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点A2021的坐标即可.【详解】解:∵A1的坐标为(3,1),∴A2(0,4),A3(﹣3,1),A4(0,﹣2),A5(3,1),…,依此类推,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21÷4=505•••1,∴点A2021的坐标与A1的坐标相同,为(3,1).故选:C.【点睛】本题是对点的变化规律的考查,读懂题目信息,理解“伴随点”的定义并求出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9.﹣3.【详解】试题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3.故答案是﹣3.考点:算术平方根.解析:﹣3.【详解】﹣3.故答案是﹣3.考点:算术平方根.10.【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m的值.【详解】解:∵A(m,-3)与B(4,-3)关于y轴对称,∴m=-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解析:4【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m的值.【详解】解:∵A(m,-3)与B(4,-3)关于y轴对称,∴m=-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如果两点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两个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11.;解:由题意可知,∠B=60°,∠C=70°,所以°,所以°,在三角形BAE 中,°,所以∠EAD=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属于对角平分线和角度基本知识的变换求解.解析:5︒;【详解】解:由题意可知,∠B=60°,∠C=70°,所以18013050A ∠=-=°,所以25BAD ∠=°,在三角形BAE 中,906030BAE ∠=-=°,所以∠EAD=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属于对角平分线和角度基本知识的变换求解.12.70【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C=∠1,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2=∠C .【详解】∵DE ∥AC ,∴∠C =∠1=70°,∵AF ∥BC ,∴∠2=∠C =70°.故答解析:70【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C=∠1,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2=∠C .【详解】∵DE ∥AC ,∴∠C =∠1=70°,∵AF ∥BC ,∴∠2=∠C =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分析】由题意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EF=∠EFB=19°,图2中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GFC=142°,图3中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CFE=∠GFC-∠EFG.【详解】解:∵AD//解析:123【分析】由题意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EF=∠EFB=19°,图2中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GFC=142°,图3中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CFE=∠GFC-∠EFG.【详解】解:∵AD//BC,∴∠DEF=∠EFB=19°,在图2中,∠GFC=180°-∠FGD=180°-2∠EFG=142°,在图3中,∠CFE=∠GFC-∠EFG=123°.故答案为:123.【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14.、、、.【详解】解:∵y=3x+2,如果直接输出结果,则3x+2=161,解得:x=53;如果两次才输出结果:则x=(53-2)÷3=17;如果三次才输出结果:则x=(17-2)÷3=5;解析:53、17、5、1.【详解】解:∵y=3x+2,如果直接输出结果,则3x+2=161,解得:x=53;如果两次才输出结果:则x=(53-2)÷3=17;如果三次才输出结果:则x=(17-2)÷3=5;如果四次才输出结果:则x=(5-2)÷3=1;则满足条件的整数值是:53、17、5、1.故答案为53、17、5、1.点睛:此题的关键是要逆向思维.它和一般的程序题正好是相反的.15.(3,0)【分析】根据x轴上的点的坐标纵坐标为0列方程可求出m的值,即可得出点P坐标.【详解】∵点P(2-m,m+1)在x轴上,∴m+1=0,解得:m=-1,∴2-m=3,∴P点坐标解析:(3,0)【分析】根据x轴上的点的坐标纵坐标为0列方程可求出m的值,即可得出点P坐标.【详解】∵点P(2-m,m+1)在x轴上,∴m+1=0,解得:m=-1,∴2-m=3,∴P点坐标为(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0是解题的关键.16.(34,0)【分析】本题是一道关于数字猜想的问题,根据已知条件得出坐标之间每三个增加一次,找出第100个所在位置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1(0,1)、A2(1,1)、A3(1,0)、A解析:(34,0)【分析】本题是一道关于数字猜想的问题,根据已知条件得出坐标之间每三个增加一次,找出第100个所在位置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1(0,1)、A2(1,1)、A3(1,0)、A4(2,0)、A5(2,2)、A6(0,2)、A7(0,3)、A8(3,3)…,∴数据每隔三个增加一次,100÷3得33余1,则点A在x轴上,故A100坐标为(34,0),故答案为:(34,0)【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通过特殊到一般解决此类问题,利用前面正方形的边长与字母A的脚标数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三、解答题17.(1)-(2)±3【详解】试题分析:(1)先化简根式,再加减;(2)称项后,直接开平方即可;试题解析:(1)原式=;(2)x2-4=5x2=9x=3或x=-3解析:(1)-13(2)±3【详解】试题分析:(1)先化简根式,再加减;(2)称项后,直接开平方即可;试题解析:(1)原式=11 2233--=-;(2)x2-4=5x2=9x=3或x=-318.(1)x=2;(2)x=3或x=-2.【分析】(1)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2)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x+1)3-27=0,(x+1)3=2解析:(1)x=2;(2)x=3或x=-2.【分析】(1)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2)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x+1)3-27=0,(x+1)3=27,x+1=3,x=2;(2)(2x-1)2-25=0,(2x-1)2=25,2x-1=±5,x=3或x=-2.本题考查了立方根和平方根,熟练掌握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9.∠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G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70【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2=∠3,通过等量代换得出∠1=∠3,再根据内错角相等解析:∠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G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70【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2=∠3,通过等量代换得出∠1=∠3,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AB ∥DG ,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答即可.【详解】解:∵EF ∥AD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1=∠3,∴AB ∥DG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GD +∠BA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GD =110°,∴∠BAC =70度.故答案为:∠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G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7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记性质与判定方法,并判断出AB ∥DG 是解题的关键.20.(1),;(2)9【分析】(1)根据坐标的特性以及C 点坐标,直接可以得出A 、B 的坐标(2)利用面积的和差求解:三角形ABC 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详解】解:(解析:(1)(3,4)A ,(0,1)B ;(2)9【分析】(1)根据坐标的特性以及C 点坐标,直接可以得出A 、B 的坐标(2)利用面积的和差求解:三角形ABC 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详解】解:(1)(3,4)A ,(0,1)B(2)3ABC S S S =-△长方形个三角形 11145241533222=⨯-⨯⨯-⨯⨯-⨯⨯ =9【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上的点以及求坐标上图形的面积,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1.(1)a =﹣3,b =4﹣;(2)±3.【分析】(1)根据3<<4,即可求出a 、b 的值;(2)把a ,b 代入代数式计算求值,再求平方根即可.【详解】解:(1)∵3<<4,∴11<8+<12,解析:(1)a 153,b =4152)±3.【分析】(1)根据3154,即可求出a 、b 的值;(2)把a ,b 代入代数式计算求值,再求平方根即可.【详解】解:(1)∵3154,∴11<1512,4<8155,∵a 是815b 是815 ∴a =1511153,b =8154=415(2))(445415344155415121641559a b ++=++=+-=, ∴4a +4b +5的平方根为:9±3.【点睛】出a、b的值是解题关键.二十二、解答题22.(1)棱长为4;(2)边长为:(或)【分析】(1)由立方体的体积为棱长的立方可以得到答案;(2)用勾股定理直接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则,所以,即正方体的棱长为4.解析:(1)棱长为4;(2【分析】(1)由立方体的体积为棱长的立方可以得到答案;(2)用勾股定理直接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则364x=,所以4x=,即正方体的棱长为4.(2)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4,所以A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立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理解与计算,由实际的情境去理解问题本身就是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是关键.二十三、解答题23.(1)90°;(2)∠PFC=∠PEA+∠P;(3)∠G=α【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可求解;(2)过P点作PN∥AB,则PN∥CD,可得∠FPN=∠PEA+∠FPE,进而可得∠PF解析:(1)90°;(2)∠PFC=∠PEA+∠P;(3)∠G=12α【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可求解;(2)过P点作PN∥AB,则PN∥CD,可得∠FPN=∠PEA+∠FPE,进而可得∠PFC=∠PEA+∠FPE,即可求解;(3)令AB与PF交点为O,连接EF,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GEF+∠GFE=1 2∠PEA+12∠PFC+∠OEF+∠OFE,由(2)得∠PEA=∠PFC-α,由∠OFE+∠OEF=180°-∠FOE=180°-∠PFC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1,过点P作PM∥AB,∴∠1=∠AEP.又∠AEP=40°,∴∠1=40°.∵AB∥CD,∴PM∥CD,∴∠2+∠PFD=180°.∵∠PFD=130°,∴∠2=180°-130°=50°.∴∠1+∠2=40°+50°=90°.即∠EPF=90°.(2)∠PFC=∠PEA+∠P.理由:过P点作PN∥AB,则PN∥CD,∴∠PEA=∠NPE,∵∠FPN=∠NPE+∠FPE,∴∠FPN=∠PEA+∠FPE,∵PN∥CD,∴∠FPN=∠PFC,∴∠PFC=∠PEA+∠FPE,即∠PFC=∠PEA+∠P;(3)令AB与PF交点为O,连接EF,如图3.在△GFE中,∠G=180°-(∠GFE+∠GEF),∵∠GEF=12∠PEA+∠OEF,∠GFE=12∠PFC+∠OFE,∴∠GEF+∠GFE=12∠PEA+12∠PFC+∠OEF+∠OFE,∵由(2)知∠PFC=∠PEA+∠P,∴∠PEA=∠PFC-α,∵∠OFE+∠OEF=180°-∠FOE=180°-∠PFC,∴∠GEF+∠GFE=12(∠PFC−α)+12∠PFC+180°−∠PFC=180°−12α,∴∠G=180°−(∠GEF+∠GFE)=180°−180°+12α=12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4.[感知]见解析;[探究]70°;[应用](1)35;(2)或【分析】[感知]过点P 作PM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AEP ,∠2+∠PFD=180°,求出∠2的度数,结合∠1可得结果;解析:[感知]见解析;[探究]70°;[应用](1)35;(2)2αβ+或2βα-【分析】[感知]过点P 作PM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AEP ,∠2+∠PFD =180°,求出∠2的度数,结合∠1可得结果;[探究]过点P 作PM ∥AB ,根据AB ∥CD ,PM ∥CD ,进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EPF 的度数;[应用](1)如图③所示,在[探究]的条件下,根据∠PEA 的平分线和∠PFC 的平分线交于点G ,可得∠G 的度数;(2)画出图形,分点A 在点B 左侧和点A 在点B 右侧,两种情况,分别求解.【详解】解:[感知]如图①,过点P 作PM ∥AB ,∴∠1=∠AEP =4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CD ,∴PM ∥C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PFD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PFD =130°(已知),∴∠2=180°-130°=50°,∴∠1+∠2=40°+50°=90°,即∠EPF =90°;[探究]如图②,过点P 作PM ∥AB ,∴∠MPE =∠AEP =50°,∵AB ∥CD ,∴PM ∥CD ,∴∠PFC =∠MPF =120°,∴∠EPF =∠MPF -∠MPE =120°-50°=70°;[应用](1)如图③所示,∵EG 是∠PEA 的平分线,FG 是∠PFC 的平分线,∴∠AEG =12∠AEP =25°,∠GFC =12∠PFC =60°,过点G 作GM ∥AB ,∴∠MGE =∠AEG =2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CD (已知),∴GM ∥C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GFC =∠MGF =6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G =∠MGF -∠MGE =60°-25°=35°. 故答案为:35.(2)当点A 在点B 左侧时,如图,故点E 作EF ∥AB ,则EF ∥CD , ∴∠ABE =∠BEF ,∠CDE =∠DEF ,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ABC ADC αβ∠=∠=,∴∠ABE =∠BEF =12α,∠CDE =∠DEF =12β, ∴∠BED =∠BEF +∠DEF =2αβ+;当点A 在点B 右侧时,如图,故点E 作EF ∥AB ,则EF ∥CD , ∴∠DEF =∠CDE ,∠ABG =∠BEF ,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ABC ADC αβ∠=∠=, ∴∠DEF =∠CDE =12β,∠ABG =∠BEF =12α, ∴∠BED =∠DEF -∠BEF =2βα-;综上:∠BED 的度数为2αβ+或2βα-.【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公理及推论,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25.(1)∠AQB 的大小不发生变化,∠AQB =135°;(2)∠P 和∠C 的大小不变,∠P=45°,∠C=45°.【分析】第(1)题因垂直可求出∠ABO 与∠BAO 的和,由角平分线和角的和差可求出∠BA 解析:(1)∠AQB 的大小不发生变化,∠AQB =135°;(2)∠P 和∠C 的大小不变,∠P=45°,∠C=45°. 【分析】第(1)题因垂直可求出∠ABO 与∠BAO 的和,由角平分线和角的和差可求出∠BAQ 与∠ABQ 的和,最后在△ABQ 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各定理可求∠AQB 的大小.第(2)题求∠P 的大小,用邻补角、角平分线、平角、直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求解.【详解】解:(1)∠AQB 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如图1所示,其原因如下:∵m ⊥n ,∴∠AOB =90°,∵在△ABO 中,∠AOB+∠ABO+∠BAO =180°,∴∠ABO+∠BAO =90°,又∵AQ 、BQ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BAQ =12∠BAC ,∠ABQ =12∠ABO, ∴∠BAQ+∠ABQ =12 (∠ABO+∠BAO)=190452⨯=又∵在△ABQ中,∠BAQ+∠ABQ+∠AQB=180°,∴∠AQB=180°﹣45°=135°.(2)如图2所示:①∠P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其原因如下:∵∠ABF+∠ABO=180°,∠EAB+∠BAO=180°∠BAQ+∠ABQ=90°,∴∠ABF+∠EAB=360°﹣90°=270°,又∵AP、BP分别是∠BAE和∠ABP的角平分线,∴∠PAB=12∠EAB,∠PBA=12∠ABF,∴∠PAB+∠PBA=12 (∠EAB+∠ABF)=12×270°=135°,又∵在△PAB中,∠P+∠PAB+∠PBA=180°,∴∠P=180°﹣135°=45°.②∠C的大小不变,其原因如下:∵∠AQB=135°,∠AQB+∠BQC=180°,∴∠BQC=180°﹣135°,又∵∠FBO=∠OBQ+∠QBA+∠ABP+∠PBF=180°∠ABQ=∠QBO=12∠ABO,∠PBA=∠PBF=∠ABF,∴∠PBQ=∠ABQ+∠PBA=90°,又∵∠PBC=∠PBQ+∠CBQ=180°,∴∠QBC=180°﹣90°=90°.又∵∠QBC+∠C+∠BQC=180°,∴∠C=180°﹣90°﹣45°=45°【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垂直,角平分线,平角,直角和角的和差等知识点,同时,也是一个以静求动的一个点型题目,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几何综合题.26.(1)互相平行;(2)35,20;(3)见解析;(4)不变,【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解析:(1)互相平行;(2)35,20;(3)见解析;(4)不变,12【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4)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直线l2⊥l1,l3⊥l1,∴l2∥l3,即l2与l3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平行,故答案为:互相平行;(2)∵CE平分∠BCD,∴∠BCE=∠DCE=1BCD,2∵∠BCD=70°,∴∠DCE=35°,∵l2∥l3,∴∠CED=∠DCE=35°,∵l2⊥l1,∴∠CAD=90°,∴∠ADC=90°﹣70°=20°;故答案为:35,20;(3)∵CF平分∠BCD,∴∠BCF=∠DCF,∵l2⊥l1,∴∠CAD=90°,∴∠BCF+∠AGC=90°,∵CD⊥BD,∴∠DCF+∠CFD=90°,∴∠AGC=∠CFD,∵∠AGC=∠DGF,∴∠DGF=∠DFG;;理由如下:(4)∠N:∠BCD的值不会变化,等于12∵l2∥l3,∴∠BED=∠EBH,∵∠DBE=∠DEB,∴∠DBE=∠EBH,∴∠DBH=2∠DBE,∵∠BCD+∠BDC=∠DBH,∴∠BCD+∠BDC=2∠DBE,∵∠N+∠BDN=∠DBE,∴∠BCD+∠BDC=2∠N+2∠BDN,∵DN平分∠BDC,∴∠BDC=2∠BDN,∴∠BCD=2∠N,∴∠N:∠BCD=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的识别图形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已知方程组{x +2y =k 2x +y =4的解满足x +y =2,则k 的值为( ) A .−2B .−4C .2D .4答案:C分析:将方程组中两方程相加可得3(x +y )=k +4,根据x +y =2可得关于k 的方程,解之可得.{x +2y =k①2x +y =4②①+②得:3(x +y )=k +4∵x +y =2∴k +4=6解得:k =2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即为能使方程组中两方程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2、《张丘建算经》中有这样一首古诗:甲乙隔溪牧羊,二人互相商量;甲得乙羊九只,多乙一倍正当;乙说得甲九只,两人羊数一样;问甲乙各几羊,让你算个半晌,如果设甲有羊x 只,乙有羊y 只,那么可列方程组( )A .{x +9=2(y −9)y +9=xB .{x +9=2(y −9)y +9=x −9C .{x +9=2y y +9=x −9D .{x +9=2y y +9=x 答案:B分析:根据甲得乙羊九只,多乙一倍正当;乙说得甲九只,两人羊数一样,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组,本题得以解决.解:由题意可得{x +9=2(y −9)y +9=x −9. 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组.3、为了奖励学习认真的同学,班主任老师给班长拿了40元钱,让其购买奖品,现有单价为4元的A 种学习用品和单价为6元的B 种学习用品可供选择,若40元钱恰好花完,则班长的购买方案有(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答案:D分析:设购买了A 种学习用品x 个,B 种学习用品y 个,根据共用去40元购买单价为4元的A 和单价为6元的B 两种习用品,进而结合x ,y 为正整数,求出答案.解:设购买了A 种学习用品x 个,B 种学习用品y 个,根据题意可得:4x +6y =40,化简得:x =10−32y ,∵x ,y 为正整数,∴正整数解有:{x =1y =6 ,{x =4y =4 ,{x =7y =2 ,{x =10y =0, 即有4种购买方案.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根据条件求解.4、如图所示的是由截面为同一种长方形的墙砖粘贴的部分墙面,其中三块横放的墙砖比两块竖放的墙砖低30cm ,两块竖放的墙砖比两块横放的墙砖高50cm ,则每块墙砖的截面面积是( )A .600cm 2B .900cm 2C .1200cm 2D .1500cm 2答案:B分析:设每块墙砖的长为x cm ,宽为y cm ,观察图形,根据长方形墙砖长宽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关于x ,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求出x ,y 的值,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求出每块墙砖的截面面积. 解:设每块墙砖的长为x cm ,宽为y cm ,由题意得:{2x −3y =302x −2y =50, 解得:{x =45y =20, ∴xy =45×20=900,∴每块墙砖的截面面积是900cm 2. 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5、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x −4y =5−k 2x −y =2k +3满足x −3y =10+k ,则k 的值是( ) A .2B .−2C .−3D .3答案:B分析:将①-②,得x −3y =2−3k ,再根据题意x −3y =10+k ,得10+k =2−3k ,求解即可. 解:{3x −4y =5−k①2x −y =2k +3②, ①-②,得x −3y =2−3k ,∵x −3y =10+k ,∴10+k =2−3k ,解得:k =−2,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参问题,利用方程组进行化简,利用整体思想进行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方程x −y =−2与下面方程中的一个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x =2y =4,那么这个方程可以是( ) A .3x −4y =16B .4x −y =−2C .14x +y =0D .2(x +y )=6x答案:D分析:根据方程组的解的定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求解.解:把方程组的解代入A,左边=6−16=−10≠16,故不是A的解;B是分式方程,不是二元一次方程,故排除B;把方程组的解代入C,左边=12+4≠0,故不是C的解;把方程组的解代入D,左边=2(2+4)=12,右边=12,故是D的解;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代入验证是解题的关键.7、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4;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比原数减少了36,求原两位数.若设原两位数十位数字是x,个位数字是y,则列出方程组为()A.{x−y=410x+y=10y+x−36B.{x+y=410x+y=10y+x−36C.{x−y=410x+y−36=10y+x D.{y−x=410x+y−36=10y+x答案:C分析:根据“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4;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比原数减少了36”,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由题意可得:{x−y=410x+y−36=10y+x,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8、若方程mx-2y=3x+4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0B.m≠3C.m≠-3D.m≠2答案:B分析:首先把方程整理为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根据定义要求x、y的系数均不为0,即m-3≠0解出即可.移项合并,得(m-3)x-2y=4,∵mx -2y =3x +4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m -3≠0,得m ≠3.故选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即一个方程只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项的次数都是1,那么这个整式方程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9、五一小长假,小华和家人到公园游玩.湖边有大小两种游船.小华发现1艘大船与2艘小船一次共可以满载游客32人,2艘大船与1艘小船一次共可以满载游客46人.则1艘大船与1艘小船一次共可以满载游客的人数为( )A .30B .26C .24D .22答案:B分析:设1艘大船与1艘小船分别可载x 人,y 人,根据“1艘大船与2艘小船一次共可以满载游客32人”和“2艘大船与1艘小船一次共可以满载游客46人”这两个等量关系列方程组,解出(x +y )即可.设1艘大船与1艘小船分别可载x 人,y 人,依题意:{x +2y =32①2x +y =46②(①+②)÷3得:x +y =26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注意本题解出(x +y )的结果即可.10、若方程组{3x −y =4k −52x +6y =k的解中x +y =16,则k 等于( ) A .15B .18C .16D .17答案:D分析:先将两个方程相加即可得到x +y =k −1,再根据x +y =16即可得到关于k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解. 解:{3x −y =4k −5 ① 2x +6y =k ②①+②得,5x +5y =5k −5∴x +y =k −1∵x +y =16∴k −1=16∴k =17.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一定条件求参数问题,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是求值的常用方法.填空题11、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x −3y =4−t x +y =3t,其中−3≤t ≤1,给出下列结论:①{x =1y =−1 是方程组的解;②若x −y =3,则t =1;③若M =2x −y −t ,则M 的最小值为−3;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答案:①②③分析:先解方程组,求得t =0,符合-3≤t ≤1,可判断①;将方程组两个式子相加,再将x −y =3代入即可判断②;求得M =2t +3,即可得到M 随t 的增大而增大,把t =-3代入求得M 的最小值为-3,可判断③. 解:{x −3y =4−t (1)x +y =3t (2), (2)−(1)得:4y =4t −4,∴y =t −1,把y =t −1代入(2)得x =2t +1,∴ {x =2t +1y =t −1, 当t =0时,{x =1y =−1, ∴ {x =1y =−1是方程组的解,故①正确; {x −3y =4−t (1)x +y =3t (2), (2)+(1)得:2(x −y )=4+2t ,若x −y =3,则2×3=4+2t ,∴t =1,故②正确;∵M =2x −y −t =2(2t +1)−(t −1)−t =2t +3,−3≤t ≤1,∴−3≤M ≤5,∴M 的最小值为−3,故③正确;∴正确的有①②③.所以答案是:①②③.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方程组的解是解此题的关键.12、某酒店客房部有三人间普通客房,双人间普通客房,收费标准为:三人间150元间,双人间140元/间.为吸引游客,酒店实行团体入住5折优惠措施,一个48人的旅游团,优惠期间到该酒店入住,住了一些三人间普通客房和双人间普通客房,若每间客房正好住满,且一天共花去住宿费1380元,则该旅游团住了三人间普通客房和双人间普通客房共___________间.答案:19分析:设住了三人间普通客房x 间,住双人间普通客房y 间,根据总人数和总费用列得方程,求解即可. 设住了三人间普通客房x 间,住双人间普通客房y 间,由题意得,{3x +2y =4850%(150x +140y )=1380, 解得{x =10y =9, ∴x +y =19,∴该旅游团住了三人间普通客房和双人间普通客房共19间,所以答案是:19.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理解题意列出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13、已知方程组{x +2y =62x +y =21,则x +y 的值为______. 答案:9分析:解方程组,求得x 、y 的值,进而求得答案.解:由方程组{x +2y =62x +y =21,解得{x =12y =−3∴x+y=9所以答案是:9.小提示:本题考查求方程组的解,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4、有两种消费券:A券,满60元减20元,B券,满90元减30元,即一次购物大于等于60元、90元,付款时分别减20元,30元.小敏有一张A券,小聪有一张B券,他们都购了一件标价相同的商品,各自付款,若能用券时用券,这样两人共付款150元,则所购商品的标价是_____元.答案:100或85.分析:设所购商品的标价是x元,然后根据两人共付款150元的等量关系,分所购商品的标价小于90元和大于90元两种情况,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设所购商品的标价是x元,则①所购商品的标价小于90元,x﹣20+x=150,解得x=85;②所购商品的标价大于90元,x﹣20+x﹣30=150,解得x=100.故所购商品的标价是100或85元.故答案为100或85.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正确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若|a−b+1|与√a+2b+4互为相反数,则a−2b=_________.答案:0分析:先根据互为相反数的和等于0列式,再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最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2b的值.解:∵|a−b+1|与√a+2b+4互为相反数,∴|a−b+1|+√a+2b+4=0,∴{a−b+1=0①a+2b+4=0②,②−①得,3b+3=0,解得b=−1,把b=−1代入①得,a+1+1=0,解得a=−2,∴a−2b=−2−2×(−1)=0,所以答案是: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绝对值非负数,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根据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0,则每一个算术都等于0列式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题16、对于任意的一个四位数m,若它的千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等于11,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同,则称这个四位数m为“关联数”,m的千位数字的2倍与百位数字的和记为P(m),m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记为Q(m).例如:m=5262,∵5+6=11,2=2,∴5262是“关联数”.此时P(5262)=5×2+2=12,Q(5262)=6+2=8.又如:m=7383,∵7+8≠11,∴7383不是“关联数”.(1)判断6161,4575是否为“关联数”,并说明理由;如果是“关联数”,请求出P(m)、Q(m)的值;(2)已知一个四位数n为“关联数”,其中n=1000x+100y+10(11−x)y(2≤x≤9,0≤y≤9,x、y是整数),若P(n)+Q(n)=24,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n的值.答案:(1)6161不是“关联数”,4575是“关联数”,理由见解析,P(4575)=13,Q(4575)=12(2)n=3585 或 5464 或 7343 或 9222分析:(1)根据“关联数”需要满足的条件进行判断即可;(2)P(n)、Q(n)的定义以及P(n)+Q(n)=24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再根据2≤x≤9,0≤y≤9,x、y是整数,求出方程的解集,即可得到所有满足条件的n的值.(1)∵6+6≠11,∴6161不是“关联数”;∵4+7=11,5=5,∴4575是“关联数”.P(4575)=4×2+5=13,Q(4575)=7+5=12;(2)∵n为“关联数”,∴P(n)=2x+y,Q(n)=11−x+y,∵P(n)+Q(n)=24,∴2x+y+11−x+y=24,∴x +2y =13,∴{x =3y =5 ,或{x =5y =4,或{x =7y =3 ,或{x =9y =2 ∴n =3585 或 5464 或 7343 或 9222. 小提示:本题考查“关联数”的判断和二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关联数”的定义进行判断,根据题意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并求解集.17、阅读材料:善于思考的小军在解方程组{2x +5y =3①4x +11y =5②时,采用了一种“整体代入”的解法如下: 解:将方程②变形:4x +10y +y =5,即2(2x +5y)+y ③;把方程①代入③,得:2×3+y =5,所以y =−1;把y =−1代入①得,x =4,所以方程组的解为{x =4y =−1. 请你模仿小军的“整体代入”法解方程组{3x +2y −2=03x+2y+15−x =−25答案:{x =1y =−12分析:将方程变形为3x +2y =2,再整体代入其他一个方程得到2+15−x =−25,进而得出x 的值,再进一步得到y 的值.将方程①变形为:3x +2y =2③,将方程③整体代入②中,得2+15−x =−25,解得:x =1,将x =1代入③,得3×1+2y =2,解得:y =−12,∴方程组的解是{x =1y =−12.小提示:本题考查用整体代换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示例并正确运用时关键.18、已知|x +3|+(2x +y )2=0,求(−|x |y )5的值. 答案:−132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 、y 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由题意得{x +3=02x +y =0 ,{x =−3y =6, 则(−|x |y )5=(−|−3|6)5=−13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和乘方运算、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年级下学期易错题精选(一)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A.2组;B.3组;C.4组;D.5组.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①因为∠1=∠4,所以BC∥AD;②因为∠2=∠3,所以AB∥CD;③因为∠BCD+∠ADC=180°,所以AD∥BC;④因为∠1+∠2+∠C=180°,所以BC∥AD.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所示,直线,∠1=70°,求∠2的度数.7.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如果是,请写出它的题设和结论.(1)内错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画一个60°的角.正解:(1)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是:内错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即假命题.(2)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即真命题.(3)不是命题,它不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8.“如图所示,△A′B′C′是△ABC平移得到的,在这个平移中,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A′”这句话对吗?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点A的坐标满足,试确定点A所在的象限.2.求点A(-3,-4)到坐标轴的距离.第七章三角形1.如图所示,钝角△ABC中,∠B是钝角,试作出BC边上的高AE.2.有四条线段,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12cm,选其中三条组成三角形,试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三角形?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几个角是锐角?4.如图所示,在△ABC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DB>∠ADE;B.∠ADB>∠1+∠2+∠3;C.∠ADB>∠1+∠2;D.以上都对.正解:C.正解解析:∵∠ADB是△ADC的一个外角,∴∠ADB=∠1+∠2+∠3,∴∠ADB>∠1+∠2.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求其边数.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已知方程组:①,②,③,④,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①③是二元一次方程组;B.只有③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C.只有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D.只有②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3.利用加减法解方程组.4.两个车间,按计划每月工生产微型电机680台,由于改进技术,上个月第一车间完成计划的120%,第二车间完成计划的115%,结果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微型电机798台,则上个月两个车间各生产微型电机多少台?若设两车间上个月各生产微型电机台和台,则列方程组为().A.;B.;C..D..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2.某小店每天需水1m³,而自来水厂每天只供一次水,故需要做一个水箱来存水. 要求水箱是长方体,底面积为0.81㎡,那么高至少为多少米时才够用?(精确到0.1m)3.解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调查一批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用哪种调查方式?2.2011年4月11日《文汇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上海自愿报名去西部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达3600多人,其中硕士、博士占4%,本科生占79%,大专生占13%. 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人员的学历分布情况.正解:如下图所示:3.某班组织25名团员为灾区捐款,其中捐款数额前三名的是10元5人,5元10人,2元5人,其余每人捐1元,那么捐10元的学生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__.4.26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身高:cm ):160; 162; 160; 162; 160; 159; 159; 169; 172; 160;161; 150; 166; 165; 159; 154; 155; 158; 174; 161;170; 156; 167; 168; 163; 162.现要列出频率分布表,请你确定起点和分点数据.正解:起点为149.5,分五组:149.5~154.5,154.5~159.5,159.5~164.5,164.5~169.5,169.5~174.5.方程(组)、不等式(组)易错一、填空题1、关于x 的不等式2x-a ≥-2的解集如图所示,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2、已知3(2x-1)=2-3x 的解与关于x 的方程6-2k=2(x+3)的解相同,则k=_______3、某品牌商品,按标价8折出售,仍可以获得20%的利润,若该商品的标价为30元,则进价为 元。
4、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0)6(|5|<--a xa 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则a=_______ 5、已知z y x z y x 342{=+=+,则代数式zy x z y x +-++52=_______ 6、商店为了对某种商品促销,将定价为3元的商品按以下方式优惠,若购买不超过5件按原价付款,若一次性购买5件以上,超过部分8折,如果用27.1元钱,最多可购买该商品______件。
7、甲对乙说:“我在你这么大时你才26岁,你到我这么大时我已经44岁。
”则甲_______岁,乙 岁。
8、0521083{>+≤-x x 的所有整数解的和是_______9、关于x 的方程5x-2m=3x-6m+1的解在-3和3之间,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0 2 41 310、若方程组102312{+=+-=+m y x m y x 中x>2,y ≤1,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11、若3{>>x a x 的解集为x>3,则a 的取值范围为 ;若它的解集为x>a,则a 的取值范围为 12、若不等式组1232{<->-a x b x 的解集为-1<x<1,则(a-5)(b+2)=13、若3{><x a x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若它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14、若a x x ≥<4{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若它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15、若a x x ≥≤6{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若它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1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3x-a ≤1的正整数解恰好是1、2、3、4,则a 的取值范围为17、关于x 的不等式组001{>->-a x x 的整数解共4个,则a 的取值范围为二、解答题:1、.15)2(21527313-+≤--+x x x 2、 132634412--≤+--x x x3、⎪⎩⎪⎨⎧->-++<--)3(4)4(316125x x x x4、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7511{=+=+y x by ax 与3210{-=-=+y x ay bx 有相同的解,求a 、b 。
5、甲乙两同学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222{=-=+y bx ay x ,甲看错系数b 的值,结果解得11{=-=x y ,乙看错系数a ,结果解得11{-==x y ,请你帮他们求出正确的解。
6、某次数学测验,共16道选择题,评分标准为:对一题给6分,错一题扣2分,不答不给分。
某学生有2道题未答,他想自己的分数不低于68分,他至少答对多少道题?7、关于x 、y 的方程组332{=--=+y x a y x 的解为非负数,求a 的取值范围。
8、某花农培育甲种花木2株,乙种花木3株,共需成本1700元;培育甲种花木3株,乙种花木1株,共需成本1500元。
(1)求甲乙两种花木成本分别是多少元?(2)若1株甲种花木售价为760元,一株乙种花木售价为540元。
该花农决定在成本不超过30000元的情况下培育甲乙两种花木,若培育乙种花木的株数是甲种花木的3倍还多10株,那么要是总利润不少于21840元,花农有哪几种具体的培育方案?初一年级下学期易错题精选(二)一、选择题:1、已知点P (3,1-a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 的值为 ( )A .4B .3C .-2D .4或-22、下列说法中:①点),1(a -一定在第四象限;②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一象限;③横坐标为零的点在y 轴上,纵坐标为零的点在x 轴上;④直角坐标系中,在y 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的点的坐标是(0,5)。
正确的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已知在ABC ∆中,A ∠的外角等于B ∠的两倍,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B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C .三角形的外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D .三角形的外角中,至少有一个钝角5、若从一个多边形的两个顶点出发,共有9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6B .7C .8D .96、如果一个多边形共有27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6B .7C .8D .97、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锐角,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一定不小于 ( )A .3B .4C .5D .68、正五边形的对称轴共有 ( )A .2条B .4条C .5条D .10条9、已知15 5-2x m y m =+=,若3m >-,则x 与y 的关系为 ( )A .x y =B .x y <C .x y >D .不能确定10、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内角之和为257°,则这一内角等于 ( )A .90°B .105°C .130°D 。
148°11、如图2,已知:在△ABC 中,AB=AC ,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DF ⊥AC 于点F ,E 在AB 边上,ED ⊥BC 于D ,∠AED=155°,则∠EDF 等于( ) A .50° B .65° C .70° D .75°12、有一种足球是由32块黑白相间的牛皮缝制而成的(如图3),黑皮可看作正五边形,白皮可看作正六边形,设白皮有x 块,则黑皮有()32x -块,每块白皮有六条边,共6x 边,因每块白皮有三条边和黑皮连在一起,故黑皮有3x 条边.要求出白皮、黑皮的块数,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 )A .332x x =-B .()3532x x =-C .()5332x x =-D .632x x =- 13、如图4,将正方形ABCD 的一角折叠,折痕为AE ,∠B ′AD 比∠B ′AE 大48°,设∠B ′AE 和∠B ′AD 的度数分别为BC D EB 图4 图12x 、y ,那么x 、y 所适合的一个方程组是 ( )A .4890y x y x -=⎧⎨+=⎩B .482y x y x -=⎧⎨=⎩C .48290y x y x -=⎧⎨+=⎩D .48290x y y x -=⎧⎨+=⎩ 14、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是7,如果把这个两位数加上45,那么恰好成为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的两位数,则这个两位数是 ( )A .16B .25C .38D .4915、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cm ,则它的底边长不可能是 ( )A .1cmB .3cmC .6cmD .9cm16、下列条件中,不一定使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两边一角对应相等B .两角一边对应相等C .三边对应相等D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二、填空题1、点P ),(b a 在第二象限内,则Q ),(2b a b +--在第 象限2、若某点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点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点是坐标原点,则这个点的坐标为3、在美术课上画人体素描时,陈成将鼻梁画在直角坐标系的y 轴上,若右眼坐标为(2,5),则左眼坐标是4、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10㎝,一边长是6㎝,则它的周长是 .5、某公路急转弯处设立了一面大镜子,从镜子中看到汽车的车辆的号码如图 所示, 则该汽车的号码是 .6、五边形中,前四个角的比为1∶2∶3∶4,第五个角比最小角多100°,则五边形的五个内角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BE 、CD 交于F ,若,650=∠A ,300=∠ABE ,250=∠ACD 则=∠BEC ,=∠BFC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0100,则它的底角等于9、一个凸多边形的内角中,最多有 个锐角10、一个凸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4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 条对角线 11、满足25≤x 的非负整数解是 满足32<≤-x 的整数解是 12、已知0<<a b ,则22,,b a ab 的大小为已知01<<-b ,则5432,,,,b b b b b 的大小为13、已知b a ab b a <<<+,0,0,请将b b a a --,,,用“<”由小到大排列14、已知方程23=-ax x 的解是不等式8)1(57)2(3--<-+x x 的最小整数解,则代数式=-aa 197 15、下列说法:①如果02>a ,那么0>a ;②如果a a >2,那么0>a ;③如果1<a ,那么a a <2;④如果0<a ,那么a a >2;⑤如果b a >,那么22bc ac >;⑥如果22bc ac >,那么b a >;⑦如果y y x x y x <+>-,,那么0>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