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恩师江苏省名老中医钱星若先生
益友良师——忆书癖江一平先生
2018年 第 3期
交 流 ”(原 全 国人 大 常 委 、中 国 工 程 院 院 士 董 建 华
江老 的文 章脍 炙人 口。一 生著 述 颇 丰 ,多 刊 载
语 ,见 “题 词 ”)。我们 做 了一 件对 振 兴 中医事 业 ,把 发表 于各 级 (各 种 )中医药 杂 志 、报 刊或 省 市 学术 会
中医文 献杂 志
益 友 良师 忆 书癖 江 一 平 先 生
无锡 市 惠 山区康 复 医院 (无锡 ,214181) 沈桂 祥
关 键 词 :江 一平 医林 人 物 医 史文 献 藏 书 家
中 图 分 类 号 :R2-09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06.4737(201 8)03—0063.02
文献 巨著《古 医籍证治抉微 (古 医籍图书抉微)》,并 览》、《囊秘喉书》、《王九峰 医案》、《吴 中珍本 医籍 由 中医古 籍 出版 社 出 版 发 行 。该 书 选 取 明 清 时代 四种》、《证治针经》、《倚 云轩 医话医案集 》等书 ,倾
中医典籍 各 家证 治 学说 为 主 ,界有 较 高 的评 价 。
江一 平先 生 (见 图 1),江苏 省 常熟梅 李 镇 人 ,生 于 1924年 lO月 6日,卒 于 2010年 2月 26 日,享 年 86岁 。资深 中医 学 者 ,常 熟 市 名 老 中 医 ,副 主任 中 医师。早年师从 常熟 名医徐信滋 、吴半淞 ,1954年 毕 业 于 中央卫 生 部 举 办 的北 京 中医进 修 学 校 ,1957 年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 (南京 中医学 院前身 )结业 。 生前供 职于常熟市 中医院 ,1987年退休 。1998年 11月受聘于南 京 中医药大学 医史博 物馆研 究员 。 益 友 良师 江 一 平 先 生 ,离 开 我 们 已整 整 七 个 年 头 , 回忆往 事 ,宛如 昨 日。
江苏省获得中医、民族医医师资格人员名单.xls - 江苏·卫生厅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确有专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确有专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师承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乃家 梅青 张子坤 蒋子仪 董德才 樊荣 孔广发 陶家鸣 时寿星 任德妹 高时代 薛怀民 王生高 周怀山 左得怀 钱万鼎 沙亚军 林良开 邓桂章 沈均泰 魏进达 张艳 王炳初 王九和 任伯安 沈星元 朱霞仙 魏振武 邹云生 王根喜 王茂生 宋网娣 包君益 贾新初 宋根喜 张丽珍 张震垣 郁华明 宋网珍 周一民 郁东科 陈湘庆 王祖兴
《学会人物志》钱先生、张老师简介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历届主任委员及秘书长1、任应秋(1981年任主任委员)任应秋,字鸿宾,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1914年8月5日生于四川省江津县。
4岁即就读私塾,及长,入江津县国医专修馆攻读经学。
其间曾求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在治经学、训诂学、考据、目录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为以后研究中医学奠定了根底。
17岁时,任应秋毕业于江津县国医专修馆,开始医学生涯。
1936年,任应秋在上海中国医学院读书期间,见到当时上海地区名医丁仲英、谢利恒、曹颖甫、陆渊雷、陈无咎诸前辈,学业大进。
翌年,抗日战争开始,任应秋不得不返回四川家园,自设诊所,行医治病。
并凭借其文史知识,执教中学。
40年代,任应秋任《华西医药杂志》主编,不断发表学术论文,并于1944年完成了第一部医学著作《仲景脉法学案》。
次年,《任氏传染病学》问世,1947年,《中医各科精华》(第一集)出版,渐为医界所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被任命为江津县医务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并当选为江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2年,又应聘出任重庆市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和市中医学会秘书长,并被选为重庆市人大代表;1957年被调至北京中医学院任教。
于1984年11月17日在北京逝世。
任应秋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执教30余年,已刊行于世的专著37种,约1300万言。
1957年他发表了《怎样正确对待祖国医学遗产》一文,1958年又在《中医杂志》第三期发表了《从头学起全面继承,打下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坚固基础》一文,提出在全国中医界应认真学习中医政策,广泛开展继承工作,强调要认真学好几部经典著作,真正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
从1954年以后至1966年这12年里,他先后著成《伤寒论语译》、《金匮要略语译》、《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中医各家学说讲义》等书,为中医学的普及与提高做了大量工作。
1976年后,任应秋夜以继日,奋力著书立说,又先后完成了《内经十讲》、《中医基础理论六讲》,《中医各家学说》、《运气学说》、《内经研究论丛》等著作百余万言,校点了金代张元素的绝版书《医学启源》。
曲终人不散——
曲终人不散,还忆风雅时——殷孟超记忆里的“沪上名票”殷震贤文王之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曲友中擅演“小生”戏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现代昆曲界泰斗级大师俞振飞,另一个就是昆山曲友殷震贤。
这两个人都被梅兰芳邀请配过戏,又同是当时昆曲名曲家,并称沪上曲界“双璧”。
昆曲里面唱腔各有讲究,俞振飞精于唱法中的擞腔,殷震贤则擅长笑功,时人有“殷笑俞擞”之誉。
殷震贤最拿手的戏就是饰演《金雀记•乔醋》里的潘岳一角,举手投足,若诗若画,遂有“殷乔醋”之称。
近日,我到上海昆曲研习社参加“同期”活动,无意中竟然认识了殷震贤的次子殷孟超先生,听他叙述起记忆中的先父形象与旧事,激动万分,也感慨良多……一、出生名医世家,不忘昆曲风雅殷震贤,字邦良,江苏昆山正仪镇人。
出生于光绪十六年(庚寅)七月廿八日(1890年9月12日);逝世于农历庚子年四月二十日(1960年5月15日),享年七十岁。
殷震贤的父亲名叫汤致祥,入赘苏州思婆巷殷氏,改殷姓。
殷氏正是昆山著名“闵氏伤科”的传人。
殷震贤从小跟随大伯母闵姊学医,学成后于民国初寓昆山南街行医。
汤致祥为昆山曲界前辈,熟悉音律,善于度曲,吹得一手好笛。
殷震贤从小耳濡目染,也喜爱上昆曲,各个行当都学,最擅长的是“巾生”戏。
后来还跟从苏州名师沈月泉学习,唱、念、笛、鼓皆精,串戏更兼上乘。
随着伤科医业的拓展,殷震贤跟从父亲到上海白克路(今凤阳路)永年里10号设诊开业,因医术高超,很快名扬沪上,业务兴盛。
殷震贤习学的“闵氏伤科”技艺,是昆山传承几百年的伤科技艺,有非常独到的神奇功效。
殷震贤生性聪敏,对“闵氏伤科”的精髓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殷氏伤科”疗治方法。
殷震贤特别精于伤科手法,凡脱骱者,应手辄愈。
他也善用祖传伤膏伤药和活血丸、止痛散等方剂,治疗伤骨骨折、跌打损伤等症,俱获显效,被列为“上海八大伤科名医”之一。
殷震贤的伤科名药“殷氏万应膏”非常有名。
当时很多苏南市郊农民患有新老宿伤都赶来白克路求治,当时曾有不少伤者贴膏药痊愈后,再将用过的膏药数度借给其他有伤者,伤膏敷贴,仍然见效。
古今中医(钱学森)
古今中医(钱学森)编辑:胡燕云字数4908大家好,欢迎大家来的古今中医。
钱学森先生被人们尊称为‘两弹之父’,他曾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
不为众人所知的是,钱学森曾自主地研究医学,而且他更是力推我们的国之精粹-中医。
今天我们将会为大家奉献特别节目:‘钱学森先生心中的中医’。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从中医的不足,与它的西医不能匹敌的优点以及中医将来的发展这几个方面为大家讲述。
钱学森对科学思想和方法论的探究始终伴随着他在技术上的钻研。
同时他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医学的全面解读。
就是那个时候,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曾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
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
所以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他同时又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能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或者说,中医是“前科学”,即尚待进入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
众所周之,现代的各自然学科几乎都只有一个国际通行的学术体系,唯有医学最为独特,至今仍分裂为两大独立的体系,这就是西医和民族医学-主要代表是中医。
在人类历史上,中医、西医是各自独立地朝同一方向前进,中医曾有着几千年的辉煌,而西医主要在近代一二百年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
那么今天我们就沿着钱学森的脚印浅显的研究一下中医吧。
中医学是产生在东方这块文明古国的土壤上,但正是由于古代哲学的繁荣,使得中医学走上了一条以哲学理论为基础的临床医学之路,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它的总代表。
但它过于强调医学的理论性了,而忽视了医学实践对理论的巨大支持,因此理论总是很容易止步不前,长期以来也维持旧状。
一些医学家被西医学巨大的成就迷惑了,他们认为,中医理论缺乏客观的物质基础,因此它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于是否定中医的科学性便成了这些医学家的主要观点。
名医钱远铭
国务 院特殊 津 贴 ,
19 9 7
年 被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人 事部 、
卫 生部、
国家中医药 管理 局 确定为 继
承 老 中 医 药 专 家 学 术 经 验 指 导 老 师 。 1 9 9 2 年 被 《中 国 当 代 医 界 精 英 辞 典 》 入 典 为 当 代 名 医 。
也
。
自
▲
厚
名 钱 铭 医
远 假 明 镜 以 察 秋毫 参~末 , 此 拙
驽
,
钝
于 古 圣今贤 ,
望 尘莫
的 钱 远 铭 ( 1 9 2 3 ~ 1 9 9 9 ) 号 竹 从 冠 堂弱 . 湖 北医咸, 宁操人此。 业出 生 年于 而 不
儒 医世 家 .
弱 冠 之 年 即 随 其 父 研 于习 歧病 黄无之所业不. 识不, 久 方悬 能壶 辨乡 证 精
余 而 不 变 , 经 霜 雪 而 不 凋 。
医进修 学校 学 习 .
因 成 绩 优 异 而 留校 任 教 。
19 5 8 年 湖 北 中
医学 院成 立 正
式
聘
其
为该
校
教
师
多
。
1有9 5
植9 年之调。
湖竹北之省性中, 医 历研 节
而
大 究 所 .
担任 中医科研 工
作 。
同时
兼
任
湖余北乡
中之医地学多院
竹教
,
学
及
者
如
中 医 附 院 J、] 诊 、
病 房等 临 床 工 作 。
19 7 9
年晋升 为副研
究员 ,
19 87
年 晋升为研
究员 。
济世良医——访“治未病”专家钱得方先生
名医风采名医小传钱得方(1950—),山东阳谷人,“治未病”专家,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其中“虫草抗癌长寿丹”获国家专利,“红斑狼疮神方(又名凉血解毒方)”、“钱氏还童丹”、“钱氏大活络丹”、“还童丹1号”“还童丹2号”等正在申报国家f发明专利。
山东阳谷人钱得方先生,数十年来致力于“治未病”的研究,专注于天然蛹虫草的临床应用。
“我从不做别人已经做成的事情。
”钱得方先生如是说。
在“治未病”研究领域,钱先生多年来始终遵循这一原则,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独辟蹊径。
20年前,钱先生就已开始着手研究“治未病”理论。
为购买中医药方面的典籍和设备,不辞旅途劳顿、奔赴各大省市的书店和医疗设备公司;为学习医药方面的知识,向多所医院的专家和大学教授虚心请教;为采集草药,不惜耗费巨资,只身前往深山大谷;为研制虫草药方,殚精竭虑,兀兀穷年。
钱得方先生已编著出版了《蛹虫草临床方剂应用》等自然医学专著,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蛹虫草的药理药性、功效应用、药方用法,以及蛹虫草在抗肿瘤、抗菌、抗炎方面的重大突破和临床效果。
书中的药方均是先生研发的,包括临床应用、成药制剂、食疗保健、药茶等方剂数百种,每个药方均详细注明处方功能、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多年来人们对冬虫夏草都有一定的了解,对蛹虫草的药用价值了解甚少。
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一书中,记录了蛹虫草和冬虫夏草的氨基酸含量测定数据,其对比结果显示,蛹虫草氨基酸含量的水溶解和酸溶解均比冬虫夏草高出3至5倍。
蛹虫草在“治未病”领域的价值可窥一斑。
钱先生研发的“虫草抗癌长寿丹”,2011年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这一丹药主治各种恶性肿瘤,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三年,药效显著。
近几年,他又研制了“钱氏大活络丹”——主治中风、偏瘫、顽疾恶疾等疾病;“钱氏还童丹”——主治伏尸、更年期综合症等;“红斑狼疮神方”等系列自然虫草药剂,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儿科之祖——钱乙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儿科之祖——钱乙作者:希野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8年第12期这个世界上原本没有“神医”。
其实他们都是一些普通人。
但是,他们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刻苦钻研医学的深奥道理,最终治病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所以,老百姓称呼他们为“神医”。
“神医”只是老百姓对他们的称谓,这里面包含着感激和赞叹。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个称谓的背后,他们那些高尚的情怀,他们为了研读医理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每一位古代名医,看似他们可以在三五剂药内把一个重病患者治好,但是我们也要想到,他们为了琢磨这个病,而度过的一个个不眠之夜。
在所有的治病故事的后面,是他们大医精诚的信念。
信念,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一个平凡的人,只要拥有了坚定的信念,就可以创造不凡的奇迹。
一心求仙的父亲北宋仁宗年间,山东郓州(现在的山东东平县)的一个村落里。
成年男子都下地干活儿去了,村里剩下些妇女,在各自的家里忙着家务。
不知谁家散养的一群鸭子兴奋地向村边的河里跑去。
一派静谧的农家祥和景象。
但是,在一个简陋的房子里,气氛却没有那么愉快。
一个男子,正在收拾包裹。
他稍微有点喝醉了,眼睛里泛着微微的红色。
在他的对面,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正坐在板凳上睁大眼睛看着他。
这个小男孩,就是钱乙。
此时的他还远不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大名医,他还完全不知道,他正要面临的,是一个空前的灾难。
对面的男人就是钱乙的父亲钱颢,他正在一边收拾行囊一边和钱乙嘟囔:“对不起了,儿子,你妈死得早,以后就靠你自己了。
”钱乙几乎不理解他在说什么,只是瞪大眼睛听着。
钱颢用力打好了最后一个结,同时说到:“我要去寻找神仙了,如果找到了,我会回来带你一起成仙,如果找不到,今天就是我们父子俩诀别的日子。
”钱乙还是怔怔地看着父亲。
钱颢放在钱乙身边几文钱,然后拿起酒壶,喝了口酒,拍拍小钱乙的脑袋,背上行囊,扬长而去。
钱乙仍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呆呆地坐在凳子上,用手使劲地抠着木头凳子,眼睛里半含着眼泪。
钱先教授治疗痛风经验
钱先教授治疗痛风经验
杜晓萌;余红蕾;钱先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8(038)003
【摘要】钱先教授认为,痛风的发生是内外合邪的结果,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病
机以肝肾亏虚、脾运失调为本,以风邪、寒邪、湿邪、热邪、痰浊、瘀血闭阻经络
为标.治疗应重分期论治:急性发作期多以湿热蕴结、痰浊阻滞为主,治疗应清热除湿、化痰泻浊、通络止痛;间歇期和慢性期以脾虚湿阻、肝肾阴虚为多,治疗应益气健脾、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总页数】3页(P279-281)
【作者】杜晓萌;余红蕾;钱先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6
【相关文献】
1.施仁潮教授应用丹溪痛风方内服配合外洗治疗痛风经验 [J], 沈双成;施仁潮
2.名中医黄春林教授治疗痛风及痛风性肾病之经验 [J], 李芳;徐大基
3.邵先舫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J], 郭玉星; 邵先舫; 易法银; 朱方晓; 王
国佐
4.钱先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浅析 [J], 刘晓炜; 钱先
5.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唐先平主任医师治疗痛风急性关节炎期用药经验 [J], 姜超;唐先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钱伟长养生秘笈
学。
误区二:中药疗效慢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
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直达病所,中医则是驱邪固本养生。
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救治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
误区三: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有些病人待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中医,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
其实许多病从一开始就可以中医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
但糖尿病在中医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误区四: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和营养成分,通过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是利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防病治病,用以促进病体康复。
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和寒热偏性对人体进行调养,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
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误区五: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中医养生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现代人压力大,工作忙,生活不规律,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讲,养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师钱存训为何享年105岁
家庭医学2015.6(上)2015年4月9日,著名汉学家钱存训先生在芝加哥去世,享年105岁。
当这则新闻出来时,有媒体发问:钱存训是谁?他除了是汉学家以外,还是一名教授,还是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1928级校友。
钱存训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
他1910年生于江苏泰县(今泰州),早年参加北伐,曾被军阀逮捕;后受高等教育,中年赴美进修;毕生致力于图书馆学、中国书史研究,发表学术著作150余部(篇),去世前为美国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
但他生前的身体一直很好,这和他的勤奋和善良孜孜不倦钱存训事业上的成就是辉煌的,他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集学者、教师、图书馆专家的才智于一体。
他的著述共有一百多种,涉及的学术领域有图书馆学、目录学、书史、印刷史,中外文化关系、历史、传记等类。
而他在学术上最伟大的成就,是完成了《纸和印刷》一书。
这本书于1985年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
该书以485页的篇幅和200多幅插图生动地记述了中国造纸和印刷的历史。
人活百岁已属不易,更不必说还能著书立说了!钱存训就是这样一位天之骄子。
在7年前出版的回忆录《留美杂忆》中,他自述:“目睹世事变化,沧海桑田……现在不觉已将近百岁高龄,幸而……眼目尚未昏花,作息大致如常;趁此面对电脑还能操作之时,爰就记忆所及,略述留美经过,兼及国内半生,借以回答亲友们的关心和提问。
”2008年,钱存训的夫人和大女儿相继仙逝,钱存训晚饭由住在附近的儿子儿媳负责,早、中两餐仍能自己料理。
有中国学者慕名到钱府拜访,见钱先生年届百岁,仍在著述,不由发问,“钱先生您每天工作多长时间?”钱先生说,“大约8个小时,从早晨8点开始工作到中午,下午还要工作几个小时,晚上11点以后才会休息,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
”而且他每天还要自己开车到他工作过几十年的图书馆去“发挥余热”。
晚年的他一方面整理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旧著,一方面着力研究“印刷术对中国学术的发展究竟起了多大影响”这个新的课题。
古代名医 缪希雍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缪希雍生平简介姓名缪希雍字仲淳、仲仁别名自称“江左遗民”去逝时间1627所在朝代明出生地区江苏常熟主要成就变而通之疗伤寒;创三要诀治吐血;重视脾胃善甘润;真假内外辨中风;辛凉发散疗痧疹擅长领域清凉甘润法治病代表作品《神农本草经疏》、《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一、缪希雍简介:缪希雍(约1546-1627年),字仲淳,明嘉靖、天启间人。
17岁患久疟,自检方书治愈,遂嗜医。
生平好游,寻师访友,旨在搜集方药,切磋学问,探讨医理。
曾增益群方,几经修订,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及多部医学典籍。
二、人物介绍: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我国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是李思塘(曾从吴兴名家朱远斋学过医药)之外孙,万历癸丑进士缪昌期的同族兄弟。
原籍江苏常熟,旅居长兴多年,考中秀才,与张时泰同科,移住金坛县,和王肯堂共处一邑。
善用清凉甘润的药物疗病。
行医之余,勤于笔耕,积三十年心血,终撰成多本著作,《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
三、主要著作:《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
四、学术内容:1.变而通之疗伤寒缪公论治伤寒病,综合时代与地点之不同,颇“多独开门户”,化裁仲景成法,如对太阳之治,弃麻桂而主用羌活汤。
这是因为江南之域,“从无刚劲之风,多有湿热之患。
”而羌活正是祛风散寒除湿之要品,故为君药。
同时,病值秋深冬月加紫苏、葱白。
如病人自觉烦躁,喜就清凉,不喜就热,兼口渴,即欲传入阳明,羌活汤中宜加石膏、知母、麦冬,大剂与之,得汗即解。
2.创三要诀治吐血缪仲淳治疗吐血时,认为吐血病机主要为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肝气升发太过,肝不藏血,气逆火升刑于肺金,伤于阳络。
气逆血亦逆,火升血外溢。
当然,由气火亢旺,肝不藏血引起其他出血如咯血、衄血亦可施用,因此提出论治吐血三要诀,即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3. 重视脾胃善甘润东垣《脾胃论》治脾,究属偏于升阳刚燥,缪氏虽崇其说,然又有所发展,慎用苦寒克伐之品,如黄连、山桅、黄柏、知母之类,以免伤脾作泄。
薛立斋——精选推荐
薛⽴斋薛⼰(1487~1559)中国明代医学家。
字新甫,号⽴斋。
吴县(今江苏苏州)⼈。
⽗薛铠曾为太医院医⼠。
薛⼰⾃幼继承家训,精研医术,兼通内、外、妇、⼉各科,名著⼀时。
正德元年(1506)补为太医院院⼠,九年提为御医,⼗四年授南京太医院院判,嘉靖九年以奉政⼤夫南京太医院院使致仕归⾥。
薛⼰治学极为刻苦,论著很多,除⾃著的《外科枢要》、《内科摘要》、《⼥科撮要》、《疠疡机要》、《正体类要》、《⼝齿类要》之外,还有许多校订书,薛⼰校订书的特点,选注名著,附以⼰见,如他校订有《妇⼈良⽅⼤全》、《⼩⼉药证直诀》、《明医杂著》、《外科精要》等数⼗种。
这些校本中不少附有医案,以临床验证来说理法⽅药依据。
学术思想受张元素、李杲、钱⼄等影响最⼤。
薛⼰以外科见长。
薛⼰,字新甫,号⽴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约⽣活于公元1486~1558年。
家为世医,其⽗薛铠亦为当时名医。
薛⼰年幼时继承家学,从其⽗学医业,是⼀位临床⼤家。
于内、外、妇、⼉、⼝齿、⾻伤诸科,⽆不擅长,且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可谓博学多才。
在正德年间(1506~1521年),被选为御医,选拔南京院判。
嘉靖(1522~1566)年,⼜任太医院使。
当时,丹溪之学盛⾏,医家多重视寒凉降⽕,克伐⽣⽓,产⽣流弊。
针对这种情况,薛⽒根据前⼈的经验及⾃⼰的潜⼼研究,⾃⽴⼀家之⾔,融东垣脾胃之说及王冰、钱⼄肾命⽔⽕之说于⼀炉,重视先后⼆天的辨证,治疗⽤药倡导温补,对后世温补学派的产⽣与形成,颇有启发。
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法》、《外科经验⽅》、《疠疡机要》、《⼥科撮要》、《保婴⾦镜录》、《⼝齿类要》、《正体类要》、《本草约⾔》等,并对其⽗薛铠的著作《保婴摄要》、钱⼄的《⼩⼉药证直诀》,王纶的《明医杂著》、陈⽂中的《⼩⼉痘疹⽅论》等加以注评。
学术思想 《内经》中对脾胃⼗分重视,东垣之说即是受到了这⼀思想的影响。
薛⼰论脾胃很重视《内经》这⼀认识,他说:“《内经》千⾔万语,旨在说明⼈有胃⽓则⽣,以及四时皆以胃⽓为本。
钱育寿儿科医药传薪拾萃
钱育寿儿科医药传薪拾萃
张小平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3(20)8
【摘要】钱育寿老中医乃江苏省常州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禀承家学,行医近五十载。
钱老学术上深谙《灵枢》、《素问》之秘旨,处方用药每有发挥,笔者有幸侍诊于钱
老案前,现将钱老对儿科见解,择其一二,以见薪传。
【总页数】2页(P6-7)
【关键词】儿科病证;钱育寿;中医师;名医类案
【作者】张小平
【作者单位】徐州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06
【相关文献】
1.钱育寿老中医儿科运用苏梗配藿梗的经验 [J], 张铭正
2.钱育寿儿科医学传薪拾萃 [J], 张小平
3.钱育寿老中医儿科用药经验举隅 [J], 钱大欢
4.钱育寿老中医临证经验拾萃 [J], 孙钢
5.钱育寿运用护阴法经验拾萃 [J], 张铭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情怀念我国红色卫生事业奠基人钱信忠同志对心血管康复医学事业的支持
深情怀念我国红色卫生事业奠基人钱信忠同志对心血管康复医
学事业的支持
佚名
【期刊名称】《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0(19)1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钱信忠:中国红色卫生事业奠基人 [J], 张景霖;郝新平;常聪
2.新中国卫生事业奠基人钱信忠珍档陈列展台前幕后 [J], 李清瑶;
3.宝山举行“开国将军、新中国卫生事业奠基人钱信忠珍档陈列展”揭幕仪式 [J], 李清瑶;
4.开国将军、新中国卫生事业奠基人钱信忠珍档陈列展撷珍 [J], ;
5.本刊名誉总编——中国红色卫生事业的奠基人钱信忠同志因病逝世 [J], 袁红灯(整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姚祖培双心汤
姚祖培双心汤佚名【摘要】@@ 1955 年生,江苏南通人,大学学历,南通市中医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医师协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市科协委员,南通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0(042)012【总页数】1页(P7)【关键词】医学家;江苏;姚祖培;双心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92方名:双心汤组成:柴胡 10g,枳壳 10g,香附 10g,郁金 12g,合欢皮 15g,甘松6g,川芎 10g,降香 10g,丹参 15g,赤白芍(各)12g,甘草 6g。
功能:疏肝开郁,调心宁志,活血通脉。
主治:冠心病胸闷、胸痛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者。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解:柴胡、川芎配伍枳壳、降香,一升一降,调畅气机;加入郁金行气活血,“凉心热,散肝郁”;合欢皮解郁活血,“安五脏,和心志”;甘松芳香畅中、开郁醒脾;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合赤芍、降香、川芎、郁金活血散瘀、行滞通脉,与白芍相伍养血宁心、敛阴柔肝,并防辛香走散太过;甘草补中,调和诸药,配白芍又能缓肝之急而解挛痛。
全方调心肝、和气血、畅脉络,使患者神恬志和,胸宽痛蠲,从而达到双心安康的目的。
1955年生,江苏南通人,大学学历,南通市中医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医师协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市科协委员,南通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单位:南通市中医院(邮码:226001)。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冠心病及介入、搭桥术后,脑卒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高尿酸,情感障碍,心律失常,慢性心衰。
徐春甫的简介及其诗句摘抄
徐春甫的简介及其诗句摘抄徐春甫的简介及其诗句摘抄年代:明朝徐春甫作品:《古今医统大全》徐春甫简介:明代医学家。
字汝元(或作汝源),号思鹤,又号东皋。
祁门(今属安徽)人。
家世业儒。
因多病,乃从师于名医汪宦。
博览医书,通内、妇、儿等科。
曾在太医院任职。
隆庆初(1568年)参与组织成立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
编著有《古今医统》、《内经要旨》、《妇科心镜》、《幼幼汇集》、《痘疹泄秘》等书。
对李杲的脾胃学说很为推崇,并主张良医应当兼通针药,认为用药不可泥守古方,临证应会变通加减等,他的医论和著述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徐春甫一生治学严谨,一诊一视,一方一药,均穷其要领而后用。
他一生精勤笃学,著述甚丰。
有《妇科心镜》、《螽斯广育》等著作,其中以《古今医统》影响最大。
徐春甫的诗句诗词名言名句摘抄1、坐勿背日,卧勿当风。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2、神静而心和。
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3、精于医者曰明医,善于医者曰良医,寿君保相曰国医,粗工昧理曰庸医,击鼓舞趋,祈攘疾病曰巫医。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4、羸女则养血,宜及时而嫁;弱男则饰色,宜待壮而婚。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5、病不可治有六失者,失于不审,失于不信,失于过时,失于不择医,失于不知病,失于不知药。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6、五谷充饥体而不能益寿,百药疗疾延年而不能甘口。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7、精盛则思室,血盛则怀胎。
若孤阳绝阴。
独阴无阳,欲心炽而不遂,则阴阳交争,乍寒乍热,久而为劳。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8、久行伤筋,劳于肝;久立伤骨,损于肾。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9、药贵合宜,法当应变。
泥其常者,人参反以杀人;通其变者,乌头可以活命。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10、盖口中津液是金浆玉醴,能终日不睡,常含而咽之,令人精气常流,面目有光。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11、元气有限,人欲无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恩师:江苏省名老中医钱星若先生
邬品嘉
震泽,吴头越尾,中国历史名镇,在吴江城区之西南,江浙交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虽为弹丸之地,但市场繁荣、经济发达,促进了医药的发展,历史上的震泽曾是良医云集。
建国前后,钱星若先生(图1)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钱老,讳文炜、号星若,别署自怡室主,生于1897年5月,乃吴江望族,太平天国之后,故庐被战火烧毁,遂移居吴县甪直。
先父以工商为业,先生性不近商贾,年十四随伯父钱友菊学习中医内科历时五载。
为求深造,复从苏州宋轮一夫子临证实习,凡二年。
轮一为孟河世医费伯雄再传弟子刘莲荪之高足。
民国6年(1917)学成重返震泽,悬壶济世。
钱星若先生治学严谨,业务繁盛,为同仁所称道。
民国23年(1934)8月19日成立吴江县中医公会,当选为执行委员、兼第三事务所主任干事。
35年(1946)改称吴江县中医师公会,当选为理事。
古代中医独步医坛,清代以来,欧学东渐,中医不断遭受打击,旧社会中医始终处于低谷。
先生尝言:“政局屡变,有关于群众健康,不容有所自怠,日在恶劣之环境下,低头忍耐,从事本位工作,坚持意志,以待澄清。
”先生认为自己学了中医就要把中医工作做好,但中医无前途可言,所以不收学徒,不传子女。
钱老二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就读于西医院校,后分别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教授。
迨解放后,阴霾尽消,天日重睹,先生胸中郁勃之气,为之一舒。
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与汪倬云一起,纠集当地名医宋霖若、汪仲宣、曹青儒等,于1952年1月10日成立震泽联合诊所,被推为所务委员会主任(1964年后任院长),共同克服困难、苦心经营,逐步扩展业务,使震泽医院不落人后,逐步走向正规。
钱老深得
领导嘉许,群众赞扬,先后被选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医学会副会长。
联合诊所成立,先生破格带徒,对后学爱护有加、关怀备至,循循善诱,诲人无倦容。
尝谓“医乃仁术,攸关人命寿夭,审证必须周详,与病家共休戚。
”亲自为院内学徒集体授课,间或挑灯夜读。
我之中医学养多受益于先生。
他强调学以致用,借鉴现代医学,认为:“中医虽有其长,也有其不足,苟能兼通西医,则中医的辨证、辨病、辨因更为确切,其疗效更好。
”恒虚心探索,互相引证,必求其真理所在,而后作为定论,数十年来为人起沉疴,除痼疾,每有手到春回之妙。
步入耄耋之年,尚有不少远道慕名而来的病人,必得其一诊为快。
我中医学徒满师后,由南浔来震泽组建针灸治疗所,因根底浅薄,所诣不深,难免有惶恐之感。
是于1958年之夏,参加震泽联合医院,蒙先生厚爱,追随左右、常沐春风。
始知先生学识渊博,上承轩岐,中及仲景,下至百家,靡不贯串,遣方用药俱有古今圣贤纪例,且虚心嗜学、勤奋笔耕,早年有《天痘流行之感言》等文章,发表于全国名医裘吉生主办的《绍兴医药学报》,头角峥嵘、声誉鹊起。
解放以来,又撰有《论四诊八纲运用于临床的意义》、《肾气丸治疗慢性肾炎的探讨》等多篇论文。
对于脾胃学说的研究更有独到之处,所写《试谈脾统血》被收入《脾胃学说及其临床运用》一书由《江苏医药》编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79年11月出版。
他认为脾为血气之源,又为五脏精微供养的仓库,后天之本。
近人研究证实,李东垣《脾胃论》所称之脾胃,是属于广义之综合功能系统,除消化系统外,还包括内分泌、植物神经、代谢、血液以及免疫等方面。
“凡治疾,必先扶植脾胃”,先生主张“外感宗仲景、内伤宗东垣”。
先生虽然声望卓著,但不自高身价,不骄傲自满,1960年推荐我到苏州中医专科学校专修班学习,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跟我学,只是一家之言,专修班是各家之言,可以广开思路,年青人要多学一点,你虽长于针灸,但中医各科理论都是一脉相承,药之理亦即针之
理,可以触类旁通,况法不厌多,贵在合拍、有效。
古代医学大家都是针、药兼容,内、外精通。
”1973年3月28日给我的信件中说“……我已衰老无用,切盼后起有人,能为我院争光。
”他在四十年代为吴县中医师公会会所落成纪念征文一诗中有“丝丝白发渐盈巅,衰朽难将新学研,此日何堪弹旧调,殷殷属望在青年。
”先生为中医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寄希望于年轻一代,毋使堕绪,愿祖国医学发扬光大。
钱老淡薄名利,虚怀若谷,一生追求务实,没有“先进”、“模范”的耀眼光环。
1981年首批晋升时,上级领导部门几次登门要评先生为主任中医师,被他婉言谢绝。
1989年春,九十三岁时给我的信中写道:“回忆在一九五八年戊戌之烁,相偕从事于医院工作,抽暇共同研习中医学术,意志相投,倍觉心情愉快……。
”并赠诗一首。
事实上,钱老是我的领导、老师,充其量我不过是在下面工作的一个小小院务委员、是他的学生。
先生谦虚待人,使我极为感动。
尔后,请为我陋室题名,先生略加思考后说:“用‘远香’可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致远,希望祖国医学四海飘香。
”后来我请苏州书法名家江波先生大笔挥就“远香阁”三字作为陋室之名。
先生道德、学问、医术三者俱全,成为江苏一代名医,名至实归,确非偶然。
由于先生年事渐高,加之慢性疾病困扰,不幸于1992年2月11日在震泽当弄寓所驾鹤西去,享年96岁,远近闻之,莫不悼惜,数以百计的市民自发赶来向一代名医作最后告别。
品嘉在先生灵前急就挽联:“为岐黄振兴倾吐肺腑扶掖后学一代典范以仁术济世呕尽心血福利人群千古永誉”。
呜呼!先生之高风亮节,不因岁月流逝而淡然消失,追忆师恩,益自淬砺。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政策的支持下,走出去积极参与外界交流,先后应邀参加省、市、全国及国际性有关学术会议,在各级各类会议、杂志(包括台湾地区)发表论文70余篇。
著作有:1996年与常熟、无锡、杭州、嘉兴、南京名医合编大型工具书《中医辨治经验集萃》(副主编)、2006年整理推介台湾著作《从生活中防癌抗
癌》、2008年参订台湾著作《针灸学新论》、2009年著《邬品嘉针灸精义》、2012年编著《中医论脑》,分别由人民卫生、中国华侨、北京学苑等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力图使吴江中医在国内外有一席之地。
品嘉虽尽力而为,恨心长才短,辜负先生一片赤诚,静夜思之,深感不安。
2010年,经上级领导核准,品嘉为之作序、先生遗著《自怡医庐论证医案选存》,列入《吴中当代名医医案丛书》,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其利溥社会,功非浅鲜,钱老在天有灵,当可以告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