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知识清单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四首观沧海[东汉末]曹操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B.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再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凄凉。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渲染了大海的气势。
“何”字体现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
D.诗歌的最后两句是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对这首诗的写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在描写大海的生机勃发时,是用山岛的草木来点染烘托的。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画面由静转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
C.诗人写“日月”“星汉”,采用了写实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D.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3.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入诗歌里,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B.这是一首说理诗,字里行间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C.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抱负。
D.这首诗可以说“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心旷神怡。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丰富。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3.下面诗句与本诗主题不相符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1.春一、字音字形二、解释词语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o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文中是“陪衬,使明显突出”的意思。
风筝(fēng zheng):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三、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你我》等。
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7.“闹”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一个“闹”字,不但写出了嗡嗡的声音,而且呈现出一片繁忙热闹的劳动情景,既有声音,又有情态,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花多、艳、鲜的特点。
8.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中乐音的悦耳。
9.“斜织”“笼”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斜”含蓄地写出了柔和的春风吹着雨丝,“织”照应着春雨的“像细丝”的比喻,“笼”写出了雨雾淡淡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春雨迷蒙的情状,勾勒出一幅轻风细雨交织、烟笼大地的美丽图景。
10.结尾三个比喻句各有什么含义?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放在一起构成排比,“刚落地的娃娃”,因为春天是新的开始,突出它的勃勃生“小姑娘”,因为春天是娇美的,突出它的艳丽姿生动;“健壮的青年”,因为春天有无穷的的活力,表现出它旺盛的生命力。
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解析(复习必背)
2Q24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七上知识梳理作看冏介LI11.........J【刘义庆】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夕卜,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文学常设・《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XI字音字形。
尊君在不(仿(A)非人哉(Z瓦)朗读节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贝〃是无信J对子/骂父,贝〃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全文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W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和古诗复习资料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山市》主要人物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文章简介:选自《聊斋志异》卷六。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文言文原文及注解:原文:山市奂山①山市②,邑③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④。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⑤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⑥,相顾⑦惊疑⑧,念⑨近中⑩无此禅院㈠。
无何㈡,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㈢,始悟㈣为山市。
未几㈤,高垣睥睨㈥,连亘㈦六七里,居然城郭㈧矣。
中有楼若者㈨,堂若者㈩,坊若者⑪,历历在目⑫,以⑬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⑭,城市依稀⑮而已。
既而⑯风定天清,一切乌有⑰,惟危楼⑱一座,直接霄汉⑲。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⑳;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⑴。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⑵,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⑶,或凭⑷或立,不一状⑸。
逾时⑹,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⑺如拳如豆,遂⑻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⑼,与世无别⑽,故又名“鬼市”云。
注解:①山名。
旧淄川县涣山,也写作焕山②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③县④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恒:经常)⑤朋友⑥青天,天空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⑧惊奇疑惑⑨心想⑩近处㈠寺院(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㈡不久,不一会儿㈢飞檐。
甍,屋檐㈣才明白㈤不久,不一会儿㈥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栖息(qī)鳊鱼(biǎ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三、课文内容把握:③《夏感》以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
④《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四、本单元应形成的'语文素养:1、掌握写景的技巧:①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春》紧紧抓住“新”、“美”、“力”来描写景物。
②写景要有合理的顺序。
《春》中的“春花图”,从“树上”、“花下”“遍地”几个词语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写景的顺序是从上到下,条理清晰。
③写景要五官齐放。
《春》中的“春风图”从嗅觉、触觉、听觉的几个角度来描写春风。
④写景要讲究虚实、动静结合。
“春花图”中由“春花”联想到“秋实”;“春草图”中由静态的春草写到草地上孩子们的嬉戏,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第1课。
散步莫怀戚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蹲dūn下2.解释下列词语。
(1)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重点
知识回顾 精读品味 归纳总结 当堂检测 课后作业
知识回顾
1 知识回顾
世说新语二则 1
《陈太丘与友期》 《咏雪》
课内文言味
2 精读品味
《陈太丘与友期》 1、注音: 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zāi) 2、解释词语: (1)期:约定 (2)至:到 (3)舍:丢下 (4)去:离开 (5)乃:才 (6)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7)委:丢下,舍弃 (8)信:诚信,讲信用。 (9)礼:礼貌。 (10)惭:惭愧。 (11)引:拉 (12)顾:回头看。 3、重点句子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朋友才 到。
2 精读品味
《咏雪》
一 、 文学常识: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
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
六朝志人小说集的代表。
二 、生字注音:
讲论(lùn) 雪骤(zhòu) 差(chā)可拟 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2 精读品味
四 、问题探究: 1.从文章中看出陈太丘的朋友和陈元方是怎样的人?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 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 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 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 门不顾”。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对话描写。
2 精读品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背记清单(优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背记清单第一单元1.春字词嗡(wýng)朗润(lǎngrùn)酝酿(yùnniàng)卖弄(màinîng)喉咙(hïulong)应和(hâ)嘹亮(liáo)烘托(hōngtuō)静默(mî)风筝(zhýng)抖擞(sǒu)健壮(jiàn)花枝招展(zhüo)黄晕(yùn)繁花嫩叶(nân)舒活(shū)婉转(wǎn)窠巢(kýcháo)薄烟(bï)洗濯(zhuï)伫立(zhù)大堤(dÿ)蓑笠(suōlì)词语积累窠巢kýcháo:鸟兽昆虫的窝。
黄晕huángyùn:昏黄,不明亮。
嗡wýng:象声词朗润lǎngrùn:形容山的颜色一下子变得鲜亮、明快、清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酝酿yùnniàng:本义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màinîng:【动】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喉咙hïulong:人体解剖部位名称。
应和yìnghâ:(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嘹亮liáoliàng:声音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tuō:指陪衬静寂jìngjì:安静。
形容安静到了极点。
风筝fýngzhýng: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抖擞dǒusǒu:意思是指振作、旺盛的样子.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zhuàng:健康强壮呼朋引伴hūpãngyǐn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花枝招展huüzhÿzhüozhǎn:招展:摆动。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人教部编版 第一、二单元)
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第二单元一、字音、字形二、词语解释三、文学常识四、课内阅读(一)叙述的顺序(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
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例如《背影》、《父子情》就运用了倒叙。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如《羚羊木雕》。
(4)补叙。
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
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
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不是死板的方法,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灵活运用。
(二)课堂练习:请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叙述顺序:(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2)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3)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初一语文中,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掌握的,所以一定要做好知识点总结。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仲zhòng 谒yè 称chèn前时之闻泯mǐn 然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父异焉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6)或以钱币乞之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
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
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词语解释:P37 注释1、3、4、6、7、9、10、11;P38 注释2、3、5、6、7、9、10、11、14、15、16、17、18、19◇通假字:“扳”通“攀”,牵,引◇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7-38 六至八1.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讲义8《咏雪》-部编版
课题导入:共同回忆与雪有关的诗句:1.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2.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3.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4.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5.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8.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9.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10.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习要点:一、重点1.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基本内容。
二、难点: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课文精析:一、整体感知1. 作家简介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志人小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一类,主要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一些面貌,是魏晋以来门阀世族崇尚清谈的结果。
)全书原八卷,今本共三卷,按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改革”、“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类,记述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逸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保存了从汉至晋有关社会政治、思想、宗教、文化,以及上层社会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资料,史料价值很高。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知识清单》(共74张PPT)(七年级上册)
译文 有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 有剩下的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 很远。
原文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①。复 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②驱③如故④。 【注释】①从:跟从。②并:一起。③驱:追随 、追赶。④如故:跟原来一样。
译文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 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 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 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 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注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 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③文义:文 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骤:急。⑥何 所似:像什么。⑦差:大体。⑧拟:相比。⑨未若:不 如,不及。⑩因风:乘风。因,趁、乘。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 今义:指子女
不亦乐乎(快乐)
2.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形容词
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
1.期日中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2.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3.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4.下车引之
古义:拉, 牵拉 今义:引导;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注意;照管;顾念
【一词多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 顾野有麦场(看,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清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清单4.《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名句填空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第二单元(单元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清单一、字音字形1.重点字词瘫痪..(tān huàn)暴.怒(bào)砸.碎(zá)侍.弄(shì)捶.打(chuí)诀.别(jué)憔悴..(xù dāo)..(qiáo cuì)絮叨仿膳.(shàn)豌.豆(wān)翻来覆.去(fù)分歧.(qí)蹲.下(dūn)煎熬.(áo)嫩.芽(nèn)咕.咕(ɡū)一霎.(shà)粼.粼(lín)嗅到..(xiù)罗摩.(mó)衍.(yǎn)那匿.(nì)笑祷.(dǎo)告花瓣.(bàn)花瑞.(ruì)莲蓬..(pái huái)欹.(qī)斜..(lián péng)菡萏..(hàn dàn)徘徊遮.(zhē)拦荫蔽..(yīn bì)太傅(fù)俄而(é)雪骤.(zhòu)无奕.(yì)撒.(sǎ)盐差.(chā)可拟.(nǐ)柳絮.(xù)2.多音字悄①(qiǎo)悄.然②(qiāo)悄.悄扁①(biǎn)踩扁.②(piān)扁.舟弄①(nònɡ)侍弄.②(lònɡ)弄.堂散①(sàn)散.步②(sǎn)散.漫泡①(pāo)眼泡.②(pào)泡.茶铺①(pū)铺.床②(pù)当铺.累①(lèi)劳累.②(léi)累.赘③(lěi)积累.荫①(yīn)林荫.②(yìn)荫.庇荷①(hé)荷.叶②(hè)荷.枪实弹3.形近字(jué)决.定/(jué)诀.别/(jué)抉择(chuí)捶打/(tuò)唾液/(chuí)锤炼(lín)水波粼粼/(lín)鱼鳞/(lín)怪石嶙峋(mì)茂密/(mì)甜蜜(xī)笑嘻嘻/(xī)嬉闹(dǎo)祷告/(chóu)踌躇(xī)膝盖/(qī)油漆二、词语解释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内容(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内容(部编版)
一、古诗词背诵。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文言文背诵。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文言文知识清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文言文知识清单4.《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名句填空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一、文学常识1.《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
2.《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3.《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
作者袁珂。
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若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
4.《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5.《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6.《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即列御寇,相传战国时期道家人物,郑国人。
二、重点词语滑稽(jī)爵(jué)士头衔(xián) 聘(pìn)棠(táng)棣(dì)缥缈(piāo miǎo)女娲(wā)莽莽蓁蓁(mǎng mǎng zhēn zhēn)掺(chān)和赫(hè)拉溉(gài)汲(jí)中(zhòng)伤躇步跐蹈(chúbùcǐdǎo)不可救药: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
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药,治疗。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骇:震惊。
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和:声音相应。
莽莽蓁蓁: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力不暇供: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
杞人忧天:现在用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三、课文内容把握1.《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写一个愚蠢的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无情地鞭挞了腐朽的封建王朝,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把他们的愚蠢、卑鄙、虚伪、自欺欺人的恶行掏出来示众,还告诉我们应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言文知识清单《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1.《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2.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名句填空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这是千古名句。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译文: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2.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3.赏析要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5.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6.“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三、《次北固山下》1.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
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
“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2.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名句填空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是在描绘长江景色。
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名句——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3.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4.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偶句。
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
四、《天净沙·秋思》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
“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
“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3.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3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5句:用了夸张。
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世说新语b a i》两则:翻译:1、咏雪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二、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课文分析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点拨:融洽欢快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点拨:“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
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3.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5.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点拨:聪明有才学。
6.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7.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8.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9.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启示: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10.拓展延伸:(1)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句: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