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管理_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_

合集下载

非营利组织管理

非营利组织管理

非营利组织管理非营利组织通常是由一群志愿者或团体成员组成的,为社会提供重要的服务。

不同于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通常没有商业目的,而是专注于服务社区。

虽然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不是盈利,但是同样需要管理,以保证组织运作顺畅并达到组织目标。

1. 规划企业家常说,没有规划就等于计划失败。

同样的,对于非营利组织也不例外。

规划应该包括组织目标,使命声明,行动计划,预算和费用分配。

规划应该是有意义,现实可行而且应该被及时更新。

规划应该是基于组织使命以及组织的目标,这样可以保证在整个规划的过程中团队都对组织愿景和目标保持清晰的认识。

在规划过程中,所有相关人员都应该被纳入讨论中,这样可以保证对组织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和应对。

2. 筹款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筹款和捐款来提供服务。

组织需要制定筹款的计划和策略。

这包括设定筹款目标,确定筹款渠道和策略以及如何向潜在的捐赠者做出吸引人的呼吁。

事实上,筹款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个专业的筹款团队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开展筹款活动。

当然,组织也需要着重重视维护捐赠者的关系,以及如何在长期关系中达到可持续的筹款目标。

3. 人员管理非营利组织不同于其他企业,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志愿者和其他非付费工作人员的管理。

组织需要对每个人员的任务和工作职责做好说明,并向他们解释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对志愿者的开支和管理需要引起更多的注意,他们通常是组织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为组织提供积极的能量和良好的口碑。

组织也需要做好人员激励的工作,可以通过公开表扬,奖励志愿者,以及设定合理的工作和贡献演绎标准来激励人员。

4. 财务管理尽管非营利组织不盈利的目的,但它们仍然需要管理财务和慈善捐赠。

这包括开支和收入的记录,财务预算分配。

组织需要管理自己的活动和项目支出,监控与收入相关的行为记录和财务报告,需要做到正确合理地运用资金。

财务管理不仅可以让组织更好地了解自身财务的状况,而且还可以向捐赠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证实,组织在资源的贡献和使用方面已经开始会计被审计,在资金使用上更加透明。

民法典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民法典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民法典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以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为己任。

为了规范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及其活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我国于2021年1月1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本文将就民法典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进行探讨。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非营利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社会公益或服务会员的共同利益而设立的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目的在于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而非牟利为其特征。

二、非营利组织的设立与登记依照民法典的规定,非营利组织的设立需要经过设立协议的订立,并依法进行登记。

设立协议应当包括组织名称、组织目的、财产规模、负责人等基本信息。

登记机关应当依法审核并予以登记,发放法人登记证书,确保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非营利组织的财产管理在财产管理方面,民法典明确规定了非营利组织的财产来源和管理方式。

非营利组织的财产来源包括财产捐赠、财产继承和遗赠、收入等。

在接受捐赠时,非营利组织应当遵守捐赠人的意愿,并按照用途使用捐赠财产。

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财产管理,民法典规定了必要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负责人应当依法履行财产管理职责,保障财产的安全和正当使用。

同时,非营利组织应当制定财产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财产保管等环节。

四、非营利组织的法人治理非营利组织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并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民法典规定了非营利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

一般情况下,非营利组织的法人治理机构包括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负责人。

会员大会是非营利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会员组成,对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理事会(监事会)是非营利组织的常设机构,负责决策和监督组织的管理。

负责人则是非营利组织的执行机构,负责推动组织的日常运作。

五、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非营利组织的活动是为了达到其宗旨和目标。

在开展活动时,民法典规定了非营利组织应当遵守的原则。

首先,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

非营利组织管理

非营利组织管理

1/14/2019
11
非会员制的NPO
① 非会员制依据运作资金的性质和类型,运作型组 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运作型基金会和自主型基金 会; ② 依据主要资金来源或所有制的不同,实体型社会 服务组织可以划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有事业 单位。
1/14/2019
12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主体是非会员制;
主要包括官方非营利组织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两大 类;
宗教慈善; 信仰转向互助; 社会慈善观念的普及;(从成功人士到普通民众)
16
1/14/2019
2.政府与市场的缺陷
自由竞 争
国家垄断
国家与市场的纠葛
放松规制
监管约束
1/14/2019
17
3.当代公民社会的兴起
背景:
① 1989年的苏东剧变(公民社会成为颠覆政权的手段) ② 全球结社运动:政府的合法性;公民参与意识;权力
1/14/2019
37
POSC的显著优点:
① 把财政软约束,变为硬约束;
② 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快公共事业的发展 ,同时让更多人享受必要的社会福利;
③ 提高公共服务绩效,促进社会公平;
④ 促进NPO或NGO的专业化和功能化发展。
1/14/2019
38
(1)财政软约束到硬约束的转变
POSC的实质是,财政应主要投入需方还是投入供 方,以及以何种方式投入更为有效。
1/14/2019
10
会员制的NPO
① 会员制分为互益性组织与公益性组织。
② 依据经济社会关系的性质,互益性非营利组织可 以进一步划分为,经济性团体组织(行业协会)
和社会性团体组织(业主委员会); ③ 依据会员的成分,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可以进一步 划分为团体会员型组织和个人会员型组织(各种 职业、爱好者协会等)。

管理知识(非营利组织理论概述)

管理知识(非营利组织理论概述)

管理知识(非营利组织理论概述)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艺术、慈善、教育、学术、环保等等。

它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同时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重要特征。

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

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

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

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

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

发展演变产生原因二战后,一方面,人们对两次大战进行了反思,战争给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和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民族间的、地区间的、国家间的差别和矛盾继续存在,并可能激化。

人们发现,社会中的两大部门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

于是,社会组织形态开始蛹化,逐渐出现了第三部门——非营利性组织,也就是社会公益部门。

如出现了联合国,以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世界银行,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做扶贫性质的援助性贷款工作;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关注支持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卫生与健康问题;WTO组织也属于这种非政府组织。

这些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这些公益组织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大。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三大部门内在也发生了变化。

逐渐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改造和建设,进行了市场化改革。

因市场化的选举竞争和规则的执行使政府腐败逐渐消除,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

非营利性组织则通过公平的竞争主体和公行的自律互律准则,促进公益市场的透明化,提升公益组织的效率,增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研究理论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北美和欧洲,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急剧增加,即使在东欧,对非营利组织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近年来,自主、负责、积极参与的各种非营利组织初步涉入社会各重要议题的倡导、参与公共事物或提供公共服务,俨然形成了政府部门、企业组织、非营组织三足鼎立之势。

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是建立在大量的理论基础上的。

公民社会理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契约失灵和志愿失灵理论为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奠定理论基础。

一、公民社会(1)公民社会的定义与特征公民社会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在国家和社会二分法的基础上,指的是独立于国家但又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生活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社会价值或原则;另一类定义则建立在国家、经济、公民社会的三分法基础之上,公民社会指的是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进入九十年代,以国家、经济、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公民社会定义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其中,戈登.怀特(Gordon White)的定义最有代表性,他认为,“当代使用这一术语的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公民社会的主要思想是:它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他主张将企业或经济机构同公民社会分开来对待,前者作为经济系统构成公民社会的基础。

公民社会的特征:1、志愿性与合作性 ; 2、公开性与开放性;3、非官方性; 4、横向的协作;5、信任和容忍;6、法治原则。

(2)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从上面所简要介绍的公民社会理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明确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和温床,一个地区公民社会的发展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当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2)非营利组织既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组织实体,也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主要倡导者、传播者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实际上是公民社会中公民意识的一种表达,它的非官方性、非营利性和自愿性,自治性等特征,使它成为一套最适合从下而上发展,构建发达公民社会的组织形式,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希望通过行动来改变和影响。

这时非营利组织便应运而生,这些组织以公益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各种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本文将围绕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一、非营利组织的传统与现代非营利组织,是指一类既非国家机构、政党、阵营、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组织、也不追求盈利、提供公共服务、支持职业发展、提高社会福利、提高生活素质等功能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并不等同于“无盈利”,非营利组织的成员可以获得工资和其他补偿,但组织本身不可将剩余的财政利益分配给所有者或理事会成员。

现代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的社会属性。

非营利组织的起源较早,大致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最早的非营利组织是宗教组织以及慈善机构(例如慈善家族、教堂和宗教修道院),这些组织通常是由富有的神职人员或贵族创立的。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和城市化的进程,社会问题愈加严重,非营利组织逐渐发展成一个广泛的领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非营利组织已经逐渐由传统的慈善组织向更多方面转化,它们也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与大型企业和机构类似的大型非营利组织,它们多元化的服务向社会不断输出各种价值,帮助改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目前,全球有大约2百万个非营利组织,发展速度快,并且更为重视经验、创新和突破。

过去,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非营利组织目前地位比较低,由于长期以来对政府及私营部门的依赖,这些组织常常处于劣势地位,管理落后,发展缓慢。

但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非营利组织都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经历了起伏,但近年来已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

201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营利组织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规范,保障了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权益,也为非营利组织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空间。

德鲁克论非营利组织管理

德鲁克论非营利组织管理

德鲁克论非营利组织管理在热闹的城市中心,有一座静谧的寺庙,它的主人不是富豪,也不是名人,而是一个非营利组织。

这个组织以环保和社区服务为己任,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它的成功秘诀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有着密切的。

本文将探讨德鲁克如何解读非营利组织管理,以及如何在实际中运用他的理论。

德鲁克,一位享誉全球的管理大师,他的思想和见解常常为营利组织所借鉴。

然而,德鲁克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也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非营利组织首先是一个企业,需要以企业家的思维来经营和管理。

同时,它又承担着社会责任,需要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中,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实现组织的经济目标,又能履行社会职责。

在战略规划方面,德鲁克强调非营利组织需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和目标。

它们应该集中精力解决社会最紧迫的问题,而不是追求过于宽泛的目标。

同时,非营利组织需要制定明确的财务计划,以确保组织的运营和发展不受资金不足的影响。

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德鲁克认为,非营利组织需要员工的成长和培训。

只有当员工具备了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为组织创造价值。

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

在财务管控方面,德鲁克认为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

组织的领导者需要具备财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以合理规划和分配资金。

非营利组织需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如寻求政府资助、企业合作和个人捐赠等,以确保组织的财务稳定。

市场营销方面,德鲁克认为非营利组织需要积极推广自己的服务和活动。

它们需要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喜好,然后针对性地设计和提供服务。

非营利组织需要积极与社区、企业和政府合作,以扩大组织的影响力和资源来源。

让我们回到一开始提到的那座寺庙。

它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正是因为遵循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寺庙明确了自身的使命——为社区提供精神寄托和文化活动。

寺庙制定了合理的财务计划,通过香火钱、捐赠和社区活动收入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非营利组织管理》教案

《非营利组织管理》教案

《非营利组织管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管理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非营利组织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特点非营利组织的概念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特点非营利组织的分类2.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管理原理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管理的职能与过程管理的创新与变革3.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营销管理4. 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与决策领导理论领导风格决策过程5.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非营利组织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管理原理。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方法和领导策略,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非营利组织中的不同角色,体验实际管理工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管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非营利组织管理相关教材。

2. 案例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案例。

3. 视频资料:播放与非营利组织管理相关的视频。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信息。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周: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特点讲座: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与分类小组活动:研究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案例2. 第二周: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管理原理讲座:管理的目标与原则案例分析:分析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实践3. 第三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方法讲座: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和营销管理的基本概念小组讨论:讨论非营利组织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应用这些管理方法4. 第四周: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与决策讲座:领导理论、领导风格与决策过程角色扮演:模拟非营利组织的领导决策过程5. 第五周: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讲座: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与战略评估小组项目: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非营利组织的战略规划案例七、教学辅助材料1. 教材和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教科书和相关的学术文章。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治理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治理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治理一、引言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这类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理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管理和治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涉及组织成功的最佳实践。

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是一种比商业组织更加复杂的过程。

但是,如果管理得当,非营利组织将能够达成其使命、目标和愿景。

下面将介绍几种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常见方法。

(一)成员参与成员参与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成员和志愿者的参与有助于帮助非营利组织管理自身,并确保组织持续地为其成员服务。

(二)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关键步骤。

战略规划有助于组织建立目标和愿景,并明确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时间表和资源。

战略规划应该考虑到组织的运营、财务和执行能力。

(三)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它有助于检测和纠正组织所面临的问题。

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人员政策等内容,确保组织内部的合规性和确保组织遵守外部监管法规。

(四)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

管理人员需要确保招聘、培训和员工补偿是按照政策和法规进行的。

此外,必须处理人员相关的问题并确保组织有成熟的绩效评估机制,以便推进员工的职业发展。

三、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在一个成功的非营利组织中,治理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成功的治理可以确保组织有效地实现其使命,并确保其遵循监管、法律和道德标准。

以下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几个方面。

(一)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组织的管理和执行活动。

他们监督组织的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及行为合规性。

监督委员会应该由一些有专业能力或相关经验的人士组成,并负责监督监管部门的要求。

(二)透明度透明度在非营利组织治理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透明度意味着组织应该保持开放态度,公开其行为、决策、财务信息和活动。

这将有助于建立组织与向公众的沟通,在公共意见中获得帮助。

(三)管理层与员工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层和员工在组织治理中也非常重要。

非营利组织管理

非营利组织管理

非营利组织管理一、概述非营利组织,是指致力于社会公益、为社会福祉做出贡献,但不以牟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管理,即是指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是非营利组织保持良好运作的关键。

二、非营利组织管理的重要性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质,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与挑战。

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组织形象、影响质量,进而影响人们对组织的信心和捐助意愿。

质量较差的组织在长期的运作中难以维持,这也使得非营利组织管理相当重要。

三、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类型1.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非营利组织最核心的管理内容。

战略管理不仅要求组织有清晰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而且要切合与社会现实的需求紧密关联。

只有根据现实需求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线,才能实现社会服务的最大化。

2.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所有管理领域中的基础,也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关键。

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规范财务制度,确保组织资源的合理使用,建立健全的账务体系与审计机制,使得节约经费的同时,不影响服务质量。

财务方面的管理还要注重公开透明,把财务公开记录和年度报告公之于众。

3.人力资源管理非营利组织中的人力资源颇具特殊性。

在管理上,需要更以人为本,激励员工的参与和热情。

由于非营利组织通常并不会以高薪水为卖点,因此招募高质量的员工成为一件非常艰难的任务。

因此,合适的激励方式,包括奖励、晋升机制、学习培训等方面,颇为重要。

4.营销管理营销管理是非营利组织和其他机构实现良好沟通的关键方式。

鉴于多数非营利组织选用的是口碑营销,需要把握不同媒体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拓宽对外宣传的渠道,提升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营销能力要求贯穿从品牌建立、会员招募、筹资、宣传等全方面,还要根据所服务社群实行细化和个性化营销。

四、非营利组织管理总结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角度,每一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职能人员,在确保顺畅的组织运行的同时,还需要理解和贯彻组织使命,始终注重公开与透明度等特定问题。

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模式与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模式与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模式与管理一、引言非营利组织,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组织通常致力于推动社会变革、提高社会福利、保护环境和推广文化等方面。

尽管它们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它们也需要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支持它们的服务。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模式和管理,为这些组织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类型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致力于服务公众、推广社会变革和改善社会福利的组织。

它们通常是由志愿者和热心人士创立并组织的,其活动涉及教育、环保、人权……等领域。

非营利组织的常见类型包括慈善组织、非政府组织、文化机构、宗教机构和社区组织等。

三、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模式1. 以项目为主导。

非营利组织的大多数工作都是为了推进某个特定的项目或计划。

因此,组织通常会以这些目标为中心来运作,并利用被捐赠的资源和资金来支持它们的工作。

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非营利组织通常会组织自己的志愿者团队,以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保持对项目的较高控制力。

2. 不断创新。

非营利组织必须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可以利用数字营销、社交媒体以及在线募资等方式来促进自己的运作。

此外,组织也需要适应政策和立法的变化,并确保它们的服务足够灵活和可持续。

3. 依靠志愿者。

非营利组织通常是由志愿者组成的,这些志愿者致力于为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而工作。

而对于组织来说,招募和管理志愿者通常也是一项挑战。

要想吸引到更多的志愿者,组织需要建立良好的声誉,同时也需要遵守慈善法规和政策,以确保志愿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4. 与利益相关者合作。

非营利组织通常会与利益相关者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这些合作包括政府机构、其他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企业和社区成员等。

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可以帮助非营利组织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同时还可以提高组织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四、非营利组织的管理1.策略确定。

非营利组织在管理上的关键是策略制定,这需要机构高层管理者对机构目标、机构使命、行业发展趋势及整体工作方向有透彻的了解。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运作第一章:引言非营利组织是指以社会公益为宗旨,以非经营利润为目的,由自愿组织、无权益分配组织、公益捐赠组织等多种形式组成的机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在运作和管理上,非营利组织需要遵守相关的法规、规章和制度,确保其运作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本文旨在分析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运作问题,以期为提升其管理水平和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运作模式2.1 筹款模式筹款是非营利组织运营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组织的公益事业筹集足够的经费。

筹款模式包括基于社会网络的筹款、线上表单筹款、线下募捐等形式。

其中,基于社会网络的筹款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其特点是效率高、受众广泛、成本低。

同时,筹款过程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维护公益事业的合法性与透明度。

2.2 做公益活动非营利组织承担的公益活动包括捐赠、志愿服务、扶贫救灾等,旨在解决社会难题,提升社会福祉。

在实施公益活动过程中,非营利组织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向,确保公益事业的顺利开展。

2.3 建设公益品牌公益品牌代表着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非营利组织在建设公益品牌过程中应注重其传播效果和表现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公众认知度,达到稳定和扩大组织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目的。

第三章:非营利组织管理问题3.1 经费管理非营利组织需要对筹得的资金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同时,需要建立监督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防止经费流失和不当使用,保护组织的资金安全。

3.2 志愿者管理志愿者在非营利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组织需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包括志愿者招募、培训、监管等环节,并给予志愿者相应的权益和保护,确保志愿者的热情和参与度。

3.3 组织结构管理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清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明确职能和工作职责,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应注重内部监督和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选择和监督机制,保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与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与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与管理一、非营利组织概览非营利组织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主要以社会公益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

例如:慈善机构、公益组织、教育机构、文化艺术机构等。

它们的特点是,所获得的收益主要用于组织的运转和社会公益事业,而余额不得用于投资、分配给业主或者股东,或以其他方式盈利。

二、非营利组织的经营和管理1. 经营目标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目标是以服务公共利益为己任,通过合法的手段提供公益服务,满足社会众多对于公共事务的需求,通过减少公共问题和处理公共问题,实现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2. 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则需要遵守《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财务预算和审计工作,防范和遏制财务风险,最大化资金利用效率,保障人员工资、资产保护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的实现。

3. 信息化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引入信息化先进技术,提供更好、更有效、更便利的服务,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重视数据管理和利用,努力搭建一个信息化的运营系统,可以提高绩效和效率。

4. 管理模式非营利组织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重视人才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强化公共形象塑造,增加公共认同感和权威性;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贯彻民主公开、透明、规范的管理要求,提高组织活力。

5. 筹款和拨款非营利组织从政府、企业、个人等渠道获得的拨款和捐款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因此,组织既要开展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项目和活动,吸引捐赠机构和个人关注,又要规范筹款和拨款渠道,加强拨款监督和管理,严防弊端。

6. 治理结构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应该根据自身的规模、性质等因素确定,满足组织运营的需求。

组织应该加强治理结构的建设,健全内部的机制设计,细化规章制度,提高组织透明度,增加公告透过和受益者参与度,以促进协调和运营效率的提高。

7. 诚信评估作为公益机构,诚信是非营利组织的立身之本,如何落实公益性质、加强组织管理、搭建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加强社会公共形象和社会责任,对于营造公益信任,应对政策要求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一、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背景:1、公民社会理论 2、治理理论二、非营利组织的起源: 1、契约失灵(市场失灵)2、政府失灵 3、第三方政府三、非营利组织的弊病:1、志愿失灵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理论:1、多元主义2、法团主义 3、分类控制理论一、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公民社会”在西方是一个源远流长、历经流变的概念。

中国学界在80年代下半叶开始引入公民社会理念,它在大陆的经典译名是“市民社会”,在台湾则被译作“民间社会”。

其实它们是同一英语词源civil society的三个不同的中文译名,不少学者实际上交叉使用公民社会和市民社会两种用法,前者强调其政治学意义,后者着重其社会学意义。

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公民社会是指社会中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所有社会秩序和社会过程。

其显著特征在于它是相对于政府而言的非官方的社会结构和过程,诸如各种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中介组织、社会运动等均属于公民社会的范畴。

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在古典市民社会理论中,“市民社会”、“政治社会”、“文明社会”三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

古希腊罗马学者往往用“市民社会”概念描述城市或城邦的生活状况。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Politike Koinonia"(Political Society/Community)的概念(拉丁文译为“Societas Civilis")。

古罗马政治理论家西塞罗在公元前一世纪明确了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含义。

1)城市文明 2)政治文明3)道德的集体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的提出和完善现代市民社会理论坚持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分法,强调市民社会系由非政治性的社会所组成。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是由黑格尔提出并由马克思加以完善的。

市民社会概念在当代西方的新发展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如柯亨、阿拉托等人提出用国家——经济——市民社会的三分法来代替国家——市民社会的二分法。

《非营利组织管理》教案

《非营利组织管理》教案

《非营利组织管理》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非营利组织(NPO)的基本概念、特点、组织结构以及管理运作模式。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NPO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掌握如何有效管理非营利组织,以实现其社会使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

3. 学习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和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区别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特点2.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与作用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体系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3. 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类型非营利组织的决策与执行机制非营利组织的资源获取与分配方式4.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非营利组织员工招聘与培训非营利组织激励与绩效评估机制5.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与原则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与支出管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与审计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运作模式。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非营利组织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模拟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非营利组织管理》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德鲁克经典著作必读书目推荐

德鲁克经典著作必读书目推荐

德鲁克经典著作必读书目推荐德鲁克“彼得德鲁克经典著作”必读书目推荐《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推荐等级:★★★★★推荐理由:开创了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的新领域――基于使命与领导的管理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世纪转折之际献给读者的这部著作,介绍了21世纪头几十年间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将会出现的几个主要趋势。

这些趋势包括人口老龄化、知识工作者队伍的崛起、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边缘化等等,这些趋势将给管理理论与实践带来深刻的影响。

作者的预测不仅基于对欧洲印刷革命以来西方社会五百多年的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且也建立在自身在欧美管理理论和实践前沿五十多年的亲身历练和经验的基础之上。

本书将把丰富的思想营养呈献给那些希望管理好自己的组织的管理工作者,以及渴望经营好自己的事业与人生的知识工作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推荐等级:★★★★★推进理由: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提出管理者的新概念――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认为:一个重视贡献,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中,德鲁克一再给我们看见,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卓有成效也是必须学会的。

此书被誉为自我修练得经典佳作。

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推荐等级:★★★★★ 推荐理由:管理专业的里程碑。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型期,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20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很少有人去注意它们是不是“事实”,但实际上,它们都已经过时了。

如果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战略,那将不可避免地把组织引向不正确的轨道。

本书只涉及明天的“热点”问题,即关键性的、决定性的、生死攸关的和明天肯定会成为主要挑战的问题,将从以下6个方面深刻分析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的新范式,战略――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自我管理。

《巨变时代的管理》推荐等级:★★★★推荐理由:《经济学人》对此书作者做如此评价――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雅诺斯基的公众领域理论为我们观察和分析非营 利组织所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提供了一个非常有 用的工具。
公民社会
u 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意为“属于城邦的人”。古希腊对于公民的认定是与 财产权、伴随财产权的公共事务管理权以及公共义务紧密联系的。
u 公民社会是近代才复苏的概念。公民社会又称市民社会、民间社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非营利组织的政治哲学理论
主讲老师:罗辉
部门:公共管理学院
问题导入
01 非营利组织在政治哲学方面有哪些理论
政治哲学理论
u 公私观念、公共领域和公民社会理论是理解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政治哲学基础 u 这些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西方古典哲学思想中,现代意义的理解则从洛克、孟
德斯鸠、弗格森到黑格尔、马克思、哈贝马斯等那里获得阐释。
u 社会意义上的公私划分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在人类社会早期,公私的区分局限在 个人及其原始共同体之间。
u 个体、个体家庭、个体人际关系、共同体出现分离的必要,家庭与原始共同体形 成区别,原始共同体成为初始意义的公共观念的组成部分,但家庭关系的不稳定 导致这种公私观念是模糊的。
公共领域
u 公共领域是相对于非公共领域而言的,公共领域概念的形成源于人们对公私划分 的理解,公共领域概念的使用由于不同学者的指涉和阐释而有不同的意义。
u 俱乐部是提供非纯公共产品的基本形式。 u 如果从资本本身的技术和自然属性来判断,所有的资产都可以划入三大
类: u 一是私人性资产;二是公共性资产;三是介于私人性资产和公共性资产
之间的所谓俱乐部资产。
俱乐部理论
➢ 俱乐部产品具有两个主要特征:
u 排他性与非排他性并存 u 竞争性与非竞争性并存
私营政府理论
公民社会
➢ 公民社会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
u 一类是建立在国家和社会二分法的基础上,指的是独立于国家但又受到法律保护的 社会生活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社会价值或原则;
u 另一类定义则建立在国家、经济、公民社会的三分法基础之上,公民社会指的是介 于国家、市场和私人之间的一个相互作用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非营利组织经济学理论
主讲老师:罗辉
部门: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产品理论
u 纯公共产品的含义是: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u 非排他性是指受益的非排它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u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消费这种物品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非竞争性 可以理解为排斥他人消费是不必要的。
u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委托代理理论被更多地用于研究公司的治理,研究资本所有 者和决策者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激励和约束。
u 代理关系不仅仅局限于这些领域,它可以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 存在于组织的每一个管理层级上。
俱乐部理论
u 按麦圭尔的定义,俱乐部是这样一个组织,它只对其成员提供分享的集体物品, 用其成员的付费支付该商品成本。
公共产品理论
➢ 公共产品在非竞争性上是有程度差别的,这涉及到边际成本问题。
u 对于产品提供者来说,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 成本,比如路灯、公共标识等。这时的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
u 对于其他消费者来说,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共 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比如不拥挤的公园、未饱和的网络等。这时的边际拥挤成本 为零。
交易成本理论
u 所谓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 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与人的关系成本。
u 交易成本理论将社会治理视为一种治理结构,其基本思想在于,各种社会制度与 市场制度之间是可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与配置资源的手段。
u 经典的交易成本问题是由科斯于1937年提出来的:他指出交换的实质不是物品 或服务,而是各自的权利。
u 汉斯曼认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所存在的最明显的交易费用是监督产品的费用, 解决办法之一就是非营利组织也参与提供私人产品,非营利组织本身没有直接营 利的要求,其行为能保证一定的公正性,从而降低监管费用。
委托代理理论
u 委托代理理论视企业为一种合同关系,从而研究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经理行为 、代理成本和资本结构。经典的委托代理问题,是由伯利Adolf Berle和米恩斯 Gardiner Means于1932年提出的。
公共领域
u 把人的活动分为三种:劳动、工作(制造)、行动。
u 劳动和工作都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采取的活动模式, 而行动实际上是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
u 前两种基本属于私人领域,后一种基本属于公共领域 。
公共领域
u 把公共领域理解为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指的是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u 公共领域是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块 中间地带。
u 哲学是根植于“公有现实”的一种理论形态,“公有现实”是哲学的起点与归宿 ,这点决定了哲学具有追求“公共性”的本性。
公私划分
u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并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特有的 意识,这种意识必须认识和了解自身、自身行为以及环境的意义,公私观念的形 成是人追求生命存在意义的结果。
➢ 私营政府有两种形式:
u 一种是由公民组成的居民社区协会 u 一种是由公司组成的商业促进区 u 其中商业促进区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和地产商的利益。
u 所谓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 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
公共领域
u 雅诺斯基(Janoski)以哈贝马斯的划分为蓝本 ,把社会区分为国家、私人、市场和公众四个领 域。
u 今社会存在四种民主社会模式:多元模式、新社 团主义模式、精英模式和大众社会模式。
公民社会
➢ 泰勒对公民社会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u 在最低限度的意义上,公民社会存在于有自由社团之处,而不是处于国家的监护之 下;
u 在较强的意义上,市民社会只有在作为整体的社会能够通过独立于国家监护之外的 社团来组织自身并协调自身行为这样的地方才存在;
u 3、作为第2种意义的替代或补充,只要各式各样的社团的整体能够有效地决定或影 响国家政策的进程,我们便可称之为公民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