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运用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3.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抽象出数。
**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存在数错的情况,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数错的情况,可以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
第二课时:比多少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教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
**不足之处:**1. 学生对“同样多”的观察能力还需提高。
**改进措施:**1. 加强学生对“同样多”的观察能力训练,可以通过更多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以游戏为主,强化主题,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
2. 通过生活实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下前后的概念。
3. 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位置的相对性。
**不足之处:**1. 学生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完全理解。
2. 课堂氛围略显浮躁。
**改进措施:**1. 针对学生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理解不足,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进行巩固。
2.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把握节奏,使学生能够更专注地参与课堂。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让学生了解上下楼梯总是靠右走,明白了“方向不同左右不同”的道理。
2. 组织全班同学举着右手走楼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对左右方向的理解仍存在偏差。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对左右方向理解偏差的问题,可以进行更多的实践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左右方向。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1~5的认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使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全册课文同步配套教学)第1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孩子们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也是在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
一年级的数学课对孩子们有很深远的影响;要让孩子们爱数学;要让孩子们真正喜欢数学课;这几天的课很重要。
本课内容十分简单;就是要让孩子们能手口一致地按顺序数数。
新课伊始我创造了“学校校园”这个让孩子们感到新鲜好奇的场景来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观察校园中有那些物体;再数一数它们的个数;最后用点子表示个数。
整个课堂进行得比较顺利;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孩子对数数已经非常熟悉;没有用手指点着一个一个数的习惯;在用点子表示物体个数时有个别孩子画的太过于随便;没有形成排列规则、整齐的画图方法。
针对这些问题;我着重让孩子们用手指点着数了好几遍;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的好品质。
对于画图不规则的现象;我也进行了指正;以防今后的作业中出现随意、马虎的现象。
第2课时《比多少》教学反思我过去教学“比多少”时;总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图让学生根据我拿的图进行比较。
在现在的教学中;我意识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在教材里有意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
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尝试;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启发和补充;使自己对“比多少”的问题得到清晰全面的认识。
有些学生还发现了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
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改变了原来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问题:由于年龄较小;自律性不强;在小组讨论时一些学生出现了开小差的现象。
对此我没有直接对他们提出批评;而是通过互动提醒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与课堂有关的问题;收到了不错的反响。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确保学生掌握1-10数之间的顺序和对应的数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概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互动教学内容: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数字1-10的顺序和数量认知2. 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 图形识别和比较大小4. 数量和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5. 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针对每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相应的活动和练,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在进行数字顺序和数量认知的教学时,我使用了数字卡片和计数器等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排序和计数。
这样的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每个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在教授加法和减法概念时,我使用了有趣的游戏和故事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互相帮助,加深了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识别和比较不同的图形,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图形展示。
通过观看图像和比较大小,学生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图形的属性和大小关系。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以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与学生互动,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总体而言,这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们对数字的认知和运算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乐于合作,展示了良好的研究态度。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在加减法概念上存在一些困难,需要额外的辅导和巩固训练。
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巩固基础,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并提供更多的练机会。
同时,我还计划通过举办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比赛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不断努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共2篇,含反思)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34、P35第一个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增加活动机会,让学生经历对物体的收集、观察、摆弄、分类和比较过程,形成对立体图形的感性认识。
在看、摸等活动中,学会动手操作、观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激趣。
师述:请大家把你收集的实物拿出来,观察一下,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带的是哪些实物。
2、学生汇报:3、揭题:认识物体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合作分类师述:这么多形状不同的物体,你们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呢?同桌的同学先商量商量,然后动手分一分。
2、汇报分类方法:师小结:其实在数学王国里的`每一类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有谁知道?体认真的看一看、摸一摸,并和它们玩一玩。
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新朋友长得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行吗?赶快行动吧!⑵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⑶整理学具。
4、联系生活说一说。
师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见到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三、形成表象逐步抽象1、象出图形来。
圆柱长方体球2、记忆想像: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样子。
四、分组活动体验感悟1、游戏:看谁拿得快拿得准。
老师说物体的名称,学生快速拿出相应的实物。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备课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
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带反思
第一单元:准备课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NO:1教学目标: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a)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b) 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反思
《认识图形(一)》单元反思《认识图形(一)》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学具和教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拼一拼、连一连”等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亲自触摸、观察、制作等操作和实验活动,并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图形特征,让学生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步循序渐进,以更好地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
通过几次试讲和修改,我觉得这单元有以下几点较为成功:一、教学层次较清晰:主要通过分类、命名、举例等活动初步感知图形特点,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等活动观察体验,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最后返回到生活中去,感知不同形状物体的应用。
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事物,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形状的特点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整个单元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
二、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比如:学生说黑板上田字格是正方体时,教师没有及时纠正这个是正方形,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1 准备课2 位置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 认识图形(一)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 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字乐园7 认识钟表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9 总复习第1课时认识图形通过质疑的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使学生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根据实物识别属于哪一种立体图形。
在认识了这4种物体后,再让学生多举一些例子,到生活中去找这些物体,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第2课时动手拼一拼、搭一搭本课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和活动空间,让他们主动去探索、体验、发现,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进入到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在进行课堂总结时,要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活动的收获,从而深化认识,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单元复习。
知识梳理知识点具体内容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6个完全相同的平平的面。
圆柱:上下粗细相同,两端是完全一样的圆面。
球:可以任意滚动,形状像皮球。
立体图形的拼组2个相同的正方体能组成1个长方体,2个相同的长方体能组成1个大长方体。
2个相同的圆柱能组成1个大圆柱。
立体图形的混搭立体图形混搭时,把平面相接,能搭得稳。
可以用其他立体图形固定球。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设计的时候,让学生亲自去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玩一玩、说一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只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老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也为后面的“分类”学习奠定基础。
本单元共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2024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数学游戏1.在校园里找一找【教学反思】学生在“找一找”中分享、交流:国旗上有5颗五角星、教室的窗户是长方形的、教学楼有4层、我们的教室在第2层……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表达,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幼儿园与小学有效衔接,顺利开始小学数学的学习。
2.在操场上玩一玩【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在具体游戏情境中,回顾自己在学前阶段经历的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开展数学游戏,唤起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尝试运用与数学学习相关的词语,逐步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在活动中遵守秩序,注意安全的意识。
3.在教室里认一认【教学反思】学生在教室里认一认自己的班级、认一认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分别有些什么、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并介绍自己的家庭人口数和幼儿园生活,在这些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当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4.在教室里玩一玩【教学反思】基于儿童天性,通过游戏的形式(我说你做、正话反做),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就是组织者、引导者。
如在抢凳子游戏中,学生在学前阶段已经做过这个游戏,他们做完游戏后,我们作为教师如何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呢?关键问题是:为什么有人没坐到椅子?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中感悟一一对应思想。
5.学习准备【教学反思】2022 版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后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后记第一单元:准备课课题:1、数一数优点:让孩子们能手口一致地按顺序数数,并能用点子图或者圆圈表示有几个物体。
不足:还有一些学生没有用手指点着一个一个数的习惯。
改进措施:培养学生数数时用手指点着一个一个数的习惯。
课题:2、比多少优点:学生能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尝试、在小组合作中使自己对“比多的问题得到清晰全面的认识。
不足:还有一些学生还没有发现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
改进措施:进加强学生对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的培养。
第二单元:位置课题: 1、上、下、前、后优点:学生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不足:还有一些学生对物体“上、下、”的位置有些乱。
改进措施:加强用不同的物品要那些学生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练习。
课题:2、左右优点:在理解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握手,站位置、模拟上下楼梯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去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不足:在理解左右的相对性上时间就不是很充分,从而没有很好的突出教学难点,使部分学生在理解上仍有困难。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多观察,多学习,遇到问题多请教,把课堂当做锻炼自己的一个平台,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课题: 1、 1~5的认识优点:能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
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 不足:有些学生还没有把图上的事物的数量按从小到大用小棒摆出来。
改进措施: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进行摆一摆的活动。
课题: 2、比多少优点:学生能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等动手实践活动,发现了比多少的规律,教学效果不错。
不足:在活动时有些学生在玩图形,不是在摆图形。
改进措施:还应该在班里特别关注个别学生。
课题: 3、第几优点:在实际情境中,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排队的具体位置,并能使用“从左数排在第几、从右数排第几”进行表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反思(第1~3单元共18个课时)第1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反思这是孩子们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
一年级的数学课对孩子们影响深远,因此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喜欢数学课非常重要。
本节课内容简单,是让孩子们能够手口一致地按顺序数数。
我创造了一个“学校校园”场景,让孩子们观察校园中的物体,数一数它们的个数,并用点来表示个数。
整节课进行得比较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孩子对数数已经非常熟悉,没有用手指一个一个数的惯。
而在用点来表示物体个数时,有个别孩子画得太随意,没有形成规则、整齐的画图方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着重让孩子们用手指点着数了好几遍,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的品质。
对于画图不规则的现象,我也进行了指正,以防今后的作业中出现随意、马虎的现象。
第2课时《比多少》教学反思以前我教授“比多少”时,总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图让学生根据我拿的图进行比较。
但现在我意识到学生的数学研究应该是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我在教材中创造了一个问题情景:“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的研究兴趣高涨,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尝试,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启发和补充,使自己对“比多少”的问题得到清晰全面的认识。
有些学生还发现了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
小组合作探究研究改变了原来单一、被动和陈旧的研究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自主研究的快乐,增加了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问题:由于年龄较小,自律性不强,在小组讨论时一些学生出现了开小差的现象。
对此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互动提醒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与课堂有关的问题,收到了不错的反响。
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反思本节课要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021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0.第4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教案与反思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单元学习目标总览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教学认识四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四类,引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认识。
认识立体图形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图形的形状相同,巩固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
二、知识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培养初步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拼、摆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难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一、课时分配1 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2 立体图形的拼搭1课时二、教学指导本单元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各种立体图形,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和拼一拼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体图形的特征。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4 认识图形(一)“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首先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4种立体图形;其次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4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地辨认、区别,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这些形状相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科书安排了拼、搭的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拼、搭活动分为两个层次编写:一是若干个相同几何体的拼搭。
通过把2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把4个同样的小长方体拼成另一个长方体或者其他几何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意识。
二是通过“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内容,而且是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解决问题的内容。
教科书以“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看谁搭得高”突出了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从而梳理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相应解决问题活动的基本经验。
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是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多数是立体的,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教学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
“看看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淘气”“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哪种图形最乖”“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总结、归纳出每种图形的特征。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册)教学计划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这学期,任一年级数学课程。
本班共有24人,其中男生有11人,女生有13人。
虽然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
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全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
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一上数学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一上数学第四单元教学反思有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反思吗第一单元小结与反思经过这一阶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亿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
教材在安排具体内容时,一方面图文并茂地提供教学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这体现在:①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
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
③亿以上数的读、写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在教学中,我注意了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如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大数。
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第二单元小结与反思经过二、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单元小结与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
学生掌握的不错可部分学生太过于马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
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
2021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0.第4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教案与反思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翰辰学校李道友组长单元学习目标总览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教学认识四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四类,引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认识。
认识立体图形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图形的形状相同,巩固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
二、知识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培养初步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拼、摆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难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一、课时分配1 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2 立体图形的拼搭1课时二、教学指导本单元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各种立体图形,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和拼一拼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特征。
2021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四认识图形(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新知识点1.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正确识别。
2.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1.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和拼一拼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时安排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课时2 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素材积累】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