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找几何图形的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观察物体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观察物体练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想象出几何体的结构。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观察物体。
2. 观察几何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
3. 观察物体的运动:平移、旋转。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能力,掌握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到的形状,想象出几何体的结构。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 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几何图形,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形状。
3. 交流分享: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观察到的形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到的形状想象出几何体的结构。
4.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形状。
2. 画出一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形状。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图形的规律总结
图形的规律总结图形的规律可以是形状或者图案的重复、变化、对称等。
对于一些特定的图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推理来找出它们的规律,并用数学的方式描述出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图形规律,并且介绍如何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它们。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图形规律。
对于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矩形和圆形,它们的规律通常是很明显的。
例如,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平行,内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边相等且相互平行,内角仍然是直角;圆形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即π(pi)。
这些规律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
另一个常见的图形规律是图形的对称性。
对称性是指图形可以被分成两个相互对称的部分。
例如,正方形和圆形都具有对称性,因为它们可以通过某条轴线进行折叠,两边完全一致。
而心形和星形则没有对称性,因为它们无法通过任何轴线折叠成两部分。
对称性是一种十分有趣和重要的图形规律,它不仅存在于几何图形中,也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很多物体和生物体中。
另一种常见的图形规律是图形的重复性。
重复性是指图形中某些元素的不断重复出现。
例如,螺旋线就是一个具有重复性的图形,其中螺旋的形状和方向不断重复出现。
由于图形的重复性,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它们。
例如,我们可以用数列来描述螺旋线中每个点的坐标,从而得到一个数学模型。
除了上述的常见图形规律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图形规律存在。
例如,菲波那切数列中的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这个数列正是菲波那切螺旋的边长与半径之比。
这个规律的数学描述为:Fn = Fn-1 + Fn-2,其中n>2,Fi表示第i个菲波那切数。
这个规律不仅在螺旋线中存在,还在数学、自然科学、金融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事实上,这个规律是无穷多级的,即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这使得这个数列有一些奇特的性质。
除了菲波那切数列,还有其他一些数列和图形规律有着类似的特点。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图形推理技巧
行测图形推理之四三四四口诀一、四大特性:考生在一拿到题目的时候,要首先判断题目有没有以下4种特性。
特性一:对称性,有两种情况,一是图形本身具有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二是格子的对称,比如5+1(题干为5个格子,加上答案的1个格子)、4+1(题干为4个格子,加上答案的1个格子).可以从中间划线,两边的格子形成左右对称。
特性二:封闭性,有封闭和开发两种。
特性三:曲直性,有完全由曲线构成的图形和完全由直线构成的图形两种。
特性四:立体性,这个非常简单,就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二、三大基本题型:题型一:“数量"题型:标志是同种图形数量的变化。
比如题目中有几根线、几个面、几个点、几个角,几种图形(种数)等等。
题型二:“位置"题型:标志是图形形状数量上不变,只是位置变化。
比如,图形在图中上下移动,旋转等。
题型三:“样式"题型:有两种,一是图形形状部分变化(与位置题的区别);二是样式遍历,也叫做样式守恒.三、四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四个问题都是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旦出现其中一种情况,就要非常敏捷地捕捉到。
题型一:内外,内外分开看,用于有内外两层的图形。
题型二:字母,变化有三种,一是字母顺序,二是封闭曲直性,三是笔画数。
题型三:汉字,也有三种变化,一是结构,比如上下、左右、中间等;二是笔画;三是含有同一种部分,比如“旁"、“站”都含有一个“立”字.题型四:阴影,就是出现黑白的情况。
四、四种热点题型:有四种题型比较热门,专门提出来给大家进行介绍,希望大家要重视:题型一:平面移动题,把平面图形的几个组成部分拆开,拼成一些新的图形,判断哪个选项是原来的图形。
题型二:六面骰子题,就是把一个6面的骰子拆开成平面,然后问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样子,本来一个骰子只有3面可以被人看到,所以考察的是空间组合后三个面的关系.这个题考了很多年,考的可能性很大。
题型三:部分拼图题,就是给考生4个部分,然后问这4个部分拼在以一起是什么图形.题型四:线段组合题,告诉一些线段,然后问这些线段可以拼成什么图形,选项用4幅图表示.和平面拼图的差异是,拼图是按把原图拆分成几个更小的图形,线段组合是把原图拆成线段。
学习奥数的基本方法十一:找几何图形的规律
第11讲找几何图形的规律教学目标1、学习找几何图形的规律。
2、分析图形的特点,找出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重点分析图形的特点,找出规律难点分析图形的特点,找出规律教学内容【内容概述】规律无处不在。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本讲将从几何图形的问题入手,逐步分析应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思考。
因此,学习本讲的知识有助于养成全面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观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可以逐步掌握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典型问题-1】图形变化规律例1、按顺序观察下图中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分析:观察中,注意到图中每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的个数依次增多,且三角形的个数按4、3、X、1的顺序变化.显然X应等于2;解:在图的“?”处应是三角形△练习1、按顺序观察图中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例2、请观察右图中已有的几个图形,并按规律填出空白处的图形。
分析:首先可以看出图形的第一行、第二列都是由一个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所组成的;其次,在所给出的图形中,我们发现各行、各列均没有重复的图形。
而且所给出的图形中,只有圆、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种图形。
解:这个图的特点是:①仅由圆、三角形、正方形组成;②各行各列中,都只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因此,根据不重不漏的原则,在第二行的空格中应填一个三角形,而第三行的空格中应填一个正方形。
练习2、按顺序观察下图中图形的变化规律,并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练习3、下图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请按这一规律在“?”处画出适当的图形.【典型问题-1】图形的组合变化规律例3、下图中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仔细观察,并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分析:本题中,首先可以注意到每个图形都由大、小两部分组成,而且,大、小图形都是由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组成,图中的任意两个图形均不相同.因此,我们不妨试着把大、小图形分开来考虑,再一次观察后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大图形来说,每行每列的图形决不重复。
找规律画图知识点总结
找规律画图知识点总结一、图形的形状1.1 点、线、面在找规律画图中,最基本的图形包括了点、线和面。
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它没有长度和宽度,只有位置;线由一连续的无限个点组成,具有长度但没有宽度;面由一条闭合的线组成,它有长度和宽度。
1.2 圆、三角形、矩形等几何形状几何形状是找规律画图中常见的图形,如圆、三角形、矩形等。
它们具有具体的形状和特征,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些形状的变化,可以发现规律和趋势。
二、变化趋势2.1 增长、减少和不变在找规律画图中,常常需要观察图形的变化趋势,包括增长、减少和不变。
这些变化趋势反映了图形中的规律和关系,是问题解决和预测的重要依据。
2.2 正比例和反比例找规律画图中常常需要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反比例关系是指一个变量的增加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减少。
2.3 周期性变化在找规律画图中,有些图形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如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等。
这种周期性变化反映了图形中的规律和规律,是问题解决和预测的重要依据。
三、数学关系3.1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找规律画图中,常常需要观察数列的变化规律,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保持不变,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保持不变。
3.2 函数和方程在找规律画图中,常常需要通过函数和方程来描述图形的规律和趋势。
函数是一种数学关系,它描述了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方程是一种数学表达式,它描述了方程中的未知数满足的条件。
3.3 图形表达式在找规律画图中,常常需要通过图形表达式来描述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图形表达式包括了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它们可以用来描述图形的数学关系和规律。
四、应用找规律画图在数学、科学和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它常常用来发现数列的规律和趋势,解决代数和几何等问题;在科学中,它常常用来分析数据和趋势,推断和预测实验结果;在工程中,它常常用来设计模型和方案,优化生产和工艺等。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3.4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节“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及其定义;
2.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度数关系,即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
3.利用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这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在复杂图形中识别和应用这一关系,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心角与圆周角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圆内接多边形的性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硬纸片制作圆形模型,通过折叠和比较来观察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举例:在解决一个包含多个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复杂图形问题时,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识别哪些角是圆心角,哪些是圆周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此时,教师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分解问题,帮助学生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步骤,逐步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圆内角度的情况?”比如,我们在分割一个圆形比萨时,如何保证每个人得到的都是相同大小的扇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奥秘。
-圆内接四边形中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关系解决具体问题。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圆心角与圆周角在几何图形中的运用,如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等。
初中数学教案: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
初中数学教案: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一、几何图形的性质1.1 点、线、面的概念在几何学中,点、线、面是最基本且不可分割的概念。
1.2 直线和曲线的区别与性质直线是由无限多个点按一定方向延伸而成的,是最短的路径。
曲线则具有弯曲或环绕的特点,长度与形状可以各不相同。
1.3 角的定义及分类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且不重合于其公共端点。
根据大小可将角分为锐角、直角和钝角。
1.4 同位角和对顶角同位角指当有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直线相交时,在这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对应位置上所成的各对内错角。
对顶角指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在相交点处互为补角。
二、几何图形的变换2.1 平移平移是指将一个物体沿着某个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
在平移中,每一个点都沿着相同方向和相等距离进行移动。
2.2 旋转旋转是指围绕某个固定点按照一定规律将物体转动一定角度。
旋转可以绕一个点、绕一条直线或绕一个中心等进行。
2.3 对称对称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个中心轴或平面,两侧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对称包括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4 放缩放缩是指根据一定比例改变图形的大小。
放大使图形变大,而缩小则使图形变小。
三、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变换的应用3.1 性质的应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设计建筑物或布置房间时,需要考虑到几何图形的特性来确定布局与结构。
3.2 变换的应用几何图形的变换不仅有助于我们观察和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还被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和工程等领域。
例如,在计算机生成动画或制作游戏场景时,常常使用旋转、平移和放缩等变换来创建各种视觉效果。
3.3 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几何图形性质进行推理和证明来得出结论。
例如,通过对等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分析,可以证明两条线段平行。
3.4 几何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几何图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家具和自然界中的对象来发现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4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案4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4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案4一. 教材分析《3.4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体的空间结构,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但部分学生在空间想象力方面还稍显不足,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动手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引入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简单几何体的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以便进行对比和分析。
3.准备黑板和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简单几何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点?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呈现(10分钟)展示简单几何体的模型和表面展开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者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几何体,尝试绘制其表面展开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挑选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总结几何体表面展开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几何体展开成多个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分组探讨,教师点评和指导。
探索图形规律的方法总结
探索图形规律的方法总结一、规律探索型问题的分类1、数式规律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猜想归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已给出的材料和信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比较、归纳和分析综合,作出符合一定规律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从而发现一般规律。
它是发现和认识规律的重要手段。
平时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可以设计一些猜想性、类比性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试验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通过对大量特殊情形的观察猜想出一般情形的结论,从而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
2、图形规律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图形变化所反映的规律。
解决这类图形规律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数图形,将图形转化成数字规律,再用数字规律的解决问题,一种是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从图形中直接寻找规律。
图案、图表具有直观、形象、简明,包含的信息量多等特点,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把“形”转化为“数”,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规律探索型问题常用解法1、抓住条件中的变与不变找数学规律的题目,都会涉及到一个或者几个变化的量。
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
所以,抓住了变量,就等于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而这些变量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如: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其中第7个式子是,第个式子是(为正整数)。
分子和分母的底数没变,变化的是符号及它们的指数,再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2、化繁为简,形转化为数有些题目看上去很大、图形很复杂,实际上,关键性的内容并不多。
对题目做一番认真地分析,去粗取精,取伪存真,把其中主要的、关键的内容抽出来,题目的难度就会大幅度降低,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三年级奥数:图形规律
三年级奥数:图形规律知识定位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知识梳理一般地说,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时,应抓住一下几点来考虑问题:(1)图形数量的变化;(2)图形形状的变化;(3)图形大小的变化;(4)图形颜色的变化;(5)图形位置的变化;(6)图形繁简的变化.对于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为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解决问题.关于解决图形规律问题的常用方法:1、从图形数量、位置变化出发观察思考几何图形的规律2、从图形形状、大小变化发现寻找图形的变化规律3、掌握寻找复杂图形变化规律的方法图形规律问题的分类:1、从图形形状、大小、颜色变化发现寻找图形的变化规律2、从图形数量、位置变化出发观察思考几何图形的规律3、复杂图形变化规律竞赛考点挖掘1.从图形形状、大小、颜色变化发现寻找图形的变化规律题目2.从图形数量、位置变化出发观察思考几何图形的规律题目3.复杂图形变化规律题目例题精讲【题目】请找出下面哪个图形与其他图形不一样.【题目】根据左边图形的关系,画出右边图形的另一半.(1)(2)(3)【题目】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题目】按照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空白处应是什么样的图形??【题目】如图,根据图中已知3个方格表中阴影的规律,在空白的方格表中也填上相应的阴影.【题目】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补上一幅,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系列【题目】观察图中所给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然后在空白处填画上所缺的图形.【题目】请观察下图中已有的几个图形,并按规律填出空白处的图形.【题目】下图中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仔细观察,并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题目】观察下列各组图的变化规律,并在“?”处画出相关的图形. (1)(2)【题目】观察下图中的点群,请回答:(1) 方框内的点群包含多少个点? (2) 推测第10个点群中包含多少个点? (3) 前10个点群中,所有点的总数是多少????ihgfedcba【题目】仔细观察下图中图形的变化规律,并在“?”处填入合适的图形.【题目】将“猫”“狗”“兔”“鸡”“猴”“虎”六个动物名称分别写在六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从下面三种不同摆法中,判断这个正方体上哪些动物名名称分别写在相对面上.edcba??【题目】图10—1是由9个小人排列的方阵,但有一个小人没有到位,请你从下面图10—2中的6个小人中,选一位小人放到问号的位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是几号?【题目】四个小动物排座位,一开始,小鼠坐在第1号位子上,小猴坐在第2号,小兔坐在第3号,小猫坐在第4号.以后它们不停地交换位子,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是在第一次交换后左右两列交换,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左右两列交换…这样一直换下去.问:第十次交换位子后,小兔坐在第几号位子上?习题演练【题目】顺序观察给出图形的变化,按照这种变化规律,在空格中填上应有的图形【题目】根据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接着画下去.【题目】请找出下面哪个图形与其他图形不一样【题目】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再补上一幅,使它们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题目】仔细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请先回答:(1)在方框(4)中应画出怎样的图形?(2)再按(1)、(2)、(3)、……的顺序数下去,第(10)个方框是怎样的图形?。
几何全部知识点总结归纳
几何全部知识点总结归纳几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1. 几何图形: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都是几何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具体来说,平面几何主要研究平面上的点、直线、角、多边形等图形的性质和关系;立体几何主要研究空间中的点、直线、平面、多面体等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2. 空间:几何学也研究空间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如平面空间、立体空间等。
在几何学中,空间包括了点、线、面和体等概念,一切几何图形都存在于空间中。
3. 运动:几何学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和变换规律,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这些运动规律不仅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何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概念:1. 平面几何1.1 点、线、面的性质和关系1.2 角的性质和分类1.3 特殊直线和角:垂直线、平行线、相交线、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等1.4 多边形的性质与分类1.5 圆的性质与相关定理1.6 平面几何的解题方法与技巧2. 立体几何2.1 空间中的点、直线、面和体的性质2.2 多面体的性质和分类2.3 圆柱、圆锥、圆球的性质与计算2.4 立体几何的解题方法与技巧3. 向量和坐标几何3.1 向量的概念和运算3.2 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3.3 直角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3.4 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坐标系中的直线、曲线方程4. 解析几何4.1 平面解析几何4.2 空间解析几何4.3 解析几何中的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5. 图形的变换5.1 平移、旋转、对称的概念和性质5.2 图形变换的运用和解题方法6. 空间几何6.1 空间中点、直线、面和体的性质6.2 空间几何的相关定理和应用7. 几何证明7.1 几何证明的基本规则和方法7.2 常见的几何定理和证明方法8. 几何学的应用8.1 几何学在建筑、绘画和工程等领域的应用8.2 几何学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的应用几何学的知识点繁多而且深奥,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通过学习几何学,我们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找规律(图形)
找规律(图形)在数学中,找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图形,我们可以尝试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和关系,从而预测下一个图形的形状或者推断缺失的图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找规律来解决图形相关的问题。
1. 基本图形首先,我们来介绍几个基本的图形,它们通常在找规律的问题中出现。
这些基本图形包括:1.线段:由两个端点组成的直线段,可以是水平、垂直或倾斜的。
2.矩形:由四条边组成的四边形,其中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3.正方形:边长相等的矩形。
4.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的三边形。
5.圆形:由一条弧线组成的封闭图形,所有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
这些基本图形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形来构成更复杂的图形。
2. 寻找规律的方法在寻找图形之间的规律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2.1 对称性图形中的对称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通过观察图形中的对称轴或者对称中心,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例如,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这个直线可能是该图形的对称轴。
2.2 变换与重复图形的变换和重复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图形中的平移、旋转、翻转等操作,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规律。
例如,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后,可能会得到下一个图形。
2.3 形状与数量图形的形状和数量之间也存在一些规律。
通过观察图形的边数、角度、边长等特征,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隐藏的规律。
例如,一个图形的边数可能与其所在的位置或者其它信息有关。
3. 示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找规律,我们举例说明。
假设有以下一系列的图形:•图形1: 正方形•图形2: 正方形和一个内切圆•图形3: 正方形、一个内切圆和一个外切圆•图形4: 正方形、一个内切圆、一个外切圆和一个小正方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来找规律。
首先,观察图形1和图形2,我们可以发现图形2是在图形1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内切圆。
进一步观察图形2和图形3,我们可以发现图形3是在图形2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外切圆。
3.4 平面图形(19页)课件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多边形
阅读课本前五个自然段以及“试一试”的内容,能认识一些特 殊的平面图形.
下面的平面图形是不是多边形?请说明理由.
①④⑤是多边形,②③⑥不是多边形.
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 形、六边形、圆等.多边形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 依次 首尾相连 组成的 封闭 图形.由于圆是 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所以圆不是多边形.
七年级·数学·上册·华师大版
3.4 平面图形
1.能说出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 2.能说明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并尝试寻找多边形分 割成三角形的规律.
能从复杂的图案中找到熟悉的平面图形. 认识到多边形可以分割成三角形.
情境导入
大千世界,万种事物,千姿百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 多几何图案,从这些图案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 图形,下面就请大家试一试!
题型1 多边形个数的确定
例1 如图,你能数出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多少个不同的四 边形?
解:5个三角形,6个四边形. 【方法归纳交流】如何计数,才能又快又准?
解:可以从图形中的某一个点开始,依次进行,不重复,不遗漏.
题型2 多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
例2 从一个十一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与 其余各顶点,可以把十一边形分割成 九 个三角形.
3.图中四边形的个数为 ( D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如图,该图形是由1个 五边形和5个 三角形 组成的.
5.若如图所示的六边形下列图形中,是五边形的是 ( A )
多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 阅读教材第六自然段,体会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时,三角形的个数 与多边形的边数之间的关系,并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与其他所有顶 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以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为例,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n边形呢?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案第一章:规律的基本概念1.1 引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规律?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发现和利用规律?介绍本章内容:本章将探讨规律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发现和利用规律。
1.2 规律的定义与特征讲解规律的定义:规律是事物运动或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分析规律的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
举例说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社会的经济发展等。
1.3 发现和利用规律的方法讲解发现规律的方法:观察、实验、调查研究等。
讲解利用规律的方法:预测、规划、调整等。
举例说明:科学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人类利用这个规律开发出火箭技术。
1.4 练习与思考给出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现象,分析其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利用规律?第二章:数学规律2.1 引言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中有哪些常见的规律?如何发现和应用这些规律?介绍本章内容:本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规律,并学会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2 数列的规律讲解数列的定义和常见类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分析数列的规律: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
举例说明:计算等差数列的和、找出等比数列中的特定项等。
2.3 几何图形的规律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规律: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分析几何图形的规律:面积公式、周长公式等。
举例说明: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找出几何图形的特定性质等。
2.4 练习与思考给出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列或几何图形,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数学中发现和应用规律?第三章:自然规律3.1 引言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有哪些常见的规律?如何理解和利用这些规律?介绍本章内容:本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自然规律,并学会运用这些规律解释自然现象。
3.2 季节变化的规律讲解季节变化的成因: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等。
分析季节变化的规律:春、夏、秋、冬的交替等。
举例说明:解释为什么北半球的季节与南半球相反。
3.3 生物生长的规律讲解生物生长的基本原理:细胞分裂、营养物质摄入等。
初中数学看图形找规律教案
初中数学看图形找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图形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常见图形的性质和规律3. 图形变换与图形规律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如建筑物、家具、标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这些图形。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图形,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介绍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如点、线、面、角等。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分析图形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如对称性、周期性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一些简单的图形规律,如正方形、矩形的性质。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图形,要求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2. 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图形规律,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规律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图形规律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让学生掌握了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发现和总结图形规律,提高了数学思维水平。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图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看图形找规律方法
看图形找规律方法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ﻫ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ﻫ(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ﻫ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ﻫ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ﻫ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 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ﻫ〔3+(2n-1)〕×(n-1)÷2=(n+1)×(n-1)=n2-1ﻫ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三数学分析图形特征规律归纳详解
初三数学分析图形特征规律归纳详解数学中的图形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图形的分析和探究,可以揭示图形的特征规律,进而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初三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图形的特征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详细解析初三数学中图形特征规律的归纳方法和技巧。
1. 图形特征规律的基本概念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如矩形、三角形、圆形等等。
每种图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规律。
图形的特征可以包括边长、角度、面积、周长等等。
而图形的规律就是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2. 图形特征规律的归纳方法在分析图形特征规律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归纳方法:a)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寻找它们之间的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观察矩形的长和宽,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关系。
b) 推理法:基于已知的特征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推导出未知的规律。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边相等,可以推导出它的两个角也相等。
c)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和验证,确定图形特征的规律。
例如,我们可以用纸板压平一个圆形,并测量其直径和周长,通过多次实验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d) 总结法: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经验,总结、归纳出图形特征的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总结出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且底角相等的规律。
3. 图形特征规律的应用图形特征规律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图形的面积、寻找最优解等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a) 计算面积:通过了解图形特征的规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矩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面积,从而应用于房屋装修、地板铺设等问题。
b) 寻找最优解:在解决一些最优化问题时,通过对图形特征规律的分析,可以找到最大面积、最小周长等最优解。
这在城市规划、物流运输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c) 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图形特征的规律,可以进行统计分析,比如统计不同形状的建筑物数量、不同种类的动植物面积等等。
4. 图形特征规律的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图形特征规律的应用,下面我们以矩形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3.4第2课时圆周角和直径的关系及圆内接四边形(教案)
在上完《圆周角和直径的关系及圆内接四边形》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圆周角与直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普遍感到较为困难。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圆的相关概念还不够熟悉,导致在运用圆周角定理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
另外,我还注意到,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几何证明的严密性。许多学生在进行几何证明时,逻辑思维不够严密,导致证明过程出现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关于几何证明的专项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几何证明能力。
3.4第2课时圆周角和直径的关第2课时圆周角和直径的关系及圆内接四边形》: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圆周角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包括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同时,引入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和特征,让学生掌握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特点。具体内容包括:
1.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等于其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以及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逐步引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周角和直径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量角器测量自行车轮子的圆周角,这个操作将演示圆周角定理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周角和直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三数学笔记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三数学笔记数学作为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项必须重点关注和备考的科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科目三数学,下面将对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三数学进行详细的笔记整理。
一、数与代数运算1.1 自然数与整数自然数是指从1开始的正整数,用N表示。
整数包括自然数、0和负整数,用Z表示。
1.2 有理数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包括整数和分数,用Q表示。
1.3 实数实数是数轴上的所有数的集合,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用R表示。
1.4 数的运算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5 代数式和代数运算代数式是数的和、差、积或商的和,代数运算包括代数式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二、函数与方程2.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其中一个变量的值总是唯一对应于另一个变量的值。
2.2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等。
2.3 方程的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的解是使得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2.4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一般形式为ax+b=0。
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等价变形。
2.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不等式,一般形式为ax+b>0或ax+b<0。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利用等式性质和不等式的性质。
三、几何与图形3.1 几何基本概念几何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角、线段和圆等。
3.2 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图形的性质包括线段的长短、角的大小和图形的面积等。
3.3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内角和为180度、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和三角形相似等。
3.4 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定理。
四、统计与概率4.1 统计的概念统计是通过搜集和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的科学方法。
3.4基本几何体之正四面体
基本几何体之正四面体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如下图1、侧面中线AM a =2、高线AH =3、外接球半径R =4、内切球半径12r a =5、对棱距离(BC 与AD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2EF a =其中E 、F 为相应中点,EF 既垂直于BC 又垂直于AD6、AC 垂直BD 、AB 垂直CD 、AD 垂直BC (实际所有正三棱锥都有这个结论,正四面体是特殊的正三棱锥)注1:外接球与内切球半径的求法首先在正四面体中,外接球与内切球的球心是合一的,而且必须在高线AH 上,设球心为O ,外接球半径为R ,内切球半径为r ,而且H 必是一个切点。
如下图所示则有222r R AH R r BH ⎧+==⎪⎨⎪+=⎩又H 还是BCD的重心,有2233BH BM ===因此解222r R a R r ⎧+=⎪⎪⎨⎫⎪+=⎪⎪⎪⎝⎭⎩,即可求得R 与r注2:对棱间距的求法将正四面体放在正方体中讨论(以后会经常这样子做)。
只要在正方体中取不相邻的四个顶点就构成了正四面体。
如下:显然EF等于正方体的棱长,即2a例1 (05年北京)在正四面体P —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C )解析:如下图,做出PO为该四面体的高线,O必在AE上。
A:BC//DF可以得到BC//面PDF,对B:PO DFDF PAEAE DF⊥⎫⇒⊥⎬⊥⎭面,也对C:PO显然不在面PDF中,因此面PDF垂直面ABC不可能D:PO在面PAE内,因此面PAE与面ABC垂直要解此题,必须对正四面体的性质十分熟练。
如O必落在AE上,且O必不在DF上。
因为必有O为ABC的重心。
2=3AO AE,而EF为中位线,所以O必不在EF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找几何图形的规律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形状的变化,图形位置的改变,图形数量的变化,从而找到变化规律。
2、通过探索图形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形状的变化,图形位置的改变,图形数量的变化,从而找到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探索图形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故事引入:今天,三个小朋友去森林里面探险,他们沿着林荫小道,听着鸟语,闻着花香,一路走着。
突然,在一座小山后面,他们发现了一个藏宝箱,藏宝箱上了锁,打开锁,才能拿到里面的宝藏。
这时,一位仙翁告诉他们,只有先破解密码图,才能顺利打开锁,获取宝藏。
(展示图片PPT)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应该如何破解密码图吗?
详细解答过程见PPT,可以引导学生一行一行地观察图形找规律,也可以引导学生一列一列地观察图形找规律。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展示例1
按顺序观察下面图形的变化规律,请在空格处画出图形。
师:图中有哪些图形?
生:有三角形和正方形。
师:一行一行的观察,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生:从上往下,三角形的个数分别为4、3、?、1,每行的三角形个数依次减少1个,而正方形的个数分别为0、1、?、3,每行的正方形个数依次增加1个。
所以?=△。
师:对,我们来检验下,从每行来看,三角形的个数分别为4、3、2、1,正方形的个数分别为0、1、2、3。
刚好符合我们找到的规律。
(注意:老师们再引导学生一列一列的看,也能找到规律解决问题或验证答案)例2:下图中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仔细观察,并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师:仔细观察每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个图形都是有大小两个图形组成的。
师:再观察每一列,第一列外层是1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1个圆组成的,内层呢?
生:也是由1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圆组成的。
师:非常好,我们观察第三列,外层分别是三角形、圆,那么“?”处外层应该是什么图形呢?
生:是正方形。
师:内层呢?
生:圆。
师:现在第二列缺两个图形,很难确定,我们换个角度来观察,看看第二行的图形有什么规律?
生:第二行的每个图形都是有大小两个图形组成的,并且外层和内层都是由1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1个圆组成的。
师:真棒!那你能填出第3行“?”处的图形吗?
生:能,外层是一个□,内层也是一个□。
师:看来大家已经熟练的找到规律了,那第一行的“?”处填什么图形呢?生:外层是一个△,内层是一个○。
例3:观察下列各组图的变化规律,并在“?”处画出相关的图形。
师:认真观察这几组图形,有哪些共同点?
生:每组图形中都有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这四种图形。
师:又有哪些不同点呢?
生:位置不同。
师:对,四个图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不同的。
那么变化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呢?生:每一个图形的位置在按逆时针方向移动一格。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师:再认真观察一下,每个图形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生:正方形和圆变化前后是一样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方向也是逆时针在转动。
师:对,也就是说整个图形都是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且每次都旋转90°。
师:那么接下来第四幅图应该如何画呢?
生:同样也是在第三幅图的基础上逆时针旋转90°之后的形状。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三、融会贯通
例4:观察下列各组图的变化规律,并在“?”处填入合适的图形。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第一行a、b、c三个图形中,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这三个图形都是由两个图形构成的,左边的是组合图形。
师:大家再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有没有什么关系?
生:左半部分的图形和右边的图形形状和大小是一样的,只是摆放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右边的图形是左半部分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
师:是怎样旋转的呢?
生:左半部分图形顺时针旋转90°得到右边图形。
师:那我们怎样画出C图形的左半部分呢?
生:反过来,把C图形的右边部分逆时针旋转90°得到左半部分,然后画出另一半并涂上颜色。
师:要注意的是,左半部分和涂色部分是关于竖直直线成轴对称。
学生尝试完成,老师辅导。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行d、e、f三个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这三个图形也是由两部分组成,而且左右两边都有涂色部分。
师:大家再比较一下,这两部分有没有什么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生:左边的涂色部分与右边可以看成是关于水平直线成轴对称图形。
师:那么请同学们画出f图形的右边部分。
学生尝试着画出f图形的右边部分。
小结:观察图形形状的变化,找规律。
例5:下面的图形表示由一些方砖堆起来的“宝塔”。
仔细观察后请你回答:(1)从上往下数,第五层包含几块砖?
(2)整个五层的“宝塔”共包含多少块砖?
(3)整个五层的“宝塔”中,不能看到的方砖共有多少块?
师:从上往下数,第1层是1块,第二层有几块?
生:有4块。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生:外面看得见的3块+上一层盖住的1块
师:对,上一层有1块所以就盖住1块,如果上层有2块方砖,那会将下一层盖住几块?有3块方砖呢?
生:上层有2块方砖就会盖住2块,有3块就会盖住3块。
师:很好!也就是说本层被盖住的块数=上一层的块数,所以每一层的方块数=上一层块数+看得见的块数。
请同学们算一算,第2、3、4、5层分别有多少块砖?生:第2层:1+3=4(块),第3层:4+5=9(块),第4层:9+7=16(块),
师:第5层看得见的有多少块呢?
生:1至4层按照从上到下的数,看得见的块数分别是1、3、5、7,所以第5层看得见的块数是9.
师:请你动手画一画,验证下是不是9块。
(学生动手画一画)
师:通过验证,第5层看得见的块数是9.你能计算出第5层包含几块砖吗?生:第5层:16+9=25(块)
师:很好!你能用一个算式计算出第5层的方砖数吗?
生:1+3+5+7+9=25(块)
师:第(2)问要求“宝塔”共包含多少块砖,该怎么计算呢?
生:就是将五层的“宝塔”砖块相加.
师:请你算一算。
生:1+4+9+16+25=55(块)
师:第(3)问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
生1:从第二层开始就有看不见的方砖,每层相加就可以求出来。
生2:总数-看得见的方砖总数=不能看见的方砖总数
师:很好!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完成。
四、创新应用
例6:四个小动物排座位,如下图所示,以后不停的交换位子,问:第十次交换位子后,小兔坐在第几号位子上?
师:观察上图,第一次是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是左右两列交换,第三次是怎样交换呢?你能排出第三次交换后的座位吗?
(学生自主尝试完成,PPT呈现第3次交换的过程)
师:第四次是怎么交换的呢?请你画一画。
(学生自主尝试完成,PPT呈现第4次交换的过程)
师:观察第4次交换后的座位顺序与开始的座位顺序,你有什么发现?生:每交换4次,就跟开始的座位一样!
师:很好!那你知道第八次的座位顺序是怎样的吗?
生:跟开始是一样的。
师:那第九次、第十次分别是怎么交换的呢?
生:第九次是上下两排移动,第十次是左右两列交换。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