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doc
六年级下学期《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下学期《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高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圆和锥的形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通过图形演示和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难点:理解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高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感受和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锥形状物体,如雪糕、漏斗等,引导学生关注圆锥体积的计算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高之间的关系。
3.实例演示: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圆锥体积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关键信息。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锥的概念及基本属性。
2.能够计算不同形状圆锥的体积。
3.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圆锥体积公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圆锥与圆柱的关系。
2.掌握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教材《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相关章节的教
学内容和教具。
同时准备好一些实物圆锥,以便给学生直观的展示。
导入与探究
1.教师出示一个实物圆锥,引导学生观察,询问学生对圆锥的
认识。
2.引导学生讨论圆锥与圆柱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知识讲解与演示
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讲解圆锥的定义、性质和公式。
2.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圆锥,演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合作探究与讨论
1.分小组进行练,计算不同形状的圆锥的体积。
2.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尝试解决一些应用题。
拓展与巩固
1.学生进行趣味游戏,巩固对圆锥体积的计算。
2.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圆锥体积的应用。
课堂总结与提升
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要知识点。
2.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和理解程度。
2.收集学生完成的练和解答的实际问题的情况。
3.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于圆锥体积的掌握情况。
以上为《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的大致内容和教学过程,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5-36页。
本次说课包括五个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p《圆锥的体积》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根底上,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外表积、体积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教材突出了探究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装沙或装水的实验根底上进展公式推导。
通过观察,比拟,分析^p ,推理,概括和抽象,自主发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历,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情分析^p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并掌握了圆柱的外表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初步经历了“类比猜测——验证说明”的探究过程。
可以小组合作、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理论活动。
在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们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即深挖知识间的内在联络。
3、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实验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操作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目的: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络,浸透转化思想,并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5、教具、学具准备教具:一个圆柱、1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水;学生自制的圆柱及各类型的圆锥假设干、三角尺、直尺、沙子等二、说教法在公式推导阶段,为了打破枯燥无味的公式推导过程,在教授本节课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的。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圆锥的体积”。
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后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三生培养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因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知识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键: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必然的关系。
二、说教法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以谈话法、实验法、观察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4单元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冀教版
(一)我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圆锥的体积,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 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 是在掌握了圆的周长、 面积和圆柱 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 的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求圆锥体积公式的计算公式, 会运用 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在生产、 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 教学这部分的内容, 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进一步学 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让学生了解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充分 交流后达成共识“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 一。
1. 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 书: V锥=1/3 SH
本步骤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培 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并突出教 学重点。找出关键句、划出重点词。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 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特征和圆锥 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 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 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体积的计算公式。 2. 难点: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 以课件演示法、引导法、实验演示法为主,实现教学目标。用课 件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体, 并显示出直观图, 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初 步空间观念;用课件演示圆锥的高,帮助学生理解高的概念。充分发 挥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身份,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如引 导学生如何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发现、寻找、搜集和利 用学习资源,自主寻求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 三、说学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亲身实践。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体。学生做实验 的方法获取知识, 自己动手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 着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之中,通过自己观察比较、操作实验、讨论小 结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从而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索新 知识。
圆锥的体积六年级说课稿范文
圆锥的体积六年级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锥的体积六年级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圆锥的体积六年级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3、4、5题。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
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2)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3)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
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的第七课时----《圆锥的体积》,下面说一说我对这节课的想法。
一、说教材(一)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含有曲面围成的最基本的立体***形。
由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扩展到研究圆锥的体积,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
关键: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验和方法,如上学期学的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和刚刚经历过的圆柱的体积的推导中所运用的转化的方法,这节课我想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想,学生不能想的,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想,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着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
三、说教学过程口算(题卡)时间3-5分钟。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1、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桌子上的圆柱体,指出它的底面和高。
(学习圆柱时用的)问题(1)已知底面积和高怎样求它的体积?(2)已知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又怎样求它的体积?(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迁移规律,从求圆柱体积的思路、方法中得到启示,领悟出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2、让学生自己找出圆锥体,指出它的底面和高,同时引出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推导公式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顶点(一个)、底面(一个圆)、侧面(展开是扇形)高(一条))引导学生猜想侧面展开是什么***形,自己动手验证。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圆锥的体积》课件
1、圆锥的体积=( 是( )。
2、圆柱体积的 与和它( 相等。
),用字母表示
)的圆锥的体积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立 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4、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体 积是( )立方厘米。
练习 2 2、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
圆柱体积=底面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ຫໍສະໝຸດ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底面积
高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底面积
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小结提升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回忆圆柱,了解圆锥)
底面
.o
.o
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
高
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高有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底面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圆锥体
说教学过程
二、观察交流,认识圆锥
1.自学课本 (1)圆锥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2)圆锥的底面和侧面各有什么特征? (3)请指出图中哪是圆锥的高?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0~42页。 2.教材分析:本节课新知共有两部分: (1)认识圆锥。 (2)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学情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节课上的成功与否,与学生 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节课是是在圆柱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研究学习的,教材安排让学生寻找 生活中的圆锥形物体,然后通过观察、触摸从实物中直观感受圆锥的 特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圆锥的“底面”、“侧面”和 “高”。圆锥的认识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形象——表象——抽象的知 识建构过程。并且在学生了解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材继续 渗透类比的思想,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 的过 程,进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通用5篇)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锥的体积》说课稿(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圆锥的体积”。
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后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三生培养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本单元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因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知识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键: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必然的关系。
《圆锥体积》冀教版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圆锥体积》冀教版数学一等奖说课稿1、《圆锥体积》冀教版数学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教材是冀教六下《圆柱和圆锥》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五、相应的“试一试”及“练一练”。
2、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⑴能力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⑴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3、教学重、难点:⑴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⑴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
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二、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三法优化组合。
几何知识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的特点。
因此,在做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假如这句话中去掉“等底等高”这几个字还能否成立,并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重要意义,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加深了“等底等高”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2、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我在学生已经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案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0~42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经历认识圆锥和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的联系获得探索数学公式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圆锥的特点,探索并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教学难点:理解圆锥的高和圆锥体积公式中“Sh”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具学具: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型容器,一些谷物。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圆锥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范文模板(精选3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的优秀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的内容。
圆锥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
教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1)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空间观念,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
4、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若干套,沙、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二、说教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复习引入法。
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情景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猜测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诱发学生对猜测进行验证的情景,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
3、启发分析法。
通过对三次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我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圆锥的体积,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在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求圆锥体积公式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
教学这部分的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特征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体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以课件演示法、引导法、实验演示法为主,实现教学目标。
用课件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体,并显示出直观图,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初步空间观念;用课件演示圆锥的高,帮助学生理解高的概念。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身份,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如何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寻求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
三、说学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体。
学生做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自己动手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着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之中,通过自己观察比较、操作实验、讨论小结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索新知识。
让学生了解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充分交流后达成共识“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1.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锥=1/3 SH本步骤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并突出教学重点。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的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
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课书43页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体积,例2是已知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小麦的重量,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基本情况六年级四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9人,以前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七学期对圆锥、圆柱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学习,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对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能熟练地计算,但也有少数学生立体观念不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因此学习效率差。
三、教学方法由于本节课是立体图形(圆锥的体积)的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通过具体教具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我采用具体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圆柱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尝试计算圆锥的体积,以达到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一开始,用口算,口答的形式引入课题,一是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二是为新授课作为辅垫,为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紧接着提示课题,以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其规律,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环节是本节的难点,必须让学生理解清楚,特别是对三分之一的理解。
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例1,直接告诉底面积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教师不必多的提示,只要学生会做就行。
例2是已知圆锥形的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要求小麦重量,实际旧就要先求体积。
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师特别引导,要求体积,这个题不知道底面积,则要先求底面积,二是要让学生讨论,如果这堆小麦知道直径和高,你能想办法测出来吗?这样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程
意见。
实际测量圆锥物体的方法,
3. 师生合作边讨论边测量, 重点指导 并获得真实的数据。给学生
圆锥高和底面直径的测量方法。 边测 自主选择数据、独立计算的
量边记录相关数据。
空间, 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4. 求体积让学生选择测量的数据计
算沙堆的体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组 交流
不像圆锥?有哪些东西可以堆成圆 锥?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 2. 提出: 计算沙堆的体积,需要测量
沙堆的哪些数据?让学生充分发表
学习要点与学法指导
讨论的过程,既是数学知识 应用的思考,又是实际测量 活动的必要准备。测量方法 的指导,为学生的测量活动 积累实践经验。使学生学会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第 6 课时 圆锥的体积
学科
数学
课题
圆锥( 2)
六 年级
班级 课型 新授
课时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学习
1 主备人
责任人
审核人
1. 结合具体情境, 经历测量圆锥及解决与圆锥体积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
2. 会测量圆锥的有关数据,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圆锥有关的计
算问题。
3. 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测量活动经验,培养数学应
用意识。
会测量圆锥的有关数据解决与圆锥体积有关实际问题
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圆锥有关的计算问题, 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
课前在操场上堆一个沙堆,准备皮尺、 2 个标杆。
准备 学 习 过
自 主实践
课前
三分钟 前置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冀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能力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
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
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我在课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利用实验法,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三法优化组合。
几何知识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的特点。
因此在做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假如这句话中去掉“等底等高”这几个字还能否成立,并让学生用不等底等高的空圆锥、空圆柱盛沙做实验,发现有时装不下,有时不够装,有时刚好装满,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加深了“等底等高”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说学法
我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实验操作法。
2、尝试练习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复习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公式及其应用,为新知迁移做好铺垫。
2、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掌握了圆柱体积公式及其应用,并认识了圆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体积。
(板书课题)
(2)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吗?
3、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本环节教学是本节几何课成败的关键。
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中,我尽量给学生有对象可说,有东西可做,有问题可想,有步骤可循,让学生都能主动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
(1)在实验时,我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a比一比,量一量,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b用空圆锥装满沙,倒进空圆柱中,可以倒几次?每次结果怎样?
c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d你能用实验说明“圆锥的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说出圆锥体及计算公式。
(3)教师归纳公式,学生记忆公式。
(板书结论和公式)
4、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1)同时出示例2和例3。
①课件示例题,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题意。
③指名板演。
③集体订正,指出计算圆锥体积时,一定不要忘了乘“1/3”。
(2)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完成“做一做”。
这个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5、看书质疑,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问的吗?看书总结和质疑,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
每一节成功的课,都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质疑答难,从而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在完成了书上的基础练习之后,设计了三个发展练习,分别是知道半径和高;直径和高;周长和高;求体积,这样即满足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使优生能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对《圆锥的体积》一课的说课,如有不妥望各位老师给予帮助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