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闻喜特色
山西南部地区的美食名称
山西南部地区的美食名称
山西南部地区的美食有:
南部烧麦、升钟酸菜、卧龙鮓、麻婆豆腐鱼、大桥豆瓣、陈皮牛肉、方酥锅魁、蜀凯牛奶等。
1、南部烧麦:特色美食,皮薄馅丰、营养丰富。
2、升钟酸菜:传统美食,酸咸适中、清凉爽口。
3、卧龙鮓:特色美食,肥而不腻、回味无穷。
4、麻婆豆腐鱼:特色美食,色泽红润、别具一格。
5、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
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
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
其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2019年11月,闻喜县人民文化馆获得“闻喜花馍”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6、陈皮牛肉:特色美食,此菜色质深褐,味辣,且能放一个时间较长而不变味。
7、大桥豆瓣,南部特产,色泽棕红,酱香浓郁,麻辣回甜,咸淡适中。
8、方酥锅魁,酥如饼干,香酥可口,携带方便,半个月内可保持酥香。
山西特色闻喜花馍文化赏析25页PPT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Hale Waihona Puke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花馍历史及简介
花馍又叫面花、面塑,它起源于中国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花馍的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在民间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黄河两岸的花馍,它的文化底蕴更为深厚,从过事上讲:有红事花馍,白事花馍,各种节日花馍,从寓意上讲:有贡奉花馍,有辟邪扬善花馍,从形式上讲:有动物、有植物、有人物、有传承着的各种敬仰物花馍等,黄河两岸的人们很早很早就用花馍语言文化有声无声的传奇着一种真情,在人们生活日益兴盛的现代化时代,花馍这一传承中国文明的形式,慢慢的将被历史悄然无声的淹没,陕西咸阳将在今年正月十五期间,举办中国第一界花馍艺术节,这是一次对中国历史濒危传统文化的抢救,值得弦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喜花馍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闻喜花馍面塑是用来吃的、看的、还是摆的?可能许多人会认为这种花馍只具有其中的一种作用,其实对晋南人来说,闻喜花馍兼具食用、观赏、礼仪三大功能,是指尖上的艺术、舌尖上的美食、心尖上的情节。
闻喜花馍是我省闻喜县一带著名的汉族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粉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多样而命名为花馍。
民间瑰宝闻喜花馍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已有1300多年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
“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在晋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如剪纸、花馍、布画、刺绣、草编等民间艺术,其中闻喜花馍流传最盛,它始终和百姓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形成了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较为完整的花馍体系。
目前,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中,闻喜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
包括:搓、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所用的工具包括擀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
闻喜花馍的制作从麦子筛选、晾晒、加工开始,还要经过凝水、箩面、制酵、发面、捏形、蒸制、成形、着色、插面花九大工序。
山西各地区特色菜肴
山西各地区特色菜肴、地方小吃介绍太原地区大同地区刀削面大同的风味小吃当然离不开面食,首当其冲要数刀削面。
刀削面是一种用特制的薄薄的呈瓦型的不锈钢刀片把揉好的面团砍削成面片,直接下锅煮制而成的面食。
该面工艺考究,制作细腻,调味独特,讲究用汤,面条色白、筋光,有“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动人描写。
刀削面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考究,选用本地猪肉、牛肉等上等辅料熬制汤羹,配以十几种调味料炖炒而成,此外还有番茄酱、肉炸酱、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多种选择,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香菜、辣椒面等用料,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刀削面中含有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钙、磷、钾、铁、镁等成分,同时所含有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极易被人体吸收。
不但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能增加食欲,帮助消化。
还可以补虚暖胃、强筋活血、补精添髓。
豌豆面大同的风味面食还有豌豆面,其具体作法是将豌豆面与白面或莜面和在一起,然后或擀或压或切,品种有拔鱼儿、抿面、压饸烙等,下锅煮熟以后,浇上用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调成的卤汁或肉末卤汁,即可食用。
香味浓郁,十分适口。
豌豆富含维生素C和能分解体内亚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亚硝胺,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另外含有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具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
羊杂粉汤论起吃羊肉的习惯,汉人和有些少数民族也有不同,少数民族只吃羊肉,把羊下水全扔了。
而汉人吃完羊肉之后,还把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以及羊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以葱、辣椒、盐等调料熬制成汤,因为里边杂七杂八应有尽有,故称羊杂。
羊杂汤里面掺些山药粉条,有荤有素,油而不腻,质醇味美,捞出锅来热气腾腾,香气袭人,吃起来味道鲜美。
羊杂符合中医营养学中“以脏补脏”的理论,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C、烟酸、肝素等多种营养素,有益精壮阳、健脾和胃、养肝明目、补气养血的功效,在气候偏冷的塞北地区,羊杂即可裹腹充肌,又可为人们逐寒御冷,历来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风味小吃。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闻喜花馍是一种特色食品。
它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花式各样,从而命名为花馍。
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传承发展到今天,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具有丰富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大放异彩。
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目录1花馍简介2花馍特点3花馍工艺4花馍文化5四项世界纪录闻喜花馍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性能分,可分为纯观赏性、食用性加观赏性两大类。
按造型类型分可分为糕类、馍类、吉祥物类、盘顶类。
按花样种类笼统地说,怎么也得几百种。
按功能分,节日祭祀类、生日祝寿类、盖新房立柱上梁类、定亲结婚类,丧葬礼仪类。
2花馍特点说造型。
糕类里,题材有龙凤糕、四龙八凤糕、十二生肖糕、石榴布篮糕、九狮(世)同菊(居)糕、大吉大利糕、招财进宝糕、双喜临门糕、状元游街糕、鱼跃龙门糕……花糕是面塑之最,重的可达近20公斤,分4层,最下面的是糕底层,其上为云团夹红枣,再上是糕面儿。
这3层是糕座部分,是能食用的。
最上面的一层,图案造型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神话传说、爱情故事、花鸟图案,想弄什么弄什么,中心是一个吉祥、美好。
花糕是送礼用的,用在婚事中叫上头糕,用在建房上梁上为上梁糕,祝寿,为寿糕,年节活动,叫布篮糕、节节糕。
花馍比花糕用途广,喜丧节典日常交往各种活动都可用,分大花馍、对对馍、枣花馍、馄饨馍、石榴馍等等。
说大,大到重十多公斤,和花糕差不多,小的像枣那么大,常用的有2斤多的,有半斤多的。
花馍的图案越复杂,食用性越差,欣赏性越强。
支健康说,欣赏性的可以长期放,面干了,并不影响美观。
盘顶,是不能吃的,它是祭祀活动中的专用品,是摆在食箩顶节的面塑艺术品,有人物,有动物,动物体现了浓浓的地方特色,面塑人物则是比较普及的手工艺术。
花馍背后的文化隐喻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新郎家要给新娘家蒸“上头糕” 花馍,待新娘出门时,妈妈要 将“上头糕”的底部一段裁下 来,让一对新人带走,意为女 儿应在婆家扎根,其余切成片 分送给家族与邻居,表示喜鸟 儿飞翔得很高很远了
小孩过满月时,亲戚前去喝喜 酒,会带上奶头馍,那做成乳 头样子的馍,寄托亲戚对孩子 的祝愿:好好吃饭,健康成长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最大花馍
最上层是天安门城楼的造 型,下面还盘着九条世龙, 就是龙腾盛世,下面每一 层都有说法,底座的第二 层是56朵向日葵象征着56 个民族团结兴盛,第三层 是百花争艳,第四层是四 季发财,第五层是五谷丰 登。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闻喜花馍能够流传至今,因为它始终和 百姓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它可是说伴随着 一个的一生,出生、结婚、生日、死去,都 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同时,在每个节日也有 相应的表现形式,在民间的传承与发展中, 形成了了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 丧葬花馍、上梁花 馍、乔迁花馍等较为完整 的花馍体系。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最高龙王
龙王神像面塑位列花馍展的 第一位,高14米,创造了世界最 高的面塑纪录。由闻喜县畖底镇 众村民制作。 设计者闻喜县文 化馆馆长支建康是闻喜花馍非物 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说,“龙 王是用面粉、钢筋和泡沫三部分 组合而成,用泡沫45立方米,用 面粉是2000余斤,钢架结构有 三吨之多。历时半个月时间,20 多个人把它做出来的。”
悠悠乡土塑真情
—闻喜花馍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晋南的馍,晋中的面,晋北的糕。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花馍是一种 特色食品。它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 种样式的馒头,花式各样,从而命 名为花馍。
山西闻喜花馍的调查报告
山西闻喜花馍的调查报告山西闻喜花馍的调查报告1一、摘要:作为面食的故乡,山西素有“一面百样吃”之誉,普通的面团经过山西人的巧手,就能神奇的变化出万般花样。
闻喜花馍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造型、色彩尽显民俗风情。
“闻喜花馍”2023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起闻喜县的花馍,那绝对可以成为山西面塑艺术的代表,民俗文化宝库中独具艺术魅力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2月3日在山西闻喜县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中,两千多种花馍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充分体现了其“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打造花馍特色产业”的宗旨。
其中龙腾盛世大花馍、龙王神像面塑、神龙面塑、裴氏宰相将军群塑四件作品则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本人通过暑期走访闻喜县花馍协会及一些花馍生产作坊,以此文对非物质文喜花馍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参与到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之中。
同时也希望闻喜花馍今后的道路走的更远一些。
二、正文:调查范围:山西闻喜县。
花馍,又叫面塑、面花、礼馍、花糕等。
在我国流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
花馍至少有数千种,按性能可分为食用性花馍、观赏性花馍,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按造型可分为糕类、馍类、吉祥物类、盘顶类;按功能分为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类。
表现形式主要有:插棍式、吊线式、浮雕式、雕式、微雕式、仿效式等。
闻喜花馍是人工用面做成的颜色各异、造型各异的的馒头。
说起花馍,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先前祭祀活动宰杀牛羊等动物,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变,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影响,人们渐渐采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而闻喜县的花馍在人生礼仪习俗中有一些活动是独有的,逢年过节、敬神祭祖、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甚至亲朋往来,上梁和乔迁,老百姓大都要制作各式各样的花馍相互馈赠,一则对主人贺喜,二则示情谊;综上两项我们可得出,闻喜花馍与民俗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对传承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花馍历史及简介
花馍历史及简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花馍又叫面花、面塑,它起源于中国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花馍的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在民间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黄河两岸的花馍,它的文化底蕴更为深厚,从过事上讲:有红事花馍,白事花馍,各种节日花馍,从寓意上讲:有贡奉花馍,有辟邪扬善花馍,从形式上讲:有动物、有植物、有人物、有传承着的各种敬仰物花馍等,黄河两岸的人们很早很早就用花馍语言文化有声无声的传奇着一种真情,在人们生活日益兴盛的现代化时代,花馍这一传承中国文明的形式,慢慢的将被历史悄然无声的淹没,陕西咸阳将在今年正月十五期间,举办中国第一界花馍艺术节,这是一次对中国历史濒危传统文化的抢救,值得弦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喜花馍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闻喜花馍面塑是用来吃的、看的、还是摆的可能许多人会认为这种花馍只具有其中的一种作用,其实对晋南人来说,闻喜花馍兼具食用、观赏、礼仪三大功能,是指尖上的艺术、舌尖上的美食、心尖上的情节。
闻喜花馍是我省闻喜县一带着名的汉族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粉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多样而命名为花馍。
民间瑰宝闻喜花馍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已有1300多年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
“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在晋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如剪纸、花馍、布画、刺绣、草编等民间艺术,其中闻喜花馍流传最盛,它始终和百姓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形成了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较为完整的花馍体系。
目前,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 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中,闻喜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
浅析山西闻喜花馍的发展
浅析山西闻喜花馍的发展作者:张咪咪来源:《度假旅游》2018年第12期摘要:山西是中国面食的故乡,山西闻喜花馍作为山西民间面塑艺术的代表,不仅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更是体现出浓浓的地域特色。
作为一项传统的工艺,在社会快速发展中,花馍的发展面临人才短缺、市场定位不清、规模化难度大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对闻喜花馍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闻喜花馍;保护与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中图分类号:F59;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2-0204-01闻喜被称为“花馍之乡”,制作花馍历史悠久,作为一项与劳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艺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从先秦时期就有有关记载,最早是用来祭祀的,人们把它做成猪、牛、羊等动物的模样来祭祀祖先。
因闻喜花馍技艺独特、历史悠久,在 2006 年与定襄面塑、焙面面塑、新绛面塑共同作为山西面塑艺术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 年以其独有的食用、观赏、礼仪功能,作为传统美术—面花的成员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对闻喜花馍的肯定和鼓励。
然而与大多数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闻喜花馍也面临着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与旅游结合来实现其价值的“新生”。
闻喜花馍也在此方面做了尝试,如2012 年闻喜举办了“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并创造了最高龙王、最长飞龙、最大花馍、最大面塑群四项世界纪录,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还有幸荣登“2012 中国品牌节庆榜”。
除此之外,现如今闻喜花馍从农村走向城市形成一种产业。
闻喜花馍玫瑰红专业合作社(现为太原晋闻食品贸易有限公司)、闻喜县卫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作为代表,甚至淘宝上都有闻喜花馍的身影。
据统计,在闻喜县,2012 年成立四家合作社,2013 年增加到六个合作社。
2013 年年初,闻喜花馍专卖店首次落户到山西省省会太原市。
其中 4 个专业机构和 3 个食品公司都是由山西省闻喜县花馍协会引导农民成立的。
浅谈闻喜花馍的民俗形式与艺术特色
浅谈闻喜花馍的民俗形式与艺术特色作者:赵国珍来源:《天工》2018年第04期[摘要] 闻喜花馍起源于汉代祭祀活动,发展到明清已成为祭祀、庆典、过事、观赏、食用为一体的可食性艺术品。
通过搜集资料、多方考察及深入研究后,从民俗题材寓意、造型、色彩等艺术特点来论述闻喜花馍,对现代闻喜花馍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关键词] 闻喜花馍;题材;寓意;艺术特色闻喜地处山西南部,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摇篮之乡。
面食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被闻喜群众发展成多样的民俗艺术作品,其中,面塑在这里扎根、孕育、成长、发展和壮大。
深厚的历史底蕴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闻喜花馍,2008年,闻喜花馍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闻喜人逢年过节、大事小事都要用花馍来祭祀、庆典、赠礼,当地有句俗语:“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
”因此闻喜县也被誉为“花馍之乡”。
现在闻喜大多数农村仍延续着做花馍的工艺与习俗,运用在不同的人生礼仪习俗中。
一、民俗与闻喜花馍的题材寓意闻喜花馍发展至今,始终和民俗文化紧密相联。
其造型、题材、寓意都反映了其民俗文化,不同民俗时节做的花馍都蕴含着不同的寓意。
丰富的民俗活动促进了花馍艺术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完整的花馍体系。
(一)节日里各种花馍的吉祥寓意一年到头每个传统时节,闻喜人都要做各种各样造型的花馍来祭祀、祈福、赠礼,它们凝结着闻喜人丰富的思想情感与真诚的精神寄托。
1.花馍在闻喜新年里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定造型的花馍送给特定的人,表达了特定的寓意。
如“福婆婆”,即在大圆馍上用象形的手法,做成乐呵呵的胖老太,送给家里年长的婆婆,寓意着婆婆福如东海;“聚宝盆”是在凹形馍上放几个元宝,送给家里主劳力,寓意着家里财源广进;“石榴馍”,是在圆馍上做个象形石榴,点上一点红,送给媳妇,寓意着“榴开百子、多子多福”;“生肖动物”是根据孩子属相捏个动物造型,用黑豆做眼睛,送给孩子,寓意着孩子平安健康;“枣花馍”是馍里放枣,装点上面花,送给客人,寓意着把吉祥祝愿送给客人。
浅谈闻喜花馍的民俗形式与艺术特色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非遗传承文 赵国珍浅谈闻喜花馍的民俗形式与艺术特色闻喜地处山西南部,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摇篮之乡。
面食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被闻喜群众发展成多样的民俗艺术作品,其中,面塑在这里扎根、孕育、成长、发展和壮大。
深厚的历史底蕴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闻喜花馍,2008年,闻喜花馍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闻喜人逢年过节、大事小事都要用花馍来祭祀、庆典、赠礼,当地有句俗语:“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
”因此闻喜县也被誉为“花馍之乡”。
现在闻喜大多数农村仍延续着做花馍的工艺与习俗,运用在不同的人生礼仪习俗中。
一、民俗与闻喜花馍的题材寓意闻喜花馍发展至今,始终和民俗文化紧密相联。
其造型、题材、寓意都反映了其民俗文化,不同民俗时节做的花馍都蕴含着不同的寓意。
丰富的民俗活动促进了花馍艺术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完整的花馍体系。
(一)节日里各种花馍的吉祥寓意一年到头每个传统时节,闻喜人都要做各种各样造型的花馍来祭祀、祈福、赠礼,它们凝结着闻喜人丰富的思想情感与真诚的精神寄托。
1.花馍在闻喜新年里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定造型的花馍送给特定的人,表达了特定的寓意。
如“福婆婆”,即在大圆馍上用象形的手法,做成乐呵呵的胖老太,送给家里年长的婆婆,寓意着婆婆福如东海;“聚宝盆”是在凹形馍上放几个元宝,送给家里主劳力,寓意着家里财源广进;“石榴馍”,是在圆馍上做个象形石榴,点上一点红,送给媳妇,寓意着“榴开百子、多子多福”;“生肖动物”是根据孩子属相捏个动物造型,用黑豆做眼睛,送给孩子,寓意着孩子平安健康;“枣花馍”是馍里放枣,装点上面花,送给客人,寓意着把吉祥祝愿送给客人。
春节时最常见的是“枣花馍”的制作,其造型多似道教太极图中阴阳鱼的造型,这种造型表现是道教文化在花馍中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很好的研究民间信仰和道教文化关系的有力资料。
“有馍就有事 有事就有馍闻喜花馍的饮食人类学研究
四、未来发展
总之,山西花馍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传统民间艺术。它是山西 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为了保护这一传统艺术,我 们应该深入了解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积极探索其未来发展的有效 途径,让这一璀璨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标题: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闻喜花馍的饮食人类学研究
在闻喜县,对花馍的热爱和尊重,不仅体现在其制作技艺的精湛,更体现在 其文化内涵的丰富。花馍的每一个品种,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比如,春节 期间常见的“鱼”形馍,寓意“年年有余”;婚礼上常见的“龙凤呈祥”花馍, 寓意新人的幸福美满。这种通过食物传达情感和寓意的做法,是人类学中食物社 会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四、未来发展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山西花馍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 的挑战。为了保护这一传统艺术,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多种措施 来促进花馍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可以通过举办花馍文化节、展览等活动来提高 人们对花馍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通过将花馍制作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 保护其传承;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来推动花馍产业的发展。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山西花馍,是一种源于山西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誉为“中国食品的雕刻艺 术”。它是人们在各种节日和庆典中表达祝福和寄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山西 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次演示将从历史渊源、制作工艺、文化内 涵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对山西花馍的民俗造型艺术进行深入探讨。
谢谢观看
二、制作工艺
此外,印模和点染也是制作花馍的重要环节,印模是将面制食品压印成各种 形状和图案,而点染则是用各种颜色的染料将面制食品装饰成丰富多彩的图案。
闻喜的风俗作文
闻喜的风俗作文在山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闻喜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里不仅有秀美的山川,更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风俗。
闻喜的婚礼风俗那可是相当讲究。
就拿迎亲来说吧,新郎带着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迎亲的车必须是双数,寓意着好事成双。
新郎到了新娘家,可没那么容易就能把新娘接走。
新娘的闺蜜们会早早地把房门紧闭,等着新郎和伴郎们来“闯关”。
这第一关通常就是回答各种刁钻的问题,比如“新娘的生日是哪天?”“第一次约会在哪里?”答错了?那不好意思,红包拿来!好不容易过了这一关,还有找鞋子的环节。
那两只藏得严严实实的婚鞋,可把新郎和伴郎们折腾得够呛。
好不容易找到了鞋子,新郎才能牵着新娘的手走出房门。
而在葬礼方面,闻喜也有一套独特的规矩。
当亲人离世,家里会搭起灵棚,亲人们身着孝服,日夜守灵。
出殡那天,送葬的队伍很长,一路上哭声和哀乐声交织在一起。
到了墓地,还有一系列复杂的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
不过,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闻喜的过年风俗。
一进入腊月,闻喜的大街小巷就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准备年货,那场景简直比集市还热闹。
大人们忙着采购各种食材,小孩们则眼巴巴地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糖果和鞭炮,心里盼着过年快点到来。
腊月二十三,这可是个重要的日子——祭灶。
妈妈会在灶台前摆上甜甜的灶糖,说是要让灶王爷的嘴甜甜蜜蜜的,到了天上能多给咱们家说好话。
我那时候还小,就好奇地问妈妈:“灶王爷真的会吃这些糖吗?”妈妈笑着说:“傻孩子,这是咱们的一个念想,希望来年家里能顺顺利利的。
”到了腊月二十八,家里就要开始蒸馒头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馒头,而是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花馍。
有胖乎乎的小猪,有展翅欲飞的凤凰,还有笑开了花的寿桃。
奶奶可是蒸花馍的高手,只见她那双灵巧的手在面团上揉揉捏捏,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出现在眼前。
我在一旁看得手痒痒,也想试着做一个,结果弄得满脸面粉,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山西美食有哪些必吃的特色小吃
山西美食有哪些必吃的特色小吃说起山西的美食,那可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其美食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这里有许多让人回味无穷的特色小吃,每一种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承。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面食之一。
制作刀削面的师傅一手托着面团,一手拿着特制的弧形削刀,快速地将面一片片削入锅中。
削出的面条中间厚两边薄,形状如同柳叶一般。
煮熟后的刀削面口感爽滑有劲道,再配上鲜美的臊子,比如肉酱、西红柿鸡蛋等,那味道简直绝了。
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麦香和臊子的鲜香,让人吃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
平遥牛肉也是山西的一道名小吃。
平遥牛肉以色泽红润、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而闻名。
其制作工艺独特,要经过腌制、卤煮等多道工序。
选用的牛肉都是当地优质的黄牛,经过精心处理和烹制,牛肉的口感达到了最佳状态。
无论是直接切片食用,还是作为菜肴的配料,平遥牛肉都能让人品尝到其独特的美味。
太谷饼是山西传统的糕点之一。
它外表呈金黄色,表皮上还点缀着芝麻,看起来就让人很有食欲。
太谷饼口感酥脆香甜,甜而不腻,而且保存时间较长。
在过去,太谷饼是人们走亲访友时常常携带的礼品。
过油肉也是山西的一道经典菜肴,同时也可以算作特色小吃。
这道菜以猪里脊肉为主料,经过切片、上浆、过油等工序,再搭配木耳、冬笋、蒜薹等配菜一起炒制。
过油肉的特点是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适中,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羊杂割是山西人喜爱的早餐之一。
以羊的心、肝、肺、肠等内脏为主料,配以粉条,用羊骨熬制的高汤煮制而成。
吃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辣椒、醋等调料。
羊杂割的味道浓郁,营养丰富,一碗下肚,整个身子都暖和起来。
碗托是山西吕梁地区的特色小吃。
通常是用荞麦面制成,蒸熟后晾凉,切成薄片或条。
碗托可以凉拌,也可以热炒。
凉拌时加入辣椒油、醋、蒜等调料,口感爽滑筋道;热炒则更加入味,香气四溢。
浑源凉粉也是颇受欢迎的小吃之一。
浑源凉粉以土豆淀粉为原料,制作出的凉粉细腻爽滑。
运城特色美食小吃
运城特色美食小吃运城特色美食小吃1、北相羊肉胡卜:山西省运城市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其制作方法是:把烙熟的白面薄饼切成丝条,加鲜羊肉汤煮成,再加香油、葱花、红辣椒面等调料。
味道清爽,油而不腻,滋补身体,为当地群众性的名吃佳品。
2、稷山麻花:山西运城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
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传至民间时成为两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状,洪洞一带还可见到这种食品。
稷山麻花始创于隋朝开皇年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为油炸食品,硬面和就,配料考究,口味独特,纯手工制作。
3、南式细点:以面粉为主的糕点,山西省运城市的一道传统名点,由中国南方引入已有,经长期发展演变,成为运城的独特产品。
细点区别于山西其它糕点的突出之处就在于“细”。
具有酥、松、甜、香的风味特点。
4、晋糕:晋糕以江米、蜜枣为主料的食品,材料:江米、、蜜枣、葡萄干等。
5、万荣凉粉:传统地方小吃,主要食材有红薯粉面、醋、蒜等。
口味辛辣香酸。
万其热凉两种,浇羊肉臊子的为热凉粉,调以油辣子、芥茉、食盐、蒜泥、酱油、醋的为凉凉粉。
据传始于清代,由陕西韩城传入。
最有名的为三儿凉粉。
6、闻喜煮饼:是一种山西省的地方传统名点,正宗闻喜煮饼大多产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在山西有着“饼点之王”的美誉,又有“国式糕点绝产”之美称。
主要原料为面粉、蜂蜜、小磨香油、糖粞及上等红白糖等。
7、羊杂烂:以羊肠、羊肝等为主料制作的菜品,源于山西省新绛县著名的传统小吃,是由羊骨架熬制成的上等羊汤,加之以羊肠、羊肝、羊肺、羊血、羊肚、羊肉等肉食,再佐之以羊油辣子、香菜、葱花等。
油而不腻,清香爽口。
8、济牛肉饺子:以牛肉为主料的美食,是山西省永济市的一种民间小吃,相传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
由于当地回民较多,喜食牛肉。
皮薄馅嫩,久煮不烂,味道奇绝,食之香而不腻,既可当主食,又可做下酒菜。
9、运城大盘鸡:隶属运城美食,大盘鸡的发源地虽是新疆,但经过爱吃的运城人加以改良后,融入了运城本地人的独特口感。
闻喜西湖的简介
闻喜西湖的简介闻喜西湖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闻喜县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湖泊。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闻喜西湖的特色和魅力。
闻喜西湖是山西省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湖面面积达到800多亩。
湖水清澈见底,水质优良,是天然的饮用水源地之一。
湖泊四周群山环拱,形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湖边植被丰富,湖水与绿树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感觉。
闻喜西湖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这里的湖泊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了,已有千年历史。
湖泊周围的土地肥沃,人烟稠密,是周边农民的主要农田和渔场。
闻喜西湖还是一个重要的水源地,为周边农田的灌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闻喜西湖的美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湖泊四周有着精美的园林和建筑,如湖边的赏花园、荷花园等。
这些园林景观与湖泊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每年夏季,湖边还会举行荷花展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闻喜西湖还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湖泊周围有许多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如西湖寺、大观楼等。
这些建筑物保存完好,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此外,闻喜西湖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划船比赛、渔民捕鱼等,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闻喜西湖的周边还有许多特色美食,如当地的鱼类和蔬菜等。
这些食物新鲜美味,深受游客的喜爱。
此外,湖边还有一些小吃摊位,提供各种当地特色小吃,如油炸饼、烤羊肉串等,让游客能够品尝到当地的美食文化。
总的来说,闻喜西湖是一座美丽而迷人的湖泊。
它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山西省晋中市,不妨去闻喜西湖一游,相信你一定会有一段美好的旅行经历。
山西乔家大院的导游词
山西乔家大院的导游词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位于山西省闻喜县的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是一家古老的名门宅院,由乔氏家族建于明清时期。
现已成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景区,堪称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
乔家大院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当时的乔氏家族始创而成。
这里是乔家大院的历史起源地,也是乔家世代担任官职、功勋卓著的见证之地。
下面,我带大家一起来探索乔家大院的历史和文化。
首先,我们来看乔家大院的建筑风格。
乔家大院的建筑风格独特,既含有北方明清古建筑的特色,又融入了江南水乡的元素。
整个大院分为前、中、后三进,建筑面积达到了近10万平方米。
门前是一座古老的玉牌坊,详细记载了乔氏家族的历史。
进入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庭院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一起。
每一个庭院都有自己的特色——有成排的小洋楼、有优美的小桥流水、还有一些宽广的平台和庭院,布局巧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次,我们可以欣赏到乔家大院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传统文化包括建筑、家教、婚姻和绘画。
首先是建筑方面,它集中于山西、河北等地风格与特色为一体,采用砖木结构、木雕、砖雕工艺相结合的特殊建筑手法。
其次是家教,乔家大院的家教传统讲究忠孝仁爱、谦虚谨慎、善于协调沟通,在乔家大院里经常可以看到这些传统家教的体现。
此外,婚姻也是乔家大院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乔家的儿子要经过门是通道小考,小考不过,不准成亲,这种考试的方式在当时来说非常的特殊。
最后,是绘画,乔家大院内的许多装饰图案,都涉及到了花鸟奇石、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各种图案,彰显了乔家大院文化的独特性和韵味。
最后,我们还要提一下乔家大院的传说。
据说,乔家大院是由一位女建筑师所设计,她被誉为“乔家大院母亲”。
传说中的“乔家大院母亲”是在大院设计阶段时,为寻找灵感四处旅游,而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位神仙,神仙便悉心指导她完成了所有的设计,并祝福大院的今后子孙昌盛。
之后,“乔家大院母亲”将设计的草图、结构图及神仙所传授的建筑理念,全部融入到了建筑之中,所以乔家大院每个角落都蕴含着灵秀的东方智慧与传统文化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特色1.闻喜地处山西南部,沿同蒲铁路南下,过临汾、侯马即入闻喜县境。
这里山河雄伟壮丽而多姿多彩,东部中条山层峦叠翠,林啸水吟,西部稷王孤峰独标,中部涑水河谷平坦富饶。
这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矿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闻喜历史悠久,地杰人灵,自汉武帝巡视经此闻破南越喜改左邑桐乡为闻喜至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
这里有新时代、仰韶、龙山时期和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有春秋战国、汉、唐、宋、清等时期的古墓群;有后稷教民稼穑、董父奉帝使豢龙之传说;有一门世代出将相名扬中外的裴氏家族;有为维新变法而喋血刑场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有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的全国植棉劳模吴吉昌;有创办国家级大型民营企业——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国劳模、优秀企业家李海仓……纵览古今,这块沃土,英才迭出,代有伟人。
闻喜土特名产丰富,远销国内外。
闻喜煮饼为山西八大名点之一,曾受到鲁迅先生赞誉;北垣柿饼,肉质如枣,汁丰味甜;北垣馍,做工精细,色泽如雪,口味纯正;葱花饼,配料讲究,香酥可口,与山西削面、平遥牛肉齐名,被誉为山西三大名吃之一;董泽白莲,质细孔多,故有“闻喜莲菜-眼儿多”之谚语;峪口紫皮蒜,质优个大,味浓辛辣;涑川茼蒿,茎肥叶细,养营丰富;焦山优质天然矿泉水,以微量元素含量高,口感良好而闻名远近。
闻喜多业并举,发展势头强劲。
农业粮、果、菜、牧已形成产业化链。
蓬勃发展的工业已经成为闻喜一道亮丽的风景:培育出钢铁、镁业、化工、建材、机械、瓷业、玻璃、汽车配件、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
闻喜交通发达。
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路、大运二级路、太风路穿境而过,闻垣、新闻、桐石二级公路全线贯通。
通讯、电力设施先进。
是中西部很具发展潜力的一方热土。
闻喜县历史悠久,在春秋时属晋国曲沃。
战国时属魏。
秦时改曲沃为左邑县,属河东郡。
西汉员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巡视途经此地,欣闻平南越大捷,遂将左邑桐乡改为“闻喜”,居今已两千一百余年。
南北朝时属北魏正平郡,后属西魏、北周正平郡,武成二年改属绛州。
隋唐时属绛州。
五代、宋、金、元、明时属解州。
清时改属绛州。
闻喜历史悠久,地杰人灵,自汉武帝巡视经此闻破南越喜改左邑桐乡为闻喜至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
这里有新时代、仰韶、龙山时期和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有春秋战国、汉、唐、宋、清等时期的古墓群;有后稷教民稼穑、董父奉帝使豢龙之传说;有一门世代出将相名扬中外的裴氏家族;有为维新变法而喋血刑场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有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的全国植棉劳模吴吉昌;有创办国家级大型民营企业——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国劳模、优秀企业家李海仓……纵览古今,这块沃土,英才迭出,代有伟人。
闻喜土特名产丰富,远销国内外。
闻喜煮饼为山西八大名点之一,曾受到鲁迅先生赞誉;北垣柿饼,肉质如枣,汁丰味甜;北垣馍,做工精细,色泽如雪,口味纯正;葱花饼,配料讲究,香酥可口,与山西削面、平遥牛肉齐名,被誉为山西三大名吃之一;董泽白莲,质细孔多,故有“闻喜莲菜-眼儿多”之谚语;峪口紫皮蒜,质优个大,味浓辛辣;涑川茼蒿,茎肥叶细,养营丰富;焦山优质天然矿泉水,以微量元素含量高,口感良好而闻名远近。
闻喜多业并举,发展势头强劲。
农业粮、果、菜、牧已形成产业化链。
蓬勃发展的工业已经成为闻喜一道亮丽的风景:培育出钢铁、镁业、化工、建材、机械、瓷业、玻璃、汽车配件、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
闻喜交通发达。
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路、大运二级路、太风路穿境而过,闻垣、新闻、桐石二级公路全线贯通。
通讯、电力设施先进。
是中西部很具发展潜力的一方热土。
闻喜的昨天令人自豪,闻喜的今天令人振奋,闻喜的明天前景广阔。
尊敬的朋友,这是一片神奇的沃土。
欢迎您到闻喜来,有悠久历史的桐乡大地和热情好客的闻喜人民一定会张开双臂拥抱您,斟满香淳的美酒迎接您。
闻喜县历史悠久,在春秋时属晋国曲沃。
战国时属魏。
秦时改曲沃为左邑县,属河东郡。
西汉员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巡视途经此地,欣闻平南越大捷,遂将左邑桐乡改为“闻喜”,居今已两千一百余年。
南北朝时属北魏正平郡,后属西魏、北周正平郡,武成二年改属绛州。
隋唐时属绛州。
五代、宋、金、元、明时属解州。
清时改属绛州。
2闻喜煮饼来历闻喜煮饼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康熙皇帝巡行路径闻喜时,闻喜官绅为迎接圣驾,遍选名师治宴。
席间,皇上觉得其他肴馔都淡而无味,唯有煮饼滋味独特,余味绵长,不禁喜问其名,众官宦搜索枯肠,都想取一个吉利的名称来讨皇上高兴,但因皇上猝然发问,不免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皇上见此情状不觉笑说:就叫煮饼吧。
于是康熙皇帝命名的闻喜煮饼就此名声大燥并流传至今。
闻喜煮饼并不是饼状,而是滚圆形,外边裹一层脱皮芝麻。
将芝麻团掰开,便显露出外深内浅的栗色皮层和绛白两色分明的馅子,以及能拉几寸长的甜丝。
再把掰开的芝麻合在一起,马上又恢复球状。
这种煮饼风味佳美,营养丰富,吃起来越嚼越香,带有一种异样的甜香味,令人口味无穷。
3闻喜美食·羊杂酪以羊骨熬汤,选用羊肝、肺、胃、肠、心、头肉、蹄筋煮熟剥落,切成碎块,吃时盛入碗中,浇上羊肉汤,放上香菜及少许醋、盐、辣椒,连汤带肉,异香扑鼻,热辣味美4闻喜宰相村山西闻喜有个宰相村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这就是河东闻喜裴氏家族。
这个世族的发祥地,就是现在的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
“裴氏家族”探源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
“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
”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
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
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
在上下两千余年间,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郡守以下不计其数。
还多次与皇室联姻,出过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马21人。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
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秀、裴楷、裴蕴、裴矩、裴他、裴让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斐枢等;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法学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隋代名臣裴政,是著名的法律学家。
据《隋书》记载,裴政在断狱时,“用法宽平,无有冤滥”,深得民心。
又因敢于直言进谏,多所匡正,享誉朝堂内外。
隋文帝继位后,裴政等人受命制定隋朝新律《开皇律》。
裴政博采魏、晋、齐、梁等南北朝时各家刑典,取其可用之处,废除了前世的枭首、鞭笞等酷刑,把刑讯时惯用的大棒、毒杖、车辐压踝等酷刑全部革除,并规定民有冤屈,县不受理时,可依次上诉郡、州、省,仍不理者,可直接向刑部申诉。
《开皇律》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历代任何律令都显得格外开明,是一部划时代的古代刑典,为后世立法奠定了规范格式。
明代大思想家王夫之高度评价道:“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之所也”,足见其影响深远。
隋朝文林郎裴世清,是个九品小官,正史甚至没有给他立传,但他却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率领访日友好使团出访日本的外交大臣。
隋大业三年(607年),日本国派遣使者小野妹子访隋,次年3月到达长安。
裴世清受隋炀帝诏命,率隋朝使团一行13人回访日本,并晋见了日本天皇,献上了文物及国书。
他携带的这份国书在日本的《日本书记》太籍中被保存下来,成为永久的历史见证,为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名臣裴矩(547——627年),是供职于周、隋、唐的三朝元老,为政廉谨,颇负清名。
他先后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史部尚书等职。
隋炀帝时,裴矩受命赴张掖(今甘肃)主管与西域各国开展贸易之事。
在与各国商人接触中,他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大量宝贵资料,编撰成《西域图记》3卷。
书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绍了西域44国的国情,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标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的3条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为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
唐开国元勋裴寂,在隋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之际,高瞻远瞩,顺天顺人,鼎助李渊起兵晋阳,建立了李唐王朝。
唐宰相裴耀卿(681——743年),致力于整顿漕运,保证了南粮北调的水道畅通,解决了唐王朝沿续了几十年的关口粮荒问题,开元年间传为佳话。
一代贤相裴度,更是世代传颂,名垂青史。
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完全可以与唐初的名相魏征等人相提并论。
他从青年时代便胸怀壮志,正气凛然。
其一生的最大功绩就是竭尽毕生精力去一次次地削平藩镇割据势力,特别是在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中,立场坚定,力挽狂澜,功绩卓著,使唐朝又一度取得了统一,出现了“元和中兴”的政治局面。
淮西之乱平定之后,唐宪宗封裴度为上国柱并晋国公。
后来由于奸臣构陷,裴度三起三落,几度入相,几度出藩。
裴度为相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
诗文大家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撰写诗文颂扬他的功德。
他的一些事迹,甚至被编成传奇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明明是59位宰相,何来六十位呢?原来,裴柏村对面的村子阜底村,是南宋名相赵鼎故里。
赵鼎因推荐岳飞,反对投降,主张抗金,最后绝食而亡。
两村近在咫尺,几乎连为一村,故有此说。
在各个学术领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朗若群星,闪耀古今,不胜枚举。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224—271年),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创造性地制定出“制图六体”的原则,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5.“戊戌六君子”就义时,杨深秀49岁,杨锐41岁,刘光第39岁,谭嗣同33岁,康广仁31岁,来自福建侯官的“才子”林旭,年仅24岁。
一代风流倜傥的志士仁人,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取义,临大节而不辱。
他们手无寸铁,甚至可说是手无缚鸡之力,但他们有的是满腔热血,一片丹心,甘愿为国家民族捐躯洒血,冒死不辞。
他们真是将自己的人生的极致,义无反顾地涌入了历史的大波。
至今思之,令人无限感慨,唏嘘不已。
仪张村就在新开的二级路旁侧,仪张村到了。
杨深秀墓在村边不远的地方,热心的县文博馆馆长张英隽先生,很快把我领到了那里。
墓丘完全可以用“荒凉”两个字来概括。
一座并不高大的圆土堆,用石块围砌着,寂寞地立在一片果园中。
果园里间作着小麦,成熟的麦子正待收获,金黄耀眼。
若不是墓丘前面有一块上书“戊戌志士杨深秀之墓”的碑石,谁会相信这土堆会属于名震中外的一代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