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
3、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大多呈隐形感染 (1000~2000:1),可获得持久 的免疫力。 患病者大多为10岁以下儿童,尤 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流行病学
4、流行特征:
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除西藏,新疆,青 海外均有流行。 热带全年散发;亚热带及温带具有明显的 季节性,80~90%集中在夏秋季7,8,9三个 月。 本病集中暴发少,呈高度散发性。
8.30 胸片示右上肺云絮状浸润灶(炎症可能性大) 9.9 入院至今T波动于38-39.4 0C 对症处理后降低 胸片示浸润灶吸收 颅脑CT示脑实质密度增强(符合临床诊断) 9、12 开始行针灸、高压氧等 10.1 Babinski,Chaddock,Oppenheim,Gordon征 均(+)复查颅脑CT脑萎缩(以颞叶为主) 10.25出院:痴呆、失语、运动功能障碍、肌肉萎缩, 无吞咽咳嗽反射 半年后复查,肢体运动功能、吞咽咳嗽功能恢复,仍 失语、痴呆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 典型乙脑分四期:
1、初期:1—3天,起病急,高热,T高 达 39~40 0 C,伴头痛、恶心、呕吐,多 有嗜睡,倦怠,少数可出现神志淡漠、 颈强直和 抽搐。
临床表现
2、极期:
病程第4—10天,初期症状加重 (1)高热: T 常〉400C 持续7~10天。 ( 2 )意识障碍:精神萎靡、嗜睡、定向 力障碍、烦躁、谵妄甚至昏迷。最早可见 于病程第2~3d,多见于第1周内,持续1周 左右,重者可达4周以上。
临床表现
3、恢复期:
体温逐渐下降,神志逐渐清醒。 语言,表情,运动及神经反射等多2~4周 恢复。部分恢复较慢,需1—3个月。 脑组织病变重者,神志迟钝,痴呆,失语 或语言障碍,痉挛性瘫痪或扭转性痉挛精 神异常等,多在6个月内恢复。
临床表现
4、后遗症期:发病半年后,约有5—20%
的患者上述症状仍不恢复者,留有后遗症。 癫痫可持续终生。
诊断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夏秋季,10岁以下 (2)主要症状和体征:高热,头痛,呕 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 膜刺激征阳性。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 胞均增高:csf检查呈无菌性脑膜 炎改变。血清学检查可助确诊。
鉴别诊断
(1)中毒型菌痢:起病更急。肛拭子或生理 盐水灌肠,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 (2)结核性脑膜炎:起病缓,以脑膜刺激征 为主,CSF示GLU和CL↓P↑ (3)化脓性脑膜炎:冬春,皮肤可见瘀点, 细菌性脑膜炎改变 (4)其他病毒性脑膜炎:血清学和病毒分离
明显 明显或角弓反张 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 肢体强直性瘫痪
吞咽反射消失 有 可有 两周以上 压眶反应消失 脑疝或中枢性呼衰 有 3~5天死亡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WBC总数(10~20)×109/L, 病初中 性粒细胞在80%以上。部分血象始终正常
实验室检查
(二)CSF:
1.外观无色透明偶呈微混,压力增高 2 . 白 细 胞 数 5 0 ~ 5 0 0 × 1 0 6 / L, 少 数 可 达 1000 × 10 6 /L,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偏高, 蛋白轻度增高。个别病例初起时脑脊液检查 可正常。 3.白细胞计数的高低仅反应脑膜炎症渗出情况, 与病情的轻重及预后无关
丘脑下部受损 体温调节障碍,超高热或午后明显低热 延髓受损 可发生球麻痹 喉部痰鸣,吞咽困难,病理呼吸 前庭小脑受损 眼球震颤,瞳孔变化 植物神经受损 面部潮红,发热,偏侧出汗,大小便失禁 肢体瘫痪的特点:伴有意识障碍,全瘫或偏瘫。呈非对称 性,肌张力大多增高。
临床表现
高热 抽搐 呼吸衰竭 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 尤以呼吸衰竭为致死主要原因。
实验室检查
(三)血清学检查: 1、特异性IgM抗体:一般病后3~4天可 测到,两周内达高峰,可作早期诊断。 2、其他抗体:血凝抑制实验,补体结合实 验,中和实验能测到相应特异性抗体。
实验室检查
(四)病毒分离: 1、病毒分离 从死亡病例的脑组织中可分 离出病毒。 2、核酸水平检测 ( RT—RNA)查乙脑病 毒RNA。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
病毒→ 人体→单核巨嗜C→血液→病毒血 症→血脑屏障→CNS→ 脑炎 是否发病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毒力以 及机体的免疫力和其他防御功能有关。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病理解剖:
病变广泛,可累及脑及脊髓,以大脑皮 质,间脑和中脑病变最重。病理变化有: (1)神经细胞病变:坏死软化灶,后遗症。 (2)血管病变和细胞浸润:渗出;脑水肿; 栓塞;血管套。 (3)胶质细胞增生:胶质小结。
实验室检查:8.22 血常规示WBC 29.9× 109 /L,GRN 20.5× 109 /L
CSF示无色清晰,有核细胞计数8× 106 /L P 172.8mmol/l(200-400) GLU 4.7mmol/l(2.5-3.9) cl 121mmol/l(120-130) 入院诊断: 1.CNS感染 2.呼吸道感染 治 疗:入院后给予降颅压、抗感染、镇静止抽、 降温、吸氧等
治疗
(三)其它治疗:
① 抗病毒治疗IFNα2b 、利巴韦林 ②中医中药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醒脑静,紫雪丹 ③恢复期及后遗症的处理 a加强营养,耐心护理,防止褥疮,肺炎等并发症。 b脑活素;成人10ml / 次 小儿0.25—0.5ml / 次, 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点,促进昏迷清醒。 c高压氧治疗:对病情稳定,无抽搐的瘫痪失语等表 现者,可采用高压氧治疗。 d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功能锻炼等
复习题
1.乙脑的传染源(主要的传染源)。
2.乙脑的传播途径。 3.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 4.乙脑、化脑、结脑的鉴别。
气管切开
① 深昏迷,咳嗽反射消失或吞咽机能障碍, 呼吸道痰液堵塞,经处理无效者。 ② 脑干型脑炎,咽部分泌物多,病情进展者 ③延髓麻痹或假性延髓麻痹,或呼吸肌 麻痹,经吸痰给氧不能维持换气功能者。 ④老年病人呼吸衰竭,排痰困难,或合并 肺炎,肺不张,紫绀进行性加重者。
病历摘要
2009.8.22 患者,男,11岁,以“发热4天,抽搐1次” 为主诉入院。4天前受凉后发热,T波动于38 0C, 伴头痛、恶心、咳嗽、咳痰,于当地诊所治疗效 差。2h前突然出现言语不清、抽搐,头向右侧倾 斜,双目凝视,四肢屈曲、握拳,伴流涎,持续 约10min,急诊收入儿科。发病来,反应差,小便 失禁。体 检:T 36.7 0C , P 86次/分,R 26次/ 分,BP 100/80mmHg。浅昏迷,双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迟钝。咽稍充血。双侧巴氏征(+)。
8.23—8.25:T 38-39 0C,昏迷状,间断全身性抽搐5 次,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痰较多。 复查血常规WBC 12.3× 109 /L,GRN ﹪81.5﹪
8.25转入传染科:临床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追问病史:家中养较多猪,蚊子较多。 查体:昏迷状,双瞳孔光反射迟钝,颈部抵抗, 双肺呼吸音粗,大量痰鸣四肢肌张力下降, 双下肢腱反射消失,左下肢内旋,双侧巴氏 征(+)。
治疗
(二)对症治疗: 3、呼吸衰竭 ③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用血管扩张剂。 东莨菪碱(成 0.3 - 0.5 儿 0.02 - 0.03 )具 有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兴奋呼吸中枢 及中枢镇静作用。
治疗
(二)对症治疗: 3、呼吸衰竭 ④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所致者,保持呼吸道 通畅,吸痰和加强翻身引流,必要时 插管或气管切开。
临床表现
(5)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多10d内,2周后少有新的神经症状和体征。 神经反射 浅反射减弱和消失,深反射先亢后消 椎体束受损 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巴 氏征阳性 大脑额叶受损 精神,思维,运动障碍 大脑颞叶受损 失语,听力障碍 大脑半球源自文库重受损 去大脑强直
临床表现
(5)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病室隔离:防蚊,控制室温在300C以下 2饮食营养:昏迷者可鼻饲 3补液:水、电解质平衡 4定期测:T、R、P、BP、意识、瞳孔等 5口腔护理,保护角膜,防止舌头被咬伤 6皮肤护理:翻身,拍背,吸痰
治疗
(二)对症治疗 1、高热:物理降温为主,药物为辅,同 时降低室温,使室温控制在300C以下。 ① 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冰敷大血管部位,冷盐 水灌肠,冰帽等。 ② 药物降温:50%安乃近滴鼻、消炎痛栓 亚冬眠疗法:高热伴抽搐时用,配合物理降 温,氯丙嗪和异丙嗪各 0.5~1mg /Kg可 4~6h重 复使用,可连续使用3~5d,不宜长期使用。
治疗
(二)对症治疗 2、抽搐或惊厥 ① 高温所致者以降温为主。 ② 脑水肿所致者以脱水为主。可用 20%甘露醇, 肾上腺皮质激素,速尿,50%葡萄糖液。 ③ 呼吸道梗阻所致者,以吸痰,给氧,保持呼 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加压呼吸。 ④ 脑实质炎症所致者,可使用镇静药。安定、 鲁米那、水合氯醛。
治疗
(二)对症治疗: 3、呼吸衰竭 ①由脑水肿所致者用脱水剂。 同上。
治疗
(二)对症治疗: 3、呼吸衰竭 ②中枢性呼吸衰竭时用呼吸兴奋剂。 首 选 洛 贝 林 , 成 人 3 ~ 6 mg/ 次 , 小 儿 0.15~0.5mg /kg /次,静注。也可用可拉明, 成人0.25~0.5g /次,小儿5~10mg / 次 im, iv。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乙脑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 猪(特别是幼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猪在农村饲养面广,更新率快。 猪的感染率 100%,病毒量高。 猪是三带喙库蚊的主要吸血对象
流行病学
2、传播途径:
蚊子(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 介。蚊感染病毒后不发病,可带毒越冬或 经卵传代,是长期储存宿主,造成蚊 动物 蚊的循环感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概述
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 脑实质病变 为 主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临床上以 高热 ,意识障碍, 抽搐或惊厥 , 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者伴 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 可有后遗症。
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1 结构:核心(为单股正链的 RNA和核心蛋白)和 外膜. 2 病毒抵抗力:不强,对温度,乙醚和酸均敏感。 4 抗原性:稳定,感染病毒后,可产生补体结合 抗体,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
临床类型
体温
意识障碍 抽搐 轻型 38~390C 清醒 无 普通型 39~400C 重型 400C以上 极重型 400C以上 深昏迷 反复或持续性强烈 嗜睡或浅昏迷 昏迷 偶有 反复或持续性
脑膜刺激征 无 较明显 病理反射 无 浅反射减弱及消失
呼吸衰竭 后遗症 病程 无 无 5~7天 巴氏征阳性 无 无 7~14天
预后
本病病死率已降至10%以下,轻型和普 通型病例多能顺利通过,重型和极重型 病死率仍在15%以上,部分患者留有后 遗症。
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动物的管理和预防接种,乙脑 疫苗对马和猪进行预防接种 二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 三提高人群免疫力:地鼠肾组织培养的灭活疫 苗,保护率可达 85~98% 。注射对象为 6 个月 ~10岁儿童及来自非疫区的成人,每年流行前 1~2个月注射,皮下注射2次,间隔7~10天, 不能与其他疫苗同时注射。
临床表现
2、极期:
(3)抽搐或惊厥:发生率40~60%,频繁 抽搐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①原因是高热,脑实质炎症,脑水肿所致。 ②多见于病程第2~5d。 ③均伴有意识障碍, ④先见局部后全身,持续几~几十分钟。 ⑤频繁抽搐致紫绀,脑缺氧水肿呼吸暂停。
临床表现
2、极期:
(4)呼吸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可 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呼吸衰竭,主要为中 枢性呼吸衰竭,多发生于极期深度昏迷的 病人
气管插管指征
① 呼吸突然停止,或呼吸衰竭突然发生而 来不及作器官切开者: ② 接近恢复期,上呼吸道阻塞严重,可望 于2~3天内解除者。
中枢和外周性呼衰
中枢性 外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