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附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597d5a4afe04a1b071dec9.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填空题:1.对那些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其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 , 。
2.根据工序的定义,只要 、 、工作对象(工件)之一发生变化或对工件加工不是连续完成,则应成为另一个工序。
3.采用转位夹具或转位工作台,可以实现在加工的同时装卸工件,使 时间与 时间重叠,从而提高生产率。
4.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 。
5.拉孔,推孔,珩磨孔, 等都是自为基准加工的典型例子。
6.根据工厂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类型划分为 、 和单件生产三类。
7.某轴尺寸为043.0018.050+-φmm ,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 mm 。
8.工艺基准分为 、 、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9.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依次分为安装、 、 和走刀。
10.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 的组织形式,可以实现高生产率生产。
11. 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和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12. 如图1所示一批工件,钻4—φ15孔时,若先钻1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90度钻下一个孔,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把4个孔钻完。
则该工序中有个工步,个工位。
图1 工件13. 全年工艺成本中,与年产量同步增长的费用称为,如材料费、通用机床折旧费等。
14.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5. 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6.自位支承在定位过程中限制个自由度。
17.工件装夹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18.在简单夹紧机构中,夹紧机构实现工件定位作用的同时,并将工件夹紧;夹紧机构动作迅速,操作简便。
19.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小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
20.回转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夹具具有;盖板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没有。
机械制造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d0543726fff705cd170add.png)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机械制造学一、填空题1.切削运动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和。
2.切削要素包括和。
3.切削层横截面要素是指切削层的横截面尺寸,包括、以及三个要素。
4.任何刀具都由和组成。
5.用来确定刀具几何角度的参考系有和两类。
6.目前最常用的刀具材料是和。
7.切屑形态主要有、、和四种类型。
8.通常用、和作为衡量切屑变形程度的指标。
9.刀屑接触区分为粘结区和滑动区两部分,在粘结区内的摩擦为,而在滑动区内的摩擦为。
10.在切削条件中影响积屑瘤的主要因素是、、以及。
11.影响切削变形的主要因素有、、和。
12.切削力来自与。
13.测力仪是测量切削力的专用仪器,常用的测力仪有和两种。
14.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是、和。
15.刀具磨损的形式分为和两类。
16.按照磨损部位的不同,正常磨损分为、和三种形式。
17.刀具的磨损过程分为、和三个阶段。
18.金属切削加工中,常用的切削液分为、和三大类。
19.切削用量的优化主要是指和的优化组合。
20.某车床型号为CA6140,其最大工件车削直径为 mm。
21.为了实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运动,机床必须具备、和三个基本部分。
22.通常传动链中包括和两类传动机构。
23.为实现一个复合运动,必须油一条和一条或几条。
24.无心磨削有和两种。
25.砂轮磨料根据其颗粒大小分为和两类。
26.齿轮的切削加工方法按其成形原理可分为和两大类。
27.齿轮滚刀实际上就是一个;剃齿刀实质上就是一个高精度的。
28.滚刀安装时,安装角在数值上等于滚刀的。
29.麻花钻的刀柄是钻头的夹持部分,有和两种。
30.坐标镗床用于孔本身精度及位置精度要求都很高的加工。
31.毛坯主要有、、、和五种。
32.工艺基准根据其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以及四种。
33.在机械加工中,引起工艺系统热变形的热源主要来自 和 两个方面。
34.影响加工精度的误差因素按其性质分为 和 两类。
35.零件表面层的几何形状特征主要由 、 、 以 及 四个部分组成。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四套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四套全)](https://img.taocdn.com/s3/m/ce1356c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0.png)
机械制造⼯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四套全)⼀、是⾮题 (10分)1. 建⽴尺⼨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最少。
( √ )2. 圆偏⼼夹紧机构的⾃锁能⼒与其偏⼼距同直径的⽐值有关。
( √ )3. 机械加⼯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精度有关⽽与装配⽅法⽆关。
( × )5. 细长轴加⼯后呈纺锤形,产⽣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艺系统的刚度。
( √ )6. 由⼯件内应⼒造成的零件加⼯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速切削能降低表⾯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件表⾯产⽣残余拉应⼒。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10.分析⼯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对定位的影响。
( √ )⼆、填空 (30分)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的⽅法有:(提⾼⽑坯制造精度),(提⾼⼯艺系统刚度),(多次加⼯)。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表⾯的冷却硬化),(⾦相组织变化),(残余应⼒)。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度摆动)。
5. 机械加⼯中获得⼯件形状精度的⽅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件加⼯表⾯(法线)⽅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精度影响⼤,⽽在(切线)⽅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
8. 夹具对⼑元件的作⽤是确定(⼑具)对(⼯件)的正确加⼯位置。
9. 应⽤点图进⾏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11.划分⼯序的主要依据是⼯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件是否连续完成 )。
六、(10分) 车削⼀批轴的外圆,其尺⼨要求为Φ20±0.06。
若此⼯序尺⼨呈正态分布,公差带中⼼⼤于分布中⼼,其偏值δ=0.03mm ,均⽅根差σ=0.02mm ,求:(1)这批⼯件的废品率是多少?(2)指出该⼯件常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3)可采取什么改进措施以消除废品?解:(1)5.102.003.002.097.1994.19==-=-δx x 查4332.01=F则0668.04332.05.05.011=-=-='F F废品率为0668.01='F(2)03.02097.19=-=-=?δx x C(3)采⽤将⼑具朝着尺⼨变化的⽅向调整0.015(即直径上增加0.03),使X 与公差带中⼼重合以消除废品。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机械制造工艺)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机械制造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1006fbcd15abe23482f4de0.png)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2010-- 2011 学年 下 学期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 时间110分钟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 40 学时 2.5 学分 考试形式 闭 卷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注:1、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请在答题纸左上角用正楷字体写上任课老师的名字,交卷时按任课老师交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不尽相同,在大批大量生产中使用的工艺文件为( )。
2. 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装夹有三种主要的方法,即( )、( )和( )。
3. 某轴尺寸为Φ036.0014.085.20++mm ,如将尺寸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该轴尺寸为( )。
4. 在时间定额的组成中,( )和( )的总和称为操作时间。
5. 机器中最小的装配单元是( )。
6. 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可以分解为( )、( )和( )三种基本形式。
7. 在车床上车削轴类零件,采用双顶针定位,如果工艺系统中工件的刚度不足,则会产生( )误差;如果工艺系统中机床的刚度不足,则会产生( )误差。
8. 机械零件表面层金属硬度的变化可以用( )和( )两个指标来衡量。
9. 磨削淬火钢时,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而磨削过程没有冷却液,零件表层金属将产生( )烧伤。
10. 表面强化工艺是指通过( )加工方法,使表层金属产生冷态塑性变形。
11.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 )、( )和( )。
12. 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 )、( )、( )和( )。
13.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有( )原则、( )原则、( )原则、自为基准原则和便于装夹原则。
14. 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包括表面粗糙度、( )、( )和( )。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 工件在定位中如出现欠定位或过定位,则该定位方案不可取。
()2. 加工某一材料为黄铜的轴类零件,轴径尺寸精度为IT5-6级,其外圆表面的精加工工序可以为精密磨削。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e7932bfd0a79563c1e72b1.png)
一、是非题(10分)1.只增加定位的刚度和稳定性的支承为可调支承。
(×)2.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3.一面双销定位中,菱形销长轴方向应垂直于双销连心线。
(√)4.装配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完全互换法。
(×)5.车削细长轴时,工件外圆中间粗两头细,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刚度差。
(√)6.机床的热变形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7.机床的传动链误差是产生误差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
(×)8.工序集中则使用的设备数量少,生产准备工作量小。
(×)9.工序余量是指加工内、外圆时加工前后的直径差。
(×)10.工艺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辅助过程两个部分。
(×)二、填空(30分)1.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2.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形状)、(位置)三方面的内容。
4.定位误差由两部分组成,其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造成的,它的大小等于(两基准间尺寸)的公差值。
5.圆偏心夹紧机构中,偏心轮的自锁条件是(eD)20~14(),其中各符号的意义是(D为圆偏心盘的直径;e为偏心量)。
6.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7.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等几种。
8.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9.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基准)。
10.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位置。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工作地点不变)和工作是否连续完成。
三、解释概念(10分)1.经济精度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即完好设备、适当夹具、必需刀具、一定的熟练工人,合理的工时定额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达到的公差等级和粗糙度。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程训练试卷四(带答案).doc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程训练试卷四(带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5ae9fc4fd0a79563c1e72e9.png)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程训练试卷4材料成形工艺部分一、填空:(10分}1、线切割加工中,四轴联动是指X轴、Y轴、U轴与V轴:2、快速成形制造的基本工艺步骤为构建三维模型、近似处理、分层处理、截面加工、截面叠加、U处理;3、型(芯)砂应该具备H、透气性、退让性、耐火度与可塑性等性能;4、冒口的作用是补缩、集濟、出气与观察:5、接头开坡口的作用是保证焊件焊透。
二、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标记"V〃,不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标记"x〃:(10 分}1、铸型型腔刷上涂料,目的是提高铸件表面质量和防止粘砂;(V)2、液态金属浇注温度过低容易产生冷隔;(V)3、金属型铸造适宜于单件生产;(x)4、型芯应该烘干再使用;(V)5、铸铁只能用铸造的方法产生毛坯;(V)6、在型(芯)砂中加入锯木屑,可增加退让性;(V)7、液体金属流入型腔的通道称为浇注系统;(V)8、为了防止铸件厚壁产生缩孔,应将A浇口开在薄壁处,以便铸件同时凝固;(V)9、手工弧焊接电弧长度不宜大于焊条直径;(V)10、快速成形制造技术是采用离散一一堆积的方法将三维CAD模型转变为具体物质构成的三维实体。
(V)三、下列各题均有三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你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10分>1、型砂中含水分过多,导致铸件产生(a >;a、孔;b、砂眼;c、热裂;2、型砂的耐火性差,造成铸件(b);a、冷隔;b、粘砂;c、裂纹;3、同一砂型中各处型砂紧实度(b );a、没有差别;b、不同;c、可相同可不同;4、交流弧焊机的工作电压是(c )。
a 220V;b 380V;c 15-35V O5电火花成形加工中,工作电流小于50A时,工作液面应高于工件顶部(b);а、10mm; b、50mm; c、80mm;б、气焊焊补铸铁件时,采用(c>;a、氧化焰;b、中性焰;c、碳化焰;7、铸件的机械性能比锻件性能(a);a、低;b、高;c、相等;8、将硬质合金刀片连接在45钢刀杆上,采用(b>;a、手工电弧焊;b、钎焊;c、锻接;9、分型面应尽量选择在铸件的(ba、最小截面处;b、最大截面处;c、任意截面处10、用三种方法制造某一尺、j*的齿轮毛坯,性能最可靠的是(a);a、锻造;b、砂型铸造;c、用一件大小与齿轮尺寸相同的圆钢料四、确定下列铸件的浇注位置与分型面:(10分上(1)上分型面下上(2)(3)五、回答下述问题:(io分)传统的制造方法是"去除法"加工,而快速成形是"添加法"加工,根据你在制造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的体会,分析这两种制造方法的优缺点。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b02d7c0975f46527d3e1b3.png)
第一章
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案: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偏差应为多少?
答案:
根据题意画出尺寸链图,根据尺寸链判断孔尺寸D≒1000 _0(+0.3)mm半径500 _0(-0.15)为减环,尺寸540 _(-0.35)0为增环,尺寸B为封闭环,
尺寸B的上偏差≒增环上偏差-减环下偏差≒0-0≒0,尺寸B的下偏差≒增环下偏差-减环上偏差≒-0.35-0.15≒-0.5,所以B≒40 _(-0.5)0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举例在课本page12、13பைடு நூலகம்。
1.10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答案: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套件是在一个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而构成的。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
将零件装配成套件的工艺过程称为套装。
将零件和套件装配成组件的工艺过程称为组装。
将零件、套件和组件装配成部件的工艺过程称为部装。
将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为总装。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复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74981b6c175f0e7dd13706.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复习题20013-5一、判断题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错)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对)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
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孔。
(对)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错) 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对)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对)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对)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对)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错) 10.成组技术的主要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 对) 11.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 错) 12.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 对) 13.工件夹紧变形会使被加工工件产生形状误差。
( 对) 14.产品的装配精度包括: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相互配合精度。
( 错) 15.专用夹具是专为某一种工件的某道工序的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夹具。
( 对) 16.随行夹具一般是用于自动线上的一种夹具。
( 对) 17.铰链夹紧机构是一种增力机构,其自锁性能好。
( 错) 18.斜楔夹紧的自锁条件是:楔角应小于两接触面摩擦角之和。
( 错) 19.强力磨削不包括砂带磨削。
( 对) 20.柔性制造系统主要解决了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问题。
( 错)21、工艺规程制订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对)22、确定毛坯要从机械加工考虑最佳效果,不需考虑毛坯制造的因素。
(错)23、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对)24、对所有表面需要加工的零件,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大的表面作粗基准。
(错)25、粗基准应选择最粗糙的表面。
(错)26、应尽可能选择设计基准或装配基准作为定位基准。
(错)27、选择精基准时,尽可能使定位基准和装配基准重合。
中南大学机械工艺制造习题与答案
![中南大学机械工艺制造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4648951eb91a37f1115cf8.png)
第1章思考题1、有人说:“工件在夹具中装夹,只要有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完全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欠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不会出现过定位”,上面这些说法都对吗?为什么?试举例说明.2、“工件夹紧后,位置不动了,其所有自由度就都被限制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某机床厂年产CW6140普通车床5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20%,废品率为4%,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
此主轴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应有什么特点?4、如图1所示一批工件,钻4-φ15孔时,若加工过程分别为:(1)用4轴钻同时钻4个孔;(2)先钻1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90度钻下一个孔,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把4个孔钻完。
以上两种加工情况各有几个工步和工位?图1 工件5、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2所示定位方案中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的情况。
图2 定位分析3—活动锥销6、图3所示为某箱体零件的零件图及工序图,试在图中指出:(1)铣削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2)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图3 基准分析第1章思考题答案1、有人说:“工件在夹具中装夹,只要有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完全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欠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不会出现过定位”,上面这些说法都不对.例如:在球体上铣通平面只需一个定位支承点限制一个自由度就可满足要求,而这种定位方式并不是欠定位。
2、“工件夹紧后,位置不动了,其所有自由度就都被限制了”,这种说法不对。
因为在分析定位时不应考虑力的影响。
“工件的自由度被限制”,是指工件在某座标方向上有了确定的位置,而不是指工件在受到使之脱离支承点的外力时,不能运动。
“工件夹紧后,位置不动了",这是夹紧的任务,并不一定就说明工件的所有自由度就都被限制了。
4、都只有1个工步。
工位:(1)1;(2)45、限制5个自由度6、(1)铣削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3;定位基准:1;及测量基准:1 (2)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5;定位基准:1及测量基准:不定第2章思考题1、试分析下图所示的三种加工情况,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假设工件的刚度很大,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c491d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9.png)
一、单项选择(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削扁镗杆的减振原理是DA、镗杆横截面积加大C、基于再生自激振动原理B、镗杆截面矩加大D、基于振型偶合自激振动原理2、经济加工精度是在(D )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A、最不利B、最佳状态C、最小成本D、正常加工3、直线尺寸链采用概率算法时,若各组成环均接近正态分布,则封闭环的公差等于D。
A、各组成环中公差最大值B、各组成环中公差的最小值C、各组成环公差之和D、各组成环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4、重要的轴类零件的毛坯通常应选择。
BA、铸件B、锻件C、棒料D、管材5、一个部件可以有( A )基准零件。
A、一个B、两个C、三个D、多个6、在超精密切削加工中,最常用的刀具材料是.DA、高速钢B、硬质合金C、陶瓷D、金刚石7、在数控铣床上用球头立铣刀铣削一凹球面型腔,属于CA、轨迹法B、成型法C、相切法D、范成法8、将许多具有相似信息的研究对象归并成组,并用大致相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组生产对象的技术称为:BA、智能技术B、成组技术C、RP技术D、CAPP9、表面粗糙度的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AA、小于50B、等于50~200C、等于200~1000 C、大于100010、淬火处理一般安排在:CA、毛坯制造之后B、粗加工后C、半精加工之后D、精加工之后3、派生式CAPP 系统以( A )为基础.A、成组技术B、数控技术C、运筹学D、网络技术5、构成工序的要素之一是AA、同一台机床B、同一套夹具C、同一把刀具D、同一个加工表面6、过正方体工件中心垂直于某一表面打一通孔,必须限制( C )个自由度。
A、2B、3C、4D、57、自为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为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这是由于CA、符合基准重合原则B、符合基准统一原则C、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D、保证加工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8、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因此常采用( D )方法来保证。
A、基准统一B、基准重合C、自为基准D、互为基准9、某工序的加工尺寸为正态分布,但分布中心与公差中点不重合,则可以认为:AA、无随机误差B、无常值系统误差C、变值系统误差很大D、同时存在常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1、机床和刀具达到热平衡前的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CA、常值系统误差B、形位误差C、随机误差D、变值系统误差2、原理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AA、常值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形位误差D、变值系统误差3、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DA、之和C、之和的倒数B、倒数之和D、倒数之和的倒数4、激光打孔时,为保证加工孔的质量,要求加工面BA、位于焦点和透镜之间B、与焦点位置一致C、位于焦点之外D、距焦点距离等于焦距5、进给运动通常是机床中CA、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B、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的运动C、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D、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6、小锥度心轴限制( A )个自由度.A、2B、3C、4D、57、一般当工件的强度、硬度、塑性越高时,刀具耐用度:DA、不变B、有时高,有时低C、越高D、越低8、下图所示在小轴上铣槽,保证尺寸H和L,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个数是:C附图A、六个B、五个C、四个D、三个1、机床和刀具达到热平衡前的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CA、常值系统误差B、形位误差C、随机误差D、变值系统误差2、铜合金7 级精度外圆表面加工通常采用(C )的加工路线。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b4f2db856a561252d36fc0.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一填充题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
答案: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
答案:机床、夹具、工件、刀具。
3 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a),(b),(c),(d)。
答案: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4 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
答案: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5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
大批量生产用(d)。
答案: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
答案: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
7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a),(b),(c),(d)。
答案: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8 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a);(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9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a),(b),(c)。
答案: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表面相互位置精度10 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a ),(b),(c)。
答案: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11 刀具磨损属于(a )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b )来补偿。
答案:变值系统误差、等值异号的误差12 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a),(b),(c)、(d)。
答案:表面粗糙度及波度、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13 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a)与(b),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c)。
答案:强迫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14 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a),(b),(c)。
答案:塑性变形、温度变化、金相组织变化15 精密机床加工精度零件为了减少热变形,加工前应具备两条:(a),(b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a0133514791711cc7917d0.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答案: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1.3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什么是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答案:基准是指用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设计基准是指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采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是指在零件的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以测量工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在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上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1.6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什么是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什么是欠定位与过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案: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举例在课本page12、13)。
1.10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答案: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套件是在一个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https://img.taocdn.com/s3/m/e884aa81a58da0116d174903.png)
一、是非题(10分)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二、填空(30分)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 法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 切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 刀具 )对( 工件 )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 变值性误差的变化 )和( 随机性误差 )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
六、(10分) 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要求为Φ20±0.06。
若此工序尺寸呈正态分布,公差带中心大于分布中心,其偏值δ=0.03mm ,均方根差σ=0.02mm ,求:(1)这批工件的废品率是多少?(2)指出该工件常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 (3)可采取什么改进措施以消除废品? X X-σ1 1.52 2.53 F0.3413 0.4332 0.4772 0.49830.5解:(1)5.102.003.002.097.1994.19==-=-δxx查4332.01=F则0668.04332.05.05.011=-=-='F F废品率为0668.01='F(2)03.02097.19=-=-=∆δx x C(3)采用将刀具朝着尺寸变化的方向调整0.015(即直径上增加0.03),使X 与公差带中心重合以消除废品。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a084772f60ddccdb38a043.png)
范围内。
35. 卧式车床的误差敏感方向为
;刨床的误差敏感方向为
。
36. 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37. 按照在一批工件中误差出现的规律,加工误差可分为
和
两大类。
38. 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径向圆跳动、
和
三种基本形式。
2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39. 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
。
60. 完全互换装配法常用于 精度的 环尺寸链的大批大量生产装配中。。
61. 最常见的调整方法有 、可动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
62. 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组成环的数目应当等于有关零、部件的数目,这就是装配尺寸链
的原则。
63. 大数互换装配法适用于 精度的 环尺寸链的大批大量生产装配中。
64. 最常见的修配方法有 、合并加工修配法和自身加工修配法。
。
31. 铣床夹具的对刀装置主要由
和
组成。
32.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三方面的车 床 上 车 削 轴 , 采 用双 顶 针 定 位 , 如 果 轴 产生 腰 鼓 形 误 差 , 说 明 工艺 系 统 中
的刚度不足;如果轴产生鞍形误差,则说明工艺系统中
的刚度不足。
34. 工艺上的 6σ原则是指有%的工件尺寸落在了
a)
b)
3、过球心打一孔 。指出工件定位应限制的自由度。
4.分析图示夹紧方案不合理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66
v1.0 可编辑可修改
5.判断下组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6.判断下组机器结构装配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7、在小轴上铣槽,保证尺寸 H 和 L 。指出工件定位应限制的自由度。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附答案)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f5fd0aa6c30c2259019ef6.png)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填空题:1.对那些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其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 精加工 , 光整加工 。
2.根据工序的定义,只要 工人 、 工作地点 、工作对象(工件)之一发生变化或对工件加工不是连续完成,则应成为另一个工序。
3.采用转位夹具或转位工作台,可以实现在加工的同时装卸工件,使 基本 时间与辅助 时间重叠,从而提高生产率。
4.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 封闭性 。
5.拉孔,推孔,珩磨孔, 铰孔 等都是自为基准加工的典型例子。
6.根据工厂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类型划分为 大量生产 、 成批生产 和单件生产三类。
7.某轴尺寸为043.0018.050+-φmm ,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 mm 。
8.工艺基准分为 工序 、 定位 、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9.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依次分为安装、 工位 、 工步 和走刀。
10.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 工序分散 的组织形式,可以实现高生产率生产。
11. 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保证相互位置要求 、 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分配合理原则 、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和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12. 如图1所示一批工件,钻4—φ15孔时,若先钻1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90 度钻下一个孔,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把4个孔钻完。
则该工序中有 1 个工步, 4 个工位。
图1 工件13. 全年工艺成本中,与年产量同步增长的费用称为 全年可变费用 ,如材料费、通用机床折旧费等。
14.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确保零件达到或者基本达到图纸要求的精度 。
15. 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 退火 、 正火 、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6.自位支承在定位过程中限制 1 个自由度。
17.工件装夹中由于 工序 基准和 定位 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填空题:1.对那些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其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 精加工 , 光整加工 。
2.根据工序的定义,只要 工人 、 工作地点 、工作对象(工件)之一发生变化或对工件加工不是连续完成,则应成为另一个工序。
3.采用转位夹具或转位工作台,可以实现在加工的同时装卸工件,使 基本 时间与辅助 时间重叠,从而提高生产率。
4.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 封闭性 。
5.拉孔,推孔,珩磨孔, 铰孔 等都是自为基准加工的典型例子。
6.根据工厂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类型划分为 大量生产 、 成批生产 和单件生产三类。
7.某轴尺寸为043.0018.050+-φmm ,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 mm 。
8.工艺基准分为 工序 、 定位 、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9.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依次分为安装、 工位 、 工步 和走刀。
10.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 工序分散 的组织形式,可以实现高生产率生产。
11. 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保证相互位置要求 、 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分配合理原则 、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和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12. 如图1所示一批工件,钻4—φ15孔时,若先钻1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90 度钻下一个孔,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把4个孔钻完。
则该工序中有 1 个工步, 4 个工位。
图1 工件13. 全年工艺成本中,与年产量同步增长的费用称为 全年可变费用 ,如材料费、通用机床折旧费等。
14.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确保零件达到或者基本达到图纸要求的精度 。
15. 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 退火 、 正火 、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6.自位支承在定位过程中限制 1 个自由度。
17.工件装夹中由于 工序 基准和 定位 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18.在简单夹紧机构中, 定心 夹紧机构实现工件定位作用的同时,并将工件夹紧;偏心 夹紧机构动作迅速,操作简便。
19.锥度心轴限制 5 个自由度,小锥度心轴限制 4 个自由度。
20.回转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夹具具有 分度装置 ;盖板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没有 夹具体 。
21.常用夹紧机构中的螺旋夹紧机构是手动夹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夹紧机构。
22.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心定位,一种是支撑定位。
23.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有利于工件的准确定位,一般要求主要夹紧力应垂直指向主要定位面。
24.铣床夹具的对刀装置主要由对刀块和塞尺组成。
25.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
26.在车床上车削轴,采用双顶针定位,如果轴产生腰鼓形误差,说明工艺系统中工件的刚度不足;如果轴产生鞍形误差,则说明工艺系统中机床的刚度不足。
27.工艺上的6σ原则是指有99.73%的工件尺寸落在了±3σ范围内。
28. 卧式车床的误差敏感方向为水平方向;刨床的误差敏感方向为垂直方向。
29.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30. 按照在一批工件中误差出现的规律,加工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大类。
31.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倾角摆动三种基本形式。
32.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切屑。
33.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降速传动。
34.在转塔车床上就地镗削转塔上六个安装刀架的大孔是为了保证大孔轴线与机床主轴回转轴线重合。
35. 表面残余_ 拉 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36.加工表面层金属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表面层金属的冷作硬化,金相组织、残余应力。
37.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38.磨削时,砂轮的速度越高,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值越小39.磨削淬火钢时,可能出现的表面金相组织的变化有回火烧伤,退火烧伤和淬火烧伤。
40.在运动副中,两相对运动零件表面的刀纹方向均与运动方向相同时,耐磨性较好。
41.在运动副中,两相对运动零件表面的刀纹方向均与运动方向垂直时,耐磨性最差。
42.常用的机械表面强化方法有喷丸强化和滚压强化。
43.磨削时,采用内冷却方式和开槽砂轮能有效地防止烧伤现象的产生。
44.任何机器都是由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等组成。
45.调整组成环的公差时,尺寸相近、加工方法相同的组成环,其公差值相等;难加工或难测量的组成环,其公差值取较大值。
46.产品装配精度一般包括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相互配合精度。
47.调整组成环的公差时,标准件尺寸的组成环,其公差值确定值;易加工或易测量的组成环,其公差值取较小值。
48. 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不同,互换法可以分为完全互换法和大数互换法。
49.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就是装配所要保证的装配精度或技术要求。
50.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选择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51.各装配精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相互位置精度是相对运动精度的基础,相互配合精度对其它两项精度的实现有较大的影响。
52.由一个零件的精度来保证某项装配精度的情况,称为单件自保。
53.完全互换装配法常用于高精度的少环尺寸链的大批大量生产装配中。
54.最常见的调整方法有固定调整法、可动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
55.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组成环的数目应当等于有关零、部件的数目,这就是装配尺寸链最短路线的原则。
56. 大数互换装配法适用于较高精度的较多环尺寸链的大批大量生产装配中。
57. 最常见的修配方法有单件修配、合并加工修配法和自身加工修配法。
二、判断题:1.不完全定位在机械加工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出现的。
(×)2. 有色金属的精加工不宜采用磨削加工。
(√)3. 过定位和欠定位在机械加工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出现的。
(×)4. 淬火一般安排在磨削加工之前进行。
(√)5.工件一旦夹紧,则它的六个自由度就全被限制了。
(×)6.在大量生产中,单件工时定额可忽略准备与终结时间(√)7. 中批生产中,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多采用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的形式。
(×)8.采用复合工步可以节省基本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9.铰孔不但能保证尺寸、形状精度和减小孔的表面粗糙度,还能纠正位置精度。
(×)10.轴的外径尺寸的公差,如果按“入体原则”标注,则其上偏差为零。
(√)11.附加基准是起辅助定位作用的基准。
(×)12.孔的直径公差,如果按“入体原则”标注,则其下偏差为零。
(√)13. 遵守“基准统一”原则,可以避免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
(×)14. 对于平面磨床,床身导轨在垂直面的直线度要求应该高于水平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
(√)15. 加工丝杠时常采用弹性或液压尾顶尖,是为了避免工件受热伸长而产生弯曲变形。
(√)16. 如果工艺过程稳定,则加工中就不会出现废品。
(×)17.定位支承点不超过六个,就不会出现过定位。
(×)18. 一般来说,夹具误差对加工表面的位置误差影响最大。
(√)19. 工件的内应力不影响加工精度。
(×)20. 加工误差的点图分析法可用于估算加工过程中的合格率和不合格率(×)21.定位误差是由于夹具定位元件制造不准确所造成的加工误差。
(×)22. 普通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不大。
(√)23.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误差复映”而使工件产生与毛坯同样大小的圆度误差。
(×)24.假若一批工件加工尺寸的实际分布与正态分布基本相符,则其分布曲线的位置和形状都受加工系统中的常值系统误差的影响。
(×)25. 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其耐磨性越好。
(×)26.滚压加工能使工件表面金属组织细化,形成压缩残余应力。
(√)27.固定调整法采用改变调整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
(×)28.采用互换装配时,选择的协调环不能为标准件或公共环。
(√)29.粗糙表面易被腐蚀。
(√)30.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值及性质一般取决于工件最终工序的加工方法。
(√)31.采用调整法装配时,选择的补偿环不能为公共环。
(√)32.选择装配法常用于高精度少环尺寸链的成批或大批量生产中。
(√)33.如果工件表面没有磨削烧伤色,也就说明工件表面层没有发生磨削烧伤。
(×)34.进给量对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
(√)35.装配尺寸链中的协调环和补偿环都不应该是公共环。
(√)36.采用直接选配法装配时,最后可能出现“剩余零件”。
(√)三、简答题:1.为什么提高切削速度和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1.提高切削速度和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因为:1)刀具刃口表面粗糙度会“复印”在工件表面上,所以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2)在低、中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材料时容易产生积屑瘤或鳞刺,提高切削速度有利于抑制积屑瘤或鳞刺的产生,从而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2.在装配时,有时采用“自身加工法”、“合并加工法”或“误差抵消法”,请问它们是由哪种装配方法发展成的?2 .“自身加工法”、“合并加工法”是由修配装配法发展成的。
“误差抵消法”是由调整装配法发展成的3.如果零件的表面没有烧伤色是否就说明零件的表面层没有被受热损伤?为什么?3.表面没有烧伤色并不等于表面层没受热损伤。
如在磨削过程中最后采用无进给磨削,仅磨去了表面烧伤色,但却没能去掉烧伤层,留在工件上就会成为使用中的隐患。
4.什么叫装配尺寸链的最短路线原则?为什么应遵守这个原则?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每个相关的零、部件只以一个尺寸作为组成环列入装配尺寸链,这样,组成环的数目就等于有关零、部件的数目,即“一件一环”,这就是装配尺寸链的最短路线原则。
因为由尺寸链的基本理论可知,在装配精度既定时,组成环数越少,则各组成环所分到的公差值就越大,零件加工越容易、越经济。
所以要遵循这条原则。
5.磨削裂纹的产生与工件材料及热处理有无关系?磨削裂纹的产生与工件材料及热处理工序有很大的关系。
如磨削导热性差的材料(如耐热钢、不锈钢),容易产生裂纹;含碳量高的钢,由于晶界较脆,磨削时也容易产生裂纹。
工件淬火后,如果存在残余拉应力过大,即使在正常的磨削条件下也可能出现裂纹。
6.修配装配法的含义是什么?适用于什么生产中?修配装配法是将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
在装配时通过修去尺寸链中某一零件上预留的修配量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这种装配方法适用于高精度多环尺寸链的成批生产或单件小批生产中。
7.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常以什么作为统一的精基准,为什么?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常以“一面两孔”作为统一的精基准,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加工大多数(或所有)其它表面;可以简化夹具设计;可以减少工件搬动和翻转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