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值图像的阈值分割方法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值图像的阈值分割方法探讨
摘要图像分割的目的是将图像划分成互不交迭区域的集合,将图像中有意义的部分提取出来。图像分割的用途非常广泛,分割通常用来时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识别及压缩编码等。分割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有效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对常用的图像二值化确定阈值方法的对比,经实验验证总结了合适的二值图像的阈值分割方法。
关键词二值图,阀值分割,算法。
0引言
图像分割的目的是将图像划分成互不交迭区域的集合,将图像中有意义的部分提取出来。这些区域的划分是有意义的,它们或者代表不同的物体,或者代表物体的不同部分,是进一步进行图像识别、分析和理解的基础。图像分割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图像处理的所有领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图像。分割通常用来对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识别及压缩编码等,分割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有效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通用的分割定义,分割出的区域需同时满足均匀性和连通性的条件。其中均匀性是指该区域中的所有像素点都满足基于灰度、纹理、颜色等特征的某种相似性准则,而连通性是指在该区域内任意两点存在相互连通的路径。完全符合上述定义的分割计算十分复杂,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某一类型图像或者某一具体应用的分割。
阈值分割是最常见的直接检测区域的分割方法,它就是简单的用一个或几个阈值将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分成几个类。如果只需选取一个阈值称为单阈值分割,它将图像分成目标和背景两大类。如果选取多个阈值称为多阈值分割,将图像分割成多个目标和背景。在本研究从事的CCD标定研究中采用的是较为简单的单阈值分割方法,将图像二值化。为以后的目标识别、特征点提取打下基础。在阈值分割技术中较为重要的是阈值的确定,合理的阈值能有效地去除多余信息、提取出有用信息,它直接影响分割后效果,影响有效信息经提取后的保留程度,决定着标定角点的提取位置精度,对标定精度至关重要。
常用的图像二值化确定阈值方法有:迭代法,最大直方图阈值分割法(EN日,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
1迭代法
Ridler和CaNard在1978年曾提出过选取阈值的一种迭代法,但是十分耗时,Trussel对此作了简化,即任意将直方图划分为两部分,并计算每一部分的平均灰度。然后用两个平均灰度级的平均值作为新的分割阈值。具体步骤如下:a求出图像中的最大和最小灰度值z。和z:(可根据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确定),阈值初值tk:如下:
ψ(t)最大即意味着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各自的灰度分布具有同一性,同时t 代表分割两区域的阈值。
最大直方图阈值分割法对图像的信噪比要求不高,它对不同倍噪比的图像均产生很好的分割效果,其缺点是涉及对数运算,计算速度较慢,另外对图像的对比度和直方图分布这类图像性能敏感,对于目标和背景对比度小的图像在求其阈值前,应该先进行灰度变换,否则虽终的分割效果可能会不理想。
2最大类问方差法lOTSU)
这种方法是1980年由日本大津展之提出,它是在最小二乘法原理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其基本思路是将直方图在某一阈值处分割成两组,当被分成的两组的方差为最大时,将该分割值定为分割阈值。
设一幅图像的灰度值为1-m级,灰度值为i的像素数为n,,此时可以得到总的像素数:
3实验结果结论
最大类问方差法作为常用的阈值选取方法之一,被认为是最优的阈值自动选取方法,从提高速度的角度看,其用时是最少的,在程序实现时其速度可以满足要求,是实时测量处理的较优方法;另一方面。从适应性出发,因为最大类间方差法是基于直方图双峰情况的,在目标与背景灰度差大的前提下适用性强,通过对标定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在目标和背景的边界附近像点,它的灰度值和邻域平均灰度间差异明显,即图像目标与背景这两类的总体灰度之间存在差距。基于以上两点。本研究采用了最大类问方差法进行图像分割。
本研究中,所处理的图像的灰度值为0-255,即m=255。阈值选定以后,令小于该阈值的灰度为0,而大于该阈值的灰度为255。图1为是经本算法计算后所得的二值图。由图可见:图形的分割较好的保留了目标信息且目标边界信息保留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