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
05社会认知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选择性 互动性 防御性 认知的完形特性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一)图式的涵义和分类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 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 认知。 认知。 泰勒和克劳克把图式分为四种: 泰勒和克劳克把图式分为四种: 人的图式: 人的图式:指人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结构 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 角色图式: 角色图式: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 知结构 事件图式:指人们对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 事件图式:指人们对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 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返回
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海德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行为的原因源, 海德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行为的原因源, 即关注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 即关注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这一套理论我们已经 提及,简单说,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个 提及,简单说,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 体自身之外的原因, 体自身之外的原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 于此就称作情境归因; 于此就称作情境归因;另一种是个体自身之内的原 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于此就称作个人 倾向归因。海德认为, 倾向归因。海德认为,每个人都会投入大量的精力 去寻求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解释。 去寻求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解释。
由此他提出了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归因所应遵循 的三条原则: 的三条原则: 差别性原则。如果将“ (1)差别性原则。如果将“结果归因于那样一种事 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 物,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结果 便不出现” 此时,可以认为差异性高;反之, 便不出现”,此时,可以认为差异性高;反之,则 差异性低。 差异性低。 一贯性原则。 (2)一贯性原则。“行为者的反应必须前后一 不因时因地而异,此时一贯性高;反之, 贯”,不因时因地而异,此时一贯性高;反之,则 一贯性低。 一贯性低。 一致性原则。 (3)一致性原则。在“所有的认知者都以同样的方 式作出反应” 一致性高;反之,则一致性低。 式作出反应”时,一致性高;反之,则一致性低。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5
9/25/2012
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认知的表征方式:范畴化和图式
(一)范畴化(categorize) 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总是自动地将之归到 某一类社会群体当中,可以有效的节省认知资源。
(二)图式(Schema) 基于个体的过去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的一种心理结构。包括 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以及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 一些特殊的事例。
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 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 心状况,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
根据原因的性质,又可将原因归纳到因素来源、稳定性、能控制性 这三个向度之中。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 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 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 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 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 稳定者。 3.能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 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 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2.内隐自尊、内隐社会态度的研究;
3.人际交往中的内隐性别刻板效应的研究; 4.跨文化交流中的内隐种族刻板效应的研究。
9
9/25/2012
社会心理学
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三)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 VS 间接测量法 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使之很难通 过传统的,自陈式的方法进行直接测量,而只有通过 间接的方法才能对其进行测量。
社会认知PPT课件
该理论认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认知是一个信息 加工过程,涉及注意、记忆、思
维和判断等心理活动。
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是 社会认知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学 习可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判断。
社会认知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思维和情感 是由其自我概念和角色认知所驱动 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 境互动的结果。
阐述学习社会认知的意义,如提高人 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促 进个人成长等。
02
社会认知的概念
定义与含义
定义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如何理解和评 价他人、自己和社会事件的心理 过程。
含义
社会认知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它涉及到个体如何获取、处理 和解释信息,以形成对他人的印 象、判断和决策。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
印象的形成
印象的持久性
人们对他人或事物的认知,首先通过 印象来形成初步认知。
有些印象一旦形成,可能会持续较长 时间,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
印象的调整
随着信息的不断获取和经验的积累, 人们会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印象。
社会判断
判断的依据
人们在进行社会判断时,会根据 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当前的
信息和情境来进行。
育中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思考和解决问题。
03
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互动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中可
以利用这一理论来促进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形式来提
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构建学习型组织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持续的过程,不仅发生在个人层面,还发生在组织层面。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来构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组织 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社会认知
2、社会认知特点 (1)直接性 (2)整体性 (3)选择性 (4)惯性 二、社会印象 1、什么是社会印象 是指对他人的人格做出判断,并对他人的一种怎 样的人做出假设。 2、社会印象的特点 (1)间接性 (2)综合 (1)生理唤醒水平 (2)对个人认知和行为情景的认知判断 2、自我知觉易受暗示性 巴纳姆效应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1、原有经验 2、价值观念 3、情感状态 4、认知偏见 光环作用 相似假定作用 类化原则 积极偏见 隐含人格理论
二、认知对象因素 1、魅力 2、知名度 3、自我表演 三、认知情境因素 1、空间距离 亲昵区 3-12英寸 个人区 12-36英寸 社会区 4 .5-8英尺 公众区 8-100英尺 2、背景参考
第二节 社会认知与自我认知 一、社会认知的范围 1、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途径: 面部表情 目光表情 言语表情 体态表情 面部表情对情绪情感的表达来自是先天还是后天 2、对他人人格的认知 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自己与他人关系、他人 与他人关系 4、对行为原因的认知:归因研究
二、认知他人的效应 1、第一印象与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光环效应 4、社会刻板印象 对某群体形成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三、社会印象形成过程中对信息处理的基本模式 (1)平均模式 (2)累加模式 (3)加权平均模式
4、维纳的归因理论 内在的 稳定的 暂时的 能力 工作难度 运气 内在的 能力 努力
外在的
努力 机遇 外在的 努力 运气
稳定的 暂时的
第三章 社会认知
思考:
“一个男生经常嘲笑一个女生”
相应推断理论:
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 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就是外显行为的原因。
实验:
例如:“那个图书管理员帮一个老妇人将杂货送到 了马路对面。”
反思:
• 如,一个人拿枪指着某人的脑袋,被指着脑袋的人 就把兜里的钱都给了打劫者,我们是不是能推断说, 被抢的人的行为是利他的呢?
三、 印象管理
1.含义 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
别人用自己期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 的一种尝试。
2.印象管理的策略
• 获得性印象管理 • 保护性印象管理
获得性印象管理(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
• a讨好行为:意见遵从、热情相助、抬举他人; • b自我抬高; • c威慑; • d恳求。
保护性印象管理(弱化不足)
社会认知的内涵 印象形成
社会认知偏差 印象管理 归因
一、社会认知的内涵
• 1.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 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幻灯片 6
• 2.社会认知指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使用社会信 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内在机制
面部表情研究:
• 思考: • 眼、耳、鼻、口、眉以及面部肌肉中最能表达情绪的是哪
编辑们列出的重要选题:
• 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 毕业论文》;
• 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 ";
• 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5、投射效应
• 指的是将自己的特点投射到别人身上。 • 俗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推己及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物以类 聚,人以群分”
第七章 社会认知
2、力量(强——弱) 3、活动(积极——消极)
人们一般根据什么来评价他人的好坏呢?
评价 好的评价
不好的评价
社会特性
助人的 真诚的 宽容的 平易近人的 幽默的 自负的 易怒的 令人厌烦的
不受欢迎的
智能性
科学的 果断的 有技能的 聪明的 不懈的 愚蠢的 轻浮的 动摇不定的 不可靠的 笨拙的
第七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 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一)具有选择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并都根据自己的思 维方式作出反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来形成对观察对象 的印像。
1、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 2、刺激物的作用强度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1、对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认知:是疏远还是亲近 的?或是对立的?(都会影响与他人交往的交往动 机)
2、对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认知:所交往的对象,他 的人缘怎么样?通过观察他周围的人而了解他的为 人。(看一个人,要看他周围的朋友)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的因素 (一)原有经验 (二)价值观念 (三)情感状态 情感状态是影响社会认知活动的直接积极因素 此情此刻的情绪状态:喜好感、厌恶感
两种达到完整认知的途径:继续认知,添枝加叶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一)仪表:着装、体形、高矮 (主要是人的物理特征) (二)表情认知:
语言表情:说话的语气、音量、节奏 非语言表情:面部表情;肢体表情;眼神;语言表情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人进行性格认知 1、情绪特征:遇到事情时的反应 2、意志反应:对所从事的事情的坚定程度 3、习惯化行为方式 长期的人际交往形成对某人的性格认知
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特征
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特征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那么你对社会认知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社会认知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认知的定义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志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过程既是根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又必须通过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和归纳)来进行。
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
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社会认知对象的范围很广,包括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对他人表情人是一种富有表情的社会人,人的表情是反映其身心状态的一种客观指标。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表情来判断其心理,判断的正确程度取决于认知者对他人表情的认知与解释。
人的表情以面部表情为最重要,此外身体的动作与姿态、说话的语调等也是属于人们表情范围之内的种种形式。
对他人性格对他人性格的真正认识,必须通过长期的观察才有可能。
但对他人性格的某些方面,在较短时期内也是可以认识到的。
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生活道路,甚至是了解一个人在家里兄弟姐妹中的排行,都会有助于了解其性格特征。
对性格认知的研究,因其缺乏科学的、客观的标准而相当困难。
对人际关系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两层意思:一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二为对他人与他人之间的认知。
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往往根据他人经常表达的意见、表露的态度和情绪,来推测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
它使得对人际关系认知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认知者的情感成分参与其中。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是否正确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能否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
社会认知
(2)遵从;(3)自我表现;(4)施惠
求职中印象管理的策略
• 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讨好、自我抬举 、恳求 • 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归因、合理化理 由、事先声明
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
• 鲁迅在《说“面子”》一文中,曾借外国学者之口,将其称为理解
“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
案例研究
• 非洲土著能否识别别我们的情绪吗?
图1 斯科勒斯伯格的面部表情环
(三)目光接触
注视与瞪视:目光接触的非言语线索。
(四)人的体态表现 体态指的是个体身躯各部位表现于外的状态,又 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 (五)人的行为方式 了解一个人如何行动、怎样行动和有什么行动、 表现怎么样,对于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此人,形成关 于此人的一个准确的知觉印象,都会是十分有益的 。
试》
关于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讨论
• 卢钦斯: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连续被人感知 时,人们总倾向于相信前一种信息,并对其印 象较深,即此时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因;而在关 于某人的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起作用的 则是近因效应。 • 认知者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 用,而认知者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则起较 大作用。 • 怀斯纳: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究竟何者起作用 ,取决于认知主体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
的一致,他就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
求,又称作“得寸进尺”效应 。 • “门面”效应(door-in-the-face)
当人们拒绝了别人的一个大要求后,常常会为 保面子而接受别人提出的另一个小要求。这种现 象也称做“门面”效应 。
2、讨好
• 面对不同的对象,行为主体或有意“ 夸大” 自己,或有意“贬低”自己以“讨好”别人, 强化别人对他的某种印象。 • 琼斯的四套讨好策略(1)恭维或抬举别人;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范围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1、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 仪表认知是对人的体 形外貌、衣着打扮以 及气质等综合性的外 部特征的认知 • 表情认知是指对认知 对象的面部、眼神、 视线、言语等方面流 露出的情绪、情态的 认知。
表情认知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
• 生动性 • 与易得性很相关的一 个概念是生动性。生 动性是指事件的具体、 形象,容易想象,研 究者认为,判断者更 容易被生动的信息所 影响,而不是平淡的、 抽象的或者统计的数 据
• 3.调整性启发(adjusted heuristic)
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一个锚定点开始,然后逐 渐地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也称锚定启发 (anchoring heuristic) 比如,同学买了一件衣服让你猜他(她)花了多少钱, 你没有买过这种衣服,但你知道一位朋友买了类似衣 服的价格,于是,你就可以说出一个大致的价格。
心理学实验3
• 问被试以下问题:在一般的英文词汇中,第一 个字母是r或k的单词(如road,king)和第三 个字母是r或k的单词(如car,awkward)哪个 更多一些。 • 在152个被试中,105个被试选择前者。但实 际上,后者是前者的2倍。因为更容易想到的 是以r或k为开头字母的单词,而不是以r或k作 为第三个字母的单词,所以人们会错误估计了 两类字母的对比例。
社会认知的特征
认知的选择性
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 社会知觉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知 •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 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 社会判断包括预见性判断和超标准化判断。
第四章_社会认知
(2)累加模式 是指我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 是指我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 , 是把 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各种品质相加, 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各种品质相加, 求其和,以此形成对他人的总体看法。 求其和,以此形成对他人的总体看法。 第一次(3+3)=6分; 一次( 一次 第二次(3+3+1+1)=8分 二次( 二次
第二节
社会认知与自我认知
一、认知他人的过程 1、第一印象与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又称为初次印象, 第一印象,又称为初次印象,指两个素不相识的 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 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主要是获 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 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 装等方面的印象。 装等方面的印象。 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时所发生的这种先入为主的 作用,就叫做首因效应。 作用,就叫做首因效应。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 1、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
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过程,是依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 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它是认知者、 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它是认知者、被 认知者和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认知者和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推测与判断发生错误时造成认知偏差
(2)整体性 许多社会刺激相互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许多社会刺激相互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主 体对这类对象的知觉态度往往是相互协 调的, 进行综合, 对总体作出知觉反应。 调的 , 进行综合 , 对总体作出知觉反应 。
(3)选择性 一个人在进行社会知觉时, 一个人在进行社会知觉时,总受动机策动的 影响,因而不会对所有刺激都产生反应, 影响,因而不会对所有刺激都产生反应,只是有 选择地接受某些与目标有关的刺激, 选择地接受某些与目标有关的刺激,或有选择地 接受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刺激, 接受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刺激,并由此作出选择的 反应。 反应。
什么是社会认知?
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社会世界的知觉和理解。
一般来说,社会认知包括了人们对自己、别人和社会的认知。
那么,社会认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未知的社会事件时,社会认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个事件。
通过对社会事件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规律和社会现象,也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二、增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社会认知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
当我们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对别人的身体语言、言辞和行为的观察来判断他们的行为和意图,这就需要我们用到社会认知。
只有通过社会认知,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调节情感和心理状态人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往往是受到社会认知的影响的。
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良好的情感状态来应对这些挑战。
而社会认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状态,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四、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社会认知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通过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目标来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达到人生的目标。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认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现象,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强化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社会认知的概念和作用,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它。
第3章社会认知
二、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 从知觉主体看 从知觉对象看 2.情境因素
三、社会知觉偏差
(一)首因效应
1.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是一个人在同他人初次接 触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是一个人通过对他人的 外部特征的感知,进而取得对他的动机、情感、 意图等方面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的印象 。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 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对某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以后 一系列行为的解释。 如看到一个人举止热情大方,便容易得出其聪明、 慷慨、能力强的结论。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二、社会认知的内容 (一)对自我的认知 对自我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的认识和评 价。 对自我的认知既有主观的感情色彩,又带有一定的客 观性。 一方面,个体的知识经验、性格、意图等因素会影响 自我对自身的情绪、人格、动机、行为等综合社会属 性的感知和评价;另一方面,个体也经常从周围其他 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即他人经验)认识和审视自 我。 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
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
(八)自我中心偏差
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的倾向, 称为自我中心偏差。
(九)自我服务偏差
人们常常有对自己的良好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 为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开脱的倾向,被称为自我 服务偏差,也叫自我提升偏差。
四、认知启发与社会知觉偏差
认知启发: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 他人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 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它 是人们经常快速、简便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决策 法则,很容易出现偏差。
童 梦 奇 缘
(三)晕轮效应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
第四节 印象形成
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重点
(一)一致性 (二)评价的中心性 (三)中心特性
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一) 一致性(consistency)
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人们趋向于把他作为协调一致 的对象来观察,尤其是在估价这个人的时候。
甚至当关于某人的信息资料自相矛盾时,人们也极力 消除或减小这种冲突,把对方看成是多种特性一致的 人。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选择性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对于同质和同量的刺激,作 出不同的反应,选择某部分刺激,忽略或逃避其它信息。
互动性
社会知觉是双向的,知觉双方是对等的主体地位。知觉对象影响 知觉者,知觉者也影响知觉对象。
防御性
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平衡,适应社会,会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 激物的作用,以维持自我的完整。
——仪表的认知 ——表情的认知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重点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环境 3
认知者 1
信息
被认知者 2
一、认知者因素 二、认知对象因素 三、认知情境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一) 原有经验 (二) 价值观念 (三) 情感状态 (四)认知偏差
一、认知者因素
(一) 原有经验
第七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第四节 印象形成 第五节 归因
重点提示:
重点:
社会认知的定义、特征。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几个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
了解: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02第一讲社会认知
3、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①显露自信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显露自信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②微笑待人,不卑不亢。 微笑待人,不卑不亢。 仪表举止得体。 ③仪表举止得体。 言行举止讲究文明礼貌。 ④言行举止讲究文明礼貌。 讲信用,守时间。 ⑤讲信用,守时间。
..\视频\ 社会认知)做个文明好礼人-第一印象.wmv .wmv(29:) n ..\视频\(社会认知)做个文明好礼人-第一印象.wmv(29:)
晕轮作用的研究结果
(表中的数值越高越好)
无魅力者 中等者 有魅力者 受欢迎性 个 婚姻能力 人 职业地位 特 父母能力 点 社会和职业幸福 一般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56.31 0.37 1.70 3.91 5.28 8.83 1.52 62.42 0.71 2.02 4.55 6.34 11.60 1.82 65.39 1.70 2.25 3.54 6.37 11.60 2.17
(二)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第三、认知情境因素 任何的社会认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 情境中进行的,这些认知的社会情境,可 以提供相关信息和线索,帮助认知者了解 被认知者。 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经过观察, 将密接距离、个体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 距离又细分为8种距离。
密接距离: 密接距离: 接近式(0cm-15cm): ):这种距离用于 接近式(0cm-15cm):这种距离用于 爱抚、格斗、安慰和保护。 爱抚、格斗、安慰和保护。保持这种距 离的人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离的人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语言交流 的作用减小。 的作用减小。 远离式(15cm-45cm): ):这种距离能够 远离式(15cm-45cm):这种距离能够 用手触碰到对方的身体, 用手触碰到对方的身体,保持这种距离 的人关系很密切,在拥挤的车中, 的人关系很密切,在拥挤的车中,人们 彼此保持这样的距离。 彼此保持这样的距离。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n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认知偏差
印象管理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含义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归因 四、社会认知的途径 五、社会认知的特征 六、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社会认知的含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 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意向行为 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 过程,是根据认知者 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 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 包括对知觉对象的感 知、印象、判断、推 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 心理活动。
判断1
Smith先生个子不高有些秃头戴一副眼睛,会开车, 诗也写得非常好,请问他是学者还是司机? 单身汉的要求
作用:一是每个群体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其成员总 有共同的特征,有正确的一面。 二是个人的特征常常与其所在的群体中其他成员大 不一样,发生基率谬误(即个体忽视事物发生的概 率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社会判断
1.含义
2.社会判断的途径:认知启发
八旬老翁摔倒无人敢扶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2009年09月24日07:48
重庆晚报
1.社会判断的含义
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 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评价是人们在对社会事件(人或物或关系) 的某些方面的性质、特征、过程、类型、作 用等进行测定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总 体看法。 推论是在评价的前提下,运用概念系列进行 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认知过程。
李本华和杨国枢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1969)
种类:国民刻板印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 象、职业刻板印象 形成途径:一是通过与某些人或群体频繁接触而达成的 认识,二是通过他人介绍、媒体传播等见解资料而获得。 作用:积极方面,刻板印象本身包含有一定的合理的真 实的成分,或多少反映了认知对象的若干实际状况,因 而有助于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为人们迅速适应社会生 活环境提供一定的便利。 消极方面,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 随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 隐没了个体所特有的东西,易犯过度概括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知名度——高,好的人有特殊影响力
3、自我表演——(Goffman认知对象的自我表演;印象 管理)
一、社会认知
(三)认知情景因素 1、空间距离
2、背景参考
3、时间、天气、温度
一、社会认知
1、空间距离 人际空间的四种距离: 亲密距离:0——0.5米 个人距离:0.5——1.3米 社交距离:1.3——4米
2、社会刻板印象的唤起 4、分析 5、如何改变社会刻板印象
二、个人知觉
1、社会刻板印象(stereotype)
也称为类化原则,一般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 的一种概括和固定的看法 地区民族刻板印象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二、个人知觉
世上所谓的天堂就是----厨师是个法国人 警官是个英国人 技师是个德国人 银行家是个瑞士人 恋人则是意大利人…… 世上所谓的地狱就是----厨师是个英国人 警官是个德国人 技师是个法国人 恋人是个瑞士人 银行家则是意大利人……
第一次:3+3=6 第二次:3+3+2+2-1=9 累加模式=形成总体印象 平均模式=注重印象形成时的细节 加权平均模式=一些重要特质加大权重
一、社会认知
2、布鲁尔的以特征/类别为基础的双重加工模型
Brewer,1988:the dual process model of impression
formation
第一、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时间短,忙碌、疲劳、无关
第二、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重要、准确
一、社会认知
(一)“热情”中心特质效应
A组:聪明 灵巧 勤奋 热情 果断 实际 谨慎
B组:聪明 灵巧 勤奋 冷淡 果断 实际 谨慎
A组推断:慷慨大方的、快活的、幽默的 B组推断:斤斤计较的、毫无同情心的、势利十足
二、个人知觉
2、社会刻板印象形成的途径 第一,个体直接的接触 第二,社会学习(媒体、他人)
二、个人知觉
3、社会刻板印象的唤起 第一,认知客体的类型特征越明显 第二,时间紧迫需要快速做出判断
第三,所获信息复杂,不容易分析加工时
第四,认知主体处于极端情绪状态中时
二、个人知觉
4、刻板印象分析
第一,节约认知资源,可以简化认知过程
二、个人知觉
两段相反描写的材料给予不同的组合: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先看热情、外向材料 先看冷淡、内向材料 先看热情、外向材料 先看冷淡、内向材料 78%的认为他热情外向 18%认为他热情外向 95%认为吉姆热情外向 5%认为吉姆热情外向
二、个人知觉
实验二 让同一组被试考察两个“学生”作业的情况,让 这两个“学生”解答同样的问题 ——30个难度相等的 数学题。这两个“学生”是由实验者事先控制好的,
一、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社会认知具有如下
几个特性:选择性、互动性、防御性和认知的完形特征。
一、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图式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 认知。它包括对某一概念或刺激的认知、相关的各种认知 的关系及具体的例子。
泰勒和克劳克区分了四种图式,即人的图式、自我图
光环(晕轮)效应——扫帚星效应
一好百好 爱屋及乌;一坏百坏 殃及池鱼
二、个人知觉
(二)首因效应—海水不可斗量
(三)近因效应— 卢钦斯(A.S.Lochins,1957)
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好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如:傲慢与偏见 如:B.J.单身日记
二、个人知觉
四、印象形成中的偏差
1、社会刻板印象
二、个人知觉
一、怎样形成对他人的? 第一印象
①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称第一印象。主 要是获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
实验一
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用两段杜撰的文字材料作为被试获得第 一印象的根据,内容是吉姆的生活片断。一段把吉姆描写为一个热情
并外向的人,另一段内容则相反,把他写成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
三、认知情境因素 :包括交往双方的空间距离和所处的背
景参考。
一、社会认知
(一)认知者因素
1、价值观(心目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2、原有经验(信念固着) 3、情感状态
一、社会认知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的“钱币实验”( 1947)
• 随机选取30个10岁的孩子,让他们看打在屏幕上的 形象。
– 系列1 的形象:圆形的钱币(1分、5分、10分、25分和 50分) – 系列2的形象:硬币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
第一印象不是无法改变的。
古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二、个人知觉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加工整合方式 1、安德森的平均模型 (N. nderson,1965:averaging model)
Blind date过程 中的印象形成分析
二、个人知觉
第一次约会时:真诚 聪明
第二次约会时:朴素 大方,但不够幽默
我们就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越封闭。
一、社会认知
3、情感状态 人不是冷冰冰的计算机,个人情感体验直接影响认知活
动的积极性。
比如:成绩单+陌生人
比如:莫瑞(H.A.Murray)恐惧研究
比如:约瑟夫-福格斯(Joseph Forgas) 观看录像带实验
一、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
认知者的投射效应
一、社会认知
行解释的,并将所获得的这些信息线索综合,形成概括性
的认识。 所谓印象形成就是吧一个人的若干有意义的特征加以 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
一、社会认知
库勒肖夫实验-电影剪辑的心理基础 电影制片人可以操纵人们看一张脸的背景来控制观众对 角色的知觉。
一、社会认知
88岁的新纳粹分子、白人至上主义者詹姆斯-冯-布鲁恩。
式、角色图式和社会事件图式。 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图式能帮助记忆、帮助自 动化推论、增加信息、图式包含情感、图式在社会认知中 具有启动效应。
一、社会认知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包括认知者的原有经验、价值观念、情
感状态、认知偏差(光环作用、相似假定作用、类化原则、 积极偏见、隐含人格理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二、认知对象因素 :包括认知对象的魅力、知名度和自我 表演。
依人、有涵养
一、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途径之三 身体语言
Aronoff 、Woike&Hyman(1992)
的研究证实:在芭蕾舞中危险或者
具有威胁性的角色动作设计更多采 用对角线状的姿势;正面角色热心 者往往具有圆润平滑的姿势
一、社会认知
佛洛依德:多嘴多舌的手势
一、社会认知
认知的社会性 总之,人们会利用所能获得的各种线索对他人形成印象。 但线索本身(长相、穿戴和身体姿势)并无意义,它们是 根据只觉着记忆所储存的有关人、行为、特质的知识来进
第二,夸大了群体内成员的相似性和群体间的差异性,
容易产生偏见,导致歧视
二、个人知觉
5、改变刻板印象的一些策略
寻找不一致性信息
二、个人知觉
以人为对象的社会认知,是通过以下三方面的观察
和了解实现的:
言谈举止 外部 观察 仪表神情 行为习惯
分析 判断 评价
二、个人知觉
① 对他人表情的认知与判别 人的表情乃是反映其身心状态的一种客观指标, 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社会刺激,是判断情感的客观依据, 动作、姿态、说话的语调等都属于人们的表情范围。 人的表情包括有后天习得的成分。如富克选的实 验。
一个多半答对题目的上半部分,另一个多半答对题目
的下半部分。实验结果是,多数被试都认为在解题开 始就能正确反应的“学生”聪明些。
二、个人知觉
② 第一印象的意义 在日常社会生活与工作中都有一定的作用,即 所谓先入为主。 初次见面所获得的印象只是一些表面特征,不 是内在的本质特征认知
人际交往 外在特征
推测、判断
内在属性
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 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个体通过人际交 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来推测、判断其内在属性的 过程。
一、社会认知
• 选择性 •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对于同质和同量 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选择某部分刺激,忽略或逃 避其它信息。 • 互动性 • 社会知觉是双向的,知觉双方是对等的主体地位。知 觉对象影响知觉者,知觉者也影响知觉对象。 • 防御性 • 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平衡,适应社会,会运用认知机制抑 制某些刺激物的作用,以维持自我的完整。 • 完形性 • 个人无法容忍矛盾的判断,而倾向于把有关认各知客 体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使认 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社会心理学
1
社会认知 个人知觉 归因
2
3
社会认知分为三个连续的过程:
(一)社会知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二)社会印象—做出判断和评价,形成印象 (三)归因—推论和解释
一、社会认知
娃娃脸的成年男人更天真、诚实、仁慈、热情,更具有孩子式的心理特征
——See Berry D.S.&McArthru, L.Z. 1985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一张干净美丽的脸孔能够唤起系列正性知觉
一、社会认知
现代人类表 情和姿势是
人类祖先表
情的遗迹, 具有适应意 义,有其生 物学根源,
许多基本的
情绪具有全 人:富有面部表情的社会动物 人类性
一、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途径之二 言语线索 语音语调速度节奏 催人泪下的菜单 语速快=心直口快;
轻声漫语=温柔,小鸟
• 让孩子们将看到的硬币和纸片形状大小画在纸上。 • 结果发现,孩子们画出的纸片的大小与看到的大小 相似,而钱币的大小普遍比看到的要大很多。 钱币所包含的财富意义对孩子们有一种诱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