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并发症(一)

合集下载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yq)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yq)

铰链钢板用于铰链塌陷或位置错误,可能损伤神经根或硬 脑膜的情况。用合适的夹钳抓住并稳定松弛的椎板,在椎板上 钻孔,钻孔的时候必需牢靠的固定住椎板。然后用两枚螺钉把 铰链钢板固定在椎板上,再打开椎板。最后钻侧块上两螺孔, 植入螺钉固定铰链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Affil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C3-7单开门
CODeAp2a0rtm08en,t o苏f 州Orthopedics The Affil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3M4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Affil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扩大椎管周长以增加直径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Affil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等类 似疾病导致的多节段的脊髓受压,颈椎椎 板成形术能成功的完成减压
神经根受压!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Affil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侧块的上的螺孔用1.9×5.5mm的固定深度钻。钻头可 以使用通用手柄手动钻,也可以使用动力手柄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Affil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用固定深度钻在椎板上钻孔,并用自攻 螺钉固定。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打入第二枚螺 钉。在植入螺钉的时候,助手用钳子固定住椎 板,以防铰链处损坏 椎板开门不可过大或过小。太小起不到减压作 用,太大则容易造成铰链侧椎板完全性骨折, 使开门和开门后固定困难,甚至造成医源性脊 髓压迫。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后引起轴性症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后引起轴性症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后引起轴性症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者:周志刚傅江明李强严朝华周欢斌喻威何嘉承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第22期[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后引起轴性症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8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

A组在术后早期进行颈肩背部肌肉等长舒缩运动及肌力锻炼,颈围领制动颈部4~8周,4~8周后循序渐进进行颈部关节活动度锻炼、扩胸运动锻炼。

B组术后颈围领制动颈部12周,12周后行肌力及颈部关节活动度锻炼。

随访采用门诊复查方式,根据患者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程度、术后MRI影像显示来评价轴性症状。

根据患者术后症状轻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否服用止痛药进行轴性症状分度。

结果术后A组轴性症状Ⅰ度28例(90.3%)、Ⅱ度3例(9.7%),B组轴性症状Ⅱ度1例(14.3%)、Ⅲ度5例(71.4%)、Ⅳ度1例(14.3%)。

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后早期(术后3~5 d)进行颈肩背部肌肉等长舒缩运动及肌力锻炼,颈围领制动颈部4~8周,4~8周后循序渐进进行颈部关节活动度锻炼、扩胸运动锻炼可有效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关键词]关节囊悬吊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术;轴性症状;脊髓型颈椎病[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a)-0021-04[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 and preventive measure of axial symptoms caused after cervical 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Methods 38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treated with cervical 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 and achieved complete follow-up from October 2009 to Octo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B.Group A was early given isometric relaxation and contraction motion,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of neck,shoulder,back muscles after operation,the neck was brake for 4 to 8 weeks by neck collar,the neck joint activity degree exercise,breast enlargement exercise was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after 4 to 8 weeks.Group B was given postoperative cervical collar neck brake for 12 weeks,muscle strength and neck joint activity degree exercise was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after 12 weeks.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by outpatient review,axial symptoms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neck pain,stiffness,limited degree of activity, postoperative MRI image display.Axial symptoms was graded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the symptoms,the impact of the quality of life,whether the use of pain medication.Results After operation,grade Ⅰ of the axial symptoms in group A was 28 cases (90.3%) and grade Ⅱ was 3 cases (9.7%).The axial symptoms in group B was 1 case (14.3%) of grade Ⅱ,5 cases (71.4%) of grade Ⅲ and 1 case (14.3%) of gradeⅣ.Conclusion Isometric relaxation and contraction motion,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of neck,shoulder,back muscles are early carried out after cervical 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postoperative 3-5 days),the neck is brake for 4 to 8 weeks by neck collar,the neck joint activity degree exercise,breast enlargement exercise are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after 4 to 8 weeks,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xial symptoms.[Key words]Joint capsule suspension method;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Axial symptoms;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hy颈椎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够治疗颈脊髓多节段受压的相关疾病,具有脊髓功能改善明显、疗效持久等优点[1]。

学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学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学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者: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科福嘉欣近年来,颈椎病发生率逐年升高,且逐渐呈低龄化趋势。

在各类型颈椎病中尤以脊髓型危害最大,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常用手术方式,它通过扩大颈椎管,借助“弓弦效应”使脊髓向后漂移,使颈脊髓腹侧得到间接减压,该术式对于>3个节段的颈椎病变有独特优势。

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目前有较多争议,多年研究表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钢板螺钉内固定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对于预防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长节段颈前路固定后吞咽困难、颈椎整体活动度下降及椎间融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颈后路手术有明显的优势。

单纯椎板切除减压在多节段颈椎病治疗中也较常用,但术后轴性疼痛、颈椎后凸畸形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颈椎后路手术的并发症包括与术式无关及与术式相关2类,本文就与术式相关的术后并发症作一综述。

术后轴性症状1999年Kawaguchi等将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出现的颈肩背部的慢性痛、僵硬、沉重及颈椎活动受限的现象定义为颈椎轴性症状。

发生率为45%~80%。

常可在体格检查中发现颈后有明显的压痛点和肌肉痉挛现象。

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机制尚不清楚,余进伟等认为轴性疼痛与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明显关系。

目前认为术后出现轴性症状主要与多个因素有关。

在术中暴露椎板过程中颈后韧带复合体遭到破坏是造成轴性疼痛的主要原因,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由棘突、棘间韧带与棘上韧带组成,它们及其上附着的肌肉是维持颈椎静态稳定的关键因素。

椎体后方的肌肉,特别是C2和C7上肌肉的剥离也被认为是导致轴性症状的主要因素。

Kato等发现保留C2上的肌肉附着能有效地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Sakaura等发现保留C2和C7棘突的肌肉后是否剥离深部伸肌群对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无明显影响,充分说明了保留C2和C7棘突软组织对预防患者颈后路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重要性。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危险因素分析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危险因素分析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危险因素分析作者:王梦原张蜀华李承罡刘建州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2011年3月~2014年3月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

搜集患者病历、影像学资料,术后进行定期随访。

通过逻辑回归分析,评估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结果研究包括96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连续病例,其中7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89例未发生C5神经根麻痹。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5椎间孔宽度与术后C5神经根麻痹相关。

结论术前椎间孔狭窄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5神经根麻痹20 世纪 70 年代在日本首先报道了颈椎管成形术,1977 年,Hirabayashi 发明了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此后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其他几种形式的椎管成形术,如伊藤法、双开门法及棘突纵劈开门法。

目前颈椎管成形术已成为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术后上肢瘫,特别是C5 神经瘫,为颈后路椎管成型术相对常见的并发症,病因可能包括:局部缺血、C5 神经根结构异常、C5/C6 解剖变异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颈椎减压术后硬膜囊的移位。

然而,其主要原因尚有争论。

患者主要表现为三角肌和 / 或肱二头肌麻痹,肩臂部浅感觉减退,患肢上臂上运动神经元体征和或疼痛。

C5 神经瘫的发生率报道为 4.6%,不同研究中差别较大(0%~30%)。

临床医师对 C5 神经根麻痹的病因、预防、诊断、康复及治疗仍然知之甚少。

基于此原因,有必要分析可能影响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进而正确选择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目的是探讨相关影像因素对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1]。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PPT课件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PPT课件
五、 喉上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术后呛咳,尤其以进流质饮 食、饮水时为重 处 理——禁流质饮食,补液并进食固 体食物
5
六、 颈交感神经干损伤
损伤后引起Horner征,多为暂时性症状。施术时 避免向胸腔方向牵拉,可以避免胸膜损伤
7
八、 脊髓、神经根损伤
冲击式咬骨钳使用时钳头进入椎体后缘与 后纵韧带之间,对脊髓、神经根造成压迫, 吸引器应紧贴减压窗边缘骨质使用,不可 在硬膜表面使用吸引器
二十二、 植骨块折断、塌陷,本身骨质
疏松术后过度劳动、外伤、内固定失败都 可引起。
二十三、 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和颈 椎成角畸形。
二十四、 内固定并发症 可出现断钉、松 动,、脱出,钛网、Caga脱出、下沉、 变形等。
20
21
后路手术并发症
★ 术中损伤
(一)显露过程中损伤 (二)减压、椎管成型过程中损伤
23
如有错误请指出并纠正 如有不足请补充并讨论
24
25
2019/11/25
.
26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观察 及原因分析
延安市人民医院
骨一科
1
前路手术并发症
一、 食管、气管损伤 (较少见) 牵开器叶片过于尖锐可能在放置时刺激食 管、气管,应选择头端圆钝的叶片; 拉钩放置不当、手术时间过长,气管、食 管受压严重引起损伤; 拉钩放置时,应注意将内脏鞘完整包括在 拉钩的圆弧中,一旦术中发生,应及时修 补并冲洗术野,避免引起纵膈感染。
17
二十、 肺部感染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咳痰,胸片 检查提示肺部感染。 处 理——加强全身抗感染,积极 吸痰,加强全身对症支持治疗。
18
二十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动脉栓塞
临床表现——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踝、小 腿或大腿肿胀、疼痛 处 理——抬高患肢,加强物理治疗, 必要时抗凝、溶栓治疗。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
· 64 ·
4 Pompeo E ,Tacconi F,M ineo D ,et a1. The role of awak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in spontaneous pneu—· mothorax.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7 ;133:786
例 ,椎 管 内血肿 1例 。
第 205医院骨科 121001
《沈 阳部队医药》
· 65 ·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讨 论
颈椎 过伸 性损 伤患 者绝 大 多数 既往有 发 育性 椎 管 狭窄 或退 变 性椎 管狭 窄 ,大 部 分是 三节 段 以 上 狭 窄 ,且 伴有 黄韧 带 肥 厚 ,如 无 颈椎 反 曲 ,是 后 路 单 开 门椎 管 扩 大 成 形 术 的 指 征 _l J。少 数 病 例 是 2节 段 以下 的间盘 突 出或椎 体 后缘 或钩 椎关 节 骨 质增 生直 接压 迫 脊 髓 或 神 经 根 ,而 不 伴 椎 管 后 壁黄韧带肥厚的脊髓受压 ,是颈椎前路手术的指 征 。本组 病 例均 为 多 节 段 的椎 管 狭 窄 ,且 不伴 有 颈椎 反 曲 。
前 JOA评 分 平 均 为 7±0.6。X线 侧位 显示 无 颈 2 结 果
椎反 曲 。
1.2术前处理 入院后 ,常规给予枕颌牵引 ,静滴 脱水药 和激 素 治 疗 ,行 术前 检 查 。如 无 手 术禁 忌 证 ,人院后第三天行手术。如心血管及其它器官 暂不适合手术 ,经治疗调整后允许手术时 ,再行手 术 治疗 。 1。3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或局麻下手术。患 者俯卧位 ,头位于头部托架上 ,避免颈部过伸 ,头
侧为 开 门侧 ,另 一侧 为 门轴侧 。于椎 板 与 侧块 交 界处 ,在 开 门侧 用 咬 骨钳 或 结 合磨 钻 打 开 椎板 的 内外 板 ,门轴 侧 打 开外 板 。于 开 门 上下 端 的椎 间 隙切 断 黄韧带 ,于棘 突基 底部 打孔 内穿入 10号 丝 线 ,并悬 吊于 门轴 侧 相对 应 的关 节囊 上 或 椎 旁 肌 上 。然 后小心 缓 慢地 从 开 门侧将 椎 板 撬 起 ,同 时 用神 经剥离 子剥 离 椎 板 与脊 髓 之 间 的粘 连 带 ,将 悬 吊的 1O号 线 拉 紧 ,打 结 ,使 椎 板 抬 高 约 60— 80。,开 门约 1~1.5cm;裸露 的脊 髓用 明胶 海绵 或 蛋 白胶覆 盖 ,关 闭切 口。切 口内放置 负压 引流管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临床监护·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洪玉朱(福建省福州市解放军476医院,福建 福州)摘要:目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Arch板内固定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通过去除颈托、早期功能锻炼等措施后,有17例有轴性症状患者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通过神经营养剂、脱水剂、激素、制动等治疗措施后有1例神经根麻痹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经过换药、抗感染等措施后有2例切口感染患者的切口得到愈合;通过补液、抗炎、改变体位、局部加压等治疗措施后有2例脑脊液漏患者痊愈;通过椎管探查术有1例硬膜外血肿局麻患者的血肿症状得到解除。

结论将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的围术期颈椎病手术患者,术前有效的沟通交流、充足的准备及术后高质量的护理观察,可使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得到预防,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并对功能锻炼进行完善,可使得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得到有效保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43.155本文引用格式:洪玉朱.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3): 239,243.0 引言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的优点是术后并发症少、颈椎稳定性破坏小及减压范围大等[1],但术后仍会出现开门侧的再关门、运动神经麻痹及硬膜外血肿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选取50例在2013年3月-2017年3月这段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该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3例发生并发症,现整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结果1.1 一般资料选取50例在2013年3月-2017年3月这段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该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3例发生并发症,10例女性,13例男性,患者年龄在45-68岁,平均年龄为48.9岁。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术式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术式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术式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刘金锐;杨庆国【摘要】早期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主要用于发育性和继发性椎管狭窄所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然而随着术者对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已取代前路手术而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其中,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因其操作简单,效果可靠而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单开门术式的改良及其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问题,目前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较之以往做了很大的改进,现对单开门手术的术式演变及其术后并发症综述如下,并分析其优缺点.【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2(033)002【总页数】4页(P135-138)【关键词】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并发症【作者】刘金锐;杨庆国【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安徽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安徽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R687.3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即从颈后方入路自棘突或椎板侧块间沟纵行切开,向两侧或一侧翻转,以解除椎管后方的压迫因素,同时脊髓在扩大的椎管内产生向后位移,从而间接缓解前方压迫。

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单开门术式以其操作简单、效果可靠而被广大术者所接受。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展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精细化,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颈椎外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一直较为普遍,同时,由于术式的不断革新,手术效果的优良率不断提高,而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其他相关并发症亦在不断下降。

现对单开门手术的术式演变及其术后并发症作一综述。

1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术式发展1.1 “Z”-形椎管成形术早在1973年日本学者 Oyama等[1]报道了“Z”-形椎管扩大成形术,即通过“Z”形切开椎板向两侧翻转撑开,于相邻椎板钻孔,贯穿钢丝或粗丝线固定,但由于每层椎板都需“Z”形切割,操作相对复杂,不仅需要术者有良好的手术技术,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因而在当时没有被广泛应用。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健康宣教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健康宣教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健康宣教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颈椎疾病常用到的手术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种手术的大致操作过程,回答一些常见问题。

一、什么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之所以会出现头晕、颈肩痛、四肢麻木等不适症状,是因为颈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韧带钙化等病变,对颈椎周围的脊髓、神经根等结构造成了严重压迫,影响了脊髓、神经的正常功能。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就是在颈部后面切开,通过手术操作,扩大椎管空间,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神经功能,来缓解病人的不适症状。

我们先通过图片来了解一下颈椎的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手术过程:二、医生是如何给颈椎单开门的?手术时,病人俯卧在手术台上,医生在病人颈后部做一个竖行切口。

然后通过这切口,把一侧颈椎的椎板完全切断打开作为开门侧,另外一侧的椎板打开一半作为门轴,将颈椎椎板沿门轴向后掀起。

掀开的椎板看起来就像一扇半开着的门,“门”内的空间增大了,所以“门”内脊髓的压迫就解除了。

有时根据病情需要,医生可能还会在开门的部位植入骨头或放入金属板,并加以固定,以避免“门”再关闭。

相当于我们平时开门,不想让风把门关上,就用个木棍撑在门和门框之间。

下面,我们以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受压为例,通过图片来更清楚的了解这项手术是如何解除脊髓压迫的。

三、颈椎单开门一般要做几个节段?节段是一个医学术语,其实在这里就是指颈椎椎骨。

具体的手术范围要根据术前的X线、CT和MRI等检查进行评估,哪里的脊髓压迫重,就解除哪里的压迫。

因为颈椎疾病通常会有多个椎骨的病变,所以单开门不是只给哪一个椎骨开门。

临床上比较标准的做法一般要做5个节段,至少也会包括病变最严重节段的上下各一个节段。

四、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安全吗?颈椎手术本身就是高风险手术,没有哪个医生可以保证手术绝对安全。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颈椎手术,手术风险相对较小,并发症也相对少。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原因分析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原因分析

Y a n g , T E N GHo n g — L i n , WA NG n , Z HUMi n g — y u , a n dL IC h i . T h e F i r s t A il f i a t e dHo s p i t a l o fWe n z h o u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周洋, 滕 红林 , 王靖 , 朱 雯宇 , 李驰
( 温 州 医科 大 学 附 属第 一 医院 , 浙江 温 州 3 2 5 0 0种 颈 后路 单 开 门椎 板 成 形 术 治 疗 多 节段 脊 髓型 颈椎 病 术后 C 神 经根 麻 痹 的 发 生率 和 影 响
t r e a t i n g mu l t i — s e g me n t s c e vi r c a l s p o n d y l o t i c my e l o p a t h y . Me t h o d s :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1 0 t o J u n e 2 0 1 4, 8 0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p o n d y —
因素 。 方法 : 对2 0 1 0年 1月 至 2 0 1 4年 6月 因 多节 段 脊 髓 型 颈椎 病 接 受椎 管成 形 术 1 6 0例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析 , 其中8 0例 接 受 4节段 ( C rC 6 ) 椎 管成 形 术 ( A组 ) , 男4 4例 , 女3 6例 , 平均年龄 ( 6 8 . 4 + 9 . 2 ) 岁; 8 0例 接 受 3节 段 ( C C 6 ) 椎管成形术( B组 ) , 男4 8 例, 女3 2例 , 平均 年 龄 ( 6 6 . 8 ± 8 . 9 ) 岁 。 术前 及 末 次随 访 时 分 别 记 录 颈 痛 V A S评 分 , 上 肢痛 V A S评 分 , J O A评分 , M R 最 小 脊 髓 直径 , 颈椎 的 C o b b角及 活动 度 。术 后 观 察 C 5 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及C 神 经 根 麻 痹 时 三 角肌 肌 力 , 伴 随 神 经 症状 , 恢复时间。 结果 : 所 有 患者 获 随 访 , 时间 6 ~ l 5个 月 , 平均 ( 1 2 . 4 + 3 . 2 ) 个月。 手 术 前 后 两组 患者 的 颈 痛 V A S评 分 、 上肢痛 V A S评 分 、 J O A评分 、 MR I 最 小脊 髓 直径 、 颈椎 的 C o b b角 及 活 动 度 差 异 无 统 计 学意 义 。A 组 患 者 中 7例 ( 8 . 7 5 %) 发生 C 5 神 经根 麻 痹 , 其 中 4例 出现 上 肢 放 射 痛 , 3例 出现 上 肢 感 觉 减 退 ; 在 末 次随 访 时 2例 残 留轻 微 的 上肢 放 射 痈及 感 觉减 退 。B 组 患者 中 5例 ( 7 . 5 %) 发生 C 5 神 经根 麻 痹 , 其 中 3例 出现 上 肢 放 射 痛 , 2例 出现 上 肢 感 觉减 退 , 在 末 次 随 访 时 所 有 患 者 上 肢 放 射 痛 及 感 觉 减 退 均 恢 复 正 常 。 两组 C 神 经根 麻 痹 的 患 者 发 生 率 差 异 无 统计 学意 义 。C 5 神 经 根 麻 痹 时 三 角肌 肌 力 、 伴 随神 经症 状 、 恢复时间 A组分别为( 2 . 3 + 1 . 0 ) N、 3 0例 ( 3 7 . 5 %) 、 ( 1 1 . 4 ± 1 . 0 ) 周, B组 分 别 为 ( 2 . 8 ± O . 8 ) N、 2 3例 ( 2 8 _ 8 %) 、 ( 8 . 2 + 0 . 8 ) 周, 三 角肌 肌 力 下 降 两 组 差 异 无 统 计 学意 义 , 伴 随神 经 症 状 及恢 复 时 间 A组 比 B组 差 。 结论 : 两种 术 式相 比 , 患 者 术后 出现 C 5 神 经根 麻 痹 的 概 率 相 当 , 但是 C 一 C 6 单 开 门椎 管 成 形 术 患者 C 神 经 根麻 痹症 状 较 轻 , 恢复较快。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危险因素分析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危险因素分析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危险因素分析C5神经根麻痹是一种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ectomy and undercutting, PCLU)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虽然PCLU手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C5神经根麻痹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C5神经根出现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无力和感觉损失。

这种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提前预防和干预。

首先,手术操作技术是影响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手术操作过程中,外科医生需要准确地切除或扩大椎管,以释放压迫神经根的结构。

然而,如果手术操作不慎,可能会损伤神经根,导致功能障碍。

因此,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应该充分了解并熟悉解剖结构,精确操作,以减少对神经根的损伤。

其次,患者的病情也是影响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因素之一。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越高,手术操作的难度和风险就越大。

例如,当患者的颈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等情况较为严重时,手术可能需要更加复杂的操作,并增加了对C5神经根损伤的风险。

此外,手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也可能影响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手术前的准备包括全面的评估和检查,以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对患者的基础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术后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疼痛程度,及时处理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手术的结果和患者的康复情况也会影响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如果手术后患者的颈椎稳定性没有得到有效恢复,或者患者未按照医嘱进行康复治疗,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的C5神经根麻痹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

手术操作技术、患者病情、手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以及手术结果和患者康复情况都是影响其发生的因素。

对于外科医生来说,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对解剖结构的了解是减少C5神经根损伤的关键。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
THANKS
部位。
感染的原因可能包括手术过程中 的污染、术后伤口护理不当、术
后免疫力降低等。
感染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发 热等,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可能
需要使用抗生素和清创治疗。
神经损伤
颈椎病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 伤到周围的神经组织,导致肢 体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
神经损伤的原因可能包括手术 操作不当、神经受压时间过长 等。
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等,具体治疗方 案需根据病情而定。
脑脊液漏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 吐等,严重时可能导致颅内感染。
颈部疼痛和僵硬
手术后,颈部可能会出现疼痛和 僵硬的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
活和工作。
颈部疼痛和僵硬的原因可能包括 手术创伤、术后固定时间过长等

颈部疼痛和僵硬的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等,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
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血肿形成
手术后,手术部位可 能会出现血肿,导致 局部肿胀、疼痛等症 状。
血肿形成的治疗方法 包括局部压迫、使用 止血药和手术治疗等 。
血肿形成的原因可能 包括手术止血不彻底 、术后出血等。
脑脊液漏
在颈椎病手术中,硬脊膜破裂可能导 致脑脊液漏。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概述 • 常见并发症 • 罕见并发症 • 并发症处理与预防
01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是指在进行颈椎病手术后,由于各种原因 导致的并发症,包括感染、神经损伤、血栓形成等。
分类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ppt课件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ppt课件
临床表现——取骨区血肿、脂肪液化并 感染 处 理——拆除缝线,清除血肿和液
十九、 低钠血症 临床表现——表现为神经萎靡、多尿、呼 吸困难、嗜睡、甚至昏迷,血生化提示血 钠偏低。 处 理——每天复查血生化,根据结果 决定高渗盐液补充量,适量补充胶体。
8
九、 椎动脉损伤
见于侧前方减压 处理:术中一旦损伤,应立即压迫止血, 然后迅速切开横突孔并将破裂处缝合或吻 合,必要时进行自体静脉移植,尽量避免 结扎该动脉。
9
十、 脑脊液漏
常见原因为骨赘、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 切除骨赘和后纵韧带时撕裂硬脊膜。
10
十一、 植骨块损伤脊髓
多见于植骨块取材过长、 植入过深。减 压不彻底,植骨块可能将椎体后缘残留的 骨赘、碎骨片压向脊髓。
二十二、 植骨块折断、塌陷,本身骨质
疏松术后过度劳动、外伤、内固定失败都 可引起。
二十三、 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和颈 椎成角畸形。
二十四、 内固定并发症 可出现断钉、松 动,、脱出,钛网、Caga脱出、下沉、 变形等。
20
21
后路手术并发症
★ 术中损伤
(一)显露过程中损伤 (二)减压、椎管成型过程中损伤
13
十四、 喉头痉挛
可因麻醉插管刺激或术中牵拉喉、气管所 致。长时间拉钩牵拉压迫可能引起气管软 化。
14
十五、 切口感染 发生率低于1%。 十六、 取骨部位疼痛 十七、 植骨块滑脱 植骨块大小不合适、
植骨不牢靠、术后过早活动、外伤、植 骨不融合都可能引起植骨快滑脱。
15
十八、 取骨区血肿或脂肪液化感染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观察 及原因分析
1
前路手术并发症
一、 食管、气管损伤 (较少见) 牵开器叶片过于尖锐可能在放置时刺激食 管、气管,应选择头端圆钝的叶片; 拉钩放置不当、手术时间过长,气管、食 管受压严重引起损伤; 拉钩放置时,应注意将内脏鞘完整包括在 拉钩的圆弧中,一旦术中发生,应及时修 补并冲洗术野,避免引起纵膈感染。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78例并发症原因论文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78例并发症原因论文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78例并发症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对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记录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8例患者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21例患者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3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现再“关门”现象。

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其并发症可防可治。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轴性症状;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23-02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我院对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现将并发症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0岁(47~73岁),其中男性41例,女性37例。

所有患者诊断均为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表现有锥体束征表现,术前行mri及ct示多节段脊髓受压,并有脊髓高信号。

其中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27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36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6例。

1.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用将头部固定于屈曲位。

常规颈后正中入路,暴露各个棘突,以c2棘突为解剖标志,依次确定c3-7棘突,钝性分离显露c4~7的椎板棘突,修整棘突,显露c3~7椎板,一侧为绞链侧,一侧为开门侧,在预开门的棘突根部以棘突打孔器打孔,穿10号丝线留作固定用,完成受压节段单开门,翻转椎板,将固定用丝线缝扎于关节囊上,收紧固定。

于伤口低位放置引流管一枚,术后24一72小时拔引流管。

指导患者在颈部围领保护下开始逐渐活动。

1.3评估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joa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情况,并计算改善率,joa改善率=(术后joa评分一术前joa评分)/(17一术前joa评分) ×100%。

颈椎后路手术并发症

颈椎后路手术并发症

颈椎后路手术并发症随着对于颈椎疾病认识的深入和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之一,无论是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均可以取得相当满意的临床疗效。

颈椎前路手术创伤小,可以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术后恢复时间短。

颈椎后路手术往往用于多节段椎管狭窄的颈脊髓压迫症的减压。

1 轴性痛轴性痛的概念在1996年首次在文献中被提出,其定义为沿颈项部至肩背部或肩部的疼痛。

项背部的疼痛最为常见,严重的轴性痛会在坐位和站立位加重,仰卧位减轻。

双上肢的位置也与轴性痛有关,通常在高举时缓解,而在双手放下时加重。

大多数患者在术后早期即可出现轴性痛,然后逐渐减弱。

当然,严重的轴性痛可能长期存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轴性痛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临床实践中发现颈后部肌肉萎缩和损伤是轴性痛最明显的病理改变。

有学者认为术中颈部肌肉损伤越多,术后轴性痛就越明显。

手术后并发慢性轴性痛也可能是颈部伸屈肌肉力量不平衡导致的失代偿所致。

单开门手术中棘突偏离正常解剖位置使颈后部肌肉无法重新与棘突接触,这可能与单开门手术后轴性痛发生率高有关。

另外,C2、C7附着肌肉保留与否也是轴性痛的相关因素。

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了C2半棘肌的保留与修复可以预防轴性痛的发生。

有文献指出跨节段的椎板切除以及选择性椎管成形可以更进一步减少颈部结构的损伤,从而降低轴性痛的发生。

对于轴性痛的治疗目前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案。

2 椎管内血肿颈椎后路手术后 CT 检查发现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为33%~100%。

大部分血肿并无临床症状,出现临床症状的硬膜外血肿发生率在1%左右。

但是椎管内血肿一旦出现临床症状非常致命,临床症状可为迅速扩散的四肢麻木和突发的呼吸功能障碍等。

及时诊断和再次手术探查非常关键。

与颈椎前路手术后血肿不同,颈椎后路术后椎管内血肿可能与年龄、凝血功能障碍、Rh+血、术前非甾体抗炎类药物长期应用、多节段椎板切除、术中出血量多有密切关系。

术前对患者进行上述椎管内血肿危险因素的评估是预防此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2012-7-30[1]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2012-7-30[1]

减压相关并发症
• 脊髓损伤:手术止血不彻底、血肿压迫引 起或减压时操作的震动对脊髓的冲击造成 脊髓损伤 • 神经根的损害:多源于器械的刺激、直接 挫伤或对神经的牵引过度引起 • 椎动脉损伤 • 脑脊液漏
脊髓或神经根损伤
• 脊髓损伤:四肢原瘫痪加重,或者导致四 肢全瘫痪 • 神经根损害:神经根分布区域疼痛、麻木, 感觉减退,或者痛觉过敏
• 术后第二天下午17时左右,出现胸闷、气 促、呼吸困难等症状。至晚上23时,出现 呼吸、心跳骤停。 • 急诊手术室行血肿清除术 • 术后脑死亡
典型病例二
• 张某某,男,37岁,因“脊髓型颈椎病” 行人工椎间盘手术(两个节段)。 • 术后第二天上午查房查体颈部肿胀,按之 较硬,术后引流约70ml,吞咽稍困难,术 口渗血较多。 • 下午16:00雾化吸入后突发呼吸困难,咽 部有痰难于咳出,血氧降至70%。 • 病房内急诊行气管切开术 • 抢救成功
颈5神经根牵拉综合征
• 颈脊髓神经根以C5最短,在后路手术后, 由于减压导致脊髓移位,带动所有神经根 牵拉。由于C5神经根最短,移位代偿能力 也最差,常在C5分布位置产生根性症状。
出现时间及对策
• 术后神经根麻痹一般于术后一周内出现, 以c5神经根多见,表现为神经根性疼痛, 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 • 一般予以脱水,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可以 好转
脑脊液漏
• 前后路均可,以后路多见 • 表现为术后24h内引流液为淡红色液体、引流量 多;第2天引流液颜色更淡,引流量无明显减少, 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呕吐。 • 处理:将负压引流改为普通引流,去枕平卧,采 取严格的颈部制动,切口局部用lkg砂袋加压。在 拔除引流管之前,为了预防脑脊液继续漏出压迫 气管引起窒息,应先行夹管观察,如出现胸闷、 气急情况应立即开放引流,避免压迫窒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并发症(一)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并发症(一)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并发症(一)作者:武刚,申勇,王林峰,刘艳兵【关键词】颈椎后路单开椎管成形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术式,但由于技术等原因,各种并发症时有发生,现综述如下。

1轴性症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患者常出现颈项部及肩背部疼痛,伴有酸胀、僵硬和肌肉痉挛,称为轴性症状。

其发生率可高达45%~80%,严重者经理疗和功能锻炼均很难取得满意疗效,症状持续时间可长达十余年〔1〕。

轴性症状的出现与颈后韧带复合体受到破坏、颈椎的节段性不稳、术后颈椎总活动度减少、颈椎周围软组织受到刺激、术后佩戴围领时间过长等原因有关〔1~3〕。

常规单开门手术取颈后正中入路,使后方韧带复合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项韧带受到严重破坏,剥离了双侧椎旁肌,切除了部分棘突及韧带,影响了颈椎后方结构的稳定性。

特别是术中切断了C2~C3和C6~C7之间的棘上和棘间韧带,使手术后肌肉韧带复合体出现两个薄弱区,从而引起椎间过度运动,导致椎间不稳而出现轴性症状。

另外,术后长时间颈部制动会导致C3~C6运动减少,颈椎活动度下降,造成C2~3和C6~7节段运动代偿性增加而引起轴性症状〔1〕。

通过改良术式保护颈椎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功能、尽量重建伸肌的自然结构、缩短颈部制动时间、加强早期功能锻炼等措施可以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1~32C5神经根麻痹最初的常见症状是肩部或上臂的剧痛,进而是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的轻瘫或瘫痪,多在术后1周内出现,少部分在术后2~4周内出现〔4〕。

Sakaura等〔4〕回顾以往文献发现,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平均为4.6%,其中前路减压融合术平均为4.3%,在后路椎板成形术则为4.7%,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包括机械性损伤、神经根拴系效应和脊髓灰质病变等。

Satomi等〔5〕认为C5神经根麻痹是后路椎板成形术时神经根的直接损伤所致,多数C5神经根麻痹发生在椎板成形术的开门侧,术中手术器械可能会直接损伤神经组织。

颈椎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的治疗

颈椎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的治疗

颈椎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的治疗
孙勇业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中旬刊)》
【年(卷),期】2007(020)004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2例颈椎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的治疗经验.结果 22例颈椎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并发症:4例硬膜外血肿愈后均良好;3例脊髓损伤2例愈后良好,1例尚可;5例硬脊膜损伤均愈后良好;3例椎管扩大不充分愈后均良好;术式不当1例愈后良好;5例再关门均愈后良好;1例感染愈后良好.结论为提高颈椎单开门扩大成形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术前应正确选择适应证,注意手术中的各个环节,加强术后管理,三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总页数】2页(P347-348)
【作者】孙勇业
【作者单位】淄川区医院外二科,山东,淄博,25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相关文献】
1.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10例疗效观察 [J], 苏洪民;房清敏;孙兆忠;耿晓鹏;王大巍;邢建强;孙金川
2.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老年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 [J], 王建国
3.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对比 [J], 范志丹;李青;梁道臣;张爱明;赵成毅;梅治
4.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J], 甘东浩; 徐展望; 谭国庆; 郎帅; 陈德强
5.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J], 钱晶晶;徐浩;王路;赵嘉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发生C_(2)、C_(3)椎弓骨撞击:2年内颈椎侧位X射线片评估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发生C_(2)、C_(3)椎弓骨撞击:2年内颈椎侧位X射线片评估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发生C_(2)、C_(3)椎弓骨撞击:2年内颈椎侧位X射线片评估钟华;关海山【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22(26)36【摘要】背景: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后易出现C_(2)、C_(3)椎弓骨撞击的现象,导致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受限,对其相关因素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C_(2)、C_(3)椎弓骨撞击的相关因素,探讨术后C_(2)、C_(3)椎弓骨撞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5例,平均年龄(56.76±7.76)岁,男性33例,女性62例。

术后随访观察2年内颈椎侧位X射线片是否发生C_(2)、C_(3)椎弓骨性撞击,分为撞击组31例、非撞击组64例。

经过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术后颈椎曲度、术后颈椎活动度、术后目测类比评分为术后C_(2)、C_(3)椎弓骨撞击发生的潜在相关因素,最后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95例患者中31例发生C_(2)、C_(3)椎弓骨撞击,占33%;②撞击组术前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生率明显大于非撞击组(P<0.05);③撞击组与非撞击组术前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撞击组术后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显著低于非撞击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无显著性意义(P>0.05),撞击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高于非撞击组(P<0.05);④术后发生轴性症状撞击组2例(6%),非撞击组3例(5%);⑤多元素Logis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颈椎曲度低、颈椎活动度低、目测类比评分高均为术后C_(2)、C_(3)椎弓骨性撞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提示C_(2)、C_(3)椎弓骨撞击是轴性症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C_(2)、C_(3)椎弓骨撞击对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并发症(一)
作者:武刚,申勇,王林峰,刘艳兵
【关键词】颈椎后路单开椎管成形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术式,但由于技术等原因,各种并发症时有发生,现综述如下。

1轴性症状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患者常出现颈项部及肩背部疼痛,伴有酸胀、僵硬和肌肉痉挛,称为轴性症状。

其发生率可高达45%~80%,严重者经理疗和功能锻炼均很难取得满意疗效,症状持续时间可长达十余年〔1〕。

轴性症状的出现与颈后韧带复合体受到破坏、颈椎的节段性不稳、术后颈椎总活动度减少、颈椎周围软组织受到刺激、术后佩戴围领时间过长等原因有关〔1~3〕。

常规单开门手术取颈后正中入路,使后方韧带复合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项韧带受到严重破坏,剥离了双侧椎旁肌,切除了部分棘突及韧带,影响了颈椎后方结构的稳定性。

特别是术中切断了C2~C3和C6~C7之间的棘上和棘间韧带,使手术后肌肉韧带复合体出现两个薄弱区,从而引起椎间过度运动,导致椎间不稳而出现轴性症状。

另外,术后长时间颈部制动会导致C3~C6运动减少,颈椎活动度下降,造成C2~3和C6~7节段运动代偿性增加而引起轴性症状〔1〕。

通过改良术式保护颈椎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功能、尽量重建伸肌的自然结构、缩短颈部制动时间、加强早期功能锻炼等措施可以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1~3
2C5神经根麻痹
最初的常见症状是肩部或上臂的剧痛,进而是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的轻瘫或瘫痪,多在术后1周内出现,少部分在术后2~4周内出现〔4〕。

Sakaura等〔4〕回顾以往文献发现,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平均为4.6%,其中前路减压融合术平均为4.3%,在后路椎板成形术则为4.7%,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包括机械性损伤、神经根拴系效应和脊髓灰质病变等。

Satomi等〔5〕认为C5神经根麻痹是后路椎板成形术时神经根的直接损伤所致,多数C5神经根麻痹发生在椎板成形术的开门侧,术中手术器械可能会直接损伤神经组织。

多数学者〔6~7〕认为脊髓减压术后脊髓向后方漂移,同时神经根靠在小关节的边缘或上关节面,导致神经根的栓系,而引起C5神经根麻痹。

Yamashita等〔6〕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MRI检查结果发现,神经根麻痹患者C4~5水平脊髓向后漂移平均达5mm,而非麻痹患者脊髓向后漂移范围通常在1~3mm。

Uematsu等〔7〕发现单开门手术中椎板掀开角度不小于60°时,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明显提高,还得出在靠近椎板侧开槽做门轴时,术后神经根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的结论。

Chiba等〔8〕则认为颈椎术后的上肢麻痹可能与脊髓灰质的病变有关。

总的来说,C5神经根麻痹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除了神经根的损伤外,脊髓灰质的病变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颈椎术后的C5神经根麻痹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一般患者通过卧床休息,颈围制动,应用激素、脱水剂及神经营养剂治疗后可较快恢复。

对于严重的肌肉运动瘫痪者恢复时间较长,一般在6个月~1年左右,肌肉功能训练结合电磁等物理治疗有助于获得早期康复〔4〕。

综合上述各学者观点,采取下列措施可能会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a)后路开门时注意避免器械损伤神经根(最好用磨钻,避免用椎板咬骨钳),减压时立即快速静滴甘露醇及甲基强的松龙以减轻脊髓的水肿反应;b)为避免术后神经根后移牵拉过大,开门应靠近椎板侧,椎板掀开角度应小于60°;c)对椎间孔明显狭窄的患者,术中可酌情行椎间孔切开术。

3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颈椎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术中体位、减压过程中的震动、手术器械对脊髓的直接刺激、减压后脊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都可能加重脊髓损伤。

另外,颈椎病患者的脊髓长期处于受压状态,血供差,经彻底减压后,短时间内血供恢复可造成脊髓水肿加剧,即
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导致脊髓功能进一步下降。

如果患者脊髓术前压迫较重,术中减压非常彻底,同时排除操作、机械、血肿等直接压迫的原因,那么损伤很可能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造成的〔9〕。

研究证明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有助于维持组织血流,维持需氧的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蓄积,减少神经丝退化,预防神经纤维变性,增强神经的兴奋性和突触传递,促进新陈代谢,有效防止损伤后脊髓缺血的进一步加重〔10〕。

估计对脊髓骚扰较大的患者术中适当使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脊髓的水肿反应。

术中或术后一旦出现脊髓功能恶化,应按脊髓损伤的急救原则处理,必要时再次手术探查。

另外,全麻患者术中要密切检测脊髓功能,尽量使用术中唤醒试验和神经电生理监测〔11〕,以便术中随时了解脊髓功能情况,进行紧急处置。

沈宁江等〔12〕通过对71例颈椎手术患者进行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的临床研究,认为通过监护能有效地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杜绝截瘫的发生。

对于术中的脊髓损伤要以预防为主。

术者应保持良好心态,及时处理术中发生的意外情况,一旦发生脊髓损伤,要保持头脑冷静,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抢救,尽可能保留脊髓功能〔9〕。

4脑脊液漏
硬脊膜损伤是术后脑脊液漏的直接原因,尽管大多数硬脊膜损伤可以自行愈合,但硬脊膜大块缺损、局部缺少软组织覆盖及脑脊液压力过高等均可造成硬脊膜损伤不愈合,导致脑脊液漏形成〔13〕。

脑脊液漏处理不当不但影响手术效果,严重者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术中保持硬脊膜完整,仔细修补硬脊膜损伤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的关键。

目前关于硬脊膜损伤的修补方法有多种,但尚无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标准手术程序〔14〕。

术中损伤硬脊膜,若创口较小且无明显硬脊膜缺损,多采用直接缝合修补法;当损伤较大或伴有硬脊膜缺损时,单纯的缝合难以达到修补目的。

有学者〔15〕采用自体脂肪、肌肉和筋膜等组织来修补硬脊膜,并在表面喷洒生物蛋白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需注意的是生物蛋白胶不能直接喷覆在硬膜裂口,防止其渗入脊髓并发化学性脊髓炎〔16〕。

无论哪一种修补方法均需达到严密的防水性,能足够耐受脑脊液的压力,且能尽量的减少炎症、黏连及感染。

颈后方肌肉多而丰厚,又无重要脏器,严密缝合各层组织,有利于漏口的闭合。

对于术后仍有脑脊液渗出者,可给予卧床,颈部适度加压,避免咳嗽及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内压的动作,保持切口干燥,一般都能逐步愈合。

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者,则需要行再次手术修补硬脊膜,并严密缝合切口。

5血肿形成
术后血肿形成虽不多见,但发现或处理不及时将会导致严重后果。

多发生在手术后1~23h,平均6.47h〔17〕。

肝功能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是其危险因素,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凝血功能不良、术中止血不彻底、引流管引流不畅等。

主要表现为:a)颈部胀痛、皮肤张力高;
b)呼吸困难甚至窒息;c)从下肢开始感觉运动障碍,逐渐向上肢发展,随后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充分术前准备、术中彻底止血和术后引流通畅是预防术后血肿形成的重要措施。

具体应做到:对于肝功能异常者,术前应积极改善肝功能,纠正凝血障碍后再行手术;对术中较大血管应结扎处理,而不能一概使用电凝止血;骨面渗血要高度重视,应用骨蜡止血;椎管内静脉破裂出血应用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去除肌肉拉钩后彻底冲洗术野并观察数分钟,确实没有明显出血点才可以关闭切口;缝合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引流管位置是否合适、引流是否通畅;术后仔细观察引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术后再关门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门轴侧骨折或由于掀起椎板固定不良可导致开门再闭而失去减压作用,甚至椎板进入椎管导致神经根或脊髓损伤。

如果门轴侧椎板上缘重叠处未作骨槽或骨槽未成“V”形而为平行的沟状,开门时有阻力,开门后有关门的倾向;掀起的椎板、棘突悬吊固定在椎旁肌上,也易造成再关门。

为避免再关门,需注意门轴侧整个骨槽的制作,同时将棘突
悬吊缝合在门轴侧相应的较为坚韧的关节囊上。

出院前摄片了解开门情况,如有关门表现,经CT证实后需重新开门〔18〕。

可有效防止再关门现象的发生有两种方法:a)在侧块植入螺钉,再将掀起的椎板固定于螺钉上的锚定法〔19〕;b)将C3~5椎板向一侧开门、C6~7椎板向对侧开门,再将C5~6椎板骨瓣对角缝合的改良“Z”型椎管扩大成形术〔20〕。

这两种方法都是对传统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使固定更加坚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