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通科技产业园区规划

合集下载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8.05•【字号】通政发[2014]40号•【施行日期】2014.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政发〔2014〕4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南通滨海园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通市人民政府2014年8月5日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化南通市科技金融体制改革,加快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尤其是金融要素、资本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围绕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建,设计科技金融支持政策,完善银行支撑、担保支持、创投优先、财政扶持的“四位一体”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形成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体系,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突出支持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创办领办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新兴产业种子企业以及处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阶段的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二、总体目标通过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完整配套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扶持体系和服务体系。

到2016年,基本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互动支持,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高效对接,服务功能与服务规范全面加强,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同步放大,风险分担合理,支持重点突出、具有南通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高科技园区规划与建设方案

高科技园区规划与建设方案

高科技园区规划与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科技园区不仅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还能够吸引人才和资本的聚集,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科技园区规划与建设方案,包括园区定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创新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二、园区定位高科技园区的定位是园区规划与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确定园区定位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产业优势、科技创新能力、人才资源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与城市的发展战略相衔接,形成互为支撑的关系。

园区的定位可以是以某一特定产业为核心,也可以是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型园区。

三、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园区规划与建设的基础。

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方面的设施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园区的规模和发展需求,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网络,确保园区内部的交通畅通和与外部的连接。

供水供电设施的建设也需要满足园区内企业的用电用水需求。

通信网络的建设则是高科技园区的核心要素之一,需要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以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信息交流。

四、产业布局高科技园区的产业布局是园区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和科技创新的聚集程度直接影响园区的发展和竞争力。

在产业布局上,可以根据城市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园区的主导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同时,还可以引入相关的产业和企业,形成产业联动和协同创新的格局。

产业布局的成功与否,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等因素,确保园区的产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五、创新生态高科技园区的创新生态是园区规划与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创新生态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园区的优势和特色,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

其中,人才引进和培养是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区可以通过设立科研机构、高校合作、人才引进政策等方式,吸引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同时,还需要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服务,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措施。

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前瞻产业研究院《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仅供参照, 如果有用, 请采纳!〔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如假设, 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请采纳, 您的采纳是我最大的动力, 谢谢!〕第1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总论1.1 前瞻可行性研究步骤1.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内容1.2.1 项目名称1.2.2 项目建设背景1.2.3 项目承办单位1.2.4 项目建设用地1.2.5 项目建设期限1.2.6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2.7 项目开发建设模式1.2.8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3 前瞻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1.3.1 前瞻项目政策可行性研究结论1.3.2 前瞻产品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1.3.3 前瞻建设场址可行性研究结论1.3.4 前瞻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结论1.3.5 前瞻设备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1.3.6 前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1.3.7 前瞻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1.3.8 前瞻社会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1.3.9 前瞻环境影响可行性研究结论第2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行业市场分析与前瞻推测2.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涉及产品或服务范围2.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行业前瞻市场分析2.2.1 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2.2.2 市场规模分析2.2.3 盈利状况分析2.2.4 市场竞争分析2.2.5 进入壁垒分析2.3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行业市场前瞻推测第3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建设场址分析3.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建设场址所在位置现状3.1.1 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3.1.2 项目建设地土地权类别3.1.3 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现状3.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场址建设条件3.2.1 项目建设场址地形、地貌、地震状况3.2.2 项目建设场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3.2.3 项目建设场址经济条件3.2.4 项目建设场址交通条件3.2.5 项目建设场址公用设施条件3.2.6 项目建设场址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3.2.7 项目建设场址法律支持条件3.2.8 项目建设场址气候条件3.2.9 项目建设场址自然资源条件3.2.10 项目建设场址人口条件3.3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建设地条件对比3.3.1 项目建设条件对比3.3.2 项目建设投资对比3.3.3 项目运营费用对比3.3.4 项目推举场址方案3.3.5 项目场址位置图第4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4.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技术方案4.1.1 项目生产方法4.1.2 项目工艺流程4.1.3 项目技术来源4.1.4 推举方案工艺流程图4.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设备方案4.2.1 项目主要设备选型4.2.2 项目主要设备来源4.2.3 推举方案的主要设备4.3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工程方案4.3.1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4.3.2 项目特别基础工程方案4.3.3 项目工程建设规模4.3.4 项目建筑安装工程量估算4.3.5 项目主要建设工程一览表第5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节能方案分析5.1 节能政策与规范分析5.1.1 节能政策分析5.1.2 节能规范分析5.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能耗状况分析5.2.1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5.2.2 项目能源消耗状况分析5.3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节能目标和措施分析5.3.1 项目节能目标5.3.2 节约热能措施5.3.3 节电措施5.3.4 节水措施5.4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节能效果分析5.4.1 装备节能效果5.4.2 建筑节能效果第6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环境保护分析6.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建设场址环境条件6.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6.2.1 项目主要污染源分析6.2.2 项目主要污染物分析6.3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环境保护措施6.3.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6.3.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6.3.3 水污染防治措施6.3.4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6.3.5 绿化措施6.4 环境保护投资预算6.5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6.6 地质灾害及特别环境影响6.6.1 项目建设地址地质灾害状况6.6.2 项目引发发地质灾害风险6.6.3 地质灾害防御的措施6.6.4 特别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第7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劳作安全与消防7.1 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7.1.1 项目编制依据7.1.2 项目执行标准7.2 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7.2.1 安全隐患主要存在部位与危害程度7.2.2 有害物质种类与危害程度7.3 前瞻安全措施方案7.3.1 工艺和设备安全选择措施7.3.2 对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7.3.3 对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7.4 前瞻消防措施方案7.4.1 火灾隐患分析7.4.2 前瞻消防设施方案第8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配置8.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组织架构8.1.1 项目法人组建方案8.1.2 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架构8.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人力资源配置8.2.1 项目员工数量8.2.2 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8.2.3 员工培训方案8.2.4 工资与福利第9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实施进度分析9.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实施进度规划9.1.1 项目管理机构设立9.1.2 项目资金筹集安排9.1.3 项目技术获取转让9.1.4 项目勘察制定9.1.5 项目设备订货9.1.6 项目施工前期准备9.1.7 项目完整完工验收9.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实施进度表第10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投资预算与融资方案10.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投资预算10.1.1 项目总投资10.1.2 固定资产投资10.1.3 流动资金10.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融资方案10.2.1 项目资本金筹措10.2.2 项目债务资金筹措10.2.3 项目融资方案分析第11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财务。

江苏通用智慧园区方案

江苏通用智慧园区方案

江苏通用智慧园区方案1. 引言智慧园区是指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充分整合园区内各种资源和要素,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和管理效率的一种创新园区形态。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之一,面对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积极推进智慧园区的建设,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将介绍江苏通用智慧园区方案,以应对当前园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同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江苏园区的智慧化和可持续发展。

2. 江苏通用智慧园区方案的目标江苏通用智慧园区方案的目标是提高园区内的产业效率、管理效能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促进园区产业升级和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和数据驱动的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园区内的管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改善园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便民服务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3. 方案实施流程江苏通用智慧园区方案的实施流程如下:1.规划阶段:–调研园区现状,了解产业结构和管理状况;–制定未来发展目标和规划蓝图;–明确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和优先级。

2.建设阶段:–逐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连接、通讯基站等;–引入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实现设备互联和数据采集;–搭建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中心,实现数据存储和分析。

3.应用阶段:–推广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能源管理、人员管理等;–提供智能化服务,包括公共交通、医疗服务等;–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智慧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4.运营阶段:–监测和评估智慧园区的运营效果;–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持续推进园区的智慧化建设。

4. 江苏通用智慧园区方案的核心技术江苏通用智慧园区方案的核心技术包括:1.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和设备的互联,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共享,为园区的智能化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2.云计算技术:搭建云计算中心,提供灵活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支持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开发。

3.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园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优化方案。

4.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的服务和管理系统,提升园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苏州工业园区简介: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76.2万。

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全省第一位。

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相关要求,立足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特点,以现代化发展为引领,已发展方式转型为途径,提升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能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园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综合商务城区。

2012年8月起,苏州工业园区启动了《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编制工作,目前为止,规划总体出炉。

1. 空间布局涉及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在布局结构上:规划形成“双核多心十字轴、四片多区异彩呈”的空间结构。

双核:湖西CBD、湖东CWD围绕金鸡湖合力发展,形成园区城市核心区。

多心:结合城际轨道站点、城市轨道站点、功能区中心形成三副多点的中心空间。

十字轴:结合各功能片区中心分布,沿东西向城市轨道线和南北向城市公交走廊,形成十字型发展轴,加强周边地区与中心区的联系。

四片多区:包括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每片结合功能又划分为若干片区。

2. 中心体系规划“两主、三副、八心、多点”的中心体系结构“两主”即两个城市级中心,包括苏州市中央商务区(CBD)、苏州东部新城中央商业文化区(CWD)和白糖生态综合功能区。

“三副”即三个城市级副中心,即城铁综合商务区、月亮湾商务区和国际商务区。

“八心”即八个片区中心。

包括唯亭街道片区中心(3个)、娄葑街道片区中心(1个)、斜塘生活区中心、车坊生活区中心、科教创新区片区中心和胜浦生活区中心。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方案【最新版】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方案【最新版】

精选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方案各村、镇直各单位:高新技术园区,是全市“两区五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生长点之一。

随着园区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以及苏通大桥的即将开通,初步具备了新一轮大发展的条件。

为此,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科学制定XX年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XX年发展规划1、总体目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萎缩化工、培植纺织、机电支柱产业”的发展定位,坚持体制创新,重抓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招商引资,突破大产业、大项目和外资项目,通过项目集聚,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保持“五园争第一”的领先位次。

2、形象目标:园区基础设施投入XX万元,全面拉开南区建设框架,重点实施南区东西向主干道——镇北工业大道,沟通333省道与镇北工业大道的两条南北支干道,形成三纵两横、循环畅通的道路网络,实现从“L”型向“目”字型的转变。

同步配套桥梁、绿化、路灯等公用设施,实施南区供热、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确保用汽总量供得上,污水达标排得出,通过园区形象大改观,构建投资大平台、吸引大项目、发展大工业。

3、具体目标: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新进区超XX万元项目1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争取2亿元以上项目1个;设立台资工业园,确保新入园外资项目3个;完成工业技改投入确保4亿元,争取5亿元;新增定报企业8家,税收超100万元企业确保6家,争取8家;化工、机电、纺织三大产业总量分别突破10亿、8亿、6亿元;全镇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培训、消化本地劳动力XX-3000人,80%的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凤还巢”。

4、中远期目标:到XX年,高新技术园区项目总投入超过30亿,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亿元,入园项目总数超过50个,其中亿元项目超过10个,培植超15亿元产业3个(化工、纺织、机电),工业销售突破50个亿,入库税收超亿元。

二、入园项目建设的思路措施1、在产业重点上,从以化工为主向以轻纺、机电为主转变。

苏州工业园实施方案

苏州工业园实施方案

苏州工业园实施方案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工业园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依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优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制定并实施了苏州工业园实施方案。

一、产业发展规划。

工业园区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二、园区规划建设。

工业园区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交通、水利、供电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整体的发展环境。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园区规划建设的全过程。

三、人才引进和培养。

工业园区将加大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体系,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

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工业园区将建立健全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贴息支持,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保障,提供更加便捷的审批流程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开放合作。

工业园区将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海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和技术引进,推动工业园区的国际化发展。

同时,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

六、风险防控。

工业园区将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市场变化和政策风险的监测和研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保障园区稳定健康的发展。

七、社会责任。

工业园区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当地社会各界的合作交流,推动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园区和谐稳定发展。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南通市区都市工业综合体建设的意见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南通市区都市工业综合体建设的意见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南通市区都市工业综合体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3.13•【字号】通政发〔2019〕6号•【施行日期】2019.03.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市政府关于支持南通市区都市工业综合体建设的意见通政发〔2019〕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南通市区都市工业综合体是指在本市市区范围内,以工业生产为主体,兼具研发、设计、展示、商业配套等功能,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工业产业集聚区。

为进一步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北大门”建设定位,提升城区经济密度和产业发展能级,突破产业发展要素制约,现就支持市区都市工业综合体(以下简称工业综合体)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目标任务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土地集约”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到2020年,各区(开发区)重点规划建设2~3个产业特色明显、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完备的工业综合体,市区规划建筑总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企业、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聚集效应和规模发展,打造具有充分活力、相对独立和完整、商业配套齐全的工业企业群体,形成产城融合、产业集聚发展和全产业链推进的新业态,推动市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规划设计及建设要求(一)坚持科学规划。

围绕“3+3+N”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都市型工业”新业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布局合理、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功能互补的都市型工业新载体,具体布点由辖区政府会同市自然资源局确定。

各区可先规划建设一个工业综合体进行试点。

(二)推进集约发展。

工业综合体规划面积原则上在200~500亩之间。

宗地应整体规划,分期供地。

南通市通州区介绍

南通市通州区介绍

南通市通州区介绍招商方向:航空产业、医疗器械、汽车、精密仪器、船舶海产业、纺织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和投融资机构。

南通市通州区东临黄海,南依长江,全境面积1526平方公里,人口125.7万,辖19个镇和1个省级高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纺织之乡”、“建筑之乡”、“崇学之乡”和“平安之乡”。

2012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0亿元,增长12.1%;财政总收入122亿元,增长2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5亿元,增长23.9%。

通州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通州处于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域,苏通长江大桥、沪崇启通道的建成通车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沪通大桥,使通州全面融入了上海1小时都市圈、经济圈和生活圈。

以城区为中心的30公里半径范围内,港口、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要素一应俱全。

国家主枢纽港—南通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之一,可直达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个港口;南通机场已开通国内多个航班,目前正加紧推进口岸开放,力争尽快融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

独特的区位和便捷的物流,使通州成为贯通南北、连接海外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通道。

以城区为中心的30公里半径范围内,港口、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要素一应俱全。

国家主枢纽港—南通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之一,可直达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个港口。

重点打造的载体平台是“两区四园”:南通高新区原为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苏首批批准的省级开发区。

2011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江苏省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正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滨江新区位于通州西部沿江地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定位于生态新区、创业新城,以长江岸线资源合理开发为基础,主要以船舶海工产业为支撑,以纺织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为突破,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

锡通科技产业园位于苏通大桥北桥头堡,是南通与无锡两市实施沿海开发、实现跨江联动的合作共建园区,总规划面积约24平方公里,计划到2015年完成一期开发,通过1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区域开发,建成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领跑区。

关于大桥经济园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桥经济园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桥经济园区规划建设的调研报告为紧抓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大桥对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和专题调研安排,市大桥办与有关单位组成调研工作小组,在谋划全市经济园区发展的同时,就马鞍山长江大桥经济园区的谋划开展了专题考察与调研。

一、外地大桥园区建设基本情况本次调研共考察外地12个经济园区,其中10个是缘桥而起的大桥经济园区,这10个大桥园区中,6个已建成并取得显著成效;4个正在高起点谋划之中,呈现出蓄势待发的强劲势头。

正是紧紧依托大桥带来的交通优势,以及由此激活的各种要素资源,10个大桥园区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大桥经济模式,其中4个为桥头堡经济,4个为洲岛经济,2个为跨江合作经济。

(一)搭桥发展,桥头堡经济进入快车道。

芜湖大桥经济开发区西临长江,紧靠芜湖长江大桥,是2001年批准的省级开发区,占地9.7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了长江大桥、吉和大市场、方特欢乐大世界以及高档住宅、高档酒店的“三大两高”的产业格局。

2008年园区实现GDP13亿元,财政收入约2亿元。

其方特欢乐大世界接待游客220万人次,旅游收入已超过黄山跃居全省第二。

华强公司计划追加投资20亿元,再建两大主题公园。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苏通大桥北翼,是1984年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46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现代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新医药、新能源及现代服务业等7大产业群。

园区经济自2002年苏通大桥立项以来,经济总量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2008年GDP达120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预计2009年园区GDP将突破150亿元,财政收入达38亿元。

镇江润州工业园区坐拥润扬大桥南桥头堡的独特区位,是2006年批准的省级工业园区,占地12平方公里,主要是沿江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沿港发展现代物流业,沿路发展电子和新能源产业。

2008年园区实现GDP5.8亿元、财政收入1.09亿元,其主要港口惠龙港规划在3—5年内,建成大型综合港区,年货物吞吐量达2000万吨,年利税超亿元。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科学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发[2013]134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科学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发[2013]134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科学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科学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发〔2013〕13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四年多来,沿海地区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期,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提前一年实现了国家规划确定的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正在形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为进一步深化沿海开发,以更大力度支持沿海地区科学发展,确保国家规划和《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现就2013年至2015年沿海开发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一)凡属沿海地区鼓励发展的优势产业和优质项目,优先列入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重大项目计划,已经列入《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的重大产业项目,在产业引导资金、贷款财政贴息、用地指标点供、项目核准备案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引导石化、原油和煤炭战略储备、冶金等重大项目布局沿海,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统筹省内钢铁产能向沿海地区转移。

继续推进连云港炼化一体化项目。

(二)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重型装备、纺织服装等4个产值超2000亿元的产业和节能环保、资源加工、高档冶金、新能源、新医药等5个产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支持盐城东风悦达起亚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南通海洋工程产业国家创新高地建设。

省级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对沿海地区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确保沿海开发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到位。

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的创新思路与实施

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的创新思路与实施

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的创新思路与实施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产业园区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的创新思路与实施对于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中的创新思路,并分析实施的关键因素。

一、创新思路:生态化规划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的创新思路之一是生态化规划。

传统的园区规划往往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而生态化规划则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园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通过建设生态湿地、绿化带和生态农业等,不仅可以提高园区的环境质量,还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

二、创新思路:智能化规划智能化规划是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的另一个创新思路。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了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能化规划将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园区的各个方面,包括交通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监控等。

通过智能化规划,可以提高园区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三、创新实施:产学研结合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的创新实施之一是产学研结合。

传统的园区规划往往缺乏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导致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不高。

而产学研结合则可以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合作,提高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可以吸引更多的科研项目和高水平人才,推动园区的创新发展。

四、创新实施:政策支持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的创新实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投资者进入园区。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园区的软硬件水平。

政策支持的创新实施可以为园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创新实施:国际合作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的创新实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与国外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园区的国际竞争力。

南通重点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南通重点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南通市重点产业布局指导意见优化产业布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迫切需要。

为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现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江海联动、陆海统筹,促进资源向优势地区和重点产业集聚,优化提升沿海、沿江、沿上海、沿重要通道、沿重要节点的“五沿”产业布局,努力形成产业集聚、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产业格局,建成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为开创南通“两个率先”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统筹发展。

突出江海联动,坚持“优江拓海”,统筹沿江提升与沿海开发;突出陆海统筹,整体规划、协调推进陆域建设与海域开发;突出港、产、城融合,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

集约发展。

坚持依靠空间整合、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不断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水平。

以城镇、开发园区为载体,围绕重点产业配置要素资源,促进产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推动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发展。

特色发展。

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配套条件等,突出产业重点,完善产业链条,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主业明确、重点突出、错位发展的格局。

原则上每个区域重点发展2~3个产业,每个产业重点布局2~3个区域。

融合发展。

促进产业融合,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促进“四化互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化互动并进。

绿色发展。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按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各地区有度、有序、可持续发展,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和修复。

市政府关于同意将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股东变更为南通锡通新农村基础设施开发有限公司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同意将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股东变更为南通锡通新农村基础设施开发有限公司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同意将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股东变更为南通锡通新农村基础设施开发有限公
司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通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8.24
•【字号】
•【施行日期】2021.08.24
•【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市政府关于同意将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股东变更为南通锡通新农村基础设施开发有限公司的批复
江苏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你区《江苏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股东变更的请示》(苏锡通管请〔2021〕6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为支持苏锡通园区加快发展,提升南通锡通新农村基础设施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锡通新农村)运营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同意将南通市人民政府所持有的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通控投,江苏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履行出资人职责)100%股权划转给锡通新农村。

股权调整后,苏通控股股东变更为锡通新农村,为锡通新农村的全资子公司。

二、接此批复后,你区应指导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工商及产权变更登记等相关手续,
并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运作,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特此批复。

南通市人民政府
2021年8月24日通政复[2021]108.
pd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通科技产业园区规划苏通科技产业园企业简介苏通科技产业园是我省沿海开发和跨江联动开发的重点项目,是苏州、南通两市跨江联动开发、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合作园区,是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推广辐射的创新之区。

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9.5平方公里。

将借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引进新加坡先进的规划开发理念和和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机制,力争通过10-15年的开发建设,把苏通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为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居住于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使其成为苏新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和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长三角经济圈一个体制创新的示范区、科技发展的先导区、先进产业的集聚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

1、高起点规划-科学规划的新蓝图园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园区特点综合分析苏通科技产业园,可概括为“区位独特,规划一流,开发科学,产业先进,生态优先”五个特点。

①区位独特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苏通大桥北翼,是江苏沿江、沿海发展的交汇点,地处沪、苏、通“小金三角”的中心点,距上海、苏州一小时以内车程,是南通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桥头堡。

园区交通十分便利。

在轨道交通方面,在既有的“一纵、一横、三支线”的铁路网路规划上,新增一条线路,在园区内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装备制造园区的集疏运能力;利用城市轨道及常规公交,将园区和开发区站进行衔接,方便旅客换乘进入园区;南通市城市轨道1号、2号线全部进入园区。

在道路交通方面,具备“一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络,一纵是沿海高速,一横是宁启高速;具有“三纵四横两连”的快速路网结构;便捷通畅的主干路系统,和高速公路、快速路有效衔接。

这一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使园区和上海和苏南以及南通的主城区的联系更为密切,真正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和长三角核心圈。

②规划一流苏通科技产业园的规划由曾经成功完成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新加坡邦城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

邦城公司坚持区域协调、生态优先、以人为本、节约集约、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等原则,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创新“延续、整合、联动、覆盖”策略,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推进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效循环。

整个园区规划结构为“一核、两带、三廊、四区”。

一核,即中央绿核。

二带,即贯通园区南北,以及斜向由区域绿心延伸而出的两条生态绿带。

三廊,即依托现有河道,分别自西、南、北三个方向汇聚至区域绿核的中央绿荫廊道。

四区,即区域中心、居住生活区、商务科技城、高科技产业区。

③开发科学苏通科技产业园由中新股份(CSSD)、南通开发区、省农垦集团,按照51%、39%、10%的股权比例,组建中新苏通科技产业园(南通)开发有限公司,遵循“一次规划、滚动开发,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远近结合、由西到东、由北向南,分三期对园区进行开发。

一期开发苏通大桥两侧的用地,结合起步区布置西部科技综合发展区、商务园、教育园、高科技工业区等功能区,面积为9.5平方公里。

二期开发主要开发东部工业区和北部居住区,以及苏通大桥以西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等,结合新江海河布置重装备工业区、东部科技综合发展区、商务园、教育园、工业区和住宅区等,面积为29.68平方公里。

三期以开发中心区和南部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为主,结合中心区的建设开发高档次的住宅房地产业,全面提升园区的品质,面积为11.5平方公里。

④产业先进苏通科技产业园将借助长三角丰富的科技、教育、信息等雄厚资源,发挥毗邻上海、苏南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促进形成和长三角其他产业园区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并依托既有的产业基础,围绕“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配套率和较大产业规模”的发展目标,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和园区综合实力提升,重点形成“两主三辅”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

“两主”,一方面是海洋及港口工程装备制造,包括港口装备制造,海洋资源勘探和油气开发技术装备,特种船舶及配套装备,深远海探测技术、救助、运载、作战技术装备,大型海水淡化成套设备等产业;另一方面是新能源装备制造,包括风电、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一代储能电池等产业。

“三辅”,一是高端电子信息业,包括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

二是新材料产业,包括激光显示、碳纤维、电子信息新材料、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

三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包括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医疗装备等产业。

⑤生态优先生态型是苏通科技产业园重要的功能之一。

在土地利用方面,倡导“疏密有别”的建设布局,选择承载力较强的地块集中开发,反对蔓延式开发,留出更多自然生态用地,重视水域和滨水利用,开发中将保留80%左右的水体;在交通方面,将公交系统发展和城市开发相结合,开发强度越大的地方,离公交站点就往往越近。

设计了完善的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要方式的慢行系统,可以分流相当一部分的短距离通勤交通;在景观系统规划方面,注重促进生物的多样性,确保绿地的宽度和面积以保证大多数本地鸟类的活动空间,同时加强垂直绿化,保持绿化体系的延续;在能源利用方面,考虑开源节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在供水上,除了传统的水源,强调了对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包括雨水和再生水。

在排污上,强调各类污水的分离,同时利用保持良好的湿地系统,提高水资源自净能力。

苏通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30万,根据中新双方专家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先进经验,将用10年的时间,开发建设成一个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

❤规划理念:2、园区概念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图园区用地规划图①建立知识经济时代以研发驱动产业、以软环境吸引人才的科技新城成长模式从国际经验看,大学—研究机构—中试、生产—居住—商业—城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新城成长的基本模式,其发展成功的关键是通过良好生活环境和设施的营造来吸引全世界的高科技人才和大学科研机构入驻,以科研和创新驱动产业,实现城市、科研和产业的互相促进。

②继承历史文脉,塑造"十"字空间轴线中国传统城市的设计原则体现在中心轴线,规划继承历史文脉,塑造南北和东西"十"字空间轴线,南北轴线依托团结河布局,没来将直通滨江地区,东西轴线依托沿海高等级公路布局。

③合理利用滨江岸线,生产和生活相结合,打造滨江新城滨江岸线是基地的重要资源,应避免全部被工业和生产占据,未来应置换振兴华港机项目,为南通城市保留部分生活岸线,发挥其塑造高品质生态型滨江休闲娱乐城市公共空间的巨大价值,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滨江城市环境吸引全世界人才。

④建立东西两条高科技混合发展带在东西两翼分别建立高科技发展带、强调大学、科研机构、公共设施和居住的混合,提高区域的竞争力。

⑤建设水网生态城市立足基地水网密集的自然条件,水系整理和开发相结合,同时鼓励中水回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地源水源热泵技术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建设水网生态城市。

⑥采用"TOD"模式,形成"区域—新镇—邻里"的中心结构体系规划应依托南通规划地铁线和站点,采用"TOD"模式,公共中心于地铁相结合,形成"区域—新镇—邻里"的三级中心结构体系。

3、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园区用地结构图园区的自然条件优势一期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属于亚热带和温暖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

其历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南风。

其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和江南古陆的交接部。

紧靠长江,无暗沟暗塘。

另外,一期地层以细砂、粉砂物质为主,夹有薄层粘土,强度较大。

工程持力层在20米以下浅范围内,地基容许承载力一般为8-13吨每平方米,深层岩(55米以下)稳定。

园区内功能分区示意图功能分区在以上结构框架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关系,形成区域中心、新镇中心、居住新镇、综合科技发展区、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工业园等功能区。

工业用地方面,充分考虑了不同产业发展的特性,以集聚布置产业用地于东西两侧,可和周边地区的产业互动,保留振华港机已建工业用地。

物流园布局在东部工业区中部道路通达,运输方便,实现铁路、公路和水运联运。

综合科技发展区设置在居住和工业用地之间,由综合科技园、商务园及教育园组成,亦可视作为过度和衔接之用途。

商业方面,区域中心设置在基地中央,团结河东西两岸,沿江高等级公路南侧,辐射整个规划区,并往北部和开发中心联动发展;两个水岸新镇中心分别处于团结河和规划整理的景观河河畔,和区域中心形成联动发展,服务于基地规划区,体现本地的生态休闲特色。

区域中心的北部分布有行政办公用地。

居住区,则充分考虑了人和居住、人和绿化、人和交通及人和设施的和谐和高校。

新镇中心、邻里中心,以及新镇公园、邻里公园大部分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均衡分布在生活区内,使绿化和商业近在咫尺。

江畔的居住以低密度住宅为主,其他地块则为中密度多高层住宅。

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通过上述规划思路,进一步提升居住条件、优化城市环境、增强土地弹性、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使规划区更有活力。

5、园区规划原则,目标,策略规划原则坚持区域协调,突出生态经济,发展和南通都市各功能区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率先建设生态宜居的国际化科技生态新城;坚持生态优先,立足保障区域生态格局,注重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和谐共融,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注重统筹兼顾,形成以绿色交通为支撑的紧凑型城市布局模式;坚持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科技创新,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方式。

苏通科技产业园首期规划示意图发展目标1、2015年近期目标到2015年,发展重点在于构建基础设施建设框架,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

基本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力争实现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园区产值60%左右,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园区产值40%左右,园区RDP增长速度年均在20%左右。

2、2030年远景目标2015-2030年,基本建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科技产业园,园区单位面积产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产比重控制在30%左右,三产比重控制在70%左右。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达到70%以上,现代服务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达到8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