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红军山的故事

合集下载

长征路上的故事-遵义战役

长征路上的故事-遵义战役

长征路上的故事-遵义战役 遵义战役取得了长征开始以来最⼤的⼀次胜利,遵义战役的胜利是遵义会议改变错误军事领导所取得的成果。

下⾯我们就来看看长征路上的故事-遵义战役吧! 遵义战役 1935年2⽉,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云南扎西境内召开政治局扩⼤会议,讨论红军战略⽅针。

⽑泽东提议,利⽤敌⼈对红军要北渡长江的判断,出其不意,挥师向东打击战⽃⼒最薄弱的黔军王家烈部,以运动战主动消灭敌⼈,再渡⾚⽔回师遵义,得到与会⼈员的赞同。

2⽉18⽇下午2时,红1军团前卫2师抵达⾚⽔河畔,太平渡⽆敌,红2师迅速控制了渡⼝两岸。

19⽇,红3军团两个先锋团———红12团和红13团到达⾚⽔河畔⼆郎滩,征集船只,架设浮桥。

⼆郎滩东岸制⾼点有黔军两个团把守。

红军在渡过了⼀个营之后,⼜迅速渡过了后续两个营。

尽管这是⼀个背⽔阵,但红军渡河之后仍果断地向敌⼈发动了冲锋。

敌⼈似惊⼸之鸟,仓皇逃窜。

红军牢牢地控制了⼆郎滩渡⼝。

⾄20⽇,中央红军已全部渡过了⾚⽔河,重新来到了黔北地区。

中央红军⼆渡⾚⽔,回师黔北,完全出乎敌⼈的预料。

蒋介⽯急忙命令川军3个旅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抽调遵义及其附近的国民党部队向娄⼭关、桐梓增援。

2⽉24⽇,红1军团先头团突然进攻桐梓,迫使桐梓之敌退守娄⼭关。

25⽇下午,红1、红3军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指挥下,以⼀部兵⼒从正⾯牵制敌⼈,从北向南对娄⼭关的黔军发动猛攻,经过激战,于当⽇晚攻占娄⼭关,余敌仓皇夺路南逃。

27⽇,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红1、3军团,遵照中⾰军委“乘溃敌喘息未定跟追直下遵义,并准备打击援遵的薛(岳)部敌唐、韩两师”的命令,迅速逼到遵义城下,黔军将领王家烈命余部3个团退⼊遵义守城,另把⼀个团部署在城外阻击红军前进。

这时,向遵义增援的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第93师已进⼊忠庄铺,第59师也正向忠庄铺开进。

王家烈⽴刻借⼝到吴奇伟处求救兵,于下午3时带⼿枪兵⼀个排跑去忠庄铺。

27⽇下午5时,吴奇伟的前部已到忠庄铺,他派100多⼈⾄遵义协防。

贵州遵义红色故事

贵州遵义红色故事

贵州遵义红色故事
贵州遵义红色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

会后,张闻天根据与会多数人特别是毛泽东的发言内容,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

遵义会议还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并决定取消“三人团”,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2. 四渡赤水: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围困中,蒋介石以湘江为界,欲歼灭红军于湘西,毛泽东力排博古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毅然决定转兵西进贵州,使敌人“围剿”计划落空。

在赤水河畔,红军取得了娄山关大捷,并再渡赤水,反攻并占领了遵义城,使急欲围歼红军的国民党军遭受重大挫折。

适合幼儿园的龙思泉的故事

适合幼儿园的龙思泉的故事

适合幼儿园的龙思泉的故事遵义红军山有一座以红军坟命名的墓,墓前伫立着一尊红军卫生员铜像,他左手抱着一个婴儿,右手拿着汤匙给婴儿喂药,在铜像前常有成群结队的百姓祭拜他,给他系上一条条红绸带,献上香炉鲜花,当地人认为摸了铜像的脚可以治病消灾,日久天长铜像被摸得锃亮,这尊铜像的原型就是红军卫生员龙思泉。

龙思泉从小就生活在百色的深山老林中,受父亲影响,自幼就对治病行医很感兴趣,随父亲学了不少医伤治病的办法,精通中草药医术。

成年后的龙思泉为人厚道,勤奋钻研,成了当地赫赫有名、受人爱戴的好医生,在家乡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1929年百色起义爆发,创建了中国红军第七军,红军处处为老百姓办好事做实事。

龙思泉在家里坐不住了,他要当红军,他要去革命。

就这样,年轻的壮族青年龙思泉成了红七军的卫生员。

在战斗中,总能看到一个身影,他背着药箱冒着滚滚硝烟,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穿行,救护伤员,包扎伤口。

1935年1月,红军第一次占领遵义后,龙思泉随队进驻遵义。

当地缺医少药,许多村民疾病缠身,无钱医治。

龙思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白天他上山采集中草药,晚上到病人家里看病情、开药方,走村串寨为村民治病,缓解或解除了许多穷人的病痛。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来找他看病,把他称为“红军菩萨”。

一天下午,一个农民从20多里远的地方找到部队驻地,请求红军卫生员为他父亲看病。

经部队首长批准,龙思泉跋山涉水来到病人家中,为其诊病送药,病人服药后病情得到了缓解。

第二天早上龙思泉要归队的时候,开门一看,门前小小的晒谷场上,聚集了很多群众。

有的是来求医问药的,有的是来看“神医”的,龙思泉见此情景,当即给前来求医的人看病,待看完病后已是下午,他立即返回部队。

龙思泉赶回部队驻地后,房东老大伯告诉他:红军今天天没亮就走了,你们长官留下话,让你赶快追赶部队。

龙思泉当即朝着老大伯手指的方向赶去。

不久,从龙思泉跑去的方向传来一阵枪声。

老大伯感到不妙,他和几个村民立刻向枪响的方向跑去。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的故事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的故事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的故事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地方。

该陵园位于
贵州省遵义市,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在这里英勇牺牲的无数革命烈士而建立的。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35年的长征时期,当时中国共产党
在遵义召开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被誉为遵义会议。

会议期间,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遵义周边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为了保护革命事业,许多革命烈士在这场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为了纪念这些英勇的烈士,遵义市政府在战争结束后,于1946年建立了遵义红军
山烈士陵园。

这座陵园占地辽阔,内设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等场所,用于悼念和纪念那些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陵园里的烈士纪念碑高耸入云,镌刻着烈士的姓名和事迹,让人们能够了解这
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的壮丽事迹。

在烈士陵园内,烈士们的遗骸被安放在庄严肃穆的烈士墓地中,每年各地来参观的人们都会向烈士默哀致敬,表达对他们的崇高敬意。

除了纪念碑和陵园,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还设有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以各种珍
贵的文物和图片展示了革命战斗的历程,介绍了革命烈士的事迹和英勇牺牲的过程,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是不可忘记的一部分,不论是在长
征时期还是在现代社会,我们都应该铭记和珍惜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舍生忘死的英雄们。

这个陵园不仅是纪念革命历史的场所,也是教育後人的重要载体,通过它可以激励人们继续坚守信念,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小故事(遵义红军山)

小故事(遵义红军山)

活在百姓心中的“女红军”医生——康沛琦许康在遵义红军山上,我们了解到一个遵义当地特有的习俗:每当亲人患上疾病,当地人都会到红军山上去拜访一位“神医”,他就是红三军团男卫生员龙思泉。

1935年1月中旬,红军来到遵义。

在深入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得知城南七里远的桑木桠伤寒肆虐,十室九空。

红军立即派出卫生员龙思泉为乡亲们治病。

由于战略需要,当龙思泉回到桑木桠驻地时部队已经离开,他根据留条指示的方向,手提马灯急速追赶部队,行至尹家基层,不幸被地主武装枪杀。

噩耗传开,桑木桠人民悲恸万分,纷纷赶到红军卫生员牺牲的地方,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秘密埋葬了龙思泉,因为不知道龙思泉的姓名便在墓碑上刻上“红军坟”三字,将牺牲的龙思泉亲切地称为“小红”。

在与当地老人交流后我们听说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红军离开后的岁月里,人民每每有病无钱医治时,便带着香烛纸钱到红军坟前祈祷,希冀红军卫生员在阴间保佑他们解除病痛,早日康复;人民群众如遇苛捐重税,拉夫征兵等苦难时,也到红军坟前倾诉,希望红军在冥冥之中庇护他们,逢凶化吉……这座“红军坟”,无形之中成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向往光明的象征。

一次,一位老大爷上山砍柴受凉,因年老体弱无钱医治而日趋病重,他躺在柴床上思念着红军的好处,呻吟中不断叨念着红军卫生员的名字,念着念着,神志不清地他便朦胧睡去。

在梦里,他看见红军卫生员身背红十字灰布挎包,急急地来到他的茅草棚里,给他喂药打针,百般安慰,离开时又留下几包药,叮嘱他好好休息,说不几日病情即可好转,老人激动不已。

红军卫生员临走时,老人说附近不远的青冈林里暗藏着有反动派,担心卫生员不认路,怕他有危险,于是老人挣扎着爬起来非要送卫生员不可,卫生员坚持不允,在相互推拉之际,老大爷的头不小心碰到柴门,只听他“啊哟”一声,惊醒过来,浑身大汗,这才发现是一个梦。

梦醒后,老大爷感到身子清爽许多,于是马上告诉家人,说红军卫生员在他睡着后给他治过病。

一传十,十传百,红军坟被当地群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红军菩萨救穷人”,“红军菩萨显灵”等等不胫而走,百里之内,闻名遐迩。

红军山导游词

红军山导游词

红军山导游词篇一:红军山导游词大家现在位于小龙山上的红军山纪念碑,纪念碑是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而兴建的。

从这里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

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

这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红军山步出会址,路过扬柳街一侧的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人们尊称为“红军山”。

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

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

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

去遵义(遵义旅游攻略遵义旅游线路)除了看遵义会议会址,还可去看红军山。

遵义的红军烈士陵园修建在市内小龙山上,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岗、老鸦山遥遥相望,集中了建国后在遵义各处找到的红军遗骨,故又称红军山。

陵园正面碑正面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

碑后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

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

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

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

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

红军山20XX-04-0613:20女士们、先生们、可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跨过湘江河就到了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山。

红军山的真名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那么为什么又叫红军山呢?一会儿到了之后,等我慢慢为大家道来。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红军山的概况。

这是一座坐落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中小龙山上的陵园,于1953年修建。

当时把附近找到的77座红军烈士坟墓集中迁至山上,还从桑木垭远迁早已远近闻名的“红军坟”来此山,刚开始叫“小龙山红军烈士陵园”。

遵义长征故事

遵义长征故事

遵义长征故事遵义是红军长征途中十分重要的地区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那里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整个中国革命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

那你知道遵义长征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遵义长征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遵义长征故事:智取遵义城过了乌江,遵义城就在眼前。

指挥员刘伯承仔细观察了地形,把红二师第六团的政治委员王集成喊来,交代了夺取遵义的任务。

原来,离遵义城30公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深溪水。

敌人在那里留了一个营的兵力,相当于遵义的外围防守点。

前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营都可以很快得到消息,报给城中的敌人,就像蜗牛的触角一样。

刘伯承仔细叮嘱:“你们团的任务,就是要斩断城中敌人的‘触角’。

但要秘密进行,不要让敌人知道,否则给遵义守敌通了消息,就会增加我们攻城的困难。

”他强调说:“现在呀,我们是既要求打胜仗,又要求伤亡少,还要节省子弹。

所以就要多用点脑子啰!”政委王集成坚定地行了个军礼,:“请指挥员放心,我们一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敌人全部消灭,一个不留!”“好!”两个人正说着,参谋长送来了一份电报,原来是朱德总司令为了配合他们打遵义城,又派来了一个团,并且让三军团支持他们,阻止敌人派来的援兵。

刘伯承不禁喜上眉梢(shāo)。

“这下可更好了!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还有一个师来跟我们共同作战,拿下遵义不在话下!”王集成说:“指挥员放心,王家烈的双枪兵我们领教过,保证没问题!”天上忽然下起了雨,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

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红六团在刘伯承的率领下出发了。

大雨虽然给队伍行军增加了困难,但也让敌人放松了警惕(tì)。

刘伯承下令让大家快速行军,到敌人的营房里避雨去。

深溪水的敌人还以为下着大雨不会有情况呢,一个个尽情玩乐起来,打起了麻将、牌九,玩到午夜才睡下,连哨兵都没安排。

遵义红军故事

遵义红军故事

遵义红军故事
遵义红军长征胜利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次伟大胜利。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党的路线是正确的,一切过火的偏向都是错误的”的重要论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转折点。

遵义红军长征胜利会议的召开,是在中国共产党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举行的。

红军长征途中,受到了严重的敌人围剿和自然环境的严酷考验,部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严重削弱。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等领导人决定在遵义召开会议,总结战斗经验,纠正军队中的错误倾向,重新振作士气,确立正确的领导路线。

会议期间,毛泽东针对红军中存在的“左”、“右”倾偏向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评,提出了“党的路线是正确的,一切过火的偏向都是错误的”的重要论断。

这一论断,为红军的重新振作和战斗力的恢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思想,强调了军队的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为红军在长征途中保持革命意志和战斗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遵义红军长征胜利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次伟大胜利。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确立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转折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振奋了红军的士气,也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遵义红军长征胜利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次伟大胜利。

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振奋了红军的士气,也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段历史,铭刻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次伟大胜利。

与遵义相关的传说故事

与遵义相关的传说故事

与遵义相关的传说故事以下是 6 条与遵义相关的传说故事:1. 遵义有个传说,说当年红军在遵义那可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啊!你想想,那得有多难呀!就好比在一片荆棘丛中寻找出路。

据说啊,有个小战士为了给大部队探路,那是不顾一切往前冲,最后成功找到了一条安全的路线。

这小战士可真是勇敢啊,难道不是吗?2. 你们知道吗,遵义有个关于凤凰山的神秘传说!据说那山上曾经有只神鸟,它的羽毛五彩斑斓,漂亮极了!就像那雨后的彩虹一样。

老百姓都觉得这神鸟能带来好运呢。

有一次,村里闹旱灾,好几个月都没下雨,大家就去求神鸟,嘿,你猜怎么着,没过几天还真就下雨了!这神鸟是不是很神奇呢?3. 遵义的海龙屯有个很传奇的故事呢!说以前那里有个很厉害的将军,他带领士兵们守卫着这个地方,那气势,简直就跟猛虎下山一样。

有一回,敌人来攻打,那将军一点都不畏惧,直接就冲上去跟敌人拼了!他的勇气和决心真让人钦佩啊,你说是不是?4. 听说在遵义的老街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啊,有个老头在那卖烧饼,他的烧饼那叫一个香啊!就跟那香味能飘到十里外似的。

有一天,一个外地人路过,闻到这香味就走不动道了,直接买了好几个。

这小小的烧饼也有这么大的魅力,多有意思啊!5. 遵义的赤水河可是有故事的哟!据说以前河里有个水怪,经常捣乱。

但是有个勇敢的渔夫,他可不怕那水怪。

有一次水怪又出来兴风作浪,这渔夫直接拿起渔网就去抓它,最后还真把水怪给制服了!这渔夫是不是超级牛啊?6. 讲一个遵义的传说,有个神秘的洞穴在那深山里。

有人说那洞穴里藏着无数的宝藏,闪闪发光,跟那星星一样耀眼。

很多人都想去寻找,可就是找不到入口。

这神秘洞穴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真让人好奇死了!观点结论:遵义有着丰富多彩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魅力和神秘感,让我们对遵义更加充满向往和好奇。

遵义红军山的故事

遵义红军山的故事
纪念碑修建于1985年1月15日,恰逢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当时省、地、市党政军领导云集小龙山,隆重举行建碑仪式,党中央也委托伍修权、童小鹏专程由京来遵剪彩,参加了落成典礼。
纪念碑的底座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支撑,用花岗岩石雕凿而成,分别对应红军指挥员、卫生员、战士和赤卫队员的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圆环的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分别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

转载列表:
转载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邓萍牺牲后,几名战士当即将他抬到新街罗庄院内(原恶霸地主罗微五的住宅),随后又从颜姓居民家中抬来黑漆棺木一口,将其尸体入棺,并于次日葬于松子坎背后的罗家坟山。1957年秋,朱振民、章思进等人经过深入调查、了解,终于找到了邓萍原墓,并报请贵州省军区政委石新安(原系邓萍部下的参谋)前来现场辨认无疑之后,于1958年将其遗骨迁葬到同年报请兴建的小龙山“红军烈士陵园”内。
40余名烈士的安息之所
穿过纪念碑往上,便是现在的邓萍墓。邓萍是四川富顺人,他少年投身于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派到黄埔军官学校的早期毕业生,有较深的政治、军事素养及其他渊博的学识。
邓萍墓坐北朝南,由正墓室、侧墓室和卧碑等组合而成。正墓室高5米,宽7.35米,进深4.35米;侧墓室低、高各3.3米,宽6.35米,较正墓室向前突出2.15米,整个墓室呈“凸”字形,共长20.05米。墓室顶端竖红色五角星。墓室正面镶嵌钢筋混凝结构墓碑。碑长4.1米,宽0.78米,正中模塑“邓平同志之墓”六个金色大字,系当时贵州省省长周林手书。左右两侧墓壁上,分别模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大字,颜色均为白色黑底。

遵义红色小故事简短

遵义红色小故事简短

遵义红色小故事简短故事一嗨,朋友!今天我要跟你讲讲遵义的一个红色小故事。

你知道吗?在遵义有一位特别勇敢的小红军。

那时候,条件可艰苦啦,战士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这个小红军呀,年纪特别小,但是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勇敢。

有一次,部队在行军途中,遇到了一条湍急的河流。

河水又深又急,大家都有点犯愁怎么过去。

这时候,小红军主动站了出来,说:“我先试试!”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里,努力向着对岸游去。

水流太急了,好几次他都差点被冲走,但是他咬着牙,坚持着,终于游到了对岸。

他在对岸找了根粗绳子,拴在一棵大树上,然后把绳子的另一头扔给了这边的战友们。

大家就这样拉着绳子,一个接一个地过了河。

还有一回,部队在山上休息。

突然,敌人从后面追了上来。

大家赶紧起身准备战斗。

小红军也拿起了他的枪,跟着大部队一起冲锋。

他跑得飞快,边跑边喊:“冲啊,打倒敌人!”别看他个子小,勇气可一点都不小。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他们成功地击退了敌人。

这个小红军的勇敢事迹,一直被大家传颂着。

怎么样,这个小红军是不是特别厉害?故事二嘿,亲爱的!我又来给你讲遵义的红色小故事啦。

曾经在遵义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老乡。

他虽然普通,但做的事儿可不普通。

那时候红军在村里休整,老乡看到战士们辛苦,就主动把自己家里不多的粮食拿出来给战士们吃。

战士们不肯要,说不能拿老百姓的东西。

可老乡很坚持,他说:“你们为了咱们老百姓打仗,这点粮食算啥!”有一天,红军要转移了。

有个受伤的战士走不了,老乡二话不说,背起战士就跟着队伍走。

一路上,他累得气喘吁吁,但一步都没停下。

到了新的地方,老乡又忙着给战士找草药治伤,还帮忙照顾其他受伤的战士。

有战士问他:“老乡,你为啥对我们这么好?”他笑着说:“你们是为了咱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拼命,我做这点事算啥!”在那个艰难的时期,就是因为有像这位老乡一样的老百姓的支持,红军才能一次次战胜困难,走向胜利。

你说,这样的老乡是不是特别让人感动?咱们可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呀!。

红色遵义故事

红色遵义故事

红色遵义故事遵义,一个名字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城市,它承载着中国革命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记忆——遵义会议。

这个城市因为这次会议而被载入了革命史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摇篮。

红色遵义故事,是一部关于革命历史的传奇,也是一部关于人民英雄的传奇。

故事发生在1935年的冬天,当时红军被敌人追得四处奔逃,处境岌岌可危。

毛泽东同志率领的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了遵义。

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遵义会议。

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以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正确地指出了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性,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局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危局。

红色遵义故事,是一部关于英雄的传奇。

在长征途中,红军官兵们历经千辛万苦,浴血奋战,艰苦奔波。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革命的壮丽篇章,用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斗志谱写了革命的英雄赞歌。

他们舍生忘死,坚韧不拔,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红色遵义故事,是一部关于人民的传奇。

在长征途中,遵义人民给予了红军官兵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

他们热情款待、悉心照料,为红军提供了坚实的后方支持。

在遵义会议召开时,遵义人民积极参与,为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重要保障。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和拥护。

红色遵义故事,是一部关于时代的传奇。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在遵义会议后掀起了崭新的高潮。

红军官兵们不畏艰险,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事业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红色遵义故事,是一部永远被铭记的传奇。

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见证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光辉成就。

红色遵义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永远鼓舞着我们,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色遵义故事,是一部传奇,是一部永远被铭记的历史。

在这个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应当倍加珍惜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军山烈士陵园解说词

红军山烈士陵园解说词

红军山烈士陵园解说词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红军山烈士陵园。

红军山原名小龙山。

山前是碧绿清沏的湘江流水,山的东面系《遵城八景》之一的凤凰山。

为了纪念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遵义市人民政府决定在这松柏翠绿的小龙山中修建红军烈士公墓,1954年将远近闻名的“红军坟”由桑木垭迁来这里。

从此,人们称小龙山为“红军山”。

1968年修建红军烈士陵园后,青山中安葬着长征中在遵义牺牲的部分红军烈士的忠骨和骨灰。

红军烈士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烈士之墓”、“红军坟”、“青松堂”、“翠柏园”、邓萍烈士牺牲情景雕塑、红军卫生员给穷人治病情景雕塑、钟伟剑烈士雕塑组成。

“红军烈士纪念碑”,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而修造。

整个碑高35米,碑上镌刻着1984年11月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碑的外部由四个头像托着一个大圆环,这个圆环的外面有28颗星,这28颗星的意思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年的纪念,另一个意思是遵义会议永放光芒的意思。

大圆环的里面由四幅汉白玉石的浮雕组成的图画。

整个大圆环是由四个头像托着,这四个头像是老红军、青年红军、赤卫队员和女红军。

这个纪念碑是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山教授设计修建的。

在红军烈士陵园中,有到遵义来考察工作的部分中央领导人种下的树木,像这棵雪松是1985年李先念到遵义时种下的。

“邓萍烈士之墓”修建于1958年,1959年清明节举行迁葬仪式。

墓字铭为张爱萍题写。

邓萍同志,四川富顺人,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官学校毕业生。

1927年同黄公略同志一起,由党派到国民党第35军第1师第1团作兵运工作,该军于1928年平江起义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

邓萍历任红五军参谋长,红三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红五军军长,红三军团参谋长等职。

于1935年2月,红军第2次攻占遵义城战斗中,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和三军团十一团团长兰国清、政委张爱萍等人侦察敌情时,不幸被敌人流弹击中光荣牺牲。

遵义的红色故事

遵义的红色故事

遵义的红色故事
遵义位于贵州省中部,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红军长征时期,遵义扮演了重要角色,留下了许多红色故事。

1935年1月,中央红军主力在长征途中疲惫不堪,急需休整和加强。

毛泽东带领红军来到了遵义市南郊的一个小村庄,展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会议,也是党中央从军事、组织、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整顿的起始点。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被推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确立了他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此后,党中央重新进行了军事战略规划和组织架构调整,为红军继续长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遵义会议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形成了党的正确路线和战略方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和道路。

会上,毛泽东强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提出了“消灭蒋介石的武装,建立红军的武
装”的口号。

这一思想和口号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战争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除了遵义会议,遵义还有许多红色故事。

红军长征途中,红军在遵义一带进行了多次战斗,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的厮杀。

这些战斗中,红军表现出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作战能力,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支持。

遵义的红色故事还体现在各个红色景点和纪念馆中。

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地都展示了革命历史的珍贵文物和图片,让我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遵义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遵义的红色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也见证了中国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

红色的记忆永远铭刻在遵义的土地上,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遵义红色故事演讲稿3分钟

遵义红色故事演讲稿3分钟

遵义红色故事演讲稿3分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遵义红色故事》。

遵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红色革命长征的重要起点之一。

那段历史,以革命烈士牺牲、红军战斗的土地为背景,书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早在1935年1月,在党的领导下,红军经过长征艰苦奋斗疲惫不堪,他们渴望休息,渴望一
场惠及军心的会议。

于是,在红军途经的遵义市龙场山,在一间被当地农民称作“重庆新地主
王老板”的建筑物中,红军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共和国的艰难时刻进行的一次重要整风会议。

面对党内的问题和敌对势力的威胁,毛泽东同志站了出来,坚决维护了党的领导权。

他的正确主张得到了会议的支持,为共产党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的地点实际上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民房,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成为了中共党史上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为红军在艰难的长征中提供了坚强的领导。

遵义的红色故事不仅仅是遵义会议,还有许多英勇打击日伪的抗日斗争。

在遵义,红军英勇奋斗,在白色恐怖面前坚决捍卫着革命的道义,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红军的使命,共产党的伟大。

遵义红色故事告诉我们,革命需要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

红军勇敢无畏,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侵略者,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纪元。

同学们,让我们铭记遵义红色故事,感悟革命的力量和红军的精神。

在今天,我们要继续传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发生在遵义的感人红色故事

发生在遵义的感人红色故事

发生在遵义的感人红色故事《遵义的红色记忆》
嘿,你知道吗?在遵义那片土地上,发生过一个超级感人的红色故事呢!
那时候,有个年轻的红军战士叫小李。

有一天,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转移,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小李却发现队伍里的一位老大娘生病了,根本走不了路。

这可咋办呀?小李咬咬牙,对老大娘说:“大娘,我背您走!”老大娘连忙摆手:“孩子,那怎么行,会拖累你的!”小李却坚定地说:“大娘,您放心,我绝不会丢下您!”这像不像那风雨中也要守护家人的勇敢战士啊!
就这样,小李背着老大娘踏上了艰难的路程。

一路上,小李累得气喘吁吁,但他从没想过放弃。

旁边的战友们看着,都纷纷过来帮忙,有的帮忙拿行李,有的给老大娘递水。

大家齐心协力,就像一家人一样。

当他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时,小李累得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老大娘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小李的手说:“孩子,你真是个好人啊!”小李却笑着说:“大娘,这是我应该做的呀!”这一幕,难道不让人感动得稀里哗啦吗?
遵义的这段红色故事,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勇敢而善良的人们!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传承这份精神吗?。

遵义红军山纪念碑简介

遵义红军山纪念碑简介

遵义红军山纪念碑简介说起遵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大家伙儿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红军长征时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而提到遵义,就不得不聊聊那座巍峨耸立的红军山,还有那座庄严肃穆的纪念碑。

那可是咱们遵义人心里的骄傲,每次走近它,心里头那份崇敬之情就油然而生。

红军山,坐落在遵义城西北方向,远远看去,就像一位守护神,静静地矗立着。

山不算高,但爬起来也得费点儿劲,可当你站在山顶,看到那座纪念碑时,所有的累都烟消云散了。

那纪念碑啊,可真是个大家伙,高高地立在山头,像一把利剑直指蓝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一看就心生敬畏。

这纪念碑啊,可不简单,它可是为了纪念红军长征时在遵义取得的伟大胜利而建的。

想当年,红军战士们为了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在遵义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英雄事迹。

这座纪念碑,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缅怀和纪念。

走近纪念碑,你会发现它真的是气势恢宏。

碑身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光滑如镜,上面刻着红军战士们英勇战斗的场景,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穿越回那段峥嵘岁月。

每次看到这些浮雕,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句老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啊!纪念碑的基座周围,还环绕着一圈汉白玉栏杆,栏杆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有龙凤呈祥,有松鹤延年,寓意着吉祥如意,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栏杆下面,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草坪上点缀着五彩斑斓的花朵,微风吹过,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

每到清明节或者其他重要的纪念日,遵义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红军山,给纪念碑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红军战士们的缅怀和敬意。

有时候,还能看到一些老人,他们手里捧着鲜花,步履蹒跚地走上山来,嘴里还念叨着:“红军啊,你们是我们的恩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的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流,觉得咱们中国人真的是情深意重,懂得感恩。

除了清明节,平时也有不少人会来红军山散步、锻炼身体。

特别是到了傍晚,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纪念碑上,金光闪闪,美得让人心醉。

遵义红色故事

遵义红色故事

遵义红色故事遵义,是一座充满红色记忆的城市。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遵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红色革命的重要发祥地。

遵义红色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它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也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真实写照。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会议。

在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处于危急存亡之际。

遵义会议的召开,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来说至关重要。

在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左”倾错误的问题,实现了党的路线的转变,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于危难之中。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遵义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是纪念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重要场所。

这里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展示了遵义会议的召开经过、会议决议、会议的历史意义等内容。

遵义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不仅是一座红色教育基地,也是一座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场所。

在这里,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感受红色革命的伟大精神。

遵义红色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红色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遵义红色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才能取得胜利。

遵义红色故事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了我们的共和国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遵义红色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

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遵义红色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我们注入了前行的力量。

愿我们能够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2023年最新的红军坟的故事

2023年最新的红军坟的故事

2023年最新的红军坟的故事红军坟的故事在贵州省遵义市红军山,红军坟前矗立着一尊左手怀抱小孩,右手端着汤匙喂药的红军女战士雕塑。

多年来,当地群众成群结队地祭拜她,为她点烛奉花,系上一条条红绸带。

这尊受人敬仰的铜像原形是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卫生员龙思泉。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龙思泉随部队到达遵义东南的桑木垭一带。

看到当地缺医少药、许多村民疾病缠身却无钱医治,他就走村串寨为他们治病,缓解或治愈了许多穷人的病痛。

村里来了神医,这个消息被村民传开了。

慢慢地,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来找他看病,还称他为红军菩萨。

1935年1月18日下午,一名村民的父亲病情危急,奔波10多公里找到红军部队驻地寻求帮助。

部队首长派龙思泉前去诊病。

在龙思泉的医治下,患者病情得以缓解。

1月19日上午,龙思泉要归队时,晒谷场上聚集了许多慕名赶来求医问药的村民,见此情景,他又继续给大家看病。

问诊持续到下午才结束,等他赶回驻地时,房东刘大伯告诉他,红军今天天不亮就走了,你们长官留下话,要你赶快追赶部队。

他又赶紧朝着刘大伯指的方向奔去。

没多久,从龙思泉跑去的方向传来一阵枪声,刘大伯感觉不妙,叫上几名村民循着枪声的方向赶到桑木垭口,发现龙思泉躺在血泊中,胸前中了3枪,没了气息。

村民把龙思泉的遗体葬在桑木垭路边向阳的松树林里。

因为不知道他的姓名,大家在立的碑上刻了红军坟 3个字。

清明节时,曾被龙思泉救治过的群众都来祭奠他。

当地国民党官员得知后,下令要铲平红军坟。

群众赶往现场成功阻止。

得知红军坟迟迟未被平掉,原国民党遵义专员高文伯责令县长亲自出马。

没想到,县长带着保警大队官兵刚到红军坟前,骑的马就受了群众的惊吓。

遗憾的是,虽然县长落马撤退,但保警们深夜又偷偷返回平了红军坟。

不久后,当地群众又在桑木垭向阳的坡地新修了一座更高大坚固的红军坟。

多年来,龙思泉为农民治病、群众护坟的事,在当地被人们口口相传。

因墓中的红军卫生员很年轻,大家称他小红。

小故事遵义红军山

小故事遵义红军山

小故事遵义红军山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活在百姓心中的“女红军”医生——康沛琦许康在遵义红军山上,我们了解到一个遵义当地特有的习俗:每当亲人患上疾病,当地人都会到红军山上去拜访一位“神医”,他就是红三军团男卫生员龙思泉。

1935年1月中旬,红军来到遵义。

在深入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得知城南七里远的桑木桠伤寒肆虐,十室九空。

红军立即派出卫生员龙思泉为乡亲们治病。

由于战略需要,当龙思泉回到桑木桠驻地时部队已经离开,他根据留条指示的方向,手提马灯急速追赶部队,行至尹家基层,不幸被地主武装枪杀。

噩耗传开,桑木桠人民悲恸万分,纷纷赶到红军卫生员牺牲的地方,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秘密埋葬了龙思泉,因为不知道龙思泉的姓名便在墓碑上刻上“红军坟”三字,将牺牲的龙思泉亲切地称为“小红”。

在与当地老人交流后我们听说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红军离开后的岁月里,人民每每有病无钱医治时,便带着香烛纸钱到红军坟前祈祷,希冀红军卫生员在阴间保佑他们解除病痛,早日康复;人民群众如遇苛捐重税,拉夫征兵等苦难时,也到红军坟前倾诉,希望红军在冥冥之中庇护他们,逢凶化吉……这座“红军坟”,无形之中成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向往光明的象征。

一次,一位老大爷上山砍柴受凉,因年老体弱无钱医治而日趋病重,他躺在柴床上思念着红军的好处,呻吟中不断叨念着红军卫生员的名字,念着念着,神志不清地他便朦胧睡去。

在梦里,他看见红军卫生员身背红十字灰布挎包,急急地来到他的茅草棚里,给他喂药打针,百般安慰,离开时又留下几包药,叮嘱他好好休息,说不几日病情即可好转,老人激动不已。

红军卫生员临走时,老人说附近不远的青冈林里暗藏着有反动派,担心卫生员不认路,怕他有危险,于是老人挣扎着爬起来非要送卫生员不可,卫生员坚持不允,在相互推拉之际,老大爷的头不小心碰到柴门,只听他“啊哟”一声,惊醒过来,浑身大汗,这才发现是一个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年,遵义市政府立即报请上级批示兴建“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经上级部门研究后,同意拨款30万元,在遵义市修建烈士陵园和纪念碑。1958年9月,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动工兴建并于次年初竣工。陵园划定范围为103亩,始建盘山车道和289级石阶,由湘江河边的公路直通陵园的纪念活动平场。
陵园正中,用红砂石为邓萍建造了一座墓室,并在清明节专门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将盛有邓萍遗骨的棺木安埋在小龙山石砌墓室内,同时亦将找到的其他红军烈士遗骨迁葬此地。自此,市民们便亲切地称之为“红军山”。
纪念碑修建于1985年1月15日,恰逢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当时省、地、市党政军领导云集小龙山,隆重举行建碑仪式,党中央也委托伍修权、童小鹏专程由京来遵剪彩,参加了落成典礼。
纪念碑的底座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支撑,用花岗岩石雕凿而成,分别对应红军指挥员、卫生员、战士和赤卫队员的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圆环的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分别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
40余名烈士的安息之所
穿过纪念碑往上,便是现在的邓萍墓。邓萍是四川富顺人,他少年投身于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派到黄埔军官学校的早期毕业生,有较深的政治、军事素养及其他渊博的学识。
邓萍墓坐北朝南,由正墓室、侧墓室和卧碑等组合而成。正墓室高5米,宽7.35米,进深4.35米;侧墓室低、高各3.3米,宽6.35米,较正墓室向前突出2.15米,整个墓室呈“凸”字形,共长20.05米。墓室顶端竖红色五角星。墓室正面镶嵌钢筋混凝结构墓碑。碑长4.1米,宽0.78米,正中模塑“邓平同志之墓”六个金色大字,系当时贵州省省长周林手书。左右两侧墓壁上,分别模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大字,颜色均为白色黑底。
自陵园建立至1986年,省、地、市为陵园建设投资,共计300万元。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为全国32个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1988年国家民政部拨款25万元,省民政厅拨款5万元,建筑了烈士骨灰堂和陈列室。
青松堂旁是红军坟和红军卫生员的铜像。
红军坟的故事
1935年,红军长征到遵义时,驻城郊桑木垭的前哨连有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卫生员。他既有一套成熟医术,又有赤胆忠心的医德。恰逢当地流行伤寒病,群众因病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有鉴于此,卫生员在战友们忙于打土豪、给劳苦群众分粮分物时,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地走村串巷,给老百姓看病、送药、打针。由于医德好、医术高,经卫生员诊治的病人无不手到病除。这一消息很快风传开去,周围数十里的农民纷纷前往求医、讨药,一时间把他忙得不亦乐乎。
遵义红军山的故事
红军山之于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就犹如镶嵌在这个城市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庇护着这方水土这方人;又如这个城市的灵魂,彰显着老区鱼水情深的情怀。
“今晚我们必须拿下遵义城,并以遵义为据点,一举击溃明天赶到遵义进行支援的国民党中央军。这场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邓萍站在洗马滩河坎上,指着不远处的遵义城,向战士们传达了彭德怀军团长下达的重要指示。听到命令,战士们士气高昂,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等着邓萍下达进攻的命令。突然,一颗流弹从他颅内穿过。“参谋长!”邓萍身边的战士急忙扶住他,其他的战士也几乎咬碎钢牙,恨不得将打冷枪的敌人揪出来千刀万剐。在邓萍倒下的一瞬间,从投身革命开始的记忆片段如幻灯片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此时,他才27岁。
红军烈士陵园建立以后,一方面红军的好处深深铭记在群众心中,另一方面有成千上万的人民扶老携幼,自发前往瞻仰,每年陵园接待游客均在25万人次以上。甚至来自省城和首都大专院校工作、实习或参观的学生,也都到这里举行纪念活动,邀请当地健在的老红军讲述当年长征的故事。这些盛况。使整个陵园自然形成了教育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红军优良传统,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大课堂。

转载列表:
转载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某日傍晚,一名约12岁的小孩哭着跑来哀求,请他到远离驻地十多里的地方为其病重的父母看病。看着满脸泪水的小孩,卫生员感到心里有根弦被深深地触动了。他不顾数天来的疲劳,冒着小雨、踏着泥泞到达患者家中,连夜给王大爷、王大娘服药、打针,直到天明时患者脱险后才返回驻地。
回到驻地后,卫生员却发现营地内已是人去楼空。原来就在他为患者治病的夜里,连队接到命令连夜赶路去别处执行任务了。由于卫生员迟迟未归,连长便写了一张字条托房东转交给他,字条上写道:“小洪,部队要执行紧急任务,不能等你,你回来后,立即向桐梓方向赶来。”见到连长的指示,卫生员立即向连队出发的方向急追而去,没想到临走时却被前来感恩的群众簇拥着,这送鸡蛋,那送米粑,十分难舍。
邓萍牺牲后,几名战士当即将他抬到新街罗庄院内(原恶霸地主罗微五的住宅),随后又从颜姓居民家中抬来黑漆棺木一口,将其尸体入棺,并于次日葬于松子坎背后的罗家坟山。1957年秋,朱振民、章思进等人经过深入调查、了解,终于找到了邓萍原墓,并报请贵州省军区政委石新安(原系邓萍部下的参谋)前来现场辨认无疑之后,于1958年将其遗骨迁葬到同年报请兴建的小龙山“红军烈士陵园”内。
据陵园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整座纪念碑均由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教授设计而成,在很多细节的设计上都有独到之处。正如底座圆环外壁上以石雕头像为界镶嵌着的繁星,每面7颗,共计28颗。它们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由1921年建党至1949年建国的28年峥嵘岁月——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终于取得了全国政权,解放了全中国,这一胜利是千千万万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必将永垂不朽,他们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就在这时,敌人闻讯而至,不幸落入敌人手中的卫生员被枪杀于桑木垭场口。老百姓为了报答他生前为民除病的恩情,将其尸体就地安埋在路旁。因不知其籍贯和名字,群众只得称之为“红军坟”。
后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钟有煌同志证实,卫生员名叫龙思泉,是红军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的优秀卫生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凤凰山麓湘江河畔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凤凰山麓、湘江河畔,占地103亩,陵园与“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纪念体系隔江相对,彼此辉映。这里是遵义广大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和各种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1949年11月21日遵义解放后,人民政府清理了1935年初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遗骸,先后找到了19名轶名烈士。1957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致函贵州省委,提请务必找到他的亲密战友邓萍的遗骸。经省、地、市党政军的共同努力,1958年终于在松子坎找到邓萍原墓,并迁至遵义市小龙山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遵义被列入全国二十四个革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继后又被列为全国七十三个中等城市之一。自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建园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杨尚昆、伍修权、薄一波,以及中央一些部、办、委的负责同志来遵视察工作时,都曾前往红军烈士陵园凭吊瞻仰。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还在陵园中心亲手栽下了纪念树。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的人大、政协、顾委参观团,以及全国知名人士等也都登上陵园,瞻仰、缅怀革命先烈。就连不少来遵的外国朋友,也都要去陵园进行参观。
卧白色水磨石面上,用红、黄、绿三色水泥堆塑,由53朵大小不等的向日葵组合而成,并装饰素带两根,形如一个巨型花圈,整个卧碑做工精雕细琢,造型端庄,深切表达了遵义人民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和悼念之情。
从邓萍墓往左而行,便是青松堂,里面存放着1935年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16位轶名红军烈士的骨灰以及23名已故老红军的骨灰。“青松堂”三字,是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于1991年2月为陵园题写的。
迎风奏乐永放光芒
走进陵园,沿着数百级石阶而上,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震撼人心。纪念碑高30米,下宽6米。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该标志由钛合金浇铸的风铃片组成,每块风铃片表面都覆有9999纯金箔,抬头望去,标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每逢风起,标志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风铃声,好似烈士英魂在耳旁细语。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