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版)《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
幼儿积极参与:以《猴子捞月亮》为案例的语言活动教案
幼儿积极参与:以《猴子捞月亮》为案例的语言活动教案为案例的语言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故事《猴子捞月亮》。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学习识字和表现语言。
二、教学重点1、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猴子捞月亮》的传统故事。
、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故事。
2、如何激发幼儿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教学方法1、故事情景模拟法。
2、情境化教学法。
3、观察法。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1、导入(10分钟)老师向幼儿简单介一下《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并提问幼儿是否听说过这个故事,哪些人物在故事中出现了。
2、教学(30分钟)(1)听故事。
老师讲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语调等方法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
(2)情景模拟法。
老师将故事中的场景进行模拟,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3)合作讨论。
老师带领幼儿进行产生性思维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4)观察法。
老师请幼儿观察、听取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形象描写,以及发生的情节和事件,对他们进行提问,使他们注意力更加集中。
(5)情境化教学法。
教师通过幼儿喜欢的歌谣、舞蹈等魔幻游戏的形式,将故事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使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故事。
3、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回顾一下幼儿在课堂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以及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六、教学手段1、书籍、音频、影像(课前准备)。
2、故事情节模拟物品(月亮,猴子等)。
3、教具(识字卡、绘本等)。
4、电子课件。
七、教学效果的评估1、教师以课后检测的形式,对幼儿进行笔试和口头问答。
2、教师对幼儿的参与度、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估。
八、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并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使课堂活动充分展开。
2、教师需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幼儿在放松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猴子捞月亮教案教学设计
猴子捞月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主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科学道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具:笔、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月亮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月亮特点。
2.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2)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猴子的行为,讨论其是否正确。
3.故事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猴子们为什么认为月亮在水中。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探究(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用放大镜观察水中的月亮,探究月亮在水中的成像原理。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5.合作分享(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合作。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光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光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在合作分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在实验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让学生更充分地体验实验过程。
(3)在课堂评价中,可以增加学生互评环节,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猴子捞月亮》故事内容,识别故事中的错误认知。
《猴子捞月》教案范文(精选5篇)
《猴子捞月》教案范文(精选5篇)《猴子捞月》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猴子捞月》教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猴子捞月》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故事PPT,学习故事《猴子捞月》,理解故事的内容。
2、能利用实验,得出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测及想法。
活动准备1、故事PPT、图片一张(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实验道具(装满一半水的水盆、手电筒)2、图书若干本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提问: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你是怎么过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所看见的月亮是在哪里的?二、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1、出示图片(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
师:中秋节的时候,有一只小猴子也出来在井边玩耍,突然它发现井里有个月亮,接下来,它会怎么做呢?(幼儿大胆猜测)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关于猴子捞月的有趣故事,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听一听呢?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故事PPT,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PPT至12页,提问: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的?你猜猜它们是怎样捞月亮的?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可适当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捞月亮的动作。
(2)继续欣赏PPT至19页,提问: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为什么井里的月亮捞不上来。
(3)组织幼儿做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教师小结: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4)欣赏故事结尾部分PPT。
师:最后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猴子捞月亮幼儿园教案
猴子捞月亮幼儿园教案猴子捞月亮幼儿园教案1一、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三、活动流程: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月亮)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猴子捞月亮幼儿园教案2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四、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大班科学教案:猴子捞月亮
大班科学教案:猴子捞月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知道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变化。
2.理解猴子捞月亮的故事背后的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1.故事书:《猴子捞月亮》。
2.抽纸、针、大盆。
3.模拟月球和地球的球形物体。
4.讲义:《月球和地球的运动》。
教学步骤1.利用模拟月球和地球的球形物体展示月球和地球的运动。
–将一颗球作为地球,另一颗小一点的球作为月球。
–让学生观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状态,理解月球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
2.通过故事《猴子捞月亮》介绍月亮的变化。
–用故事中猴子的行为“捞月亮”引出月亮的变化。
–通过讲述故事情节,让学生理解月亮的形状和变化。
3.利用针、抽纸和大盆模拟猴子捞月亮过程。
–将纸张插在针的中央,使之呈现弯曲的形态。
–把针对准大盆水面,引导学生体验猴子捞月亮的过程。
–利用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月亮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认识月球的形态和变化。
–利用讲义《月球和地球的运动》介绍月球的形态和变化。
–让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月球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通过故事、模拟和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变化,同时也了解了月球和地球的运动方式和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操作简便,参与度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兴趣。
同时,通过不同的引导和提问,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探究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掌握。
但同时需要注意,教学路线和步骤要清晰明确,方便学生理解和消化,而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猴子捞月教案
猴子捞月教案【猴子捞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猴子捞月》的基本情节。
(2)掌握寓言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学会通过寓言故事体会到人们对于追求不可能的事物的愚蠢行为的警示和教训。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现实生活,不追求不切实际的事物,理性对待成功和失败。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寓言故事《猴子捞月》的基本情节。
(2)寓言故事的主题和教训。
2.难点: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主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1)你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吗?(2)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2.讲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10分钟)通过阅读或讲解,介绍寓言故事《猴子捞月》的基本情节:(1)讲述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和主要人物。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主旨。
3.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和教训(15分钟)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为什么猴子会想要捞月?(2)猴子捞月的行为有没有可能实现?为什么?(3)你觉得猴子捞月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4.讨论寓言故事的主题和教训(15分钟)结合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教训:(1)寓言故事的主题是什么?(2)我们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教训?5.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20分钟)学生分组,完成以下任务:(1)选择一个寓言故事(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自创)。
(2)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主旨。
(3)根据寓意和主旨,编写小结,并分享给全班。
6.复习与总结(10分钟)通过复习和总结,巩固学生对寓言故事《猴子捞月》的理解:(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轮流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
(2)学生共同总结寓言故事的主题和教训。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猴子捞月》的寓意和教训,认识到追求不可能的事物是愚蠢的行为,学会理性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猴子捞月亮教案
猴子捞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猴子捞月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分析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点,学会从故事中汲取道理。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学生分组,每组一张大白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3.故事《猴子捞月亮》文本。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月亮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和颜色。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月亮的印象。
(二)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2.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三)角色分析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分析。
2.各组在白纸上画出所选角色的形象,并简要描述其性格特点。
3.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全班讨论各角色的优缺点。
(四)故事道理提炼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如:团结协作、勇敢尝试、不轻信他人等。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理解的道理。
3.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全班讨论道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口语表达与团队协作1.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故事内容,自编一段对话。
2.各组进行排练,准备表演。
3.各组依次进行表演,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2.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故事《猴子捞月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角色分析和道理提炼环节,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猴子捞月亮教案
猴子捞月亮教案猴子捞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猴子捞月亮的寓言故事内容并能够说出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发展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叙述寓言故事。
3. 情感目标:通过该故事,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勇敢面对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熟悉猴子捞月亮的寓言故事内容。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叙述寓言故事。
三、教学准备:1. 故事书《猴子捞月亮》。
2. 课件或图片展示寓言故事情节。
3.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引入,如:“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它是关于猴子和月亮的。
你们猜猜这个故事会讲到些什么呢?”让学生猜测寓言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学习寓言故事:1. 呈现故事情节:教师用课件或图片一幅幅展示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故事书《猴子捞月亮》,让学生感受故事的画面。
2. 读故事:教师读故事《猴子捞月亮》给学生听,并强调故事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如猴子、月亮、水井、树枝等,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 讲解故事: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猴子的行为错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3 学习表达: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2. 组织表演: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表演故事中的关键场景,要求他们用简单的语言展示故事的发展过程。
其他同学可以根据表演内容回忆故事的情节。
Step 4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内容,并总结寓言故事的寓意:不要做无用功,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Step 5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如果你是猴子在这个故事中,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其他的解决办法?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案:猴子捞月亮猴子捞月亮教案
语文教案:猴子捞月亮猴子捞月亮教案课题名称:猴子捞月亮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寓言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2. 能够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的思考和讨论;3. 通过互动参与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2. 学会通过互动参与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准备:1. 课文《猴子捞月亮》的课件或教材;2. 相关教具,如图片或实物等;3. 学生作业本。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寓言故事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之前学过的一些寓言故事,如《乌鸦喝水》、《狼来了》等,让学生复习对寓言故事的了解。
Step 2:故事导入(10分钟)通过呈现故事的课件,给学生展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Step 3:故事讲解(10分钟)老师朗读故事,并解释故事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Step 4:活动一: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故事中猴子为什么想捞月亮?2. 为什么猴子最后没能捞到月亮?3. 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Step 5:活动二:创编故事(15分钟)将学生再次分组,每个小组从《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选择一个情节,然后自行创编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学生可以写下故事的情节,或者用图片或实物来展示故事。
最后,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编写的故事。
Step 6:活动三:课堂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的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编写的故事,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寓言故事的意义和教育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寓言故事,从中获得启示和经验。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下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寓言故事的思考和感悟,可以从故事的寓意、故事中的教训或者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等方面进行写作,限定字数。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猴子捞月亮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猴子捞月亮【教学内容】猴子捞月亮【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猴子,并知道猴子的捞月亮的传说;2.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运用图画、游戏、问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幼儿理解猴子捞月亮的传说;2.帮助幼儿准确、流利地表达所学的语句。
【教学难点】1.教育幼儿认真听、认真想;2.引导幼儿通过想象游戏,形成对传说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1.课件、PPT等教学工具;2.教学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拿出一幅猴子捞月亮的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张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鼓励幼儿说出图片中的猴子、月亮,引出猴子捞月亮的故事)2.讲解环节老师简要讲述猴子捞月亮的传说,引子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3.情境游戏老师让幼儿来到故事情境中,亲身体验猴子捞月亮,通过身体语言模仿猴子捞月亮时的动作。
同时,老师还可以加入抢月饼小游戏。
4.朗读环节老师给幼儿播放故事视频,让幼儿跟随视频中的朗读语音朗读整个故事,并梳理故事的情节和细节。
5.语言表达老师利用图片和问答形式,引导幼儿用简单语句表达故事情节,包括“猴子捞月亮,给月亮吃桃子,把月亮抓了,后来月亮没了……”等语句。
同时,根据幼儿能力不同,适度增加语句的复杂程度。
6.延伸练习老师设计认知扩展题目,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如“你们能不能当个小小手工家,做出同样的故事情境呢?”或“你们能不能想象,如果你们是月亮或猴子,会怎样解决问题呢?”7.课堂小结老师总结故事情节和幼儿的讨论成果,结合幼儿的发言内容,适当引导幼儿对故事情境进行归纳和总结。
【教学评价】1.引导幼儿通过想象游戏、朗读练习等多种形式获得启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指导幼儿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构思自己的故事情节;3.引导幼儿参与游戏体验,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注重思维发展。
《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
一上语文第七单元“和大人一起读”《猴子捞月亮》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及大人帮助读通故事文本,尝试着分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
2.读懂具体描写猴子捞月亮的语句,理解“倒挂”“拉住”的意思,知道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3.学会和大人一起阅读的方法,感受阅读的乐趣,丰富语言,激发阅读的兴趣,引导课外亲子共读。
教学重点:读懂具体描写猴子捞月亮的语句,理解“倒挂”“拉住”的意思,知道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教学难点:学会和大人一起阅读的方法,感受阅读的乐趣,丰富语言,激发阅读的兴趣,引导课外亲子共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猴子捞月亮”的头饰和板贴。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听过什么故事吗?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做猴子捞月亮。
二、初读故事1.听老师读故事。
(要求:坐端正,认真听,用手指。
)2.自己读故事。
(要求:借助拼音自己读通故事。
)三、学习故事的第一部分1.老师引读第1自然段。
指导读好小猴子说的“糟了,糟了,月亮掉在井里了”这句话。
2.引读第二自然段,读好大猴子说的话。
3.引读第3自然段,读好老猴子说的话。
4.引读第4自然段,读好附近猴子说的话。
5.戴上头饰演一演1到4自然段,注意分角色读好各个猴子说的话。
四、学习故事的第二部分1.指名读、齐读第5自然段。
2.说一说他们是怎么捞的?重点引导理解“倒挂”“拉住”的意思。
3.指名完整的说出捞月亮的过程。
五、学习最后一部分1.他们捞到月亮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你知道为什么捞不到呢?2.语言训练。
指导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老猴子的话“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3.这是一群怎样的猴子呢?六、小小故事家1.听故事。
2.讲故事。
3.读故事。
七、总结并推荐阅读《爱开玩笑的小猴子》《面包树上的小猴》《淘气小猴子》板书设计:猴子捞月亮倒挂拉住。
语文教案-猴子捞月亮
语文教案-猴子捞月亮1.1 导入故事背景1.1.1 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1.1.2 介绍故事的来源和寓意,激发学生思考。
1.1.3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猴子捞不到月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字词教学2.1.1 讲解故事中的生字词,如“猴子”、“捞”、“月亮”等。
2.1.2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1.3 巩固生字词,进行单词拼写练习。
2.2 语法讲解2.2.1 讲解故事中的简单句型和句子结构。
2.2.2 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2.2.3 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练习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2.3 文化背景介绍2.3.1 讲解故事的寓意和文化背景。
2.3.2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3.3 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国家的文化。
三、教学内容3.1 故事情节理解3.1.1 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3.1.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1.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2 角色扮演3.2.1 学生分组,选择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3.2.2 学生准备台词,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3.2.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3.3 写作练习3.3.1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编写自己的故事续写。
3.3.2 学生互相交流,进行写作评改。
3.3.3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学生能够掌握故事中的生字词。
4.1.2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4.1.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4.2 能力目标4.2.1 学生能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2.2 学生能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4.2.3 学生能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交流和合作能力。
4.3 情感目标4.3.1 学生能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4.3.2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4.3.3 学生能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幼儿园猴子捞月亮教案
幼儿园猴子捞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水中的月亮是倒影,并非真实的月亮。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认真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故事中猴子们捞月亮的行为是错误的原因。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难点(1)让幼儿明白事物的倒影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认知。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思考和判断,不盲目模仿他人。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2、提问法:在讲述过程中及结束后,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角色扮演法:让幼儿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增强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图片或动画视频。
2、一个水盆,一面镜子,模拟水中月亮的场景。
五、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1)展示月亮的图片,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月亮”。
(2)接着问:“那你们知道月亮在哪里吗?”幼儿可能会回答“在天上”。
(3)然后说:“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有趣故事,叫做《猴子捞月亮》。
”2、讲述故事(7 分钟)一边展示故事图片或播放动画视频,一边生动地讲述故事:“在一个夜晚,一群猴子在树林里玩耍。
突然,一只小猴子发现月亮掉进了井里。
它大喊:‘不好啦,月亮掉进井里啦!’其他猴子听到后,都跑了过来。
它们看到井里真的有一个月亮,于是就商量着怎么把月亮捞上来。
一只猴子说:‘我们可以用树枝把月亮捞上来。
’于是它们找来一根树枝,可是树枝太短了,够不着月亮。
另一只猴子说:‘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倒挂在树上,把月亮捞上来。
’猴子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一个接一个地倒挂在树上,最下面的猴子伸手去捞月亮。
可是,手刚碰到水面,月亮就碎了。
猴子们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老猴子抬头看了看天空,发现月亮还在天上呢。
《猴子捞月亮》阅读教案
《猴子捞月亮》阅读教案阅读教案本教案以中国传统故事《猴子捞月亮》为素材,为小学生提供一种深入理解故事、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
一、课堂背景及原则这场阅读教案的故事,广为传颂,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进行教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性原则。
让孩子们感受故事的真实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
2、可行性原则。
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也可以像猴子一样做出好的事情。
3、趣味性原则。
以幽默、轻松的方式讲述故事。
二、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有一天,猴子在山上到处玩耍,看到水里有一轮明月,便想把它捞起来。
他想来想去,最终想出了“捞月亮”的办法,他把长长的藤条泡进了水里,让水浸润藤条变的比较柔软,再将一头挂在树上,另一头抓在嘴里,准备下水捞月亮。
但是,他发现月亮似乎越来越远,猴子使尽了全身力气,还是捞不到,他疲惫不堪地倒在了水里,月亮也消失了。
2、阅读指导孩子们通过阅读故事,可以了解到猴子的固执和愚蠢。
在故事中,猴子采用了错误的方法捞月亮,因此没有达到目的。
但是,猴子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最终取得成功。
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理解猴子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2、通过对故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通过故事的启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1、阅读故事:请孩子们分组,用音乐和画面的形式表现故事。
2、分析故事:用故事的情节,引导孩子们讨论猴子的特点和错误之处,并指导孩子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3、创造新故事:让孩子们分组创造一个新故事,要求故事的情节具有启示性,能够引导孩子们学习并吸取教训。
五、教学评估本教案的评估主要体现在孩子们的反馈上,包括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自己的思考,以及教师对孩子们的指导和引导过程中的反应和评价。
六、扩展学习1、阅读其他中国传统故事,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授。
2、与孩子们一起制作故事图书,包括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教训。
猴 子 捞 月 亮教学设计内容
幼儿教学设计
猴子捞月亮
活动目标:
了解故事的寓意,直到遇事多动脑筋。
准备活动:
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流程:
1、以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2、老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能捞上来吗
(3)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进行提问:
(1)故事叫什么名字?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是月亮吗?
(3)大猴子跑过来一看是什么反应?老猴子又是什么反应?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的?它们捞到月亮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什么了?老猴子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过这个故事,小朋友们懂得了什么道理?有哪些启发?。
猴子捞月亮教案
猴子捞月亮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猴子捞月亮这个寓言故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关于猴子捞月亮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 询问学生对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是否了解,观点,理由等。
2. 阅读:- 分发故事《猴子捞月亮》,让学生默读故事。
- 学生可以标记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方。
3. 文本分析:- 分组讨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标记的问题一起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 各组展示并讨论。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寓意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 创作:- 学生分组或个人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可以是改编自国内外的故事,也可以是完全创作的故事。
- 学生可以以文本分析中提到的寓意为主题设计故事,或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所面对的问题来创作。
- 学生可以在课上或者课下完成创作,可以分阶段完成,教师提供指导和辅助。
5. 分享和评价:- 学生分组或个人演绎或朗读自己创作的寓言故事。
- 同学们互相欣赏和评价,老师进行点评。
6.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可以提问“你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你对猴子捞月亮这个寓言故事有什么新的理解?”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在家里找出其他有趣的寓言故事,并在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 组织学生一起参观或观看舞台剧表演寓言故事。
评估方式:- 学生的互动参与- 学生自主创作的寓言故事表演或朗读的表现- 学生对故事理解和寓意的表达水平。
2.4《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doc
《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出不同猴子说话的语气。
3、了解故事的寓意,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出不同猴子说话的语气。
教学难点:1、识字与写字。
2、了解故事的寓意,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大熊猫,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群可爱的动物们。
他们就是一群小猴子。
(板书:猴子)请看看图片,说一说你的印象。
生:根据具体情况自由表达。
(可爱、呆萌、灵巧、招人喜欢。
)师:都说猴子聪明灵巧,但是有时候它们也会做蠢事呢,这不这篇课文中的一群猴子就办了一件不太聪明的事情!(板书课题:捞月亮)生:朗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师生学习目标,明确重点。
三、学习生字1.师:喜欢捉迷藏的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找到它们了吗?把生字圈出来吧。
生:初读课文,圈画生字。
2.师:生字宝宝在这里,你都认识它们了吗?(出示第一组生字)活井哎呀吧伍先生:无拼音读,加拼音再读。
师:读一读,拼一拼。
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师:口字旁的语气词。
归类识字。
想一想,还有哪些口字旁的字。
师:还有第二组生字宝宝,虽然藏得很隐蔽,老师还是把它们找出来了。
你认识他们吗?(出示第二组生字)条体兴半些呢抬生:无拼音读,加拼音再读。
师:读一读,拼一拼。
组个词语吧!生:口头组词,展示。
师:认识还不够,还要会写哦!这是课本上要求会写的词语。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打开优教识字学习)生:跟随老师的演示先书空,后书写。
注意占格。
四、感知内容1.同桌一起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预设:一群猴子发现井里有个月亮,结果没有成功,最后发现那只是月亮的影子。
方法指导: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是要说出是“谁” “干了什么事情”。
2.找出猴子们说的话。
选择你感兴趣的读一读,演一演。
五、学习课文1.师:猴子是怎样发现月亮掉到井里去了的?出示第一段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
《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doc
课时教学计划
、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很有趣
的事,(出示图)你们看,谁在干什么?(板题)对,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來学习《猴子捞月亮》
2、齐读课题:
35、猴子捞月亮
3、质疑:读了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场侯子们是怎样捞月亮?
水猴子们到底捞到月亮没有?
4、小朋友们,那我们下面就边学课文,边解决问题。
二、学习课文:
1、白由朗读:。
2、录咅范读:同学们读书读得可真认真,现在我们一起听一听录音机里的老师是怎样读的,你还有哪些不会的字,请同学们留心听清楚字音。
3、自由读:刚才大家听得可真认真,现在大家再读一次课文,一定要把字咅读准,可以自己读,也可和同桌的同学一齐读,互相正音。
4、读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共有儿个小节吗?
5、指名读:1)、谁会读第一节?能读给大家听吗?小
评委请拿起笔认真听。
(评议)
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想读给大家听吗?读后请说说为什么喜欢?
3)、这一小节,老师还想请男、女同学进行一个小小的读书比赛,看看谁读得棒!
4)、读了这一节后,谁知道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了吗?
6、学习第二节:1)、你喜欢第二节吗?喜欢就站起来
读吧!
2)、猴子们为什么那么兴奋?你能用兴奋的语气像他们一样喊起來吗?(猴子
(猴子们在捞月亮)三分钟自由朗读课文,请先把不认识的字圈出來,再请教同学
指名读文
生讨论
男女生比赛朗读。
《捞月亮》教学设计-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2、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记忆字形。
3、学生反复读字生字。
4、用抽读的方法检查学生是不是把课文读通了。
四、书写生字
个别指导猴倒脚接。
五、学生练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课生字
二、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1、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集中起来,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
3、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归纳出本课要让学生懂得的道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第4题。
六、课堂订正。
感谢您的阅读!
2、一只猴子接一只猴子倒挂着捞月亮。
3、朗读录音带。
4、猴子头饰多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学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月亮在天上。可是有那么一群猴子,却从井里捞月亮,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吧。
二、自读课文
要求:1、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捞月亮》教学设计: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1、猴子看见月亮的影子后在井边叫嚷;
2、解答小组里未解决的问题。
三、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借助插图体会。
指导重点句子。月亮/好好/挂在/上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看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能正确回答课后第2题,会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遇事多动脑,勤思考,不要盲目去做,不然,就容易做出傻事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童话故事《猴子捞月亮》。
(板书课题)
2、“捞”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谁捞月亮?为什么捞月亮?怎样捞?捞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一群猴子不懂得井里是月亮的影子,盲目地到井里捞月亮的事。
)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刚才提出了问题,现在我们就仔细读课文,看看猴子们到底为什么要捞月亮,怎样捞的,结果怎样?
请按下面的学习方法读书。
(1)找出对应的内容读一读。
(2)画出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集体讨论。
(1)指名读1—4自然段,说说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一群猴子都发现月亮掉到井里,所以他们大叫,准备捞月亮。
)
提示:大家看看,这些猴子大叫之前,有哪些不相同的词,请拿笔画出来。
(跟着,也跟着,大家跟着)想想他们叫之前,动脑筋想了吗?(没有)从哪看出来的?(“一看”接着就叫起来。
这些词说明它只看了一下,没仔细看清楚就叫起来)其余的猴子呢?(都和这个小猴子一样,没有认真动脑筋,看一眼就跟着叫起来)他们叫时什么心情?(小猴子惊奇、焦急,其他猴子着急)大家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他们很焦急?
试读、自由体会、教师指导、指名读。
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找、画、说、读。
(2)那么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结果怎样?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再学。
学习5—6段时,教师要半扶半放,帮助学生找出“倒挂、拉住、接、伸”,看图解释一下这些词,说说他们按什么顺序排列,为什么这样排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
(3)学习第七自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己说说捞的结果,指导朗读,注意把猴子在“月亮不见了”时他们伸着脖子找月亮的心情表达出来。
四、再读课文,体会中心。
1、提问:刚才同学们仔细读了课文,知道猴子们并没有捞到月亮,那他们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错在哪?(提出问题)(因为小猴子不动脑筋,看见井里的月亮就叫起来,大猴子该想一想,老猴子更应该动脑筋了,数它有经验,可它们都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喊,急着到井里去捞月亮,结果是水中捞月一场空,白费劲儿。
它们错就错在,遇事不动脑筋,就盲目跟着去做。
)
2、揭示学习方法:
(1)自己再从头到尾读课文,小声说一说。
(2)小组讨论。
(3)全班讨论。
五、学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从)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看图复述故事。
三、综合练习。
1、组词。
挂()到()候()劳()
娃()倒()猴()捞()
2、填写并回答问题。
(1)填空:猴子们()了井旁边的大树。
老猴子()在树上,()大猴子的脚。
大猴子也()着,()另一猴子的脚。
猴子们就这样()一直()井里头,小猴子()最下面。
(2)猴子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倒挂的?(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