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输血的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输血安全,防止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院所有输血活动,包括血液采集、检验、储存、发放、输注等环节。

三、职责1. 医院输血科负责输血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并按照本规定要求执行。

3. 医护人员应具备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

4.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输血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输血安全管理措施1. 血液采集(1)严格执行《献血法》及相关规定,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

(2)对献血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其健康状况,排除输血传播性疾病。

(3)采集血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污染。

2. 血液检验(1)血液检验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定的检验项目和方法进行。

(2)检验结果必须真实、准确,确保输血安全。

3. 血液储存(1)血液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储存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2)血液储存时应按照血液种类、血型、储存时间等进行分类、分架存放。

(3)定期检查血液储存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4. 血液发放(1)血液发放前,核对患者信息、血型、配血结果等,确保准确无误。

(2)血液发放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污染。

5. 输血操作(1)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3)输血完毕后,填写输血记录,并保存备查。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2. 根据患者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及时向医院输血科报告,并配合进行调查和处理。

4. 对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恢复情况。

六、监督检查1. 医院输血科定期对输血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输血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 医护人员应自觉遵守本规定,如有违反,将按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输血流程及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流程及安全管理制度

一、引言输血作为现代医疗救治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输血安全,预防和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本制度规定了输血流程及安全管理制度。

二、输血流程1. 输血申请(1)患者或家属向经治医生提出输血申请,经治医生评估患者病情,认为有必要进行输血治疗时,填写《输血申请单》。

(2)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2. 采集血标本(1)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要求,采集患者血标本。

(2)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患者信息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准确无误后方可采血。

3. 核对配血(1)输血科工作人员根据《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2)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符合要求后,将配血报告单送至病房。

4. 输血(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5. 输血后观察(1)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2)输血结束后,继续观察患者病情,直至输血反应消除。

三、安全管理制度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遵循输血原则,合理选择血液制品。

2. 建立健全血液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血液质量。

3. 加强输血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4. 严格执行交叉配血实验,确保配血安全。

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输血感染。

6.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制度,确保输血信息准确、完整。

7. 定期对输血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8. 加强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确保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输血室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输血室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输血安全,预防和减少输血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输血室设立输血科,负责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

2. 输血科设主任一名,负责输血室全面工作。

3. 输血科设护士长一名,负责输血室日常管理工作。

4. 输血科设护士若干名,负责输血操作的执行。

三、输血安全操作要求1. 输血前(1)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应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上的患者信息,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诊断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2)护士应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告知输血的目的、风险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3)护士应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核对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等,确保准确无误。

2. 输血中(1)输血时,应由两名护士或以上人员共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上级医生。

(3)输血完毕后,护士应将输血记录单填写完整,并与患者核对,确保无误。

3. 输血后(1)输血后,护士应将输血记录单归档,并存档备查。

(2)输血后,护士应告知患者休息,并观察其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四、输血安全监控1. 输血科应定期对输血工作进行自查,确保输血安全。

2. 输血科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输血反应进行及时处理。

3. 输血科应定期对输血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输血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五、奖惩措施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输血安全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损害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输血科负责解释。

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领导研究决定。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规范来确保患者安全。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为了规范输血操作流程,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一、输血管理制度1.1 输血安全责任制度1.1.1 医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输血安全工作,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1.1.2 输血科室要配备专业输血医师和护士,开展规范的输血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1.2 输血操作规范1.2.1 输血操作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输血质量。

1.2.2 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查,包括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1.2.3 输血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1.3 质控体系建设1.3.1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追溯制度,对输血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

1.3.2 定期进行输血操作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输血操作技术规范2.1 输血前准备工作2.1.1 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1.2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和血液制品,对输血液制品进行核对和检查。

2.2 输血操作流程2.2.1 采血前要做好消毒和穿刺准备,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针头。

2.2.2 输血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和患者反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2.3 输血后处理2.3.1 输血结束后要对输血器材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3.2 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结语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输血操作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血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规范输血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临床用血、输血及输血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输血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供应、质量控制、培训及宣传等工作。

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输血管理委员会或者输血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医院输血管理制度、组织临床用血管理培训和考核、监督临床合理用血等工作。

第二章献血与用血第五条医院应当积极宣传无偿献血,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参加无偿献血。

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献血者资料档案,对献血者进行跟踪服务,为献血者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和保障。

第七条医院应当合理使用血液制品,遵循临床用血规范,优先使用国产血液制品。

第八条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严格执行临床用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第九条临床用血前,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

第十条临床用血应当采用同型输血,尽量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血液制品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第三章输血科(血库)管理第十二条输血科(血库)应当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设施、设备和人员,确保输血安全。

第十三条输血科(血库)应当建立健全血液制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血液制品储存、运输、发放、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第十四条输血科(血库)应当定期对血液制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血液制品安全。

第十五条输血科(血库)应当建立健全血液制品追溯体系,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第四章输血后管理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输血后管理制度,对输血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输血后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输血科(血库)和医院相关部门。

第十八条输血科(血库)应当及时收集、整理输血反应信息,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输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管理组织1. 医院设立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2. 临床科室设立输血小组,负责本科室临床用血的管理和监督。

三、输血适应证和禁忌证1.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2. 输血禁忌证包括:过敏体质、急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溶血性贫血等。

四、输血前准备1. 患者血液样本采集: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等。

2. 输血申请: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填写输血申请单,经输血科(血库)审核后,方可进行输血。

3. 交叉配血:输血科(血库)根据患者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患者准备合适的血液。

五、输血操作流程1. 输血前核对: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2. 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反应,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师。

3. 输血后处理:输血完毕后,及时记录输血情况,并将输血器材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六、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 输血不良反应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轻度输血不良反应:减慢输血速度,观察患者症状,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

3. 中度输血不良反应: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抗休克等治疗。

4. 重度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进行抢救,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七、输血档案管理1. 输血档案包括: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输血不良反应记录等。

2. 输血档案应按照规定保存,以便查阅和追溯。

八、监督与检查1. 医院定期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输血安全。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六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六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确定输血后,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2)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检测)记录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1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2)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①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医院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护理人员必须遵医嘱实施抽血与输血工作。

2.护理人员抽取患者血标本行合血试验时,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两名医护人员到患者床边进行核对后采集血样,做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合血管”“受血者”三者无误后方可抽血。

有两个以上患者需同时合血时,应做到一次合血一人一单一管一托盘。

采血完毕后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双签名。

3.抽取合血标本后由医护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送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并签字。

4.合血完成后,由病区有资质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取血者与发血者双方必须共同落实《输血查对制度》中“三查八对”并签字后才能取走血液。

5.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必须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应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6.护理人员执行输血医嘱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正确执行《输血查对制度》,核对相关信息无误后,将血袋条码卡分别贴在用血证明单和“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再由两名医护人员同时携“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执行单到患者床边核对姓名、床号、腕带、住院号及血型,输血时做到一次一人一份。

操作完毕后操作者与核对者均应签全名。

7.输血前后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入血液时、应每袋更换一个输血器,每袋输血前应由两名医护人员到床边核对。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正确记录,如出现输血反应等异常情况应按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时处理。

9.输血完毕后护理人员应及时收回输血袋并存放于固定位置,在12小时内送回输血科集中处理。

篇二: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护理部设专人分管质量管理,护理部下设护理质控组,专人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控制。

2、建立健全全院三级护理质控网络,三级质控由护理部主任及科护士长、护士长组成,二级质控由科护士长及护士长组成,一级质控由护士长和护士组成;护理各项目管理组由科护士长和护士长组成。

3、加强对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使每个护士明确各项工作质量标准,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输血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输血医疗安全管理,保障患者用血安全,预防输血相关并发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医疗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1. 医院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输血医疗安全管理的全面工作。

2. 输血科负责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血源管理、血液采集、制备、储存、发放等。

3. 临床科室负责患者的输血治疗,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4. 医院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输血科的工作,共同保障输血医疗安全。

三、输血医疗安全管理措施1. 血源管理(1)严格执行献血者筛查制度,确保血液来源安全。

(2)加强对献血者宣传教育,提高献血者自我保护意识。

2. 血液采集(1)严格执行血液采集操作规程,确保血液采集过程无菌。

(2)采集血液标本时,严格执行一人一次一管原则。

3. 血液制备(1)严格执行血液制备操作规程,确保血液质量。

(2)对血液进行病毒筛查、抗体筛查等,确保血液安全。

4. 血液储存与发放(1)血液储存环境应满足温度、湿度、避光等要求。

(2)血液发放前,严格执行核对制度,确保血液准确无误。

5. 输血治疗(1)严格执行输血治疗同意制度,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风险。

(2)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确保输血过程安全。

6. 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加强对输血相关并发症的监测,提高早期发现和诊断能力。

(2)制定输血相关并发症应急预案,确保及时处理。

四、输血医疗安全教育与培训1. 定期组织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输血安全意识。

2.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核,确保其具备输血操作能力。

五、监督检查与奖惩1. 医院对输血医疗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在输血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患者损害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3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3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一、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确定输血后,持输血申请单和经扫描后的合血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标本。

二、值班护士将受血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无误。

三、输血者从输血科取血时要认真核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量、血袋号和采血日期等有关内容,并签字。

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取,通知相关人员。

四、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五、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两名核对的护士在电子医嘱单上签字,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

六、取回的库存血不能加温,需要在室温下放置15-20后再输入。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七、输血前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八、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输血过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九、输血完毕后,将输血过程记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到血库保存。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2)一、概述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保护输血受血者的生命和健康。

所有涉及输血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输血工作的规范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输血科、临床科室和实验室等相关人员。

三、术语定义1. 输血:将血液或血液制品注入受血者体内的过程。

2. 输血受血者: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

3. 供血者:提供血液或血液制品的个人或机构。

4. 输血医嘱:医生为患者开具的需要输血的书面指示。

5. 输血记录:记录输血全过程的文件。

输液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输液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输液、输血安全,预防和减少输液、输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输液输血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本制度。

2.临床科室设立输液输血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输液、输血安全管理工作。

3.护士长负责本科室输液、输血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4.护士负责具体实施输液、输血操作,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三、输液、输血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感染。

2.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包括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等,确保输血安全。

3.输血前,严格检查血液质量,如血液外观、血袋标签、有效期等,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

4.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处理。

5.输血结束后,做好记录,包括输血时间、血型、血量、有无不良反应等。

6.加强输液、输血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7.定期对护士进行输液、输血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8.建立健全输液、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及时上报和处理。

四、输液、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感染。

(2)合理选择输液、输血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3)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处理:(1)发生输液、输血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处理。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抢救。

(3)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变化,取得其理解和支持。

(4)做好病历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五、奖惩措施1.对严格执行本制度,在输液、输血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科室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扣发奖金等处罚。

六、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输液输血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安全输血制度是指通过一系列规范和措施,确保血液及其制品在采集、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安全输血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受血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安全输血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血液采集和筛查1. 血液采集:血液采集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采集过程无菌、安全、快捷。

采集时要注意采用合适的采血针、适当的穿刺部位,并遵循采血技术规范。

2. 筛查: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全面的筛查,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筛查项目包括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血型鉴定和免疫抗体筛查等。

二、血液储存和运输1. 储存条件:血液应储存在专门的血库中,确保储存温度适宜、湿度适当,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2. 运输措施: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运输规范,采取适当的包装和保温措施,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血液使用和追溯1. 血液使用:在使用血液前,医务人员应子细核对血液的相关信息,包括血型、血液制品的有效期等。

确保血液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追溯管理:建立完善的血液追溯管理系统,记录血液的来源、采集、筛查、储存和使用等环节的信息。

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及时追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感染控制和安全培训1. 感染控制: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规范的手卫生、消毒灭菌、器械清洗等操作流程,确保输血过程中的感染风险最小化。

2. 安全培训:对参预输血操作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包括血液采集技术、感染控制知识、危(wei)险因素识别和处理等,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五、质量管理和监测评估1. 质量管理:建立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等环节,确保输血过程中的质量可控。

2. 监测评估:定期进行血液输血过程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血液质量、感染率、不良反应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1. 不良事件报告: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输血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包括输血反应、感染等,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安全输血制度及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及管理制度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之一,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防止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制定以下安全输血制度及管理制度。

二、安全输血制度1. 输血申请(1)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近亲属讲清利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后,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

2. 输血准备(1)输血科根据申请单,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实验,确保输血安全。

(2)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

3. 输血过程(1)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包括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献血者姓名、血液编号、血型;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血液外观检查等。

(2)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血袋标签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准确无误方可输入。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根据输血反应程度报告上级部门积极展开检查治疗和抢救。

4. 输血后处理(1)输血结束后,使用完的血袋用双层黄塑料袋捆扎,连同输血不良反应回执单一同及时送到输血科保存24小时。

(2)输血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输血反应情况,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三、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输血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2)定期对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3)加强血液质量监控,确保输血安全。

2. 临床科室(1)临床医师应掌握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输血治疗安全。

(2)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防止输血差错。

(3)加强对患者的输血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对输血安全的认识。

3. 医院行政部门(1)加强对输血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2)定期对输血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输血质量。

(3)建立健全输血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输血相关突发事件的能力。

2024年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安全管理制度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从电脑上打印标本采集单,正确准备试管,并将条码粘贴在经管医生填写好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试管上。

3、护士根据医嘱,完善输血全套、血型、交叉配血等各项化验检查。

4、凡申请输注红细胞、全血者,护士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条码的试管,医护____人至床旁核对患者的腕带,清醒患者请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无误后方可采血。

5、同时有二名以上患者需进行血型检查或交叉配血时,必须一人一次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一次采集两名或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6、护士采集标本并经____人核对签名确认后,由支助中心工作人员将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并签名。

7、输液科血液准备好后,支助中心工作人员凭《领血证》到输血科领取血液,采用冷链密闭式转运。

8、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均应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十对”制度,并做好签字交接工作。

9、输血时应挂上具有醒目的血型标识牌,并告知患者血型。

10、输血时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注意听取病人主诉,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若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执行输血反应应急预案与流程,并按照输血反应报告制度上报输血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

11、输血完毕,将血型及交叉配血报告单存入病历,将血袋放入专用的单独存放的黄色垃圾袋中,及时送输血科保存。

12、做好输血相关的护理记录,包括输血时间、种类、量、血型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等,认真填写《输血护理记录单》。

13、定期进行输血安全知识培训,组织输血护理质量检查,确保输血安全。

2024年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二)____年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挽救因失血或血液疾病引起的生命危险。

然而,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传染疾病和过敏反应等。

因此,建立和执行严格的输血安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输血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政策、制度,监督、指导临床输血工作,对输血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

2. 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护理部、输血科、检验科、感染管理科、伦理委员会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3. 输血科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血液的采购、储存、发放、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等。

三、临床用血管理1. 医院使用血站统一供给的血液,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定期向血站报送用血计划,保持一定的储备血量。

2.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Hb>100g/L一般不必输血,Hb<70g/L才需输血,Hb 在70 g/L ~100g/L之间,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

3. 临床医生在给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应根据病情,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认真做好临床输血治疗前的全面评估,记录在病历中。

4. 患者需要输血时,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治疗的利弊。

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与患者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方可输血治疗。

5. 临床输血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开具检查医嘱,对患者进行血常规、ABO,RH血型、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和ALT检测。

四、血液质量管理1. 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血液的入库、保存。

2. 血液入库前要核对验收,核对内容包括: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等。

3. 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拒绝入库。

4. 合格的血液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储存。

五、输血过程管理1. 输血科工作人员按照临床医生开具的输血医嘱,核对患者信息、血液信息,确认无误后进行配血。

输血安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防止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输血相关活动,包括输血申请、血源管理、血液采集、血液储存、血液检验、输血操作、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等。

三、职责1. 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科(血库),负责输血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

2. 临床医师、输血医技人员、护士等参与输血相关活动的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3. 输血科(血库)负责血液的采集、储存、检验和发放。

4. 临床医师负责患者的输血申请、评估和指导。

5. 护士负责输血操作、输血护理和输血不良反应监测。

四、输血安全与质量管理措施1. 输血前:(1)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评估输血风险。

(2)输血申请单应完整、准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诊断、输血目的、输血量等。

(3)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患者信息、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有效期等,确保无误。

(4)血液领出库后30分钟内进行输血,评估静脉穿刺有困难的患者,待静脉穿刺成功后再到血库取血。

2. 输血中:(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使用一次性输血器。

(2)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3)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 输血后:(1)输血后24小时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报告,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3)输血完毕后,将血袋、输血记录单、输血反应报告单等资料归档保存。

五、输血安全与质量管理监督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输血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输血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

3.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予以处理。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制度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制度

一、总则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防止输血反应和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依据《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1. 医生:负责输血治疗的申请、执行和观察,对输血安全负直接责任。

2. 护士:负责输血前的准备、执行和观察,对输血安全负直接责任。

3. 输血科:负责血液的采集、检验、制备、储存和供应,对输血安全负直接责任。

4. 医院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全院输血安全管理工作。

三、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提出输血申请,并填写《输血申请单》。

2. 护士核对患者信息、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标本。

3. 输血科对血标本进行检验,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等。

4. 医生审核输血申请单,确认输血适应症,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四、输血过程中的安全管理1. 护士核对患者信息、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确认无误后进行输血。

2. 使用一次性输血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 输血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4. 输血结束后,护士记录输血情况,将输血记录单归档。

五、输血后的管理工作1. 护士观察患者输血后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心率、血压、血红蛋白等指标。

2. 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 记录输血反应情况,并上报医院管理部门。

4. 对输血反应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六、血液安全管理1. 输血科负责血液的采集、检验、制备、储存和供应,确保血液质量。

2. 血液储存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符合要求。

3. 血液运输过程中,避免剧烈震动和污染。

4. 血液使用前,严格核对血袋标签信息,确保无误。

七、监督检查1. 医院管理部门定期对输血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 对输血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提高输血安全水平。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防止输血传播疾病,规范输血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工作组织与管理1. 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输血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

2. 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输血科,负责日常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

3. 输血科设立输血专责人员,负责输血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4. 各临床科室设立输血小组,负责本科室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输血人员培训与管理1. 输血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输血资格。

2. 输血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3. 输血人员应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

四、血液采集与检测1. 严格执行《献血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血液采集。

2. 采集血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 采集的血液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血液安全。

4. 对采集的血液进行严格检测,包括血型、血常规、传染病标志物等。

五、血液储存与运输1. 血液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2-6℃。

2. 血液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血液质量。

3. 血液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血液温度稳定,防止血液变质。

4. 血液运输工具应定期消毒,确保血液安全。

六、临床用血1. 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申请制度,确保用血安全。

2. 临床医生在申请用血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用血方案。

3. 严格执行输血知情同意制度,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风险。

4. 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

七、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 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2. 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对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及时进行救治,确保患者安全。

八、输血质量管理与监督1. 定期对输血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包括血液采集、检测、储存、运输、临床用血等环节。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3篇)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3篇)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1.为确保输血安全有效,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2.接收血液标本时,必须认真核对标本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和临床诊断等。

检查血液标本是否有溶血、污染、血量不够等,不符合配血试验要求的标本拒收。

3.配血前必须对病人及献血者血型两次确认,必须作正反血型鉴定,无误后方可配血。

4.《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所填血型与标本管标示血型不符时,病人或家属对血型有异议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重抽标本,复查血型,还有疑问时,立即床旁复查血型,再有疑问时,立即请示科主任处理。

5.配血中发现主、次侧有一侧凝集,一律不得发血,立即报告科主任,作进一步检查。

6.领血人必须是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发血前必须核对受血者姓名、年龄、血型、住院号,科别、床号、临床诊断等,以及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认可。

7.如有群伤、需输血的病人太多,分轻重缓急配血,先配危重病人的血液,再配病情较轻病人的血液,并立即报告科主任请求援助。

8.输血科(血库)必须储备一定量的血液,保证应急用血。

9.认真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10.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11.正确合理使用化学试剂(药品),有毒有害物品专人保管,防止事故发生。

12.正确处理医疗生物垃圾,防止交叉污染发生。

13.做好水、电、气防火防灾工作。

下班前必须关闭所有不用的仪器、空调等用电器,关好水、气管开关,并作好交接班记录。

14.定期检查通电线路,严防引发火灾,科室配备消防器材,强化消防意识,加强消防演练,人人警惕,消除隐患。

一旦发现火源应立即进行消防处理,并立即报告医院保卫处(科)和119。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2)是指为确保输血过程中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体系。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此管理制度中的要点:1. 输血科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订相关政策和程序,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1医生填写患者输血申请单及患者输血同意签字单后,护士核对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实验结果及患者姓名、病历号、家属同意书、采血样,并在配血单的指定处签名送血库备血。

2护士到血库取血时需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
2.1受血者姓名、床号、病历号、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2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及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3血液库存日期,库存血在4℃冰箱中可冷藏保存2-3W,超过3W不能使用。

2.4检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现象:血浆颜色变红或混有泡沫,红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与血浆界限不清等。

2.5核对完毕在指定处签名。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血型、血液种类、编号、血袋号及受血者姓名、病历号、原始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和医嘱。

5至患者床前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及无菌操作制度。

6输血应为独立静脉通道,使用专用静脉输血器,不能同时混输其它药物。

输血前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用0.9%盐水冲管后再行输血,如同时输两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时,两袋血之间应用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供血者的血,输血完成后要用0.9%盐水冲管。

7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并封存保管。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8.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8.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9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9.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化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检验措施。

9.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胆红素含量。

9.3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性检验。

9.4尽早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10输血完毕2h后,患者无输血反应发生,按要求将输血袋保存24h后放入医用垃圾袋中再送焚烧。

11凡发生输血反应,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送还输血科保存。

护理文书书写管理制度
护理文书是指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规定,由护士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及各项护理活动等内容的相关资料,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与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特制定护理文书书写管理制度。

1各项护理文书记录应遵循“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书写内容应当与其他病历资料有机结合,相互统一,避免重复和矛盾。

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2护士需要填写或书写的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清点记录和病重(病危)患者
护理记录。

3护理文书均可使用表格式。

书写时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h制记录。

4护理文书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一页中应使用同一种颜色笔书写。

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5实习、进修与未取得执业许可证的护士书写的护理文件,应当经过本科室的护士审阅、修改并签名确认。

6修改:原则上不能修改。

若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请使用本色笔,错字处画双横线,字改在侧面,签全名。

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7护理文书书写应当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

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8护理文书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书写,并由相应护理人员签名。

9护士长应经常检查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及时纠正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10护理部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文件书写及法律要求的培训,并定期对运行中的护理文件进行检查,保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完整。

11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护理文书的,当班护士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注明补记时间。

12各班护士必须认真查对医嘱,确保归档医嘱记录准确无误。

护士长在患者出院前必须审阅全部护理文书,并按要求做好相关记录和签名。

13病历柜加锁,尤其是夜间要妥善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护理部、护士长、护士三级质控体系。

各级组织职责明确,并根据护理质量管理考核办法进行工作。

2护理部组织制定和修订病区管理、护理业务管理、安全管理、急救管理、分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及ICU、手术室、供应室、急诊科、门诊、产房等重点部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并制定护士长、护士综合素质考核标准。

3护理部和科室经常组织护士进行质量方针、质量标准、质控方法等内容的学习和培训,树立全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目标,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满意的护理服务,实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4根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严格考核,客观公正的评价各病区的护理质量,建立反映质量的数据统计指标,使质量检查做到数据化、科学化。

5科室质控小组根据“护理质量标准”每周对本科护理工作进行重点检查,每月全面督查;护士长每天对本科护理工作及当班护士工作进行重点检查,每月按“护士综合素质考核标准”对护士进行全面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6各质控组每月按照“专项护理质量标准”对各科护理质量进行考核。

7护理部根据“护理质量标准”对各科室护理质量每月重点抽查,每季度全面督查,每半年对护士长按“护士长综合素质考核标准”进行一次全面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8护理部及各质控组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现场反馈科室,及时整改,并列为下次检查的重点内容。

各质控组对本月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商榷的问题进行汇总,于每月25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护理部。

9护理部每月由质控员将检查结果输入计算机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于科室进行整改,同时上报质控科,与科室考核挂钩。

10护理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安全评议会,对护理质量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并作为下阶段重点整改内容,督促各科组织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