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评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析】 本章谈论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 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 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 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 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 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 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评析】 孔子在这里是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 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 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 “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说、 笑宜时,取财有道。这是一种值得称道的人 格行为。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
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
来自百度文库
了道义不能变而从之(听到了合乎道义的事 情不能去做),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能改 正,这是我的担忧啊。”
【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 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 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 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 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 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 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 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8、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
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路问:“君子推崇勇敢吗?”孔子说:
“君子以义为上。在位者有勇而无义就会作 乱,平民有勇而无义就会成为强盗。”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提出“义”和“勇”的概念, 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 语集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于仁、礼要 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 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 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 就是“乱”。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无可无不可
(即无一定之规),一切按照义去做。”
【评析】
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
“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 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

6、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 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考虑看得清
清楚楚,听考虑听得明明白白,脸色考虑温 和,姿态考虑恭敬,说话考虑忠诚,做事考 虑不怠慢、不苟且,遇到疑难问题考虑向别 人请教,气愤的时候考虑发怒会导致祸害或 冤仇,见到得到某种东西考虑是否合乎道 义。”
2、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 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孔子向公明贾问卫国大夫公叔文子这个人,说:“是真的吗? 夫子不说话、不笑、不取财物?” 公明贾回答说:“把这事告诉您的人说错了(即告诉您这话 的人弄错了)。夫子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人们不 讨厌他说话;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厌恶他的笑;对于财 物,符合道义才取,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 孔子说:“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孔子说:“吃粗粝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
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干不正当的事而 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 彩。”
【评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可乐的并不是贫寒、简单的生活,而是在贫 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道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是说违背 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贫寒不是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 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问题,以不正当的手 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
5、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 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 言,亦可以为成人

子路问怎样才算完美无缺的人。孔子说:“像臧武 仲那样聪明,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 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修 养,也就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又说:“现 在的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见到利益就 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长期处 于穷困之中,而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也可以说 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评析】
本章是谈完美人格的问题。 孔子认为,具备完美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 制、勇敢、多才多艺和并且注重礼乐修饰。 孔子还认为,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 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就可以成为有完 美人格的人。 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 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 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10、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 无勇也。”
孔子说:“不是自己祖先的鬼、不是自己应
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谄媚。见到 正义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义”和“勇”的关 系。 见义而为,这就是“勇”。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 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

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可是不 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贫和贱, 这是人厌恶的东西;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 贫贱,君子就不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仁,哪里能 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工夫内 背离仁,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 受磨难挫折时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 第五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邹城市兖矿一中 刘永芳 2012年11月28日
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手
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而 违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评析】 本章阐述的是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 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 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不能追 求富贵,就顺从自己喜欢的(道义)。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做官,也 不反对发财,但做官或者发财必须合乎 道义,这是原则问题。正所谓“君子爱 财,取之有道”也。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的义利观,以义为上。 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 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 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 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 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