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的发育与可塑性

脑的发育与可塑性
脑的发育与可塑性

脑的发育与可塑性

苏州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徐斌

“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主要研究方向:

……脑发育、可塑性与人类智力的关系,…… ”

脑的进化

●单细胞动物(无神经)

●腔肠动物(神经网) 多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神经节)[神经系统中轴化]

●昆虫(头节发育)

●鱼类(脑的形成) [神经系统脑化](脊椎动物)

●两栖类

●爬行类脑的发展

●鸟类

●哺乳类

●灵长类

●人类

●脑重/体重比增大;前脑扩展;[机能皮质化]

不同动物进化中皮质%的变化

●种类新皮质旧皮质古皮质间皮质

●刺猬32.4 29.8 20.2 17.6

●兔56.0 14.0 23.0 6.2

●低等猴85.3 2.8 8.7 3.2

●黑猩猩93.3 1.3 3.3 2.1

●人95.9 0.6 2.2 1.3

不同动物进化中皮质%的变化

新皮质中联合皮质的增加

灵长类大脑皮质各区表面与整个皮质的比例变化

边缘区中央前区枕区颞区下顶区额区

●长尾猴 4.2 8.3 17.0 17.0 0.9 12.4

●类人猿

及猩猩 3.1 7.0 21.5 18.6 2.6 14.5

●人 2.1 8.4 12.0 23.0 7.7 24.5

灵长类大脑皮质各区的比例变化

脑的发育(一)神经管的形成

●约在胚胎第18天,神经系统开始形成,由神经板→神经沟(两侧为神经褶)→约第22天开始融合,在第23-24天成神经管。

●人的神经系统早期发生(上:纵切面;下:横切面)

脑的发育(二)脑的形成

脑的发育

4周时为3脑泡(前、中、菱);6周时发育成5脑泡;随后前脑泡分为两个端脑泡,位于其间的前脑形成间脑;菱脑泡向两侧扩张,形成小脑,中间为脑桥。

脑的发育(三)神经元的生长与发育

神经元发育过程

●增殖

●迁移

●分化

●髓鞘化

●突触形成

神经元存活的决定因素:靶细胞信号的调节

● 1. Detmiler,S .& Hamberger,V.于20世纪20-30年代发现:移植两栖类肢芽可使背根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数增加,除去肢芽,神经元数明显减少;当时认为是靶细胞影响感觉神经细胞增殖与分化;40年代后,Levi-Montalcini,R. & Hamberger,V.发现,去肢芽使本来要长到肢芽的感觉神经元死亡; 由此而发现靶细胞的调节影响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 。

● 2. 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s,NTS)是一组促神经元存活作用的分泌因子。除NGF外,目前在哺乳动物还分离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 NT3和NT4/5 。

神经营养素主要的信号受体是酪氨酸激酶家族受体trkA, trkB, trkC 。NGF与trkA 作用; BDNF和NT4/5与trkB作用;NT3与trkC作用。

3.其它促神经元存活的蛋白质有TGFβ家族成员,白介素6相关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

4.去除NGF及其受体导致神经元死亡

脑的可塑性(plasticity)

一、生活经历的影响

1.用脑成像技术研究,比较音乐工作者(演奏小提琴)与对照(不练习乐器者)的左、右手的拇指及小指皮质代表区。结果:

●(1)乐手的右手手指及左手拇指的皮质代表区与对照者相等;

●(2)乐手的左小指皮质代表区明显较大;

●(3)自幼练琴者,其左小指代表区明显大于练琴较晚者。(T.Elbert et al, 1995)

2. 盲人以一根手指摸读盲文,则该指的皮质代表区就扩展。(Barinaga,1992)

3.在工作日测量盲文出版社校对员食指的代表区要大于假日。(Pascual-Leome,1995)

4. 音乐家对纯音刺激的脑磁图反应是不从事音乐者的一倍。随后的MRI检查发现专业音乐家的右侧颞叶皮质的一个区比对照大30% 。(Schneider等2002)

5. Maquire等(1997,1998)用脑成像技术研究出租车司机与驾驶导航(navigation)相关的脑区(海马)发现,海马后部大于对照,右后海马的容积与驾龄呈正相关。说明,出租车司机的脑结构改变是获得性的,而不是天生的。

6.手术离断猴前臂的传入通路,则相应皮质代表区逐渐发生功能转移,对触摸动物的面部起反应。(Pons等,1991)

7.用激光束点状毁损猫视网膜,受损眼的视皮质区对周边的视觉信息起反应。

以上研究提示:健康成人(及动物)的脑具有因环境需求引起局部可塑性变化的能力。

二、年龄影响脑的可塑性

●“Kennard原则”(1938)是:“年轻脑受损后的恢复要优于年老脑”。

1. 10天龄大鼠的杏仁核受损,恢复良好; 而40天龄大鼠受损时,恢复就较差。

2. 2岁幼儿左半球皮质全部丧失以后,随着右半球的发育,可以发展某些语言功能,而成年人有类似损伤则语言难以恢复。

年轻脑的可塑性虽然优于年老的脑; 但是,它对外界干扰有易感性。

二、脑损伤恢复中的几个可塑性问题

(一)神经功能联系不能(diaschisis)

“神经功能联系不能”是指一些神经元受损后,另一些相关神经元活动降低的现象。如大脑皮质运动受损,可引起小脑的活动减低; 下丘脑受损可使大脑皮质活动减退。

临床实践发现,如果脑损伤后的行为缺陷属于“神经功能联系不能”引起,则“感觉通路助力催醒作用” 将有助于促进功能恢复。

(二)感觉通路助力催醒作用

媒体报道,我国“每年新增10万植物人”;有的医疗机构报道,使用感觉通路助力催醒作用,促醒率超过60%。

但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 (persi stent v.s.) 的真正的“植物人” 难以催醒;哪些被催醒的其实不属于“植物人”而是“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us)的患者(可持续3、6、12个月)。

(江基尧:《文汇报》2005,03,13) 感觉通路“助力催醒治疗”(包括频繁、高强度的多种感觉刺激、肢体力量训练等)

理论基础:昏迷患者的大脑可以接受经感觉通路传入的外界刺激信息,有助处于“休眠”状态的功能恢复。

治疗的感觉通路及作为〝助力〞的刺激:

(1)视觉:取坐位以加宽视野,用明亮的图画、照片或伤前喜好的电视节目。

(2)听觉:为防止感觉的适应,因此,声音剌激要强、不规则。音乐治疗是特护病房的常规。

(3)味觉:用醋、柠檬汁、芥末、酱油、辣椒、盐作刺激物;可通对面部表情来辨别。

(4)嗅觉:用薄荷油、桉叶油、蒜、强烈香水。

(5)触觉:洗头、洗澡、磁性衣服、沙鞋。

(6)运动觉:对身体状况许可者改变体位、活动肢体。

(二)侧支芽生(sprouting)

(三)去神经超敏性(supersensitivity)

切断神经,突触后靶细胞对该神经递质的敏感性增加,称为“去神经超敏性” 。超敏的原因包括受体数的增加以及受体效能的增加(可能是第二信使系统的改变)。

典型的实验是用6-OHDA毁损DA能神经元制造的“旋转模型” 。

(四)重组感觉代表区(reorganized sensory representations)

●前述生活经历能改变大脑皮质的连接表明:

●1. 经常使用可使感觉皮质扩大。

●2.缺乏传入信息的皮质代表区可被邻接部位的信息接管。

●3.截肢患者的幻肢感是皮质代表区对CNS不同部位变化的反应。

在截肢后,脑可以发生更为广泛的重组

●幻肢(phantom limb)现象,是指截除肢体(或器官)后引起的被截除肢体(或肠、乳房、阴茎等器官)的感觉(临床上关注的是剧烈疼痛),这种幻肢感觉有时只存在数天或数周,但是也可能持续存在。在20世纪90年代前,无人知道其原因,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肢体残端引起,甚至于再度作截肢术来企图消除幻肢感觉。但现代科技证明,脑的躯体感觉区的重组愈大则幻肢感觉愈明显。(Flor等,1995)

●Aglioti等(1997) 在一例手截除患者发现, 刺激面部引起1, 2, (3、4), 5指的幻觉;刺激肩部引起1, 2,3, 5指的幻觉。在研究人员指出这是由于面、肩部皮质区的神经伸向幻肢的皮质区(重组) 之前,患者弄不明白,为何接触面部会引起幻肢觉。

●Ramachandran & Blakeslee ( 1998 )报导:两名截肢患者在性唤起时,有脚的幻肢感。其中一例报告,在体验快感时,不仅在生殖器,也在幻肢。这说明,生殖器的皮质代表区的神经元延伸到

“去传入”的截肢皮质,进行接管(皮质机能定位图上,生殖器的皮质代表区与脚的皮质代表区相邻) 。

●Lotze et al(1999)报导:截肢者们学会使用义肢后,他们的幻肢觉逐渐消失。

●Giraux et al(2001)报导:一名手截除者,其手代表区部分被面部感觉替代;但当他接受手移植后,其皮质又逐渐转换成手感觉。

三、.耳蜗植入病人的可塑性

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的目标是为了完善听觉以获得语言交流的能力。对这种病人既可研究听皮质的“去传入”及“跨模式接管” (cross-modal takeover);又可探索语言系统网络重建过程中的脑可塑性问题。近年来,对成年CI病人作了些研究。

病人分为语言关键期前耳聋(pre-lingual deaf)及语言关键期后耳聋(post-lingual deaf)两种。简称pre-ld及post-ld 。

(一)Pre-ld的可塑性

1、.与听力正常者相比, pre-ld的“围外侧裂区” (peri-Syrvian region,正常时负责对听觉及语言加工)被其它感觉模式接管;主要原因是语言发育期间,听觉输入的缺失。

2、pre-ld成人使用符号

●语言(如手语)时,被激活的不仅是视区,还有两侧颞上回(与语言理解有关)。

3、pre-ld的听觉剥夺,使视觉作业增强(与正常人比,视皮质的诱发电位大、反应时短)。

4、.pre-ld的一级听区能检出来自CI的刺激, 但不能理解言语。因为言语理解要由听联合皮质去募集其它认知加工脑区的活动。

5、在与post-ldCI及正常听力者对比时发现,pre-ldCI的二级听区及听联合皮质对言语引起的活动一直低下。

由于CI对pre-ld的言语理解能力无明显改善,现已不再植入。

(二)Post-ld的可塑性

1. post-ldCI后一周内PET扫描显示,听刺激在一级听皮质产生非特异性皮质活动(对任何声刺激都引同样反应);这一点与病人此时不能区别言语和噪音一致。

2. CI后不久,言语刺激的特异反应出现在二级以上的高级听皮质,这对语言系统的可塑性重组有意义;但其反应型式(指募集的脑区)与听力正常的对照组不同。

(三)CI后的可塑性

1. 听皮质的重组

●方法:用PET比较同一病人CI后一周内及一年后对言语及噪音刺激(以静息基线作对比) 反应的脑扫描资料。

一周内:言语和噪音刺激都使大脑皮质普遍激活,未见言语相关脑区特异反应活动;

一年后:激活反应向听区集中,言语刺激在CI对侧的听皮质有募集反应;

6名完全康复者,言语刺激只激活右侧颞上回的经典言语区(其中2人是CI左耳),皮质激活类型与正常无异。

2.言语知觉系统的重建

(1) 植入后,词加工先通过对侧听联合皮质(BA21/22);经一年实践后, 激活明显,(词>噪音),并逐渐转向左侧,区域脑血流量(rCBF) 增加(仅限于环境刺激、言语、音节等有意义的声音刺激); 但清晰的左侧激活仅限于康复业绩极好者, 与听力正常者相似。

(2)植入后,在post-ld病人,言语刺激能激活Wernicke区。还证明,被激活的Wernicke 区的范围要大于正常听力者。正常对照组Wernicke区选择性地对词及音节起反应;而对环境声音及噪音不反应。

以上研究提示,耳聋的“去传入”引起听联合皮质中功能专门化(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的丧失,CI可以逆转此过程,使功能专门化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获得。

但是,即使在长期康复的CI病人,仍比听力正常者为粗糙。

3、多模式系统(multi-modal systems)的重组: 语义、记忆、注意

脑内某一脑区功能专门化神经回路的重新布置(remapping),这样复杂的重组主要依赖于传入刺激的性质;还依赖作业的需要(如理解、重复、被动倾听),这种重组方式涉及超模式(supramodal)脑区(如语义系统和记忆与执行功能的脑区)。

PET研究提示,与正常对照相比, CI者对言语言的加工要涉及更多的脑区(言语网络以外的脑区,尤其是语义系统)。

语义加工涉及的脑区

●听力正常者post-ldCI者

●左前下颞区的激活没有

●(Giraud & Price,2001)

●颞顶交界处个体差异大

●(BA21/39); 及其它语义区激活

●活性低(Mummery et al 1998)

虽然post-ldCI者颞顶交界处、下颞区的活性低下,但功能专门化并未改变;因此Giraud (2004)认为,病人与对照的语义脑区应该是相同的;但是,病人的募集方法不太系统。还观察到,有意义的声音对post-ldCI者的皮质区激活不仅涉及语义区,还有旁海马回,而无意义的声音则不涉及旁海马回。旁海马区是知觉与编码的交接处;它的介入提示记忆技术(mnemonic)对语义理解有重要作用。因为语义加工要增加前后信息联系,这就需要较多的内部复述及较复杂的记忆技术操作。

注意也是认知的一部分,有助于正确理解不完全和不清晰的听刺激。研究人员观察到post-ld康复病人在许多听觉情景中(甚至仅仅期盼听刺激时) ,就可募集参与注意的经典脑区的活动。当病人关注言语时,在左侧运动前区(left lateral premotor region)及顶内区(intraperital region) 记录到活动;CI左边者的效应大于CI右边者。(Giraud et al,2000)

(三)CI后的可塑性4.跨模式(cross-modal)重组

PET显示,视皮质区参与对声音的反应。研究表明,CI后的重组还涉及联合皮质及超模式网络的皮质区。CI启动后的几天中,就可见视皮质区被声音激活。这反映了CI前,耳聋,特别是“唇读”(lip reading),对视觉的依赖性; 而且在听觉恢复后,可见到这一效应的衰减(与植入时间呈函数关系)。视觉反应对声音的选择性增加,可能是表示听刺激的意义(词、音节、环境声音) 需要视觉加工的辅助。视皮质对“意义” 激活的发展是与听联合皮质(BA42/22)中分辨噪音与有意义声音相平行。

Giraud 等(2004)推测,视觉激活一定与视觉对言语的支持(“唇读”)有关。他们观察(20名post-ld病人CI后)到“唇读”能力与视皮质的募集之间呈正相关。

1. 这个脑区的CBF增加的病人,“唇读”业绩也好。

2. CI初,“唇读”的业绩较差,随后有轻度而有意义的改善;这种进步与视皮质对反应性质的提纯(区别刺激的意义)平行。

从而推测CI可促进视、听刺激的交替强化。

脑神经的可塑性:大脑不可思议的形成新习惯的能力

脑神经的可塑性:大脑不可思议的形成新习惯的能力 (2014-05-29 14:46:34) 神经可塑性的研究是最近心理学倍受瞩目的领域之一。神经可塑性涉及到大脑通过训练和练习后自我重构的能力。在许多方面,正是因为神经可塑性,使得个人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成长和发展。理解到了变化确实是可能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专注于你想要的成长方式,而不是其是否可行。科学证明,这是有可能的,就看你怎么做了。 亚里士多德说: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神经可塑性是怎么回事呢?举个例子:当你给经常练习小提琴的人做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时,你会发现他们的大脑开发出很大一个区域用于映射他们的手指。

这个变化的程度取决于其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大脑以不为己知的的方式真实而有形地适应着。 关于神经可塑性有一个比较有趣的说法:“同步发射的神经元会串在一起......而不同步发射的神经元会相互分离”。这实际上意味着,当因为同一事件被激活的神经元,它们之间会相互联系并不断加深这种联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通过增加练习“设定神经路径”,你练习的越多,路径越稳定或沟槽越深。反过来也是一样,当那些路径长期不被使用,它们的空间就会被那些需要生长空间的路径占据。使用它或者失去它! 你试着想象一下,水流过沙滩的情形(我是在考艾岛的沙滩写作本文,因此原谅我采用这样一个比喻,不过我觉得一个形象的比喻胜过千言万语!)当海水第一次来到沙滩,沙滩并没有一条现成的路,于是海水开始去建它的路径。当海水不断流过沙滩,在沙滩上会形成一条越来越深越来越固定的通道!它可能会岔开,并且必要的话会占据越来越多的空间,需要的话,甚至在已有废弃的通路上建立新的通路。一旦通路建立,水流就很难改变,即便水流停止了,路径仍会保留一段时间以备不时之需。(这就是为什么重拾旧艺比重新学习一个全新的东西要容易的多。) 有关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近来蓬勃发展,许多心理学领域的人们都在谈论神经怎样重塑以及为什么等话题,在过去的十年里,已经完成了相当数量的有关人脑及其自我重塑功能的研究。这已经不再被认为是有关脑科学的一种理论,而是不争的事实。直到20世纪80年代或者90年代初,大多数的科学家认为人脑在人的早期(整个童年阶段)发展,之后就如混凝土一般“固化”了。老话说“你不能教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生长发育.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生长发育 影响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爱东 儿童期是人生比较重要的阶段,此期的儿童要经历长知识和长身体两个过程。儿童的生长发育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可能性,而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儿童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儿童期包括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4~6岁)、学龄期(7~12岁)三个阶段。本文主要针对4~6岁学龄前儿童,阐述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我们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应考虑到的因素。下面请看遗传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都会有哪些影响。 遗传因素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因之一,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而外界环境条件决定机体发育的速度及最后达到的水平。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影响深远:如皮肤、头发颜色、面型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等;遗传性疾病无论是染色体畸变或代谢缺陷对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染色体。已经证实人体的每个细胞核内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是决定人体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女性用XX表示,男性用XY表示。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现已知人体受单基因决定的性状有近3 000种,它们分别位于23对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人的身高、体重、体形等性状,受两对以上基因控制,且对环境的影响表现敏感。 同卵双生子为研究遗传因素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了最好的天然素材。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不仅在外貌、指纹、血型、呼吸、心率、脑电波图形等方面都非常相似,而且同卵双生子身高的差别也很小,头围也很接近,这说明机体的生理功能、骨骼系统的发育等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相反,体重却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见表1)。

脑的发育与可塑性

脑的发育与可塑性 苏州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徐斌 “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主要研究方向: ……脑发育、可塑性与人类智力的关系,…… ” 脑的进化 ●单细胞动物(无神经) ●腔肠动物(神经网) 多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神经节)[神经系统中轴化] ●昆虫(头节发育) ●鱼类(脑的形成) [神经系统脑化](脊椎动物) ●两栖类 ●爬行类脑的发展 ●鸟类 ●哺乳类 ●灵长类 ●人类 ●脑重/体重比增大;前脑扩展;[机能皮质化] 不同动物进化中皮质%的变化 ●种类新皮质旧皮质古皮质间皮质 ●刺猬32.4 29.8 20.2 17.6 ●兔56.0 14.0 23.0 6.2 ●低等猴85.3 2.8 8.7 3.2 ●黑猩猩93.3 1.3 3.3 2.1 ●人95.9 0.6 2.2 1.3 不同动物进化中皮质%的变化 新皮质中联合皮质的增加 灵长类大脑皮质各区表面与整个皮质的比例变化 边缘区中央前区枕区颞区下顶区额区 ●长尾猴 4.2 8.3 17.0 17.0 0.9 12.4 ● ●类人猿 及猩猩 3.1 7.0 21.5 18.6 2.6 14.5 ●人 2.1 8.4 12.0 23.0 7.7 24.5 灵长类大脑皮质各区的比例变化 脑的发育(一)神经管的形成 ●约在胚胎第18天,神经系统开始形成,由神经板→神经沟(两侧为神经褶)→约第22天开始融合,在第23-24天成神经管。 ●人的神经系统早期发生(上:纵切面;下:横切面) 脑的发育(二)脑的形成 脑的发育 4周时为3脑泡(前、中、菱);6周时发育成5脑泡;随后前脑泡分为两个端脑泡,位于其间的前脑形成间脑;菱脑泡向两侧扩张,形成小脑,中间为脑桥。 脑的发育(三)神经元的生长与发育

人体的生长与发育教案

人体的生长与发育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讲述使学生知道哪些因素是促进儿童 少年生长发育的,哪些因素是阻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从而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身体,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活动,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与发育。 教学重点:了解生长发育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生长发育正常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之一。 教学过程:1?本文第一课就说明儿童生长发育会受到诸方 面的影响分为几点:(1)缺乏营养.合理的饮食能促进生长发育;反之,阻碍生长发育。 (2)缺乏锻炼身体.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3)疾病.得了疾病,就会影响相关器官的正常生长与发育。(4)不良的社会生活等。学生的家庭、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都直接影响儿童少年思想和身体的健康发育。2?教师读课文。 3?教师提问:谁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身高、体重(肥胖)吗?爸爸、妈妈给你买什么的食品?教师按营养素分类。 你?喜欢锻炼吗?锻炼后你吃饭香不香?还有什么感觉? 当你爸爸在室内吸烟时,你有什么感觉?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板书:营养、身体作业: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 第三课营养素教学目标:知道营养素是维持生命活动的 物质基础,了解营养素的分类 教学重点:了解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了解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营养与健康 一.导入新课营养素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尤其对少年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营养素1.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近50种,可分为七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纤维素. 2. 举例说说常食用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素.如:鱼,鸡肉, 高蛋白素菜,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归纳:没有哪一种天然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3. 饭食要多样化,不偏食,挑食,才能使我们更健壮,更聪明. 三.讨论:说说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素? 四.教学小结:【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完整word版)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营养需求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营养需求 婴幼儿包括婴儿和幼儿,从时间上的划分是:出生1-12个月为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断脐至出生后28天);1-3岁为幼儿期。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婴儿完成从子宫内生活到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期,而幼儿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完成从以母乳为营养到以其他食物为营养的过渡期。婴幼儿时期良好的营养是一生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基础,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营养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一、婴儿 (一)婴儿发育特点 1、体格发育婴儿在婴儿期生长发育极其迅速,这个时期也是人生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即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婴儿的体格发育包括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 (1)体重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3kg,出生后,随后,婴儿就会沿着其遗传因素预先决定的生长曲线生长。 (2)身长可以反映婴儿骨骼系统的生长状况。 (3)头围和胸围可以反映婴儿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 2、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婴儿的脑和神经传导纤维迅速增长,但对外来刺激反应慢且易于泛化。 3、消化系统发育婴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消化功能还不健全。 (二)婴儿的营养需求 婴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时期,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营养支持。在这个阶段,如果儿童的营养长期供给不足,其生长发育就会受限,甚至停止发育,结果不仅会影响婴儿健康,还因此可能失去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段。 婴儿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最初阶段主要依靠出生前在母体内储备的营养,但这个储备很快就会被消耗掉,因此母乳与饮食是婴儿非常重要的营养来源。婴儿在婴儿期所需营养主要有: 1、能量

婴儿的能量需要包括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能量储存、排泄耗能以及生长发育所需。婴儿对于能量的需要量因年龄、体重及发育速度的不同而异,一般95kcal/d。 2、宏量营养素 蛋白质婴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按每单位体重大于成人,而且需要更多优质蛋白质、更大比例的必需氨基酸。除了八种必需氨基酸外,婴儿还要从食物中摄取组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和牛磺酸。人乳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适合婴儿生长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若摄入不足,婴儿会导致营养不良,出现虚胖和水肿。人乳哺喂的婴儿每日需要蛋白质2g/kg (体重),牛乳喂养者为3.5g/kg(体重),大豆或谷类蛋白供应时为4g/kg(体重)。 脂肪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推荐量规定:婴儿摄入的脂肪供能要占每日总能量的45-50%。n-6系亚油酸及其代谢产物γ-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ARA)、n-3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及其代谢产物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些脂肪酸对婴儿神经、智力及认知功能发育有促进作用,需要适量摄取。 碳水化合物婴儿摄入碳水化合物所提供能量应占总能量的30-60%。4个月以后的婴儿可以较好地消化淀粉食品。但是婴儿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的话,会导致产酸产气并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 3、微量营养素 矿物质婴儿必须而又容易缺乏的矿物质主要有钙、铁、锌。 钙是人体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只有摄取足够的钙,才能保证促进骨骼、牙齿的生长和坚硬。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6个月前为每天300mg,6个月后为每天400mg。6个月龄后的婴儿在添加辅助食物时,可以选大豆制品、蛋类、虾皮、绿叶菜、牛乳粉等富含钙的食物。 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婴儿阶段身体生长发育速度快,对铁的需求量很大,由于胎儿在出生前的最后一个月里,会在母体内利用母体的供养在自己的肝内储入较多的铁,但这部分的储备仅够出生后3、4个月的需要。4个月龄以后的婴儿在喂养时应补充含铁食物,如蛋黄、猪肝、猪肉、牛肉和豆类等。6月龄以上婴儿铁的每日适宜摄入量为10mg。 锌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缺锌将导致婴儿身体发育不良,例如出现食欲减退,停止生长等症状。人乳的含锌量高于牛乳及其它乳品,所以让婴儿吃上初乳格外重要。婴儿4个月龄后,应添加西红柿、鱼、虾、肉泥等富含锌的食物。我国推荐0-6个月龄婴儿锌的摄入量为每天1.5mg,6个月后为每天8mg。 维生素婴儿生长发育过程离不开对各类维生素的摄取。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https://www.360docs.net/doc/0f6393698.html, 2010-6-17 39健康网社区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阶段性和程序性、速度的不均衡性、时间顺序性及统一协调性。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 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由不同的发育阶段组成。根据这些阶段特点,加上生活、学习环境的不同,可将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成几个年龄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序,各阶段间顺序衔接。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基础;任何阶段的发育出现障碍,都将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2~6岁期间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因此,儿童的身体比例不断变化,由胎儿2个月时特大的头颅(占全身4/8)、较长的躯干(3/8)、短小的下肢(1/8)发展到6岁时较为匀称的比例(头占l/8强,躯于占4/8弱,下肢占3/8)。从动作发育看,儿童会走路前必须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爬行、站立等发育阶段。手部动作发育的规律性更明显,新生儿只会上肢无意识乱动;4~5个月开始有取物动作,但只能全手一把抓;10个月时才会用手指拿东西;2岁左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吃饭;手部精细动作(如写字、画图等)要到6~7岁左右才基本发育完善。 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身体各部的形态发育顺序是: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青春期足的生长突增最早开始,也最早停止生长;足突增后小腿开始突增,然后是大腿、骨盆宽、胸宽、肩宽、躯于高,最后是胸壁厚度。上肢突增的顺序依次为手、前臂和上臂。手的骨骺愈合也由远及近,顺序表现为指骨末端一中端一近端,掌骨一腕骨一桡骨、尺骨近端。 (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均衡的。因此,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l年;第二次发生在青春发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身长在胎儿4~6月增长约27.5cm,占新生儿身长的一半左右,是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体重在胎儿7~9月增长约2.3kg,占正常新生儿体重的2/3以上,也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的阶段。出生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但生后第一年中身长增长20~25cm,约为出生时的40%~50%;体重增长6~7kg,约为出生时的2倍,都是出生后生长最快的一年。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约l0cm,体重增长约2~3kg.2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1) 幼儿, 生长发育, 婴儿, 规律, 特点 第一节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婴幼儿生长是指整个身体或某些器官的增长。婴幼儿发育则表示身体机能成熟的程度。二者 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儿童的生长发育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 表现虽然不一样,但有共同的规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发育成熟是不同阶段的连 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直 到停止。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内速度变慢,以后速度 再逐渐慢下来,到青春发育期,速度又开始加快。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婴幼儿身长的增长主要是下肢长骨的增长。刚出生时,婴儿的身体比例不协调,下肢很短, 小儿身长的中点位于脐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增长的速度加快,身长的中点逐渐下移, 1岁时身长中点移至脐;6岁时移到下腹部;青春期身长的中点近于耻骨联合的上缘。两上

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叫指距,主要代表两上肢长骨的增长。出生的指距约48厘米。 上肢长骨增长的情形与身长相似,在一生中指距总比身长略短。 二、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但对 婴幼儿的体围测量一般只测量其头围、胸围、腰围等。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 由中心而末梢。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2个月时的胎儿头长相 当于身长的1/2,婴儿初生时头长约为身长的1/4,而到成人时仅头长为身长的1/8,这 说明头的发育最早。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 身体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手的发育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如 在婴儿刚刚学会爬的时候,主要是靠手的力量向前爬行,而此时腿部还不会与手的力量相互 协调。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婴幼儿四肢的发 育,无论是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按先中心后末梢的顺序进行的。 三、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

大脑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大脑终身具有神经可塑性

大脑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大脑终身具有神经可塑性曾经人们以为大脑发育到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早期就结束了,大脑在成年之后就基本定型,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现在科学家知道,大脑在成年之后依旧保留着巨大的变化潜力。这种能力叫做“神经可塑性”,指的是神经连接生成和修改的能力。我们的大脑终身都保有神经可塑性。 神经可塑性体现在大脑被外界刺激影响而随时修改上。当你长期练习某一种大脑功能,就可以让负责这个功能的脑区的神经连接生成和巩固。比如说,当你每天坚持练习弹钢琴,你的大脑中负责手指活动的脑区就会长出更多的神经连接,手指在大脑中的“地盘”也会随之变得更大;当你每天学英语,你的大脑语言皮层中负责英语读写的区域也会越来越大。 但是如果你偶尔偷懒,几天没练钢琴,或者几天不学英语,大脑中刚刚建立起来的“钢琴神经网络”或“英语神经网络“的巩固过程就会罢工,变得日渐虚弱,一些微弱的神经连接甚至会被修剪掉,几天后当你重拾钢琴和英语的时候,就会觉得生疏许多。总而言之,我们的大脑在一生中都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对环境有着积极的适应。 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是怎么产生连接的呢?它们会长出很多“小手”和别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这些小手叫做“神经突触”。它们的轴突(比较长的神经突触)外面会被胶质细胞包裹上,这个过程叫做髓鞘化。为什么神经元轴突外面要包裹上髓鞘呢?因为大脑的神经元需要远距离传输信息,比如从位于额头后方的前额叶传到位于大脑正中间的内侧颞叶,或者从位于后脑勺的枕叶传递到耳朵边上的颞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就像是电线周围包了一层橡胶绝缘层一样,可以让神经信号在大脑中的传输速度和质量都大大提高。 在这之后,大脑又会大幅修剪发育得错综复杂的神经连接,就像修建新长出的小树苗一样,把用得很少的神经连接修剪掉,只留下重要的、反复使用的神经连接,让大脑的能量和物质得到高效使用。对神经纤维“分叉”的大幅修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结束。但这不意味着神经元就此不会再生,大脑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域终身可以产生新的神经元。这个神奇的区域就是海马体。海马体是人类大脑中终身会产生新的神经元的区域。

发展心理学-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和可修复性

发展心理学: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和可修复性 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和修复性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此类的研究也较多,得出很多结论,勤思心理咨询师网给大家整理最新的婴儿大脑研究结果,在准备心理咨询师考试可多加关注。 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 婴儿期大脑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先天排定的成熟程序确定,而是在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改变。研究表明,大脑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两者结合的产物。过去学者们认为,婴儿大脑的生长是一个恒定的过程,当其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不再有变化。现在的研究发现,婴儿大脑的大小和功能都受后天经验的影响和制约。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剥夺动物(也有少数人类婴儿的研究)的早期经验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现象,并构成永久性伤害。早期营养不良,也会对婴儿大脑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 二、婴儿大脑的可修复性 婴儿大脑的某一部分受损伤,其本身可以通过某种类似学习的过程获得一定程度的修复。研究发现,婴儿早期大脑具有良好的修复性。通常认为,大脑受到损伤是难以在弥补的。因为出生以后,脑细胞的数量就不会再增殖。现在发现大脑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一侧半球受损伤后,另一侧半球很快会产生替代。例如,在5岁以前语言中枢受损伤,另一侧脑半球很快会产生替代性功能,使语言中枢转移。这样便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丧失。但是超过5岁,这种语言中枢的修复性功能便难以实现,致使言语障碍无法克服。 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的新观点告诉我们,婴儿大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对婴儿身体和神经系统实施刺激,对促进其大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对于婴儿大脑的发育,我们更要抓住后天的环境因素去刺激和塑造婴儿大脑更好的发展。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信息可联系老师用户名扣。

脑的可塑性对教育的启示

大脑的可塑性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尽管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经认为从脑科学到教育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勿庸置疑,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个体发展的生命全程,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大脑的这种可塑性现象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要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重视早期教育。人脑大约有140亿个脑细胞,而经常处于活动状态的只占总数的8%左右。因而,从理论上讲,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有关大脑可塑性的研究确实也表明,在个体发展的生命全程,大脑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而要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最大程度地开发大脑的潜能。然而,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脑的可塑性并不一样。在敏感期,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进行教育或干预的效果更佳;相反,如果在敏感期大脑不能得到足够的开发,其功能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甚至会造成一些难以估量的后果。同时,有关大脑可塑性的行为研究表明,早期教育的效果不仅仅局限于早期。此外,有关脑损伤患者和盲人的研究也表明,如果在个体发展的早期进行教育和干预的话,那么,大脑皮层会体现出比较强的重组或补偿效应。同时,由于早期造成的脑损伤或其他病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可能恶化或引发其他脑区的病变,因而要重视早期教育。当然,重视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其他时段的教育不重要,由于在生命全程大脑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重视早期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时段的教育。 其次,要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促进大脑的整合式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以及有关大脑可塑性的研究表明,大脑正是因为受经验的影响才产生可塑性的变化,因而经验在大脑可塑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经验本身而言,其对大脑的影响有时是积极的,有时则是消极的,因而要大量提供和创设有利于大脑潜能开发的适宜环境,同时要尽量避免诸如经验剥夺以及忽视等对个体发展不利的经验对大脑的消极影响。 大脑的可塑性既是多层面的,也是多通道的。大脑的视觉、听觉、躯体感觉以及运动皮层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同时,不同的大脑皮层之间还存在跨模块的可塑性,因而提供和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不仅可以加强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强度,而且可以诱发神经网络(跨通道)层面的大脑可塑性,这样才能达到全面开发大脑的目的。 另外,要全面了解影响大脑可塑性的因素,寻求大脑可塑性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多种因素会影响大脑的可塑性,年龄是影响大脑可塑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塑性是动态变化的;另一方面,就大脑各脑区的发展而言,它们并不是同步的,因而不同脑区在不同的时间其功能活性以及可塑性本身也不一样。 就训练或强化而言,训练或强化与所期望的行为的关联程度,训练或强化的类型、强度、持续时间等都会影响大脑的可塑性。脑损伤患者或其他一些患者其发病的时间、病灶的大小、受损部位及其成熟情况、受损部位周围的脑区以及对侧脑区的完整性等都会影响大脑的可塑性。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制定相关的教育方案或干预措施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影响大脑可塑性的这些因素,才能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脑的研究与应用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即在对脑进行多层面研究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并概括该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教案_0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 2、了解生长发育,量变,质变的概念。 3、叙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速度特点。 4、了解儿童少年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均衡,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 2、叙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速度特点。 3、了解儿童少年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均衡,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三、教学难点 了解生长发育,量变,质变的概念。 四、教具: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六、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把自己的相片都带来了吧!请大家按照年龄由小到大的顺序将相片放好,然后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用投影给大家展示并介绍一下每张照片的是几岁时候照的。

学生展示照片 师:岁月如歌,人生如潮。人生总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相片记载着每个人成长的历程!大家是否感受到,我们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胎,长成胎儿,再呱呱坠地成婴儿,在母亲乳汁的哺育下,在父母的怀抱中,我们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逐渐生长发育成了今天这个模样。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你们逐渐长大了,而老师也渐渐地老了。这就是人生长发育的历程,这就是人生!那么人的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呢?下面老师将和大家共同来探讨: 二、深入了解新课内容 出示童瑶: 一哭二笑三伊呀四月抬头望妈妈 五抓六坐握足玩七翻八爬九叫爸 十站对指十二走看图说话在十八 两岁能用勺吃饭喜怒分明命令发 三岁学穿鞋和袜长成大娃别娇他 师:让生朗读歌谣 、教师介绍生长和发育的概念: 生长:指肌体细胞的繁殖及细胞间质的增加。 表现在:身体增高、增重。 发育:包括形态上的改变与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儿童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规律。儿童少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受自然条件、家庭生活、营养条件、疾病和遗传、体育运动等因素所影响而产生年龄和性别上的个体差异。但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还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生长发育的速度规律 从儿童到成年人其生长发育不是等速的,而是时快时慢呈波浪式的上升,阶段性规律很强。一般有两个突增时期,第一次突增时期在两岁以前,第二次突增时期在青春发育期,其年龄在10~11至14~15岁。突增期过去以后渐渐缓慢下来,到20岁左右基本停止。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规律 1. 身体发育的比例: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人由小到大,身体的比例一直在变化。在第一次突增期过程中,初生儿的头占身长的l/4,2岁时占l/5,6岁时占1/6,12岁时占l/7,到成人时仅占l/8(见图2-1)。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头先发育,以后是躯干,下肢,身体发育是按头尾发展规律顺序进行的。第二次突增期的过程恰好与第一次相反,下肢先发育,其次是躯干,而头的发育不明显。从出生算起,如以增长值数计,头增长一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见图2-1)。身体各部位发育结束的时期是:足长约在16岁,下肢长约在20岁,手长约15岁,上肢长约在20岁,躯干长约在21岁。 图2-1 (三)身体各系统的发育规律 出生后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5~6岁时发育速度最快,并迅速接近成人水平。此时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90%。6~20岁之间脑的重量仅增加10%,但是随着大脑细胞不断地进行复杂的分化,机能也随之提高。(见图2-2)中的总体发育是指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它们与形态指标的发育曲线基本一致,呈波浪式上升。淋巴系统的发育在10岁左右已达高峰,12岁已达成人的200%,以后逐渐降低。因此要特别注意10岁前儿童的疾病防治工作。生殖系统发育最晚,在10岁以前几乎不发育,当身体发育进入第二突增期以后才迅速地发育。 人体生长发育过程是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机体与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各系统器官的发育是彼此密切相关的。某一系统的发育可能为另一系统的发育打下基础。因此,任何系统的发育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图2-2 (四)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 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是指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男女儿童因发育时间不同而出现的身体形态指标的两次交叉现象。 在青春期前(7~9岁),多数形态指标,男生都大于女生。10岁以后,女生进入青春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许多形态指标超过男生。到13岁时,男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女生的增长速度减慢下来,致使男生各项形态指标又超过女生。因此男女生大部分形态指标在青春期形成两次交叉。(见图2-3) 图2-3

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不是等速进行的。比如,身体的发育以婴儿时期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再次增快,进入第二个生长高峰。许多能力的发展也是如此。有段时间进步很显著,下一阶段进步会慢下来了,甚至看不到什么改变,但这不是停滞,是“积累”,是再一次飞跃的“准备”。每个孩子都是这样成长的。家长不应期待孩子一直保持显著进步的态势,这对孩子不公平。当孩子无法达到家长的期待时,会产生挫折感,不胜任感。如果家长流露出失望,孩子更会感到压力和内疚。每位家长都应特别留意你传达给孩子的期待。儿童各器官、脏器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最早发育的是神经系统,最晚发育的是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尤其是最高级的大脑皮层的发育,除了要求有营养的保障外,还需要有丰富的人类社会的信息刺激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后天环境影响对婴儿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婴儿后天对身体及神经系统实施控制的经验导致了大脑相应区域的生长,而不是大脑生长导致了生理和心理控制能力的增加。所以,在儿童早期的养育中,促进脑功能的发展是首要任务,年龄越小的孩子,大脑的可塑性和修复性越大。儿童生长发育遵循由上而下,由近而远,由粗糙到精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比如,孩子先会抬头,然后会坐、会站,最后会走,这是由上而下;孩子先会挥动手臂,然后才会做手指的运动,这是由近而远;孩子先会抓东西,然后才会用拇指和食指捏取东西,这是由粗糙到精细;孩子先会发单音,再后是词组、句子,这是由简单到复杂。爸爸、妈妈知道了孩子发展的规律,就应对孩子有恰当的期待,提供给孩子适当的机会。儿童生长发育有许多共性,但每个孩子之间又有差异,各有各的特殊性。有些孩子是先会开口讲话,后会走,有些孩子刚好相反,先会走,后会说;有些孩子生性活泼,好动,有些孩子则比较文静,内向;有些孩子生来和别人好相处,有些孩子则比较难接近;有些孩子对节奏敏感,有些孩子对图形有兴趣……了解自己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接纳孩子的特点,而不是想方设法的改变他。(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篇 儿童保健 第一章小儿生长发育 生长指细胞增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 加,主要是量的变化 发育指人体达到成熟过程中所出现的一 系列变化,主要是质的变化。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第一节小儿体格生长 一、生长规律及临床意义 体重 是身体各器官系统和体液重量的 总和,衡量小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 标。 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新生儿期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 婴儿期第一个高峰期 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 青春期第二个高峰期 体重计算公式 生后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8 7-12个月小儿体重(kg)=出生体重(kg)+4.8+(月龄-6) ×0.25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岁) ×2+7(或8) 临床意义 1、有个体差异±10% 男> 女城市> 农村 2、正常均值±2SD 均值–1~2SD 增长过快可能发生肥胖 增长缓慢可能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身高(长) 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代表头、脊柱 和下肢的增长。反应骨骼发育、身体长度 的指标。 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1、生后第一年最快,是出生时的1.5倍 2、生后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 3、青春期:第二高峰期 4、头、脊柱和下肢增长速度不一致 身高计算公式 1~10岁儿童身高(cm)=年龄(岁)×7+70 临床意义

正常:±2 SD 生长发育迟缓:< - 2SD 测量方法 坐高 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代表头部与脊柱的增长。 坐高增长规律 出生时33cm 与身高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临床意义 比例大于正常值 头围 反应脑和颅骨的发育。 头围发育规律 出生34cm 1岁46cm 2岁48 cm 5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 临床意义过小 过大 胸围 反应胸廓骨骼、肺、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 胸围发育规律 出生32cm 1岁头、胸围相等 1岁后>头围(年龄–1) 临床意义 交叉延迟胸廓发育异常、佝偻病、营养不良上臂围 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的发育, 常用来评价营养状况。 增长规律 新生儿10.2~10.5cm 1~5岁共增长1~2cm 临床意义判断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13.5cm 营养良好 12.5cm~13.5cm 中等 <12.5cm 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骨骼发育 1、囟门与骨缝 前囟后囟 囟门与骨缝发育规律

大脑可塑性

大脑可塑性 在过去将近一个世纪里,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神经元在儿童时期以后就不会再生。但是,大脑每天都有很多神经元会因为DNA突变和细胞衰老等原因而失去正常功能,这些异常或衰老的神经元需要靠免疫细胞清除掉。2015年6月1日,《自然》杂志报道,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颠覆性地发现,大脑内存在免疫系统的淋巴管。2017年7月,《自然》杂志报道,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T细胞能进入大脑组织中清除异常的神经元。 当然,清除掉的神经元必须再补充上去,脑组织中的众多神经元就象头发一样,每天都有一小部分死亡脱落,也有相应的数量再生补充上去,以达到数量上的相对平衡。 1999年10月15日《科学》杂志报道,格罗斯教授发现,给10只高级猿猴--印度恒猴注入一种能被新生神经细胞吸收的物质,然后用示踪剂进行跟踪,发现大脑的两个侧脑室能不断生出新的神经胞,新生成的神经细胞再沿着一定路线,经过大约7天迁徙到大脑皮层里,就同其它神经细胞建立起信号连系。Peterson报道,年轻的成年啮齿动物大脑中,每天约有80000个或表示为嗅球总神经元数的1%的新神经元产生。神经元中蛋白质每天更新1/3。 科学家推测,大脑神经再生的机制应该是大脑中存在着神经干细胞。2000年,日本大阪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首次从人脑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每天都有再生和死亡,但随着年龄增长,死亡数量越来越大于再生。原因是神经干细胞本身也会衰老,这是导致大脑衰老的根本原因。例如,2001年,美国科学家发现,成年人的神经干细胞的生长速度比出生11周的婴儿慢70倍。 大脑记忆是全息性的,不会因为个别神经元死亡和新生而导致记忆被全部清空,只是不重要的记忆信息越来越模糊而已。就象全息照片一样,不会因为撕碎而看不到图像,只是照片的碎片越小,图像越模糊。因此,移植神经干细胞不会造成原有记忆的丧失。对于重要的记忆信息,大脑会选择性强化巩固。 记忆的存储是通过神经突触物理接来实现的。β淀粉样蛋白是正常生理必须的蛋白,可溶形式的前β淀粉样蛋白会刺激小神经胶质细胞吞噬突触,以此删除记忆,给大脑学习新知识清理出空间。 睡眠的作用就是清除突触中暂存的信息,以便再学习腾出暂存空间,原理和手机清除内存的垃圾信息一样。-作者:黄必录,欢迎转载 1

生理心理学脑之发育与可塑性

一.神经元的生长和发育 二.轴突的路径寻找 轴突沿着由细胞表面分子形成的路径生长,被一些化学物质所吸引,被另一些化学物质所排斥,此过程引导轴突向正确的方向伸展 三.轴突竞争 轴突到达目的地后,与很多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对于目标神经元而言,也有多个轴突与其连接形成突触。 ?有一些突触会被突触后神经元所强化而得以留存,另一些则会被淘汰。 四.神经元如何得以存活 肌肉并非决定要产生多少神经元,而是决定多少神经元存活-神经生长因子 有足够充足的神经元; 当交感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与肌肉形成突触时,肌肉会传递一种蛋白质——神经生长因子给神经元,神经元也因此会有更多的机会存活下来。 ?神经营养素 促进存活,提高活性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 脑源性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 BDNF; 目标细胞和传入轴突的神经营养素对细胞能否存活下来,或是否发生凋亡都很重要;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也释放营养因子;不能接受神经递质的神经元也无法接受神经营养素。 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标志--‐凋亡 ?凋亡是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标志 ?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后,细胞凋亡机制进入休眠状态 ?发育成熟的神经系统中神经营养素可促进轴突和树突分支的形成 为什么产生过量神经元? ‐与多少腺体,多少肌肉相连接是不清楚的;

‐过量产生的神经元,通过凋亡,使轴突与神经元有很好的匹配。 突触重建 ‐凋亡发生后,与凋亡细胞相连接的突触发生死亡,突触联系进行重建。突触重建过程始于胚胎末期,可持续到出生后很久。 ‐人类脑发育过程中,有两次较大规模的突触重建。第一次是胚胎末期,第二次是青春期。 五.神经系统发育关键期 5.1神经细胞增殖、迁移或分化期 ‐在此阶段,一些药物、辐射、疾病或营养不良等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发育障碍。 ‐神经元异位:神经元无法到达指定位置。怀孕母亲过量饮酒可导致破坏胎儿脑内胶质细胞的迁移,从而使大脑皮层神经元层不清晰,而呈现混合层。 5.2突触生长、凋亡和突触重建期 ‐人类胎儿在6--‐7个月时,大脑皮层分化出6层细胞,表面沟回逐渐明显。神经纤维短而少,大部分还未髓鞘化。 ‐神经元分化的同时,脑内的一系列蛋白质营养因子会促进树突和轴突的生长。如遇不利环境因素或母体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突触生长会受到干扰。很多智障儿童的神经元的树突分支少且细长。 5.3树突、轴突的生长或纤维的髓鞘化时期 出生后,环境因素对脑发育的影响起到更大的作用。 ‐2--‐3岁语言能力发展较快; ‐4--‐5岁空间几何认知能力开始发展; ‐6--‐7岁认识数字的抽象意义; ‐10岁以后逻辑推理能力开始发展。 六.皮层分化 不同脑区的神经元在结构和化学成份上各不相同 ?未成熟的神经元转移至新的位置,将会发展出新位置的神经元所特有的性质。 ?如果移植较晚,则既会有新位置的神经元的性质,又会保留原位置的神经元的一些性质。

大脑的可塑性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大脑的可塑性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中文系对外汉语二班 周婷婷 学号:201001020781

大脑的可塑性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在学习了心理课之后,了解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在神经中枢系统中的最高部位,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 一:要了解大脑的可塑性研究对教育的启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大脑,大脑是由左右两个半球构成的,重量约1400,约占人体总量的1/50。大脑皮层包括感觉中枢,运动中枢,言语中枢和联合区。感觉中枢包括视觉听觉和躯体感觉中枢,言语中枢包括说话书写听话和阅读中枢。 二:要了解大脑的可塑性研究对教育的启示,还要了解什么事大脑的可塑性,大脑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受学习、训练以及各种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构和功能都会出现动态的修复或重组,也就是体现出所谓的可塑性。 三:增强大脑的可塑性可以强化各个中枢系统,增强人的视觉,听觉和感觉,调节人体肢体和运动中枢,发展我们的书写听话说话和阅读的功能。对于我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正常生活有着一定的科学作用和意义。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说大脑的可塑性对教育是有启示的。 四:启示。1,首先,要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重视早期教育。 2,要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促进大脑的整合式发展。

虽然说利用大脑可塑性重视早期教育,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大脑自身像肌肉一样运转—使用不当会导致萎缩,积极使用会变得更发达,即使是在上了年纪的时候。在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一个研究小组用4年时间研究了将近100位年龄在64岁以上、身体健康的人。他们当中1/3的人仍在工作,1/3已经退休但在身体和思想上仍然很活跃,剩下的1/3已经退休而且基本上不活动。4年后,第三组的得分明显低于前两组,不仅在智商测试中,在测量流向大脑的血液的测试中也如此。正如神经学家理查德·雷斯塔克(Richard Restak)所说的那样:“无论此刻你的年龄有多大,从这时开始让你的大脑变得更好用还不算晚。那是因为大脑和我们身体的其他器官不同。我们的肝、肺、肾在使用一定年限后会衰竭,但大脑却越用越灵活。实际上用得越多越发达。”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出生后半年,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围就可以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 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 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 幼儿期,指1~3岁; 学龄前期,指3~6岁; 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 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克); 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2+8(千克)。例如,1个4岁小儿,他的体重为4×2+8=16(千克)。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重。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身高增长的因素及测量方法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6个月以,平均每月长2.5厘米左右。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2厘米左右。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年龄×5+80(厘米)。例如,4岁小儿的大概身高(厘米)=4×5+80=100(厘米)。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12岁以后,就不能按以 上公式推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