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中药临床应用PPT课件
第22页/共94页
(三)脾胃气阴两虚证
• 表现: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口渴思饮,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 脉细数。
• 要点: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
第23页/共94页
气阴两虚舌
第24页/共94页
治疗
• 治法:益气养阴,和中止痛。 • 辨证选药:养胃舒胶囊(颗粒)、养阴清胃颗粒、摩罗丹。
第28页/共94页
萎缩性胃炎的生理病理
脾胃气阴两虚 萎缩性胃炎 气血瘀滞
胃病及阴虚生热 脾虚生湿 气滞 食滞
治疗:养阴、健脾、理气、活血、清热、化湿、助消化
第29页/共94页
摩罗丹
• 功能: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 • 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等症。
•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 其它: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 慢性胃炎以胃痛、胃胀为主要表现,中医常以“胃痛”、“胃痞”进行辨证治疗。 • 常见证型:肝气犯胃证、瘀血停胃证、脾胃气阴虚证、脾胃虚寒证
第9页/共94页
(一)肝气犯胃证
• 表现: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 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第26页/共94页
2、养阴清胃颗粒
• 处方:石斛、知母、黄连、苦参、茯苓、白术、黄芪、白及、马齿苋、枳壳、威灵仙、地榆、射干、连翘。 • 功能与主治:养阴清胃,健脾和中。用于慢性胃炎属郁热蕴胃,伤及气阴证,症见:胃脘痞满或疼痛,胃
中灼热、恶心呕吐,泛酸呕苦,口臭不爽,便干等。 • 用法用量:饭前30分钟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2次;10周为一疗程。 • 禁忌:孕妇慎用。
(三)脾胃气阴两虚证
• 表现: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口渴思饮,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 脉细数。
• 要点: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
第23页/共94页
气阴两虚舌
第24页/共94页
治疗
• 治法:益气养阴,和中止痛。 • 辨证选药:养胃舒胶囊(颗粒)、养阴清胃颗粒、摩罗丹。
第28页/共94页
萎缩性胃炎的生理病理
脾胃气阴两虚 萎缩性胃炎 气血瘀滞
胃病及阴虚生热 脾虚生湿 气滞 食滞
治疗:养阴、健脾、理气、活血、清热、化湿、助消化
第29页/共94页
摩罗丹
• 功能: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 • 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等症。
•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 其它: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 慢性胃炎以胃痛、胃胀为主要表现,中医常以“胃痛”、“胃痞”进行辨证治疗。 • 常见证型:肝气犯胃证、瘀血停胃证、脾胃气阴虚证、脾胃虚寒证
第9页/共94页
(一)肝气犯胃证
• 表现: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 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第26页/共94页
2、养阴清胃颗粒
• 处方:石斛、知母、黄连、苦参、茯苓、白术、黄芪、白及、马齿苋、枳壳、威灵仙、地榆、射干、连翘。 • 功能与主治:养阴清胃,健脾和中。用于慢性胃炎属郁热蕴胃,伤及气阴证,症见:胃脘痞满或疼痛,胃
中灼热、恶心呕吐,泛酸呕苦,口臭不爽,便干等。 • 用法用量:饭前30分钟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2次;10周为一疗程。 • 禁忌:孕妇慎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ppt课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 疗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述 •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 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与保健
0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 胀、嗳气等症状,且无器质性病变。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 上腹疼痛综合征两类。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且症状持续时 间较长,可反复发作。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排除器质性病变,如胃镜检查等,以及根据症状进行评估。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 为罗马Ⅲ标准,包括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或不适等症状,并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6个月,近3个月内 症状符合标准。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
西医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中药汤剂、中 成药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调理脾胃、疏肝 理气、活血化瘀等为主要治则。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因,采用适当的西药 进行治疗,如抑酸药、促胃动力药、抗生 素等。
针灸推拿
生活方式调整
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调整 气血、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等为主要 目的。
餐后不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嗳气等症状,而上腹疼痛综合征则 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较为复杂 ,可能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 屏障受损、胃排空障碍、精神心 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02
发病机制可能与胃感觉过敏、胃 运动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对 胃肠道的调节功能异常等有关。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述 •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 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与保健
0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 胀、嗳气等症状,且无器质性病变。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 上腹疼痛综合征两类。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且症状持续时 间较长,可反复发作。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排除器质性病变,如胃镜检查等,以及根据症状进行评估。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 为罗马Ⅲ标准,包括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或不适等症状,并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6个月,近3个月内 症状符合标准。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
西医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中药汤剂、中 成药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调理脾胃、疏肝 理气、活血化瘀等为主要治则。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因,采用适当的西药 进行治疗,如抑酸药、促胃动力药、抗生 素等。
针灸推拿
生活方式调整
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调整 气血、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等为主要 目的。
餐后不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嗳气等症状,而上腹疼痛综合征则 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较为复杂 ,可能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 屏障受损、胃排空障碍、精神心 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02
发病机制可能与胃感觉过敏、胃 运动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对 胃肠道的调节功能异常等有关。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课件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患者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药汤剂和西药胃动力药等,症状得到明显 缓解,且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案例二
某患者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药汤剂和西药抗抑郁药物等,症状得到改 善,但停药后症状反复。
0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与 调护
西医特色疗法
内镜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 ,可考虑内镜下治疗,如激光照射、射频 消融等。
VS
心理治疗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可考虑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 。
手术治疗及适用范围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胃部分切除术等。
适用范围
手术治疗适用于长期、严重且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以及疑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伴有失眠、焦虑 等精神症状。
诊断标准包括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排除器质性病变,以及通过内镜检查未发现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等器质性病变。
02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认识
病因病机
01
02
03
饮食不节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 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导致功 能性消化不良。
病例二
张某,男,38岁,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嗳气 频作等症状。中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中药 汤剂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
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案例分享
病例一
病例二
王某,女,52岁,因长期胃痛、反酸、烧心 等症状就诊。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肠动力药治疗,症状 得到缓解。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诊疗PPT课件
1. 病史与主要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2. X线钡餐检查:发现溃疡龛影可确诊,80%~90%
有阳性发现。 直接征象:溃疡龛影—可确诊 间接征象:激惹、局部压痛、变形、胃大弯侧
痉挛性切迹-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3. 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可以确诊
47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48
十二指肠球部线样溃疡
49
胃角溃疡
73
• 2.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 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 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
• 治法:健脾益气 • 四君子汤加减:党参10g、白术10g、茯
苓10g、厚朴10g、木香6g、砂仁后3g、 三七粉(冲服)3g、海螵蛸30g、炙甘草 3g。 •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
201983随着根除hp治疗的广泛开展抗菌素耐药率逐年上升以致hp根除率越来越低流行病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人动物stagesmegraudmegraud报道报道hphp对甲硝唑耐对甲硝唑耐药率是全球性的药率是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耐药率达耐药率达50508080发达国家发达国家991212口口途径粪口途径密切接触传播方式201984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原因机体免疫hpylorihpylori菌株菌株宿主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再感染201985根除hpylori治疗药物
。 39
胃溃疡X线
胃体后壁溃疡: 钡餐造影正面观 示龛影周围粘膜 纹呈广泛均匀地 纠集,且愈近龛 影粘膜纹愈细。
40
3.幽门螺杆菌(HP)检测:
• 侵入性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首选)、黏膜涂 片染色、组织学检查、微需氧培养、PCR
• 非侵入性试验: 13C、14C尿素呼气试验( 13CUBT、 14C-UBT,根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血清学试验
有阳性发现。 直接征象:溃疡龛影—可确诊 间接征象:激惹、局部压痛、变形、胃大弯侧
痉挛性切迹-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3. 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可以确诊
47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48
十二指肠球部线样溃疡
49
胃角溃疡
73
• 2.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 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 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
• 治法:健脾益气 • 四君子汤加减:党参10g、白术10g、茯
苓10g、厚朴10g、木香6g、砂仁后3g、 三七粉(冲服)3g、海螵蛸30g、炙甘草 3g。 •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
201983随着根除hp治疗的广泛开展抗菌素耐药率逐年上升以致hp根除率越来越低流行病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人动物stagesmegraudmegraud报道报道hphp对甲硝唑耐对甲硝唑耐药率是全球性的药率是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耐药率达耐药率达50508080发达国家发达国家991212口口途径粪口途径密切接触传播方式201984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原因机体免疫hpylorihpylori菌株菌株宿主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再感染201985根除hpylori治疗药物
。 39
胃溃疡X线
胃体后壁溃疡: 钡餐造影正面观 示龛影周围粘膜 纹呈广泛均匀地 纠集,且愈近龛 影粘膜纹愈细。
40
3.幽门螺杆菌(HP)检测:
• 侵入性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首选)、黏膜涂 片染色、组织学检查、微需氧培养、PCR
• 非侵入性试验: 13C、14C尿素呼气试验( 13CUBT、 14C-UBT,根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血清学试验
中西结合消化性溃疡病ppt课件
3 病例,以基础分泌(BAO)和夜间分泌MAO为明 显,其余则在正常偏高范围。 • 胃液分析用五肽胃泌素刺激法,所得胃酸值与正常人 多有重迭,故已不作常规应用。在下列情况下,有参 考价值: • ① 帮助区别 GU 是良性抑或恶性。 • ② 排除或肯定胃泌素瘤。 • ③ 胃手术前后对比测定结果,估价迷走神经切断是 否完全。
可反复发生。
症 状- GU
• 也可出现规律性疼痛,但餐后出现较早,约在餐后1/ 2~1h 出现,在下次餐前自行消失。午夜痛也可发生, 但不如 DU 为多见。
• 部分病例进食后反而引起腹痛,幽门管溃疡尤为明显。 • 幽门管溃疡可因粘膜水肿或瘢痕形成而发生幽门梗阻,
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不适而出现恶心呕吐。
• 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特别是DU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 但心理分析未能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有何特殊个性。 • 应激和心理因素可通过迷走神经机制影响胃十二指肠
分泌、运动和粘膜血流的调控。
其他危险因素-吸烟
• 吸烟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吸烟影响溃疡愈合、促进溃疡复发 和增加溃疡并发症发生率。
• 胃运动障碍本身不大可能是GU的原发病因,但可加重 Hp感染或摄入 NSAID对胃粘膜的损伤。
应激和心理因素
• 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已是共识。但在慢性溃疡 患者,情绪应激和心理矛盾的致病作用仍有争论。
• 临床观察表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 患消化性溃疡;DU愈合后在遭受精神应激时,溃疡容 易复发或发生并发症。
胃酸和胃蛋白酶
•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 • 胃蛋白酶是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转变而来,
它能降解蛋白质分子,所以对粘膜有侵袭作用。 • 胃蛋白酶的生物活性取决于胃液pH,这是因为胃蛋白酶原
可反复发生。
症 状- GU
• 也可出现规律性疼痛,但餐后出现较早,约在餐后1/ 2~1h 出现,在下次餐前自行消失。午夜痛也可发生, 但不如 DU 为多见。
• 部分病例进食后反而引起腹痛,幽门管溃疡尤为明显。 • 幽门管溃疡可因粘膜水肿或瘢痕形成而发生幽门梗阻,
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不适而出现恶心呕吐。
• 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特别是DU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 但心理分析未能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有何特殊个性。 • 应激和心理因素可通过迷走神经机制影响胃十二指肠
分泌、运动和粘膜血流的调控。
其他危险因素-吸烟
• 吸烟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吸烟影响溃疡愈合、促进溃疡复发 和增加溃疡并发症发生率。
• 胃运动障碍本身不大可能是GU的原发病因,但可加重 Hp感染或摄入 NSAID对胃粘膜的损伤。
应激和心理因素
• 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已是共识。但在慢性溃疡 患者,情绪应激和心理矛盾的致病作用仍有争论。
• 临床观察表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 患消化性溃疡;DU愈合后在遭受精神应激时,溃疡容 易复发或发生并发症。
胃酸和胃蛋白酶
•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 • 胃蛋白酶是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转变而来,
它能降解蛋白质分子,所以对粘膜有侵袭作用。 • 胃蛋白酶的生物活性取决于胃液pH,这是因为胃蛋白酶原
消化系统PPT课件
5. 小肠 (1)形态位置 小肠长5~7 m,位于腹腔中下部,上接幽门下续盲肠。 (2)分部 小肠全长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①十二指肠 a. 上部 起自幽门,指向肝门。起始处称十二指肠球,黏膜平滑,是溃疡好发部位。
②口咽 软腭与会厌平面之间,前借咽峡通口腔,在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隐窝内有腭扁桃 体。 ③喉咽 位于会厌上缘与第六颈椎下缘之间,前对喉,借喉口与喉腔相通,下续食管。
咽的分部与沟通口诀 鼻咽口咽和喉咽 鼻口喉腔相通连 咽鼓管口通中耳 六颈下缘续食管 3. 食管 (1)食管形态、位置和分部 食管为一肌性管道,长约25 cm,沿脊柱前方下降,上续咽,下接胃的贲门。食管 可分为颈、胸和腹三部。
二、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为了从体表确定内脏各器官的正常位置,通常在胸、腹部体表画出若干标 志线和分区,这对描述内脏的正常位置,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都有重要的实用 价值。 1. 胸部标志线 (1)前正中线 沿身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2)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直线。由于此线正通过男性乳头,故也称为乳头线 。 (3)腋前线 沿腋窝前缘(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③牙的名称及排列 a. 乳牙的排列
右上颌 Ⅴ Ⅳ Ⅲ Ⅱ Ⅰ Ⅰ Ⅱ Ⅲ Ⅳ Ⅴ 左上颌 右下颌 Ⅴ Ⅳ Ⅲ Ⅱ Ⅰ Ⅰ Ⅱ Ⅲ Ⅳ Ⅴ 左下颌
Ⅰ——乳中切牙 Ⅳ——第一乳磨牙
Ⅱ——乳侧切牙
Ⅲ——乳尖牙
Ⅴ——第二乳磨牙
b. 恒牙的排列 右上颌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左上颌 右下颌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左下颌
食管的狭窄及意义口诀 食管全长三处狭 异物肿瘤最好发 首在食管起始处 次于左支相交叉 三过食管裂孔处 侧算距离到切牙 前俩十五二十五 最末四十才到达
《消化系统》ppt课件(2)
牙髓腔—牙髓(LCT+血管+神 经)
14.09.2020
h
36
2、牙齿的分类
1)外形 切牙、尖牙、磨牙
2)时间 乳牙、恒牙
萌出时间
①乳牙 生后6个月萌出,3岁出 齐,6岁脱落。
②恒牙 6岁出现,13~14岁基本 替完,第三磨牙在18~28岁才萌出 。
14.09.2020
h
37
14.09.2020
14.09.2020
用阿拉伯字母表示
左 恒牙牙式 876 5432 1
第第第第第尖侧中 三二一二一 磨磨磨前前 切切
磨磨牙牙牙 牙牙牙牙牙
12345678
14.09.2020
h
43
14.09.2020
h
44
三、口腔腺
定义:开口于口腔的腺体总 称。
1、腮腺:三角楔子形,位于 耳 廓 的 前 下 方 , 重 15~30g , 上达颧弓,下达下颌底。导 管从其前缘发出→咬肌表面 →穿颊肌→开口上颌第二磨 牙相对的颊粘膜上。
h
10
14.09.2020
h
11
六、腹部标志线和分区
(一)九分法
1、上横线----两肋弓最低点的连线
2、下横线----两髂结节的连线
3、左右垂直线----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线
4、分区:1)左右季肋区、腹上区
2)左右外侧区、脐区
3)左右腹股沟区、耻区
14.09.2020
h
12
14.09.2020
14.09.2020
h
22
(一)口唇和颊
1、口唇 上唇、下唇----口裂----口角 上唇 人中----人中穴----鼻唇沟 口唇皮肤和粘膜移行处是透明的,可见深面的微血管,呈鲜红色,缺O2呈暗红色或紫红色。 2、颊:口腔的侧壁,由外面的皮肤+中间的肌肉+内面的粘膜,与上唇之间有鼻唇沟(唇面沟)。
14.09.2020
h
36
2、牙齿的分类
1)外形 切牙、尖牙、磨牙
2)时间 乳牙、恒牙
萌出时间
①乳牙 生后6个月萌出,3岁出 齐,6岁脱落。
②恒牙 6岁出现,13~14岁基本 替完,第三磨牙在18~28岁才萌出 。
14.09.2020
h
37
14.09.2020
14.09.2020
用阿拉伯字母表示
左 恒牙牙式 876 5432 1
第第第第第尖侧中 三二一二一 磨磨磨前前 切切
磨磨牙牙牙 牙牙牙牙牙
12345678
14.09.2020
h
43
14.09.2020
h
44
三、口腔腺
定义:开口于口腔的腺体总 称。
1、腮腺:三角楔子形,位于 耳 廓 的 前 下 方 , 重 15~30g , 上达颧弓,下达下颌底。导 管从其前缘发出→咬肌表面 →穿颊肌→开口上颌第二磨 牙相对的颊粘膜上。
h
10
14.09.2020
h
11
六、腹部标志线和分区
(一)九分法
1、上横线----两肋弓最低点的连线
2、下横线----两髂结节的连线
3、左右垂直线----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线
4、分区:1)左右季肋区、腹上区
2)左右外侧区、脐区
3)左右腹股沟区、耻区
14.09.2020
h
12
14.09.2020
14.09.2020
h
22
(一)口唇和颊
1、口唇 上唇、下唇----口裂----口角 上唇 人中----人中穴----鼻唇沟 口唇皮肤和粘膜移行处是透明的,可见深面的微血管,呈鲜红色,缺O2呈暗红色或紫红色。 2、颊:口腔的侧壁,由外面的皮肤+中间的肌肉+内面的粘膜,与上唇之间有鼻唇沟(唇面沟)。
消化系统系统解剖ppt课件
二、胰的分部
胰头 钩突
副胰管
十二指肠小乳头
胰管 胰体
胰尾
胰体
胰尾
胰管
末端与胆总管汇合成肝 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 大乳头
副胰管
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十二指肠大乳头
钩突 胰头
58
练习题
简答: 1.试述咽的分部。 2.试述食管的狭窄。 3.试述十二指肠的分部。 4.试述阑尾的位置和体表投影。 5.何谓内痔、外痔、混合痔? 6.试述胆汁的产生与排出途径。 名词解释: 牙式、Vater壶腹、Oddi括约肌、Treitz韧带、 McBurney点、肛管、第一肝门、第二肝门、 Glisson系统、 Calot三角、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尾状叶(段1) 左外叶上段(段2)
左半肝: 左外叶
上段
左外叶下段(段3) 上段
上段 左外叶
左内叶(段4)
右前叶
右前叶下段(段5)右后叶
右前叶
左内 叶
下段
右半肝:
右前叶上段(段8)
下段
右后叶 右后叶下段(段6) 下段
右后叶上段(段7)
50
四、肝外胆道系统
胆囊(gall bladder) 功能:贮存和浓缩胆汁。 位置:位于肝下面的胆 囊窝内 形态:呈长梨状,容量 40~60ml 分部:底、体、颈、管
横沟——即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门静脉
左、右支、神经、淋巴管等出入(肝蒂)
前(下)缘——锐利
右部有胆囊切迹——胆囊底处
后缘——圆钝,朝向脊柱
右缘——钝圆,即肝右叶下缘
左缘——锐薄
左叶——左纵沟左侧
右叶——右纵沟右侧
方叶——横沟前方
尾状叶——横沟后方
消化系统-ppt课件(2)
2、分部:软腭下缘、会厌上缘将咽分 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49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50
1)鼻咽:顶的后部有咽扁桃体,婴幼儿发达, 6~7岁后萎缩,10岁退化。在咽的侧壁距下鼻 甲约1cm处有一三角形的裂孔为咽鼓管咽口。
其前上后隆起为咽圆枕,它与咽后壁之间为咽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54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55
(二)食管的三个狭窄
1、第一狭窄:起始 处,距中切牙15cm。
2、第二狭窄:左主 支气管交叉处,距中 切牙25cm。
3、第三狭窄:食道 裂孔处,距中切牙 40cm。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2、分部:贲门部、幽门部(又分左侧的幽门 窦和右侧的幽门管)、胃底部、胃体部。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62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63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64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65
(二)胃的位置、毗邻
1、位置:中等充盈时,大部位于左季 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
41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42
2)恒牙牙式
用阿拉伯字母表示
左 恒牙牙式 8 7 6 5 4 3 2 1 12345678 第第第第第尖侧中 三二一二一 磨磨磨前前 切切 磨磨牙牙牙 牙牙牙牙牙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49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50
1)鼻咽:顶的后部有咽扁桃体,婴幼儿发达, 6~7岁后萎缩,10岁退化。在咽的侧壁距下鼻 甲约1cm处有一三角形的裂孔为咽鼓管咽口。
其前上后隆起为咽圆枕,它与咽后壁之间为咽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54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55
(二)食管的三个狭窄
1、第一狭窄:起始 处,距中切牙15cm。
2、第二狭窄:左主 支气管交叉处,距中 切牙25cm。
3、第三狭窄:食道 裂孔处,距中切牙 40cm。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2、分部:贲门部、幽门部(又分左侧的幽门 窦和右侧的幽门管)、胃底部、胃体部。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62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63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64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65
(二)胃的位置、毗邻
1、位置:中等充盈时,大部位于左季 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
41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42
2)恒牙牙式
用阿拉伯字母表示
左 恒牙牙式 8 7 6 5 4 3 2 1 12345678 第第第第第尖侧中 三二一二一 磨磨磨前前 切切 磨磨牙牙牙 牙牙牙牙牙
2019/12/15
巢职院医学分院 褚世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病理学
2、镜下(底部) 1)Zone of inflammatory exudate (渗出层) 2)Zone of necrotic materials (坏死层) 3)Zone of granulation tissue (肉芽组织层) 4)Zone of collagenous scar (瘢痕层)
而干净 。
16
(二)病理变化(胃溃疡)
1、肉眼
(1)部位
(2)数目
(3)大小
(4)形状
(5)深度
(6)边缘
(7)底部
(8)切面
(9)周围胃粘膜 (10)浆膜面
病理学
※ 十二指肠溃疡特点
17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二、病理变化
病理学
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 形态与胃溃疡相似,较胃溃疡为小而浅, 直径多在1cm以内。
A型 低
B型 高
与自身免疫有关 胃底,胃体
与自身免疫无关, 细菌感染
胃窦
常有
常无
缺乏
常不减少或轻度 降低
8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理学
长期慢性刺激 十二指肠液返流致胃粘膜屏障破坏 自身免疫功能失调 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9
第一节 胃 炎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变特点: 1、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 2、常伴有肠上皮化生 。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 质细胞变质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 戊及庚型6种 。
我国乙型肝炎常见,约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 者,发病无性别差异,各种年龄均可患病。
27
病因及传播途径
病理学
病毒类型 甲型HAV 乙型HBV 丙型HCV 丁型HDV 戊型HEV 庚型HGV
31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理学
HBV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病变的
HBV抗原在肝细胞内复制 部分结合于肝细胞膜
在细胞表面表达部分抗原 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毒作用 肝细胞膜溶解、破坏
32
病理学 发 病 机 制
33
发病规律
病理学
免疫反应正常,病毒数量↓,毒力↓时 →急性普通型肝炎;
病理学
10
第一节 胃 炎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学
光镜 :
在粘膜全层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 胞浸润。
胃固有腺体萎缩,腺体数量减少,可见囊性 扩张。
常出现上皮化生 。
11
第一节 胃 炎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学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12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
病理学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14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理学
损害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长期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阿司匹林等; 胃酸分泌增加:迷走神经功能紊乱 ,吸烟; 应激和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
动。
15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二、病理变化
病理学
以胃溃疡为例:
多位于胃窦小弯侧;
大体: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2cm,边缘整齐 , 状如刀切,周围粘膜皱襞连续分布,可因瘢痕 收缩而呈现以溃疡为中心的星芒状,底部平坦
壁细胞 泌酸细胞,分泌盐酸 和内因子
3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胃 炎
病理学
胃炎
急性胃炎 反复发作
慢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4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胃 炎
病理学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病变表浅
胃镜观察:粘膜深红色,表面有灰白色 或灰黄色分泌物;
光镜下 :病变仅限于粘膜浅层,固有腺 体保持完整。
免疫反应↑,病毒数量↑,毒力↑时→ 重型肝炎;
免疫功能↓,病毒在肝细胞内反复复制 →慢性肝炎;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胃炎 消化性溃疡★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病理学
1
病理学
Normal gastric mucosa
2
病理学
固有腺: 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
胃底腺 主细胞、壁细胞、 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
主细胞 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5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病s 理学
镜下: 粘膜炎细胞浸润,
固有腺保持完整。
3、分级 (Grading):
轻,中,重三级
6
病理学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7
第一节 胃 炎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学
我国发病率 发病机制
病变部位 贫血有无 胃酸分泌
病毒性质 RNA型 DNA型 RNA型 缺陷性RNA型 RNA型 RNA型
传染途径 肠道 血道、密切接触 血道、密切接触 血道、密切接触 肠道 血道
28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
病理学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基本病变 三、临床病理类型
29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返酸、嗳气、胃部烧灼感、消瘦等
25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三、结局及合并症
病理学
愈合 :渗出物和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排出, 溃疡由肉芽组织增生填补,然后由周围的粘膜 上皮再生、覆盖溃疡面而愈合 。
合并症: 1、出血 2、穿孔 3、幽门梗阻 4、癌变
26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
病理学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病理学
目前认为HBV的致病部分是表面抗原(HBsAg), 而核心抗原(HBcAg)及e抗原(HBeAg),由 于含有核酸,具有传染性。
30
发病机制
病理学
甲型肝炎:
特异的、HLA限制的细胞免疫应答
乙型肝炎
CD8+T细胞毒性损伤 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肝特异性脂蛋白抗
原暴露 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
19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二、病理变化
病理学
慢性胃溃疡
20
病理学
21
病理学
22
inflammatory exudate
病理学
Necrotic materials Granulation tissue
scar
23
病理学
24
临床病理联系
病理学
典型的周期性上腹部疼痛 胃溃疡:餐后痛 十二指肠溃疡:空腹痛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三、结局及合并症
13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
病理学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为10%左右,发病年龄 20-50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痛、嗳气、返酸等症状, 反复发作。
•十二指肠溃疡约70%,胃溃疡约25%,两者 并存的复合性溃疡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