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用数学》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公开课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公开课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公开课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公开课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初步学会画角,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角逐步抽象出几何角。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具准备:小棒、三角板、练习纸、圆形纸片、三张长方形纸、绳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拼图游戏:请同学们拿出4根小棒,围成一个漂亮的图形。

拿掉1根小棒,你能将它围成什么图形?再拿掉1根小棒,你还能将它们围成图形吗?让学生将两根小棒两头接住,拼成怎样的图形。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操作过程中自觉参与学习,一步一步揭示出课题)二:探究新知:1.找角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周围或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哪些实物上面有角?比比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

2.指角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看到的角,并用手指给大家看。

(学生在指角时可能会出现指角的错误方法,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适时练习:请学生拿出三角板,用正确的指角方法指出三角板中有几个角?3.认角我们在三角板中找到了角,请大家来用你的小手摸摸这个角,先来扎扎手,有什么感觉,再摸摸这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小组讨论,发现角的特点)我们来给尖尖的这一点起一个名字?叫做顶点。

直直的两条边我们叫做角的边。

板书:边顶点边请同学们指出三角板中其他两个角的顶点与边。

师生共同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画角师:我们一起认识了角,你能给你所找到的角画张相吗?(学生活动:尝试画角。

并且展示学生作品)课件展示正确的画角过程。

学生再次画角后交流,并且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板书:边顶点边(学生第一次学习角的认识,要使学生初步认识这一概念,需要一个过程,教学从具体实物引入“角”,并通过玩“活动角”,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感知。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不确定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感受,获得直观的体验。

教学时,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有趣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

教师应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测、实验、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自己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

三、学生分析我校是一所全州闻名的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

教室里配备了电脑,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条件,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市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学生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了解周围的事物,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分析生活。

我班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有关足球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我的手里有一枚硬币,猜猜这枚硬币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学生进行猜测)师:有的同学认为在左手,有的同学认为在右手,在这种不能肯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怎么说?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 评析引入比较自然、合理。

)师:你们瞧,硬币在老师的右手。

(出示硬币)师:硬币有两个面,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反面,老师这样一抛(抛硬币),硬币落下后,结果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抛硬币的游戏,好吗?( 评析刚提出问题没让学生进行猜测,就让学生做试验验证,没有引起学生的心理需要。

可让学生猜测,再验证。

)(板书:抛硬币)(二)实践验证,探索求知1、活动一:抛硬币。

(请一学生抛硬币,其余学生做记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字、算术和几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数学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孩子的实际运用能力,让他们从简单的数学概念出发,掌握各种数学技巧和方法,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的教学也将注重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教学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和数的比较。

我们将教授孩子们如何认识和应用数,并且教会他们用比较来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2. 算法和计算。

我们将教授孩子们各种算法和计算方法,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加、减、乘和除法运算,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3. 几何形状和位置。

我们将介绍各种几何形状和位置的概念,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概念,例如绘画、造型和建构等。

4. 数据统计和概率。

我们将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处理和分析数据,并通过实际问题来教授概率的概念。

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我们注重让孩子们从生活实际中学会数学,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会运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例如游戏、绘画和操纵等,来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同时,我们的教学还注重对孩子的爱心、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让他们成为有思维、有情感、有责任的优秀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教育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从愉悦的情感状态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同时,我们还会以学生的特点、喜好以及个性为基础,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教育,在教材的选择、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指导和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将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理基础。

我们将通过有趣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注重个性化教学和特色化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会量、画线段。

难点: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

学生比画。

B。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厘米400厘米=()米3米=()厘米700厘米=()米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小组活动。

①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活动。

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拼的?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多少个正方形?怎样判断锐角、钝角?。

③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完成书105页第11题。

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什么心得收获没有?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5:千以内数字的应用实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5:千以内数字的应用实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5:千以内数字的应用实例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将学习到千以内数字的应用实例。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因为千以内数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字范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解和演示。

一、认识千以内数字我们将通过数学游戏等趣味方式来帮助学生们认识千以内数字。

比如,玩猜数字游戏,让学生们自己想一个三位数,其他同学通过提问来猜这个数字。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千以内数字的大小和意义。

二、四则运算我们将教授四则运算。

这个教学大纲中包含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应用实例。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通过课堂习题等形式来帮助学生们掌握四则运算。

例如,我们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进行演示,并通过生活实例来进行引导。

比如,让学生们算出班级共有多少人,再让他们算出每个人的零花钱,最终得出班级共有多少钱。

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更好地应用四则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时间和日期时间和日期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字,也是千以内数字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我们将通过课堂演示和数学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们学习如何读取和计算时间和日期。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个存钱罐,用时间和日期来记录存入的金额和时间。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读取时间和日期,还能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四、尺度和度量尺度和度量是测量物品大小、重量和容积等常用信息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将通过测量物品重量、长度和容积等实例来帮助学生们掌握尺度和度量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们用计量杯来测量不同物品的容积,并让他们将容积转换成升或毫升等不同的单位。

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尺度和度量。

千以内数字的应用实例是二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我们将通过趣味性和生活性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千以内数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一份有创意的教案才能在教学中起到作用,优秀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是无忧文档我为您分享的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自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4)你发现了什么?(5)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得出来的?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2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2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2课时用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价格、测量长度、计算时间等。

2. 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符号和术语,如加、减、乘、除、等于、大于、小于等。

3. 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实际问题案例,如购物、测量长度、计算时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提问:你们知道数学有什么用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实用性。

二、新课导入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实际问题案例解析1. 购物问题:小明去超市购物,买了苹果、香蕉和橙子,每种水果的价格分别为3元、2元和4元。

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乘法计算。

2. 测量长度问题: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米,求房间的面积。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计算。

3. 计算时间问题:小刚每天早上7点起床,刷牙洗脸需要10分钟,吃早餐需要20分钟,从家到学校需要30分钟。

小刚每天早上几点出门才能准时到校?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实际问题案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加)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加)优秀教学案例
2.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上册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加)还有些陌生。他们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加)。学生需要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了解进位加的运算规律,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此外,学生还需要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同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使学生们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和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加)。这种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的方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对加法和减法(进位加)的理解和运算方法。
2.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们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进位加)。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新年的钟声敲响)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

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板书:秒(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7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7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7课时用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2. 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用数学解决的问题吗?举例说明。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 讲解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三、课堂练习1. 布置一些基本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数学。

五、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基本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注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并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 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哪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 发展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

学具准备:小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同学们可能会猜想:老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老师坐在小板凳上,分别请三位学生站在老师的正面、侧面和高处拍照。

在电脑上展示刚才拍的照片。

生:这些都是老师吗?为什么不一样呢?师: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肯定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也离不开讲台。

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小结:刚才我们用相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让同学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所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一看。

二、观察、交流(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1)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

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学生活动。

注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

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

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生:我站在左侧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师:哦。

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案例评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案例评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案例评析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案例评析一、背景《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一节数学实践课。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倍”的概念,并能运用“倍”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案例描述本课开始时,教师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主题:“小明和小强都非常喜欢吃糖,小明有5块糖,小强有9块糖。

小强想知道他的糖是小明的多少倍,我们能帮助他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问题的答案。

教师首先让学生用小棒代表糖,摆一摆,看看小强的糖是小明的多少倍。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小强的糖可以分成两份,每份和小明的糖数量相同,因此小强的糖是小明的2倍。

接着,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过程,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概念。

然后,教师出示另一组数据:小红有6朵花,小丽有18朵花,小丽的花是小红的多少倍?学生通过刚才的经验,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小丽的花是小红的3倍。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强的糖是小明的2倍,而小丽的花是小红的3倍?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倍”的数量取决于两个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最后,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的概念来解决。

例如:一本书的价格是一支笔的价格的5倍,一支笔的价格是2元,一本书的价格是多少?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一本书的价格是10元。

三、案例分析本课的亮点在于,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引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师在引入“倍”的概念时,没有充分说明“倍”的含义和作用,导致部分学生对“倍”的理解不够深入。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实际操作和讨论,忽略了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巩固。

最后,教师在出示实际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导致部分学生对问题感到困惑。

二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认识乘法竖式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认识乘法竖式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竖式的概念,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乘法运算。
3.学生能够通过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乘法的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乘法口诀和竖式计算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例如:“你在学习乘法时,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你认为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例如:“你在解决问题时,思考得非常深入,这个方法很独特,值得表扬!”“你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帮助了其他同学,很棒!”
二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认识乘法竖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上册的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乘法概念和运算规律还不够清晰。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乘法,通过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认识乘法竖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乘法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乘法口诀的规律,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便捷性。
2.教授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通过步骤分解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原理和过程。
3.结合实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乘法运算,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新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学习乘法口诀和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经验。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年、月、日的概念,以及计算一年的总天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闰年与平年的区别,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时间观念,对日和月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年以及闰年、平年的概念可能会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概念,理解闰年与平年的区别。

2.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年、月、日的概念,闰年与平年的区别。

2.教学难点:闰年与平年的判断方法,以及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探究闰年与平年的区别。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概念。

2.准备闰年与平年的判断方法的教学材料,用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日和月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年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闰年与平年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探究闰年与平年的判断方法。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闰年与平年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一年中为什么会有闰年和平年?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分享成果。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教学案例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教学案例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教学案例——《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教学案例一、设计说明《用三角尺拼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一节有丰富内涵的活动课。

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巩固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感悟。

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在活动中感知角的特点,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发展观察和实践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角尺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们是学习角的认识时必备的学习用品,陌生是他们对三角尺的认识可能只限于看三角尺上有几个角,哪个角是直角,知道判断直角或画直角时如何使用三角尺。

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主体探究中可以感悟到更多有关角的知识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所以在设计本课时,通过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分层开展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大胆表达,发现与感悟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并促使他们从“动手尝试”转变为“有理、有序思考”。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用三角尺拼角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钝角的特点,通过拼一拼、比一比、数一数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2.让学生经历用三角尺拼角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小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拼角活动,进一步认识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用两副三角尺拼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明确任务1、复习直角、锐角、钝角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角了?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钝角还是锐角呢,需要用到什么工具?汇报: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可以用三角尺来帮我们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2、揭示课题三角尺的用处还真大,那么,三角尺上还藏着哪些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三角尺,用三角尺拼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认识线段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认识线段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认识线段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认识线段”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线段的特点,理解线段的意义,并能用线段表示物体的一部分。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
3.教师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认识线段”的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通过展示公园里的跳绳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线段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得线段的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特征,如长度、端点等。
2.学生能够运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线段,并能准确地测量线段的长度。
3.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的长度。
4.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线段之间的相等、不等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发现线段的存在,并能用线段表示物体的一部分。
3.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4.学生能够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线段例子,如跳绳、尺子等,引起学生对线段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分一分与除法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七分一分与除法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分数和除法的运算过程,如分数的拆分、除法的计算等。
2.讲解分数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如分子、分母、除数、商等,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3.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和除法的运算方法,如分数的加减、乘除法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分数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蛋糕、分水果等。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
3.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运用分数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和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分数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分一分与除法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案例背景
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针对“七分一分与除法”这一知识点,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旨在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分数和除法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前期,学生已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以教材中的“分数”和“除法”为主题,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1米等于100厘米的换算关系掌握得不够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这个环节加强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此外,对于如何准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这个难点,我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进行了解释,但感觉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些迷茫。我考虑在实践活动前,先进行一次简短的模拟演示,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测量方法。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个别小组在讨论时,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米有多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或者测量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测量的奥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还要关注学生们在作业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1米等于100厘米这个换算关系,以及如何准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度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桌有多长》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桌有多长》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如在长度单位学习环节,让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学会长度单位的?有哪些困难和收获?”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例如,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在评价环节,教师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概念、换算方法和测量技巧。
2.总结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给予肯定和鼓励。
3.强调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教室的长度,并写出测量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克服困难的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首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再次,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最后,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讲述“小蚂蚁找家”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数学》教学案例
马莲渠乡巴浪湖小学王占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用数学,练习十三的5、11题。

教学目标:1. 根据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实际问题。

2.会根据实物图和图标提出要计算的问题。

3.能够解决用文字叙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真正体验到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根据实物图和图标提出要计算的问题,从文字信息中发现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出要解决问题的数据。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实物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游戏
1Χ4 2Χ6 5Χ3 6Χ5 6Χ6 3Χ2
2Χ1 2Χ4 6Χ3 5Χ5 4Χ6 4Χ3
我们许多同学的小耳朵都很灵,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对的拍手,
不对的摆手。

2.列乘法算式并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2)6个2相加是多少?
3.看图列算式
4.导入新课
我们已学过有关“用数学”的问题,同学们能够根据画图内容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用数学”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图
?枝
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看图,说图意同桌说说提出什么问题?说说计算方法。

2Х5=10或5Х2=10
(2)出示图
学生看图,说图意同桌说说提出什么问题?交流计算方法。

6Х3=18或3Х6=18
2 学习练习十三11题。

(1)出示图:图中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一只小猫钓了6条鱼)(2)出示文字
一只小猫钓了6条鱼,4只小猫钓多少条鱼?
从文字中你获得那些信息?怎样计算?学生看图,说图意同桌说说求4个6相加,用乘法6Х4=24或4Х6=24
(3)出示文字
7只小猫钓的鱼,比40条多还是少?说说你怎样想的?
小组讨论(7只小猫钓42条鱼,比40条多。


三课堂练习
1.每只杯子()元,()只,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看图填数,提问,解答。

2.花瓶有()只花,每只()元,你提的问题是?看图,提问,列式计算。

3.出示图
看图,提问,列式解答
四、思维训练
出示套餐图套餐每份6元
(1)全家3人每人1份要多少元?
(2)明明有35元,买6份套餐够吗?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乘法计算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在你身边有许多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比一比看谁发现的多?学生说说收获,身边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