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提供消毒产品和服务。

然而,消毒供应中心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1. 储存和运输: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储存大量的消毒产品,如消毒液和消毒纸巾。

这些产品应按照要求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产品包装完好,防止泄漏或污染其他物品。

护理对策:定期检查储存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符合要求。

运输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包装和防护措施,保证产品安全运达。

2. 设备维护:消毒供应中心使用一些设备,如消毒柜和洗消器。

这些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护理对策: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消毒柜和洗消器进行清洁和保养。

定期检查设备的消毒效果,确保其达到要求。

3. 废弃物处理:消毒供应中心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如过期或损坏的消毒产品。

这些废弃物需要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护理对策:建立废弃物管理制度,对废弃的消毒产品进行分类和包装。

委托专业的废弃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理,确保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 安全培训: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消毒产品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护理对策: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包括对消毒产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培训。

提供应急演练,让工作人员了解适应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确保产品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也需要不断进行监督和改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目的评估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并对相关的防范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室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实施了防范措施,并将防范措施实施前个实施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

结果我院实施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后,使得消毒供应室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消毒供应室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后,能够给临床提供合格的消毒灭菌物品,临床医疗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标签: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消毒供应室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和其他消毒灭菌物品,是院内感染防范工作的核心部门,在医院质量控制工作中举足轻重。

笔者通过对本院消毒供应室实施风险管理,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极大的降低了消毒供应室风险事件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风险管理评估1.1人员素质评估结合我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护工等为主,文化水平、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从原先的临床科室转到消毒供应室工作,对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适应和掌握。

大多数工作人员存在着知识老化、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等问题。

上班时间注意力不集中,对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在清洗器械时徒手接触污染器械或锐器,易发生锐器伤害。

配制消毒液或清洗器械时未戴佩口罩、手套、帽子,未按规定穿防护服。

1.2制度管理评估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日常工作中未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规范的操作流程执行。

对过期包回收后不做重新清洁处理,继续使用已破损的包布。

包装待消毒物品、器械时未认真检查洁净度、功能完好性。

对外来医疗器械缺乏正确规范的处理流程。

部分制度过于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消毒供应室工作发展的需求。

部分制度相互冲突,导致执行困难。

对规章制度的实施缺乏执行力,导致规章制度成为摆设。

1.3设备管理评估消毒灭菌设备使用时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对设备的维护。

医院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医院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的管理部门之一,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医院各科室的物资供应,确保医务人员能够随时获得所需要的医疗用品和药品。

为了保障医院供应室的清洁与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等问题,制定一套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常规消毒措施1.日常清洁:每日对供应室进行定时清洁,清除地面积尘,定期更换垃圾袋并及时清理垃圾,保持供应室整洁。

2.物品摆放整齐:确保医疗用品和药品有序摆放,不同种类的物品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3.定期消毒:每周对供应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桌面、货架、橱柜等地方,使用消毒液擦拭,确保供应室环境清洁卫生。

4.消毒用具管理:定期更换消毒用具如洗涤布、拖把等,保证其消毒效果,并做好记录。

5.员工卫生管理: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天上岗前需进行手部消毒,并定期接受卫生常识的培训,提高卫生意识。

6.防止污染: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用品和药品时应穿戴好手套,避免污染。

7.定期健康检查: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不携带传染病。

二、感染病例应急处置1.隔离患者:一旦发现供应室工作人员感染传染病,需立即隔离患者,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2.消毒隔离:对供应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空气消毒和物品消毒,确保供应室环境无菌。

3.通知上级:及时上报感染病例情况,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协作,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4.人员调配:根据感染病例情况,调整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确保大家的健康安全。

5.环境监测:做好供应室环境监测工作,定期对空气和物品进行检测,确保安全卫生。

三、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1.全员教育:定期开展消毒隔离制度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执行力。

2.记录规范:建立完善的记录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记录,确保工作的可追溯性。

3.检查考核:定期进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范风险。

4.客户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医疗用品和药品的使用情况,及时改进工作。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成为了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负责处理并分发消毒用品,保障社会公共场所和个人日常生活的卫生安全。

这一工作也伴随着诸多职业危险因素,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职业危险因素1. 化学危险: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如漂白水、酒精等,容易导致呼吸道、皮肤等部位的损害。

特别是在长时间的操作中,容易引发化学中毒等问题。

2. 生物危险:在处理消毒用品过程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接触到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极易发生感染风险。

尤其是在处理医疗废物或有传染性材料时,疫情期间的工作更容易受到威胁。

3. 物理危险:消毒供应室内通常有大量的卫生用具和设备,工作人员常常需要搬运和处理这些物品。

长时间的重复劳动容易引发各类肌肉骨骼和关节方面的问题,诸如劳损性疾病等。

4. 精神危险:疫情期间,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工作压力持续加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5. 环境危险:消毒供应室通常处于密闭环境,通风条件不佳,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员工身体健康。

二、防范对策1. 引进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加强培训,让工作人员对危害有充分了解,增强安全意识。

2. 采用自动化操作设备,减少人工直接接触,尽量减小职业暴露程度,降低化学、生物危害。

3. 加强卫生防护设施建设,提供符合防护标准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保障工作人员安全,减少生物危害。

4.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长时间重复劳动,推动合理化生产,在生产中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5. 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增加员工的心理韧性,降低精神危害,保持工作积极性。

6. 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通风设施改造,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员工健康。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虽然重要,却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职业危险因素。

为了保障这些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1.确定主要风险:针对消毒供应室这一类似空间,主要的风险源是污染物和消毒剂等有毒气体和物质,会造成对建筑物和环境的污染。

2.风险评估:首先根据消毒供应室地址、当地气候等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包括采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方式,了解消毒室内的污染物成分及含量,以及其对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3.防范措施:根据对消毒空间的风险评估,制定一定的防范措施,包括建立良好的通风设施,以防排放中毒气体;定期检查消毒供应室内物质含量,并采取紧急措施,当消毒室内存在超标物质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安全文件,对安全的管理进行记录。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了解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了解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了解消毒供应室是为医院临床科室提供安全清洁的医疗器械的后勤部门,对临床治疗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消毒供应室常常存在着一些风险,不彻底的清洁容易导致治疗质量降低,其他的一些风险问题也同样需要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认真严肃对待,以下就将对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进行科普。

1.工作中存在的风险①风险预见不到位:风险的预见能力是消毒供应室的操作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当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时,就能够判断出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否或造成风险,例如在清洗的过程中是否会因为清洗剂的调配不对造成杀菌效果不理想,或者清洗工作不到位造成细菌遗留在角落等行为是否会造成质量风险?②消毒设备管理不当:在消毒供应室中,消毒设备就是操作人员手中的工具,只有正确使用和管理手中的工具,操作人员才能够清洗出完美的清洁器械,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对消毒设备管理不当的行为其实屡有发生,违规操作更是屡屡得见,例如一起仪表出现问题后,操作人员还是会按照经验继续操作、当某些消毒设备的消毒能力降低或者消失时,也存在不予与保养维修的操作人员,而消毒设备的管理不当最容易造成的就是消毒不全面、消毒能力减弱的风险。

③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责任心是消毒供应室操作人员最需要的特质之一,几乎每一项操作都需要操作人员有着无比强大的责任心,才能够担负保证气疗器械安全无菌的重任,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长期重复的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非常容易让人懈怠,而当操作人员发生懈怠行为时,责任心就已经随着无聊的工作被抛之脑后了,错误也最容易在这个时候冒出来形成风险。

④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流程多,涉及到的器械种类繁多复杂,因此很多操作人员并不能够完全掌握工作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工作其实没有办法发落实到位,例如在包装过程中,由于包装存在问题与外界空气有了连接,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发生和污染源接触的事情,而操作人员在交接器械时发现了包装损坏之后,仍旧继续使用该套工具,最终造成患者伤口感染的风险,由此可见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也非常具有风险。

供应室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供应室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供应室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前言供应室是企业的物流中心之一,承担着物资采购、存储、配送、交付等多种功能,并且是企业财务与采购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供应室所涉及的物资种类繁多,价格多变,流程复杂,因此,供应室的运营面临着多种风险,为了保障供应室的安全稳定运营,减少企业损失,有必要对供应室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风险评估1.供应链风险:由于供应室作为企业的主要入口,使得其面临着来自供应商、供货商、物流公司和采购人员等众多方面的风险。

其中,供应商和供货商的财务、人员、合法合规等风险是最常见和严重的。

2.财务风险:企业在采购、库存及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庞氏骗局”等欺诈风险,这类欺诈手段通常使用虚假合同、虚构交易、设立假公司等手段,从而骗取企业财务,并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3.信息安全风险:若企业对采购信息、库存商品、交易记录及财务信息等管理不当,则企业在此方面的敏感信息受到泄露的风险也就增加了。

防范措施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供应室采购和付款核算流程,严格审批资料和流程,防范欺诈风险。

此外,还需建立定期审计制度,对采购行为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

2.加强资料管理和信息保障: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加强安全认证、防止外部黑客攻击等方式对信息进行保障。

3.供应商风险管理: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评估供应商风险,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同时也要优先选择合规、质量优秀、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4.建立绩效管理制度:以绩效为依据,对供应室进行绩效管理,促进仓库员工积极履行其职责,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成本控制和效益管理。

结论供应室是企业物流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优化采购流程,强化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提高绩效,这是保障供应室顺利运营的几项重要措施。

企业需要成立相对应的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评估机制,加强员工培训,才能够科学管理供应室的运营。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并讨论其防护措施。

方法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消毒供应室的80批次的医用器械进行展开,并将选取时间定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

其中,选取40批次的器械的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并且未实施风险管理评估,此批次作为对照组。

选取另一半40批次的器械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并且实施风险管理评估,此批次作为实验组。

分析两组风险管理评估指标。

结果据两组数据体现出研究组的问卷评分及工人意外伤害发生率各组数据更占优势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

结论将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应用于消毒供应室中,减少传染病病毒感染发生率的同时提升其自我防护意识,建议广泛应用。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防范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其工作内容包括回收及发放器械,并同时对各种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等工作。

该科室工作较为繁杂,工作中要细心、认真。

风险管理是管理学的内容之一[1]。

任何医疗活动都会有风险,而风险评估就可以降低医疗活动中的风险。

通过本文的研究,在我院消毒供应室,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可以提升病人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院内的感染发生率,有益于控制病患病情发展,提升病人对治疗的配合度,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现详文表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消毒供应室的80批次的医用器械进行展开,并将这些选取时间选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

其中,选取40批次的器械的时间为2018年六月至2019年6月,并且未实施风险管理评估,此批次作为对照组。

选取另一半40批次的器械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并且实施风险管理评估,此批次作为实验组。

分析两组风险管理评估。

1.2方法1.2.1 风险管理评估(1)工作人员素质评估。

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工作人员,一些是刚刚入职的新员工,还有一些是即将退休的员工,这造成了人员结构的分配不太合理。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消毒供应室是医疗机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它的工作是为全院提供消毒用品和医疗器械,并对消毒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对医院的卫生状况和人员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以下是我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和对策的分析。

一、物理安全隐患在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中,处理一些有害物质和危险废弃物。

如果不注意防护措施,会直接危害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一些化学药品如消毒剂等,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1.超市化学药品要地处点火源,保持消防安全;2.对于有害物质和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妥善处置。

例如使用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消毒剂等药品应让工作人员进行特殊培训,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和存放方法,从而避免出现潜在安全隐患。

二、交叉感染风险一些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会在消毒操作过程中很容易传播,例如:肝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艰难梭菌等。

如果在消毒过程中操作不当,如操作不规范、设备不干净、手部不洁等,则可能会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和病人的健康也会造成威胁。

1.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衣、口罩、手套等,并且要保障这些消毒过程中的防护装备必须时刻保持干净和无菌。

2.加强消毒处理设备和工具等的清洁和消酵工作,主动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3.为医疗器械和消毒用品设定专门的标准消毒程序,严格按照程序操作。

三、电器用电安全问题在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中,经常使用大量的电器设备,如热气干燥器、蒸压灭菌器等,而这些电器设备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电击、漏电等的安全隐患,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1.安装电器时,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电线和插头,确保使用设备安全可靠。

2.定期进行电器设备的维修和检查,发现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修理或更换后再重新使用。

3.使用电器设备时一定要按照设备说明进行使用,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负责提供各类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工作。

近年来,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不良事件频频发生,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一、原因分析1. 人为疏忽或敷衍态度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内容繁杂,需要操作人员仔细、细致地进行操作,但是有些操作人员可能出于疏忽或敷衍态度,忽略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导致消毒不彻底或不符合标准。

2.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一些消毒供应中心的操作人员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无法正确选择和操作消毒设备,以及正确使用消毒剂,使得消毒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3. 设备和设施不完善有的消毒供应中心设备老化,设施不完善,可能存在漏气、漏水、漏电等隐患,影响了消毒的有效性。

4. 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制度可能存在漏洞,对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日常管理不够完善,容易导致操作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出现护理不良事件。

二、防范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消毒供应中心应及时更新设备和设施,确保设备和设施的完善和合格,减少因老化和不完善设备设施所带来的隐患。

4. 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监督检查,定期进行设施和设备的检测维护,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提高操作人员责任意识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教育,让操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消毒工作对医院和患者的重要性,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和专业精神。

通过上述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提出,相信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不良事件的解决将会有所帮助,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有效地进行改进,保障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风险及管理措施

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风险及管理措施

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风险及管理措施医院消毒室作为医院开展相关医疗工作的必要保障,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但当前医院普遍漠视医院消毒供应室所存在的风险,同时在管理上也很混乱无序。

这些不仅对医院的相关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干扰,同时也使得相关工作人员面临着不少安全风险。

本文分析了当前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及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风险,有针对性地从管理制度的建设、人员的培训等方面提出提高管理的策略。

标签: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措施医院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组织结构中的重要一环,为医院各项医疗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但随着人们对医疗标准和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往对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已经越来越不能符合医院相关工作开展的需要,有必要对其当前面临的风险和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

1 当前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风险因素1.1对潜在隐患认识不到位当前很多医院对消毒供应室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对各个环节中面临的潜在隐患认识不足导致的。

如部分医护人员在清洗过程中不懂得清洗不彻底往往会使相关物品的细菌和致病源残留,在以后的使用中威胁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这种情况会导致他们工作中出现清洗不规范、消毒剂选择不当等违规现象。

在操作前和包装过程中没洗手,物品包装随意,包布没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等情况也不少,直接影响了杀毒灭菌的效果。

1.2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够部分工作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在很多工作环节出现不少问题。

比较常见的有:在对物品进行包装时选用的包装材料不符合要求;置放容器不当;不认真检查器械的洁净度;对相关物品消毒不彻底等。

1.3制度落实不到位当前虽然绝大多数医院都有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还很普遍。

很多时候医院只注意进出环节的质量控制,而对中间的那些环节则缺少关注;另外对消毒供应室所涉及的仪器和物品等也不按规定程序按时交接和维护;此外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保管、发放等环节也常出现工作随意、马虎等问题。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爆发,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成为了在抗击病毒战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的工作是为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消毒用品和设备,以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这一职业也存在着一系列的职业危险因素,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职业危险因素1.化学品接触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和清洁剂,如漂白粉、酒精、双氧水等。

这些化学品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造成伤害,甚至引发中毒。

一些化学消毒剂可能还具有腐蚀性,误操作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医疗废物处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通常需要处理医疗废物,如病人用过的棉签、手术废弃物、病人排泄物等。

这些医疗废物中可能携带各种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工作人员接触过程中容易受到感染。

3.身体姿势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频繁搬运和搬运重物,比如大型消毒设备、消毒液桶等。

长期以来,不正确的姿势和姿态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和骨骼损伤。

4.精神压力作为医疗环境的重要一环,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

尤其在疫情期间,他们需要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可能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二、防范对策1. 个人防护措施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面罩、手套、工作服等。

在接触化学品时,要注意使用专业的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化学品。

在处理医疗废物时,要确保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被病原体感染。

2. 化学品安全操作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规定,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在使用化学品时,要注意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害气体中。

在操作化学品之前,要仔细阅读产品标签上的说明书,确保正确使用。

3. 健康教育和检测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定期健康检测。

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方法将2019年1月至6月未实施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的41批次消毒灭菌物品器械划分为对照组,将2019年7月至12月实施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的41批次消毒灭菌物品器械划分为观察组,对比2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1.95%与观察组4.88%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结论消毒供应室实行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的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防范措施消毒供应室是医疗机构中向各个部门提供无菌器材、医用敷料及其它无菌物品的保障性科室,肩负着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职责,能保证医院中各个临床科室始终处于高效运转状态,对于医疗机构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1]。

如何全面评估消毒供应室的管理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方案,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

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将2019年1月至6月未实施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的41批次消毒灭菌物品器械划分为对照组,将2019年7月至12月实施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的41批次消毒灭菌物品器械划分为观察组。

2组消毒灭菌物品及医疗器械的材料性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管理方法 1.2.1风险管理评估目前我国医院消毒供应室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多为临近退休或退休后返聘人员,其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及文化水平均参差不齐,甚至部分人员由原有的临床科室调入消毒供应室,尚未熟悉现有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

例如:以器械清洗环节为例,徒手接触污染器械或利器,极易出现锐器伤害等事件。

同时,消毒供应室现有的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尤其是日常工作期间无法严格遵循消毒灭菌流程规范自身行为,例如:医疗包过期后不重新处理清洁,甚至继续使用已破损的医疗包。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风险及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风险及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风险及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基础工作的一部分,是医疗环境中一个特殊部门,是院内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

它负责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器械敷料包的包装任务以及各种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工作,也是回收各种被污染的带致病菌的医疗器材的集中场所。

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长期暴露有致病菌、尖锐器械、高温、高压、高腐蚀、潮湿及嗓音等危险因素当中,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

其危害性比临床护理人员繁杂,因此供应中心的工作具有较高的职业风险。

为了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健康,必须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措施,才能保障医院的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

1职业风险因素1.1生物性因素主要是通过在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环节时,被污染的针头、注射器、穿刺针、手术器械及沾有血液、体液的器具、布类、穿透工作人员皮肤、黏膜而感染上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病毒等经血液传播性疾病。

据报道有80%~90%的健康医务人员患有血源性传染病是由针刺伤的,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

被已感染的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患者用后的针头刺伤,其发生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分别是30%、1.6%、0.3%[1]。

在我院,患者使用的器械带有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临床只做预处理,有相当多的病原微生物附着在器械上,当消毒供应中心的职工在下收器械过程中,由于手套经常被针头、刀片刺破或被磨破,有时手被刺伤,在初洗时,手套被剪刀或锐器刮破或刮伤,都是导致传染病的危险因素。

1.2物理性因素1.2.1噪声噪音来源于清洗机、干燥机、脉动真空灭菌器、清洗器械的流水声等。

随着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时间的延长,易引起听力下降、疲劳、头晕、头痛、紧张、烦躁、失眠、记忆力下降、严重可出现耳鸣,机体抵抗力下降等现象。

1.2.2高温、寒冷、潮湿高温、寒冷、潮湿的工作环境脉动真空灭菌器运行时所散发出的热量,在夏季可使灭菌室的温度达到40℃以上,极易发生中暑。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评估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研究消毒供应室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方法:收集本院消毒供应室出现的不良风险事件,针对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实行,在防范措施实行6个月后,将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实验前的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率。

结果:在实施了风险防范措施后,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实施前相比明显降低。

结论:医院应针对消毒供应室的不良风险事件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证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防范措施引言:消毒供应室主要存放各种手术和治疗所需的医疗器械和消毒杀菌材料,是防止患者感染和进行常规治疗的重要保障部门。

有效的消毒供应室管理能够提高治疗和感染防范的有效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对医院的正常诊疗活动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旦消毒供应室出现风险事件不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会给医院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证诊疗活动的正常进行。

笔者对本院消毒供应室以往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探究防范措施对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研究过程如下。

一、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标准(一)人员工作素质评估标准对我院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文化水平和专业程度评估,了解人员在日常工作时是否按照医院规定将口罩、帽子、手套和制服穿戴齐全,是否完全掌握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能否对风险事件做到有效把控和预防,是否存在危机意识。

在工作期间是否全神贯注,是否存在用手直接接触医疗器械。

对于一些从其他科室转来的工作人员和新招募的消毒供应室人员,能否在最快时间内掌握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等。

(二)制度管理评估标准对我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对器械进行消毒和清洗时是否严格依照流程操作,是否对回收的包布进行了再次清洁。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运用。

方法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正确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通过培训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进行随时、实时监控,实行质量百分否决,并与奖惩挂钩,持续质量改进。

结果强化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责任心及质量意识,减少了缺陷的发生。

结论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通过风险管理有效降低风险隐患,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安全的消毒灭菌物品。

标签:风险管理;消毒供应室;评估;措施风险管理是管理学的内容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被欧美的管理者引入医院管理中,形成了医疗风险管理。

医疗风险管理专家指出,任何医疗活动,都带有风险,降低风险中人为及系统因素,减少组织上的风险,确保医疗质量的提高是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

近两年来,我院供应室重新识别和确定工作风险,科学地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将风险管理应用于供应室工作质量管理中,取得了良好效率。

1 供应室风险因素评估1.1 替在隐患认识不足对工作中各个环节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如在清洗过程中,思想上不重视,清洗方法不规范、清洗分类不明确,洗涤剂与消毒剂选择不当、浓度不正确等,均可导致清洗不彻底,未清洗干净的物品往往会留有某些致病源或微粒异物,经灭菌后虽细菌被杀死,但残留在物品上可以产生热原。

在包装中,操作前未洗手,物品包体积、重量超标,包装材料渗透性不强,包布没有做到一用一清洗,物品包包装的松紧度不适宜,随便打包等等,直接影响灭菌效果。

1.2 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护士责任心不强,在包装中包装材料选择不合适、包布破旧继续使用、装放容器不当、不认真检查器械的洁净度、功能的完好性、器械不配套、诊疗包无标签、标签与物品名称不符、日期写错、无菌包发错及发错科室等引发风险;在监测过程中,监测的各种记录如灭菌器的压力、温度、时间,灭菌时间、物品名称、责任人等记录不全,缺乏质量合格的有效证据,质量意识淡薄而存在风险隐患。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消毒供应室是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负责医用物资的采购、储存和分发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密切配合供应室的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本文将就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进行探讨。

消毒供应室存在物品摆放不整齐、摔落伤人的风险。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和供应室工作人员对物品进行整理和摆放。

加强仓库货架的固定和货品的分类整理,确保货品有序摆放,减少物品从货架上掉落的可能性。

为了保证医用物资的安全,应提供专门的储物柜或柜子,将易碎品和有毒物品进行单独存放,为护理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

消毒供应室存在手术器械误用的风险。

护理工作人员在操作手术器械时,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遵循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使用各种手术器械的方法和技巧,减少手术操作中的误用风险。

消毒供应室存在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浓度过高的风险。

在消毒供应室内,有可能使用一些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如含酒精的消毒液。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应该提供充足的通风设施,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浓度。

消毒供应室存在交通混乱和堵塞的风险。

由于护理工作人员和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差异,会造成消毒供应室进出口处的交通混乱和堵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疗机构应该制定消毒供应室出入口的通行规则,明确护理工作人员和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出入口,并设置交通指示标志和警示标识,确保交通秩序良好。

可以设置专门的通道和通道管理人员,引导和管理护理工作人员和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出入,减少交通混乱和堵塞的可能。

消毒供应室是医疗机构重要的部门,但也存在一定的工作安全隐患。

医疗机构和护理工作人员应共同努力,加强安全培训、制定工作规范、提供必要的装备设施和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安全。

消毒供应室高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消毒供应室高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消毒供应室高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标签:消毒供应室;高风险评估;应对措施消毒供应室主要任务是将全院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集中收回、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是细菌、病毒较集中的地方,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职业危害;同时器械处理流程不合格,容易造成院内感染;包装不正确影响临床使用。

针对以上几点进行消毒供应室风险评估、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如下:一、职业危害个人防护不到位所致的职业危害原因:1、消毒供应室护士面对的是病人污染的器械,是细菌、病毒较集中的地方。

2、污染包内未随时清除缝合针、刀片,清洗被污染的穿刺针头、锐利器械,拿取锐利器械或清洗方法不当时,造成皮肤粘膜损伤。

3、化学消毒剂、清洗用剂,防护不当易致皮肤、粘膜的损伤。

4、部分人员对其危害认识不足,缺乏防护意识,易致职业危害。

相应措施:1、制定职业防护制度,进行职业安全教育,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2、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及装置:护目镜、口罩、手套、隔离衣、鞋、洗眼器。

3、针对各位进去污区易忘换鞋,在缓冲间贴上“你换鞋了吗?”,提醒大家为了个人防护请及时换鞋。

4、质控人员加强此方面的质控与督导,一定防护到位后再工作。

5、对锐器伤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一旦发生立即启动演练程序。

6、化学消毒剂侵及皮肤立即脱去污衣物,用清水冲洗,如果伤及眼睛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

7、与相关科室沟通,及时冲洗器械上的血液,以免干涸影响清洗效果,随时丢弃用过的缝合针、刀片,以免造成针刺伤、刀片划伤。

(二)操作不当而至的热力伤原因:在取出干燥柜内的器械、清洗消毒后器械的卸载、开启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后的卸载,未使用防烫伤工具、违反操作规程,导致高温对工作人员的伤害。

相应措施:1、拿取高温物品时一定戴隔热手套。

2、消毒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计划进行培训。

3、卸载时一定待无菌物品冷却后再进行。

4、一旦发生烫伤立即离开热源,视局部烫伤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供应室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供应室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器械清洁与维护
定期对器械进行清洗、消 毒和润滑等维护工作,确 保其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 寿命。
消毒剂使用防范措施
消毒剂选择
根据消毒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 的消毒剂,并遵循使用说明。
消毒剂储存
将消毒剂存放在阴凉、干燥、通 风的地方,远离明火和热源。
消毒剂使用记录
在使用消毒剂时,做好使用记录, 包括使用时间、消毒对象、使用量 等,以备查验。
记录和报告
对检查和评估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
风险预防和应对策略
制定预防措施
01
根据定期检查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潜
在风险。
应急预案
02
制定供应室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培训和演练
03
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
力。
员工培训和教育
制定防范措施
针对潜在风险,制定相应 的防范措施,如设备维护 、员工培训等。
降低风险影响
通过实施防范措施,可以 有效地降低风险对医疗质 量和安全的影响,保障患 者和医护人员的利益。02供应室风险评估
器械风险评估
器械清洗不彻底
如果器械清洗过程不彻底,可能会残留血液、组织等物质,影响消毒和灭菌 效果,增加感染风险。
安全意识教育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技能培训
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操作水平。
考核和激励
对员工进行考核和激励,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和改进工作 。
05
供应室未来发展趋势和展 望
技术进步对供应室的影响
01 02
自动化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室将逐渐引入更多的自动化设备和 系统,如自动消毒机、自动清洗机等,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 。

供应室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供应室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供应室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一.评估供应室风险因素1.设备仪器管理与使用不当:设备使用时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或操作不当,设备保养过程中,如:灭菌器仪表不准、垫圈密封不严、压力表、安全阀、减压阀等等不定期监测,仪表小故障不及时维修故障,维修,养护记录不全等,将直接导致灭菌失败而存在风险隐患;2.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如在包装过程中包装材料选择不适,包布陈旧有破洞,装放容器不配套,无标签或者标签与物品名称不等,写错日期、发错无菌包或者发错科室等均存在风险隐患,在监测过程中,各种监测手段使用不当,监测记录不全,缺乏质量合格的有效果证据而存在风险隐患;3.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如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有章不循,注重终末质量控制而忽视环节质量控制和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性等,都是引发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二.防范措施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有效的风险管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在护理部和感控科的领导下,成立院、科二级风险管理小组,分层落实各级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形成院、科二级风险管理体制,将不定期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各类风险,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对供应室的相关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风险防范措施,对供应室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例会,每月进行工作小结;及时将结果反馈到相关科室,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2.加强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组织全科工作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的风险管理理论及技术操作,使其明确供应室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明确器械物品的处理程序及要求,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重视风险管理的防范,增强其责任感,提高其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消毒灭菌不合格等因素,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3.加强灭菌监测质量管理:加强消毒员的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技术因素原因影响物品的灭菌质量,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严格执行各项监测制度,认真做好灭菌过程中各项监测以保证灭菌质量,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4.规范无菌物品的贮存和运送:灭菌后的物品要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如有破损,湿包或有明显水渍则不能使用;无菌物品存放在洁净室内并规范分类按顺序摆放,标志明显;每天核对清点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时要查对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等,按顺序发放;运送灭菌物品时必须用密闭专用车,防止差错事故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目的评估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并对相关的防范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室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实施了防范措施,并将防范措施实施前个实施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

结果我院实施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后,使得消毒供应室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消毒供应室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后,能够给临床提供合格的消毒灭菌物品,临床医疗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标签: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
消毒供应室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和其他消毒灭菌物品,是院内感染防范工作的核心部门,在医院质量控制工作中举足轻重。

笔者通过对本院消毒供应室实施风险管理,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极大的降低了消毒供应室风险事件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风险管理评估
1.1人员素质评估结合我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护工等为主,文化水平、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从原先的临床科室转到消毒供应室工作,对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适应和掌握。

大多数工作人员存在着知识老化、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等问题。

上班时间注意力不集中,对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在清洗器械时徒手接触污染器械或锐器,易发生锐器伤害。

配制消毒液或清洗器械时未戴佩口罩、手套、帽子,未按规定穿防护服。

1.2制度管理评估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日常工作中未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规范的操作流程执行。

对过期包回收后不做重新清洁处理,继续使用已破损的包布。

包装待消毒物品、器械时未认真检查洁净度、功能完好性。

对外来医疗器械缺乏正确规范的处理流程。

部分制度过于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消毒供应室工作发展的需求。

部分制度相互冲突,导致执行困难。

对规章制度的实施缺乏执行力,导致规章制度成为摆设。

1.3设备管理评估消毒灭菌设备使用时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对设备的维护。

未定期对垫圈密封性、压力表、安全阀、减压阀等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记录不全等。

1.4记录管理评估部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不重视记录的重要性,在消毒灭菌和各种监测工作记录时出现漏记、记录不及时、提旱记录、记录不真实等问题。

对消毒灭菌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灭菌温度、灭菌压力、灭菌器序号、操作者姓名、是否合格等记录不详细、不准确。

设备维修记录无维修人员签名或笔迹潦草,涂改。

部分记录前后矛盾,缺乏真实性。

2防范措施
针对消毒供应室存在的上述风险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编写各项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工作流程。

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并将出现的差错事件直接与工作人员的收入挂钩。

2.2加强人员管理定期组织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增强其工作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以法律为准绳,居安思危,积极识别和控制潜在的风险,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风险事件。

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尤其对新仪器、新理论、新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

成立由护士长领导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进行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量化标准检查,加强督查力度,全而、真实地了解消毒供应室风险因素和薄弱环节,尽早发现问题、有效解决危机。

对工作流程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及时进行完善和改进。

强调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时刻绷紧安全管理这根弦,使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定期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并将成绩纳入档案,与经济收入挂钩。

2.3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维修消毒灭菌设备,灭菌过程中详细记录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物品、运行参数、灭菌质量监测结果等。

在记录中客观、准确地反应问题,禁止随意涂改、签字不清。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掌握各科室灭菌用品的配置、材质、处理要点等特点,尽量满足临床各科室的合理要求,确保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消毒灭菌物品。

3结果
实施防范措施后,消毒供应室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消毒供应室为临床各科室提供无菌器械、敷料和其他消毒灭菌物品,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质量。

本院消毒供应室实施防范措施前1年共消毒灭菌5430批次,其中发生漏放化学指示卡53批次、工作人员发生锐器损伤35批次、记录缺失122批次,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87%。

实施防范措施后共消毒灭菌5535批次,其中发生漏放化学指示卡10批次、工作人员发生锐器损伤6批次、记录缺失5批次,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 38%。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消毒供应室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并认清安全隐患,在临床工作中强化法律意识,严把质量关,可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消毒灭菌物品,保证临床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卢志坚.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华西医学,2015,03:562-564.
[2]黄鹄.消毒供应中心风险评估及防范对策探讨[J].现代养生,2014,16:284.
[3]吴少玲.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情况调查与防护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2:1867-1868.
[4]马丽明,郭宗芳,王蕾.消毒供应室常见包装质量缺陷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3,19:164-165+175.
[5]缪珩华.风险管理在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1:148-149.
[6]肖霞.消毒供应科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8:1869-1870.编辑/肖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