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再认识及实践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音乐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新课程标准也给音乐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音乐老师要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重视,强调音乐课堂的活泼性,并注意到音乐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将音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思考探索一、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育1.1对初学音乐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标准的要求中,一方面,老师们不仅要用有趣、生动的音乐语言,来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还要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了解学生对所教音乐知识的接受程度。
另一方面,老师们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这些抽象的音乐概念给讲解出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要营造出一种友善、轻松的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地了解到小学音乐的奥妙。
1.2对小学生音乐美学素养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孩子们设置一个合理的音乐学习情境,让孩子们更好地进入到小学启蒙阶段的音乐世界,从而体会到小学音乐学习的价值。
教师的努力指导,将会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产生更好的影响。
因此,在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让学生在与小学音乐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能够进行发散思维,最终形成一种有效的小学音乐审美能力。
二、新课标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2.1音乐作品的欣赏与欣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美指的是学生在认知和感知层面上,对音乐的主客观认知,是对音乐的一种鉴赏,是对音乐的一种表现,而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就是要使学生在音乐中体会到美,表现出美,创造美,具备基本的音乐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活动。
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和音乐审美意识,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
新课标音乐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课标音乐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课标音乐教学实践。
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需求1.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提高教学效率。
3. 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1. 依据新课标要求,优化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2. 增加音乐鉴赏、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课程,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素养。
3. 注重跨学科融合,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音乐比赛、研讨会等活动,拓宽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开展课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1.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 开展校园音乐节、音乐沙龙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氛围。
3. 鼓励学生自主组建音乐社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音乐教育发展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学生的音乐成长。
新课标理念下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探索
新课标理念下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首先介绍了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新课标理念对音乐教学的影响,以及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接着详细讨论了基于新课标理念的音乐教学实践和音乐教学的创新探索。
最后总结了新课标理念下音乐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音乐教学持续改进与创新的重要性,并呼吁对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学的不断完善。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促进教师和教育机构更好地适应新课标要求,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教学、实践、创新、探索、重要性、影响、挑战、发展方向、持续改进、完善1. 引言1.1 新课标理念下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音乐教学的实践与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适应这个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时代。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和要求,如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
这些理念对音乐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们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学的目标和方法,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路径。
在面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所面临的挑战时,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音乐教学实践和创新。
只有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不断尝试和总结中不断完善,为音乐教学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一起演奏、合作。
这种合作和集体参与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新课标音乐教研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课标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标音乐教研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新课标音乐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新课标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1. 以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我认识到,作为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2. 注重实践与体验新课标强调实践与体验,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我体会到,实践与体验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融合多种教学手段新课标提倡融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音乐软件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新时代音乐教学的需求。
二、新课标音乐教学方法的探索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可以播放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实践,提高技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音乐技能。
例如,在教授乐器演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让他们在合作中提高演奏水平。
3. 融合学科,拓展视野音乐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教授《春天在哪里》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 重视评价,促进成长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评价环节,关注学生的成长。
新课标下的音乐教研(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课标下的音乐教研,旨在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课标下的音乐教研。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音乐教育理念1. 以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音乐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音乐教研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2. 综合性发展新课标要求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研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开放性教育新课标提倡音乐教育要打破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形成跨学科的教育模式。
音乐教研应积极探索与各学科的融合点,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音乐教研应关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
音乐教研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音乐教研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4. 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音乐教研应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师素质1. 专业素养音乐教师应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音乐教研应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教育理念音乐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研应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3. 教学能力音乐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新课标创意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音乐教学新课标,探讨创意实践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音乐教学新课标概述音乐教学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包括: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教学内容:以音乐学科特点为基础,注重音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3. 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意实践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1. 创意教学设计(1)情境创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草原》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播放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意境。
(2)游戏化教学:将音乐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技能。
例如,在教授《两只老虎》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老虎”的游戏,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学会歌曲。
(3)主题式教学:围绕某一主题,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例如,以“春天的旋律”为主题,教授《春天的故事》等歌曲,让学生在感受春天气息的同时,学习音乐知识。
2. 创意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授《小星星》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演唱不同的旋律部分,最后合奏完整歌曲。
(2)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赏月活动,让学生在欣赏月光、感受自然的同时,学习歌曲。
新课标下音乐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标下音乐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介绍新课标下的音乐课教学需要我们以独立决策为基础,发挥自己的优势,并追求简单的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
本文档将探讨新课标下音乐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新课标下进行高效、有效的音乐课教学。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课程标准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新课标对音乐课的要求和标准。
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应该具备的音乐知识、技能和素养,以及他们在不同年级的研究目标。
2. 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该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能力水平,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3.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合作研究、情景教学等方法,利用音乐教材、音乐作品、音乐工具等资源进行教学。
4.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研究中来。
5. 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为了评价学生在音乐课上的研究成果,我们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试,还可以结合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和进步。
结论在新课标下进行音乐课教学,我们应该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提高音乐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新课标教研心得分享(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新课标的实施为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音乐新课标的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分享。
一、新课标的理念与目标音乐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强调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明确了音乐教育的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2.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4.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的教学策略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 强化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强调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3.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4. 融合学科,拓宽音乐教育领域。
新课标倡导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语文、历史、美术等。
教师可以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音乐教育领域,丰富教学内容。
5. 强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音乐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新课标的实施与反思1. 教师培训。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新课标的要求,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2. 教学资源开发。
新课标音乐教学实践探讨(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音乐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探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新课标音乐教学理念1. 素质教育理念新课标强调音乐教育应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2. 人本主义理念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综合实践理念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音乐教学实践策略1. 优化课程内容(1)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2)丰富音乐作品,涵盖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关注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在各领域的应用。
2. 创新教学方法(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施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强化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演奏、音乐剧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开展音乐课外活动,如音乐沙龙、音乐讲座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3)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注重评价机制(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
(2)建立学生音乐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依据。
(3)加强教师评价,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新课标音乐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中学音乐教师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开展了一堂以“音乐与生活”为主题的课堂教学。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与生活相关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标下音乐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标下音乐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标准对音乐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以及一些探索性的方法和策略。
实践与探索
1. 多元化教学内容
在新课标下,音乐课教学内容要更加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此外,也可以引入一些当代音乐,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时代特色。
2. 创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音乐欣赏会、音乐比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主动性。
3. 合作与互动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注
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互动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合唱团等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音乐创作和演出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
表达能力。
4. 鉴赏与创作结合
在音乐课教学中,鉴赏和创作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教师应
既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又要鼓励他们进行音乐创作。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创作的乐
趣和成就感。
结论
在新课标下,音乐课教学需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创新的
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互动能力,以及鉴赏与创作的结合。
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要求,提高音乐课
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新课标下音乐教研主题研讨(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新课标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音乐教研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新课标下音乐教研的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讨。
二、新课标下音乐教研的主题1. 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育的目标与理念(1)培养音乐素养: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知识、技能、情感、审美等方面。
音乐教研活动应围绕这一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2)传承民族文化:新课标要求音乐教育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音乐教研活动应关注民族音乐资源,挖掘民族音乐特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新课标下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教研活动可以探讨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
(2)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音乐教研活动可以研究如何设计探究式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音乐教研活动可以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3. 新课标下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1)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音乐教研活动可以关注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音乐教研活动可以探讨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
音乐教研活动可以关注教师心理调适、压力缓解等方面的内容。
4. 新课标下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挖掘音乐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音乐教研活动可以探讨如何开发音乐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音乐课程资源的利用:合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新课标教研问题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新课标的实施对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音乐新课标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音乐新课标自2001年颁布以来,对我国音乐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新课标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对音乐新课标教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音乐新课标教研问题分析1. 教学理念滞后部分音乐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相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内容,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新课标倡导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如考试、评分等,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综合素质。
4.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部分音乐教师对新课标的研究和解读不够深入,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难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5. 音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音乐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享受到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
三、解决策略1.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理念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使其深入理解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性结合实际生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音乐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创新评价方式,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综合素质。
4.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加强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新课标音乐教研(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新课标音乐教育的背景、理念、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音乐教研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课标音乐教育的背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我国教育部门为适应时代发展,于201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新课标的实施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音乐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新课标音乐教育的理念1.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音乐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终身学习理念:新课标提倡终身学习,认为音乐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更是社会、家庭教育的责任。
音乐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3. 全面发展理念: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认为音乐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新课标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1.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教育应注重实践,通过歌唱、演奏、创作、欣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重视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音乐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四、新课标音乐教育的评价方法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情感体验等。
2. 成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音乐技能、知识、情感等方面的成果,如歌唱、演奏、创作、欣赏等。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性实践研究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性实践研究一、实践性是音乐课程的本质属性(一)音乐来源于社会实践音乐凭借声波的振动而存在,是通过听觉器官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音乐艺术的鲜活形象和深邃意境,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引起共鸣,主要是由于音乐来源并存在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二)音乐能力的形成依赖音乐实践音乐实践是指用音乐的形式对音乐之美进行体验、理解的过程,它是音乐课程最为本质的属性,因为音乐能力来自聆听、感受、演唱、演奏、创作等丰富的音乐实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性”是音乐课程的性质之一,[1]2强调“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
[1]6 美国音乐教育家戴维·埃利奥特是“实践主义”理论的代表,他在《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一书中阐述了音乐教育的实践观:“音乐是一个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是一种实践的艺术,任何音乐都必须通过表演才能展现出来;如果没有表演,那就没有音乐的存在。
”[2]3二、实践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途径(一)由音乐课程的性质决定音乐课程不是一门单纯的知识类课程,而是以知识为先导,以音乐为中介的实践性课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符合音乐学习的基本规律。
《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1]2(二)由音乐课程的目标决定以音乐为中介的音乐实践活动,承载着“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提升、人格的健全、文化的传承”等音乐课程培养目标,渗透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3]音乐课程的目标不是单纯的知识建构,而是音乐技能与音乐素养的形成,这些都是依靠实践而获得的。
音乐技能的获得主要依靠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唱、演奏和音乐创编实践;音乐素养主要是依靠音乐聆听等形式,在体验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形成。
学习和实践新课标重新认识音乐教育
学习和实践新课标重新认识音乐教育学习和实践新课标:重新认识音乐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课标的出台对教育界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
其中,音乐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需求。
本文将从新课标对音乐教育的要求、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如何实践新课标等方面,重新认识音乐教育。
一、新课标对音乐教育的要求新课标提出了“十四年一贯制”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对音乐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音乐教育方面,新课标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而新课标要求学生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对不同风格、不同类型音乐的听觉分辨和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合唱、合奏和独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强调综合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不再只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而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音乐教育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二、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
音乐教育不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其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创作、编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再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新课标引导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探讨
新课标引导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探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而新课标的实施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次重大变革。
音乐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新课标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从新课标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新课标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新课标的实施对中小学音乐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课标强调了学科的整合和综合性素养的培养,要求音乐教学要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这就要求音乐教学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和技能的灌输,而是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综合、持续的发展。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出,倡导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对于音乐教学而言,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和表达性。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新课标引导下,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调整。
在知识的选择上,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要更加突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掌握,并且要将音乐知识与音乐实践、音乐情感相结合,体现出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动性。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不再以简单的歌曲传唱为主,而是要在音乐的表演、创作、鉴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训练。
新课标也要求音乐教学要更加注重音乐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和背景知识的介绍,以及音乐与社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学方法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要引导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述者”,而是更像是学生的“指引者”和“引导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方法要更加注重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音乐教学设备和媒体手段,丰富音乐教学的形式和载体。
新课标改革下的音乐教学研究
新课标改革下的音乐教学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我国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与升级。
新课标改革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也必然受到了新的理念和要求的影响。
本文将就新课标改革下的音乐教学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新课标改革下的理念与特点新课标改革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发展全面的能力和素养。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表演技巧、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素质。
新课标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培养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音乐人才。
1.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音乐的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2. 强调音乐的实践性。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合唱、合奏、创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深入思考和体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 强化跨学科教学。
音乐教学不再与其他科目割裂,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
音乐与语文、美术、体育等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新课标改革要求音乐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也提出了数字化教育的要求。
通过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等手段,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也要积极了解和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资源,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音乐学习环境。
新课标改革强调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发展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与考核。
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演技巧和创作实践能力的评价,也要兼顾学生的乐理基础知识的掌握。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考试、作品展示、实践操作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音乐发展情况。
新课标改革下的音乐教学研究
新课标改革下的音乐教学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和完善,音乐教育也加入到其中,成为了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个性发展,将音乐教育从单纯的音乐技能教学转变为全面的音乐素养培养。
因此,在新课标改革下,音乐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新课标提出了“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的要求。
音乐素养是指人们在音乐艺术领域中的能力和素质,包含对音乐的情感感受、音乐语言的理解及表达、音乐创造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等。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通过集体欣赏、互动体验、自我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深化音乐教学内容在新课标下,音乐教学内容不再是单纯的音乐技能,而是更加注重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教师需要深化音乐教学内容,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展开教学,例如通过介绍音乐文化背景、分析音乐作品内在的文化含义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音乐文化进行深刻理解。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组织集体演奏、指导学生进行个人创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发挥音乐教学的综合功能音乐教育在新课标下不再局限于音乐课程之中,更需要发挥其在学校综合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音乐教学资源,如音乐会、艺术展览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机会,从而不仅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课标改革下的音乐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深化音乐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发挥音乐教学的综合功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
新课标改革下的音乐教学研究
新课标改革下的音乐教学研究
新课标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再
是简单的灌输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调
整教学方式,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音乐教学中,不仅仅是弹奏乐器和唱歌,更应该注重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演奏、编曲创作等方式,发展
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例如组织音乐会、演出等,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互联网的发展也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音乐平台,学习世界各种音乐风格和文化,扩展自己的音乐视野。
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进行网络课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新课标改革下的音乐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方式,注重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还应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学习途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
改革,培养更多具有艺术情操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视野下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再认识及实践研究慈溪市实验小学徐晓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鲜明的提出:“传统教育(包括音乐教育)的弊端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学方法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国家课程新标准》也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也就是说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地转变音乐教育观念,不仅应该拓展学生音乐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并且要还普通音乐学习以应有的面目,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独特地、每个人必须的基础教育,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但是新课程实施以后,许多教师对国家课程标准的理解又发生偏颇,导致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又出现了新的失衡现象。
他们把“音乐审美”与“音乐知识技能”对立起来,好象谈了“音乐知识技能”就是背离了“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观念落后。
从而产生对音乐教育认识上的新的不足,对课程标准理解不透,教学中任意降低音乐技能的要求,有意回避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本着进一步探索如何在新课程环境下恰到好处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我们从音乐课程的性质出发,着重在以下方面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实践研究:一、正确处理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音乐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并且要求在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同时,也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但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落实“三个维度”时,经常把三者割裂开来,其实这三个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如何有机的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来掌握知识和技能是我们所深刻关注的问题。
1、充分认识新课程理念,做好“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特别强调通过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并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音乐课程的首要目标,通过运用“过程与方法”来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我们认真地对新课标的作了深入研究,通过实践认识到这“三个维度”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从教育目标来说,音乐课程的最核心目标就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是,我们同时认识到,音乐学科具有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的方式,也就是“过程与方法”,音乐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大多体现为“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许多目标都包含在过程中,整个情感目标的体现离不开过程和方法。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应放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并着重于学习知识或获得技能的方法与过程。
在充分认识了新课程的理念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好“三个维度”的高度统一。
2、通过丰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我们认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想像和联想,使其在情感体验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
以乐曲欣赏为例,学生从听音乐中已经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音乐多样的表现手段,诸如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调、节奏、音色等等,正因为不同音乐元素的不同组合,乐曲所产生的效果、意境也就不同。
通过欣赏,能使学生较为准确地感受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内容、意境和思想感情。
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讲述者那富有感情的解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动形象的比赛场景,孩子们的心里感受、动作表情也随着音乐不断变化。
通过反复聆听、多次体验,学生才能想象出音响背后多彩的画面,才能体验到音符串起的各种情感,才能获得丰富的音乐感知,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3、利用音乐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在任何音乐教育中,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广泛、深刻、音乐性的理解作为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将技能培养作为达到这个目标的必要手段,关注音乐学习过程,提供足够的对音乐的体验时间,鼓励学生对音乐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自由的探索与学习。
例如,在《红蜻蜓》的唱歌教学中,有技能训练的内容,如吐字、发声、气息训练以及两声部合唱等,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过高地追求专业要求,而是运用普及性要求去引导学生感受、学习和演唱,引导学生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他们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地发掘,这样学生能在歌唱活动中不仅感受、审视、表达和体验音乐的美,同时也感受到了歌曲所描述黄昏夕阳西下、晚霞漫天,蜻蜓舞蹈的意境之美,最终用非常动听美妙的歌声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二、改变音乐教学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加强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必须要传授有关音乐作品的音乐基本表现手段的基础知识,训练能感受、表现和欣赏音乐形式美的有关感官和能力。
因此,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的教学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方面来掌握好“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度”和教学方法。
具体实践如下:1、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在活动中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在课堂上创设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让他们以多种形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以活动为基础激发起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体验。
我们所指的活动外部操作活动和内部思维活动的相对统一、有机结合,以操作活动感体验、思维发展的过程。
(1)识谱教学活动化识谱教学是当前音乐教育界争论最多的话题,因其枯燥乏味、花时太多而阻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在活动化教学中,我们把识谱教学溶入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使学生易学而且乐学。
比如音乐的变速、变调和变化力度是比较抽象又难以理解的概念,我们把这些内容组合到一个快乐的活动中去:让学生手拉手围成圈成圈,边唱《快乐的罗嗦》边踏着节奏走步,用弱的声音演唱时弯下身子走,声音渐强时,边走身体慢慢抬起来;当速度快时学生跑步走,速度慢时踏步走;当听到调性变化时就变换方向走。
在活动中,同学们亲身感受了速度、力度、调性的变化,提高了识谱能力,同时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感受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2)唱歌教学活动化传统的唱歌教学,先识谱——认识音符的音高、时值,反复唱谱子,学习曲式结构:再朗读歌词,填词唱。
这种方法过于强调乐理而忽视音乐的本身特性,效果不是很理想。
我们在唱歌教学中,以听为切入口,以动为基础,通过身心活动学习唱歌。
例如,在学习美国乡村歌曲《哦,苏珊娜》这首歌曲时,我们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对歌曲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的自由创作实践活动。
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孩子们担任不同角色的活动实践来展示了创作成果,获得了不同的体验,大家认识了吉他,很好地感受了美国乡村音乐,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活动深刻地感受、理解、想象和体验了音乐作品,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体验的兴趣。
(3)欣赏教学活动化欣赏教学也是以往我们音乐教学的薄弱环节,由于传统的欣赏课经常采用讲解式或听众式的方法,欣赏课被学生说成了瞌睡课。
在教学时,我们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兴趣地去欣赏去理解,在活动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比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春》的欣赏教学中,把全班同学分成十个小组,首先开展一个创作活动,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或利用身边的乐器来创作一段春天的音响效果。
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各组各显神通。
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联系欣赏内容,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然后引出新课——音乐家维瓦尔第是怎样描绘春天的?请同学们欣赏全曲,然后再开展分组讨论,提问抢答。
通过活动,建立丰富的思维场,引导同学们去深入理解乐曲。
这种小组活动方式,激励同学们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又在合作交流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在生活化的音乐教育中让学生亲近音乐,主动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音乐来自生活,孩子们的音乐更应来自孩子身边的生活,来自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片段,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知识,增长音乐技能,生活是音乐创新与音乐创造的永不枯谒的源泉。
(1)以“日常生活”为源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参与体验“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音乐”,音乐知识不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它无时不在我们的身边。
“生活即教育”。
因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当下的鲜活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我们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喜欢的音乐带到课堂,学生们通过查找音乐作品音响资料,并且对喜欢的音乐作品反复聆听、对比聆听,逐步领会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积累音乐的听觉经验,音乐知识不断得到丰富。
我们还发现,他们逐渐地养成了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不仅丰富了音乐欣赏的数量,而且提高了音乐审美的能力、陶冶了艺术情操。
日积月累地,他们能听赏分析《渴望春天》、《摇篮曲》、《雪绒花》等歌曲的主旋律及曲式;能听辨出民族乐器中扬琴、古筝、琵琶等弹拨乐器的音色特点;能感受出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的不同音乐风格,并了解到这种风格的不同是由于地理、文化、风俗等不同因素造成的等等。
(2)活化教材,从文本向人本转变。
音乐从生活中来,不是从书本中来。
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而不是一个人造的音乐生活。
将封闭式、学生不喜欢的教材体系转变为开放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欢迎的教材体系。
比如在教学“京剧”内容的时候,课本中京剧欣赏的内容相对简单,重点放在了对现代京剧《红灯记》片段的欣赏上,无法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谈不上感受其深厚的艺术魅力,课堂上学生纷纷提出要求:有的学生说想了解京剧脸谱,有的想了解京剧的唱腔,还有的想了解京剧的艺术流派等,这样学生们都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寻找课外知识进行教材重组给予补充,京剧的形成、行当、四大功夫等加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生动形象的介绍,增强视听感知,在此基础上,亲身模仿,妆扮表演,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的魅力。
另一方面,我们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想知道的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收集再进行教材重组。
总之,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不能离开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我们在反对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关注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也不要过于藐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知识技能教学方式的改变能使音乐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能使我们的学生喜爱音乐课,形成乐学的群体效应,能让孩子们在参与体验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产生愉悦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王安国、吴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2、《音乐教育的哲学》[美]贝内特·雷默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4年6月版3、《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4、《当代美国音乐教育》管建华著5、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第296页6、苏姗朗杰《艺术的问题》第79页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