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症同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症同源——肾虚证、免疫低、亚健康都是气血惹的祸肾虚证:气滞血瘀、气血失衡

《黄帝内经》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五行属水”,古代医家称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与人体生命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肾脏衰,形体皆极。肾中精气是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主宰着人的寿命和生命质量。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为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而气则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两者并行以供给人体各脏腑组织之营养需要。任何一种原因包括七情、六淫、外伤跌仆,各种疾病的发生均将影响气血的正常循行,首先出现气血失衡,流通受阻,瘀血停滞。由于瘀血的产生和存在,使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然后才出现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因此,肾虚证的发病根源在于气滞血瘀,气血失衡。

气血一旦受损,脏腑的生理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加重气血失衡,形成恶性循环,最后脏器功能衰老直至死亡。可见“滞”是现象,“瘀”是本质。然而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自然界和疾病的不断斗争中,正气必然受到消耗,由于气虚推动血液无力,更加重了瘀血的阻滞。

免疫低:气血匮乏、气血两虚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会环境之中,时刻接受着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的侵袭,但是有的人会生病,有的人却不会生病,这是由于不同机体的免疫力状况决定的。人体的免疫体统有两大体系:一是防御体系,它主要负责抵御外来的伤害,包括,免疫系统,修复系统,应激系统。二是调节体系,主要负责机体各个

器官的正常协调和运转。

中医学认为,免疫力的强弱与气血休戚相关。气在表则护卫皮毛,充实腠理,使人有抗邪能力;在内则导行血脉,升降阴阳,周流一身。故而人体免疫系统需要靠充足的气血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气充则强、气少则虚,气顺则平,气逆则病。气血有变,免疫系统中的防御能力和调节能力就会出现失常,防御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时,外因干扰,疾病就产生了。

可见,气血足,免疫好。气血亏,免疫低。增强免疫力,重在气血!

亚健康:气血不畅,阴阳失衡

当今社会,我们被各种毒素和污染所包围。食品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各种重金属和化学污染物进入我们的体内,产生不能被人体正常分解和代谢的毒素,淤积在气血运行的通道之中,造成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衡。

中医理论认为健康人应是平衡协调的有机体,《素问·生气通天论》有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里的“平”与“秘”均指平衡,以阴阳为纲指出平衡身心健康的根本。

《素问·调经论》也对平人进行定义:“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正常机体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自我调节,维持人体阴阳气血、升降出入的相对平衡。一旦气血阴阳之间这种平衡状态出现偏离,人体就会出现各种趋向病理的亚健康状态。

气血足百病除——治病之要诀,在明气血

“气血足,百病除。”只有气血充足,才有利于全身经络的通畅,有了充足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人体的脏腑才能得到更好的濡养而使功能强健起来。气血

充足、经络畅通、脏腑功能强大,我们的身体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强大的免疫体系,既能够及时清理内部的各种毒素,又足以抵御外来的致病因素。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条河流,经络和血管是河床,气血是奔腾的河水,疾病则是河床中的杂草和泥沙。气血充盈时,滔滔河水遇到杂物不仅毫不停滞,还能席卷沉滓,始终保持河床通畅;但是如果气血不畅,河水的流速缓慢,河床中的杂草和泥沙不仅不能被及时冲走,反而会淤积越多,最终导致河床淤堵,成为一潭死水,人自然就百病缠身了。

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无不伤及气血。《医林改错》有言:“治病之要诀,在明气血”。因此,只有抓住气血这个总的根源,对不同病症实行源头诊治,才会让人们从多病多药的可怕现实中解脱出来,达到“气血充盈,百病不生”的健康状态!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人如灯,气血是油!油满则灯旺;油干则灯灭!身体依赖“血”提供养分,依赖“气”传输养分。在气与血的关系中,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气以推动、温煦为主;血以营养、滋润为主,所以血到之处,气一定到,气到之处,血未必随。气和血无论在生理、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滋生,互相影响的。所以中医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说法。可见,机体中绝不存在无气之血,也不存在无血之气。

补肾不补血,肾脏更衰竭!

“血为主,肾为辅,血为重,肾为轻”(《医学真传•肾血》)。

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吃

得饱了,干起活来才有劲。而“血”就是脏器的“饭”。

肾脏没吃饱,它担负的排毒工作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此,身体内的各种毒肯定就不能及时排到体外,就容易引起各种疲疲劳症、免疫低、亚健康症状。这个时候如果还是不给肾脏吃“饭”——补血,而是补充其他东西,反而加重了肾脏的负担,让肾脏更加衰竭!

补血不补气,全是白费力!

“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医宗必读》)。气能生血,气旺则血生,气盛生血不足,可致血虚,或气血两虚,治疗以补气主,兼顾补血养血,而不能单纯补血。气能行血,气虚或气滞,可致血行减慢而瘀滞不畅,是为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治宜补气行血或理气活血化瘀。气机逆乱,则血行也随之逆乱,如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则常可导致昏厥或咯血,治疗则宜降气和血。气能摄血,气虚不能摄血,可导致血高经脉而出血,治宜补气摄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