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一模语文解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试题

本试卷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奇峰巨顶自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倚槛苍茫千古事,____①____”,临风凭栏,感慨一番。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皆为“高高在上”所得。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_____②____。“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因此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千年的诱惑。然而,“登高”又并非文人

独嗜,百姓对此亦兴味索然

....。秋收毕,....,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乐此不疲

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tíhú酥酪上凝聚的油佛教用以比喻佛性。比喻

美酒)一场。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

....,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

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名胜。“江南三大楼”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受驱于重阳雅集、

登高览景的欲望,一旦矗起,则声名大噪

....,“游必于是,宴必于是”。因为古人认为自己是自

然之子,他们心目中有“高”,他们崇高、尊高、仰高。

从“登高”意义上说,“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1.填入文中两处【】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风糜良辰怆(chuàng)然召(zhāo)唤B。风糜良晨怆(chuāng)然召(zhāo)唤

C。风靡良晨怆(chuāng)然召(zhào)唤D。风靡良辰怆(chuàng)然召(zhào)唤

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指时兴的风气.形容某种事物在一段时期内非常流行;像草木顺风倒向一边糜méi 良辰美好的时光。

2.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兴味索然B。乐此不疲C。游目骋怀D。声名大噪

兴味索然 ( xìng wèi suǒ rán )【解释】:索然:毫无兴趣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3.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①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A。天开美景风云静B。过江多少六朝山

C。爽气西来两袖清D。座揽清辉万川月

倚槛yǐ kǎn 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安庆城外临江有大观亭,风光颇胜,文人题咏不少,此联为陶沄撰。倚槛远眺,有无限江山兴废之情。与陈子昴《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情调相近。下联“六朝”两字尤妙。盖山非六朝所有,亦不随六朝而亡,着此二字,则咏史之意顿出。

4.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既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

B。既是感悟生命、抒发情怀的方式,又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仪式。

C。既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又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

D。既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感悟生命、抒发情怀的方式。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与杨炯、陈子昂(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开创了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B。在《游褒禅山记》中感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江南三大楼吸引了众多文人吟诗作赋,其中关于岳阳楼的诗文就有杜甫的《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提及的赏菊、登高、插茱萸都是重阳节的习俗。

6.对“…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人少了登高赋诗的冲动和雅兴

B。现在少了百姓庆丰、朋友相聚的欢乐

C。今人对“高”的敬仰之情淡薄了

D。现在只被视为敬老节,没有了文化内涵

7.对下面文段中划线句是否有语病的判断及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写对联、贴对联,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独具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①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超出其它任何一种文艺形式。老百姓可以不读

小说,不听戏,不看电影,唯独不能没有对联。有学者说:“没有一种文学体裁能像对联这样家喻户晓,②能让广大群众所接受。从这一点上说,这份遗产就值得珍视。”

A.①②都无语病。

B.①②都有语病:①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一词,②把“让”字改成“为”字。

C.①无语病;②有语病,把“所”字去掉。

D.①有语病,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一词;②无语病。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袁宏字彦伯,父勖[xù],临汝令。袁宏字彦伯,父亲袁勖,为临汝县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袁宏有超人才华,文章造诣绝佳,曾作咏史诗,意在寄托个人志趣抱负。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当时谢尚驻镇牛渚,乘秋夜月色,穿上民服与随从率性自在地泛游江上。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恰巧袁宏在一小船中诵诗,朗诵清晰悦耳,文辞又华丽出众,于是谢尚泊舟倾听很久,派人去探问。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回报说:“是袁临汝的公子在咏诗。”这就是上述咏史之作。尚即迎升舟,与之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谢尚立即让随从邀请袁宏登上自己的船,并与他谈论,自夜达旦未眠,从此袁宏的声誉日渐显扬。

尚为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引宏参其军事。谢尚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召引袁宏参谋其军事。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笔,专综书记。袁宏多次升迁直到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桓温看重他的文笔,让他专门掌管文书记录和撰写工作。宏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袁宏后来作《东征赋》,赋末称颂渡江南迁的德高望众的名流,惟独未写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其时伏滔早在桓温府,又与袁宏交好,极力地劝他补叙桓彝,袁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桓温知道后特别生气,但是忌惮他是一代文学大家,不想让人特意去询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后游青山饮酒归来,命令袁宏与他同车,从属多为袁宏感到害怕。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行了数里,桓温质问袁宏:“听说你写《东征赋》,称举了很多先贤,为什么没有提到家父呢?”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闲暇)启,不敢显之耳。”袁宏答道:“尊公的称谓不是下官敢擅自提及的,既然还没来得及向您请示,也就不敢写出来了。”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桓温怀疑不是实话,就又问到:“你打算用什么言辞来写呢?”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袁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