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安全管理

高支模安全管理
高支模安全管理

高支模安全管理

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发布事故情况通报:2020年1月5日下午15时30分时左右,武汉市江夏区的武汉巴登城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一期,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发生高支模整体坍塌事故!

事故发生后,市区两级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全力进行搜救。截至1月6日下午15时,已完成对被困人员的搜救工作,事故造成6人死亡,5人受伤,受伤人员伤情均较为稳定。

年关岁尾死守安全

高支模的安全施工已引起了与工程相关的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共同重视,重大支模架整体坍塌事故也给了我们众多教训。但也有一部分施工和监理人员尚留侥幸心理,对所负责的工程搭设高支模架的深入检查力度不够。今天分享一份十分优质的高支模施工交底资料,望能促进工程现场对高支模施工安全的把握。

一、工程概况

车站为地下两层11米岛式站台车站,车站标准段外包宽度19.7m,车站外包总长度231米,车站顶板覆土约3.00m,车站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5.06米。主体结构尺寸为:顶板厚800mm;中板厚400mm;底板厚900mm;侧墙厚700mm。盾构端头及标准段顶纵梁为1200×2000mm,中板下纵梁800×1000mm,底板纵梁为1400×2000mm;框架柱类型有3种:700×1200mm、700×1300mm、700×900mm。

二、施工技术参数

(一)主体结构各部位技术参数

1、中板、顶板

①采用18mm厚竹胶板;②模板底设横向100×100mm方木(次龙骨)方木间距300mm;③次龙骨下设纵向2根双拼φ48×3.5mm钢管(主龙骨),间距900mm;④主龙骨下设支撑顶托,顶托放置在φ48×3.5mm的碗扣脚手架立杆上,立杆间距900×600mm,步距1.2m。

2、倒角模板

侧墙倒角模板采用定型钢模(尺寸300×900×1000mm),模支撑为模板后加设2根10#热轧槽钢作龙骨,钢管支架加固体系。

3、梁

①梁模板采用18mm厚竹胶板;②梁底模板下设横向100×100mm方木(次龙骨),间距200mm;③次龙骨下设纵向2根双拼φ48×3.5mm钢管(主龙骨),标准梁处间距600mm;④主龙骨下设支撑顶托,顶托放置在φ48×3.5mm的碗扣脚手架立杆上,立杆间距标准梁处600×600mm,步距0.6m;⑤梁侧模板外设竖向100×100mm方木(次龙骨),间距200mm。

4、端头井侧墙

①采用18mm厚竹胶板,支撑体系为满堂脚手架水平对撑;②侧墙模板在地面预先拼装完成,面板共由2.44m×1.22m竹胶板组合而成。竖向内背楞采用100×100mm方木,水平间距不大于200mm;③横向外背楞采用双拼钢管(φ48×3.5mm);采用600mm等距布置;④侧面支撑体系支撑点布局为600×600mm。

5、标准段侧墙

采用2200×2000钢模板,支架体系为三脚架。

6、柱

①采用18mm厚竹胶板;②次龙骨采用100×100mm方木,间距为250mm;③主龙骨采用双拼钢管(φ48×3.5mm),间距为900mm;④主龙骨采用ф14螺杆对拉,竖向间距900mm,横向间距600mm。

(二)施工方法

1、单侧支架系统施工

(1)单侧支架的组成

单侧支架由埋件系统部分和架体两部分组成,其中:埋件系统包括:地脚螺栓、连接螺母、外连杆、外螺母和压梁。

根据本工程负一层、负二层侧墙的高度,选择架体高度H=5200mm,三角架采用14#槽钢双拼组成,如下图所示。

单侧支架系统构造示意图

(2)施工工艺

弹外墙边线→钢筋绑扎并验收后→合外墙模板→单侧支架吊运到位→安装单侧支架→安装加强钢管(单侧支架斜撑部位的附加钢管,现场自备)→安装压梁槽钢→安装埋件系统→调节支架垂直度→安装上操作平台→再紧固检查一次埋件系统→验收合格后砼浇筑。

单侧支架系统施工工艺图

(3)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法

1)埋件部分安装

埋件材料选用一级光圆钢,直径为28mm、L=900mm的螺杆。地脚螺栓埋入砼面长度为700 mm,伸出地面为200 mm;各埋件杆相互之间的纵向距离为400 mm。在靠近一段墙体的起点与终点处宜各布置一个埋件,具体尺寸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a、埋件系统及架体示意图见上图,埋件与地面成45度的角度,现场埋件预埋时要求拉通线,保证埋件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埋件角度必须按45度预埋。

b、地脚螺栓在预埋前应对螺纹采取保护措施,用塑料布包裹并绑牢,以免施

工时砼粘附在丝扣上影响上连接螺母。

c、因地脚螺栓不能直接与结构主筋点焊,为保证砼浇筑时埋件不跑位或偏移,要求在相应部位增加附加钢筋,地脚螺栓点焊在附加钢筋上,点焊时,请注意不要损坏埋件的有效直径。

2)模板及单侧支架安装

a、单侧支架相互之间的距离最大值为750 mm。支架中部用施工常用的

φ48钢管架起。

b、合墙体模板时,模板下口与预先弹好的墙边线对齐,然后安装钢管背楞,

临时用钢管将墙体模板撑住。

c、在直面墙体段,每安装五至六榀单侧支架后,穿插埋件系统的压梁槽钢。

d、调节单侧支架后支座,直至模板面板上口向墙内倾约5mm因为单侧支架

受力后,模板将略向后倾。

2、侧墙模板施工

(1)模板结构布置

由于设计围护结构为主体结构外墙,因此在侧墙施工时,模板要进行单侧支模。端头侧墙采用18mm厚竹胶板,次楞采用木方100×100mm,间距150mm、主楞采用2根1组的双拼钢管,间距600mm;

标准段侧墙模板采用2200×2000,8mm厚钢模板,结合三角撑组合成整个模板体系。外侧墙模板施工在墙体钢筋施工完毕后,外侧墙模板因不能采用穿墙螺栓,模板固定需要三角撑斜撑固定。

(2)工艺流程

浇注底板混凝土→外墙体施工缝的清理→弹模板定位控制线→绑扎墙体钢筋同时搭设支架→拼装单面模板→模板及支架加固→验收。

(3)施工技术措施

清理墙体内杂物,并在基础底板上弹好各墙体边线、标高线和支模控制线,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为了保证板面的清洁,每道墙体均在施工缝收口网处设50×50mm清扫口一个。墙体模板支设完毕后对模板上口抄平,模板控制标高校准后方可对模板进行加固。

侧墙模板及三脚架安装剖面图

3、中板(梁)、顶板(梁)模板施工

(1)模板结构布置

(端头井)扣件式钢管支架体系模板安装横剖面图

(标准段)套架式模板支架体系安装横剖面图

模板支架抱柱布置图

(2)工艺流程

中板(顶板)施工工艺流程:放轮廓线→中板(顶板)支撑→配模、立模→绑扎顶板钢筋→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养护。

(3)施工技术措施

车站中板、顶板采用碗扣式满堂脚手架,面板采取厚18mm竹胶板,立杆采用直径φ48壁厚 3.5mm钢管,可调托架上方沿纵向设2根双拼φ48×3.5mm钢管,纵向钢管顶部沿横向铺设100×100mm方木作为模板垫

木(间距200mm),最后铺设18mm竹胶板。立杆间距0.9×0.6m,水平横杆的垂直间距为1200mm,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5跨设一道横向和纵向的竖向剪刀撑,同时从板顶向下第一道水平杆、板底扫地杆处和板范围内的中间部位各设置一道连续的水平剪刀撑。

②梁、板底模板安装时,考虑砼的落沉量将模板标高台高1cm,并按跨度的2‰~3‰进行起拱。

③此外,在每个结构段两端的中心位置各布设一个监测点,从板顶次龙骨上掉下一个垂球,开始浇筑前先量取垂球与地面的距离,用标杆标记好。在浇筑过程中,派专人对模板支架进行监测,观察垂球与标杆标记位置的相对变化量和支

架是否有异响,若其变化量大于2.25mm时或支架有异响时,必须立刻停止浇筑,撤离所有施工人员,采取措施对模板支架进行加固,待加固完成后方可继续

施工。

④剪刀撑按5跨间距布置纵向及横向的竖向剪刀撑,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在5~7根之间,每道剪刀撑宽度为5跨左右,斜杆倾角宜在45~60°

之间。

4、立柱模板施工

(1)施工工艺

搭设支架→弹出立柱位置线→剔除接缝混凝土软弱层→安装柱模板→安装柱箍、对拉螺栓加固→加设斜撑→模板预检。

(2)施工技术措施

①柱模板采用预制木模板,柱子截面尺寸最大为800×1200mm。面板采用18mm厚的竹胶板,竖向背楞(次龙骨)采用100×100mm方木,横向背楞(主龙骨)采用双拼钢管(φ48×3.5mm),主龙骨四周由φ14对拉螺杆固定。次龙骨最大间距250mm,主龙骨最大间距900mm。

②柱模板安装需严格控制其轴线、标高、垂直度和模板内边线截面位置,安装前由测量人员认真核对图纸,检校轴线及标高控制点位,确保无误后方可组织安装。

③柱模加固主要依据其自身刚度、钢管支撑及四角设置的附加Φ14的对拉。柱模支撑采用Φ48×3.5mm钢管斜向支撑在主龙骨上,斜向支撑每个立面双排布置,一段顶在主龙骨上,另一段顶在100×100的方木上,方木靠在地锚上(地锚为Φ25钢筋)。立柱模板顶面高出上层板底面5cm,以便脱模后凿除柱头浮浆后,立柱能进入上一层梁或板内2~3cm。

④为避免模板下口缝隙局部漏浆造成质量缺陷,柱模板安装前需使用等强标号砌筑砂浆于柱底进行找平。

⑤为避免上、下模板接缝处局部漏浆造成质量缺陷,于接缝处粘贴海绵条。

柱模板立面示意图

5、底板模板施工

倒角模板采用壁厚5mm定型钢模,支撑为模板后纵向加设2根10#热轧槽钢作龙骨(主楞),钢管支架加固体系。为确保混凝土面及倒角模板不变形发生位移,支设钢模前,先在板或墙内预埋支撑钢筋,间距900mm。

(三)施工质量要求

1、模板安装

①模板施工允许偏差

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位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性。见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表、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允许偏差表。

表1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表

表2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表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②模板施工一般要求

a、顶板、中板采用胶合板,模板下铺100×100mm方木平放进行衬垫,以便胶合板与方木固定,提高板模刚度,保证板面平整度要求,并且相邻两块竹胶板无论横向拼缝还是纵向拼缝,保证在同一根方木上进行搭接,设木钉固定,避免出现错台。

b、模板用于结构施工前,先进行除锈及清污处理。竹胶板板模在模板拼装校正完成,在板柱钢筋绑扎前进行脱模剂涂刷,脱模剂采用专用水性脱模剂均匀涂刷,保证后期脱模效果。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对侧墙、立柱、板梁模板所有拼缝进行一次细致检查,对可能造成漏浆的拼缝采用玻璃胶在模板外侧进行密封,以保证模内混凝土面的光滑平顺。混凝土浇注前,对模板表面进行彻底清洗润湿,清除焊碴、杂物,保证模板表面清洁干净,以提高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性,控制好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

c、模板安装后仔细检查各构件是否牢固,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是否有所遗漏,安装是否牢固,位置是否准确,垂直度采用吊锤控制,要求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是否在规范允许值以内,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是否良好,不留施工隐患。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经常检查模板的工作状态,发现变形、松动现象及时予以加固调整。

2、模板拆除

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对非承重侧墙模板,混凝土强度应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

对于承重板,要求达到规定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的百分率(见下)后才能拆模,模板的拆除顺序一般是先非承重模板,后承重模板;先侧板,后底板。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拆除竖直面模板,应自上而下进行;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①墙体、柱子及梁侧模板拆除

侧墙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 2.5Mpa,以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压结果为依据,每段测试一次。柱子模板及支架必须在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墙体、柱子定型模板及支架拆除时,拆除顺序与模板安装顺序相反,先拆支架,后拆模板。墙体模板拆除,首先拆下模板与支架连结螺栓,再松开地脚螺栓,使模板及支架向后倾斜与墙体脱开。如果模板与混凝土墙面吸附或粘结不能离开时,可用撬棍撬动模板下口,不得在墙上口撬模板,或用大锤砸模板。拆除时砼强度达到能够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即可,现场根据经验及实际情况确定拆模时间,拆除时一定保证砼表面不受损。

②中、顶板及梁模板拆除

a:顶、底板及梁模拆除时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根据现场同条件试块试压强度

报告及现场试验结果,砼强度达到要求,拆模申请批准后,方可拆除顶板模板。

b:拆模强度控制:现浇顶板模拆除,以现场同条件试块试压强度为依据,各部位拆模时砼强度要求见下表。

表3 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c:负一层板、顶板模板及支架拆除时,先拆掉碗扣支架,每根主楞留1~2根立杆支柱暂不拆。操作人员站在已拆除的空隙间,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其龙骨自由坠落。用钩子将模板钩下,等该段的模板全部脱模后,集中运出码好堆放。

d:拆除模板时拆下的扣件、螺栓,及时收集整理。

3、支撑体系安装

端头扣件式满堂支撑架安装满足以下要求:

1)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②纵向水平杆

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

b: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架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②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

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3)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

4)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

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5)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6)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部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

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7)脚手架立杆的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

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b: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8)满堂支撑架立杆、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1)、3)、4)、5)、7)条的规定,水平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

9)满堂支撑架应根据架体的类型设置剪刀撑,在扫地杆处设置一道,剪刀架交叉层设一道,顶部水平杆处设置一道;所有剪刀撑与立杆相接处均应用扣件连

接,如不便连接,应在相邻横杆处连接,横向剪刀架每隔不大于4.8m设置一道;

10)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60度,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或横)向夹角应为45~60度。剪刀撑斜杆接长应符合7)条规定;

11)满堂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4、标准段碗扣式满堂支撑架安装满足以下要求

1)支撑体系采用碗扣式脚手架。脚手架钢管进场后,对钢管、扣件进行检查

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2)模板支撑架应根据所承受的荷载选择立杆的间距和步距,底层纵、横水平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小于或等于350mm,立杆底部应设置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7m。

3)模板支撑架斜杆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当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应设置通高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②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③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4)当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4.8m时,顶端和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

5)当模板支撑架周围有主体结构时,应设置连墙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