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军机大臣列表与简略研究
词臣久任:清中期中枢权力格局特点探析(1735—1861)
2024年第2期(总第343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2ꎬ20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N.343清史研究词臣久任:清中期中枢权力格局特点探析(1735 1861)刘文鹏ꎬ杨菊丽摘㊀要:清代康雍乾时期ꎬ由于学习汉文化的需要ꎬ几代皇帝非常重视对具有文学艺术才能之词臣的选拔ꎬ由此形成一个人数众多的词臣群体ꎮ这些词臣和皇帝关系密切ꎬ跻身高层ꎬ并成为中枢决策机构中一种持续稳定的政治力量ꎬ甚至领衔中枢ꎬ对清朝军政要务的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ꎬ成为清代中后期中枢政治格局的一大特点ꎮ关键词:清中期ꎻ词臣ꎻ中枢机构ꎻ权力格局中图分类号:K249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4)02-0166-1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清代军机处议复档研究 (22JJD77059)ꎮ作者简介:刘文鹏ꎬ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ꎻ杨菊丽ꎬ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ꎮ㊀㊀所谓词臣ꎬ就是中国古代精于文学艺术㊁诗词歌赋ꎬ或擅长书法㊁绘画艺术的大臣ꎮ这些人借助文艺才能ꎬ获得皇帝的特殊赏识ꎬ从而被重用ꎬ可以在官场上晋升高职ꎮ这种现象自唐宋以来一直存在ꎬ在清代特别突出ꎮ尤其是在军机处创设并成为清朝的政治中枢后ꎬ词臣在军机处中一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政治力量ꎮ一方面有些出身词臣的军机大臣任职时间长达十几年㊁二十几年ꎬ甚至超过三十年ꎻ另一方面军机处中词臣的递补非常及时ꎬ一旦一个词臣出缺ꎬ必定会有另外一个词臣被选拔进入军机处ꎮ乾隆时期还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选拔词臣进入中枢的培训机制ꎮ由此ꎬ这些擅长文学艺术的词臣ꎬ由于靠近清朝政治权力核心ꎬ借帝王眷顾ꎬ跻身大僚之列ꎬ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ꎮ词臣久任中枢成为清朝中后期的一个突出特点ꎮ词臣专长ꎬ或书法ꎬ或绘画ꎬ或辞藻ꎬ各有所长ꎬ但书法是他们的一个基本的㊁共通的技能ꎮ可以说ꎬ在一定程度上ꎬ书法是一个人能否成为词臣的基本门槛ꎮ故本文对词臣的探讨多以其书法造诣为例ꎮ学界对清代词臣的研究多从艺术史角度展开ꎬ对他们与政治的关系虽有一些成果ꎬ但明显不足ꎬ特别是对词臣与清朝长时段内中枢政治变革的关系缺少深入探究ꎮ本文拟在总结清代词臣群体特点的基础上ꎬ对词臣久任中枢的问题做出具体剖析ꎬ以进一步管窥清代中枢政治的权力运行机制ꎮ㊀㊀一㊁康熙以降词臣群体的形成清代词臣群体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时期ꎮ康熙帝年幼继位ꎬ十分倾慕汉文化ꎬ勤奋好学ꎬ甚至到咯血的地步[1]234ꎮ他设置南书房ꎬ让诸多文学侍从入值内廷ꎬ教授皇帝儒家经典㊁诗词书画等ꎮ (康熙)十六年(1677)ꎬ圣祖命择词臣谆谨有学者日侍左右ꎬ设南书房ꎮ («清史稿»卷二六七«张英传»)这应该是清代 词臣 正式出现的开始ꎮ当时ꎬ康熙帝选中张英㊁高士奇二人ꎬ不但入值南书房ꎬ食内廷供奉ꎬ而且赐第西安门内ꎬ词臣入居禁城自此始ꎬ也是词臣进入清代政治生活的开端ꎮ他们负责给皇帝做一些诗书词画方面的辅导ꎮ康熙帝所到之处ꎬ此二人常形影不离ꎮ除张英㊁高士奇外ꎬ当时的饱学名宿㊁艺术大家很多都曾入值南书房ꎬ精通诗文者有王士祯㊁查慎行㊁朱彝尊等ꎬ书法名家有沈荃㊁何焯等ꎬ而科举及第的新秀如徐乾学㊁王鸿绪等人也位列其中ꎬ可谓名家荟萃ꎮ这些人学问优长ꎬ在书画艺术和鉴赏方面661声誉卓著ꎬ对皇帝影响至深ꎮ以高士奇为例ꎬ他不但精通诗书ꎬ博闻强识ꎬ而且在当时还是书画鉴赏大师ꎬ和梁清标㊁安岐共同组成著名的 三家村 ꎬ在书画收藏和鉴赏上具有很高的地位ꎮ高士奇自康熙十年入侍内廷ꎬ与皇帝前后相伴二十余年ꎮ十七年ꎬ康熙帝曾表达出对高士奇学问的敬佩之情ꎬ曾言: 得士奇ꎬ始知学问门径ꎮ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ꎬ一览即知其时代ꎬ心以为异ꎬ未几ꎬ朕亦能之ꎮ士奇无战阵功ꎬ而朕待之厚ꎬ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ꎮ («清史稿»卷二七一«高士奇传»)高士奇没有军功ꎬ而皇帝却对他特别优厚ꎬ即使高士奇犯了很多错误被屡屡弹劾ꎬ康熙帝每次都不吝保护ꎬ这也造成高士奇等人一时间借机弄权㊁影响朝政的状况ꎮ 康熙中谕旨ꎬ皆其拟进ꎬ故高江村之权势赫奕一时ꎮ [2]375二十八年ꎬ高士奇被劾结党营私㊁招权纳贿ꎬ康熙帝不得已将其革职ꎬ令其休致回籍ꎮ五年后ꎬ康熙帝又趁修纂«明史»之机ꎬ再次令高士奇入值南书房ꎬ很快擢升礼部侍郎ꎮ三年后高士奇以回家养母为名致仕ꎮ四十二年ꎬ康熙帝南巡ꎬ令高士奇到淮安接驾ꎬ然后让他陪驾到杭州ꎬ并随皇帝回銮京师ꎮ期间ꎬ高士奇 屡入对ꎬ赐予优渥 ꎮ同年ꎬ高士奇病逝ꎮ康熙帝专赐谥 文恪 («清史稿»卷二七一«高士奇传»)ꎮ可见ꎬ康熙帝与这位词臣相交之深ꎮ军机处产生以后ꎬ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制发生变化ꎬ军机处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ꎬ也成为词臣进行政治角逐的战场ꎮ乾隆时期ꎬ词臣益发受到皇帝倚重ꎬ其中一个典型代表是张照ꎮ张照是康熙四十八年进士ꎬ后入值南书房ꎮ张照是著名的藏书家㊁书法家㊁戏曲家ꎬ他在乾隆时期根据内府所藏书画作品ꎬ主持编纂了«石渠宝笈»(44卷)㊁«秘殿珠林»(24卷)ꎬ并在音律㊁戏曲方面均有建树ꎮ张照 敏于学ꎬ富文藻ꎬ尤工书 («清史稿»卷三ʻ四«张照传»)ꎬ早年学董其昌书法ꎬ中年以后结合颜真卿㊁苏轼㊁黄庭坚㊁米芾㊁赵孟頫之作ꎬ锐意创新ꎮ其楷书字体平正圆润ꎬ是清代 馆阁体 代表ꎬ草书则浑朴雄健ꎬ气势贯通ꎮ雍正㊁乾隆两代皇帝的书法颇受张照之益ꎮ«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均收录张照诸多作品ꎮ但张照为官能力平平ꎮ乾隆元年ꎬ他因教唆人参劾鄂尔泰ꎬ被革职逮治ꎬ下狱治罪ꎬ后以 怀私挟诈㊁扰乱军机 论死ꎮ但乾隆帝仅将其革职ꎬ很快便又令其在武英殿修书(«清高宗实录»卷二六)ꎮ次年ꎬ乾隆帝任命张照为内阁学士㊁南书房大臣ꎬ不久再次升任刑部尚书ꎮ乾隆十年ꎬ张照去世ꎬ乾隆帝赐谥 文敏 ꎬ加太子太保衔ꎮ后来虽又发现张照在狱中时曾写下过对皇帝的怨望不满之词ꎬ但乾隆帝对他仍极力保全ꎬ不予追究ꎮ其原因在于ꎬ乾隆帝极其推崇张照的书法ꎬ在他看来ꎬ 照虽不醇ꎬ而资学明敏ꎬ书法精工ꎬ为海内所共推ꎬ瑕瑜不掩ꎬ其文采风流不当泯没也 («清史稿»卷三ʻ四«张照传»)ꎮ对于张照的书法成就ꎬ乾隆皇帝也曾专门作诗论曰: 书有米之雄ꎬ而无米之略ꎮ复有董之整ꎬ而无董之弱ꎮ義之后一人ꎬ舍照谁能若ꎮ即今现其迹ꎬ宛心人成于昨ꎮ精神贯注深ꎬ非人所可学 [3]468把张照视作 義之后一人 ꎬ可见乾隆帝对张照的钦佩之情ꎮ三十多年后ꎬ乾隆帝仍把张照列为 五词臣 之首ꎬ表现出对这位词臣的尊崇与怀念ꎮ在词臣群体中ꎬ也不乏父子同朝㊁叔侄相继的事例ꎮ其中包括张英㊁张廷玉父子ꎬ先后都官至内阁大学士ꎮ蒋廷锡㊁蒋溥父子ꎬ戴均元㊁戴衢亨叔侄ꎬ都曾长期任职内阁和军机处ꎮ尤其是董邦达㊁董诰父子ꎬ更是凭借书法绘画艺术ꎬ见信于乾隆帝ꎮ董邦达是雍正十一年的进士ꎬ以书画闻名于世ꎮ乾隆初期ꎬ董邦达逐渐获得皇帝赏识ꎬ于乾隆十二年入值南书房ꎬ此后官位一路飙升ꎬ先后任内阁学士ꎬ历户㊁工㊁吏各部侍郎㊁左都御史ꎬ最后官至工部尚书㊁礼部尚书ꎮ乾隆三十四年ꎬ董邦达以老病乞解任ꎬ乾隆帝谕曰: 邦达年逾七十ꎬ衰病乞休ꎬ自合引年之例ꎮ惟邦达移家京师ꎬ不能即还里ꎮ礼部事不繁ꎬ给假安心调治ꎬ不必解任ꎮ («清史稿»卷三ʻ五«董邦达传»)可见董邦达受眷顾之隆ꎮ至于董诰ꎬ从艺术史角度来看ꎬ其书法绘画水平虽不及董邦达ꎬ但他在政治上的成就远迈其父ꎮ董诰是乾隆二十八年进士ꎬ此时董邦达已任工部尚书ꎮ此后ꎬ董诰也因为擅长绘画ꎬ成为乾隆帝的文学侍从ꎬ渐升迁至内阁学士ꎮ乾隆四十四年ꎬ董诰被任命为军机大臣ꎮ乾隆五十二年ꎬ加太子少保ꎬ擢户部尚书ꎮ至此ꎬ董诰从考中进士ꎬ用了24年的时间ꎬ在761官位方面就超越了其父董邦达ꎮ但对董诰来说ꎬ这仅仅是他任枢臣的开始ꎮ直到嘉庆二十三年ꎬ除中间有一年多丁忧外ꎬ董诰一直任职于军机处ꎬ时间达37年之久ꎮ其先后任东阁大学士㊁文华殿大学士ꎬ并晋封太子太保ꎮ嘉庆二十三年ꎬ董诰被允准退休ꎬ且享受全俸ꎮ不久董诰去世ꎬ皇帝令 赠太傅ꎬ上亲奠ꎬ入祀贤良祠ꎬ赐金治丧ꎬ御制诗挽之 («清史稿»卷三四ʻ«董诰传»)ꎬ死后也算哀荣备至ꎮ乾隆四十四年ꎬ乾隆帝作«怀旧诗»ꎬ称赞他执政期间的 五阁臣 五督臣 五功臣 五词臣 ꎮ其中ꎬ 五词臣 就是指张照㊁梁诗正㊁汪由敦㊁钱陈群㊁沈德潜五人ꎮ他们对乾隆皇帝学习文学艺术影响极大ꎬ皇帝曾这样评价沈德潜: 朕于沈德潜ꎬ以诗始ꎬ以诗终ꎮ («清史稿»卷三ʻ五«沈德潜传»)除 五词臣 外ꎬ乾隆身边的词臣还有励宗万㊁于敏中等很多人ꎮ和康熙帝一样ꎬ乾隆帝周围也有一个比较庞大的词臣群体ꎬ他列出的 五词臣 只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ꎬ是对他影响最大或者使他受益最多的几个人ꎮ而且ꎬ清朝的词臣不限于汉人ꎬ位列其中者也不乏满族大臣ꎮ如雍正时期的莽鹄立ꎬ精通绘画ꎬ特别是西洋绘画技巧[4]ꎮ史载: 莽鹄立精绘事ꎬ令恭绘圣祖御容ꎮ («清史稿»卷二九一«莽鹄立传»)但汉族词臣在有清一代数量居多ꎮ㊀㊀二㊁康雍乾时期宫廷文艺风气的转变:词臣何以受重用?㊀㊀虽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ꎬ但清朝皇帝始终保持着对汉文化的尊崇ꎮ词臣在清代政治生活中的活跃ꎬ与康雍乾几代帝王对书画诗词等文学艺术的酷爱分不开ꎮ而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自汉唐至明清ꎬ虽形式各异ꎬ但始终人才辈出ꎮ同时ꎬ又派系众多ꎬ各有所宗ꎮ以书法为例ꎬ明清交替之际ꎬ以王铎㊁傅山㊁张瑞等人为代表的个性书派风行一时ꎬ他们怪诞不羁ꎬ个性彰显ꎬ多擅长行书㊁草书ꎬ看似以丑㊁怪为美ꎬ肆意挥洒ꎬ实则笔力刚劲有力ꎬ临故而创新ꎬ张扬而不失法度ꎮ而以董其昌为代表的一派的行楷ꎬ则雍容圆润㊁中规中矩ꎬ更受清帝青睐ꎮ董其昌是明朝后期著名书画大家ꎬ在中国古代书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ꎬ他的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晚明以降影响极著ꎮ在书法方面ꎬ董其昌一直学宗宋代米芾ꎬ集宋元诸家之长ꎬ以行草书和楷书ꎬ尤其是小楷见长ꎮ其结构字体源于二王ꎬ古劲藏锋ꎬ似拙实巧ꎬ领一时风骚ꎮ在当时虽有临邑邢侗㊁顺天米万钟㊁晋江张瑞图与之齐名ꎬ甚至有 南董北米 之说ꎬ但«明史»纂修者认为 然三人者ꎬ不逮其昌远甚 ꎬ每有 尺素短札ꎬ流布人间ꎬ争购宝之 («明史»卷二八八«文苑传四»)ꎮ董其昌的书法以清秀淡雅自成一家ꎬ在古代书法史上打破了元代以降赵孟頫 雪松体 的长期主导地位ꎬ对后世影响尤巨ꎮ在绘画方面ꎬ董其昌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ꎮ他的画风崇尚 古雅秀润 ꎬ在当时的画坛别具一格ꎬ重塑并引领了当时南方文人山水画的发展方向ꎬ成为此后三百年间中国画的主流和正宗ꎮ在禅宗思想影响下ꎬ他以禅喻画ꎬ积毕生之力撰写«画禅室随笔»ꎬ提出著名的 南北宗论 ꎬ为后世提供了剖析绘画的哲学观念ꎬ成为近三百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ꎮ清初 四王 之首的王时敏ꎬ即 少时亲炙ꎬ得其真传 («清史稿»卷五ʻ四«王时敏传»)ꎮ王鉴与王时敏同宗同龄ꎬ一起 砥砺画学 ꎮ王原祁为王时敏之孙ꎬ得时敏亲授ꎮ王翚则亦曾随王时敏学习二十余年ꎮ与 四王 同时代㊁位列八大山人之一的明朝宗室朱耷ꎬ山水画亦师法董其昌ꎬ描摹宋元笔法ꎮ而且ꎬ 四王 的绘画思想与笔法尤为康雍乾诸帝所推崇ꎬ由此造就清代宫廷学院画派之盛ꎮ曾入侍内廷㊁为康熙帝指导翰墨的沈荃ꎬ其书法师宗同乡董其昌ꎮ康熙帝曾自言: 朕少年好学如此ꎬ更耽好笔墨ꎬ有翰林沈荃学明时董其昌字体ꎬ曾教我书法ꎮ [5]故对董其昌的书法ꎬ康熙帝亦佩服之至ꎬ 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ꎬ其高秀圆润之致ꎬ流行于楮墨间ꎬ非诸家所能及也 [6]ꎮ康熙帝在书法方面远宗二王ꎬ近师华亭ꎮ而他对董其昌一系的推崇ꎬ使朝臣中董字风行ꎬ 圣祖酷爱董书ꎬ臣下模仿ꎬ遂成风气 [7]70ꎮ在这一背景下ꎬ康熙帝的书画倾向也直接影响他的诸位皇子ꎬ胤礽㊁胤祉㊁胤禛等在书法方面无不带有浓重的董书之风ꎮ这其中ꎬ又以胤禛书法出类拔萃ꎬ最受圣祖喜爱ꎬ 圣祖最喜世宗宸翰ꎬ每命书扇ꎬ岁书进百余柄 [8]369ꎮ虽然胤禛在此之外ꎬ又博取诸家ꎬ书法风格更加多861变ꎬ但终究无法摆脱董氏之风的影响ꎮ董字盛行ꎬ一直贯穿康雍时期ꎬ直到张照的出现ꎬ清朝宫廷书法风格才为之一变ꎮ张照突破了康熙以来清朝宫廷书法一味崇董的风气ꎬ更多的是回归元明时期盛行的赵孟頫书法路线ꎮ启功先生在论及张照书法时曾言: 有清八法ꎬ康㊁雍时初尚董派ꎬ乃沿晚明物论也ꎮ张照崛兴ꎬ以颜米植基ꎬ泽以赵董ꎬ遂成乾隆一朝官样书风ꎮ [9]174与康熙㊁雍正一样ꎬ乾隆帝也酷爱书法ꎬ但在张照的影响下ꎬ他的书法与其父其祖风格已有很大不同ꎮ而且ꎬ乾隆帝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绝不局限于书法一项ꎬ凡绘画㊁诗文等皆其所好ꎮ更重要的是他还以宫廷收藏的书画珍品为基础ꎬ先后多次编纂大型的文艺批评典籍ꎮ乾隆八年ꎬ在张照㊁梁诗正等诸多词臣的协助下ꎬ乾隆帝将内府收藏的书画珍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理ꎬ次年完成著录㊁汇编ꎬ取名为«秘殿珠林»ꎮ乾隆十年ꎬ编成«石渠宝笈»ꎬ著录2600余件书画作品ꎬ 一一胪载ꎬ纤悉必详 ꎬ 兼收众美ꎬ定著一编 [10]ꎮ乾隆五十八年ꎬ完成«石渠宝笈»续编ꎬ嘉庆时期完成«石渠宝笈»三编ꎮ这些著录共有225册ꎬ收录历代书画作品1万余件ꎮ收藏之丰富ꎬ品质之珍贵ꎬ即使是曾专门开设画院的宋徽宗也难与其相比ꎬ集大成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成就ꎮ康雍乾几代皇帝对文学㊁书画艺术的嗜好ꎬ以及他们对传统文艺精品的整理ꎬ使清朝在百余年间形成一种浓厚的文学风气ꎬ词臣满朝ꎬ盛极一时ꎮ康熙帝曾命将敖汉千叶莲移种避暑山庄ꎬ命蒋廷锡绘图ꎮ 时内廷翰林题诗者张廷玉㊁励廷仪㊁张照㊁陈邦彦㊁王图炳㊁汪应铨㊁薄海ꎮ纯庙谓:七词臣题咏ꎮ [11]354其场景可谓群星荟萃ꎮ乾隆时期入值军机处的汉族大臣ꎬ除陈大受㊁袁守侗等个别人外ꎬ几乎都参与过乾隆帝书画鉴赏ꎬ词臣更是占据相当大的比重ꎮ汪由敦是乾隆时期 五词臣 之一ꎬ乾隆帝对他的书法诗文非常欣赏ꎬ书法 力追晋唐大家ꎬ兼工蒙隶 («国朝书人辑略»卷四)ꎮ蒋溥擅长诗文书画ꎬ常为宫中节庆作诗作序ꎬ 工花卉ꎬ得其家法ꎬ随意布置自多生趣ꎬ供奉内廷ꎬ画幅岁时经进 [12]ꎬ所呈画作常蒙御题ꎮ刘纶年少隽颖ꎬ擅作古文辞ꎬ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第一ꎬ乾隆十二年ꎬ扈跸木兰ꎬ刘纶奏«秋郊大猎»«哨鹿»二赋ꎬ受乾隆青睐ꎬ刘纶遂继张廷玉后负责记录整理乾隆即兴创作的诗文ꎮ于敏中出自儒学望族金坛于家ꎬ是乾隆三年的状元ꎬ 以文翰受高宗知 («清史稿»卷三一九«于敏中传»)ꎬ同时ꎬ他凭借超群的记忆力更得圣眷ꎬ接任刘纶记录乾隆帝的诗作ꎮ«啸亭杂录»中记载 上朗诵后公为之起草ꎬ而无一字之误 [13]207ꎮ梁国治是乾隆十三年状元ꎬ工诗文ꎬ善书法ꎬ 于唐人楷法真有得力 ꎬ入值军机后乾隆命他掌管诗本(«国朝书人辑略»卷五)ꎮ董诰善绘画ꎬ 秉承家学ꎬ山水绝伦ꎬ早入宋元堂奥 [14]ꎮ其父董邦达 山水取法元人ꎬ善用枯笔勾勒ꎬ皴多逸致ꎬ近又参之董巨ꎬ天姿既高ꎬ而好古复笃ꎬ自然超轶ꎬ为今上所深赏 [15]ꎮ裘曰修㊁董诰㊁王杰㊁沈初㊁那彦成等人还参与了«石渠宝笈»的初编或续编ꎮ可见ꎬ在康雍乾几代皇帝一百余年间ꎬ形成了一种崇尚书画文学艺术的一以贯之的风气ꎬ这一风气虽然中间有着从师宗董其昌到回归赵孟頫的变化ꎬ但并不影响清朝宫廷进行大规模艺术作品整理和艺术批评典籍修纂工作的展开ꎮ这种浓厚的文艺风气也必然造就词臣群体的发达ꎮ然而ꎬ对清朝皇帝ꎬ特别是乾隆帝来说ꎬ培养大批词臣并非仅仅出于文艺嗜好ꎮ词臣成为皇帝选拔枢臣的重要人才来源ꎬ一些词臣亦借助书画才艺ꎬ转而成为为皇帝所倚重㊁掌握清朝军国机要的中枢重臣ꎮ㊀㊀三、词臣久任中枢格局的形成所谓 中枢 ꎬ即掌握一个政权核心决策权的机构ꎮ秦汉以来ꎬ历代王朝的中枢机构先后有丞相㊁尚书㊁中书门下省㊁内阁等ꎮ对清代而言ꎬ清初的中枢机构先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为主ꎬ雍正时期ꎬ军机处成立后ꎬ国家机要事务逐渐转移汇集到军机处ꎬ直至清末ꎬ军机处一直为清朝中枢机构ꎮ所谓词臣久任中枢ꎬ指的就是词臣长期㊁稳定地出任军机大臣的现象ꎮ这是清朝中后期中枢权力格局的一个鲜明特点ꎮ1.军机大臣的身份分析从 人 的角度研究一种制度的变革ꎬ可以使961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一种 活 的制度史ꎬ军机处制度的研究即如此ꎮ民国以来ꎬ史学界从两个方面研究军机处:一是关于军机处的成立时间①ꎮ二是为什么要设置军机处?设置军机处的政治意义何在?最为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ꎬ军机处的设置是为了强化皇权专制ꎬ抗衡满洲贵族ꎬ或消除其他制约皇权的因素ꎬ即将军机处视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标志②ꎮ这一主流观点在学术界已经具有很高共识ꎬ写入从中学到大学的历史教材ꎬ即 军机处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产物 ꎬ 标志着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从此到了高度发展的阶段 ③ꎮ这已成为清代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叙事中的一种标志性话语ꎮ第二种观点ꎬ以中国台湾学者庄吉发为代表ꎬ他在«清代奏折制度»一书中提出ꎬ军需房的设立是适应办理西北军需的需要ꎬ不应过多强调独裁政治的背景及其发展ꎮ第三种观点ꎬ则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ꎬ即军机处的产生是为了保证皇权行使的有效性ꎬ而不是强化独裁ꎬ主要代表学者有白彬菊㊁高翔④ꎮ另一位对军机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是郭成康ꎬ他认为庄吉发将军机处的产生归结于西北战争这种偶然性难以成立ꎬ也不同于白彬菊㊁高翔认为军机处淡化君主独裁㊁使之更加合理化运转的观点ꎬ他将军机处的产生重新拉回到君主专制政治必然性的轨道上来ꎬ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强化对18世纪清朝政治中枢权力运转的描述ꎮ然而ꎬ历史发展的主导者毕竟是人ꎮ在将军机处视为一个权力机构进行整体性制度研究的同时ꎬ还要深入军机处内部ꎬ对军机大臣这一群体在不同时期所担任的不同角色进行微观分析ꎬ才能更好地理解清代军机处的运行状况ꎮ林文仁在«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 以军机处汉大臣群体为中心的探讨(1861 1884)»中ꎬ关注晚清时期围绕军机处中汉军机大臣职位争夺而展开的政治斗争ꎬ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ꎮ笔者曾对雍正以降军机大臣的身份做过统计如下:雍正朝军机大臣中担任过侍卫系统官职者有8人ꎬ以此身份入值者有6人ꎬ概因天子近御ꎬ易得信任ꎮ乾隆时期共任用了51位军机大臣(包括训政时期ꎬ下同)ꎬ满蒙大臣共33人ꎬ其中任过侍卫系统官职的达22人ꎮ因身兼御前大臣㊁军机大臣的和珅专政擅权ꎬ嘉庆帝自亲政以来ꎬ 军机大臣及御前大臣彼此不令相兼 ꎬ例如嘉庆十八年正月ꎬ松筠被任命为御前大臣后ꎬ即退出军机处ꎮ但因满蒙枢臣担任内大臣㊁领侍卫大臣是常事ꎬ嘉庆朝20位军机大臣(包括嘉庆帝召任未至的卢荫溥ꎬ下同)中有仍有6人担任过侍卫系统官职ꎮ道光朝军机大臣共21人ꎬ其中10人是满蒙枢臣ꎬ任过侍卫系统官职者竟有8人ꎮ从属籍角度来看ꎬ雍正朝已知的21位军机大臣中ꎬ除张廷玉等4名汉人ꎬ阿齐图㊁特古忒不详外ꎬ其余马尔赛等15人均属旗人ꎬ占绝大部分ꎬ其中满洲旗人13名㊁蒙古旗人2名ꎮ再辨旗色ꎬ有12人都属 上三旗 马尔赛等11人系正黄㊁071①②③④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非常激烈ꎬ有雍正四年说㊁七年说㊁八年说等三种说法ꎮ持 四年说 的论著主要包括李宗侗«办理军机处略考»(«幼狮学报»1959年)㊁俞炳坤«军机处初设时间新证(上) 兼与七年说和八年说商榷»(«历史档案»1991年第3期)ꎮ持 七年说 的最早可追溯到清人王昶所著«军机处题名记»和刘锦藻所著«清朝续文献通考»ꎬ后世学者则有钱实甫«清代的军机处»(«历史教学»1962年第9期)㊁季士家«浅论清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清史论丛»第五辑)㊁南炳文«军机处设立时间考辨»(«清史研究集»第四辑)㊁冯元魁«军机处与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学术月刊»1981年第10期)㊁冯尔康«雍正传»(人民出版社1985年)㊁庄吉发«清代奏折制度»(台北故宫博物院1979年)ꎮ持 八年说 者有刘子扬«清代的军机处»(«历史档案»1981年第2期)和«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及其性质 兼与钱实甫同志商榷»(«历史教学»1963年第4期)ꎬ李鹏年㊁朱先华等编著«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紫禁城出版社1989年)ꎬ赵志强«军机处成立时间考订»(«历史档案»1990年第4期)等ꎮ代表性研究包括季士家«浅论清军机处与极权政治»㊁刘子扬«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及其性质 兼与钱实甫同志商榷»㊁冯元魁«军机处与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等ꎮ参见戴逸主编:«简明清史»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ꎻ郑天挺主编:«清史»ꎬ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ꎮ白彬菊(BeatriceS.Bartlett)ꎬMonarchsandMinis ̄ters:TheGrandCouncilinMid-Ch ingChinaꎬ1723 1820.此书由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ꎬ201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译本«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 1820)»ꎻ高翔:«也论军机处㊁内阁和专制皇权 对传统说法之质疑ꎬ兼析奏折制度之源起»ꎬ«清史研究»1996年第2期ꎮ镶黄旗满洲人ꎬ班第系镶黄旗蒙古人ꎻ另外3人中ꎬ常德不详ꎬ鄂尔泰为镶蓝旗满洲人ꎬ纳延泰于乾隆十二年被抬入正白旗蒙古旗分ꎬ之前属籍不明ꎮ雍正朝已知军机大臣中ꎬ旗人尤其是 上三旗 中的正黄㊁镶黄二旗ꎬ占多数ꎮ乾隆时期任用的51位军机大臣中有34名旗人㊁17名汉人ꎮ旗人中ꎬ满洲29人㊁蒙古4人㊁汉军旗1人ꎮ入值时属于上三旗的有23人ꎬ另有阿桂㊁和珅在入值后被抬入上三旗ꎮ嘉庆朝共任用20位军机大臣ꎬ除成亲王永瑆外ꎬ有12名旗人㊁7名汉人ꎮ旗人中ꎬ满洲10人㊁蒙古2人ꎬ其中上三旗有8人ꎮ道光朝共任用21位军机大臣ꎬ11名旗人㊁10名汉人ꎬ平分秋色ꎮ旗人中ꎬ满洲7人㊁汉军旗1人㊁蒙古3人ꎬ其中上三旗只有5人ꎮ从这些统计数据来看ꎬ在清朝的军机大臣中ꎬ满人占据主导地位ꎮ但另一方面ꎬ汉人的比重有着逐渐增加的趋势ꎮ到道光时期ꎬ在军机大臣中ꎬ汉人几乎与旗人相埒ꎮ而在汉人军机大臣中ꎬ必然有一二位词臣出身者ꎬ前后相继ꎬ从未间断ꎮ2.词臣久任中枢现象分析军机处成立后ꎬ词臣久任中枢现象愈发明显和突出ꎮ军机处的成立及其渐趋制度化ꎬ改变了皇帝上谕的草拟程序ꎬ由内阁转移到军机处ꎬ为词臣久任中枢提供了条件ꎮ军机处里一定是内阁大学士领衔ꎬ而且在满洲大臣之外ꎬ一定有一位词臣当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ꎬ在军机处主要充当负责给皇帝起草诏谕的角色ꎮ张廷玉作为军机处的创办者之一ꎬ他本人就是桐城派领袖ꎬ是一个典型的词臣ꎮ若按照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来算ꎬ到乾隆十五年致仕回籍ꎬ张廷玉任军机大臣长达21年ꎮ中间虽有两年不设军机处ꎬ但张廷玉仍任总理事务大臣ꎮ张廷玉在军机大臣任上所获殊荣最多ꎬ是清代唯一享受配享太庙的汉族大臣ꎮ乾隆十年ꎬ鄂尔泰去世ꎬ张廷玉也已年高ꎬ乾隆帝命刑部尚书汪由敦在军机处行走ꎮ汪由敦是张廷玉的学生ꎬ也是江南才子ꎬ文声名满天下ꎬ雍正时已获重用ꎮ乾隆二十三年ꎬ汪由敦去世ꎬ上亲临赐奠ꎬ赠太子太师ꎬ谥 文端 ꎬ可见荣誉之高ꎮ汪由敦去世后ꎬ乾隆选调刘纶入值军机ꎮ刘纶是江苏人ꎬ自幼好学善文ꎬ乾隆元年以廪生举博学鸿词ꎬ考试第一ꎬ后入值南书房ꎮ十五年即以礼部侍郎身份进入军机处ꎬ也是一个词臣ꎮ二十年ꎬ因故被罢值军机ꎮ汪由敦去世后ꎬ他再次被调入军机处ꎬ一直到乾隆三十八年去世ꎬ在军机处任职的两段时间共有21年ꎮ他死后ꎬ乾隆帝 命皇子临其丧ꎬ赠太子太傅ꎬ祀贤良祠ꎬ谥文定 («清史稿»卷三ʻ二«刘伦传»)ꎮ汪由敦㊁刘纶才学高ꎬ品质好ꎬ辅佐皇帝兢兢业业ꎬ被赞为有 古大臣 风之人ꎮ而就在刘纶第二次入值军机处两年后ꎬ另一名年轻的后备力量也被选中ꎬ他就是于敏中ꎮ于敏中是江苏金坛人ꎮ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ꎬ授翰林院修撰ꎬ 以文翰受高宗知 ꎮ十五年ꎬ入值上书房ꎬ累迁内阁学士ꎮ二十五年ꎬ以兵部侍郎身份被命为军机大臣ꎮ于敏中才思敏捷ꎬ承旨颇得上意ꎮ三十八年ꎬ晋文华殿大学士ꎮ四十四年ꎬ于敏中去世ꎬ乾隆帝 优诏赐恤ꎬ祭葬如例ꎬ祀贤良祠 ꎮ于敏中任军机大臣时间亦达21年之久ꎮ以上从张廷玉㊁汪由敦㊁刘纶ꎬ到于敏中ꎬ四人都是汉人中的文学之士ꎬ供职军机处均超过20年ꎮ而此后和珅㊁董诰的沿袭则使这一惯例变得更加典型ꎮ和珅于乾隆四十一年入值军机ꎬ虽然他是满人ꎬ也没有进士头衔ꎬ仅以侍卫进入仕途ꎬ但和珅善诗画辞赋ꎬ书法出众ꎮ其在咸安宫学读书时ꎬ已经能够模仿乾隆的字迹ꎬ以假乱真ꎮ他在军机处时ꎬ常给乾隆帝代笔书法与诗词ꎮ因此ꎬ和珅也在很大程度上具备词臣的特点ꎮ嘉庆四年初ꎬ和珅死ꎬ其在军机处的时间已达到24年ꎬ超过张廷玉㊁汪由敦㊁刘纶㊁于敏中四人ꎬ开创了一个新纪录ꎮ当和珅权势熏天之际ꎬ另一位词臣也在军机处逐渐发达起来ꎬ那就是董诰ꎮ董诰是在于敏中去世的同年同月入值军机ꎬ可见皇帝让他接替于敏中词臣地位的用意非常明显ꎮ董诰继续刷新词臣久任中枢的纪录ꎬ并成为清代任职时间最长的军机大臣ꎮ董诰于嘉庆二十三年以年老致仕ꎬ中间除了有近两年丁忧去职外ꎬ从未离开军机处ꎬ时间超过38年ꎮ嘉庆二年闰六月ꎬ董诰因丁忧去职ꎬ离开军机处ꎮ这次去职ꎬ虽名丁忧ꎬ但背后有和珅对董诰的171。
乾隆皇帝时期的十位著名大臣!
乾隆皇帝时期的十位著名大臣!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
他是中国封建帝王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在位时间60年,仅次于祖父康熙皇帝,禅位后仍训政3年半,是历史上执掌最高权利最久的皇帝。
在位期间,继承了康熙雍正以来良好发展基础,出现康乾盛世之象,使清朝国力达到顶峰。
平定新疆叛乱,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使西藏新疆团结在清朝治理之下,奠定了中国的近代版图。
文化繁荣,修《四库全书》,开鸿学博词刻,促进汉学发展,戏剧文化流行。
晚年自号十全老人。
在位期间涌现出了众多的国家栋梁之才,他们为清朝贡献自己的才能,今天来认识一下其中著名的十位大臣。
一、和珅(1750-1799),满洲正红旗人,钮钴禄氏,乾隆中期权臣、宠臣。
担任过很多重要的职位,如内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等。
利用手中权利积累了巨额财富。
二、刘墉(1720-1805),山东诸城人,人称“罗锅宰相”“刘罗锅”“浓墨宰相”。
乾隆时期著名大臣,著名书法家。
出生官宦家庭,曾祖是顺治年间进士,祖父曾任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时期的一代名臣。
在位期间克己守法廉洁奉公,担任翰林院学士、太原知府、江宁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三、阿桂(1717-1797),满洲正蓝旗人后抬入正白旗,章佳氏,大学士阿克敦之子。
1748年,参加大小金川之战。
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回朝后任汉军镶蓝旗都统、满洲正红旗都统、军机大臣、四川总督。
1768年,领兵对缅甸军作战。
1771年,再次出征大小金川。
是清朝著名将领。
四、富察·傅恒(1722-1770),满洲镶黄旗人,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子,乾隆皇帝孝贤纯皇后的弟弟。
任蓝翎侍卫、内务府总管、军机大臣。
1748年督师大小金川之战。
1754年,平息准格尔叛乱。
1768年督师征战缅甸军,身患重病不下火线。
历史趣谈:乾隆时期麾下六大战将 福康安竟排第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乾隆时期麾下六大战将福康安竟排第二!导语:大清王朝也算是古代朝代中非常鼎盛的一个王朝,旗下的大臣战将也是非常之多。
今天就来盘点下乾隆麾下六大顶级战将,看看究竟都有哪些?海大清王朝也算是古代朝代中非常鼎盛的一个王朝,旗下的大臣战将也是非常之多。
今天就来盘点下乾隆麾下六大顶级战将,看看究竟都有哪些?海兰察(1740--1793年)索伦杜拉尔氏,呼伦贝尔索伦左翼镶黄旗鄂温克人。
乾隆二十年(1755)从军,征战南北。
海兰察勇武过人,身先士卒,晋升头等待卫、一等超勇公、侍卫大臣、都统参赞大臣等要职。
为维护中国领土之完整,海兰察征战大小金川、西藏、台湾等地,战功赫赫,彪炳史册。
乾隆五十八年,病逝于京都,以神威之师入昭忠祀,图形紫光阁。
岳钟琪(1686年-1754年),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将领。
字东美,号容斋,谥襄勤,四川成都人,累官拜陕甘总督,屡平藏族叛变,著作《姜园集》、《蛩吟集》等。
曾静向他进言反清,而岳上奏于雍正帝,引发了吕留良案,但雍正已对他起疑,后下狱险死。
乾隆时复用,平大小金川之役有功,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
兆惠(1708~1764),字和甫,姓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生。
他是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族孙。
父佛标,官至都统。
作为乾隆朝的著名战将,他屡次征伐,为捍卫西北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建树了功勋。
阿桂(1717.09.07-1797.10.10),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将。
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
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
乾生活常识分享。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
【史学理论】Historical Theory054Vol.157清统治时期,汉族士人能够得到重用的并不多,能够进入高级官僚集团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乾隆朝的汉族名臣于敏中就是这少数人的代表,他不仅进入了满州人占多数的高级官僚阶层,而且还一路高升,官至宰相,对乾隆朝的军政、文化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 家庭背景于敏中(1714—1780),字叔子,江苏金坛人。
金坛于氏家族是进士名门,族人屡中进士,祖父、叔父先后考中康熙、雍正年间的进士。
于敏中和堂兄于振合被称为“兄弟状元”,而于敏中本人又是乾隆朝的第一位状元,之后授翰林院编修。
由于家族中的许多人有从政的经历,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于敏中之后也开始出入政坛。
2 政治生涯他的政治生涯主要有三个重要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他在翰林院供职的几年,第二个时期是他在军机处担任要职之前的十几年,第三个时期是他在军机处担任要职的二十年。
2.1 在翰林院供职的七年于敏中24岁就考中状元,之后授翰林院编修,在翰林院供职长达七年,一直没有得到晋升。
期间,他在仕途上虽然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但是他却十分好学,“独优裕分习国书,即究谐音辨字,洞彻精蕴,即入词苑大肆力于诗、古文词,讨论典籍,求古今沿革利病,熟研朝章国政,切磋究之达于实用”。
他不仅精通满汉翻译,而且还熟悉朝中的典章制度,这项技能是许多汉族士人所没有的,这也为他日后仕途的顺畅打下一定的基础。
2.2 入值军机处之前乾隆八年至乾隆二十四年(1743—1759),于敏中升迁较快,任职较多。
他先后累迁起居注官、乡试正考官、学政、兵部侍郎等官,晋升较快。
虽然在这期间仕途较为顺遂,但是家门却屡遭不幸。
期间父亲、嗣父相继亡故,不久又遇生母谢世。
按照规定,凡遇父母丧亡,官吏须为父母居丧守孝三年。
然而离任三载,往往会丧失许多升迁的机遇,因此常常有官员匿丧不报的情况。
于敏中在生父去世后守孝三年,嗣父去世守百天,生母去世还得守孝三年,为了尽早重回仕途,他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回籍治丧后,将其生母之丧隐瞒未报。
乾隆平定廓尔喀前十位功臣
乾隆平定廓尔喀前十位功臣廓尔喀之役(1788—1792年),又称清反击廓尔喀之战、清平定廓尔喀、第一次廓藏战争,尼泊尔方面称为尼泊尔-中国战争(尼泊尔语 Nepāl-Chīn Yuddh),是清乾隆年间清军反击廓尔喀(尼泊尔王国)入侵中国西藏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立过大功的将军和善后事理功臣。
一、大学士一等忠锐嘉勇公两广总督福康安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中叶名臣、外戚、民族英雄。
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
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九日,福康安自京启程,由山西、青海一路驰驿赴藏。
翌年正月初三到达青藏边界,正月二十日抵拉萨。
从西宁至拉萨,全程四千六百里,途中步行六十天。
福康安抵藏后,乾隆帝命他迅速出兵作战,不使廓尔喀军队有喘息之机,以尽快收复失地。
福康安在各路人马到齐后,即行进剿。
乾隆五十七年(1791年)四月二十七日,福康安由今西藏南部边境的第哩浪古进兵,五月六日行至擦木附近,福康安乘夜色潜兵进攻,兵分五队,两路深入敌寨左右山梁堵截;二十八日,终于攻克防守坚固的碉寨,夺取了擦木。
攻下擦木之后,福康安所部军队直趋济咙。
五月十日,福康安分兵出击,成功地占领济咙的廓尔喀军寨子,收复了济咙。
至此,清军廓清了自擦木至济咙边境的廓尔喀军。
乾隆五十七年(1791年)五月十三日,福康安又率军由济咙出发,沿路攻打敌寨,直抵距阳布一百余里的雍雅(今尼泊尔境内)。
廓尔喀举国震惊,因此乞降。
福康安至热索桥以后,以为抵阳布必将“势如破竹,旦夕可奏功,甚骄满,拥肩舆挥羽扇以战”,自比诸葛亮,于是士兵也产生懈怠思想,廓尔喀军趁机而入,因此清军也伤亡惨重。
廓尔喀国王表示退回在扎什伦布寺劫掠的财物,今后再不侵犯西藏。
这次入藏征讨廓尔喀的胜利,保证了清朝边境的安宁和西藏社会的稳定,成功地维护了清朝国家的领土完整。
乾隆帝对征廓尔喀之役的主要统帅福康安也倍加赞赏,于是实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忠锐嘉勇公,福康安被列为首功之人。
清朝军机大臣阿桂生平简介
清朝军机大臣阿桂生平简介阿桂生平简介说道阿桂,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下面我们通过阿桂简介来简要了解一下他。
阿桂是我国清朝乾隆年间的极具有影响力的大臣,他是武官。
阿桂生于1717年的9月7日,在1797年10月10日的时候离开人世。
他原先是满洲下的正蓝旗人士,后来改成了正白旗人士。
章佳氏,广廷是他的字,也有人叫他为文成,号为云岩,他也可以说是官二代,他的父亲是当时的大学士阿克敦。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战功无数,自乾隆十三年的时候跟随着当时的兵部尚书征战金川土司莎罗开始,到之后于一千七百五十五年的时候参战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还有之后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可以说一路走来,他的战功显赫。
其中尤其是以回疆平,驻军伊犁,督民屯垦这三项为最重。
他的管路因为有这些实实在在的功劳在,可是说是一路扶摇直上,一直从工部尚书一直升到礼部尚书这个在朝廷之中有着很大权利的职位,很是受到乾隆皇帝的看中。
在乾隆三十六年的时候,清朝再次向金川土司征战,结果战败。
乾隆皇帝就命阿桂挂帅,再次前往对敌。
经过多年的征战,终于战胜,将其土地尽收于手中。
看了阿桂简介,他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战场。
他意气风发,统领千万大军,在战场之上运筹帷幄,把持大局。
他是我国清朝时代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他英勇无畏,被乾隆皇帝封为诚谋英勇公。
在他于以前七百九十七年死去之后,谥号为文成。
乾隆与阿桂清高宗乾隆,原名爱新觉罗·弘历,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是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
乾隆是他的年号,意思是“天道昌隆”。
乾隆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在位期间政绩非常显赫,社会稳定,创下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当然了,“康乾盛世”的现象不仅仅是乾隆一个人的功劳,与当时的几位大臣息息相关,其中也包括了章佳·阿桂。
乾隆阿桂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章佳·阿桂,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阿桂生于1717年,卒于1797年,阿桂一生建功颇多,死后乾隆赠他太保的称号,谥号文成公。
那些被乾隆皇帝杀掉的二品以上大臣
那些被乾隆皇帝杀掉的二品以上大臣清朝官制分九品十八级,有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之分,在中央以殿阁大学士为首,为正一品,在地方则多以总督、巡抚为首,品级多在从二品至从一品,这些官员在普通百姓和下级官员眼中都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可以说跺跺脚都能引发地震的那种,但是在皇帝眼中,这些人则只是为自己办事的办事员,他们的前途甚至性命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很多高级官员因办事不力被皇上给杀掉,比如在乾隆朝,“以事罹法”的二品以上官员就有五十二人,其中在旗的有三十一人,而且不乏殿阁大学士、总督级的人物。
乾隆皇帝讷亲,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开国五大臣额亦都曾孙、康熙朝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之孙,雍正五年承袭了二等公的爵位,被授为散秩大臣(从二品),雍正十一年提升为军机大臣,参与机务,乾隆即位后命其总理事务,并晋封为一等公(超品),乾隆十年又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正一品),同年领班军机大臣鄂尔泰去世后,由讷亲接任领班军机大臣之职,至此位极人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到了乾隆十三年讷亲以经略头衔主持大小金川战役,但因其不懂军务,只知遥坐营帐中指挥,又与张广泗不和,导致朝廷劳师糜饷、久战无功,对其及其失望的乾隆帝派傅恒取代了他,并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命将讷亲押解回京,当年授讷亲祖父遏必隆的遗刀于侍卫鄂实,命讷亲自尽。
庆复庆复,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公佟国维第六子、一等公隆科多之弟,他的姐姐孝懿仁皇后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按辈分他还是雍正帝的舅舅。
雍正五年,庆复承袭了父亲一等公的爵位,到了乾隆即位的时候以定边大将军之职出击准噶尔,回京后任吏部尚书(从一品),并兼管户部、刑部事务,不久出任两江总督,乾隆十年时拜为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并兼任川陕总督,后来在第一次金川之役中因捏造匪首已死、欺君罔上而获罪,乾隆十四年(1749年)九月令自尽。
杨应琚,汉军正白旗人,雍正七年由荫生授户部员外郎,乾隆时擢为山西河东道,后调任两广总督(从一品或正二品),成为封疆大吏,后先后移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并拜为东阁大学士(正一品),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杨应琚督师攻缅,因虚报战功被召还,削籍后勒令自尽。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于敏中(1676年-1763年),字勤公,号泗溪,直隶宣化人,汉族,原籍河南巩义,清朝政治家、文化名人,俞文燮塾士,欧阳玄玉大师第九代弟子,以执政、典章制度、教育学著称,被尊为“军器世家”、“乾隆中兴之臣”。
于敏中被誉为清朝时期最重要的军机大臣之一,他在乾隆朝(1736年-1795年)期间担任过各种职务,包括陕西宣抚、浙江巡抚和云南总督等。
在他的执政下,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教育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于敏中注重军事建设,提倡练兵备战,积极推行兵制改革,加强边防防御,加强海防能力,强化边疆管理,提高边境地区的发展水平。
他还注重军队的纪律训练和技术装备,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
在他的领导下,清军击败了连年侵略中国的外敌,有效保卫了国家的疆土安全。
在政治领域,于敏中致力于推行清政府的改革政策,提倡廉政和节约,强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改革和完善各级政府机构,提高官员的能力和素质,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经济领域,于敏中积极推动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促进工商业的繁荣,推动社会的经济增长。
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于敏中注重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教育普及和教育改革,改进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培养优秀的人才,推动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于敏中还关注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福利。
乾隆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和稳定的时期之一,而于敏中作为乾隆朝的重要军机大臣,为这一时期的繁荣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教育改革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称道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于敏中(1698年-1763年),字云峰,号鹤庐,汉族,清朝军机大臣。
于敏中出生于湖南衡州府衡山县,自幼聪慧好学,在读书时期就展示了出色的才能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在他成为清朝重要官员之前,他曾经担任过许多职位,包括江西乡试主考官,贵州提学使、河南巡抚等职位。
于敏中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入内务府做学徒,乾隆元年(1736年)任命为军机大臣。
任期内,他在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政治方面,于敏中极为重视官员的廉洁奉公。
他对贪污腐败的官员进行了坚决打击,相信通过公正的执法,可以维持社会治安并且增加民众的信任度。
同时他还强烈支持农业改革,以改进传统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增加朝廷税收。
在军事方面,于敏中积极推进海防建设,加强边境警务管理,并且提高了军队的素质和装备。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军队赢得了对越南和印度的战争,并且为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的维护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在外交方面,于敏中认为,外交的重点应该放在维护中国周边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关系的发展。
他在处理与满洲和蒙古的关系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谋略,并且积极纠正中国和外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改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在文化方面,于敏中是一位对文化艺术有深刻见解的人物。
他积极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康乾时期中国的文化环境和艺术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还尊重并且保护藏传佛教,支持泰山、黄山等山区的开发,将文化的光辉和繁荣带到了这些地方。
总的来说,于敏中作为清朝乾隆时期的军机大臣,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对中国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他对促进中国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保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依然怀念于敏中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者,他对中国的宝贵贡献将被后人永久铭记并且传承下去。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于敏中(1738年-1820年),字揆生,号可園,又号士莊,清朝政治家。
以知名于世的清朝名臣为祖先。
乾隆十二年(1747年)生于山西大名府蘭溪縣一书香之家,為乾隆朝漢族的军机大臣。
于敏中少年时代,学习刻苦,博学多才。
曾在家乡经营私塾,教授学生。
之后考入山西省城太原府成章书院,并结交了不少名士。
深受程氏八思堂学派的影响,并以刚正、明达而著称。
后来还曾在西台书院(今山西大学)备受提携,成为一名杰出的学者。
于敏中性格坚毅,不畏权贵,对于社会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贤能之士应该得到重用,反对官僚主义,认为官员应当以德行和才能而非身份和权势来评价。
他曾皓首穷经,提出过许多改革的建议,如废除耕绅双税,鼓励种植良种,兴办学校等等。
于敏中曾在乾隆朝担任过几次重要职务,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出任军机大臣。
于敏中任职期间,积极倡导削减冗员,整顿军备,提倡节俭,勤政爱民。
在他的推动下,康乾盛世成为了更加繁荣强盛的局面。
在其任内,他对布政大臣的权力提出过质疑,并曾力主废除土木之费。
在乾隆朝晚期,由于兵灾频仍,于敏中积极呼吁免役增赋,提倡改革军制。
他支持废兵政,急刻设立边防区。
于敏中南巡时,深知藩部经济困难,多次给予减负和支持。
当地百姓对于他的到来早已声名远扬。
他在南巡途中,巡视官吏和地方风气,隐隐励耕牧,缼营赋格,刺颐伣训中也是上佳之史。
在卒于1820年后,乾隆皇帝亲自撰文悼念了于敏中,并称赞他“一生行事如一日停饲,其亲之贪贫愤懜,可为后人楷模。
”于敏中的清廉正直和才干使他备受重视,也使得他的一些观点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纵观于敏中一生,他忠厚严谨,勤政爱民,清廉自律,为官清正,忠谏直言,不声色,不逃避熟悉,以实际政绩树立了自己在清廷的威望。
这样的性格也使得他成为了清朝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并为后世政治家树立了榜样。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于敏中(子敏,1750年-1819年),汉族,字干甫,号悟斋,晚号中夏,别号明轨山人,山东招远人。
乾隆朝军机大臣,文史学者,散文家,画家。
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同时是政治家、文学家、画家三栖齐备的人物之一。
于敏中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聪明好学,精通文史。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进士,历任山东泰安、济南等地的官员,以清廉正直、勤政治事著称。
他一直秉承“天下为公,政通人和”的思想,努力为百姓谋福祉。
在乾隆朝末期,他被选为军机大臣,成为乾隆皇帝重要的依靠。
于敏中作为乾隆朝的军机大臣,主要负责军政事务,并且以勤政肯干而著称。
在乾隆朝后期,他积极推行改革,大力整顿军队,提高军纪。
他注重培养军队的各项能力,积极弘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理念,提出了许多有实际意义的军事改革方案。
他还在军事方面有一些创新,使军队具备了较强的作战能力,为国家安宁立下了赫赫战功。
除了在军政方面表现出色外,于敏中还是一位文学家和画家。
他是清代山东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文采风流、才情过人而著名。
他的文学作品创作丰富多样,散文、诗歌、戏曲等应有尽有,成就卓越。
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智慧,语言优美、深思熟虑,给人以启迪和启发。
在绘画方面,于敏中也是一位有很高造诣的画家。
他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作品细腻入微,笔墨鲜明。
他以静态、安详的画风而闻名于世,作品流露出一种淡然高远的气息,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他的画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富有文人的气质和艺术功力的体现。
于敏中博览群书,广交朋友,与当时的文化名流有密切的交往。
他主张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繁荣,为当时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与同为乾隆朝文化名流的袁枚、纪晓岚等人都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互相交流艺术成果,共同探讨文化艺术的发展。
在乾隆朝末年,由于一些政治风云的变幻,于敏中渐渐淡出政坛。
他不幸被牵连进一场政治斗争中,最终被贬谪到云南。
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继续从事文化艺术创作,以坚韧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乾隆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而在这个时期,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就是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
于敏中是一位非常有远见和才华的政治家,对乾隆朝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于敏中生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是广东佛山人,是少数民族壮族的后裔。
他从小聪明伶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对国家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进入了政府的体制,并很快就展露出了非凡的才能。
于敏中是一位非常有政治头脑的人,他在政府中担任要职,成为了乾隆朝的重要军机大臣。
在这个职位上,他制定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尤其重视军队的建设和军事力量的强大,知道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护国家的安全,维护国家的繁荣。
于敏中在军事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造诣,他深知军队的重要性,因此在乾隆朝期间,他发起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对外敌的能力。
他还重视将领的选拔和训练,注重军纪的严明,对于军队的管理和指挥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正是由于他的努力和智慧,使得乾隆朝的军队在那个时期处于了非常强大的状态。
除了在军事方面的成就,于敏中在政治上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他深知政治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因此他谨慎地处理政治上的事务,尽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风波和纷争。
他主张对外宽严,对内严明,重视法治,坚持以德治国,以法治国。
他的政绩是不争的,深受乾隆皇帝的器重和信任。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成就,于敏中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也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他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主张重视教育和文化的传承。
他提倡尊孔儒学,主张崇尚礼乐,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他还大力支持各种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积极推动国家文化建设的进步,为乾隆朝的文化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于敏中在其他方面也有着杰出的成就,例如他提倡节约和勤俭,反对奢侈和铺张,力求节约用人和财政。
他还主张勤政廉政,坚决反对贪污腐败,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
传统时代最后的名将——漫谈乾隆中后期和嘉庆、道光早期军事统帅(2)
传统时代最后的名将——漫谈乾隆中后期和嘉庆、道光早期军事统帅(2)本文是作者原创,被多次转载。
最早是作者于2020.7写成,2020.7.21发表于知乎和今日头条,后被转载,今日发布作者原文,特此声明。
英年早逝的大将——首任伊犁将军,云贵总督、兵部尚书,一等诚嘉毅勇公富察.明瑞(?-1768)富察·明瑞(?—1768年),字筠亭,满洲镶黄旗人,承恩公富文之子,大学士傅恒之侄,清朝中期名将、外戚。
出身名门,平步青云:明瑞出身名门,是满洲八大姓之一富察氏之后。
先祖旺吉努在努尔哈赤起兵时,便率族人归附。
明瑞之父富文,官至一等公。
明瑞的叔叔一等忠勇公傅恒,官至领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
而傅恒的姐姐,即孝贤纯皇后,是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因其生性恭俭,颇受乾隆帝钟爱,夫妻感情极深。
良好的家庭出身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明瑞能够成为乾隆朝独当一面的优秀将领。
明瑞最初就以官学生的身份继承了父亲一等公的爵位,这可比阿桂强的多了,比许多满大臣都强。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明瑞就以副都统衔担任领队大臣,随军师征阿睦尔撒纳,后因平定有功,被擢升为户部侍郎,随后授予参赞大臣一职,并于其公爵前加“毅勇”二字。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明瑞师征霍集占,因功赏戴双眼花翎,并加赠云骑尉世职。
班师回朝后,乾隆帝将其画像陈列于紫光阁,随后不久又将明瑞擢升为正白旗汉军都统。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明瑞出任伊犁将军,加赠并骑都尉世职。
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到十年间,明瑞升迁迅速,屡屡担任要职,也屡因战功受到乾隆帝赏赐与嘉奖,其升迁速度相当之快,可以说是坐着火箭上来的。
坐镇西域并成为首任伊犁将军:乾隆平定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之乱后,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作为全疆的最高统帅,在新疆实行军府制。
明瑞因为战功,成为首任伊犁将军。
在新疆的时间和成为伊犁将军五年的任期内,明瑞根据乾隆的旨意筹办在北疆重镇塔尔巴哈台驻兵的有关事宜。
表017 军机大臣年表二
表十七军机大臣年表二道光元年辛巳曹振镛三月,晋太子太傅。
五月,转授武英殿大学士。
卢廕溥十二月癸巳,转吏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以事繁罢直。
黄钺文孚正月,转礼部尚书。
松筠八月丁亥,复以吏部尚书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九月,差赴浙江勘事。
二年壬午曹振镛松筠正月,命署直隶总督。
闰三月,还。
六月壬午,以事降级,免直。
黄钺文孚三月,转工部尚书。
闰三月,差赴陕西勘狱。
六月,转吏部尚书。
三年癸未曹振镛文孚二月,差赴文安勘事。
黄钺长龄正月乙未,以太子少保、文华殿大学士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四年甲申长龄十二月己卯,授云贵总督。
出。
曹振镛文孚四月,加太子少保。
十一月,差勘南河漫口。
寻还。
黄钺玉麟十一月甲寅,以兵部尚书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五年乙酉曹振镛文孚黄钺五月丁酉,乞老,命专办部务。
罢直。
玉麟王鼎五月丁酉,以一品衔署户部左侍郎、服阕左都御史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六月,差主浙江乡试。
十一月,还直,署工部左侍郎。
蒋攸銛十一月庚子,以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六年丙戌曹振镛蒋攸銛文孚玉麟王鼎六月,差赴山西勘事。
九月,授户部尚书。
七年丁亥曹振镛七月,晋太子太师。
蒋攸銛三月,差赴江南勘河。
五月丙戌,授两江总督。
出。
文孚七月,晋太子太保。
玉麟七月,加太子少保。
王鼎七月,加太子少保。
穆彰阿五月丁亥,以工部尚书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八年戊子曹振镛正月,晋太傅,赐用紫缰。
文孚正月,晋太子太傅,赐用紫缰。
二月,差赴黑龙江勘事。
玉麟正月,晋太子太保。
王鼎正月,赐戴花翎。
穆彰阿正月,加太子少保,去“行走上学习”字。
九年己丑曹振镛文孚玉麟六月甲戌,授伊?将军。
出。
王鼎穆彰阿十年庚寅曹振镛文孚王鼎十月,差赴江南勘事。
穆彰阿十一年辛卯曹振镛文孚十二月,协办大学士。
王鼎二月,命署直隶总督。
四月,还。
穆彰阿七月,差赴江南勘赈。
八月,转兵部尚书。
十月,还。
十二月,仍转工部尚书。
十二年壬辰曹振镛文孚王鼎穆彰阿九月,差赴江南勘事。
十三年癸巳曹振镛文孚王鼎穆彰阿四月,还。
清朝军机大臣
清朝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始称“办理军机大臣”,后来又改为“军机处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简称“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雅称“枢臣”,是军机处的官职之一。
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
雍正时首任军机大臣为张廷玉与鄂尔泰。
但与宰相职务不同的是此为没有任何品阶的非定制职衔;直到清末官制改定,只能“跪受笔录”。
清末1911年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原亦为领班军机王大臣。
军机处的编制,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无定员,一般六、七人。
其中资历最深者为“首席军机大臣”,或称“领班军机大臣”,但没有正式的名义。
“军机处行走”名目从嘉庆朝后期起即极少使用,仅恭亲王奕?以议政王入值军机时使用过一次。
另有“军机章京上行走”若干人负责协助大臣处理文书事务。
[1]中文名军机大臣外文名grand councillor of state属于军机处别称办理军机大臣、军机处大臣上行走设立雍正时期军机处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机构。
初设于雍正七年(1729),当时正值清廷用兵西北,军务紧急,因内阁在太和门外,官员混杂,易于泄露军机。
为此,清世宗在靠近内廷的隆宗门内特设军机房。
作为临时性的军事指挥机构。
由于这一机构有利于君主独裁,战事结束后,于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机构。
[2]直到清末(1911)“责任内阁”出现时才被撤销,前后存在约190年。
军机处设军机大臣,一般是三四人至五六人,最多时达六七人,通称大军机。
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选任,没有定员。
其中一人为首席军机大臣,或称“揆席”。
首席军机大臣每日入值,随时准备皇帝召见,即使皇帝外出巡幸也不例外。
军机大臣的职务是“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
”即秉承皇帝的旨意办理军政事务,实际上是为皇帝作侍从秘书工作。
下设军机章京,从内阁和六部中抽调中书,即中等官充任,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文书,对一般奏章票签处理意见,根据皇帝的意图起草谕旨以及“记载档案”等。
一张图读懂历史:清朝军机处历任领班军机大臣
一张图读懂历史:清朝军机处历任领班军机大臣
历史很有趣儿,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
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往往因没有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只是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某一时期的某件事,看不到历史全貌,因此得不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好比“坐井观天”,只看到井口巴掌点的地方,没有全局观和延展性。
军机处是清朝的官署名,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于乾隆年间形成定制,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八日裁撤军机处,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自此实行了180余年的军机处被废除。
军机处自设立之日起,共36任领班军机大臣,31人任军机处领班大臣,其中鄂尔泰、祁寯藻、爱新觉罗·世铎先后两次担任军机处领班大臣,而爱新觉罗·奕䜣更是先后三次担任军机处领班大臣,可见其能力和受皇帝信任程度。
乾隆退位提拔了五位军机大臣,这几个人结果都怎么样?
乾隆退位提拔了五位军机大臣,这几个人结果都怎么样?本文导读:乾隆曾许诺,自己不会超过祖父康熙六十年的在位期限。
所以,在他85岁这年,他选择将皇位禅让给皇子颙琰,自己退位担任太上皇。
可是,熟读经史的乾隆同样清楚,除了遥不可及的三皇五帝,历史上的皇帝,几乎没有禅让后能得到善终。
乾隆必须牢牢把握权力。
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掌握人事调动的权力。
军机大的任免尤为重要。
清朝设立军机处后,军机大臣掌管中枢事务,属于朝廷中最有权势的大臣。
嘉庆刚刚继位的头一年,军机大臣的班子基本没有做太大调整,乾隆年间的六位军机大臣阿桂、和珅、董诰、王杰、台布、福长安都得以继续留任。
唯一的变化是从都察院把左都御史沈初调入军机处。
67岁的沈初跟其他几位军机大臣相比,算是比较年轻的。
像阿桂这一年都已经79岁了。
沈初是乾隆年间的一甲进士,入翰林院担任编修,受到重点培养。
在乾隆朝中,沈初一向以文才著称,曾参与编纂《四库全书》、《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等文化工程。
这段时期内,和珅并不算太过出头。
毕竟有阿桂压着,董诰、王杰牵制,和珅在军机处做不到一言堂。
但是,到嘉庆二年,军机处出现很大的变动。
正月,台布离开京师;二月,董诰离职;六月,王杰罢免;八月,阿桂去世。
七人小组的军机处,一年内少了四位。
军机处需要处理全国极为繁杂的事务,自然要补充新人。
乾隆陆续调入三人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
这次调动,在军机处历史中,也是比较罕见的。
担任军机大臣的官员,历来讲究资历、威望、经验。
按照一般情况,大多是在一、二品的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
这次被调入军机处的三人中,唯有傅森算是符合一般规制。
傅森的官职是兵部右侍郎,为从二品官阶。
但是,傅森在此之前,并没有什么特别显赫的政绩。
不过,傅森是满洲镶黄旗出身,属于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管辖。
乾隆年间,上三旗提拔了不少高级官员。
福长安就是镶黄旗出身。
跟傅森相比,戴衢亨跟吴熊光的提拔,更为破例。
戴衢亨以侍读学士入军机处,吴熊光是通政使司参议。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乾隆朝。
乾隆十五年(1750年),于敏中出生在山东淄博。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也是一位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于敏中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有非凡的才华和成就,对于乾隆朝的治理和对外战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政治事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于敏中在年轻时就展现了非凡的才华。
他自幼聪明好学,对于文学和历史特别感兴趣。
他勤奋读书,在各种领域都有着广博的知识,几乎涉及到了诗词、书法、音乐、科学等多个方面。
这使得他在文化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当时文化界的翘楚。
于敏中更加出色的是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华。
乾隆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也是一个对外扩张的时期。
而于敏中在处理国家事务和对外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首先在政治上树立了公正和廉洁的形象,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平衡的态度。
他积极推行改革和发展经济,为乾隆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军事方面,于敏中的才华更加出众。
他在对外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乾隆朝扩大了疆土。
他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具有独到的见解,为乾隆朝的军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他也以精湛的军事指挥和智慧获取了国内外的敬佩和赞誉。
于敏中的影响和贡献不仅仅在乾隆朝时期有所体现,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治国思想和管理经验被后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借鉴和研究。
他的文化作品和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于敏中被后人称为乾隆时期的伟大统帅和文化偶像,对于乾隆朝以及整个中国历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清朝军机大臣刘统勋生平简介
他1724年(清雍正二年)中进士,入仕途。
1729年任湖北乡试正考官。
1736年升内阁学士,署刑部右侍郎。
次年,任刑部左侍郎。
1741年9月,被提拔为右都御史。
1746年3月署漕运总督,9月还京。
1747年充顺天府乡试正考官。
1748年3月,受命同大学士高斌查办山东赈务。
5月,先后至济南府德州哨马营、东昌府及聊城县运河东岸、泰安府东平县戴村坝以及沂河西岸江枫口,改坝浚河,成绩卓著。
1749年12月,迁工部尚书,继而兼翰林院学士,又迁刑部尚书。
1752年以查验通仓短少米石不实被免职留用。
1753年9月,铜山一带黄河决口,他奏陈疏防之策,绘图以进。
朝廷据图令其随地规划堵御。
黄河复归故道,朝廷嘉其绩,令与策楞、舒赫德一并叙升。
他十视河坝,两修海塘,前后奏章数十起,皆中机宜,剔除积弊,利于民生。
河南百姓为之立祠于黄河南岸。
1754年,朝廷加刘统勋为太子太傅。
协办陕甘总督事务,赐孔雀翎。
朝廷命他巡视巴里坤、哈密驻兵,正遇睦尔撒纳(回部首领)兵扰伊犁;定西将军永常自木累退师巴里坤。
他据此上奏,请弃巴里坤,退守哈密。
朝廷震怒,即行革职押解回京。
其子亦被拿交刑部,家资充作军用。
未几,从宽免罪,命他以司员办理军需,效力赎罪,1756年补授刑部尚书,发还本籍家产。
1757年5月,云南巡抚郭一裕怂恿总督恒文购金制鑢,他受命前往审查。
得实后,皇帝赐恒文自尽,令将一裕发往军台效力赎罪。
12月晋太子太保。
翌年正月,迁吏部尚书。
1759年2月,西安将军都赉克扣军饷,由他往查,按律被斩。
又与巡抚塔水宁会审山西归化将军保德、同知世图侵吞公款案。
奏议如实,保德受斩。
1761年,他受任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事务,继又兼管兵部事务。
1763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任尚书房总师傅。
1765年,兼管刑部事务,充国史馆总裁。
1768年12月,他70岁,乾隆帝赐御书赞元介景匾额。
1773年任四库全书总裁。
11月卒,年75岁。
有子墉、孙镮之。
著有《文正公诗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皇帝力图乾纲独断,对军机处职能多有强化、正规化。军机大臣正式加衔为“军机上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即所谓大军机;又设立军机章京,负责处理文书、起草文案及陪同军机大臣办理重要事务,即所谓小军机。大小军机都是临时官员,没有品级,任命不经过吏部和内阁,也不参与吏部的京察考核。军机处的一切制度、人事,全凭皇帝一句话,实现了君主的高度集权。明朝及清初任命内阁辅臣,需要经过吏部推荐或九卿廷推,多少有一点民主精神;乾隆以后任命军机大臣,只需要一道“某某着即日起在军机上行走”即可,外廷毫-12-12 14:23:07
补充一下:高斌于乾隆十三年七月出任江南河道总督,不再在军机处行走,以上漏记,特此改正。
作者:裴明宪 回复日期:2007-12-12 15:20:17
三、重新稳定时期(乾隆十六年九月至二十八年正月)
乾隆十七年九月,老资格的蒙古人班第重新以汉军都统官职在军机处行走。十一月,乾隆时期的有一位著名汉臣——刘统勋以刑部尚书官职在军机处行走,军机处终于又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汉人。
鄂尔泰病逝,徐本致仕,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仅是递补军机大臣,还有选择新的领班大臣。按照资历和能力,张廷玉本来是当之无愧的新领班,他在雍正时期就曾经担任军机处首席,乾隆初年担任“总理事务”,位居总理事务处第一名,是实至名归的首相。鄂尔泰、讷亲等人的资历都不如张廷玉。但是,乾隆皇帝与雍正皇帝不同,虽然并不排斥汉人,在骨子里却不愿予以信用,所以乾隆时期的一条规矩就是“汉人不得充当军机处领班”——张廷玉显然是没戏的。
此后四年,军机处人员变化极少,基本上还是以上几个人唱戏。湖广总督班第于乾隆六年正月重新任军机大臣,三月改任兵部尚书,仍在军机处行走。此后的排名一直是鄂尔泰、张廷玉、徐本、讷亲、海望、班第、纳延泰,几乎雷打不动。直到乾隆九年六月,徐本告老致仕;乾隆十年四月,军机处领班大臣鄂尔泰病逝,军机处班子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乾隆即位时的总理事务处开始,鄂尔泰、张廷玉、讷亲等人组成的执政班子累计辅佐乾隆接近十年,中途非常平稳,没有一人因为获罪或倾轧而失势,连军机大臣排名都前后基本一致,在君主专制时代也算难能可贵了。
鄂尔泰逝世之后一个月,乾隆迅速任命讷亲为保和殿大学士,在官职上与张廷玉平等了。此后,讷亲的排名就高于张廷玉,成为新一任领班。乾隆还在当年晚些时候,补充了四位军机大臣,到当年年底形成了如下的格局:
张廷玉,本官太保、保和殿大学士。
讷亲,本官保和殿大学士。
海望,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当年十二月被免职)。
讷亲、蒋溥先后出局之后,乾隆皇帝又任命了以下三位军机大臣:
陈大受,本官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不久升任协办大学士(四月任命)。
舒赫德,本官为户部侍郎、汉军都统,不久迁兵部尚书,再转户部尚书(九月任命)。
来保,本官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九月任命)。
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尹继善也曾经在当年十一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但很快就出任陕甘总督,在军机处只是昙花一现。
到了乾隆十六年,满洲人的绝对优势更加显著:在当年八月兆惠出京,九月刘纶丁忧之后,军机大臣的排名为:傅恒、来保、舒赫德、纳延泰、汪由敦,人数降低到了五人,是乾隆以来的最低点;蒙古人和汉人各只有一个,而且排名最低。至此,乾隆前中期傅恒掌权的局面正式建立,傅恒和初期的鄂尔泰一样,成为了乾隆皇帝最信任、权力最大的满洲军机领班大臣,被乾隆赞誉为“第一宣力大臣”。
雍正年间,军机处尚主要办理西北军务,其正式成员加衔“密办军需事宜”,后来改为“办理军机事务”,一般不超过三人。雍正十三年,乾隆即位,以军机处为“前朝败政”,予以撤销;但同时设立由宗室亲王为主的“总理事务处”,其实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的军机处。乾隆二年,乾隆皇帝服丧完毕,又重新设立军机处,名称省去“办理”二字,从此成为清帝国核心政务机构。
讷亲死后,按照惯例张廷玉仍然不能升任领班,新任领班是此前排名很低的傅恒。早在乾隆十三年四月讷亲出征金川时,为了使傅恒代理军机处领办,乾隆皇帝就将傅恒升任为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九月,在赐死讷亲的同时,命令傅恒经略金川军务;十月升任保和殿大学士,十二月晋升太保。短短一年之内,傅恒由工部尚书一直攀升到人臣的最高位——大学士、三公,可谓是坐火箭上来的。乾隆十四年正月,由于与金川议和有功(实际上不过是保全面子而已),傅恒被升为一等忠勇公,封赏之厚令人乍舌。要知道,三朝老臣、中外归心的张廷玉,一辈子也不过是三等伯,而傅恒依靠外戚身份和乾隆的偏爱,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一等公,俨然是讷亲之后的又一个政治明星。
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已然失宠的张廷玉致仕,虽然此后他仍然参与政务,但政治生涯基本走到了终点。在这一年中,陈大受、舒赫德两个凳子都没捂热的军机大臣先后出局,军机处再次呈现出复杂的局势,直到乾隆十五年初,军机处又出现了如下的名单:
傅恒(领班大臣),本官为太保、保和殿大学士,爵位为一等忠勇公。
下面我们来对乾隆皇帝统治时期的军机大臣情况作一下简要的分析,以对这一机构和乾隆时期的政治环境获得初步认识。
作者:裴明宪 回复日期:2007-12-12 13:20:49
一、乾隆早期(乾隆二年十一月至乾隆十年四月)
乾隆二年十一月,恢复办理军机处,总理事务处不再存在。此时的五位军机大臣是:
一等果毅公讷亲早在乾隆即位之前就深受信任,又是清初功臣遏必隆之后,年富力强,本来是大有可为的。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乾隆十三年四月,乾隆任命讷亲往金川经略军务,打算一举荡平大小金川;没想到讷亲贪生怕死、屡出昏招,九月被革职,随即被赐死于军前。这位在乾隆初期最受信赖、官运亨通的军机处领班大臣,就这样成为了金川之役的一个游魂。当年四月,军机处排名最后(学名为“挑帘子军机”)的蒋溥被要求“专办部务”,不再在军机上行走,军机处一下子又少了两个人。
班第,兵部尚书。
纳延泰,理籓院尚书。
傅恒,户部右侍郎(六月任命)。
汪由敦,刑部尚书(十月任命)。
高斌,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十二月任命)。
蒋溥,吏部右侍郎(十二月任命)。
乾隆十一年重新调整后的军机大臣排名为:讷亲、张廷玉、高斌、班第、汪由敦、纳延泰、傅恒、蒋溥。这个排名基本上与各人的本官是对应的:讷亲、张廷玉为大学士,排名最前;高斌为协办大学士,排名第三;班第、汪由敦、纳延泰为尚书,排名较后;傅恒、蒋溥为侍郎,排名最后。军机大臣中没有本官低于侍郎的,也没有从大学士、六部之外的岗位提拔上来的,这说明乾隆前期仍然很看重内阁和六部的作用,虽然军机处侵占了大量决策权力,但人员还是来自内阁和六部。像后来的军机章京直接升任军机大臣,或者没有当过大学士、六部九卿的外省官员直接入值军机处,在乾隆前期几乎不可能看到。
作者:呆呆de呆呆 回复日期:2007-12-12 13:21:06
SF
作者:thanathos 回复日期:2007-12-12 14:09:16
板凳?
作者:裴明宪 回复日期:2007-12-12 14:19:55
二、转变时期(乾隆十年四月至十六年九月)
乾隆时期军机大臣列表与简略研究.txt2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需自己把握,生活是自己的五线谱,威慑呢们不亲自演奏好它?
『煮酒论史』 [近代风云]军机一入深如海——乾隆时期军机大臣列表与简略研究
军机处,初名“军机房”,改称“办理军机处”,本为雍正七年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立的临时性秘书机构。按当时清朝已经继承明制,设立内阁,为何还要增设军机处?原因大抵有二:其一,内阁办事场所在太和门外,处理重大军务时恐怕有所泄密,所以在内廷的隆宗门内增设军机处,以保万无一失;其二,内阁为朝廷正式办事机构,顺治年间即以设立,大学士官阶升为二品,极为尊贵,不易为皇帝驱使。雍正登基本来就存有疑问,周围政敌如云,为了防止政敌控制内阁与自己为敌,有必要增设一个完全为皇帝控制的临时性秘书机构。这就是军机处的缘起。
按军机处职能较不确定,有时可以参与重大军政决策,有时却只能充当文秘班子,完全凭皇帝的心情和能力。当皇帝精力充沛、经验丰富时,军机处只能起到草拟诏书的作用,“不能稍有赞画其间”。但是,如果就此认为军机处不过是一个高级咨询机构,那就大错特错了。军机处的另一重要职能是上传下达,一方面为臣僚传递秘密奏折,另一方面为皇帝下发“廷寄上谕”,这两种文书都对外保密,除了皇帝、军机处和当事人之外,绝无外人知晓。通过奏折和廷寄制度,乾隆皇帝彻底架空了内阁,也基本断绝了六部九卿干预重大决策的道路。此后直到清末撤销军机处,该处一直扮演着皇帝的耳目喉舌的作用,甚至超越了其决策作用。
鄂尔泰(领班大臣),本官为少保、保和殿大学士,爵位为一等子,不久晋三等伯。
张廷玉,本官为少保、三等子、保和殿大学士,爵位为三等子,不久晋三等伯。
讷亲,本官为兵部尚书,爵位为一等果毅公。
海望,本官为户部尚书。
纳延泰,本官为刑部左侍郎。
班第,本官为理籓院左侍郎。
老牌军机大臣班第于乾隆十三年出京办理金川军务,从此离开了军机处;陈大受两次进入军机处,都没呆几天就出京担任其他职务,没有留下什么记号;尹继善前后呆了几天就出京担任其他职务。在其他人员中,四人为满洲(傅恒、来保、兆惠、舒赫德),一人为蒙古(纳延泰),二人为汉人(汪由敦、刘纶)。满洲人在人数和排名上都占据绝对优势,排名最高的傅恒、来保都是满人。在汉人中,自从张廷玉致仕,就没有了主心骨。汪由敦、刘纶的本官仅仅是侍郎,地位很低,显然不可能与傅恒等人相提并论。
乾隆朝最初的六位军机大臣,三人为满洲(鄂尔泰、讷亲、海望),二人为蒙古(纳延泰、班第),一人为汉人(张廷玉)。一方面,军机大臣的人数比雍正时期大有增加:雍正年间军机处一般只有三人,最多不超过四人,而乾隆一上来就有六人,显然有加强军机处权力的构想。另一方面,乾隆任命的满人、蒙古人占据绝对优势,只有三朝老臣张廷玉一个人是汉人,与雍正喜欢任命汉人形成了鲜明对比。雍正年间,汉人在军机处总体看来不落下风,有时候竟能占据绝对多数,例如雍正七年最初任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为军机大臣,后两人都是汉人;允祥病逝之后,满洲人马尔赛补入,汉人仍占多数。蒋廷锡病逝之后,满人、蒙古人才开始占据多数,终于在乾隆初期形成了满人、蒙古人绝对多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