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黄岛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分级诊疗的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的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的实施方案分级诊疗是指将医疗服务按照不同的层级进行划分,给予患者不同程度的医疗服务。

分级诊疗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分级诊疗的政策和法规: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明确分级诊疗的目标、原则和具体实施细则,为分级诊疗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2.建立分级诊疗的网络:分级诊疗需要建立起一套连接不同医疗机构的网络,使得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不同层级的医疗服务。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预约挂号系统,使得患者可以方便地选择想要就诊的医疗机构。

3.健全医疗资源配置:分级诊疗需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每一个层级的医疗机构都能提供满足需求的医疗服务。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增加医疗资源投入、鼓励参与分级诊疗的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4.加强医疗机构的专科建设:分级诊疗需要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对于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提供基本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对于综合医院,需要提供更加复杂和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对于专科医院,需要提供高水平的特殊病种的诊疗服务。

5.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是分级诊疗的关键。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和培训,提高其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6.健全医保制度支持:分级诊疗需要医保制度的支持,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对于参与分级诊疗的医疗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鼓励更多的医疗机构参与其中。

7.加强宣传教育:分级诊疗需要患者从传统的就医方式中转变过来,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向他们介绍分级诊疗的好处和原则,引导他们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医疗机构。

8.加强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分级诊疗的监督管理,确保各级医疗机构按照规定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杜绝蜻蜓医生、号贩子等非法行为的出现。

分级诊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逐渐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

分级诊疗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减轻大医院压力,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之一。

二、总体目标。

分级诊疗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患者就医便利性和满意度。

三、具体措施。

1. 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

加强政策宣传,推动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明确分级诊疗的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建设。

2.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人员水平,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分级诊疗服务转型。

3. 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分级诊疗服务网络,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4. 推动医联体建设。

鼓励医疗机构间开展合作,建立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效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就医服务。

5. 加强分级诊疗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考核和监督,确保分级诊疗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财政投入。

加大财政对分级诊疗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分级诊疗政策的有效实施。

2. 完善医保政策。

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推动分级诊疗服务的实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3. 强化人才培养。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 加强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分级诊疗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和接受度。

五、预期效果。

通过分级诊疗建设工作的实施,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 减轻大医院压力,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一、引言医疗服务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石,而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则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举措。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特制定本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以下目标:1、引导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3、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增强居民对基层医疗的信任和满意度。

(二)原则1、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的就医需求和权益。

2、科学引导,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分流。

3、协同发展,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和资源共享。

三、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慢性病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

(二)二级医院承担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和疑难病的转诊。

(三)三级医院主要负责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开展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接受下级医院的转诊。

四、基层首诊制度(一)明确基层首诊范围制定常见疾病的基层首诊目录,如普通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稳定期治疗等应首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二)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改善医疗设施设备,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医保支付政策的倾斜,引导居民自愿选择基层首诊。

五、双向转诊制度(一)上转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遇到超出自身诊疗能力的患者时,应及时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

上级医院应建立绿色通道,优先接收转诊患者。

(二)下转机制上级医院对病情稳定、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应及时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和后续管理。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计划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计划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计划1. 背景分级诊疗是为了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提高就医效率,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制定实施计划是必要的。

2. 目标本实施计划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就医体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3. 实施步骤3.1 制定分级诊疗政策:制定相关政策和文件,明确分级诊疗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2 建立分级诊疗网络:在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分级诊疗网络,打破区域和层级隔离,实现医共体合作发展。

3.3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其诊疗水平和综合能力。

3.4 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优化医院内部业务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3.5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互通。

3.6 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科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 时间安排4.1 第一阶段,制定分级诊疗政策和文件,预计完成时间为三个月。

4.2 第二阶段,建立分级诊疗网络,预计完成时间为半年。

4.3 第三阶段,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和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预计完成时间为一年。

4.4 第四阶段,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监督评估,预计完成时间为两年。

5. 绩效评估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和方法,定期对分级诊疗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6. 风险分析6.1 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不畅,可能导致就医流程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6.2 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不到位,可能影响分级诊疗的效果。

6.3 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7. 沟通与合作加强政府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

8. 预算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编制分级诊疗工作预算,并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9. 实施团队成立专门的实施团队,负责分级诊疗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

10. 总结分级诊疗工作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通过制定和执行本实施计划,我们将能够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推进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分级诊疗是指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治疗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将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流,使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

为了推进分级诊疗的实施,以下是一份方案:1.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分级诊疗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分工,保证分级诊疗的顺利实施。

2. 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增加其承担的疾病诊疗工作的能力。

3. 建立远程医疗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远程医疗平台,使得患者可以在线上就诊,避免不必要的就医流程,减少对医疗机构的压力,并提高就诊效率。

4. 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加大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患者病历的信息共享,降低患者前后就医的重复性检查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5. 加强医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医保体系,将分级诊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逐步实现按疾病诊疗价格的支付方式,鼓励患者就近就医。

6. 发挥医联体作用:建立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尤其是在区域内建立医联体,通过资源共享、人员互动等形式,实现分级诊疗工作的有机衔接。

7. 引导患者就医观念的转变:加大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患者合理就医,避免轻微病症不必要地就医到较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8. 加强监管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分级诊疗的监管机制,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督导,确保其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推进分级诊疗的顺利实施,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并降低医疗费用的负担。

同时,也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9. 加强医生培训和职业发展:为医生提供分级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分级诊疗工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优化医生的职业发展机制,提供丰富的晋升和奖励途径,激励其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工作。

10. 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分级诊疗涉及到患者就医的选择,为了使患者更好地理解分级诊疗的优势和选择途径,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虑和困惑。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最新)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最新)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各乡(镇),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70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xx〕97号)及《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立足我区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坚持医疗机构有序服务引导患者有序就医,统筹医疗服务资源,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的首诊、会诊、转诊的流程和机制,为患者主动提供全程、连续的包括转诊在内的诊疗服务,逐步形成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

发挥基本医保(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同)政策引导作用,按照差别化支付原则,深化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调动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积极性,减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完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机制,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发展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建立“健康守门人”制度,有效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在区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市级或省级医院之间建立长期稳定、规范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强化基本医保政策支持,完善激励机制,多措并举,引导患者分级诊疗。

到2017年,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实现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的目标;到20xx年,逐步完善分级诊疗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

1.(1)坚持基层首诊、分级医疗的原则。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分级诊疗制度是指将医疗卫生服务按照不同层次分为基层、县级、市级和省级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引导患者就医,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患者看病成本,促进医疗服务的公平和可及性。

为了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总体要求。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高群众就医便利度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实施。

2. 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整合和政策引导方面的作用,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3.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支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患者就近就医。

二、具体措施。

1.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2.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范围和能力,规范分级转诊和转诊衔接流程。

3. 加强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通过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度。

4.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通过开展分级诊疗制度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术水平,保障患者得到规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5. 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医疗卫生政策解读活动,引导患者理性就医,提高就医效率和满意度。

6.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监管机制。

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三、保障措施。

1. 加大对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财政投入,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2. 完善医疗保险政策,鼓励患者选择分级诊疗,降低患者看病的负担,提高就医便利度。

3.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成效进行评估,激励先进,惩罚违规。

2024年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本(二篇)

2024年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本(二篇)

2024年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级诊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医疗模式,可以将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给不同层次的患者,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减轻医疗压力。

为此,制定一份2024年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进行规范,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成为必要的举措。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减轻医疗压力,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难题。

2. 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2)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资源分配机制。

(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4)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管理水平。

(5)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1)将患者按病情和治疗需求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由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负责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2)推动建立和完善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3)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支持力度,提高其服务能力和质量,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在基层得到满意的治疗。

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1)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其医疗设备和人员水平。

(2)鼓励优秀医生和护士到基层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协作机制,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率。

3. 推进信息化建设(1)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2)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在线挂号等功能的全面应用。

(3)建立医疗数据分析平台,对医疗资源的分布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管理(1)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

(2)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医疗服务的难易程度和需求紧迫程度,将病患分流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和治疗的制度。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举措。

下面是一个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目标与原则1.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调整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2)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3)引导医患就医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就医;(4)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1.完善政策法规(1)制定相关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法规,明确医疗机构的分类和分级标准;(2)优化医疗服务收费政策,鼓励合理定价,确保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

2.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1)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2)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设备和技术设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

3.引导患者分级就医(1)开展患者自我诊断和就医指导,引导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3)加强对患者就医行为的引导和宣传,倡导理性就医和节约用药。

4.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1)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连续和有效的诊疗;(2)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3)加强转诊管理,确保患者的顺利转诊和流转。

5.加强监督和评估(1)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2)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定期公布医疗机构的评估结果和医疗质量指标,引导患者选择优质医疗机构就医。

三、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的保障1.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增加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3.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工作机构;4.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和接受度;5.推动医保体系,完善医保支付机制,支持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青岛市黄岛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青岛市黄岛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青岛市黄岛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0号文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55号)和《青岛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青政办发…2016‟27号)要求,扎实做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核心要求,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遵循医学规律,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突破口,引入“互联网+”信息化创新思维模式,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符合黄岛区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科学合理有序的就医秩序。

二、基本原则(一)科学引导。

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发挥医保、物价调控和提升转诊服务水平等综合手段,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二)合理分流。

根据不同疾病及所患疾病的程度,指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诊、转诊,合理分流患者,努力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

(三)资源共享。

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规范医联体建设,探索集团化运行,推进区镇村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实现卫生资源有效利用。

(四)连续便捷。

建立规范、便捷、畅通的转诊程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系统性、连续性医疗服务,逐步建立完善防、治、康一体化、无缝隙医疗服务模式。

(五)专病专治。

充分考虑医院专科、专病特点,提高转诊患者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稳步推进。

注重宣传引导,试点先行,不断完善,适时推开,转变群众传统就医观念,逐步形成符合我区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

三、工作目标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和科学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构建以协同服务为导向的医疗服务体系。

分级诊疗如何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如何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如何实施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资源的日益紧张,分级诊疗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分级诊疗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将医疗资源分为不同层次,实现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那么,分级诊疗如何实施方案呢?首先,建立健全的分级诊疗指导制度是实施分级诊疗的前提。

各级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分级诊疗指导制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和能力,明确患者就诊的导诊路径,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其次,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基层医疗机构是分级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才能减轻大医院的压力,让患者就近就医。

因此,应当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另外,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通过建立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患者病历的共享,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让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就医信息的无缝对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患者的就医成本。

此外,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

患者应当根据自身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就医的医疗机构和科室,避免盲目就医,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从而保障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后,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监管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只有医疗卫生监管部门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才能保证医疗机构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实施分级诊疗方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医疗机构、医生、患者和医疗卫生监管部门的密切合作。

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够真正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让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分级诊疗工作的顺利实施,让我国的医疗体系变得更加健康、公平、高效。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分级诊疗是指将医疗卫生服务按照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和不同水平的医务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和分级诊疗的工作模式。

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实施目标1.建立健全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3.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实施内容1.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根据医疗机构的等级和医务人员的资质,明确分级诊疗的具体实施细则,确保医疗服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推动医疗机构分类诊疗。

根据医疗机构的等级和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3.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益。

4.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5.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

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信息透明度和便捷性。

四、实施步骤1.制定分级诊疗工作方案。

由相关部门牵头,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分级诊疗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2.加强宣传和培训。

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对分级诊疗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3.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分级诊疗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分级诊疗工作的顺利实施。

4.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分级诊疗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分级诊疗工作的有效实施。

五、实施保障1.政策支持。

相关部门要出台支持分级诊疗工作的政策措施,为分级诊疗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2.资金投入。

加大对分级诊疗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分级诊疗工作的顺利实施。

3.人才培养。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

2021年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2021年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全国超过20个省份已经出台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下文是为大家收集的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仅供参考!鲁政办发〔xx〕55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___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 ___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___〔xx〕70号)精神,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经 ___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以提供系统性、连续性医疗服务为目标,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医疗、医保、医药、价格等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约束激励,建立转诊通道,构建协作机制,稳步推进试点,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有效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问题,实现小病就医在基层、大病就医不出县。

xx年,潍坊、东营、威海市在全市范围开展试点,其他市选择章丘等部分县(市、区)( ___详见附件1)开展试点,选择至少30种慢性病、常见病作为突破口推进。

xx年,完善政策措施,扩大分级诊疗开展的区域和病种数,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xx年,基本建成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70%以上。

2020年,建立健全符合我省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分级诊疗。

(一)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以提供全科医疗服务为主,当好健康“守门人”;县级综合、中医、妇幼保健机构以常见病、多发病专科诊疗为主,负责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一、引言分级诊疗工作是指根据医疗资源和疾病诊疗的需要,将医疗机构按照不同层次和功能划分,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为了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顺利实施,本文将介绍分级诊疗工作的目标、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分级诊疗工作旨在将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方便病患就近就医,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得性。

2.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分级诊疗工作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引导患者就医行为,推动医疗机构提供更加规范、科学、高效的医疗服务,提高诊疗质量。

3. 控制医疗费用: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引导患者就医行为,减少过度就医和不必要的住院,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三、实施原则1. 分级划定原则: 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设备设施、人员队伍等因素,将医疗机构划分为不同的级别,确定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和功能。

2. 推动科学诊疗: 科学诊断是分级诊疗工作的基础,医疗机构应按照规范化诊疗流程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3. 强化医联体建设: 建立医联体,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4. 引导就医行为: 通过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规划和导诊制度,引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减少过度就医和门诊住院转化。

5. 完善医保支付机制: 与医保部门合作,建立分级诊疗工作的医保支付机制,鼓励患者就近就医,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四、实施方案1. 制定分级诊疗指南: 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分级诊疗指南,明确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和功能,建立医疗机构分级划定标准。

2. 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基层医疗人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

3. 推广电子病历系统: 在医疗机构推广应用电子病历系统,方便医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4.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工作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引导患者主动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疗费用过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分级诊疗制度是指将医疗卫生服务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合理引导患者就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二、总体目标。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连续、协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疗服务均等化、医疗费用合理控制、患者就医方便快捷的目标。

三、主要内容。

1.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支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明确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内容,引导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就近就医的医疗机构,避免盲目就医和重复就医。

3. 加强医保政策支持。

通过医保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引导患者按照分级就医的原则选择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

4.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督和评估,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5. 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宣传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患者正确就医观念,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和接受度。

四、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细则和政策支持措施。

2. 资金投入。

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 人才培养。

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4. 技术支持。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支持,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五、实施路径。

1. 逐步推进。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逐步推进,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7.30•【字号】青政办字〔2024〕28号•【施行日期】2024.07.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28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7月30日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鲁政办字〔2023〕202号)有关要求,加快完善我市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主线,以便捷舒心为落脚点,持续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到2025年,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初步形成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

到2035年,建立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安全可靠、优质高效、公平可及、便捷舒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重点任务(一)明确功能定位,重塑责任明晰、功能互补的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导向作用,均衡布局医疗卫生资源。

科学统筹公立医院数量规模,精准核定全市床位资源,动态调整医院级别等次。

2021年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2021年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全国超过20个省份已经出台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下文是为大家收集的山东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仅供参考!鲁政办发〔xx〕55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___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 ___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___〔xx〕70号)精神,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经 ___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以提供系统性、连续性医疗服务为目标,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医疗、医保、医药、价格等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约束激励,建立转诊通道,构建协作机制,稳步推进试点,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有效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问题,实现小病就医在基层、大病就医不出县。

xx年,潍坊、东营、威海市在全市范围开展试点,其他市选择章丘等部分县(市、区)( ___详见附件1)开展试点,选择至少30种慢性病、常见病作为突破口推进。

xx年,完善政策措施,扩大分级诊疗开展的区域和病种数,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xx年,基本建成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70%以上。

2020年,建立健全符合我省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分级诊疗。

(一)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以提供全科医疗服务为主,当好健康“守门人”;县级综合、中医、妇幼保健机构以常见病、多发病专科诊疗为主,负责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黄岛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0号文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55号)和《青岛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青政办发…2016‟27号)要求,扎实做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核心要求,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遵循医学规律,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突破口,引入“互联网+”信息化创新思维模式,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符合黄岛区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科学合理有序的就医秩序。

二、基本原则(一)科学引导。

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发挥医保、物价调控和提升转诊服务水平等综合手段,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二)合理分流。

根据不同疾病及所患疾病的程度,指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诊、转诊,合理分流患者,努力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

(三)资源共享。

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规范医联体建设,探索集团化运行,推进区镇村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实现卫生资源有效利用。

(四)连续便捷。

建立规范、便捷、畅通的转诊程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系统性、连续性医疗服务,逐步建立完善防、治、康一体化、无缝隙医疗服务模式。

(五)专病专治。

充分考虑医院专科、专病特点,提高转诊患者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稳步推进。

注重宣传引导,试点先行,不断完善,适时推开,转变群众传统就医观念,逐步形成符合我区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

三、工作目标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和科学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构建以协同服务为导向的医疗服务体系。

2017年,选择至少30种常见病、慢性病作为突破口实施分级诊疗试点。

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比例达到70%以上。

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四、主要任务(一)畅通双向转诊渠道1.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参考《青岛市分级诊疗管理规范(试行)》(见附件2)和《县域内住院诊疗病种参考目录》(见附件3)要求,进一步明确分级诊疗的转诊原则、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疾病转诊指征,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

对于超出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逐步形成分级诊疗的就医新格局。

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人社局(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2.规范双向转诊管理流程。

一是建立稳定转诊渠道。

各级医疗机构在尊重病人就医习惯和就近便捷的前提下,以畅通向下转诊为重点,逐级选择定点转诊医疗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形成相对稳定、紧密衔接、高效有序的双向转诊渠道;急危重、疑难复杂病例可直接转二、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

每所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自身情况和地理位置至少与2家以上二级以上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

推进二级以上综合、中医医院与康复、护理等接续性服务机构和专科医院建立横向转诊关系,充分发挥不同举办主体的医疗机构在分工协作机制中的作用。

二是严格双向转诊程序。

各级医疗机构要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加强医疗、医保工作衔接,建立有效、畅通的转诊程序,制订合理的转诊流程和管理制度,实行转出医疗机构负责制。

建立双向转诊沟通机制。

转诊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充分尊重自主选择权,按照就近转诊的原则,落实转诊制度,履行转诊程序。

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人社局3.优化双向转诊服务工作。

建立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为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检查、住院等便利。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专家门诊号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实施基层转诊预约优先。

试行大型仪器检查预约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绿色便民预约与缴费,方便基层首诊病人预约挂号、检查。

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签约,探索建立“互联网+医生团队”联合门诊病房。

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要探索成立入院准备中心、检查预约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内设机构,负责向上转诊需住院患者的住院预约、床位协调和特殊检查预约等。

对向下转诊患者,上级医院要提供患者在院期间的诊治信息和后续治疗方案,要充分利用远程医疗、跟踪回访等形式做好对转出患者后续治疗、康复的指导。

建立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用药衔接机制,逐步使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用药与二级及以上医院衔接和同步。

允许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山东省基本药物增补品种及青岛市市级补充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品种。

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人社局(二)大力推进签约服务4.深入实施基层签约服务制度。

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规范化诊疗和健康管理为切入点,组建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工作团队,建立责任医生团队与居民之间良好的契约服务关系。

签约服务内容不拘泥于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限,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融合起来综合提供,使城乡居民获得连续、综合、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探索执行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签约居民付费等多渠道签约支付方式,并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病种范围,鼓励探索提供差异化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

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5.推广基层签约服务随访系统。

利用青岛市慢病一体化管理平台,积极总结并推广区第三人民医院的“慢病知己管理”试点经验,实现对全区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的规范化、系统化、全程化跟踪管理。

逐步建立常见病、多发病病种的预警工作机制,在明确转诊原则的基础上,实现疾病转诊的实时提示,督促和引导双向转诊工作顺利实施。

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三)发挥医保支付杠杆作用6.完善医保待遇政策。

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兜底线的原则,完善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补偿政策,重点保障大病和较大疾病,适度控制一般性疾病补偿费用,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90%以上和70%以上,逐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

探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康复期、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医养康护服务,将远程诊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重点向远程诊疗技术成熟的基层医疗机构倾斜,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卫生计生局7.实行差异化支付政策。

对参保人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医实行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对符合规定向上转诊的住院参保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向下转诊的住院参保患者不再另设基层住院起付线。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8.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建立以医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绩效考核为基础,以总量控制付费方式为主,以病种付费、次均费用付费、服务单元付费、人头付费、项目付费等方式为补充的复合性支付方式,探索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

积极探索建立基于医联体(医疗集团)、区镇村一体化等分工协作机制的打包支付模式,引导二级以上医院主动承担疑难复杂疾病患者诊疗服务,促进医联体(医疗集团)内部和区域内的双向转诊。

在定点医疗机构按病种收费的基础上,推进按病种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卫生计生局9.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加大护理保险筹资水平,不断扩大受益覆盖面,推进护理康复机构建设,逐步解决大医院向下转诊难题。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民政局、区卫生计生局(四)提高基层服务能力10.全面提升区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

充分发挥区级公立医院龙头和纽带作用,加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实力较强的区级公立医院按照三级医院建设管理,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根据服务人口、疾病谱、诊疗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区级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

适当放开区级公立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限制,重点加强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以及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肾脏内科(血液透析)等临床专科建设,大力推进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建设与认证工作。

区级中医医院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肿瘤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巩固完善区级医疗机构与青大附院、市立医院等上级医疗机构“医联体”合作共建模式,打造新区“东有青医、西有市立”就医格局。

到2017年,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

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11.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程。

启动镇街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工程,按规定配备医护人员和医疗设施设备,重点提升中心镇(街道)卫生院急诊急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等医疗服务能力。

支持发展慢性病、社区康复、骨伤科、老年病等特色服务项目,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医养融合,积极承接上级医院下转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

加强国医馆(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到2017年,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达标率100%,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的比例分别达到100%、100%、85%、70%,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

责任单位:区卫生计生局、区发改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1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养和使用。

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医疗服务能力,引导全科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优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队伍。

研究制定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全科医生培养政策措施,探索区管镇用、区镇村一体化等基层人才管理模式。

推进基层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绩效考核,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到2017年,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免费医学生定向培养机制。

以乡村医生为重点,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中医药服务“广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