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文 教 案
部编版《19.父爱之舟》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9.父爱之舟》教案【设计理念】:阅读理解。
本文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严谨。
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开合自如。
文章以“小船”为明线,以“父爱的深沉、伟大”为暗线,将零碎的场景串联起来,寓厚重的父爱和真挚的父子之情于各个场景之中。
教学时,先要熟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出课文叙述的场景,为下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蕴含的情感打好基础。
接下来就是细致研读重点句子,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表达运用。
本文所选择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而这些平凡的小事恰恰更能体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本文在选材上就给同学们的写作选材提供了典范。
学习本文时,就要让同学们进行课堂练笔,学习从生活中选材,选择平凡的小事,从小事中挖掘大主题。
【教学目标】:1.认读“茧、栈、冤、枉”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席”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教训、心疼”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重难点】:1.概括作者在梦中出现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2.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父亲》。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字典里只有坚强,他的骨子里只有脊梁,他的眼神里透着严肃,他的臂膀厚实得像堵墙,他有一个伟大的名字——父亲。
无论我们做什么,父亲都会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们,父亲用厚实的臂膀支撑着整个家庭,父亲用亲情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人生中很多东西,不可能永远存在,但是父亲给我们的爱却是永恒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去感受那深沉、真挚且永恒的父爱吧!齐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知道的?二、检查预习,了解顺序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前我们进行了整读和预习,生字和生词的学习中同学们还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易错字,理解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教案
教学
( )分钟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读文章。(出示课件3)
1.文章介绍了鲸哪些方面的内容?
2.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明确
1.为了让人们对鲸有很好的认识,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鲸进行了介绍:(出示课件4)
板书:形体特点种类生活习性
2.理解句子,把握说明方法。
2.制作一个万花筒,并把制作过程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形体特点种类生活习性----作比较列数字
鲸
分条介绍--------列数字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同时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2.学习写说明文。
教具
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1)1.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生自由答。
2.对,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鲸。
板书:鲸
展示鲸的图片
3.关于鲸,你们知道哪些知识?(出示课件2)
生自由回答,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3.请同学们读《风向袋的制作》解决下列问题。(出示课件8)
①作者是怎样介绍风向袋的制作的?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
(出示课件9)总结: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作者采用分条的方法进行介绍。这样条理更加分明,能让读者很清楚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在介绍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初三语文教案范例《谈骨气》
初三语文教案《谈骨气》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学习本文用充分的事实作论据举例论证的写法。
2.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文中赞扬"骨气"与"江湖义气"的本质区别。
3.理解"骨气"的内涵,以我们伟大先人为榜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第二课时1.把握严密的层次结构。
2.理解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说理结构。
教学建议课文结构内容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并展开阐述。
(第1-4段)第一层: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1段)第二层:引用孟子的话,阐述"骨气"的含义。
(第2段)第三层:从历史和继承的角度指出"有骨气"的传统和意义。
(第3、4段)(第5-9第二部分:用事实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段)第一层:以文天祥拒绝降元的故事,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来论证论点。
(第5、6段)第二层:以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来论证论点。
(第7、8段)第三层: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暗杀的故事,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来论证论点。
(第9段)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
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第10段)本文议论中的记叙的特点其特点之一,即它不是单纯的写人记事,记叙文字是为议论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作者阐明的道理提供事实依据。
比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所讲述的三个故事,绝不是为了刻画三个人物,而是要从三个方面证明作者提出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的。
特点之二,即议论文中的记叙,其作品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在记叙的时候要求简洁、概括,仅仅交代清楚事件或者人物的概貌即可,大家熟悉的内容更可以一笔带过,一般不在各种描写上下功夫,但是要注意突出对论证观点起主要作用的一方面。
论证方法文章开头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并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解释骨气的具体含义。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往事依依》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想《往事依依》作者是于漪,著名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鉴于本文内容浅、易懂。
因此,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之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师,终究让学生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爱好文学,勤奋读书的好习惯。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反复朗读精彩语段,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心体会、学习文中刻画、描写读的情状。
四、课前准备1、上网或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作者。
2、回忆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
五、教具准备1、投影仪2、配乐磁带六、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十分钟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为你打开一扇门》导入。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每位走进文学这扇神奇大门的人,从不会空而归,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曾经痴迷于儿童画、动画片等等,回首往事,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来和于漪老师一起回到编织了她七彩世界的《往事依依》中,一起探寻人生的成长足迹,相信每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到启迪。
1、板书:课题、作者。
2、投影:作者照片,请同学汇报上网查询作者的情况。
(二)配乐朗读,了解课文师:示范朗读,生:思考问题,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1、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例:看一幅画,读一本书。
3、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苦耕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成长源头是什么?(用文中的材料回答)明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于漪的题词)。
(三)品味语言内涵好的文章每每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认真默读课文,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档例(词或句子)用得好,幸亏这段写得好,使我想起了1、学生自由发言,在书本中遨游,发现文中美点。
《想象》的教学设计5篇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展示《新龟兔赛跑》(比赛结果变化)
5.重申要点:找出要素进行思考、辨析,即龟、兔两种动物的特性以及比赛
这个要素
三、实战演习(8分钟左右)
1..题目:美国有一户人家,夫妻外出,留下兄弟二人,一个七岁,一个两岁,不料发生雪崩,房屋被雪所掩,道路阻塞。营救人员在第三天才打开房门……
这节课朗读我也全交给了学生各小组汇报之后由他们自己决定采取怎样的朗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是派出一名同学朗读有的是小组读有的是邀请别的小组一起读形式虽然多也比较活但是朗读的效果并不太好他们没有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或者说他们的朗读与他们的体会有点脱节但课堂上已经实在没有评价与指导朗读的时间了
《想象》的教学设计5篇
故事较简单,而且学生都很熟悉,故请学生复述,加大龟兔心理描写的力
度,也可由教师示范
2.启发、讨论阶段(5—8分钟)
①.抹去跑字,留下龟兔赛三个字,请同学们讨论,可从那些角度进行再创
作?
②.总结:比赛结果、比赛方式、比赛时间(年代)、比赛地点
③.进行创作阶段的讨论
3.创作阶段(单独完成)(5—8分钟)
教学重点:
1.想象力,创新能力的训练
2.描写能力的强化
教学难点 :开阔的思路,大胆的想象与想象的合理性的把握
教学过程 :
一、想象力拓展训练及描写的强化(5—8分钟)
1.布置预习作业 :秋天(可随季节更替而调整)是什么?可用一件具体的,
最能表现这个季节的东西来表现,也可以用一段音乐(不超过两分钟),
还可以用一幅画,一种颜色,一种情绪……等表示。同时附上一段有关的
6.缺少个性朗读,没有展现个别学生读书的强势。
7.对个别词讲得不够透彻。如:喊一片,唤一片,尽职尽责。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3、指导学生抓住事例及景物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事写景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学习提纲1、审题,桂花雨什么意思?跳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关于桂花的什么事?2、按现实→小时候→念中学时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3、勾画小时候念中学的时候作者爱桂花、摇桂花、赏桂花的语句,思考批注体会。
⑴勾画喜欢桂花的语句,思考批注,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⑵摇桂花的原因是( );摇桂花的动作有( );摇桂花的美妙乐趣是( )。
摇桂花透露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⑶赏桂花带桂花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全文主要写了( )的事情,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作者主要用( )的写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练习提纲1、背诵摇桂花的段落。
2、仿写句子:例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 ),也比不上( )。
例2:桂花在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纷纷落下来,我们( )。
我喊着( )。
一、审题,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小时候:1、爱桂花。
2、送桂花。
3、摇桂花。
4、收桂花读中学时:1、赏桂花2、带桂花二、精读深思,研究作者写作目的1、研读作者爱桂花的语句。
2、研读摇桂花,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怀念故乡的深情:⑴抱摇:桂花雨怀念童年、思恋家乡⑵仿说句子:(练习提纲例1例2)3、研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作者母亲怀念家乡之情。
三、研讨写法特点用人事景物表达童年乐、思乡情。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材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彰显了理想的光辉和人格力量。
本单元的要求是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关键语句,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作者思路。
本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运用默读,在分析文本时主要采用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本课重在学生自身从文本中获得的阅读体验,因此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自己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他们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取向。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学习本单元,有助于学生美好品质的培养。
再加上本单元课文内容浅显,学生都能从文本中或多或少有所收获,因此本单元侧重于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三、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摘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内容。
解读:默读是七年级学生阅读的一种方法,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训练和培养,《植树的牧羊人》一文篇幅较长,适合学生默读,让学生在默读中走入文本,理解、分析内容。
摘要: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解读:《植树的牧羊人》的故事很震撼,语言虽然朴实,但很有冲击力,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悟。
相信学生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从中读出自己的感受,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揣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
3.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默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通过揣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
六、教学准备学案、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画家,用他的画笔在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绘出青山绿水,而他远离浮躁,回归自然,孤独的行走在茫茫荒漠中,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漠变为绿洲。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意图:课外阅读是个广阔的天地,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升入三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范围的扩大,许多学生还没有良好的读书方法,读书效果不理想,因此,适时地、有计划地对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地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读书习惯有很大的好处。
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总结出了“三步阅读法”,即:略读、精读、赏读。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第五册第一单元写景的文章后,进行的补充拓展。
在学生大量搜集描写美丽风光的文章后教师进行阅读方法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了解“三步阅读法”,并能针对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名家名篇中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及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风光,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读书的兴趣,并为写作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1、了解略读、精读、赏读“三步阅读法”并会运用。
2、使学生在名家名作阅读欣赏中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3、通过这节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的写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中去。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先略读再精读最后赏读的方法阅读优美的写景文章。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及《小学生语文报》等报纸。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已有生活感受入手,谈话激发兴趣。
师: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读哪类的书?都是怎么读的?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1、喜欢读科普读物。
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
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精选5篇)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多媒体课件:欣赏刘和刚的《父亲》音频PPT1)音乐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激情导入:“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透过歌声和画面,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
今天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展示课题:PPT2)。
二整体感知:(教师传授阅读之境界:读懂人物、读懂作者、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PPT3)。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释一些词语。
(PPT4)2、学生整体把握,要求复述故事情节。
(PPT5)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第一台阶:读懂父亲(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PPT6)勾画出父亲的模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①用“从_______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_______的人”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PPT7)②教师联系人物,总结全文结构。
(PPT8)③老师用诗歌的形式给父亲画了一幅画,并深情朗读。
(PPT9)④说说你对这位父亲形象的认识。
(PPT10)2、第二台阶:读懂作者作者在父亲身上倾注了怎样的情感?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初中语文写作实践教案模板(共6篇)
初中语文写作理论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初中语文写作教案【篇1: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如何使作文详细化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详细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气氛,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详细化的技巧方法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p —片段练习—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
不由的发出感慨:“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
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暴,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
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
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
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详细化?二、活动一:〔一〕、老师演示:老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五篇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五篇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写教学设计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陶渊明的《饮酒》诗,好比我们这个旅游团观赏了陶渊明经营管理的一处田园风光,领略了它特有的风味。
今天我们继续旅行来到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
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美丽的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
由于时间紧,我们在这两处景观中,重点欣赏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马观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
同学们,同意吗?(解说:这个导语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交代了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
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
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
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
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高中下册课文《故都的秋》教案
高中下册课文《故都的秋》教案高中《故都的秋》教案一一、教学设计(二)学习者情况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学习者是年龄处在15至17岁的高中学生。
他们的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稳定,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在这个阶段则发展迅速。
这两种思维形式相互作用,使高中生的思维水平比以往更高、更完善和更成熟。
因此,高中生已经具有了接近成人的较高的认知水平及较成熟的形式逻辑及辩证逻辑思维。
而思维的发展又直接导致了他们自我意识的高速发展,他们对待一切问题以“自我”为核心,又以解决"自我"问题为目的。
高中阶段,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使其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变得全面、客观、辩证,并且日趋深刻。
高中阶段也正是学生在各方面进行探索、尝试并面临走向独立生活道路的时候,高中生的智力和个性都获得了高度发展,相应产生了独立自主的需求。
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行为、情感及道德评价等方面,在行为上,他们要求独立决定涉及个人的各种问题,希望有一定的行为自由;在情感上,他们希望能独立体验和选择个人喜好;在道德评价上,他们希望能以自己的评价标准为依据,独立评价自己、他人的行为及社会事件。
我设计这堂网络自主学习课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选择学习课题和方向,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难度,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评价机制等自主性和能动性。
2.学习者在学习本课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应具备的信息技术素质和具体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在网络学习之前,学习者首先应对文本有基本的熟悉和把握,包括对内容,思路,思想、观点和感情,以及词句含义,语言效果,文学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等等,并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程度从各个角度对文本提出不同的见解、评价和疑问。
其次,学习者应具备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一般要求是每分钟600——800字的浏览速度。
因为在45分钟内,参与课堂学习的学习者可能会因探讨不同的问题而需要数遍浏览文本,而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和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正是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保障。
2023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往事依依》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往事依依》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往事依依》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往事依依》教案篇一教学设计创意说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
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亲近文学”有内在联系,语言优美,饱含深情,故而将整体感知作品,理解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及品味欣赏文章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并作适当的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
二、板书课题,解释“依依”的含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动笔标示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注意参看注释和利用工具书),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写了哪几件往事?第一段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2)你认为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用意是什么?(3)作者的经历,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迪?(教师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做适时的点拨指导。
)4.全班共同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及时鼓励。
四、品味语言。
1.请学生用心默读课文,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完成后可先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勾画的好词佳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
(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
如调动学生的诗词积累、生活经历、读书体验等。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K12学习】《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往事依依》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往事依依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往事依依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能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斐然的文采2、学习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写片段,体会其简洁生动的特点并模仿写作。
3、诗、词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三、教材学情分析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学生们普遍怀有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深切怀念的情愫,这为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提供了极佳的情感切入口。
本文词汇量大而丰富优美,诗句应用多达十多处,且多为耳熟能详者,易于使学生积累语言、拓展联想与想象。
本文中的人物、景物描写简洁生动,易于学生模仿练习。
因而,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语言内容上,都能发掘出使学生深入体味、拓展创造的切点。
四、相关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本文的教学多用两教时,且教学内容多拘囿于课文本身,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所获并不丰富,兴趣反而见少。
为改变这一“少慢差费”现象,我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我校“四自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自觉探究”、“自我创造”、“自由发展”等原则与手段,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实践、设置探究创造性练习贯穿于课堂,尝试用一教时来高效地完成课文的学习,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本过程分四个板块进行。
板块一:结合实际,激情导入1、“往事依依”、“依依往事”反复品读课题,结合童年经历体会“依依”一词的含义及本文的情感基调。
(播映表现儿童生活的画片,如幼儿笑脸、学走路、游戏、读书、画画等)2、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阶梯,是萌发的第一枚春芽,她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先生的童年也是如此。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共8篇)
篇一: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初中篇【设计理念】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教学方法】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一)课前预习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庖丁解牛》最新教学设计
《庖丁解牛》最新教学设计《庖丁解牛》最新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庖丁解牛》最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庖丁解牛》最新教学设计篇1我曾上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公开课,从《庖丁解牛》入手研究文言文课外自读篇目的教学法,课后反映较好。
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及有关问题。
一、教学设计:1.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读《庖丁解牛》,必须做到: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达到可以较流畅的诵读要求;勾出“自读提示”及课文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主旨、好句好段等内容;记下疑难问题。
2.通过课堂(45分钟)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并指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其具体步骤为:①诵读正音。
指定一个大组听其他三个大组诵读课文,指出错误,教师同时也给予诵读指导,然后再读。
②教师提问抽查自读勾书的情况,对认识混淆、理解错误的问题给予分析指导,发动全班学生讨论,从中寻找正确答案。
③质疑辨析。
要求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记下的问题提出来让全体同学思考讨论,尽量联系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寻求其中的联系,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点拨、总结。
④写作训练。
要求学生针对文中“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句,以“‘道’与‘技’”为正标题,对副标题“谈……”进行补充,设计议论文的开头。
二、指导思想: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习惯于包办代替,进行文言文教学硬是要逐字逐句地串讲,学生也习惯于依赖老师,不敢也不能够自己阅读文言文,教材所编配的文言自读篇目常常不能发挥“自读”的作用。
因此,在接到公开课任务后,我选择了课外自读篇目《庖丁解牛》,力图体现出教材的编排意图。
我在布置自读任务时没有提出特别高的要求,也没有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做书面作业等,只要求他们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同时适当地勾画,记下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__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着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定读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让学生在读、思、说、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
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对__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
2、__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受到过的表扬语批评,想一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往事依依》教案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理解全文精妙的语言运用。
3、理解文中老师的话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1、理解全文精妙的语言运用。
(重点)2、理解文中老师的话的内涵。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
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唤过飞翔的海鸥;或许,你也曾像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于漪老师的少年时代,用真情去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吧!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
1929年2月出生。
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曾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和杨浦中学任语文教师,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
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书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曾在报刊上发表__160多篇,总计50万字。
2、朗读全文,掌握重点字音。
涟漪(yī)雨晦(huì)浩淼(miǎo)绚丽(xuàn)雕镂(lòu)离骚(sāo)婵娟(chán)镌刻(juān)橙色(chéng)橘子(jú)慷慨(kāng kǎi)徜徉(cháng yáng)3、解释词语。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凝注:凝聚,凝结。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旷,心情开阔。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滋味,有兴趣。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寂静。
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地教导。
4、初读课文,说说题目中的“依依”是什么意思?明确:“依依”有两个意思: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如杨柳依依。
《穷人》小学教案
《穷人》小学教案《穷人》小学教案9篇《穷人》小学教案1课文《穷人》选自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五单元,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
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
文章多处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活动,是练习朗读的佳作。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练习续写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三、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评价。
四、交流初读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设计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4、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教学设想:本文以议论为主,教学时应着重分析本文的议论内容和表达上的条理性。
文中诸葛亮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流露出他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教学时应就说明这些记叙、议论和抒情所起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语设计:1、竞猜的形式导入教师出示以下诗句让学生竞猜一位三国时期的历史名人。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诗词故事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3、用对联方式导入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4、介绍写作背景导入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1一、教学目的: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教学重点:学写作文,明确作文基本要求三、教学难点:把文章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四、教学时间: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
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
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
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
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二、阅读例文,感受作文1、阅读例文(1)阅读《好阿姨》。
A、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B、交流、讨论。
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呢?再仔细的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的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
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2)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神笔》。
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
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世界,只要大胆想象,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2、畅谈感受:《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后,你对作文有了什么感受呢?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1、确定内容2、内容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
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和小朋友一起玩拉……什么都可以写。
你准备写什么,仔细想一想。
3、交流构想: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写做内容,拓展思路4、其他要求:本次习作出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四、行笔成文,相机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
教师巡视时,及时给予个别辅导第二课时内容:修改习作一、自主修改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四、朗读习作: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五、评价方式1、学生自评: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习作二我的自画像一、教学要求: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
难点:写出个性特征。
三、课前准备: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3、用来画自画像的卡纸和小镜子。
4、好词语表。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张名片,它是干什么用的呀?对,向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需要名片。
有个叫杜小虎的同学,就有一张特别的名片,不仅有他自己的介绍,还有自画像呢,你想去看看吗?想去认识杜小虎吗?二、读懂例文1、学生自己读例文,并结合图说说你对杜小虎的印象。
2、你是从图或例文的哪些地方产生这样的印象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3、请生全班交流。
小结:图画中的小虎的外貌笑眯眯的眼睛……告诉大家他是一个爱笑的孩子。
介绍中告诉大家他的爱好,知道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三、学习例文1、图文对照,说说,杜小虎给自己画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特别像?2、杜小虎除了介绍自己的外貌还告诉大家什么啦?小结:介绍自己我们要向别人讲清自己的长相、年龄最重要的是要向大家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特点。
五、指导习作1学生自己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画出自己最有特点的样子。
2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
3全班玩“猜猜看”的游戏。
贴出自画像,猜猜他是谁?4学生自己练说后,拿着自己的画像,找到你最想介绍的伙伴,介绍给他听。
5老师提供一些可用词句。
六、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评价与修改重申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重申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
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添词句。
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
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改后稿呈现方式:将自己的自画像介绍贴在教师准备的大白纸上,将在班级走道上向全校展示一周。
如果你的名字被很多同学熟知并叫上名来,就说明你的成功。
习作3 这里真美教学要求:1.观察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读懂例文,引导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好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想象作画,并把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
难点:有选择地进行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课前准备:1.课本插图的黑板画。
2.准备几篇描写小动物的片段。
3.好词语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二.察插图练说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自由练说)(1)指名说。
(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过去听一听,除了风吹过树梢的洗涤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
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先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小鱼。
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小声读例文。
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小组讨论。
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说给同桌听。
指名说。
(4)师生评议。
4.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已经把我们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
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树呀、草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
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师生自由填色。
(2)展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路边的小花儿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有趣极了!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
(1)自由说。
(2)小组交流说。
(3)指名大组交流。
(4)师生评议。
三.练习写作1、讨论讨论怎样写。
2、学生写草稿。
3、交流草稿,评议、修改。
4、学生认真誊写。
习作4 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教学目的: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
知道作者写了哪些景物,那些景物属于动的,那些景物属于静的。
在此基础上,揭示观察要点,进而弄清描写一处景物的要领。
2.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的景物,要有动有静。
3.观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几样画下来或拍成照片。
指导学生结合图画或照片,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
课前准备: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3.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郊外的稻田,做好纪录或拍摄下来。
4.好词好句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在这个凉爽宜人`天高云淡的秋天,我们走出了校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那份舒畅的感觉至今是不是还令你们回味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作为永久纪念,乐意吗?二.读懂例文学生自读,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用“___”画出来。
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
(山坡上草的图景)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草的?讨论交流草——高矮颜色(板书)播放例文中写花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
(山破上花的图景)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写花又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讨论交流:花——颜色名字(板书)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过读: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上述问题。
讨论交流:蚂蚱`蝴蝶(板书)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静后动的顺序观察的。
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抓住主要景物。
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如形状`颜色`动静变化等)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得景物恰当地连接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在秋游时看到的那片美丽的田野。
习作指导:交流学生所画的图和拍摄的照片。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图画予以展示。
创作的同学介绍作画的意图`顺序和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画这些,拍这些。
学生评议,说意图。
指导学生写稻田。
<1>幻灯投影稻田图片。
小朋友,现在老师想请你来介绍这片稻田,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呀?(颜色`稻穗的样子;无风的时候稻田的景色;风起时候,稻田的景色)板书。
<2>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从不同的角度说。
<4>出示好词语蓝和好句子框。
一望无际颗粒饱满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稻子随风起舞,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推过一浪,非常壮观。
那颗粒饱满的稻穗仰起脸骄傲地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壮观! (写好图上其他的景物,丰富习作。
)小朋友,你看在稻田中,谁在那儿蹦蹦跳跳地忙碌呀?那快活地飞来飞去的又是谁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呢?还有那弯着腰,挥舞镰刀的人们呢?他们表情如何?那轰隆隆响着的该是收割机吧!我们也把它们搬进我们的作文薄里好吗?学生练说习作,要求把景物练起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