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地理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本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及其研究方法与进展、经济活动区位理论、经济活动区域分析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学科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从经济活动布局条件入手分析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为高年纪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达到以下几点:
(1)了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状况。
(2)把握影响经济地域体系的诸种要素和条件,具备综合分析经济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经济地域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各阶段特点、基本规律,培养从时空耦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牢固掌握产业分类体系、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空间组织理论。
(5)牢固掌握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空间组织理论。
(6)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特征、表现和动力因素。
(7)掌握经济地理学一般研究方法,能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有系统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3、教学内容体系和教材结构
本课程体系和内容以传统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安排,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总论;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六章,单区位企业——多区位企业——跨国企业的企业区位及空间组织分析;第三部分是第七至第九章,区域内、区域间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第四部分是第十至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第五部分是第十
三、十四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新近理论研究。
4、教学方法
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重在理论基础知识,以课堂讲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课堂讲授来完成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原理的系统学习。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使学生分析经济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达到对理论知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根据经济地理学插图较多、内容庞杂的特点,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和传统讲述相结合的方式。
二、教学总体设计方案
1、教学时数分配: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点:
(1)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2)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3)经济地理学具有的分支学科:通论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公司(企业)地理学。
(4)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5)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1.1 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三个阶段。地图的定义:
1.2 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主流的理论性研究成果包括三个方面:(1) 研究区域尺度变化(2) 研究企业组织变化(3) 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2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2.1研究对象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2学科体系
经济地理学由通论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信息业地理学)、公司地理学这三方面的分支学科所组成。
§3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3.1 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3.2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
3.3 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3.4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4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1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4.2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4.3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考核要求:
(1)识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以及经济活动的产业分类。
(2)熟悉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3)了解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教学要点:
(1)区位的概念。区位理论: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的区分。
(2)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区位条件是区位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3)土地、原材料、能源因子、资本因子、劳动力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其中,市场因素包括市场规模、市场战略、市场特性、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秩序和管理、市场意识等。
(5)区域环境(包括产业环境、政府行为、环境因素和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其中产业环境主要探讨产业集聚。
(6)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1.1区位与区位理论
(1)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
(2)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区位理论根据其产生的先后,可以有古典与现代之分。
1.2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1)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工业区位的主要区位条件包括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场等。
(2)区位因子可分为经济因子和非经济因子,经济因子包括成本因子和收入因子,成本因子又包括运费因子和非运费因子。
§2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2.1 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土地一般以两种方式参与经济活动:土地作为劳动对象和土地作为作业的空间。
2.2 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运费大小、原材料的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2.3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2.4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2.5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劳动力特色、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移动。
§3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3.1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持续性以及经济合理性。
(2)市场地域范围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3.2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战略一般表现现为两方面: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
3.3 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4 其他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其他市场条件包括: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秩序与管理、市场意识
§4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4.1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2)“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3)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4)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4.2政府行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政府是消费者
(2)政府进行规划和基础设施投入
(3)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法规
(4)政府实施经济政策
4.3 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4 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可进入性包括: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
§5 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5.1交通要素及其内涵
交通要素:交通线、交通流、地域
5.2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1)交通网连结度(2)通达度
5.3 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分析
(1)运费与经济活动区位
(2)航空运输与经济活动区位
考核要求:
(1)掌握区位的概念,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