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

合集下载

略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略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略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次飞跃(马恩使社会主义由空变为科)马恩在批判继承以前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到科的飞跃。

第二次飞跃(社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列宁根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赢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成功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的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

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发展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变化,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改革开放,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改变了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

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空前迅速,巩固了社会主义基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邓论、三代、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试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两大基石: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展为两大基石。

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思想道路。

1、社会历史的发展要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寻找答案,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社义是资义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义代替资,是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要变革建立新的,就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资的社会矛盾是无阶和资阶的矛盾,社义是无阶反对资阶的阶级斗争必然产物。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和历史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只有靠无阶和人民才能实现社义。

剩余价值是的科学社义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

1、揭露了资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揭露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公正平等的虚伪性,资义生产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实质。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内容提要:在人类刚刚跨人21 世纪之际,世界局势千变万化,动荡不安。

正确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展望新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19 世纪40 年代(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回顾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大体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实践,从低谷中重新奋起再次显示出强大的活力这样四个发展时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繁荣发展现状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生产和市场的相互需求下,18世纪欧洲掀起了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

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欧洲主要国家的产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1]。

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2)社会阶级基础资产阶级越是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就越是从其他阶级中得到补充。

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先后发展成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

"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无产阶级显示了自己的伟大实力,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

它表明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昂首阔步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纪元"。

[2](3)、理论前提“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论据。

产生于17世纪下半叶而完成于19世纪初叶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剩余价值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有益材料。

19世纪三大空想家的思想则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第一次飞跃:19世纪40、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二、第二次飞跃: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民在锐意进取地中国共产党地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审时度势,勇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率先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一举改变了近代以来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本世纪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以来,面对苏东剧变的现实,中国共产党顶住巨大压力,立志全面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巩固并增强了社会主义基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

对一个世纪性的伟大领袖的最好纪念,是把他的未竟之业进行到底。

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首先在于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其次,在于他力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打开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工作。

虽然,毛泽东的探索没有获得成功,但他却为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许多正确的和错误的经验。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清理毛泽东的历史遗产中,纠正错误,继承正确和开拓创造,终于完成了毛泽东的未竟之业,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把科学社会主义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它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提出的新阶段的历史任务,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代替旧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新的一轮世界社会主义的周期运动,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新纪元。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出色地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回顾和考察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的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历史阶段,而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殊矛盾性,有其不同的历史任务。

在这里,我把它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为实现其阶段性的任务,大体上花去了40年左右的时间。

第一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所发生的历史性转变和发展。

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至今的历程来看,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三大主要问题,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模式”到“本国特色”三次里程碑式的历史性飞跃。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和梳理三次历史性飞跃的进程,比较分析三次飞跃的历史背景、理论成果和实践效果,阐述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启示和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摒弃了其学说中唯心史观和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想成分,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找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找到了实现这一历史必然的阶级力量,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起源于16世纪初期,其创始人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

他于巧16年出版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这一思潮的诞生。

后来,经过了阂采尔、康帕内拉、温斯特莱、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优秀思想家的不断丰富和补充,使这一思潮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不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形态,但它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先驱。

从16世纪初叶到19世纪中叶经历了300多年,期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空想家们的思想观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越来越深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接近实际。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及缺陷空想社会主义者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不论在批判现存制度或者在设计未来社会的过程中,都表现出思想上的独创性和建设性的特征。

他们对现存制度的弊病充满了机智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批判力。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之前,这段时间有330多年,在整个社会主义五百年中占三分之二。

这300多年,在生产力上,是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时期;在社会制度上,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空想社会主义时期。

第二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所谓现实,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机器大工业逐渐成为主流,生产越来越成为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

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工人运动也迅速发展起来。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代表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纵览时代风云,吸收时代精华,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

第三阶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

19世纪最后3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世界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转变,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时代。

作为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俄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温床。

第四阶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

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之后,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建立了以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和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三位一体”的苏联模式,以及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第五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用了30多年时间从思潮、运动发展到制度,为社会主义实现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课题。

刚开始,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但在实践中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1、唯物史观和剩余 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 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 个伟大发现,是科学 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正是这两大发现,使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 科学。
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
“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 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 心。(见《共产党宣言》)
6、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 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 历一个过渡时期。过渡 时期的国家是无产阶级 专政。
发展: 人民民主 专政
7、社会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设想未来社会的时候曾经 指出:未来社会将是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 力劳动体力劳动差别的社会,将是社会成员自由而 全面发展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杨 金 海
2012年5月3日
引 言

1、应当充分认识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 主义基本观点研究的重要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 一是从1848年到1917年,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 现实; 二是从1917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社会主 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达到高潮; 三是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社会主义 进入多样发展期,随着苏东解体,走入低潮; 四是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发展时期,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为代表,社会主义重 新焕发生机。
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思想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共产主 义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以区别于共产 主义高级阶段实行的按需分配原则。总体上看, 这些原则仍然正确。
但坚持这一思想,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历史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历史特点

(一)科学社会主义历程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走过了160多年的历史。

在这160多年发展历程中,既有凯歌高奏、胜利进军的历史时期,也有因发生各种失误停滞不前的困难时候;社会主义既给人们带来喜悦与憧憬,也给人们带来忧愁与彷徨。

16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大致经过了5个阶段。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思想体系,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前,虽然许多思想家无论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与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与猜想,到处都是“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

但是,由于受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与不成熟阶级状况的制约,数百年来“社会主义”与“乌托邦”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社会主义都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的劳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同是德国人,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不仅使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发生了质的飞跃,翻开了新的篇章,而且由于他们的思想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为此,在2000年,马克思被英国BBC评为千年来人类最杰出的思想家。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从空想变成科学,一方面是由于19世纪30到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还没有一个指导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理论,时代呼唤一种崭新理论的创立。

人类进入19世纪后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尤其是三大科学的发现,为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为正确认识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本质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讲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一讲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本课程自始至终要不断追问的问题
2、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就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一再重蹈“空想”的覆辙?这到底 是根源于我们主观认识上的偏好呢?还是根源于 空想社会主义客观固有的魅力呢?
本课程自始至终要不断追问的问题
• 3. 社会主义国家从20世纪40年代末就陆续走上了 改革道路,可为什么这种改革推行了半个世纪也 没有根本解决社会主义自身存在的问题,最终苏 联东欧国家都发生了剧变?制约改革深化的主要 障碍何在?又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 5.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就已经明确阐述了科学社 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可后来各国社会主义实践中 却一再出现价值迷失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是 什么东西在干扰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 正确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本身是否也存在客观 缺陷呢?1\社会主义.doc
本课程自始至终要不断追问的问题
6.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同根同源的两种社会制 度,二者长期共存,竞争发展,可为何彼此老是 敌我相待?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何长期流行 “恐资病”?改革开放以来,“爱资病”为何又 能够席卷中华大地?在全球化浪朝不可逆转的时 代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 的关系?科社案例1\马英九台湾民主第二阶段改 革宣言.doc
»3、简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 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4、论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5、苏联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特征探析。 »6、东欧国家的改革为什么没有成功? »7、苏东剧变的原因思考。
导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 理,让我苦苦求索。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 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我仰望星 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 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 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 焰、响起春雷。_温家宝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改革旨在改革传统观念,沾染西方思想,开启资本主义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第二阶段:科学发展观,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政策,加强政策市场体制改革,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视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推动全面发展。

第三阶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形成全球性价值共同体,推进市场经济和社会市场关系统一,坚持市场经济主体责任首位,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人才社会化、创新自由化、信息化发展,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第一次飞跃:19世纪40、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二、第二次飞跃: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民在锐意进取地中国共产党地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审时度势,勇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率先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一举改变了近代以来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本世纪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以来,面对苏东剧变的现实,中国共产党顶住巨大压力,立志全面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巩固并增强了社会主义基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大通过的党章很突出的一点,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

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

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概括:
1.起源和早期理论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
想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伊尔·班约和罗伯特·欧文是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现代社会主义的正式出现。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提出了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

2.革命与建设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后半叶):社会主义的
实践始于俄国的十月革命。

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决定了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在苏联的带领下,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如中国、古巴、朝鲜、越南等,并且影响了整个东欧地区。

这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致力于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及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建设。

3.全球影响与多样化(20世纪后半叶至今):20世纪后半叶,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多样化和复杂化阶段。

一方面,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政治、经济上的转型和改革,加强市场经济元素并与资本主义世界更加接轨。

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继续以社会主义为目标进行探索,如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

此外,一些民主社会主义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因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其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期待在未来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将进一步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寻求社会公正、资源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写作结构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写作结构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写作结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的起源、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的特点等方面,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程。

一、社会主义的起源社会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法国。

当时,法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旨在改善工人阶级处境的运动和组织。

在这个背景下,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提出了“工业家治国论”,认为工业家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从而创造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这一思想观点,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础。

二、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空想阶段主要体现在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期。

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家们认为,只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制度,就能够实现人类的幸福。

他们主张彻底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无政府状态或小农经济,以此来消除阶级差别和剥削关系。

但是,这种空想主义思想往往脱离了现实,缺乏具体的实现方案,因而难以实现。

三、科学社会主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通过革命的形式,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从而达到消除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的目的。

四、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在20世纪迅速发展,形成了苏联模式、中国模式等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但是,社会主义也遭遇了许多挑战和困难,如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市场经济的崛起、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使得社会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五、社会主义的特点社会主义具有以下特点:1.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社会主义认为,生产资料应该属于全体人民,而非个人或私人。

2.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应该以工人阶级为主导,实现民主、平等和自由。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浅谈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乌托邦社会主义中的合理因素而发展的理论。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延续,直接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

它不仅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在西欧一些国家确立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日益高涨和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思潮便随之出现。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矛盾,结合前人理论,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其诞生之初其响应者还寥寥无几,只是在把理论运用与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无产阶级以同盟者的态势联合起来,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载体,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的合流,通过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斗争显现了强劲的阶级力量。

20世纪初,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运用于指导俄国革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真正成为现实。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加之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使得苏联在世界舞台上威望高涨。

随后不少国家纷纷效仿苏联模式,科学社会主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照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局势失去控制,由于其过度集权专制的社会体制,缺乏市场和竞争的经济运行模式,片面“一统”的民族政策,造成先是东欧国家、后是苏联政局跌荡,相继发生社会制度的变更。

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

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

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指社会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概述: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初形态,主张通过道德和宗教的力量来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是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实现的。

在他们的理论中,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阶段,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阶段。

3.社会主义的实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和亚洲等地,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如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

这些实践推动了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4.社会主义的全球化(20世纪中期至今):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加速,社会主义逐渐被纳入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也得到了新的实践和探索。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实践和全球化等阶段,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导言科学社会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先进社会制度理论,其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要通过科学的社会规划和组织,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

本文将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则和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历史渊源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日渐觉醒的背景下,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重要流派,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列宁、斯大林等人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即按照个体的劳动贡献来分配社会资源。

无产阶级专政是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政治原则,通过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来确保社会主义的顺利实施和发展。

发展现状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推广。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国国情,吸收并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同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科学社会主义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讨论的重要议题。

结语总之,科学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科学社会主义有所启发和帮助。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客观事实。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形态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形态

姓名:陈艳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学号:1104030300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三种历史形态从历史大尺度着眼,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剖析基础上的预见式社会主义, 苏联、前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落后条件下的模式化社会主义, 中国改革、苏联东欧剧变从正反两面证实: 全球现代化过程中的原则型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的唯一方向和前途。

预见式社会主义、模式化社会主义、原则型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三种历史形态。

所以如何认识从马克思开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关乎对时代本质、特征、格局、趋势的根本判断, 关乎对中国现代化形势、任务、前途、方向的基本选择, 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

下面将19、20、21 世纪: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三种历史形态进行阐述:一、19 世纪: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阶段,对资本主义剖析基础上的预见式社会主义概括地说,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地位, 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弊端, 以高度的时代敏锐感断言: 资本主义必然为新社会所取代, 逻辑地推论未来社会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如: 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组织生产和消费、社会分配消费品、取消商品和货币,作为“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将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等。

马克思、恩格斯激进的政治态度、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深邃的思想产生了重大、持久的社会后果, 改变了19 世纪的世界历史。

欧洲、北美工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 开展了壮观的国际工人运动。

正是由于工人阶级的斗争, 遏制和削弱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19 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相继取消了普选权的财产限制, 20 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欧洲工人政党先后获得了合法地位, 在资本主义国家议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席位数目。

应当特别指出, 尽管马克思曾经把共产主义看作相对短暂的历史过程, 渴望在生前看到共产主义的胜利, 但是, 作为资本主义剖析基础上的预见式社会主义,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视野远远超越了19 世纪, 具有极其巨大的历史跨度, 是对长远历史过程的总体趋势的逻辑预见。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飞跃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1.教学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也可以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来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理论的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3.学时数:3学时4.教学方法:讲授5.教学内容: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19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发展为现实,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作为人类解放的一种思想、一种运动和一种社会制度设计,社会主义以资本主义对立物的身份出现,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是它的最初形态。

从16世纪产生到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发轫于资本主义简单协作最初发展阶段的16-17世纪。

莫尔、闵采尔和康帕内拉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手工业大发展时期,以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将闪烁着微光的共产主义思想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进入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

到19世纪前半叶,英、法两国已基本完成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的社会变革过程,西欧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纷纷继之而起。

在这一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日趋激烈。

与此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也发展到了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最重要的阶段。

以三大空想家的理论为最高成就的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天才的预测和积极的结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早探讨未来社会发展问题的是19世纪初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其杰出代表是法国的马布利、卡贝、摩莱里、圣西门和傅立叶。

他们天才地认识到,与其他事物一样,人类社会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自身的成长过程,因而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

不仅如此,他们还认识到,从资本主义社会到未来新社会必须经历一个过渡时期,并对必须经历这一过渡时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作了初步论证。

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未能摆脱唯心史观的束缚,没能找到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因而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问题只是一种天才的预测,但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问题的这些预测,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史料,也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

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仅仅依靠天才的头脑凭空设想出一个理想社会,而是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依旧以对现存社会的剖析来预测未来社会。

他们依据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科学预测和展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远景。

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也不是什么合乎“人类天性”的理性王国,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从资本主义社会怎样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呢?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会如何发展变化呢?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对现存社会的剖析和认识,从理论上作了论证和预测,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

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个世纪性的伟大领袖的最好纪念,是把他的未竟之业进行到底。

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首先在于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其次,在于他力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打开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工作。

虽然,毛泽东的探索没有获得成功,但他却为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许多正确的和错误的经验。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清理毛泽东的历史遗产中,纠正错误,继承正确和开拓创造,终于完成了毛泽东的未竟之业,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把科学社会主义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它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提出的新阶段的历史任务,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代替旧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新的一轮世界社会主义的周期运动,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新纪元。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出色地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回顾和考察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的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历史阶段,而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殊矛盾性,有其不同的历史任务。

在这里,我把它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为实现其阶段性的任务,大体上花去了40年左右的时间。

第一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欧洲最发达国家的历史中上升到了首要地位,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物质条件。

在这一阶段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19世纪人类业已创造出来的优秀思想成果,深入考察和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总结了1848年欧洲革命和巴黎公社实践的经验,为无产阶级制定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理论和革命策略,并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最纯粹的一般理论设定,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性的“社会”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

第二阶段从19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10年代末,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和运动到社会制度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世界矛盾的焦点和革命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世界历史跨进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受到严峻的挑战,却在东方落后国家开辟了新的道路,并在俄国首先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在这一阶段里,列宁高举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俄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仅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崭新的理论形态——列宁主义,而且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性的“社会”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发展为一国首先胜利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家生产和国家分配的制度”①,即“国家”社会主义体制。

第三阶段从本世纪20年代初到50年代中期,是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世界资本主义诸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进一步发展并在欧亚一系列国家取得胜利,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列宁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②的发展模式,作出了至今仍有直接实践意义的“新经济政策”的理论贡献。

但是由于列宁身后的苏联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斯大林抛弃了“新经济政策”体制,在列宁早先的“国家”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并把它绝对化、神圣化,把苏联的一国模式发展为多国的普遍模式,造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只能有一个中心、一个领导、一条道路、一种模式的高度僵化的局面。

第四阶段从50年代后期到现在,是社会主义从单一模式到多样化发展的阶段。

它的核心和实质,是要探索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建设有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

这一阶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两种社会制度在相互对峙和相互竞争的复杂关系中都着力于内部的调整与革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借助当代科技革命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力量,获得了相对繁荣稳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优势。

而世界社会主义各国在探索革新的道路上,则发生了一连串的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1956年以来,社会主义各国都在探索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但这种探索在许多国家里不但没有获得成功,而且到头来还断送了社会主义。

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经过两代人的多方面的探索,终于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完整理论,从而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从单一模式到多样化发展的历史任务。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无疑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最积极、最辉煌的思想成果。

它宣告了国家集团性的单一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为社会主义向着民族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榜样。

中国有句老话:“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说的是同一种桔子树种在不同的地方,就会结出不同的果实。

社会主义也是这样的,它在不同的国家必然会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特点。

虽然社会主义是一种国际现象,但它必须植根于各个国家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传统的土壤中,才能生存和发展。

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又是很不平衡的,正是这种不平衡性,即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要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

可以这样说,社会主义多样化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必经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第四个阶段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不仅表现在它成功地解决了新阶段提出的历史任务,而且还表现在它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首先在于它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党的十四大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几十年间,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

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但是总的来说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特别是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使得这个问题更加令人深思。

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发生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首先在东方落后国家里取得胜利。

这是一种奇特的历史现象。

列宁曾经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说,世界历史演进得如此奇特,到1918年竟产生了社会主义的分开两半:一半是德国具备着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一半是俄国具备着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条件。

俄国“在政治制度方面,在工人政权的力量方面,比不管什么英国或德国都要先进,但在组织像样的国家资本主义方面,在文明程度方面,在物质和生产上‘实施’社会主义的准备程度方面,却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③。

20世纪实践的社会主义未能沿着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思想轨迹发展,像俄国、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马上就提出了一个马克思恩格斯未曾遇到的新问题,即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列宁首先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打破了传统的经典社会主义的观念,承认“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④。

他曾经设想,“以市场、商业为基础”⑤,通过发展“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但是,列宁的探索在苏联的往后发展中被打断了,探索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了。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探索未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遗志,进行了历史性的拨乱反正,终于找到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连续不断的探索,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到建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轮廓,到形成和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充分表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开辟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的理论勇气。

党的十三大提出12个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定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

党的十四大在十三大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五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科学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

毫无疑义,这一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的最新的理论形态,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意义。

其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形态,还在于它用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新思想和新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四大阐发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9个问题的基本观点,有些是前此以往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的、或没有完全解决的观点。

如: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的模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利用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党风建设;革命统一战线;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