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分层与流动解析
对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认识
结合社会学所学相关理论,包括角色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等,谈谈对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认识。
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分层是以一定的标准区分出来的社会集团及其成员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层次结构、社会等级秩序现象。
在目前的西方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与阶级、阶层经常混同使用,以分层研究取代阶级、阶层分析。
而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概念与阶级、阶层概念并用。
社会分层的意义较为宽泛,并涵盖阶级、阶层。
一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分层内容具体包括阶级、阶层、层界。
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
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从社会分层来说,从我们的封建帝制开始,我们便以皇帝为我们社会分层的最高一层,由他为我们做决策,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服务,曾经,君主主导人们的一切,当时人们的生死,当时的加官进爵,当时的工作,全都受到影响。
然而社会流动就是说人们的加官进爵时,从一个身份变到另一个身份的转变过程。
从社会角色理论来说,每个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先从先赋角色上来说,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们面前我们就是他们的血亲,虽然我们是亲人,但是在社会分层上,可能我们处于不同的阶层。
我们的叔叔可能是政府高官,高高在上的为国家处理事物,而我们自己的父母则可能只是最普通的农民,我们的社会阶层相差很远,但是对于我们的归属角色来说,就不会有阶级间的隔膜,我们会像普通的一家人,一起聚会聊天,教育小辈。
所以从这上来说,社会分层在先赋角色上起到了不尽相同的作用。
而对于自制角色来说,这是我们努力所取得的角色,我们自己通过不断的努力而成为该阶层的一员。
通过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我们从一个阶层迈向另一个阶层。
在此时,通过我们自身的决定和努力,可能会从原来的阶层迈进更高的阶层,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失误从原来的阶层退到更低的阶层。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
8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二、社会地位及差别
社会地位构成了社会分层的标准
(一)、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 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有许多自然差 别同社会差别有较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二)、社会地位
社会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地位性 质、地位间关系以及多重地位的复合性 决定的。社会地位作为具有社会意义的 属性,是分层研究依据的最重要分类标 准以及研究出发点
另有数据表明,城乡居民公共卫生资源分布差 异大。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70%,而公共卫 生资源不足全国总量的30%。农村每千人口,平
均拥有不到一张病床,而城市的平均数字,约为 3.5张;农村每千人口,只拥有一名卫生技术人 员,城市则在5名以上;农村人口医疗保险覆盖 率只有9.58%,城市则为42.09%。
34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声誉地位是由社会公认的评价体系确 定的(出身门第、仪表风度、知识教 养、生活样式)
权力地位是依据人们是否拥有权力以 及权力的大小确定的。权力分层反映 了政治领域的不平等
35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三、现代西方 社会分层理论的特点 采用多元分层标准
采用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47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培 林认为,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50% 以上、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50%时, “中产阶层”才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 群体。而中国社会现阶段城市化水平尚 不足40%,第二产业占主导,第三产业 的比重仍较小
48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金领阶层
是社会精英高度集中的阶层,年龄在25岁至45 岁之间,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经营策划能力、专业技能和一定社会关系资源, 年薪在15万元到40万元之间。金领阶层是一个 介于白领阶层与资本家之间的阶层,这个阶层 不一定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但拥有一个公司 最重要的技术和经营权。
人类社会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
人类社会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概述人类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学科,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关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问题。
社会分层指的是将人群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阶层或组别,而社会流动则指的是个体在不同阶层之间发生变动的过程。
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对于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分层定义与概念社会分层是指根据某种特定标准将一个群体或一个国家内部的人群进行分类,并且根据其所处类别在经济、教育、职业等方面给予不同待遇和权益。
常见的标准包括财富、职业、教育水平、地位等。
分层结构社会分层结构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等级或阶层,其中常见的模型包括: - 开放式分层模型:如美国的“中产阶级”、“工人阶级”、“精英阶级”等; - 封闭式分层模型:如古代的三纲五常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等; - 动态分层模型:如马克思主义中的阶级斗争理论,强调阶级之间的冲突和变动。
影响因素社会分层的形成和维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政治环境等。
其中,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财富和资源的分配在社会分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社会地位、教育机会、家庭背景等也对个体在社会分层中所处位置产生影响。
社会流动定义与概念社会流动是指人们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
这种转移可以是垂直上升或下降,也可以是水平流动。
类型与机制社会流动按照不同特征和机制可以被分类为: - 婚姻流动:通过婚姻关系改变社会地位; - 教育流动:通过接受更高教育提升自身地位; - 职业流动:通过职业选择、晋升等方式改变社会地位; - 经济流动:通过创业、投资等获得经济上的提升。
影响因素社会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努力、机会平等、制度环境等。
教育水平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教育可以为个体提供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从而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对社会流动也有重要影响。
研究方法人类社会学中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时常用的方法包括: - 实证研究: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来验证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相关假设; - 质性研究:通过深入访谈、观察等方式获取有关个体经验和感受的详细信息; - 历史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的分析来了解过去时期的社会分层和流动情况。
(优选)社会学概论讲社会分层与流动
一、社会分层
(一)定义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就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 的等级序列,意即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 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 干等级层次。
(二)韦伯分层的三个标准
韦伯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 三个标准:
财富——经济标准: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 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life chance)。生 活机遇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或 劳务的能力。
声望——社会标准:声望是指个人在自己 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
权力——政治标准:权力,就是处于社会 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 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
(三)西方社会分层研究
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基本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社会或群体中的层次结构进行描述。 第二,进行层次结构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第三,属于同一层次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 何共同特征。
对于社会层次结构的பைடு நூலகம்述的三个层次:
1、把社会划分成几个大的阶级 三个阶级理论:把人们分成上等阶级、中等阶级和下等
④下中层。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如上中层那样好,主要包 括一些小店主、神职人员等。
⑤上下层。与上中层、下中层的人们比,他们的收入并 不少,但他们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如操作机器的工人,在装 配线上工作的工人等。
⑥下下层。这个阶层主要是指那些没有固定收入、领取 救济金的人、失业者以及只能从事一些非熟练工作的人。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的“断裂论”。 什么是一个断裂的社会?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几个
时代的成分同时并存,互相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社 会发展阶段。其基本论点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的中国社会,出现了社会资源继80年代中后期的 “社会扩散”而向少数人手中积聚的演变;在向工 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弱 式群体,如国企下岗失业工人、进城的农民工等, 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很难实现由传统社会身份向 现代社会身份的转变;经济改革的结果并未带来相 应的社会发展结果,并未为广大的社会成员所分享, 形成了一个断裂的社会。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流动
5.依社会流动的规模、影响
第五十页,课件共65页
第四节 二 1 依社会流动的方向
A.水平流动——在一定的社会分层结构中,人们地位
变动、转移未改变等级序列的现象
B.垂直流动——在一定社会分层结构中,人们地 位变动、转移改变等级序列的现象
社会学概论社会 分层与流动
1
第一页,课件共65页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结构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流动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二页,课件共65页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分化及社会不平等
二、社会分层的含义 三、社会分层的标准及研究方法 四、社会分层的功能 五、社会分层意识
构成
第二十二页,课件共65页
第二节 二 社会分层的主要模式
1.社会分层结构模式的含义 2.几种主要的社会分层结构模式
第二十三页,课件共65页
第二节 二 1 社会分层结构模式的含义
——由一定社会分层结构中各集团人数的不 同、而形成的集团人数较稳定且有规律的分布状 态
第二十四页,课件共65页
第二节 二 2 几种主要的社会分层结构模式
b.将社会中形成不平等的条件、规则、机制固定下来或
程序化,保护社会不平等的机制、体制
第八页,课件共65页
第一节 二 社会分层的含义
1.社会分层的两种界定 2.社会分层中的各种社会集团
第九页,课件共65页
第一节 二 1 社会分层的两种界定
客观角度——社会成员由于各种资源占有的差异而
形成的等级或序列;或社会制度不平等体系
第四十八页,课件共65页
7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32
第三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及必然性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三、社会流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 四、社会流动的规律和意义
33
第三节
一
1
社会流动的含义及扩展
最初的含义:社会成员或人群的社会地位的变 动或转移 扩展的含义:社会成员或人群在社会地位、空 间地域上变动和移动的形式和过程
34
第三节
一
2
社会流动的必然性
第七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流动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分化及社会不平等 二、社会分层的含义
三、社会分层的标准及研究方法 四、社会分层的功能
2
第一节
一
社会分化及社会不平等
1.社会分化的含义及必然性 2.社会地位
二
社会分层的含义
1.社会分层的两种界定
2.社会分层中的各种社会集团
14
第一节
二
1
社会分层的两种界定
客观角度——社会成员由于各种资源占有的差异 而形成的等级或序列 主观角度——依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 同等级或序列的方法和过程
15
第一节
二
2 社会分层中的各种社会集团
A.阶级——依生产资料占有不同区分的社会集团 B.阶层——依一定的标准,在阶级内部划分的社会集团 C.身份——由社会法律规定的或认可的,具有一定特权 的社会集团(城市居民、农民工、农村居民) D.职业——依社会成员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和形式而划 分的社会集团 E.层次——依一定标准划分的社会集团的统称(教育、 收入)
20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概述(社会纵向结构)定义: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呈现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主要影响:社会资源(经济利益,政治权力,知识技能,人际关系)存在根源: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社会分层—社会的水平分化私有制(占有的资源不同)—垂直分化表现形式:社会地位的差异社会地位: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和围绕起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最主要:职业地位社会经济地位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个人社会地位通常不是唯一的场合外显地位的多重性素质潜在地位的多重性不止一种社会属性对人们参与的社会活动产生影响社会不平等定义:人们在社会资源占有量和占有机会的差异性分类:法律不平等:公开,被认可事实不平等:主要的不平等稳定性不平等:长期的期待暂时性不平等社会分层的主要概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韦伯的三位一体理论经济因素:收入和财富(逐利)政治因素:权力(争权)社会因素:声誉(求名)帕雷托的精英理论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西方理论观点功能理论:通过社会报酬激励人们更加努力(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积极作用:保证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形成竞争机制,推动社会发展消极作用:社会不平等和压迫社会的抵抗社会阶层社会阶层的含义类型:阶级内的阶层阶级外的阶层阶级的划分标准(常用指标)自我评分法: 听取调查者本人意见来确定其阶层归属声誉法阶级和阶层的比较相同点:都是对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描述和抽象不同点:阶级是一元标准(经济标准),阶层是多元标准阶级分析把握社会分层的本质,阶层分析丰富了对社会不平等的认识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分层结构干部阶层:制定计划,权力大(核心)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经济收入高,政治地位较低工人阶层:政治地位高农民阶层:严格限制,弱势地位分层特点政治性分层:政治化社会权利化分层:行政权力身份式分层:出身,户口改革开放后的分层状况主要变化政治色彩逐渐淡化,行政权力逐渐减弱有政治—身份型向经济—职业型分层结构转变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行,从农业向工业社会转化目前我国的十个主要阶层国家及社会管理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存在的问题社会精英的构成中间阶层的走向弱势群体的问题。
社会学概论06社会分层与流动精要
精品资料
倒丁字形的社会(shèhuì)结构
“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的总体社会结构,既不是“橄榄型” 的,也不是“金字塔型”的,而呈现的是一个倒过来的“丁 字型”的社会结构。我所使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国际社 会经济地位指数”(international socio-economic index ) 测量,从全国就业人口看,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处在很低的社 会经济地位上的群体,该群体内部的分值高度一致的,在形 状上类似(lèi sì)于倒过来的汉字“丁”字型的一横,而丁字 型的一竖代表一个很长的直柱型群体,该直柱形群体是由一 系列的处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上的阶层构成的。”-李强
可避免的
社会体系决定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影响社会体系
社会分层产生于社会整合、社会分层产生于竞争、冲
协调、团结等需要
突、征服等社会过程
分层提高社会和个人的功 分层妨碍个人和社会的功
能
能
精品资料
(待续(dài xù)
一、两种理论取向(qǔ xiànɡ):功能论与 冲突论(2)
(续前页)
功能论
冲突论
社会分层反映社会内共 分层反映权力阶层的价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lǐlùn)与 方法
一、两种理论(lǐlùn)取向:功能论与冲突 论
二、重要的社会分层理论(lǐlùn) 三、社会分层研究方法
精品资料
一、两种理论取向:功能(gōngnéng)论与冲 突论(1)
功能论
冲突论
阶层是必然存在的,必须 阶层虽然是普遍存在的,
而且无可避免的
但却不是必须,也不是无
享的价值
值
权力在社会中是合理分 权力在社会中一小撮人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全国的社会分层结构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陆学艺等,2001) 序号 阶层名称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把在社会中生活的人
分为两个阶层:一是低级阶层,或称为下层, 是普通群众;二是高级阶层,或称为上层, 是精英阶层。
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成员。
帕雷托把精英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或间接
掌握权力的统治精英,另一类是在各自领域 成就非凡的非统治精英。
2.1% 1.5% 0.6% 5.1% 4.8% 4.2% 12%。 22.6% 44% 3.1%
3.当前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
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 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 还很弱小,因为中产阶层的形成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工业化;职业变迁;教育状况等。中产阶层占据社 会的主题是社会走向稳定的重要结构原因。); 新富阶层问题; 弱势群体保护问题; 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淡化阶级概 念的必要性。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2)分层特点(P261)
政治性分层; 权力化分层;
身份制分层。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由严格的户籍
制度、单位制度、干部工人区分的档案制度、 干部级别制度等构成的身份制度。该制度将户 口、家庭出身、参加工作时间、级别、工作单 位所有制等作为社会屏蔽的基本指标,对于社 会群体进行区分。
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流动
全国的社会分层结构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陆学艺等,2001) 序号 阶层名称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把在社会中生活的人
分为两个阶层:一是低级阶层,或称为下层, 是普通群众;二是高级阶层,或称为上层, 是精英阶层。
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成员。
帕雷托把精英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或间接
掌握权力的统治精英,另一类是在各自领域 成就非凡的非统治精英。
2.1% 1.5% 0.6% 5.1% 4.8% 4.2% 12%。 22.6% 44% 3.1%
3.当前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
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 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 还很弱小,因为中产阶层的形成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工业化;职业变迁;教育状况等。中产阶层占据社 会的主题是社会走向稳定的重要结构原因。); 新富阶层问题; 弱势群体保护问题; 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淡化阶级概 念的必要性。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2)分层特点(P261)
政治性分层; 权力化分层;
身份制分层。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由严格的户籍
制度、单位制度、干部工人区分的档案制度、 干部级别制度等构成的身份制度。该制度将户 口、家庭出身、参加工作时间、级别、工作单 位所有制等作为社会屏蔽的基本指标,对于社 会群体进行区分。
社会学概论(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含义: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包括地理空间的移动)前提: 个人在社会位置的非固定化一定的社会位差存在(动力)社会结构的开放性(可能)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的关系有分层才有社会流动的可能与必要性有流动才能促进社会分层结构的重组社会分层是从静态角度描述社会流动是从动态角度描述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227)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人们在同一分层结构中不同层次的纵向流动向上流动向下流动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开放的社会结构水平流动:人们在同一社会层次上的横向流动(主指职业变动)作用:有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个人发展同代流动和异代流动同代流动:个人在一生中经历社会地位的变化作用:反映个人全面发展程度代际流动:同一家庭中两代人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变化作用:反应社会变迁结构性社会流动和非结构性社会流动结构性社会流动: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大规模社会流动特点:规模大,快速急剧非结构性社会流动: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社会流动影响社会流动的社会因素(一)社会分层结构的类型1.开放性社会结构2.封闭性社会结构:人才退化(二)先赋因素:社会背景,种族,民族,性别(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四)社会制度和政策:户籍,人事,分配(五)社会资本(社会关系资本)(六)文化价值观念1.社会流动观:受传统观念和生活环境影响2.社会职业观:受职业声望影响3.社会竞争观:受竞争意识影响合理的社会流动(一)合理的社会流动:能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流动1.量的合理性最低标准:满足社会发展基本需要最高标准:不能超过社会承受力2.质的合理性有利于社会发展,促进机会平等(1)普遍性原则:开放范围和标准的普遍性,避免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2)自获性原则:强调后天努力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1,形成开放,动态的社会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不平等2,拓宽各阶层间的接触层面,加强了解和联系3,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 1.从流动的动因上分 • 结构性流动:由社会因素引起的、非本人意愿 的流动。 • 自由流动:由个人原因引起的。 • 2.从流动的方向上分 • 水平流动:在同一社会地位之间横向流动。 • 垂直流动:可分为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 • 3.从流动主体分 • 代内流动:个体一生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 • 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
• 第二,划分标准不同: • 阶级是一元的经济标准 • 阶层可以是一元的、多元的、也可以是复 合的标准。 • 第三,存在时间不同 • 阶级是历史范畴 • 阶层是永恒范畴。
2.社会分层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社会分层主要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造成 阶层隔阂。 • 交往原则——趋同性
二、社会分层标准
1.收入 2.职业 3.受教育程度 4.权力
四、我国的社会流动问题
• (二)社会流动的条件
• 1.社会因素—决定了社会流动的规模和频率 •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 平。 •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分化出新的、地位较高的 职位,并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吸引人们上向 流动。 • (2)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它直接影响社会 流动的难易程度。 • 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中,劳动力流动受价值规 律的支配,劳动者在法律上有自由迁徙、自由 择业的权利,人为约束少,流动较多。
• 中国的社会分层以1978年为界 • 78年以前分层简单,之后复杂。 •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课题组 •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 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 • • • • • • • • • •
十大社会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过渡性特殊阶层
第七章 社会分层和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
一、什么是社会分层
• 定义:社会分层是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 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1.阶级与阶层的关系 • 共同点:都是对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 描述。 • 阶层是等级概念,侧重不平等的量。
三、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一)对社会分层现象的理论阐释 • 功能学派 • 冲突学派 • 综合派
(二)社会分层标准和模式 1.韦伯的三重标准 • 经济标准——收入和财富 • 政治标准——权利 • 社会标准——声望 2.社会分层模式 • 沃纳模式 • 米尔斯模式 • 丹尼尔·贝尔模式
四、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
第七章 社会分层和流动
第二节 社会流动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 (一)定义 • 美籍俄罗斯社会学家索罗金,1927年发表 《社会流动》,被认为是第一部用现代观 点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 • 定义: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 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也包 括地理空间的移动。 • 注意:社会流动的原因是有社会地位的差 别。 • 社会流动的结果是使个体随位置的变动而 带来社会资源获取能力的变化。 • 对社会而言属于各阶层之间量的微小变化。
• (3)取决于社会文化传统后人价值观, 这决定了人们的内在流动欲望和行动。 • 社会流动观:人们对改变自己社会地位 和生活地域环境的基本态度。 • 社会职业观:对各种职业的社会声望评 价,决定了人们的流动方向。
• • • •
2.个人因素 个人生理上的先赋条件 后天的才能 个人的身体状况
• (一)合理的社会流动的标准 • 1.量的合理性 • 满足社会缺位的需要又不超过社会的承受 力。 • 2.质的合理性 • 体现机会均等的原则 • 第一,普遍性原则 • 社会地位开放范围的普遍性,即向所有合 乎地位条件的人开放,而不是向合乎条件 中的一部分人开放。
二、社会流动的前提和条件
• (一)社会流动的前提 • 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是社会流动的基本 前提 • 1.封闭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 • 先赋地位——个人与地位的固定联系 • 世袭规则——社会位置出现空缺需要填 补时由先赋地位决定 • 制度约束——制定种种措施限制流动
• 2.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 • 自致地位——个人与地位的不固定联系 • 自致规则——社会位置出现空缺需要填 补时由后天自致地位决定 • 消除障碍机会均等 • 所以:封闭的社会分层结构指阶层划分 固定、流动性小的社会。——不允许、 不提倡流动 • 开放的分层结构是指富有弹性、流动性 大地社会。——为流动提供的前提
三、合理的社会流动对社会的积极作 用
• 实现标准的普遍可能性:大部分人经过努 力可以达到,而不是极少数人可达到。 • 第二,自致性原则 • 排除先赋因素对地位获得的影响,后天条 件决定取舍。
• (二)合理的社会流动的积极作用 • 1.形成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有助于在无 法消除社会地位差异的情况下缩小人与 人的实际差异,消除人与人的不平等。 • 2.能拓宽各阶层之间的接触,有助于各阶 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消除阶层隔 阂,减少阶层冲突,加强社会稳定。 • 3.能有效地激发人们的积极开拓进取精神, 推动社会高水平的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