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过度捕捞与海水养殖问题及渔业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f = fMSY =a / 2b=r B∞ / 2q,MSY = a2 / 4b= r B∞2 / 4 只要算得参数a、b就可计算得MSY及其相应的fMSY
4、参数估算
(1)f 标准化:用于当量计算
标准船、作业时间、网次
(2)估算
原理:根据平衡状态下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与捕捞力量为线性关系,进行直线回归
第一节 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模式
一、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产量的原理
(一)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产量
持续产量(sustainable yield)就是在生态环境基
本稳定的条件下,每年从该种群资源中捕捞一定的数 量而不影响资源量继续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这种渔 获量可以年复一年的获得就称为持续产量或平衡渔获
量也称剩余产量。
势
Y(i+1) / f (i+1) = a — bfi
③“一年滞后法”的推广
5、评述: 优点:不需要鉴定研究对象的年龄、生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和补充率等参数,只要有多年的渔获量和捕捞力量资料,即 可满足计算要求 ,简便,适合一些生活史短,年龄鉴定困难 的种类。 缺点:不易获得数据;人为与自然因素影响较多。
三、动态库模型(dynamic pool model)
动态库模型把种群作为个体的总和,处于连续的补充、生长与死亡之中,通 过分析这些因素与人类捕捞的关系,作出模型,指导捕捞。又称为单位补充群体 产量模型。 (一)同龄群体在生命周期中的数量和生物量变动 原因:平衡状态下,一个种群一年内提供的渔获量等于一个同龄群体一生所提供 的渔获量。 对某一鱼类种群中的同龄群体,其一生中的数量因死亡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各年 龄组的平均体重由于生长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最大体重。 生物量(数量乘以个体平均重量)呈开始增加,至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的过程, 同龄群体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提供的捕捞量也随之不断变化。
一个渔业种群生物量的 自然增长量(dB/dt, 即种群剩余生产部分) 与种群大小(B)有关。
当种群生物量处于极低 水平(B ≈ 0)或达到 最大(B = B∞)时, dB/dt为零;
当种群为中等大小时, dB/dt最大
B∞ “剩余生产部分”
= 持续产量
B2
置换线
最大持续产量
B1
图 11.l 种群大小与渔业产量关系示意图 B 为种群生物量,B∞为最大种群生物量
表明在平衡状态下,平衡渔获量与捕捞力量亦呈抛物线关系。
设 a = q B∞ , b = q2 B∞/ r
即 Y =a f -b f 2
或 Y / f= a — bf
表明平衡状态下,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与捕捞力量为线性关系。
3.MSY与fMSY 由Y = a f -b f 2求Y最大值,须令 dY /df = a — 2bf =0
①如果获得平衡状态下的第i年平衡渔获量Yi
及其相应的捕捞力量f
的资料。可根据
i
Yi / f i 的主要问题:Yi 与 f i 是否处于平衡状态难以确定,可能出现f 不断变化,难以 达稳定或f 一直不变,始终处于一点平衡的状况。
②“一年滞后法” 原理:种群在外来压力下,有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或趋
(引自 Pitcher & Hart 1982)
在每一生物量水平上(低于环境最大负载量)都 有一个持续产量
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MSY):海洋渔业资源科学管理的目标
(二)捕捞力量、网目大小与持续产量的关系
捕捞力量或称捕捞努力量(fishing effect)通常是指特定时间 内投入渔业的捕捞生产工具设备的数量和强度,网目大小则 与种群中被捕捞的年龄有关。
第十二章 过度捕捞与海水 养殖问题及渔业管理
学习目的
掌握可更新自然资源的特点、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产 量的概念;
了解传统渔业资源管理模式及有关的持续产量模型、 动态库模型,明确传统渔业资源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掌握大海洋生态系的基本概念和管理目标,了解生态 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及其对海洋生物资源开放利用和 管理的意义,了解海洋增养殖业的基本原理和实践上 存在的问题。
dB/dt
剩余产量模型为其中较为简单
一种,其特点是只考虑产量因素。
1.在未开发利用的情况下
种群增长模式可表达为:
dB/dt=rB[(B∞-B)/ B∞] 上式为抛物线图形
0
B∞/ 2
B∞
图 11.4 未开发利用时自然增长 率与生物量的关系
要使 dB/dt 达到最大值,只要对其求导并令其为零: d2B/dt2= rB∞-2rB=0 ,得: B= B∞/2 时增长速率最快
持续产量或平衡渔获量,以Y 表示。
持续产量模型:Y = f q B = r B - rB2/ B∞(表示平衡状态下渔获量与种 群生物量呈抛物线关系,此外 Y 有多个 )
由于实际现存的生物量难以确定,将Y-B关系转换为Y-f 关系:
由Y =f q B = r B-rB2/ B∞,得: B = B∞ - f q B∞ / r,代入上式 得: Y =f qB =f q(B∞-f q/r)=(qB∞)f-(q2 B∞ / r)f 2
数量或重量
同龄群体总体重 最大体重(W∞ )
补充年 捕捞年 龄(t r)龄(t c)
年龄(t)
图 11.5 鱼类种群同龄群体在其生命期间数量和重量的 变化
通过分析补充、生长与死亡选择何时抓,捕捞力量多大。 设某一时期初资源重量为P1,这一时期末资源重量为P2,则: P2 = P1 +(R + G)-(F + M) R:因繁殖增加的资源量(补充量),G:因生长而增加的重量,F:因捕
2.在开发利用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速率还受捕捞的影响
设捕捞死亡系数为F,则: dB/dt=rB[(B∞-B)/ B∞]- FB (F:捕捞死亡系数) 假设捕捞死亡系数 F 与捕捞力量 f 成直线正比,即 F = q f ( q :可捕系数) dB/dt=rB(B∞-B)/ B∞- q f B q f B =rB-rB2/ B∞时, dB/dt=0,种群生物量不变, 达
c p
a
n
平衡渔获量 Y 平衡渔获量 Y
b
0
捕捞力量 f
图 11.2 不同种类的总渔获量
和捕捞力量的关系
m
0
捕捞力量 f
图 11.3 同一种类不同网目的捕捞力量
和总渔获量的关系
二、持续产量模型(sustainable yield model)
有关渔业管理的数学模型很多,其目的均为在可持续利 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得最大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