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3.07•【文号】国科发资〔2016〕69号•【施行日期】2016.03.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精准医学研究”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科技发展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这些计划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对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我国在某一领域或某一具体问题上实施的长期科技攻关行动。
这些专项通常立足于国家发展战略和未来需求,针对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展开攻关,旨在取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成果。
这些专项的实施,对于我国在特定领域取得突破性的科技成果,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通常需要进行全面评估,从宏观层面规划和组织资源分配、到微观层面的具体研究实施,都需要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有效的组织管理。
这些专项通常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我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在人工智能、航天航空、新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政府为了解决国家发展中面临重大科技问题而设立的计划。
这些重点研发计划通常涉及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重大领域,着眼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需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深入调研和前瞻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专家和企业意见,构建科技创新的合作机制。
这些计划还需要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研发项目的管理和评估,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研发成果的实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在生物医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这些计划对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推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实用版】目录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总体部署二、2023 年度项目申报要求三、申报指南发布四、重点专项项目介绍五、具体申报要求与考核指标正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总体部署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承担管理的“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前沿生物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四个重点专项 2023 年度项目将进入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书)填报阶段。
2023 年度项目申报要求各有关单位需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进行项目申报。
申报单位需认真填写申报书,并确保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申报指南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持续推进揭榜挂帅”、青年科学家项目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着力提升科研投入绩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现将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等重点专项 2023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重点专项项目介绍“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旨在研究生物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提高我国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项目涵盖了生物安全领域的多个方面,如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安全信息系统等。
具体申报要求与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需按照申报指南的要求,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等,同时需提交项目预算申报书。
项目申报书和预算申报书需分别提交,且内容一致。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申报单位需按照项目进度要求,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并按要求提交进展报告。
项目完成后,申报单位需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
申报指南发布单位将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资助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1)$4 - 9 ...Management for Economy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郑床木张江丽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北京100081)摘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科技体制改革后形成的5类科技计划之一,其立项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 研单位实力与水平。
文章分析了 2016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并与其他同类机构 开展横向比较。
数据表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已启动的7个农业科技领域重点专项立项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在5个专项立项数量及资助经费总量中均排名第1。
同时,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研究所之间立项差距过 大、青年主持比例较低等问题。
提出了应强化已立项项目管理、继续牵头开展重大选题凝练、推动新兴学 科发展及培育青年科技人员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强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分析对策建议2014年以来,国家全面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 划,将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5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为其中之一,主要针对农业、能源资 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加强 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1]。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唯一 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主动参与项目竞 争,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
文章分析了 2016 ~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在农业科技领域与其他机构开展横向比较,客观 评价在同类科研机构中所处位置,研究提出了未 来发展策略。
1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1各重点专项立项分析2016 ~2017年,科技部先后启动了 4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分属社会发展、高新技 术、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及基础配套等5个领域,农业科技领域包括“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 合技术研发”“七大农作物育种”“畜禽重大疫病 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 治与修复技术研发”“智能农机装备”“现代食品 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及“林业资源培 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等8个专项。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
附件5“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聚焦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化学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生物毒素等重要危害物,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毒性机制、食品原料中危害物迁移转化规律与安全控制机理等基础研究,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应急保障、社会共治等重点领域,开展区域和产业链综合示范,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的转变,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推动食品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有力支撑科技部定点扶贫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2019年度拟在区域特色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的全链条综合示范研究方向设置定向择优项目,拟支持项目1个,实施周期为2019年至2022年。
本专项2019年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秦巴山区食用菌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柞水木耳等食用菌为对象,研究本土筛选菌种及外来主栽品种在秦巴山区特殊的环境、原料资源、生产加工技术背景下,食用菌本土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的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技术与—1—示范。
重点研究建立柞水木耳等食用菌栽培及生产废料循环利用中重金属、农药、抗生素等污染物的本底污染值及其来源与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秦巴山区特殊自然环境下食用菌的病害发生规律与预测模型,建立投入品使用及病害控制技术规范;集成应用食用菌加工中漂白剂、甲醛等污染控制技术,建立柞水木耳特殊品质形成与质量安全关键指标的相关性;集成以上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技术,构建系统完整、切实可行的质量安全评价与监控技术体系,并针对柞水木耳等主导食用菌生产加工建立示范基地及生产线,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培训,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秦巴山区食用菌生产及循环利用中本底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秦巴山区特殊自然环境下投入品使用及病害控制技术体系等不少于3套,制定相关技术规程和标准不少于5个,建立1~2条食用菌安全生产加工示范生产线,形成系统完整、切实可行的食用菌质量安全评价与监控技术体系1套,培训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相关技术人员1000人次,培训生产者1万人次,带动不少于1000农户增收,直接示范栽培1万亩、1亿袋以上,在区域内进行从源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示范研究,形成全程控制相关规范和指南。
“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当前,生物技术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现代生物技术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正在加速向应用领域渗透,在革命性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和健康等重大问题方面展现出巨大前景。
生物技术产业正加速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将深刻地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并引发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大变化。
抢占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的战略制高点,打造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优势,事关重大、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部署的要求,为加快推进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创新技术集群之一,具有突破性、颠覆性、引领性等显著特点,并集中体现了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的三个典型特征。
一是学科交叉汇聚日益紧密,拓展了科学发现与技术突破的空间。
生命科学与化学、信息、材料、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正在加速孕育和催生一批如合成生物技术、类—1 —脑人工智能技术等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
二是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创新周期大大缩短。
如新发传染病从病原体分离鉴定到诊断试剂研制,过去往往需要不同领域专家耗费数年才能完成。
随着基因测序、抗体制备等共性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仅需数月就能完成上述工作,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金融资本深度融合,各类创新要素日趋活跃,研发组织模式呈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特征,研发理念不断更新,加速推动产业变革的步伐。
2015年,全球生命科学领域仅并购交易就达到5460亿美元,是2006至2014年平均并购交易额的2.5倍,金融资本已成为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创业的重要推手。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重点研发专项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需求,针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争形成一批新技术,研发一批新产品,转化一批新成果。
重点研发专项分为技术研发类和成果转化类。
一、重点支持领域(一)高新技术领域1.未来产业(I)人工智能。
类脑智能、脑机交互与混合智能、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机器视觉检测、量子计算、区块链系统平台、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VR/AR创新应用等关键技术。
(2)未来网络。
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天地大尺度可靠信息传输、北斗与新一代通信技术融合、多模态智慧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内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智慧治理、新一代通信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
(3)前沿新材料。
先进金属材料、尼龙新材料、陶瓷材料、高端超硬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新型石墨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煤化工材料、新型耐高温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
(4)氢能与储能。
高效低成本制氢、高密度可逆储氢、长距离大规模运氢、快速安全加氢装备和稳态长寿命动态高功率燃料电池,以及金属燃料电池储能、大规模锂(钠)电池储能等关键技术。
(5)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
人车路云协同感知、车联网自动驾驶、交通系统智能化指挥控制等关键技术。
2.战略性新兴产业(1)微纳电子与光电子。
光网络关键器件、微纳光学器件、高性能激光器、微型连接器、光电探测器、高可靠功率器件、新型射频和基带芯片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2)新型电子材料。
电器装备、电子及通信设备、激光器、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
(3)智能制造。
高精度高可靠性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行业软件、柔性制造机器人、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精准可控3D/4D仿生打印、数字李生与智能工厂等关键技术。
(4)高端装备。
仪器仪表、空分设备、运输设备、锚具、预应力等关键技术。
(5)核心基础件。
高端装备用高性能轴承、齿轮及减速器、液压气动元件、高性能传感器、超高速永磁电机、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实施的37项重大专项
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实施的37项重大专项围绕全省战略目标,统筹创新资源,在重大战略任务、共性关键技术、重要民生改善、重点产品研发等方面集中力量,实现产业化突破。
“十三五”期间,继续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同时部署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形成梯次接续的项目布局,创新重大专项组织模式,探索新的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科技重大专项。
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特种钻井、热交换、物料干燥、新型煤化工、高低压电器、有色冶金等方面实施7项科技重大专项,研发具有全局影响、带动性强的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区域传统产业综合竞争力。
专栏7 传统产业科技重大专项1.特种钻井技术及装备。
研发适应特殊环境、海洋和岩性地层类油气资源钻采设备,研制深海和极地冰区钻机、多用途海洋模块化钻机、超低温列车式钻机、车装钻机、钻机试验装置等,开发海工装备技术、非常规油气开采装备技术、生物化工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技术、深海水下分离系统关键技术等。
建设甘肃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构建石油钻采新型产业技术研发基地。
2.热交换技术装备与平台。
开发核电站乏燃料处理板式热交换器、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可拆卸板式热交换器等,建设大型公共热工测试平台。
3.物料干燥技术与工艺。
开发气流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旋转闪蒸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工艺设备,研发冲击干燥、对撞流干燥、过热干燥、脉动燃烧干燥、热泵干燥等新型干燥技术,实现连续化工业生产和高效环保节能。
4.新型煤化工和煤炭分质利用技术。
研发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烯烃、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热电联产及电网调峰、煤炭分质利用为主的煤炭清洁利用创新链和工程包,开展煤焦油全馏分加氢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煤炭液化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
5.高低压电器技术工艺。
开发核电、高铁专用开关设备关键核心技术,智能化环保型开关设备研发和先进制造系统,中高压空气绝缘开关设备产业化技术,研发箱式变电站智能系统、智能电网电力有源滤波和低压高性能大功率起重专用变速器等技术。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下同)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项目及下设任务(课题)负责人申报项目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项目及下设任务(课题)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3)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4)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2016年12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6)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科技重大专项培育项目申请书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高与产业化
(1)重要方向: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4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
(1)重要方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2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
(1)重要方向:海气界面观测浮标与潜标国产化技术、海洋生态传感器研发、海洋工程动力环境精细化保障与评估技术、海上搜救技术和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支撑技术;(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3
数字诊断装备研发
(1)重要方向:初期诊断、精确诊断、微创治疗、精确治疗为方向,以多模态分子成像、大型放疗设备;(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32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
(1)重要方向:.强互相作用性质研究及奇异粒子旳寻找;2. Higgs粒子旳特性研究和超过原则模型新物理寻找;3.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旳研究;4.暗物质直接探测;5.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和措施旳预先研究;6.原子核构造和性质以及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研究;7.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稳态燃烧;8.星系组分、构造和物质循环旳光学-红外观测研究;9.脉冲星、中性氢和恒星形成研究;10.复杂体系旳多自由度及多尺度综合研究;11.高温高压高密度极端物理研究;12.复杂湍流机理研究;13.多学科应用平台型装置上先进试验技术和试验措施研究;14.下一代先进光源关键关键技术预研究;(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35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生物技术”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前沿生物技术”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落实“十四五”期间国家科技创新有关部署安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前沿生物技术”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全球化视野统筹资源和要素,突破一批颠覆性前沿生物技术,提升我国生命科学与前沿生物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构建生物技术体系基本框架,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撑,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新引擎,引领生物技术产业革命,使之成为健康、制造、农业、环境、安全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争取到2025年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底层技术,在生命信息精细测量与深度解读、生命核心过程的调控机制等生命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发现,在基因操控、生物治疗、精准诊疗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产出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2022年度指南部署坚持面向科技强国、健康中国重大战略需求,以引领科学前沿和服务国民健康为宗旨,进行前瞻性布局。
围绕生命基本物质和生命核心过程的解析、调控与合成技术研究,开展生物技术领域关键装备与工具研发,布局原创的未来生物技术重大创新产品等3大任务,按照原创理论研究、创新产品研发及面向临床与应用的原则,拟启动21个方向。
项目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申报。
每个方向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择优同时支持。
专项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
项目一般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
项目设1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
本专项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每个项目不超过300万元。
可参考重要支持方向(标*的方向)组织项目申报,但不受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限制,不再单设课题,期限一般为3~5年,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2家。
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
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是当前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旨在推动我国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重要主题。
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国家科技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支持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的攻关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影响力。
这些项目涉及到国家经济、国防安全、社会福祉等重大领域,对于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项目将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深入了解并关注这些重点专项项目,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国家科技发展方向,促进自身发展和进步。
二、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的重要领域和研究方向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涵盖众多领域和研究方向,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
在信息技术领域,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热点技术的攻关研究;在生物医药领域,涉及重大疾病治疗、基因编辑、药物研发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新材料领域,涉及先进材料、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新兴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这些重点专项项目的领域和研究方向十分广泛,将对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对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角度来看,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推动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开放共享,积极吸引和引进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步伐。
总结回顾: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 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介绍
国家科技计划一、国家科学自然基金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6个二级专项,目前出了13个)1)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专项2)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专项3)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专项4)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专项5)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6)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7)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8)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9)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0)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11)大型飞机专项12)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13)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专项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个二级专项)“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全球变化”重点专项“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大科学装置”重点专项“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量子调控”重点专项“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四、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创新型企业培育专项(“智团”创业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科技与金融结合专项(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科技信贷代偿补偿资金)产学研合作专项专项(国际科技合作、网上技术市场产学研合作项目、技术成果交易补助)科技富民惠民专项(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资金、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攻关与应用计划)五、基地与人才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重大专项15个研究方向
附件1.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1重大装备重点开展盾构装备、矿山机械、起重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路桥装备、大中马力拖拉机等优势大型装备制造技术研发,突破系统集成、自动监控、智能耦合电液控制等关键技术,强化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优化,提高整体制造水平。
2智能制造强调装备产品和装备制造智能化,积极开展工业机器人、精密数控机床、智能电气装备、精密仪器仪表等研制及产业化,支持智能柔性制造技术与系统开发,推进生产全程智能化。
3关键基础件以提升高端装备配套能力为重点,开展轴承、锻压件、泵阀、模具、制动器、气缸、曲轴等优势基础件制造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高精度表面加工、特殊材料及热处理等核心技术,推动骨干零部件企业与整机制造商在设计制造上协同创新。
4电子信息面向终端和高端市场,重点开展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OLED新型显示、数字视听产品等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支持高端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研发,搭建信息服务体系,加快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
5云计算与大数据依托数据科学的快速发展,重点在农业、人口健康、政务信息等领域,开展大数据挖掘、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大数据开放型公共服务云平台,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改进。
6智能物联网紧扣互联网深度应用发展潮流,重点开展物联网架构、标识、通信、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持智能化传感器产品开发,集成应用北斗导航系统,推进智慧社会发展。
7新材料以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为方向,重点开展新型合金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向高性能材料制品、高端装备零部件延伸发展;支持高品质超硬材料及制品开发,提升其精深加工水平。
8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围绕新一轮能源革命,开展风电、光电、生物质能等技术和装备研发与推广。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重点开展电动汽车用关键零部件开发和电池、电机、电控等集成优化,支持燃料电池客车关键技术研究及整车开发,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轻量化发展。
211084726_“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的变化与思考
DOI:10.16661/ki.1672-3791.2204-5042-5671“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的变化与思考乔进1刘郝弦2(1.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为“十三五”国家科技计划改革后一类全新科技计划,在经历了“十二五”及以前科技计划的打磨和“十三五”时期的实践之后,管理运行已日趋成熟。
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有关部委及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对这类科技计划的管理优化探索却并未停止。
2021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意见和政策,致力于合理放权、科学管理、高效服务。
笔者长期服务于某“双一流”高校科技管理一线,将结合日常管理实践,在文中详细梳理了“十四五”开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专项申报和过程管理各环节的较大变化。
同时,也将站在被管理单位、项目参与者的角度,思考并给予改进建议。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申报 项目类型 项目答辩中图分类号:G322;F12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3)05-0245-04Changes and Thoughts on the Decla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During the"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QIAO Jin1LIU Haoxian2(1.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uhan University; 2.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72 China)Abstract:As a new typ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after the reform of the"13th Five-Year Plan"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lan,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national key R&D programs have become much more mature after the polishing of "12th Five-Year Plan" and previou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lans and the practice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period.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relevant national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and profess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have not stopped their exploration on the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of su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s. In the past 2021, the state successively issued a series of methods,opinion and policies to commit to rational decentraliza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efficient service.The author has been working in the front lin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of a "Double First-Class"university for a long time, will combine daily management practice to sort out in detail the major changes in special declaration and process management of national key R&D program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in this paper, and will also think and giv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d units and project participants.作者简介: 乔进(1983—),男,硕士,主要从事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管理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印发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印发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11.08•【文号】发改高技[2016]2361号•【施行日期】2016.1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印发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发改高技[2016]2361号卫生计生委、农业部、教育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中科院、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按照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我们会同有关部委联合编制了《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2016年11月8日附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为三级和四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的建设水平,增强生物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的基础支撑平台,是人口健康与动物卫生领域开展科研、生产和服务的重要保障条件。
2004年《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规划》发布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的基本框架,一批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以下简称“三级实验室”)投入运行,建成了若干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以下简称“四级实验室”),为我国的烈性与重大传染病防控、生物防范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国际生物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实验室需求日益增加,原有的建设布局和管理能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工作推进
u la r
_ _
… I n
空
苹 果 此 时发 信正 逢奥 巴马政 府 急 于设 定准
则 以协 助引导 开 发 自动驾 驶汽 车 。这 封信 也展 现 出苹 果对 自驾 车 的野 心 不 仅 限 于 美 国市 场 。
项 目资金 管理 和使 用 以及 专项 组织 管理 等科 研
2 0 1 6 年 ,“ 双一流 ”建设 成为 了高教领域最 受关
注 的话 题 。
就 “ 生 物安 全关 键技 术研 发 ”重 点专 项 的整 体 部 署 、国 家重 点 研 发计 划 的监 督 和 评 估 体 系 、 科 技项 目和专业 机 构绩 效评 价 、重 点研 发计 划
弱 2 0 1 6 年第1 3 卷第6 期( 总第7 5 期)
展 中心副 主任 沈建 忠 、中山大 学 副校 长余 敏斌 等 出席 了会议 ,科 技 部社会 发展 与科 技 司综合 与督 导 处 、风 险 中心 、评 估 中心 、生物 中心 相 关人 员 、专 项项 目和课 题 负 责人 及项 目承担 单 2 0 1 5 年8 月 ,《 统 筹推进 世界 一流 大学和 一
技 术研 发 ”重 点专 项在 实施 过 程 中 ,要 加 强对 关 键科 学 问题 开展 大 胆探 索和 深入 研 究 ,突破
一
谷 歌等大型科技公司 目前关注 的焦点领域 。
美 国把发 展 自动 驾驶 汽 车视 为 美 国汽 车业 重新 领导 世界 的新 机 遇 。今年 早些 时候 ,奥 巴 马就 曾承诺 ,政府 将从 2 0 1 7 财 年 的预算 中拿 出
人员 关心 的 问题进 行 了介 绍 ,专项 实施 方 案 和
指南 编制 专 家代 表具 体介 绍 了本 专项 的任 务设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
附件4“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本专项重点针对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生物技术谬用、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的突破,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按照全链条部署和一体化实施的原则,本专项设置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等三项任务。
2016年拟启动13个研究方向,具体指南如下:1. 生物安全防御前沿基础研究1.1 重要新发突发病原体发生与播散机制研究研究内容:重要新发突发病原体起源、演化与传播扩散的生物学基础,及其鉴别的分子标记。
—1—考核指标:明确重要新发突发病原体的发生机制;阐明其群体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重要特征,获得其传播力、致病力、耐药性等关键生物学参数;阐明其传播模式与扩张机制,建立其遗传进化与生物学特性演变的关联机制;发现可用于其鉴别的分子标记。
1.2 重要新发突发病原体宿主适应与损伤机制研究研究内容:重要新发突发病原体适应宿主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致病机制。
考核指标:针对5~8种重要新发突发病原体,发现其适应宿主并在宿主体内生存繁殖的若干关键因子,阐明其作用机制;建立其与易感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调控网络;明确其侵染致病的重要机制;确定若干新的干预靶点。
1.3 主要入侵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入侵生物入侵致害相关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鉴别其分子标记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考核指标:明确主要入侵生物的形态结构、入侵、定殖、扩—2—散、致害等关键生物学参数,分析其入侵风险,发现可用于鉴别的分子标记和可用于防治的生物学靶点。
2.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与产品2.1 生物安全监测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内容:从数据标准、转换、获取、整合与分析等关键环节,开展各生物威胁监测网络的升级优化和系统整合,搭建国家生物安全监测网络技术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2018年项目指南
本专项重点针对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生物技术谬用、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的突破,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秉承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共商共议、查漏补缺等原则,拟在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等两项任务部署5个指南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数约为1.25亿元。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具体指南如下。
一、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
1. 特殊生物资源监测与溯源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特殊生物资源原产地鉴别,以及监测与溯源
技术研究。
针对典型的重要生物遗传资源,建立凭证来源信息数据库及物联网监测与溯源技术体系和运行平台;研发非接触式人类遗传资源样本识别和监测与溯源技术与装置,发展重要生物资源跨境综合查验技术与体系。
考核指标:针对不少于50种特殊生物资源,建立流失风险评估、分子鉴定、高通量检测、远程图像识别、跟踪监测、口岸查验等关键技术;建立配套的基于物联网等技术的特殊生物遗传资源原产地分布数据库、图文信息数据库、跨境监测数据库等;研制3套以上设备装置样机及1套系统样机,申请不少于8项国家专利,制订不少于8项行业标准。
2. 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制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建设的重大需求,突破重要装备国产化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相关工艺、材料及产品,分析相关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生物安全风险点,研究控制手段和评估验证方法,加强相关产品评价;制定相关产品的技术标准,提高其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标准化生产与建设
的能力,推动重要生物安全防护装备的国产化和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自主研制适用于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IVC笼盒更换工作台、动物饲养解剖与高温碱水解处理无害化处理、连续流污水处理设备、安全高效空调通风系统等关键设备5~8种,通过有国家认可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性能验证和国家对实验室示范应用设备及重要工艺和材料的认可,达到实用化水平;提出以上国产化设备防护关键环节、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等综合性能指标,形成不少于5个行业技术标准,获得设备和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数据。
3. 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生物危害因子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揭示威胁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生物危害因子的发生危害特点和种群扩张规律,深入揭示生物危害因子暴发的成因;基于多组学技术,揭示重大森林生态生物危害因子致灾的分子调控机制;研发重要森林生物危害因子的预警和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
考核指标:明确5~8种威胁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
生物危害因子成灾规律;明确5种以上主要生物危害因子与森林生态系统互作致灾的主导因子;阐明5种以上生物危害因子致害的决定因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建立7种以上预警、早期发现、快速检疫、鉴定及防控关键技术和产品。
二、典型应用示范
4. 生物安全相关核心计量技术和标准物质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重要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烈性病原体及人工改造变异体等重要生物威胁因子,构建核酸、蛋白质、微生物等的核心测量能力,开展生物标准物质和参比品制备与计量、生物样本评价和质量控制、生物威胁防控产品校准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针对不同研究机构检测技术的评价标准,建立微生物定量标准、不同介质的病原微生物国家标准品和参比品,用于生物安全关键检测技术验收评价。
考核指标:针对至少5种生物威胁因子及其相关防控产品,建立可溯源的生物测量、计量、校准和质量控制技术,研发国家标准物质和参比品5~7种,制订1~3项国家标准(报批稿)、不
少于2项行业标准(报批稿),形成生物安全相关重要生物计量测量传递体系。
5. 生物安全高效应对产品研发技术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重要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烈性病原体及人工改造变异体,建立生物安全应对产品的研制与制备、质量评价与检定、临床效力评估、应急生产等一体化的生物安全高效应对产品研发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和完善疫苗、抗体和药物等生物安全高效应对产品快速研制、规模制备、质量评价与检定、临床评估等关键技术5~8种,制订不少于2项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项行业标准(报批稿)。
申报要求
2018年拟优先支持5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支持1~2个项目。
在同一指南方向下,如有采取不同技术路线、评审结果相近的申报项目,可以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择优选择其中1项继续支持。
1. 针对指南支持的研究方向,要求相关单位跨部门、跨学科进行优势整合,以项目的形式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应根据考核指标提出明确、可考核的预期目标。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年。
2. 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且每个项目至少有1个课题由35岁(含)以下青年科学家担任课题负责人,应为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 开展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有关要求,并具备从事相关研究的经验和保障条件。
4. 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样本与信息数据的研究项目,需按照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科学技术部“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审批”行政许可服务指南,向科学技术部申报审批。
项目结题前,应按照要求向科学技术部指定机构提交备份样本或信息数据。
5.企业牵头申报产品、设备研制的项目/课题,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指南编制专家组名单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
(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下同)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项目及下设课题负责人应为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
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3)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4)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5)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
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6)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
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2)注册时间在2016年11月30日前。
(3)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4. 本重点专项指南规定的其他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2)每个项目至少有1个课题由35岁(含)以下青年科学家担任课题负责人,应为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开展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有关要求,并具备从事相关研究的经验和保障条件。
(4)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样本与信息数据的研究项目,需按
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科学技术部“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审批”行政许可服务指南,向科学技术部申报审批。
项目结题前,应按照要求向科学技术部指定机构提交备份样本或信息数据。
本专项形式审查责任人:田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