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发展
人类用火的发展史

人类用火的发展史一、人类用火的起源人类用火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使用火种来取暖和烹饪食物的技术。
他们利用自然界中的火源,如闪电引发的森林火灾或火山喷发,来获取火种。
这些早期的火种并不稳定,人类需要经过长期的试验和探索,才能掌握可持续使用火的技术。
二、人类开始控制火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学会了控制火的产生和传播。
他们发现可以使用摩擦或碰撞来产生火花,并利用这些火花点燃干燥的柴草或树叶,从而得到可持续的火源。
这一突破让人类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使用火,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
三、人类用火的作用人类用火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火的使用使人类能够驱赶野兽和保护自己,增加了生存的机会。
其次,火的照明作用使人类能够在夜间进行活动,延长了工作和学习的时间。
另外,人类学会了使用火来烹饪食物,这不仅提高了食物的可消化性,还杀灭了许多病菌,减少了食物中毒的风险。
此外,人类还利用火来改善工具的质量,如烧制陶器、锻造金属等。
四、人类用火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火的掌握越来越熟练,火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人类发现可以利用火来烧制石材,从而制作出更坚固和耐用的建筑材料。
此外,火的热能还被用来蒸馏水、提炼金属和制造化学品等。
人类还发明了火枪、火箭等利用火药燃烧产生爆炸力的武器。
五、现代人类用火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火的利用不断创新。
现代社会的能源主要来自于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用于发电、供暖、交通等方面。
然而,燃烧化石燃料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人类正在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以减少对火的依赖,保护地球的环境。
六、未来人类用火的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火的利用方式将会不断创新。
未来,人类可能会发展出更高效、清洁的能源替代品,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火的发展历程

火的发展历程火的起源可以追溯至石器时代,当时人类首次掌握了利用火的技术。
最初,人们通过摩擦或撞击木材、干草等可燃物来产生火种,并将火种引燃可燃物以获得热能和光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了利用火的更多方法。
他们开始使用火来煮食、取暖、驱赶野兽和提供光明。
这些应用使火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人类开始掌握并开发火的技术。
在古代,人们开始制造火炬,以便持续地携带火源。
同时,他们发现了如何将火种保持不灭的方法,例如使用干燥的火石、软木、松脂或掺有硝石的草木灰。
这些技术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发展,人类生活得以依赖火的存在。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人们开始使用火炉、火焰等设备来进行烹饪、冶炼金属、提供机械动力等。
火的燃烧原理也逐渐被人们研究和理解,火的控制技术也得到了提升。
火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火被用来清理农田、烧除杂草,同时也被用于焚烧废弃的农作物和垃圾。
这些应用不仅帮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
现代社会中,火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
我们使用火来发电、供暖、烹饪和驱动交通工具。
同时,现代科技使得火的控制更加安全和高效,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消防技术的发展。
然而,火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过去,人们对火的控制技术尚不成熟,火灾经常导致严重的灾害。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防意识的提高,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火灾。
总之,火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
从最初的火种到现代的火源应用,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通过不断地掌握和发展火的技术,人类可以改善生活条件、推动社会进步,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火的使用发展历程

火的使用发展历程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能源之一,它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
下面,我们将一起回顾火的使用发展历程。
追溯到古代,人类最早掌握火的使用是通过发现和利用自然界中的森林大火。
古人们利用自然界的火灾取暖、烧烤食物和驱赶野兽。
这种使用不仅仅帮助了古代人类在恶劣环境中生存,还为人类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着文明进步,人类开始研究制造火源的方法。
早在公元前7100年,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开始制作简单的打火石来生火。
这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点燃火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掌握了更加高效的生火方法。
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的商代时期,人类开始使用手摇火钳和火牌来取代传统的打火石。
手摇火钳是由两个金属杆组成,通过摇动产生的摩擦来点燃物体。
火牌则是用来传递火焰的一种工具,将火源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随着古代文明的交流和交往,火的使用也传遍了世界各地。
古埃及人用火祭祀他们的神灵,古希腊人把火视为智慧和知识的象征。
火在古罗马时期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暖房、照明和烹饪等。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更为高级的火种,如火盆和火把。
然而,真正革命性的发展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火的能源得到了利用,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进步。
蒸汽机使用燃烧煤炭产生高压蒸汽来驱动机械,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一时期,火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推动力,为人类带来了繁荣和富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火的使用也实现了更大的突破。
20世纪,电力的发明和普及使得人类能够放弃传统的火源,利用电能来进行照明、供暖等生活活动。
此外,人类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燃料,如煤气、汽油和天然气等,用于燃烧产生能量。
如今,火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我们提供了光、热、能源等各方面的便利。
人类通过不断的创新,使得火能够更为高效、环保的利用。
例如,火电厂利用化石燃料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提供热水等等。
火灾燃烧曲线

火灾燃烧曲线
火灾燃烧曲线是描述火灾发展过程中温度、烟雾浓度和能见度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火灾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扑救。
火灾燃烧曲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阶段:火灾开始时,火源周围的可燃物被点燃,火焰较小,温度较低。
在这个阶段,烟雾浓度较低,能见度较好。
2. 发展阶段:随着火势的蔓延,火焰逐渐变大,温度升高。
在这个阶段,烟雾浓度逐渐增加,能见度逐渐降低。
3. 猛烈阶段:火势达到顶峰,火焰巨大,温度极高。
在这个阶段,烟雾浓度非常高,能见度非常低。
4. 衰退阶段:火势逐渐减弱,火焰变小,温度降低。
在这个阶段,烟雾浓度逐渐减少,能见度逐渐恢复。
5. 熄灭阶段:火势完全熄灭,火焰消失,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
在这个阶段,烟雾浓度降低到正常水平,能见度恢复正常。
火灾燃烧曲线对于火灾扑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火灾燃烧曲线,可以判断火势的发展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扑救措施。
例如,在火势发展的初期阶段,可以通过灭火器等设备进行扑救;在火势发展的猛烈阶段,需要调动更多的消防力量进行扑救;在火势发展的衰退阶段,可以加强对火源的控制,防止火势再次蔓延。
火灾发展阶段温度

火灾发展阶段温度火灾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发生火灾后火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火灾发展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出火灾的能量释放情况、火焰的燃烧状态以及火势的发展轨迹。
本文将介绍火灾发展阶段的温度范围及其特点。
一、火灾初期火灾初期是指火焰刚刚燃起的时候,温度较低,主要集中在防火材料表面和燃烧物质表面。
这个时候,温度一般在室温到150℃之间,不会对人员和物品产生严重的危害。
但是如果不及时控制,火灾会不断扩大,火势不可遏制。
二、火灾扩散期在火灾扩散期,火势逐渐蔓延到更多的区域,燃烧物质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火灾的温度会急速上升,通常在400℃以上,甚至可以达到1000℃以上。
这个时候,火势非常猛烈,对人员和物品的危害非常大,如果不及时进行灭火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火灾高峰期当火灾的燃烧物质达到一定程度时,温度会达到一个高峰期。
此时火势非常猛烈,燃烧物质不断地助燃,火温不断攀升。
这个时候,温度一般在1000℃以上,打开水龙头喷洒水流也不足以将其扑灭。
在高温的环境下,不仅人员会受到极大的危害,建筑物也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四、火灾后期当火势逐渐得到控制后,温度会逐渐降低。
这个时候,需要对着火区域进行全面的清理工作,防止火灾再次发生。
此时温度一般在200℃左右,相对于火灾高峰期来说,对人员和物品的危害已经小了很多。
综上所述,火灾的发展阶段和温度是非常密切相关的。
不同阶段的温度范围会反映出火灾的不同特点和危害程度。
因此,在预防和控制火灾方面,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
通过科学有效地灭火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和物品的安全。
火灾发生的五个阶段是

火灾发生的五个阶段是火灾发生的五个阶段是指,火灾从发生到完全扑灭的过程中,经历了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分别是火灾初期、火势蔓延期、火势发展期、火灾高峰期和火灾扑灭期。
第一阶段:火灾初期火灾初期通常被认为是火灾中最危险的阶段,通常在火源附近可以看到明火。
在这个阶段,火源仍然很小,所以火焰非常弱小,温度并不十分高。
不过,这个阶段却是火灾最容易被控制的时期,因为火源较小,人们可以通过使用灭火器,灌水和破窗逃生等方法来将火灾扑灭。
第二阶段:火势蔓延期在火灾初期得到控制之后,如果没有做好灭火工作,火势会继续扩大。
火灾初期后,火势蔓延期开始,这个阶段火势开始扩大,火源变得更大,引起大量的烟雾,但火灾依然处于相对可控的状态。
如果市民及时拨打火警电话,消防车和救援队就有可能及时赶到,避免火势继续扩大。
第三阶段:火势发展期在火势蔓延期之后,如果火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这个阶段火灾就进入了火势发展期。
这个阶段最为危险,火势迅速蔓延,火焰变得异常凶猛,烟雾也变得非常浓密,人们很难在火灾中存活。
此时,消防队员已经来不及到达现场,市民需要认真规划自己的逃生路线,确保自己的安全。
第四阶段:火灾高峰期火灾高峰期是火势发展的最高峰,火势已经非常大,火势遍布整个建筑物,在这个阶段救援非常困难,通常只有消防队员经过长时间的持续性扑救才能控制火灾,并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
市民在这个阶段要及时向消防队员提供火灾信息,协助救援队员扑救火灾。
第五阶段:火灾扑灭期火灾扑灭期是整个火灾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消防队员的奋力扑灭下,火灾最终被扑灭,火源得到完全的控制。
在这个阶段,市民可以返回火灾现场,对自己的财产进行检查,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自己的安全。
总之,火灾是一种危险的现象,但只要我们在火灾发生前做好了预防措施,警惕火源,提高安全意识,及时拨打火警电话,我们就有可能在火灾中获得最好的保护,尽可能的保护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火字的七种演变过程

火字的七种演变过程
火字的七种演变过程如下:
1. 原始火字:最早的火字是一个简单的图形,类似于一个竖直的线段,代表着火焰的形状。
2. 火焰火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在火字上加入一些曲线,使其更像真实的火焰形状。
3. 火炬火字:在某些文化中,火焰会与火炬联系在一起,因此火字开始出现柄的部分,类似于火炬的形状。
4. 火山火字:火山喷发时会喷出火焰,因此火字开始出现类似于火山喷发的形状,如喷射物和火山口。
5. 火球火字:火球代表着强大而炽热的火焰,因此火字开始出现类似于火球的形状,如圆形或球状。
6. 火花火字:火焰会产生火花,因此火字开始出现类似于火花的形状,如小点或线条。
7. 火焰字: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加复杂和精细的图形来表示火焰,火字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具有多个曲线和形状的复杂图案。
火的发展

一、人类用火的发展史最早的原始人类不知熟食,是将猎取到的飞禽走兽和采集到的果实根茎,分着生吃,存在一段“茹毛饮血”的时代。
后来,人们经过长期反复观察,不但看到雷电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森林大火可以取暖、吓跑野兽,而且发现被火烤熟了的兽肉吃起来香喷可口,又容易消化。
于是,人们开始用火。
中国境内有些少数民族在新中国建立前还使用燧石打击、钻竹、钻木等取火方法,在少数民族远古墓葬、遗址中,也发现有木片上钻孔烧灼的遗物,就是例证。
中国的“北京人”、“河套人”、“山顶洞人”和“小南海文化”等遗址都出现灰烬堆积层,说明人类用火的时代很早,可以证实从“河套人”、“山顶洞人”这个时期人类已学会了人工取火。
火,对于原始人来说,都是很可怕的。
但是人们在同险恶的自然条件做斗争中,逐渐了解了烈火附近比较暖和,被烧死的野兽可以充饥。
于是,他们便试着取回火种,把燃烧的树枝带到山洞里去,用火作为战胜寒作防止野侵袭的武器。
起初他们只会利用和保存自然火,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摩擦生火的现象。
例如,打击燧石或石器相碰会产生火花;刮木、钻木时会生热,甚至冒烟起火。
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
这些,他们就从利用自然过渡到人工取火了。
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
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
火可以烧烤食物,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等。
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二、火在人类征服自然界中起着巨大的作用1.饮食2.取暖3.照明4.狩猎与保护自己5.农牧业——刀耕火种6.制陶、冶金等手工业7.医疗三、人工取火古时人工取火,人类在没有进入文明时期有两种方式:钻木取火和击石取火,这在古代中国长期使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阳燧取火”。
在玻璃发明后并随着制镜技术的进步,“火镜取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放大镜,在太阳底下取火效果很好。
火灾发生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火灾发生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火灾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灾难,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火灾的发生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包括初期燃烧阶段、自由燃烧阶段、扩散阶段和剩余燃烧阶段。
本文将对于这四个阶段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火灾的发生和扑灭。
一、初期燃烧阶段火灾的初期燃烧阶段是指,火焰还没有进一步的扩散,火势也还没有得到控制,此时火源周围的物质极易被点燃,比如家庭用品、织物等等。
在这个阶段,火焰的燃烧表面积相对较小,温度也相对较低,但是火焰所排放的毒烟和有害气体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一旦发现初期的火灾,应该立即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比如使用火灾灭火器并开启门窗通风等等。
二、自由燃烧阶段当火源周围的物质被点燃,并且能够自持,火焰就会迅速地扩散,形成更大的火面。
自由燃烧阶段是火灾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一旦火势进一步扩大,就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
在这个阶段,火焰的燃烧表面积很大,温度也很高,很多物质会被迅速氧化分解,排放出大量的烟雾和毒气。
此时如果人员未能及时撤离,就会引发一系列生命危险。
为了防止火灾进一步发展,需要当场采取扑救措施,并迅速撤离人员。
三、扩散阶段当火焰持续燃烧,同时温度还在不断升高的时候,火势很容易扩散到未被燃烧的物质上。
在这个阶段,火灾所涉及的面积会越来越大,火灾的性质也会越来越复杂。
有时候,火灾还会从一个区域扩散到另一个区域,并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在扩散阶段,需要更加紧急地采取措施,比如隔离现场、切断电源、向周围居民发出避难警报等等。
四、剩余燃烧阶段当火灾被扑灭后,可能还会有一些残留的火源,此时就需要采取剩余燃烧阶段的应对措施。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火焰已经熄灭,但是火源周围的热能和气体依然很高,因此仍有可能引发二次燃烧。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残余的火源进行切断或清理,检查室内外是否有易燃物质残留,并适当降低温度和调节气体浓度,以防火灾再次爆发。
总而言之,火灾的发生和发展一般经历初期燃烧阶段、自由燃烧阶段、扩散阶段和剩余燃烧阶段四个阶段。
火灾的发展与变化

火灾的发展与变化引言概述: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的发展与变化对于我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火灾的发展与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火灾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从火灾的起因、火势发展、烟雾扩散、温度变化和灭火方法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火灾的发展与变化。
一、火灾的起因1.1 电气设备故障:电气设备老化、短路、过载等问题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1.2 易燃物质的存在:易燃物质如油漆、液化气等一旦遭受点燃源,容易引发火灾。
1.3 人为失误:人们在使用明火、吸烟、乱丢烟蒂等不当行为也是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二、火势发展2.1 点燃阶段:火灾初期,火焰刚刚点燃,火势较小且容易控制。
2.2 蔓延阶段:火势逐渐扩大,火焰开始蔓延,形成火场。
2.3 燃烧阶段:火势达到顶峰,火焰高度增加,火势迅速蔓延,形成大面积燃烧。
三、烟雾扩散3.1 烟雾生成:火灾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烟雾中含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
3.2 烟雾扩散路径:烟雾会沿着通风口、楼梯间等空间扩散,进一步加剧火灾蔓延。
3.3 烟雾对逃生的影响:烟雾的生成和扩散会阻碍人们的视线,增加逃生的困难和风险。
四、温度变化4.1 火灾燃烧产生热量:火灾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热量,导致周围温度迅速升高。
4.2 温度对人体的影响:高温环境会导致人体中暑、中毒等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4.3 温度对建筑物的影响:高温会引发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增加火灾蔓延的危险性。
五、灭火方法5.1 灭火器的使用: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选择合适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5.2 水源利用:对于可用水源的火灾,可以使用水源进行灭火,如水枪、消防栓等。
5.3 灭火器械的使用:消防队员使用专业的灭火器械进行灭火,如消防水炮、消防泡沫等。
结论:火灾的发展与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火灾的起因、火势发展、烟雾扩散、温度变化和灭火方法等多个方面。
通过了解火灾的发展与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火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灭火和逃生。
火灾的发展与变化

火灾的发展与变化一、引言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了解火灾的发展与变化规律,对于预防和应对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灾的发展过程、火灾的变化特征以及火灾的应对措施。
二、火灾的发展过程1. 点火阶段火灾通常由点火源引发,点火源可以是明火、电器故障、化学反应等。
在这个阶段,点火源释放出足够的热量使燃料达到燃点,并产生火焰。
2. 燃烧阶段一旦点火源引发火焰,火焰将进一步燃烧燃料,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和可燃物质。
火焰的温度和能量不断增加,火势逐渐扩大。
3. 蔓延阶段火势扩大后,火焰会蔓延到周围的可燃物上。
火灾的蔓延速度取决于可燃物的性质、环境条件和火焰的能量。
火势蔓延过程中,火焰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热辐射。
4. 燃尽阶段当可燃物被火焰完全燃烧殆尽时,火灾进入燃尽阶段。
火焰逐渐熄灭,释放的热量和烟雾减少,火势逐渐平息。
三、火灾的变化特征1. 火势变化火势通常分为初期火势、中期火势和后期火势。
初期火势指火灾刚开始时的火势,火焰较小,火势较弱。
中期火势指火灾蔓延过程中的火势,火焰逐渐扩大,火势逐渐增强。
后期火势指火灾接近燃尽阶段时的火势,火焰逐渐减小,火势逐渐平息。
2. 烟雾产生火灾产生的烟雾是火灾中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和颗粒物,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
烟雾的产生与燃烧物质的种类、燃烧温度和燃烧效率等因素有关。
3. 热辐射火焰释放的热辐射是火灾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热辐射能够迅速传递热量,使周围的物体升温,并引发更多的燃烧。
热辐射的强度与火焰的温度和距离成正比,对人体和物体造成的烧伤风险很高。
四、火灾的应对措施1. 预防措施预防火灾的发生是最有效的措施。
建立完善的火灾预防制度,加强火灾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设施,合理布局和使用可燃物等,都是预防火灾的重要手段。
2. 应急疏散一旦火灾发生,及时疏散人员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
建立科学合理的疏散通道和疏散计划,加强人员疏散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能够有效减少火灾造成的伤亡。
火灾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火灾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火灾是一种突发性、破坏性极强的灾害,对人们的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火灾的发展过程,人们将火灾过程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个阶段,并对火灾防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一阶段:着火点阶段着火点阶段是火灾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通常在这个阶段内,火源还没有发展成明火,但是火源周围的物质已经处于点燃状态。
例如,一个电器的过载、短路等原因可以导致着火点。
在这个阶段内,火可以通过膨胀、烟气喷出、物质脱水和发热等方式迅速扩散,所以在这个阶段中,如能及时发现并扑灭火源,可以有效地避免火灾的发生。
第二阶段:局部火灾阶段局部火灾阶段是火源已经发展成为明火,但是火灾还处于较小范围内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火势开始蔓延,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热量。
如果及时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火势的扩散,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阶段:全面火灾阶段全面火灾阶段是指火灾范围不断扩大,形成全面火灾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火势猛烈,可以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为火势已经超出了普通灭火器的控制范围,所以在这个阶段内,需要采取更加强有力的灭火手段,如破墙灭火、灭火泡沫等。
第四阶段:燃烧衰减阶段燃烧衰减阶段是指火势已经得到控制,并逐渐消失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火源得到控制,热量和烟雾也逐渐消失,但是需要注意剩余火源的存在。
因为剩余火源可能会再次引发火灾,所以在这个阶段中需要仔细检查并消除剩余火源。
第五阶段:彻底熄灭阶段彻底熄灭阶段是指火势完全得到控制,火源已经完全消除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需要仔细检查场所,确保没有剩余火源。
对于一些储存、生产易燃易爆等场所,需要采取防范措施,避免火灾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火灾过程一般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灭火措施,有效降低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还需要广泛宣传火灾防范知识,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共同营造火灾安全的生活环境。
火种的历史与演变

火种的历史与演变火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火种代表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远古时代的原始人,到今天的现代人类,火一直陪伴着人类的进化和发展。
然而,火的历史和演变是一个艰难而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理解。
火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400万年前,当时的人类还不知道如何掌握火。
最早的火种是来源于自然界的火,比如闪电、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学会了利用自然的火源,比如生火、取火和保持火的方法。
生火是最早的火种利用方法。
原始人首先会利用两块石头互相磨擦来制造摩擦火,产生火花。
然后他们会把这些火花吹到柴火或其他易燃物料上,使其着火。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麻烦且效率低下,但是在当时是非常有用的。
除了生火,人类还发明了其他的取火方法,比如使用阳光、放大镜或者其他光学装置来点燃易燃物料。
这些方法虽然不如生火直观和简单,但是它们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火花,使人类更加容易地利用火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更加专业地研究火的运用。
他们发明了火把、篝火和火盆等工具,使得火的利用更加便捷和高效。
后来,人类又发明了火枪、火炮和火箭等重要的武器,进一步证明了火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现代,火的利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工业、农业、航天和军事等领域都离不开火。
通过火,我们可以制造出许多重要的产品,比如钢铁和化学品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火来炒菜、取暖和照明。
除了以上这些用途,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比如,人们研究出了高温等离子体,这种火可以用于制造太空船、造纸和薄膜等产品。
科学家们还研究出了核聚变和核裂变反应,这些反应也是火的一种形式,他们可以用来驱动发电站或核武器。
总之,火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在许多时候,火都是人类的救命稻草,它帮助人类度过了很多困难的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的利用和形式不断地演变,成为了人类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我们需要珍惜和善待火这个神奇的东西,让它继续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火灾的发展与变化

火灾的发展与变化一、火灾的发展变化规律初起、发展、猛烈、下降、熄灭五个阶段初起3——5分钟发展5——10分钟猛烈10——15分钟二、影响火势发展变化的条件1、热传播对火势发展的影响①热传导(热从物体的以部分传到另一部分)②热辐射(以电磁波传递热量)③热对流(气体和液体对流)三、火势发展的阶段火势发展大体上经历五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下降阶段和熄灭阶段。
(一)初期阶段火灾初期阶段是物质在起火后的十几分钟里,燃烧面积不大,烟气流动速度较缓慢,火焰辐射出的能量还不多,周围物品和结构开始受热,温度上升不快,但呈上升趋势。
在这个阶段用较少的人力和应急的灭火器材,就能将或控制住火扑灭。
(二)发展阶段火灾发展阶段是由于燃烧强度增大,载热500℃以上的烟气流加上火焰的辐射热的作用,使用周围可燃物品和结构受热并开始分解,气体对流加强,燃烧面积扩大,燃烧速度加快。
在这个阶段需要投入较多的力量和灭火器材,才能将火扑灭。
(三)猛烈阶段火灾猛烈阶段是由于燃烧面积扩大,大量的热释放出来,空间温度急剧上升,使周围可燃物品几乎全部卷入燃烧,火势达到猛烈的程度。
这个阶段燃烧强度最大,热辐射最强,温度和烟气对流达到最大限度,不燃材料和结构的机械强度受到破坏,以致发生变形或倒塌,大火突破建筑物外壳,并向周围扩大蔓延,是火灾最难扑救的阶段。
不仅需要很多的力量和器材扑救火灾,而且要用相当多的力量和器材保护周围建筑物和物质,以防止火势蔓延。
(三)下降和熄灭阶段下降和熄灭巨额段是火场火势被控制住以后,由于灭火剂的作用或因燃烧材料已烧至殆尽,火势逐渐减弱直至熄灭。
综观火势发展的过程来看,初起阶段易于控制和消灭,所以要千方百计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扑灭初起火灾。
如果错过初期阶段再去扑救,就必然动用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付出很大的代价,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氧指数(OI)固体物质燃烧速度还与氧指数有关。
氧指数又称临界氧浓度或极限氧浓度。
火灾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火灾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最佳回答:初起;发展;猛烈:下降和熄灭火灾是指燃烧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而造成的灾难。
在新标准中,火灾被定义为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和社会发展最频繁、最普遍的主要灾害之一。
火灾发展的四个阶段1.初期:火灾后十几分钟内,燃烧面积不大,烟气流速较慢,火焰辐射的能量不多,周围的物品、构筑物开始受热,温度上升不快。
初期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也是人们安全疏散的最有利时机。
因此,在火灾初期就要设法及时控制和消除火灾。
2.发展阶段:燃烧面积扩大,燃烧速度加快。
3.激烈阶段:燃烧强度最高,热辐射最强。
4.下降熄灭阶段:逐渐减弱直至熄灭。
火灾起因不慎用火、违章操作、玩火、吸烟、电气、自燃、雷击、纵火、地震、风灾等其他因素。
灭火器的种类灭火器按充装的灭火剂分类,现行的灭火器分类法把灭火器分为水基型灭火器、干粉型灭火器(ABC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洁净气体灭火器等4类。
其中,老百姓常用的是水基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水基灭火器主要分为水基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
常见三类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是指可以扑灭A类火、B类火、C类火及电火。
水基灭火器(水系灭火器),可以灭A类火、B类火、C类火及电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灭B类火、C类火及电火。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干粉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可以扑灭一般火灾和由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以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为动力,喷射出筒内的干粉进行灭火。
干粉是一种干燥、易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
它由灭火基料、防潮剂、流动促进剂、防结块剂和其他添加剂组成。
主要用于扑灭石油和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2、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手提灭火器把,在距离起火点3M—5M左右处,将灭火器放下,在室外使用时注意占据上风方向。
(2)使用前将灭火器倒过来几次,使筒内的干粉变松。
(3)拔出安全销,一手握住喷嘴,使其对准火焰根部,另一手按下压力手柄,干粉将从喷嘴喷出。
火的发展趋势

火的发展趋势火的发展趋势火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为人类提供了温暖、照明和烹饪食物的能源。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改变,火的作用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改变。
在未来,火的发展趋势将继续向着更高效、更环保和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首先,火的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由于火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传统的燃烧方式中,火的利用率并不高,大量的能量会被浪费。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燃烧技术将被开发出来,以提高火的效率。
例如,直接燃烧的方式将会被改进,通过改变燃烧的方式和材料,火的能量利用效率将得到显著的提高。
其次,火的环保性将得到重视。
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火的排放物产生的污染也越来越关注。
传统的燃烧方式产生的尾气和灰尘会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未来的火的发展趋势将会注重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以减轻对环境的负担。
例如,新的燃烧技术可以通过优化燃烧条件和加入控制装置来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也将对火的燃烧方式产生积极影响,如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利用。
此外,火的安全性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
火的使用场景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交通等方方面面,因此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的火的发展趋势将会注重提高火的使用和管理的安全性,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新的技术将被开发出来,以监测和控制火的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预防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在火的使用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将不断完善,以保障公众的安全。
最后,火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将得到拓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应用领域将为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例如,火的能量可以被转化为电力和热能,并被应用于电力供应、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此外,火的光和热的特性也可以被应用于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等领域。
因此,火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火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其发展趋势将继续向着更高效、更环保和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火灾四个阶段是

火灾四个阶段是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难事故,能够迅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
对于火灾的防范和应急处理,了解火灾的四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火灾的四个阶段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火灾的规律和应对措施。
一、火灾的四个阶段是什么?火灾发生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引燃阶段、扩散阶段、成熟阶段和衰减阶段。
1.引燃阶段引燃阶段也叫着火阶段,是火源接触氧气后迅速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大量的热量,使燃烧物温度升高,表面燃烧物质开始发生搭火。
在这个阶段,火势刚刚开始,燃烧温度还不高,火势也比较小,如果能控制好这个阶段,火势就不会发展到更严重的程度。
2.扩散阶段扩散阶段是指火势开始快速蔓延,火焰会向四周扩散,燃烧面积也随之扩大。
在这个阶段,火势猛烈,释放出的热量也很大,所以说火灾防控工作必须在这一个阶段采取果断的措施来尽早扑灭火源。
3.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就是火势发展的一个高峰期,火源的热能几乎全部释放出来,燃烧物质也完全变成了可燃性气体。
这个阶段的火洪涌猛烈,火焰也很高,火势到达极限了。
如果不采取措施,火势会很快失控。
4.衰减阶段衰减阶段也叫熄灭阶段,是火势渐渐变弱,热能逐渐消散的阶段,如果控制得当,火源会自行熄灭,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火灾会从新开始。
二、火灾四个阶段的特点1.引燃阶段的特点引燃阶段的火焰温度比较低,烟气较少,燃烧面积也比较小,燃烧物基本没有烟雾和有毒气体产生,因此难以引发人体伤害,也容易熄灭。
2.扩散阶段的特点扩散阶段的火源释放大量的热量和大量的烟气,火势急剧增大,很容易引发人员伤亡和大面积火灾。
3.成熟阶段的特点成熟阶段的火势非常猛烈,燃烧物质完全变成可燃性气体,火源释放的热量和烟气都非常大,这个时候进行灭火很难,火灾很容易引起现场人员严重伤亡。
4.衰减阶段的特点衰减阶段的火势渐渐变弱,热能逐渐消散,烟气逐渐减少,难再产生新的火灾,这个时候对火源采取控制和灭火措施比较容易。
三、火灾四个阶段的应对措施1.引燃阶段的应对措施在引燃阶段,如果能尽早发现火灾,可以使用灭火设备进行扑救,或利用物品遮盖住火源,以控制火势,或者进行密闭消防控制。
人类是如何发明火的?

人类是如何发明火的?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能源之一,发明火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人类是如何发明火的呢?下面我将给大家详细讲述。
一、火的发现人们最早发现火可能是在石器时代,因为在那时期,人类已经学会了打石器、点火,并用火来加热和烤熟食物。
然而,当时人们还不知道火是怎么来的,或者说,人们还没搞清楚火的本质。
二、最早使用火的目的人们最早使用火的目的,是用它来烤熟食物,因为经过烤熟的食物更好消化,人体吸收更多的营养。
同时,火也可以驱赶野兽,为人们提供安全环境。
三、人类发明火的过程1. 掌握制火技术要想制火,首先需要学会打火石。
在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打火石通常是火山岩或燧石,通过撞击打火石来产生火花,然后再把火花传燃到干草或干木屑上,使其燃烧起来。
2. 利用火的技术不断发展一旦人类掌握了制火的技术,就开始不断利用火的技术,如燃烧木炭来制造铁器,用火炉燃烧石灰石制造石灰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探索火的各个方面,不断掌握更加生产、高效的利用火的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对火的本质进行研究除了掌握制火技术和利用火的技术外,人们也一直在探索火的本质。
在人类形成文明社会之后,许多思想家和科学家开始对火展开研究,他们认为火是由一种叫做“火元素”的物质组成的。
这些人不断探索,发明了更高效的火炉、热能发电等技术,使火的利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总之,人类发明火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掌握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利用火的技术、推动火的发展,使火不再是单纯的能量载体,而是成为了一种伴随人类进步和历程的重要物质。
火灾的四个过程分别是

火灾的四个过程分别是
火灾是一种非常危险而且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它往往在瞬间就能够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于火灾的认知和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火灾的发生和蔓延过程中,有四个关键的过程,我们要了解这些过程,就能够有效地对火灾进行预防和控制。
火灾的四个过程分别是:着火引燃过程、火势蔓延过程、火势发展过程、和火势衰减过程。
一、着火引燃过程
着火引燃过程是整个火灾发生过程的起点,也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
只有当着火引燃过程发生了,才能进入到火灾发生蔓延的过程。
在着火引燃过程中,主要是发生了火花或者是高温导致物体开始燃烧的情况。
二、火势蔓延过程
火势蔓延过程是指火势从着火源处开始,继续向四周进行蔓延和扩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火势对人员和财产的威胁开始逐渐上升,因此对于这个过程的控制和预防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火势发展过程
火势发展过程是指火势在蔓延过程中逐渐扩大并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火灾燃烧能量消耗越来越大,火气
呈指数级别地增强,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严重。
如果不加以及时控制和处理,火势就会迅速蔓延,形成毁灭性的破坏力。
四、火势衰减过程
火势衰减过程是指火势从高峰开始逐渐消失和淡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火源能量逐渐消耗殆尽,火焰的大小和强度开始减弱,直到火势完全消失,火灾才真正得到了控制。
总之,了解火灾的四个关键过程对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这些关键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和财产安全。
火字的演变故事

火字的演变故事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火是由原始人通过摩擦石器或者打磨木柴等方式获得的。
这种原始的火种,被用来取暖、照明和烹饪食物。
在那个时代,火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使得人类能够在黑夜中看到光明,能够享受烤熟的食物,也能够抵御寒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火的认识和利用不断深化。
在古代,火被用于冶炼金属、制作陶器和建筑。
火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取暖和照明,它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古代的火,见证了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过程,它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随着科技的进步,火的利用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人类发明了火药、蒸汽机、内燃机等利用火能的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火的作用不再局限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而是延伸到了能源领域。
火成为了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着人类社会朝着更加先进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如今,火的运用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人类发明了各种
各样的火焰科技,如火箭发动机、核聚变反应等。
这些高科技的火焰,不仅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动力,也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提供了新的途径。
火,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燃烧和照明,它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了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推动力量。
火字的演变故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缩影。
从最初的原始火种到现代的火焰科技,火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火的演变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关于物质变化的过程,更是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对生活的探索。
让我们珍惜火的力量,用它来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类用火的发展史最早的原始人类不知熟食,就是将猎取到的飞禽走兽与采集到的果实根茎,分着生吃,存在一段“茹毛饮血”的时代。
后来,人们经过长期反复观察,不但瞧到雷电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森林大火可以取暖、吓跑野兽,而且发现被火烤熟了的兽肉吃起来香喷可口,又容易消化。
于就是,人们开始用火。
中国境内有些少数民族在新中国建立前还使用燧石打击、钻竹、钻木等取火方法,在少数民族远古墓葬、遗址中,也发现有木片上钻孔烧灼的遗物,就就是例证。
中国的“北京人”、“河套人”、“山顶洞人”与“小南海文化”等遗址都出现灰烬堆积层,说明人类用火的时代很早,可以证实从“河套人”、“山顶洞人”这个时期人类已学会了人工取火。
火,对于原始人来说,都就是很可怕的。
但就是人们在同险恶的自然条件做斗争中,逐渐了解了烈火附近比较暖与,被烧死的野兽可以充饥。
于就是,她们便试着取回火种,把燃烧的树枝带到山洞里去,用火作为战胜寒作防止野侵袭的武器。
起初她们只会利用与保存自然火,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她们还发现了摩擦生火的现象。
例如,打击燧石或石器相碰会产生火花;刮木、钻木时会生热,甚至冒烟起火。
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她们终于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
这些,她们就从利用自然过渡到人工取火了。
火的发现与利用,对于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
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
火可以烧烤食物,可以用来围猎与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等。
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二、火在人类征服自然界中起着巨大的作用1、饮食2、取暖3、照明4、狩猎与保护自己5、农牧业——刀耕火种6、制陶、冶金等手工业7、医疗三、人工取火古时人工取火,人类在没有进入文明时期有两种方式:钻木取火与击石取火,这在古代中国长期使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阳燧取火”。
在玻璃发明后并随着制镜技术的进步,“火镜取火”也就就是我们所说的放大镜,在太阳底下取火效果很好。
问题:在玻璃发明之前,有没有可能存在其它形式的火镜,比方说水晶。
(一)钻木取火1、古籍对钻木取火的记载燧人氏就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
”《尸子》云::“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
”《拾遗记》云:“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
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
”《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
于使(就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日燧人。
”《三坟》云:“燧人氏教人炮食,钻木取火,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
”《汉书》亦有“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的记载。
清末著名学者尚秉与先生说:“火自无而有者也,其发明至为难能。
燧皇感森林自焚,知木实藏火,不知几经攻治,几经试验,始钻木得之。
其功又进于有巢,而即以就是为帝号,可见当时之诧为神圣,而利赖之深矣。
”又说: “或谓火化而食始于庖羲,故以为号,岂知燧人既发明出火,其智慧岂尚不知炮食?况炮者裹肉而烧之,燎其毛使熟耳。
在熟食中,燧人氏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
尚先生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还说:“由今追想未有火之先,凡肉皆生食,其有害于人而夭折者,不知凡几,且不知味。
及得熟食,肉之腥臊者忽馨香矣,草木实之淡泊寡味者忽甘腴脆关矣,水之冰者可燠饮,居之寒者可取温矣。
至黑夜燔柴以御虎豹,犹后也。
当夫登台传教,广播为用之时,万民之感为至粗之法。
燧人去伏羲近,伏羲益发达美备耳。
其创于燧人,无疑也。
”尚秉与先生认为,戴庆幸为何如,真惊天动地之伟业矣。
既有火则可冶金作刃及她器用。
未有火之先,凡器皆以石为之,今所谓石器时代也。
”“燧人”,也就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商丘市城西南2公里的燧皇陵,相传就就是燧人氏的葬地,其冢高约7米,周围松柏环绕。
冢前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手书碑刻及后世刻的石像生,就是人们为纪念燧人氏而立的。
2、历史发展中的钻木取火方式第一种:古典式钻木取火法这就是被了解得最广泛,但同时也就是最困难的一种方法。
首先,找到合适的木材做钻板,干燥的白杨、柳树等等会就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的质地较软。
再找到合适的树枝做钻头,相对较硬一些就可以,条件不像钻板一般苛刻。
然后,把钻板边缘钻出倒“V”形的小槽。
最后,在钻板下放入一个易燃的火绒或者枯树叶,然后双手用力钻动,直到钻出火来为止。
第二种:古典双人式钻木取火其她步骤跟第一种方法相同,不同的就是这次就是两个人合作。
一个人用带凹槽的木头盖子把钻轴固定在钻板上,另一个人用摩擦力较大的绳子或藤条在钻轴上缠几圈,然后快速来回拉动。
这种双人合作的效率比第一种强得多。
第三种:简易刨子取火软质木板挖一长槽,槽的前方放置易燃火绒,用较硬木条向前推动,直到火星将火绒点燃。
第四种:易洛魅族式取火由易洛魁族发明的这个装置取火效率相当高。
钻轴的一端用两根绳子缠绕,绳子的另一端分固定在一个硬质横板上。
钻轴的中间部位用一个硬质木轮做加速器。
当把绳子缠好后用力向下压横板,就能使钻轴产生极快的转速,然后钻出火花。
第五种:弓弦式钻木取火同第二种双人钻木法类似,只不过可由一人完成。
钻轴上方同样覆盖一个有凹槽的盖子,然后用弓弦样子的工具快速拉动。
3、中国的黎族的钻木取火黎族的钻木取火就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黎族钻木取火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为钻火板,一个为钻竿与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来。
钻板要选择,钻竿要粗细适中,在取火时有一定的技巧,并不就是光靠蛮力就可以钻出火来,刚刚发生火星时就是瞧不见的,为了使瞧不见的火星变成旺盛的火焰必须有一种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绒、芭蕉根纤维、木棉絮等引燃,而且还要不失时机的输氧,才能达到取火目的。
钻木取火成功要点:1、较干燥的易于燃烧的木料做钻板;2、钻杆要粗细合适便于掌控;3、钻杆要硬,否则没起火先把自个磨没了;4、钻杆运转的速度要足够快,还要连续不断;5、要有合适引火物(易燃物)。
(二)击石取火击石取火,就是人类最早的取火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可能就是受到制作石器时迸发出火花的现象的启发。
我们可以找一块坚硬的石头做为"火石",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钢铁向下敲击"火石",使火花落到引火物上。
当引火物开始冒烟时,缓缓地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
如果"火石"打不出火来,可另外寻找一块石头再试。
当然并不就是任何一块石头都能点燃引火物,石头击出的火花必须有一定的热量与持续时间才能点燃引火物。
火石,也叫燧石,就是人们从山上或河里找到的马牙石、玛瑙之类的石块,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就是质地坚硬,砸破有锋面的石头。
该种石头就是当地土著少数民族用于取火的一特有石种,具体的取火方法为:用当地的一种植物的叶晒干搓成绒丝状后放于该石表面压紧,然后用小的生铁棒,象磨火柴一样快速磨擦石头与叶子的结合部,由于该石硬度特别高在磨擦过程中与铁产生火花,就可以点燃叶子。
在冶金术还没有发展一定水平,也就就是还没有金属物,特别就是铁又怎样击石取火?根据考古资料发现,用黄铁矿打击火燧石而产生的火花可以取火。
材料:抗战时期的根据地,因战争破坏与敌人封锁,经济很困难。
用来点火做饭的火柴,十分紧缺,而且也无钱购买。
怎么办?人们就拾起自古流传下来的老办法,击石取火。
这种击石取火,大概比上古时期的钻木取火,算就是进步了,可能已沿用了几千年。
这种取火方法,俗称打火。
打火的工具叫火镰,用钢打制,大概经过淬火,硬度很高,厚约两毫米,长宽分别为六七厘米与两三厘米。
火源来自火石,就就是燧石。
把火石砸成小块,一侧有刃。
用火镰急速击擦火石的刃边,就会激出火星;火星溅到火绒或火媒儿上,即点燃无火苗的暗火。
如果吸烟,用暗火即可;如要点灯、生火做饭,则需用口吹出火苗。
火绒就是用一种野草晒干捣制而成,火媒儿就是用草制火纸卷成。
当时听说,日本人很纳闷:经她们严密封锁,火柴很难进入根据地,可根据地里并没吃生饭。
汉奸把打火的方法告诉日酋,日酋下令把火石统统抢走,让根据地里没有火石打火。
这怎么可能呢,山里的火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日本人只能望而叹息。
用火石打火,需要一点技巧。
不过很容易掌握,只要练几次,人人都可运用自如,一般三四下即可打着,高手只需一两下。
(三)阳燧取火(凹面镜聚日光)现代人用火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但对古人来说却并不简单。
在原始社会,人们在自然界取得天火。
之后,古人从保存火种发展到摩擦生火,这就是古代技术的一个巨大飞跃。
摩擦生火的主要方式就是“钻木取火”,传说就是上古时期燧人氏发明的。
相传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并教人吃熟食,从而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
由于功绩卓著,她被尊为“三皇”之首,被后世奉为“火祖”。
古人在火的使用技术上从未止步,她们渐渐不满足于靠钻木取火,而寻求新的技术形式。
先秦时的周代,随着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人们尝试利用青铜铸造的凹面镜聚日光而生火,这种青铜器被古人称为“阳燧”。
据天津博物馆器物部馆员孟婷介绍,作为取火工具,阳燧从西周时便开始出现,“阳燧应该就是古人铸造铜镜的衍生产品,古人发现,改变镜面的凹度便可以将其作为取火工具”阳燧,也称夫燧,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
如《周礼·秋官·司烜》中说:“司烜氏掌以夫隧取明火于日。
”这表明,周代时已专门有官职负责用阳燧取火。
据天津博物馆器物部馆员孟婷介绍,作为取火工具,阳燧从西周时便开始出现,“阳燧应该就是古人铸造铜镜的衍生产品,古人发现,改变镜面的凹度便可以将其作为取火工具。
”事实上,阳燧与同一时代的青铜镜,在造型、质地、打磨光洁度等方面都非常相似,不同的就是,阳燧正面就是一种曲率很大的凹面铜镜。
作为中国古人的一项“科技发明”,最早提及阳燧质地的史料,当推成书于战国年间的《考工记》,其中记载:“金有六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也。
”古代的“金”指的就是铜,“锡”则指铅锡合金,即制造阳燧的铜、锡比例约为2比1。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制造阳燧的材料比例。
在取火时,人们用阳燧光滑的凹面将太阳光线反射而聚成一个焦点,进而产生高热,引燃凹球面中的艾草等易燃物,便可取火。
正如晋人在《古今注》中所载的阳燧之用法:“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以艾炷之则得火。
”北宋科学家沈括将她亲自做过的用阳燧取火的实验结果记载在《梦溪笔谈》中:“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此则腰鼓最细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