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部分思考题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思考题[1]

中医基础理论思考题[1]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1.秦汉时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有哪几部代表著作?2.试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何谓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4.如何根据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确定治疗原则?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试加以阐释。

6.气的概念、分类、分布及主要功能特点。

7.试述血液正常运行与五脏的关系。

8.肺、脾、肾三脏在津液输布、排泄过程中起何作用?
9.为什么说“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10.中医脏腑学说的特点是什么?
11.名词解释:心主血心藏神肝藏血脾主运化脾统血脾主升清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12.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体现有哪几个方面?
13.人体生长发育情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来?为什么?
14.脾气和胃气运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5.肺主宣发和肃降的功能在津液输布和排泄中有何重要意义?
16.试述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17.六淫致病共性特点是什么?
18.分别叙述风、寒、暑、湿、燥、热性质及致病特点。

19.名词解释:疫疠痰饮瘀血
20.试述瘀血致病特点。

21.试述平脉的特点。

22.八纲辨证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23.名词解释: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亡阴证亡阳证24.中医治则及应用原则
25.名词解释:正治反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11. 怎样确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答:凡属于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属于阳的范畴;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属于阴的范畴2. 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互用?答: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总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面而单独存在。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的某一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和作用于另一方。

3. 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答:所说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盛则寒"和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4. 试述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答:五行相生规律是对自然界五行之气运转规律和万物生化过程的抽象概括;五行相克规律是对自然界五行之气正常制胜规律的抽象概括;五行乘侮规律是对自然界五行之气异常制胜规律的抽象概括;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5. 如何以五行生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答:以五行学说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两类。

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种情况。

母病及子,即母脏之病传及子脏。

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病及肝,即属母病及子;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

心病及肝,即是子病及母。

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

相乘,是相克太过致病。

如肝属木,脾胃属土,正常情况下,肝木能克脾土。

若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影响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出现胸胁苦满、脘腹胀痛、泛酸、泄泻等表现时,称为“木旺乘土”。

相侮,是反向克制致病。

如肺金本能克制肝木,由于暴怒而致肝火亢盛,肺金不仅无力制约肝木,反遭肝火反向克制,而出现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甚则咳逆上气,咯血等肝木反侮肺金的症状,称为“木火刑金”。

6. 五行学说是如何知道临床治疗的?答: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元素的运动变化。

中医学基础思考题3

中医学基础思考题3

中医学基础思考题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4五行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中医学的应用。

5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6奇恒之府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7脏腑之间的联系。

8精神气血津液的概念。

9经络系统的组成。

10经络学说的应用。

11六淫,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12七情内伤,饮食和劳逸损伤的概念。

13痰饮,瘀血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14内外环境与发病。

15正邪与发病原理。

16四诊有哪些内容,问诊的方法及重要意义。

17八钢辨证的内容。

18脏腑辨证的具体内容。

19气血津液辨证的意义。

20六经辨证概念和内容。

21卫气营血症候的传变规律。

22防治原则有哪些。

一、单选题1、与消化功能活动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肺大肠小肠胆B、肾胆小肠大肠C、肺肾脾膀胱D、肝胆脾胃E、脾胃肾膀胱2、脾其华在A、面B、毛C、唇D、爪E、发3、某女,43岁两膝关节疼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得温痛减,关节屈伸不利,感受的病邪是A、风B、寒C、湿D、外伤E、燥4、因情志过激发病,而见二便失禁,多属于A喜则气缓B怒则气上C惊则气乱D悲则气消E恐则气下5、四肢肌肉的壮实主要取决于A心主血脉的功能强盛B肝主筋的功能强盛C肾主骨的功能强盛D脾主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强盛E肺主气的功能强盛6、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A传化水谷B传化水液C生化和贮藏精、气、血、津液D传导糟粕E排泄水液7、“精血同源”指的是下列哪俩脏的关系A脾与肝B心与肝C肝与肾D脾与肾8、成人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的主要原因是A肾补纳气B 肾气不固C肾精不固D肾阳虚衰E肾阴亏虚9、劳力过度则耗伤A血B津C气D精E液10、证见肢喜暖小便请长下利清谷属A内风B内寒C内湿D内燥E内火11、下列哪项不是肝病的常见症状A纳呆便溏B急躁易怒C少腹胀痛D眩晕肢颤E月经不调12、咳嗽,咯痰清稀,喉痒,微有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应诊为A寒痰阻肺证B卫分证C风寒袭表证D寒饮停肺证E风寒束肺证13、形成脉象的最主要脏器是A肾B肝C脾D心E肺14、若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咽喉、鼻孔干燥,舌苔干燥,口渴,溲黄,大便燥结应诊断为A寒淫证B风淫证C燥淫证D湿淫证E暑淫证15、下列哪项是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的鉴别点A舌色的红淡B有无口干咽燥C痰量的多少D吐痰的难易E有无五心烦热16、肝脾不调证可出现下列哪项表现A里急后重B脓血便C完谷不化D溏结不调E肛门灼热17、一侧或两侧喉核红肿肥大,形如乳头,表面或有脓点,咽痛不适者,此为A乳蛾B瘿瘤C喉痈D假膜E瘰疬18、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为A谵语B郑声C错语D独语E狂言19、尿甜并散发烂苹果气味者,多见于A膀胱湿热B食滞C黄疸D消渴病E肾阳虚衰20、病人发热而恶寒明显,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证属A表证B表寒C寒证D表虚证E表热证21、“气门”是指A、鼻B、喉C、汗孔D、肺E、会厌22、望神最主要是可以判断A、气血的盛衰B、津液的盈亏C、病性的寒热D、精气的盛衰E、邪正的强弱23、口唇糜烂,多属A、心脾热盛B、脾胃虚弱C、脾胃积热D、虚火上炎E、元气将绝24、语声重浊多属A、肺寒B、肺热C、肺燥D、表寒E、表热25、与情志因素关系最密切的是哪项A、肝病B、肾病C、感冒D、疟疾E、矽肺26、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伴眩晕、健忘、腰膝酸软表现者诊为A、血虚B、虚受风C、肾虚D、热化燥E、湿内阻27、满面通红多见于A、实热证B、虚热证C、阳虚证D、戴阳证E、气虚发热证28、小儿惊风的典型面色是A、面色淡青或青黑B、面色与口唇青紫C、眉间、鼻柱、唇周发青29、血能生气,气能载血,用阴阳观点理解气与血的这种关系应是A阴阳对立B 阴阳转化C 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离决30、在下列相对事物中,不宜划分阴阳属性的是A上与下B 天与地C水与火D 上与天E动与静31、与髓关系密切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32、下列哪项不与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有关A春季多温病B 肺病影响大肠C冬季度伤寒D大怒伤肝E思伤脾33、金元四大医学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是A李东亘B李中梓C李时珍D刘完素E张子和34、虚寒证呕吐的特点是A朝食暮吐B吐物清稀C喷射呕吐D吐物酸腐E干呕无物35、下列哪项不是问诊的注意事项A安静环境B危重病人,抢救为先C重视主诉D用医学术语E关爱病人36、下列不属于病脉的是A、玄紧脉B、沉迟脉C、浮滑脉D、斜飞脉E、玄细脉37、手足心出汗,多与下列哪项有关A、脾B、肺C、心D、肝E、肾38、表证的发热是A、潮热B、寒热往来C、但热不寒D、恶寒发热E、壮热39、病人身热烦燥,面白而时泛嫩红,口干咽燥,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淡紫,苔黑不干,脉浮大无力,应属A、真寒假热B、真热假寒C、上热下寒D、阴虚阳亢E、表热里寒40、暑邪最易与下列哪种病邪合而成病A、风B、寒C、湿D、燥E、火41、下列何证一般不会出现失眠A、心阳虚证B、心肾不交证C、肝阳上亢证D、心阴虚证E、心火亢盛证42、“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当所急固”是针对下列何证而言A、气不摄血证B、气滞血於证C、气血两虚证D、气随血脱证E、气虚血於证43、表证之恶寒,是由于A、风性开泄,腠里疏松B、阳气不足C、外邪束表,卫阳闭郁44、下列何证可见小儿生长发育迟缓A、肾阴不足B、肾精不足C、肾阳虚证D、脾肾亏虚证E、肾气不足证45、便秘的病因应除外哪项A、热结B、阳虚C、寒凝D、湿热E、血虚46、下列哪项不是淡白舌的主病A、血虚B、阳虚C、气血两虚D、寒证E、阴证47、李某,男,51岁,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决,当诊断为A、亡阴证B、亡阳证C、热证D、寒证E、真寒假热证48、虚证最确切的含义是A、精髓失冲B、邪气不盛C、正气亏虚D、阳气不足E、阴血亏虚49、下列何项主要与气缓有关A、思考B、大喜C、忧愤D、怒吼E、悲壮50、下列哪项可否定里证A、恶寒发热B、头痛头晕C、恶心呕吐D、心悸失眠E、舌淡苔白51、在水液代谢中起主宰作用的脏是A心B 肝C 肺D脾E肾52、五行中,属“火”的腑是A胃B胆C大肠D小肠E三焦53、带下黄稠而臭秽者多属A、寒湿B、瘀血C、气滞D、湿热E、癌肿54、五色分属于五脏,则黄色属A肺B肝C肾D脾E心55、在下列相对事物中,不宜划分阴阳属性的是A上与下B 天与地C水与火D 上与天E动与静56、与髓关系密切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57、劳力过度则耗伤A血B津C气D精E液58、下列以动摇不定为特性的六淫是A寒B火C湿D风E燥59、肌肤甲错脉涩,多见于A气滞B血寒C血热D血淤E血虚60、提示病邪有表入里的舌苔变化一般为A、苔由白变黄B、苔由薄变厚C、苔有润变干D、苔有厚变薄E、舌苔剥脱61、舌苔黄厚而腻,多为A津液亏虚B瘀血C食滞D风寒表证E湿热62、刘某,女,45岁,头目晕眩,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下肢尤甚,小便清但排尿无力,少腹胀腹,脉沉细,证属A肾虚水泛证B膀胱湿热证C肾气不固证D肾阴虚E肾阳虚证63、小便赤涩灼痛,兼面赤口渴,心烦不寐,便干,舌红脉数,最宜诊断为A下焦湿热证B阴虚火旺证C心火下移证D膀胱湿热证E心火亢盛证64、月经淋漓不尽,面色不华,神疲乏力,气短,舌淡脉弱,最易诊断为A脾不统血证B脾肺气虚证C阴虚火旺证D肾阳虚证E心火下移证65、大肠湿热证不出现A里急后重B完谷不化C脓血便D泻下黄糜E肛门灼热66、表证最主要的表现是A舌淡红苔薄白B头痛身体疼痛C鼻塞不闻香臭D脉浮缓口不渴E新起恶寒发热67、下列何种病证无内外之分A、风证B、湿证C、暑证D、寒证E、燥证68、头晕、心烦、多梦、记忆力差,面色萎黄,证属A津液不足B元气耗伤C血虚失养D精气耗竭E气阴两伤69、便秘的病因应除外哪项A、热结B、阳虚C、寒凝D、湿热E、血虚70、小儿指纹色深暗滞者为A虚证B表证C里证D实证E虚实夹杂证71、、下列何症主要与暑邪相关A头眩短气B咽干口燥C脉滑有力D但头汗出E身热恶热72、五行中,属“火”的腑是A胃B胆C大肠D小肠E三焦73、内燥与外燥致病的共同点是A气候干燥少雨B多见于秋季C燥邪外袭D干燥不润E血虚不润74、孙某,男,40岁,腹胀纳少,腹痛喜温喜按,大便稀溏,肢体困重,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而无力,证属A寒湿困脾证B脾气虚证C脾阳虚证D肾阳虚证E寒凝胃脘证75、下列哪项对诊断肝气郁结证最无意义A头晕目眩B月经不调C常喜太息D情志抑郁E少腹胀痛76、真寒假热的病机是A阳盛则阴病B阴虚火旺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以上都不是77、病人自觉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能缓解者,称为A恶寒B恶风C畏寒D寒厥E寒战78、下列哪项不是风邪的基本表现A口渴喜饮B筋脉挛急C皮肤瘙痒D恶风汗出E咳嗽咽痒79、不属于问现病史内容的是A起病情况B病变过程C诊治经过D生活经历E现在症状80、下列哪一项是得神的表现A面色少华,暗淡不荣B两目晦滞,目光乏神C面色荣润,含蓄不露D面色无华,晦暗暴露E两目晦暗,目无光彩81、下述哪项属于症状A脉沉而缓B恶心呕吐C喉中痰鸣D舌红苔黄E肌肤甲错82、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为A谵语B郑声C错语D独语E狂言83、下列何症主要与暑邪相关A头眩短气B咽干口燥C脉滑有力D但头汗出E身热恶热84、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结合了哪几方面的内容A阴阳,五行,脏腑B五行,手足,阴阳C手足,阴阳,五行D脏腑,手足,阴阳E脏腑,手足,五行85、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吐痰清稀,自汗,舌淡脉弱,应诊断为A肺气阴两虚证B脾肺气虚证C肺气亏虚证D心肺气虚证E肾不纳气证86、眼眶周围发黑者多属于A瘀血内阻B肾精不足C寒凝气滞D肾虚水饮E阴虚火旺87、腹部肿块,推之不移,肿块痛有定处者,属A瘕聚B癥积C痞满D食积E虫积88、证见肢喜暖小便清长下利清谷属A内风B内寒C内湿D内燥E内火89、肺主通调水道,主要依赖与肺的哪项功能A呼吸之气B 主一身之气C主宣发与肃降D朝百脉E主治节90、某女,22岁,因淋雨后而致鼻寒流涕怕冷,发热、头痛、自服退热药而头痛不减,三日后去医院看病表现为发热,不怕冷,口渴喜饮,尿黄,舌红,苔黄,脉数,应诊为A表热里寒B表寒里热C表里同病D表证入里E里邪出表91、下列哪项属于亡阳之汗A大汗淋漓,汗稀而凉B日间汗出,活动更甚C恶寒战慄,而后汗出D高热大汗E汗出如油,热而沾手92、病人本来毫无食欲,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此为A得神B失神C假神D少神E神乱93、影响正气强弱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变化B居住的地域条件C感受病邪D精神状态E以上都不是94、咳嗽气喘,胸胁部牵引疼痛,属A饮停胸胁B饮停于肺C饮停于胃D饮停心包E水气凌心95、下列哪项不与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有关A春季多温病B 肺病影响大肠C冬季度伤寒D大怒伤肝E思伤脾96、某女,28岁,胁肋胀痛,厌食腹胀,口苦泛恶,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濡数而弦劲,应诊为A大肠湿热证B脾胃湿热C小肠实热D肝胆湿热E膀胱湿热证97、一侧或两侧喉核红肿肥大,形如乳头,表面或有脓点,咽痛不适者,此为A乳蛾B瘿瘤C喉痈D假膜E瘰疬98、下列对诊断心血虚证最无意义的是A烦热盗汗B头晕眼花C舌淡脉弱D失眠多梦E心悸怔忡99、心脉痹阻证中,若胸痛以刺痛为特点的是A气滞心脉B寒凝心脉C瘀阻心脉D热郁心脉E痰阻心脉100、头晕、心烦、多梦、记忆力差,面色萎黄,证属A津液不足B元气耗伤C血虚失养D精气耗竭E气阴两伤101、小便赤涩灼痛,兼面赤口渴,心烦不寐,便干,舌红脉数,最宜诊断为A下焦湿热证B阴虚火旺证C心火下移证D膀胱湿热证E心火亢盛证102、胡某,男,40岁,面白神疲,听力减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滑精早泄,舌淡苔白,脉沉弱,当诊断为A肾精亏损B肾阴虚C肾气不固D肾不纳气E肾阳虚中医基础学考核试题A卷姓名座号成绩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2)

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2)

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2)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涵?回答这些内涵的概念。

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

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理:是指根据中医学理论对病变机理作出的准确的解释。

法:指针对病变机理所确定的相应的治则治法。

方:是根据治则治法选择最恰当的代表方剂或其他治疗措施。

药:指对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及其剂量的最佳选择。

2.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那些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什么?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4.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

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

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5.阴阳学说的概念及其相对属性分别是什么?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相对属性:阴阳的对立性,即阴阳双方必须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较而确定其属性,单一事物无法定阴阳;阴阳的转化型,即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属阴的事务可以转化属阳,属阳的事物也可以转化属阴;阴阳的无限可分性,表现为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

中医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中医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中医学根底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1、健康人体的阴阳关系可以概括为〔〕A、阴阳相互制约B、阴阳互根C、阴阳相互转化D、阴平阳秘 2、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不属于阳A.头面部B.腰背部C.腹部D.体表 3、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A.五脏B.六腑C.津液D.血 4、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开展的根本原因是 A.阴阳偏胜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失调 5、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A.阳虚那么寒B.阴胜那么寒C.阴虚那么热D.阳损及阴 6、在医学领域中,以下何项功能属阳〔〕 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 E.推动 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阴阳偏衰的病理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阳两虚D.重阴必阳 8、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A.阳虚那么寒B.阴胜那么寒C.阴虚那么热D.阳损及阴9、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A.对立制约的B.互根互用的C.消长平衡的D.可以转化的 10、“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 A.阴的绝对亢盛 B.阳的绝对亢盛 C.阴虚而致阳亢 D.阳虚而致而致阴盛 11、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A.阳虚那么寒B.阴胜那么寒C.阴虚那么热D.阳损及阴 12、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根本原那么是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1、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E《神农本草经》2、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A《针灸大成》 B《十一脉灸经》 C《脉书》 D《甄权针经》 E《针灸甲乙经》3、《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专著,成书于东汉末年,其作者是〔A.扁鹊 B.张仲景 C.王叔和 D.葛洪 4、在中医根本理论中,整个人体的组织器官以何为中心〔〕 A、经络 B、六腑 C、五脏 D、气血津液 5、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 6、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7、中医学的根本特点是〔〕A、天人相应B、整体观念C、阴阳五行D、审因论治E、辨证论治 8、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B.对疾病病症与体征的鉴别概括C.对疾病表现病症的综合概括D.对疾病病症与体征的分析概括E.对疾病开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9、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A.病种B.病名C.病症D.体征E.证候1.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C.五志之恐 D.五化之收 E.五色之白3.以下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五志之悲D.五官之口 E.五气之湿4、以下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水和火 B.土和金 C.金和木 D.木和土 E.金和火 5、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肝为脾之〔〕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 6、脾病传肾属于〔〕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E.子病及母1、以下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 A 手太阴肺经 B 足少阳胆经C 足太阴肾经D 足太阴脾经E 手少阴心经 2、络脉主要包括有〔〕A 十五别络B 十二经筋C 孙络D 十二皮部E 浮络3、足太阳膀胱经所络的内脏是〔〕A 心B 三焦C 肾D 肝E 小肠 4、经络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A 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 B 通行气血阴阳,濡养脏腑组织 C 传导作用D 调节功能平衡1.“六淫〞是指〔〕A. 六气B. 六气的太过和不及C. 六种毒气D.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E. 风寒暑湿燥火2.以下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A. 季节性B. 地域性C. 传染性D. 转化性E. 外感性 3.以下哪项是风性开泄所致的临床表现?①面目浮肿②汗出恶风③病变部位游走不安④病变变化多端 4.风邪致病出现“头项强痛〞,是什么致病特点所为?①风为阳邪②易袭阳位③为百病之长④善行数变 5.六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变为致病因素的“六淫〞?①六气太过②六气不及③气候反常④正气缺乏⑤机体适应能力下降 6.风邪的致病特点有哪些?①风为阳邪②其性开泄③易袭阳位④善行数变⑤外邪致病的先导1.导致毛窍收缩,腠理闭塞是哪一邪气特点?①风②寒③暑④湿⑤燥2.病见高热、心烦、面赤、脉洪数,是暑邪的何性所致?①暑性炎热②伤津③耗气④挟湿 3.暑邪侵人见四肢倦怠,胸闷,头重如裹是什么原因?①暑性炎热②伤津③耗气④挟湿4.感受湿邪常见头重如裹,全身肌肉困重发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①湿伤阳气②湿阻气机③湿性粘滞④湿性趋下 5.具有明显季节性的六淫邪气是什么?①风②寒③暑④湿⑤燥 6.火邪致病为什么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①耗气②生风③动血④扰及心脾 7.六淫邪气中哪些为阳邪?①风②寒③暑④湿⑤燥⑥火 8.能致“伤津耗气〞的病邪有哪些?①风②寒③暑④湿⑤燥⑥火1.惊那么易于导致〔〕 A. 气上 B. 气乱 C. 气结 D. 气消 E. 气下2.某人有七情内伤病因,病症表现脘腹痞塞,腹胀便溏,失眠多梦,应考虑为〔〕 A. 怒那么气上 B. 喜那么气缓 C. 悲那么气消 D. 思那么气结 E. 恐那么气下 3.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内脏是〔〕A. 脾B. 心C. 肺D. 肾E. 膀胱 4、以下哪项是瘀血致病的特征〔〕A. 腹痛,痛随泻减B.形成肿胀,时聚时减C. 胁痛且胀,随情绪波动而增减D.胸闷咳嗽,不能平卧E. 疼痛如针刺,位置不移 5、某人患癫痫,发作时喉中有声,口角流涎,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中医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医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医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单元1、中医四大经典及其历史地位?答:《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2、金元四大家及其创立的学派?答:刘完素:他倡“火热论”,认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皆能生火”,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为“寒凉派”。

张子和认为疾病的形成皆由邪气所致,主张“邪去则正安”,提出了汗、吐、下攻邪三法,后世称为“攻下派”李东恒在《内经》“人以胃气为本”的理论指导下,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主张升发脾之阳气,故后世称为“补土派”。

朱丹溪倡“想火论”认为相火最易妄动而耗阴,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主张滋阴降火,后世称为“养阴派”。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答: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4、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容有哪些?特点如何?答:人与环境的整体观和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观两大方面。

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影响较为明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的变动对人体也发生影响。

社会的治与乱,以及人社会地位的变动,对人体的影响尤为明显。

5、怎样理解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答:辩证是以病人为主体,其体质个性和生活习惯及地域环境等都与疾病有密切联系。

辩证不但要辨识病因、病位、病机和病性,还要辨识患者的个体差异、生活环境及发病季节等。

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论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就药物治疗而言,在辨证与辨病的基础上确定治发,掌握“治病求本”的原则,进行遣用药,方据法成,法以证立。

在论治时,除针对病证进行正治外,更应注意其标本缓急。

6、名解:整体观念辩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答:同病异治:由于一种病在不同阶段的可出现不同的证,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证进行治疗,即所谓“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相同的证,则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此即所谓“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1、如何理解阴阳的概念和特性?事物阴阳属性如何划分?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中医基础思考题集及答案

中医基础思考题集及答案

思考题一、绪论1.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是?答:整体观念;辨证论治4.中医整体观念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答: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相统一5.证、辨证、辨证论治的概念答:1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特性的概括,包括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

2辩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3辨证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二、阴阳学说1.阴阳的概念?答: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阴阳各有哪些特征?答: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可分性;前提性;转化性);规定性。

3.昼夜如何划分阴阳?答:昼为阳;夜为阴。

4.阴阳最基本的关系有几种?答: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作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

5.阴虚则热(阴虚则阳亢)、阳虚则寒(阳虚则阴盛)、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和阴阳的哪一关系失调有关?答:阴阳的对立制约。

6.“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扶阳抑阴”、“滋阴抑阳”、“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哪一关系确立的治则?答:阴阳的互根互用。

三、五行学说1.五行的含义是什么?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大类事物及其运动变化。

2.五行有哪些特性?答:木日曲直;土爰稼穑;火日炎上;金日从革;水日润下。

3.五季、五气、五色、五味等各自的五行归属如何?答:五季五气五色五味木春风青酸火夏暑赤苦土长夏湿黄甘金秋燥白辛水冬寒黑咸4.五行相生、五行相克的概念,顺序是什么?答:1五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助长的关系。

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

2五行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相互克制、相互制约的关系。

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5.五行异常生克有哪些?答:母子相及,相乘,相侮。

6.以母子相及和相乘相侮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答:1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绪论名词解释1.症2.病3.证问答题1.简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关的著作。

2.金元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3.何谓辨证论治?4.何谓“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试举例说明之。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名词解释1.精气2.阴阳3.五行4.相乘5.相侮问答题1.阴阳的特性有哪些?2.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3.何谓阴阳对立制约?以人的睡眠节律及四季气候变化为例说明。

4.何谓阴阳互根互用?其内容包括什么?5.何谓阴阳消长平衡?何谓阴阳的相互转化?6.何谓“阳病治阴”、“阴病治阳”?7.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8.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9.何谓五行相生?其次序及关系如何?10.何谓五行相克?其次序及关系如何?11.何谓所胜、所不胜?12.应用五行相生理论确定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常用的治法有哪些?13.应用五行相克理论确定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常用的治法有哪些?脏腑名词解释1.天癸2.先天之本3.后天之本4.藏象问答题1.脏腑主要分为几类?各类的生理功能及特性分别是什么?2.何谓心主血脉?其功能正常发挥和哪些因素有关?3.心藏神的含义是什么?其作用反映在哪几个方面?4.何谓肺主宣发肃降?其生理作用各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肺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如何?6.何谓脾主运化?其对饮食物的运化过程如何?7.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8.脾主升清的含义是什么?9.脾主统血的机理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10.何谓肝主疏泄?其生理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1.何谓肾藏精?肾精的来源和作用有哪些?12.试述肾主水的作用机理。

13.何谓肾主纳气?14.简述胆的主要生理功能。

15.如何理解“胃主受纳腐熟的功能”?16.如何理解小肠“受盛化物”的功能?17.何谓七冲门?18.脑的功能有哪些?其在生理上与五脏有何关系?19.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有哪些?和人体的哪些组织有关?20.简述心和肺之间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1.何谓中医学,何谓中医基础理论?2.先秦、秦汉时期,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有几部?是哪几部?3.金元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医家,各有哪些学术论点?4,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述整体观念、证、病、症、辨证及辨证论治的概念。

5.何谓五行,何谓五行学说?6.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7.事物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各是什么?有何意义?8.何谓五行相生、相克?各自的次序是什么?9.五行相乘与相侮有什么区别与联系?10.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什么?11.何谓五行制化?制化的规律及意义是什么?12.怎样用五行学说解释五藏病变的相互影响?请举例说明。

13.根据五行相生与相克规律确定的常见治法各有哪些?分述之。

14.气的概念是什么,气的生成来源有哪几个?与哪些脏腑有关?15.气的分类有几种?简述各自的概念,生成,分布,及功能。

16.气总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17.血液化生的物质基础是什么?18.血液的生成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19.试述血液生成的基本过程20.为什么补益脾胃可以治疗血虚?为什么说肺为血液循行的动力?21.试论血液循行的必要条件。

22.试述津液的概念。

23.试述津液的代谢过程。

24.简述气血之间的相互关系。

25.气与津液之间有什么关系?26.为什么说津血同源?27.填空题:藏象学说按照脏腑的生理特点,将脏腑分为()()()三类;五脏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六腑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

28.何谓藏象,何谓藏象学说?29.何谓“精”30.肾精与肾气有何区别与联系?31.何谓“天癸”?32.如何理解“肾主纳气”?33.肾中所藏精气有哪些来源?34.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含义与相互关系。

35.为什么说肾阴肾阳是五脏阴阳之根本?36.肾主水的生理功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37.脾主运化的含义是什么?38.脾主升清的含义是什么?39.脾主统血的含义是什么?40.为什么说“脾主四肢”?41.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42.脾主运化水液的具体生理作用是什么?简述其病理表现。

中医复习思考题

中医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阴阳?如何理解阴阳概念的普通性和相对性?2、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怎样?3、怎样理解“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意义?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阴阳这种关系阐述中医学理论。

4、什么叫“五行”?5、如何用“五行”归纳自然界各种事物和人体的各个部位?6、五行相生、相克次序是怎样的?7、什么叫“生克制化”?8、什么叫乘侮?9、应用五行配五脏,解说五脏之间相互关系?1、怎样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2、怎样认识中医学理论的思维方法?、3、辩证的概念及病、证、症的不同。

4、如何理解同病异治、异病同病?1、如何认识脏与腑不同的生理特点?2、五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试述人体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主要表现。

4、何谓“肝主疏泄”,其临床表现有哪些?5、血液正常运行前提条件。

6、脾主运化的生理作用7、何谓通调水道8、与津液生成、输布、排泄相关脏有哪些?9、与血液运行相关脏有哪些?10、与呼吸相关脏有哪些?11、中医是如何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1、气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分述宗气、营气、卫气、元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生理特点。

2、试述血的生成来源和主要生理作用?3、试述津液的生成和在人体输布、排泄过程。

4、气与血、精与血、气与津液的关系如何?1、什么是经络?2、经络的组成是什么?3、十二经脉的循行和交接规律如何?流注次序如何?4、经络有哪些作用?1、六淫、六气、七情的概念。

2、简述六淫邪气致病的一般特点。

3、分述风、寒、暑、湿、燥、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试举例说明。

4、论述情志致病的特点。

5、阐述饮食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及致病特点。

6、论述对痰饮、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理解。

7、痰饮致病特点。

8、瘀血致病特点、形成病因病机。

1、神、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主要特征。

2、常色、五种病色特征及临床意义。

3、常见形态、五官异常表现及辩证意义。

4、正常人的舌象。

5、常见舌质、舌苔异常表现及主病意义。

中医学思考题文档

中医学思考题文档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哪部?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哪部?
2、中医学的预防思想体现在哪几方面?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哪三方面?
4、何谓阴阳、五行、自汗、盗汗、八纲、四气、五味、六淫、七情?
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体现在哪四方面?
6、五行的特性是什么?
7、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是什么?
8、中医学的脏腑可分为哪三部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包括哪些脏腑?
9、中医学中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后天之本的脏腑是?
10、七情异常对五脏的影响表现为?
11、五脏与五官、五体、五液的关系如何?
12、气的运动形式表现为哪四种?
13、气的生理功能表现在哪五方面?
14、中医学的气可分为哪四种?
15、简述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16、中医学的体质分为哪三类?
17、五色的主病?
18、简述疼痛的成因?八纲各反应何病变?
19、脏腑在舌面的分布?
20、正常舌象、脉象的特点?
21、浮沉脉、迟数脉主何病?
22、中医学的闻诊和切诊包括哪些部分?
23、简述清热药和补益药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24、止呕的要药?利胆退黄的要药是?治疗疟疾的要药是?回阳救逆的要药?
消化油腻肉食积滞的要药是?大补元气的要药是?补血的要药是?
25、方剂的组成原则为?
26、滋补肾阴的常用方剂为?治疗面瘫的方剂为?治疗中暑的常用方剂为?
产后祛除恶露的常用方剂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剂为?
治疗血虚失眠的常用方剂为?治疗五更泄泻的常用方剂为?
27、长寿的要穴为?祛湿的要穴为?活血化瘀的要穴为?治疗失眠的要穴为?
治疗腰痛的要穴为?消百气的要穴位?。

中医各家学说重点

中医各家学说重点

一、名词解释或简答题(一般5题,共20分):1.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之通道,人体所有组织的腠理,为气液运行的通道。

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2.气液宣通: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在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成做气液宣通。

3.亢害承制:五运消长变化过程中,出现太过、有余时所表现的一种内在调节机制。

4.六气皆从火化:六气之中,火热之气与风、湿、燥、寒关系密切,往往相兼为病,强调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过程中都能化生火热。

在疾病过程中,火热又常常成为风湿燥寒的后期转归,火热病机成为六气病机的中心,从而形成六气皆为火化。

5.甘温除大热:用甘温之剂来补益脾胃,升其阳气,泻其火热,即甘温除热法。

6.内伤热中证:多出现于脾胃内伤疾病的早中期,由于内伤脾胃,阴火内潘而产生的一系列热象之证称为内伤热中证。

7.内感阴证:指饮食生冷、误服凉药或口鼻吸入雾湿之气等损及太阴、少阴、厥阴所出现的一系列肝脾肾阳虚衰征候。

8.内已伏阴:劳倦、禀赋素弱、饮食生冷等所致人之本气先有虚损。

9.三邪理论:张从正所称三邪,即指天地人三邪。

10.情志疗法:情志的异常变化,既可引起本脏的神气病变,又可导致相应脏器的神气病变,所以可用响应的治疗措施,即以“五行相胜之理”治之。

11.六郁:是指气、湿、血、痰、热、食等六种郁证的总称。

12.伤寒时地议:指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有异,近时南方多热病,医者当师《伤寒论》意而变痛,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

13.内虚暗风:大江以南天地之风气和居民的禀质,有异于西北地区,临床所见中风病人的发病机理往往是“真阴既亏,内热弥甚至,煎熬津液,凝结为痰,壅塞气道,不得通利,热极生风,而致猝然僵仆”。

因此,他将类中风称为“内虚暗风”。

14.治吐血三要法:即血虚宜补之、需热宜清之凉之、血瘀宜通之。

15.治形论:指张介宾提出的“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

中医学基础思考题1-10

中医学基础思考题1-10

中医学基础思考题1-10中医学基础思考题零绪论1、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物学、方剂学、针灸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有哪些?2、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你是如何认识的?3、何谓辨证论治?如何辨证地看待病与证的关系?4、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一阴阳五行1、何谓阴阳?阴阳的特性有哪些?2、何谓阴阳的相互交感?其意义如何?3、何谓阴阳对立制约?以人的睡眠节律及四季气候变化为例说明。

4、何谓阴阳互根互用?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5、何谓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平衡有哪几种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6、何谓阴阳的相互转化?以病证为例说明。

7、试述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8、何谓五行?何谓五行学说?9、五行的特性各自是什么?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10、何谓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的关系是什么?顺序如何?举例说明。

11、何谓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关系是什么?顺序如何?举例说明。

12、何谓五行相乘、相侮?产生的条件各是什么?13、五行学说在医学领域有哪几个方面的应用?14、应用五行相生理论确定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常用的治法有哪些?15、应用五行相克理论确定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常用的治法有哪些?二藏象1、何谓心主血脉?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哪些因素有关?2、心藏神的含义是什么?其作用反映在哪几个方面?3、五脏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如何?4、如何理解“汗为心之液”?5、为什么说“心者,生之本”?6、何谓肺主宣发肃降?其生理作用各表现在哪几个方面?7、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肺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如何?8、肺助心行血的功能是通过哪些环节实现的?9、对“肺主治节”之说,你是如何理解的?10、何谓脾主运化?其对饮食物的运化过程如何?11、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12、何谓脾主升举?临床意义如何?13、脾主统血的机理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14、脾主肌肉的机理是什么?试结合现代研究论述之。

中医各家学说部分思考题

中医各家学说部分思考题

问答题1、中医各家学说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2、孙思邈养老学说有哪些内容。

3、丹溪治一老妇人,性沉多怒,大便下血十余年,食减形困,心摇动,或如烟熏,早起面微浮,血或暂止则神思清,忤意则复作,百法不治。

脉左浮大虚甚,久取滞涩而不匀,右沉涩细弱,寸沉欲绝。

此气郁生涎,涎郁胸中,心气不升,经脉壅遏不降,心血绝,不能自养故也。

非开涎不足以行气,非气升则血不归隧道。

以壮脾药为君,二陈汤加红花、升麻、归身、酒黄连、青皮、贝母、泽泻、黄芪、酒芍药,每帖加附子一片,煎服,四帖后血止。

去附,加干葛、丹皮、栀子,而烟熏除,乃去所加药,再加砂仁、炒曲、熟地黄、木香,倍参、芪、术,服半月愈。

请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并分析丹溪用药加减的意义。

4、从缪希雍、唐宗海治疗出血经验,谈谈中医治血证的一些特点。

5、试述叶天士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特色。

6、简述张元素枳术丸与仲景枳术汤的区别。

7、为什么吴有性主张治疗温疫下不厌早?8、简述李中梓先后天根本论的主要内容;9、朱丹溪为什么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10、试述刘河间的亢害承制说;11、李杲阐述内伤热中证的病理变化,是哪些主要内容?治疗特点是什么。

12、试论述叶天士的胃阴学说;13、刘河间、王清任、叶桂对中风认识及治疗有何特点。

14、简述王清任对瘀血论治的具体方法及其用药特点;15、简述明清伤寒三大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16、孙思邈治疗虚损重要法则主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7、简述刘完素对玄府生理、病理的认识。

18、叶桂如何补充和发展东垣脾胃学说。

19、试述薛己、李中梓论化源的特色。

20、如何理解张子和“损有余乃所以补不足”,其对补法运用的特点是什么。

21、简述李中梓的治泻九法?22、试论唐宗海的血证治疗大法;23、吴师机认为膏药的功用有哪些?简述其常用膏方及用药特点?24、试述薛己在补虚治疗中的温补三法;25、简述叶天士的久病入络论治。

26、顾鸣六乃郎,禀赋素弱,年数岁,患脾虚证,饮食绝不沾唇,父母强之,终日不满稀粥半盂,形体倍削,鸣六深以为忧。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何谓中医学?2、何谓中医基础理论?3、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4、简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5、《诸病源候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是?6、金元四大家指的是哪四大家?他们的学术观点、临床特点以及代表作是什么?7、何谓辨证论治?8、何谓“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试举例说明之。

9、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10、从生理、病理论述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11、《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二、名词术语解释:1、病2、证3、症三、论述题1、试比较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优劣。

2、试…………………对症治疗………。

3、整体观念在中医学中有何指导意义?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一、简答题:1、何谓精气?何谓精气学说?2、精气在古代哲学和中医学中的含义有何区别?3、宇宙之气的含义是什么?它与人体之气有何区别?4、精气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述之。

5、为什么说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源/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什么?6、气有哪两种存在形式?7、为什么把气称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气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8、人体之气有哪些功能和特点?9、精的一般概念是什么?10、神的一般概念中包括哪些含义?11、怎样确定自然界某些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12、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13、简述阴阳交感的意义及机理。

14、阴阳对立制约的含义及其意义是什么?15、何谓阴阳互根互用?16、阴阳失调的基本类型有哪些?17、用阴阳学说概括的人体病理变化的总纲是什么?18、何谓“阳病治阴”、“阴病治阳”?19、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20、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21、事物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各是什么?22、事物五行归类的意义?23、何谓五行相生?其次序及关系如何?24、何谓五行相克/其次序及关系如何?25、导致五行相乘和相侮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26、怎样运用五行学说以色脉相参来推断病情的顺逆?27、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常见治疗方法各是什么?28、何谓所胜、所不胜?29、简述中医学的方法学体系的层次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答题
1、中医各家学说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2、孙思邈养老学说有哪些内容。

3、丹溪治一老妇人,性沉多怒,大便下血十余年,食减形困,心摇动,或如烟熏,早起面微浮,血或暂止则神思清,忤意则复作,百法不治。

脉左浮大虚甚,久取滞涩而不匀,右沉涩细弱,寸沉欲绝。

此气郁生涎,涎郁胸中,心气不升,经脉壅遏不降,心血绝,不能自养故也。

非开涎不足以行气,非气升则血不归隧道。

以壮脾药为君,二陈汤加红花、升麻、归身、酒黄连、青皮、贝母、泽泻、黄芪、酒芍药,每帖加附子一片,煎服,四帖后血止。

去附,加干葛、丹皮、栀子,而烟熏除,乃去所加药,再加砂仁、炒曲、熟地黄、木香,倍参、芪、术,服半月愈。

请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并分析丹溪用药加减的意义。

4、从缪希雍、唐宗海治疗出血经验,谈谈中医治血证的一些特点。

5、试述叶天士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特色。

6、简述张元素枳术丸与仲景枳术汤的区别。

7、为什么吴有性主张治疗温疫下不厌早?
8、简述李中梓先后天根本论的主要内容;
9、朱丹溪为什么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10、试述刘河间的亢害承制说;
11、李杲阐述内伤热中证的病理变化,是哪些主要内容?治疗特点是什么。

12、试论述叶天士的胃阴学说;
13、刘河间、王清任、叶桂对中风认识及治疗有何特点。

14、简述王清任对瘀血论治的具体方法及其用药特点;
15、简述明清伤寒三大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16、孙思邈治疗虚损重要法则主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7、简述刘完素对玄府生理、病理的认识。

18、叶桂如何补充和发展东垣脾胃学说。

19、试述薛己、李中梓论化源的特色。

20、如何理解张子和“损有余乃所以补不足”,其对补法运用的特点是什么。

21、简述李中梓的治泻九法?
22、试论唐宗海的血证治疗大法;
23、吴师机认为膏药的功用有哪些?简述其常用膏方及用药特点?
24、试述薛己在补虚治疗中的温补三法;
25、简述叶天士的久病入络论治。

26、顾鸣六乃郎,禀赋素弱,年数岁,患脾虚证,饮食绝不沾唇,父母强之,终日不满稀粥半盂,形体倍削,鸣六深以为忧。

予为之疏一丸方,以人参为君,茯苓、山药、橘红、白芍药、莲肉、扁豆为佐,更定一加味集灵膏相间服之。

百日后,饮食顿加,半年肌体丰满。

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虚之法,而不知甘寒滋润益阴之有益于脾也。

治病全在活法,不宜拘滞。

请写出缪希雍理脾的特点,并说明香燥温补适用于哪类病症?为什么不适于本案?
27、一妇人产后有物不下如衣裾,医不能喻,翁曰:此子宫也。

气血虚,故随之而下。

即与黄芪、当归之剂而加升麻举之,仍用皮工之法,以五倍子作汤洗濯,皱其皮,少选,子宫上。

翁慰之曰:三年后,可再生儿,无忧也。

如之。

请写出本案的病机,治法、用药特点。

28、郡守王镜如,痰火喘嗽正甚时,突然小便不通,自服车前、木通、茯苓、泽泻等药,小腹胀满,点滴不通。

余曰:右寸数大,是金燥不能生水之故,惟用紫菀五钱、麦门冬三钱、
北五味十粒、人参一钱,一剂而小便涌出如泉。

若淡渗之药,则反致燥急之苦,不可不察也。

请写出本案的病机,治法特点,并说明为什么本案不宜用淡渗之法。

29、宪幕之子傅兄,年十七八,时暑月,因大劳而渴,恣饮梅浆,又连得大惊三四次,妄言妄语,病似邪鬼,诊其脉,两手皆虚弦而带沉数,予曰:数为有热,虚弦是大惊,又梅酸之浆,郁于中脘。

补虚清热,导去痰滞,病乃可安。

遂用人参、白术、陈皮、茯苓、芩、连等浓煎汤,入竹沥、姜汁。

与旬日未效,众皆尤药之不审。

余诊之,知其虚之未完,与痰之未导也。

仍予前方,入荆沥,又旬日而安。

(《格致余论·虚病痰病有似邪祟论》)。

请说明本案病机、治法和用药特点。

1.明清时期,伤寒学派内部形成不同派别,其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派。

2.河间学派是由金元著名医家___________所创立,研究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病机。

3.李杲指出内伤热中证的主要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病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缪希雍治疗吐血提倡宜行血而不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宜降气而不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介宾提出“阴本不足,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不足便是____________”。

6.吴又性提出“杂气”致病具有_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性。

7.傅山认为产后病多_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

8.易水学派则由___________所创立,侧重于____________病机的研究。

9.《医学心悟》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孙思邈《千金》把虚损分、、。

11、明清伤寒三派是、、。

12、缪希雍治吐血三指:、、。

13、朱丹溪对痰证的治疗善用之法,以
汤为基本方,并认为其都管治,他认为痰的病机
与有密切联系。

14、对于血瘀实证,王清任善用,以活血化瘀药与药同用,代表方、、。

15、叶桂常通过、等了解温热病、、病情轻重,以及预后转归等情况。

16、缪希雍论治外感病时,重证治疗,重用法注意和临床用药每以汤加减。

17、李杲认为元气乃也,非不能滋之。

在论述脾胃之气上升的同时,还重视的升发作用。

18、孙思邈在《食治》篇中反对暴饮暴食,提倡,并说“善养性者。


19、吴师机提出膏药有两大功用,一是、一是。

对膏方及膏药所用药物多选之品
20、李中梓拯阴理痨汤、拯阳理痨汤,反应其治脾,治肾的特点。

21、张从正主张当论食补,当论药攻,对补法也有与众不同的认识,认为用汗、吐、下三法祛邪是所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