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猪附红细胞体病(PRRS),又称猪传染性泛细胞贫血病,是由猪传染性泛细胞贫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是当前世界上猪生产中最为重要和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产生不仅造成了猪的死亡和生产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流行病学1. 发病情况: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病毒散发于感染猪的粪便、尿液、唾液、分泌物等分泌物中,在不洁饲养环境中易得到传播。
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以及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易感染猪。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毒还可通过母猪感染后通过胎盘传给胎猪,因此胎猪也易受到感染。
2. 流行规律: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全年均可发病,但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流行高峰,大部分地区春秋季节为主要流行季节。
3. 高发地区: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主要流行在集约化大规模饲养的猪场比较多见。
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也容易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
二、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1. 急性型症状:急性型主要表现为高烧、厌食、多流泪,有时流涎,在起病后1~2天内,猪体温突然升高,到41℃以上,呼吸急促,体温下降后呈低烧,并有持续性浅咳。
来自患猪的粪便和泌尿液中可分离出共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等。
2. 慢性型症状:慢性型症状主要为猪体质量下降、生长缓慢、患猪的毛发干燥、皮肤粘膜出现皮下淤血、纤维素样变硬致接触性出血、腹泻等。
三、实验室诊断1. 血清学检测:检测猪附红细胞体病抗体,主要通过ELISA法检测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对PRRS抗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通常采用ELISA法测定猪血清中猪传染性泛细胞贫血病毒特异性抗体。
2. 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PCR技术检测PRRS病毒核酸,主要检测感染猪的血清等样本,对病毒的RNA进行放大扩增,以确诊是否感染PRRS病毒。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2023年第11期猪附红细胞体病是养猪业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较大,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调查显示,该病能够通过蚊虫叮咬、交配以及胎盘垂直传播,尤其在蚊虫活动频繁的季节高发,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都能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此,必须结合养殖场的情况科学预防该病,加强饲养和卫生管理,减少该病的发生概率。
1病原特点引发该病的病原为附红细胞体,革兰氏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现紫红色,主要有环形、球形和卵圆形等多种形态,大部分为环形。
通常,主要以单独或链状附着在红细胞的表面,或在血浆中。
在自然环境下,尤其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能力较差,在干燥的环境中很快死亡,100℃的水中会瞬间失去活性,但有一定的耐低温能力,在5℃的环境下能够保存15d左右。
病原体对常见的消毒药物比较敏感,将其杀死最多不会超过5m i n。
常温下可选择0.5%的石碳酸消毒,经过3h左右,可彻底消灭附红细胞体。
2流行特点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都能感染该病,尤其是仔猪和架子猪感染后的死亡率较高,母猪也易感。
此外,附红细胞体没有固定的宿主,在许多动物和人都可感染发病,尤其是猪牛羊的发病概率最高。
调查显示,该病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发生经过,尤其是随着猪养殖规模的扩大,该病呈现逐年暴发的趋势,对养猪业的危害较大。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平均发生概率约为15%~20%,平均死亡率约为50%~60%,最高的病死率高达70%。
仔猪的病死率高达70%。
通常,该病的潜伏周期为3~20d。
该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和节肢动物传播,在高温或雨水比较多的季节有大量昆虫的滋生和繁殖,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附红细胞体病还能经过垂直传播,新生仔猪可通过垂直传播染病。
另外,该病还能通过血源进行传播,如猪之间的互相打斗、舔食断尾的伤口和交配等方式也能够传播。
在防疫或疫病治疗中使用同一个注射针头也会造成该病的人为传播,通过动物之间及直接接触传播,也能通过动物和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传播。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于猪血液中的微生物——附红细胞体(EP)引起猪发热,贫血、黄疸、消瘦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
除猪外,还可感染牛、羊、马、鸡及人,啮齿动物——鼠类为重要的带菌和传播动物。
该病最早于1932年首先报导于印度。
20世纪80年代我国江苏、宁夏、河南等地先后报导了此病。
迄今为止,大量文献报导表明,我国绝大部分省市都存在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我省为猪附红细胞体的重灾区。
该病可导致仔猪生长缓慢,贫血、抵抗力下降。
母猪不发情、不孕、流产、无乳,同时可感染其他病原,使疫情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导致猪大批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一、病原与流行附红细胞体无细胞壁,由单层界膜包裹,无明显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呈球形、卵园形、环形、杆状等。
体积0.2—1.3n m×0.5—2.5nm,无鞭毛。
成熟的附红细胞体呈环形,未成熟为球形,幼稚的呈盘形。
以往认为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原虫,但研究证明附红细胞体属原核类生物,不应属于真核类原虫,被列为立克次体。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进展,通过对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分析,附红细胞体不应属于立克次体,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列入柔膜纲支原体属嗜血支原体。
不同的附红细胞体,有相对的特异性,都有相应的畜主。
其中,猪附红细胞体致病力最强,1个红细胞上一般可附着1—15个,以6—7个多见,被附着的红细胞变成齿轮状,星芒状,菠萝状。
由于折光关系,附红细胞体显微镜下发亮。
附红细胞体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姬姆染色呈紫红色,瑞氏染色呈淡蓝色,附红细胞体为红细胞专性寄生,靠直接分裂增殖。
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化学药品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剂都可将其杀死,但对低温抵抗力极强。
附红细胞体对青霉素类药物不敏感,而对强力霉素、土霉素、三氮脒、砷制剂等敏感。
发病猪、带菌猪都可以成为传染源,老鼠可诱带并传播附红细胞体。
猪附红细胞体病对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猪都有易感性,但多发生于仔猪,妊娠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呈地方流行性。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662023.9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李智博(黑山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辽宁 黑山 121400) 1 病原猪附红细胞体的病原为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的原核生物,形态多变,多为球形、卵圆形、逗点型,没有明显的细胞核和细胞壁结构,只有单层界膜,多寄生于红细胞边缘,6-7个虫体可附着于一个红细胞,红细胞病变为突刺状,瑞氏染色呈现蓝紫色,姬姆萨染色为淡红色或者淡紫色。
虫体耐低温,0℃- 4℃条件下两个月仍有感染力,三个月后仍可存活30%,冰冻血浆中可存活一个月,对干燥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干燥两分钟即可失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如在37℃的0.5%石炭酸溶液中仅可存活3h。
1%稀盐酸或者5%的醋酸溶液溶解红细胞后附红细胞体仍可运动,但加入0.1%的碘液后,附红细胞体失活使用生理盐水洗涤后不可恢复活性。
附红细胞体对强力霉素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
2 流行特点猪附红细胞体病一般只感染家猪,母猪和阉割后的仔猪更易感,鸡和人的感染率也很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多雨潮湿的夏秋两个季节高发,患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猪可通过接触、血液、交配、媒介昆虫叮咬和垂直传播等多种途径感染,本病还可继发和合并发生其他疾病,治愈后也可终身携带虫体。
3 致病机理附红细胞体可以游离在血浆中或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膜的抗原结构改变,被免疫系统视作异物,并进行攻击和清除,被感染的红细胞被破坏后,发生溶血,机体红细胞数量大量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引起贫血、黄疸和出血。
感染的红细胞携带氧气能力下降,并且机体红细胞数量降低,导致肺脏气体交换功能变差,机体呼吸困难。
虫体活动还会过度消耗血浆内葡萄糖,代谢产物乳酸的含量增加,导致机体发生酸中毒,进一步导致机体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4 临床症状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热、黄疸和贫血,病猪体温普遍升高至39.5℃-41.5℃,精神不振,食欲降低甚至废绝,四肢无力不喜走动。
病情进展后,病猪精神极度沉郁,交替发生腹泻和便秘,粪便夹杂黏液或血液,呼吸急促,黏膜黄染或苍白,全身皮肤变红,按压后褪色,病情最重时全身有不均匀的、压之不褪色的紫斑,最终变为青色,尿液为棕黄色。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猪附红细胞体病(PRRS),又称猪传染性消耗性呼吸道综合征(PIRSS),是一种由猪传染性消耗性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呼吸道疾病。
这种疾病广泛流行于全球各地的猪场,给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治措施进行综合介绍。
一、流行病学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和空气传播的方式传播。
病毒首先通过呼吸道粘膜侵入,然后进入血液,通过淋巴系统扩散到全身。
患病的猪会分泌大量病毒,引起其他猪的感染,从而形成传染链。
母猪传给仔猪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
疫苗不完全、生产环境不洁净、疫苗接种不规范等因素都会增加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染风险。
二、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患猪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呼吸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和生殖系统症状。
病毒感染后,猪会出现咳嗽、鼻炎、呼吸急促、发热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还会出现肌肉关节痛、厌食、腹泻等全身症状。
雌性猪还会出现流产、胎儿发育迟缓的情况。
在临床诊断中,通过对猪的病程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典型的临床症状,从而对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初步的判断。
三、实验室诊断为了准确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两种方式。
1.血清学检测:主要通过ELISA或HI法检测血清中的PRRSV抗体。
病毒感染后,猪体内会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可以初步判断猪是否感染了PRRSV。
还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来进行猪的免疫状态监测,指导疫情的防控工作。
2.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通过PCR法检测血液、呼吸道、组织等标本中的病毒核酸。
这种检测方法对PRRSV的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猪是否感染了PRRSV,并且可以区分不同毒株。
PCR检测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防治措施对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主要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消毒、环境改善等多种手段。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种形 态 的染成 粉红 色 或紫 红 色 的 闪光 的虫体 。 以观 察 到红 细胞 呈 不 规 则 形 态 即判 断 为 感 染 附 红 细 胞 体。
根据临床症状 、 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 可确诊。
5 防治
按 合 理 的免疫 程 序做 好 猪瘟 、 猪蓝 耳病 、 狂犬 伪 病 、 球 菌病 等疫 苗 的免 疫 接种 , 链 确保 猪 只的高 度 免 疫 状态 ,可有 效 的 防止发 生 本病 的混 合感 染 或并 发
通 过 对单 县 种星 养 猪场 的猪 群 所感 染 病 猪 只进 行 以上 药物 治疗 后 , 果 明显 , 病 猪 只在 2星期 内 效 患 病 情 明显好 转 , 欲 增 加 , 食 排便 也 明显 正 常 , 猪 场 为 挽 回了经济损 失 。
下部 , 四肢内侧 、 皮肤发红 , 色 斑 点 , 即红 皮猪 。有 的病 猪 两后 肢不 能 站立 , 口水 , 吸 困难 , 流 呼 咳嗽 , 眼结 膜 发
科学 、免疫程序不合理等方面因素都会成为诱发本 病的原因。猪在 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 卫生清洁的环 境、 合理 的营养结构及机体防御机能健全 的情况下 ,
般不会急性发病 ,或不表现临床症状 。但是在应 激、 营养 缺乏 、 良环境 以及其 他疾 病 发生 等 因素 而 不
一
4 实 验 室诊 断
环境 中的螨及虫卵 , 防止猪体外寄生虫的反复感染 ,
从 而有 助于控 制本 病 的发生 。
发病期间 , 在进行免疫注射接种时 , 每头猪都要 更换 针 头 , 用其他 手术 器械 时 , 格 消毒 。 使 严 群体猪可在饲料 中使用土霉索 ,每吨饲料中添 加 60 80克 , 0 ~0 治疗 2 3 疗 程 。也 可每 千克 体重 3 ~个 毫克的量肌肉注射四环素或土霉素。必须对症治疗 , 慢性病例用磺胺 一 一甲氧嘧啶对发病小猪进行肌 肉 5 注射 , 每天 1 , 用 3天 , 次 连 同时 注射 1 铁制剂 。饮 次 水 中稍加些盐。 促进机体组织的修复 ,增加动物机体 的抵抗力 及解毒能力。 应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病情严重的 采取补液 、 强心。轻易不要使用退热药物。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于病原体附着在猪的红细胞外膜,导致红细胞膜受损甚至破裂,引起猪的溶血性贫血和其他病症,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简要介绍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症状
1.急性型:表现为猪突然出现全身发热、不适、食欲不振、呼吸急促、腹泻等症状,
伴随着溶血性贫血和黄疸等症状,死亡率较高。
2.亚急性型:表现为猪慢性发病,经过数天或数周后出现器官肿大、黄疸等症状,死
亡率较低。
二、诊断方法
1.血液学检查: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特征是红细胞内出现许多小圆点状或不规则形状,如宝石状体或粒状体等,这些病原体是通过特殊染色技术检测出来的。
2.病原学检测:采取血液、脾、肝等组织样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病原学检测。
三、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应加强猪舍卫生和消毒,维护合理的饲养环境,加强对饲料和饮水
的管理和消毒,增加营养供应,提高猪的抵抗力。
2.药物治疗:目前尚无专门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抗菌药物、输液、解热镇痛等方法
进行治疗。
3.疫苗预防:可采用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等方法,对猪进行免疫,可以预防猪附红细
胞体病的发生。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对于畜牧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防治中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防病意识,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例,加强动物健康监
测和疫情防控,减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传播。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引言:猪附红细胞体病,又称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严重威胁着全球猪肉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并探讨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
一、病因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属于病毒科,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猪是本病的唯一宿主,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容易感染该病毒。
二、症状1. 高热:病猪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1℃以上。
2. 消化道症状:病猪食欲减退,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3. 呼吸道症状:病猪出现咳嗽、打喷嚏、流涕等症状。
4. 皮肤症状:病猪出现皮肤发红、溃烂、水肿等症状。
5. 神经系统症状:病猪出现抽搐、瘫痪等症状。
三、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病猪之间的亲密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如共同饮水、吃同一饲料等。
2. 空气传播:病猪呼吸道排出的病毒颗粒可通过空气传播给健康猪只。
3. 间接传播:通过污染的饲料、水源、器具、车辆等传播给健康猪只。
四、防治措施1. 加强养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环境,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增强猪只的抵抗力。
2. 严格检疫隔离:对新引进的猪只要进行检疫隔离,在确保无病情的情况下方可投放到正常饲养场。
3. 饲料卫生控制:饲料是传播病毒的重要途径,应加强饲料消毒,使用高质量的饲料。
4. 疫苗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可以在猪只免疫期间提供保护。
5. 临床治疗:对发病猪只要进行及时的临床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等,以减轻病情和提高生存率。
结论: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猪肉产业的传染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养殖户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养殖管理、严格检疫隔离、控制饲料卫生、进行疫苗预防和及时的临床治疗。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保障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
浅谈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 附红细胞体病是 由附红细胞体寄 生于猪的红细胞表 面或游离于血浆 、组织 液及脑脊液 中引起 的一种人畜共患 病, 本病以贫血 、 和发热为首要症状 。 黄疸
1 流 行病 学
另外 , 本病应注意与梨形虫病 、 溶血性贫血等病相鉴别 。
5 防 治
5 加强饲养管理 . 1
保持猪舍 、 饲养用具卫生 , 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 生的关键 。 购入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 , 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
毛 无 光 泽 , 孑 有 铁 锈 样 出 血 , 泻 , 浅 红 色 尿 , 咬现 象 毛 L 腹 排 啃
成一头猪都要 对器 械进行完全消毒 。常规? 毒法 比较麻烦 , 肖
所需时间也过长 , 较为便利且能保证效果 的消毒方法就是火 焰消毒 ,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打耳号和阉割手术刀。
带。 这些猪成了潜在而危险的传染源。 因此 , 该病一旦侵入猪 场, 则很难彻底 消灭 , 防治措施不力 , 若 常可导致年年暴 发。
2 临 床症 状
在疫苗接种 、疫病治疗需要注射时应准备足够针头 , 保 证每 只猪换一 次针头 。 打耳号 、 在 阉割 、 外科手术时应当每完
临床上 主要表现黄疸 、 贫血和高热 , 并且全身发红 。 病猪 精神沉郁 , 体温在 4 ℃ 4 .℃, 0 1 7 皮肤发红 , 耳背青 紫色 , 被
红 细胞 表 面 或 血 浆 中若 检 出 圆 盘 状 、 状 、 状 , 淡 紫 红 球 环 呈
5 . 黄 色素按 3—5 g g w每头 不超过 50  ̄耳静脉 .4 5 m /k. ( b 0m 缓慢滴注 , 次 /, 1 d 连用 4 。 d 上述治疗方 法 , 可选 择其 中几项综 合使 用 , 治疗效果较 明显 。还可同时使用一些抗生素 , 以防继发感染。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及治疗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及治疗措施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是感染猪、牛、羊、鸡等多种畜禽和人类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主要呈隐性感染,可造成猪体质衰弱,繁殖能力下降,饲料报酬降低。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及治疗措施。
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6~l0天。
临床上贫血的严重程度与附红细胞体在血液中的数量、毒力以及机体的生理和营养状况有关。
病程有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40摄氏度~42摄氏度,呈稽留热型,厌食,反应迟钝,不愿活动。
随后可见鼻腔分泌物增多,咳嗽,呼吸困难,可视粘膜苍白、黄染。
粪便初期干硬并带有粘液和粘膜,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
耳廓、尾部和四肢末端皮肤发给,呈暗红色或紫红色。
多见于断奶仔猪,尤其是阉割后几周内的仔猪。
母猪急性感染时出现厌食、体温升高,多数因产前应激而诱发。
慢性型病猪出现渐进性衰弱,消瘦,皮肤苍白、黄染,易继发感染导致死亡。
母猪感染会出现繁殖功能下降、不发情、受胎率低或流产、产弱仔等现象。
附红细胞体病的病理变化
典型的黄疸性贫血为附红细胞体病死后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粘膜、皮肤苍白,血液稀薄,脾脏肿大,淋巴结水肿,腹水,胸腔积水,心包积水。
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方法
①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给予全价饲料,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不良应激。
②引入无病猪和引种时要注意检疫,避免传人本病。
同时必须控制疥螨、虱、蚊、蟀等寄生虫。
注射针头等外科器械应严格消毒,防止机械性传播病原。
③发病猪用四环素、土霉素和血虫净等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制措施
根据 流行病学 、 临床症状 、 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
验 , 确诊 。 可
可经交配传播 , 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在所有的感染
途径中 , 制
有 明显症状 的病猪必须 注射给药 ,常用药物三 氮脒 ,~ 毫克 / 57 千克体重深部肌肉注射 , 间隔 4 小 8 时重 复注射 1 次。本 品对慢性感染或症状特别严重 的病猪疗效不确实 。四环素类 , 如土霉素或 四环素 ,
涂 片 检 查 的 方 法 是 采 发 热 期 病 猪 耳 血 1滴 涂 片, 自然 干燥 , 甲醇 固定 后 用 姬姆 萨染 色 , 微 镜 下 显
胞体又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 。本病 以发热 、 贫血 和怀 孕母 猪 的流 产 为特征 。笔 者采 用下 列 方法 , 从 20-08 00 20 年共治疗 1 8 只患猪 , 2 9 5 治愈率 9 %, 5 效 果理 想 , 现介 绍 如下 。
2 ~ 0毫 克 / O3 千克 体 重肌 肉注射 ,4小 时 即可 见 临床 2
2 临床症 状
仔猪最早 出现的症状是发热 ,体温可达 4  ̄ 以 0( 3
上 , 抖 、 堆 ; 食 量 明显 下 降 ; 、 发 聚 采 胸 耳后 、 腹部 的皮 肤发 红 , 其 是 耳 尖部 出现 紫 红色 斑 块 ; 重 者 呼 吸 尤 严 困难 、 咳嗽 、 步态 不稳 。随着 病情 的发展 , 猪 可 能 出 病
兽 医 临 床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的 诊 断 及 防 制 措 施
裴 立峰 ( 黑龙江省绥化市畜牧局 125 ) 504
猪附红细胞体病 ( 黄疸性贫血病 、 红皮病等 ) 是
严重 影 响养 猪 生产 的烈性 传染 病 之 一 。同时 , 附红 细
猪的疾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附红细胞体病(Swine eperythrozoonosis)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
又称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或红皮病。
本病于1932年首次在印度报道,目前本病广泛分布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呈全世界分布。
1972年在我国江苏省南部报道猪红皮病,后来被证实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疾病的复杂程度加大,猪附红细胞体病也成为养猪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病的流行和发生越来越严重,在广东、河北、河南、山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该病发生的报道,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发病和继发病。
二、病原: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属于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成员,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呈环形、球形和椭圆形,少数呈杆状、月牙状、顿号形、串珠状等不同形态。
平均直径为0.2~2.5µm,单独、成对或成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
在电镜下,猪附红细胞体呈圆盘状,有一层膜包被,无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结构,在胞浆膜下有直径为lOnm的微管,有类核糖体颗粒。
暗视野和相差显微镜下,在水浸片或血浆中可见到附红细胞体做进退、曲伸、多方向扭转等自由运动。
附红细胞体对苯胺色素易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淡红或紫红色,瑞氏染色为淡蓝色。
在红细胞上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迄今尚无法在非细胞培养基上培养附红细胞体。
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药品比较敏感,0.5%石炭酸于37℃经3h可将其杀死,一般常用浓度的消毒药在几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猪附红细胞体可耐低温,在加15%甘油的血液中于-37℃感染力可保存80天;在加枸橼酸盐的抗凝血中,置5℃能保存15天,在脱纤血中-30℃保存83天仍有感染力,冻干保存可存活2年。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猪的牙龈和口腔黏膜。
病原细菌主要是细菌红细胞体病原体(Porphyromonas)和柳氏细菌(Leptospira)。
本文将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一、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1. 牙龈发炎:患猪的牙龈出现红肿、溃疡和出血,进食困难。
2. 口腔溃疡:猪的口腔黏膜有溃疡,表面覆盖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的假膜。
3. 体温升高:猪患附红细胞体病后体温可升高。
4. 食欲不振:患猪的食欲明显下降,甚至拒食。
5. 消瘦和衰弱:患猪由于进食不畅,体重下降,出现消瘦和衰弱。
1. 临床表现:通过观察患猪的牙龈和口腔黏膜的症状,能初步判断是否为附红细胞体病。
2. 病原学检查:可从患猪的口腔溃疡、牙龈、血液和尿液等样本中分离出疑似病原细菌,并进行相应的鉴定。
3. 血清学检查:检测患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了病原细菌。
4. 分子生物学检查:通过PCR技术检测患猪样本中的病原细菌DNA,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 疫苗预防:定期接种有效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疫苗,提高猪群免疫力,减少感染率。
2. 卫生管理: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圈清洁、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和排泄物。
3. 防治细菌感染: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对患猪进行治疗,减少病原细菌的繁殖和感染。
4. 饲养管理:提供合理的饲料和饮水,保证猪的营养和免疫水平,增强对病原细菌的抵抗力。
5. 疫情监测:定期进行猪群的疫情监测,发现感染病例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正确诊断和科学防治是控制该病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并减少经济损失。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鉴别与治疗方法 - 养猪技术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鉴别与治疗方法-养猪技术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在哺乳猪、怀孕的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身上;病原是一种寄生在猪红血球上的立克次氏体,其可造成红血球的改变而容易为体内的状内皮系统或是被吞噬细胞所破坏,因而造成红血球数量的减少,导致贫血、发育减慢、料肉比提高。
传染途径主要经由节肢动物叮咬以及器械的机械性传播。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鉴别与治疗方法。
1、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具有6 -10天的潜伏期,病猪主要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42℃,食欲不振,甚至停止采食。
拒绝运动,往往挤堆爬卧,呼吸困难,可视黏膜黄疸、苍白,初期发生便秘,排出混杂黏液或者黏膜的粪球,有时交替发生便秘和下痢,尿液赤黄。
急性型病猪的全身皮肤呈苍白色,四肢呈红紫色,特别是耳廓边缘非常明显。
慢性型病猪会显著消瘦,皮肤呈苍白色,有时会伴有荨麻疹症状。
病猪呈急性经过时会在数小时到一天内发生死亡,呈亚急性经过时能够持续10 - 20天,少数呈慢性经过的能够达到30天。
部分病猪能够自愈或者治愈后发生贫血,生长发育不良,部分甚至变成僵猪。
2、诊断方法形态学方法。
主要包括血涂片(吖啶橙、姬姆萨等)染色镜检法、鲜血压片镜检法,其中附红细胞体采取吖啶橙染色镜检法准确率更高,不适合采取鲜血压片镜检法,而姬姆萨镜检测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的蛋白质和脂类等物质,使用甲醛固定后非常容易导致血涂片附着其他非病原性颗粒,如染料色素等,出现特异性误差。
镜检时需要对多个视野进行观察,如果着色颗粒数目存在较大差异通常是非病原性颗粒。
吖啶橙染色镜检要求在暗室中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在看到轮廓清晰的红细胞的基础上,可使用油镜头看到其上存在发出绿色荧光的小体。
如果先采取姬姆萨染色,再采取吖啶橙复染,就能够有效避免这两种染色方式各自造成的假阳性。
血清学方法。
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和补体结合试验(CFT)等。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及其防治
系 膜 淋 巴 结 水 肿 ,切 面 多 汁 。呈 淡 灰 褐 色 ,颌 下 淋 巴结 灰 白 色 。 心 脏 扩 张
附 红 细 胞 体 大 小 直 径 约 1微 米 。 平 均 长 O8微 米 。最 大 25微 米 。呈 环 . . 形 、月 牙 形 、逗 点 状 和 球 形 不 等 ,虫 体 呈 淡 蓝 色 。 中 间 核 为 紫 红 色 , 虫 体 多依 附 在 红 细 胞 表 面 .少 数 游 离 于 血浆 中 。 微 小 附 红 细 胞 体 ,直 径 05微 米 , . 多在 红 细 胞 内 、血 浆 中则 见 不 到 。该 病
和 血 液 ,呈 黑 褐 色 ,有 时 便 秘 、 下 痢 交 替 。 叫 声 嘶 哑 、气 喘 、 呼 吸 困 难 , 严 重 者 呈 犬 坐 . 张 口呼 吸 , 鼻 有 分 泌 物 ,心 搏 加 快 , 可 视 粘 膜 初 充 血 ,后 苍 白 .轻 度 黄 疸 ,尿 呈 茶 褐 色 。耳 后 、
红 细 胞 表 面 和 血 浆 中 而 引 起 的 一 种 烈
5 日内发 病 症 状 明 显 。新 生 仔 猪 出 现 身 体 皮 肤 潮 红 ,精 神 沉 郁 , 哺 乳 减
少 或 废 绝 ,急 性 死 亡 ,一 般 7 1 日龄 —0 多 发 .体 温 升 高 。 眼 结 膜 皮 肤 苍 白 或 黄染 ,贫血 症 状 ,四肢 抽 搐 、发 抖 、 腹 泻 、粪 便 深 黄 色 或 黄 色 粘 稠 ,有 腥 臭 味 ,死 亡 率 在 2 ~ 0 ,部 分 很 快 死 0 9%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简介
猪附红细胞病,是由立克次体(或原虫)侵入猪体内引起红细胞表面结构改变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感染后会造成红细胞变形、破坏,以贫血、黄疸、发热、呼吸困难、流产和腹泻为主的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
现在在国内已呈广泛流行态势,临床多表现为黄疸型贫血。
该病目前多数为隐性经过,容易与其他猪病混合感染,临诊比较困难,给生猪养殖产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病学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高热、多雨、吸血昆虫大量繁殖的夏秋季节多发,可以通过蚊虫叮咬造成血液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器械、食槽、饮水、针头等造成机械传播,亦可以经子宫、胎盘形成垂直传播。
该病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潜伏期为7~15天,断奶仔猪、育肥猪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临床症状据此病临床表现及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病例、慢性病例、亚急性病例三种类型。
1.急性病例。
该类型常见于仔猪,表现为突然发病,口鼻流血,全身呈红紫色,个别出现瘫痪,食欲废绝,肌肉震颤、抽搐。
死亡病例常见口腔、肛门内充血。
2.亚急性病例。
该类型的感染猪通常高烧,可达42℃左右。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佳,前期为便秘,大便干燥呈算盘珠状,后期为腹泻脱水,排黄色或灰褐色水样稀便。
尿液呈茶色。
有的猪后肢不能站立,口流涎,呼吸困难,眼结膜发炎。
3.慢性病例。
该类型的感染猪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贫血和黄疸。
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死胎、弱仔增加、产仔数下降、不发情等繁殖障碍,一般而言,临产母猪发病率较高,乳房、外阴水肿,产后乳汁分泌减少。
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全身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皲裂,皮屑文/ 招远市夏甸畜牧兽医站 李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简介易继发其他疾病,容易被忽略。
公猪出现性欲减退,精液品质下降等现象。
三、临床诊断方法1.血液压片镜检法。
采猪耳静脉血液一滴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盖上盖玻片。
在显微镜下放大100倍,观察附红细胞体的形态特点及活动状态。
判断标准:随机观察其中的20个视野,若血液中有球形、卵圆形、哑铃形、逗点状、和杆状的小体或者红细胞变成齿轮状、星芒状、菠萝状,即为阳性,20个视野均未见附红细胞体判定为阴性。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作者:朱丽娟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4期朱丽娟(黑龙江省龙江县畜牧兽医局动物检疫站 161100)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
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主要特征,又称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或红皮病。
该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多发于以仔猪和母猪,其中哺乳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野猪不被感染。
此病传播面积大,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发病和继发病。
1 流行病学猪附红细胞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发生于夏季,尤其是雨后湿度较大的时候,以及气温易变的春、冬两季。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
带菌猪在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气候恶劣、疾病等情况下都可引起血液中附红细胞体数量增加,导致病情加重。
另外,该病可通子宫和胎盘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活的媒介和被污染的器具进行水平传播。
此外,在交配和人工授精时,也可传播此病。
2 临床与病理表现仔猪发病症状明显,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无血色,皮肤黏膜苍白和黄疸等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四肢无力,体温达到40~42℃,可视黏膜苍白,耳尖有紫斑,后逐渐蔓延全身,一般情况下,3~7天后发生死亡。
慢性患病仔猪表现为,眼结膜苍白,耳尖冰凉,耳尖出现紫红色斑点,腹泻与便秘的症状交替出现,尿色棕黄,部分患病仔猪发生呕吐。
大概7天左右,腹部皮肤表面出现大片紫红色斑块,少数耐受性经过的仔猪往往生长不良变成僵猪。
病猪不愿走到,喜欢扎推趴卧,呼吸困难,全身皮肤发红,体温41℃左右,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少数出现后肢瘫痪的症状,病猪在频死期时,体温下降,排出红色尿液。
母猪呈急性或慢性经过。
感染常见于临产母猪或分娩后3~4天。
急性期母猪表现厌食、沉郁,体温升高到42℃,贫血,黏膜苍白,乳房或外阴水肿,分娩后,母猪产奶量下降,母性缺乏,产下的仔猪发育不良。
慢性期母猪出现繁殖机能障碍,表现为早产、产弱仔和死胎。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嗜血支原体(Mycoplasma suis,M. suis)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内引发的疾病,任何年龄任何品种的猪都可以受到感染,其中仔猪受到病原入侵之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现阶段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规模扩大之下,各类传染性疾病呈现出高发流行的态势,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特征,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现代生猪养殖领域发生流行率较高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相对较快,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向着整个群体快速传播蔓延,患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热、贫血、黄疸、全身体表皮肤潮红等症状。
近些年,由于很多养殖户将关注重点放置在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集中免疫接种领域,对附红细胞体病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该类疾病在养殖场中呈现逐渐流行的态势,严重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性能,甚至会引起大范围的死亡,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本文探讨了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并结合实际病例明确了该种疾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方法,希望对更好的降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危害有一定帮助。
一、流行特点1、病原特征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嗜血支原体(Mycoplasma suis,M. suis)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内感染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通过对血液进行染色处理,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够发现红细胞周围会镶嵌有一轮类似淡蓝色宝石状,大小通常在0.1-2.6微米之间具有多种形态,有的呈现逗点状,有的呈现卵圆形,有的呈现环状,有的呈现杆状,该种病原微生物不存在细胞壁,没有明显的细胞器和细胞核,不会生长出鞭毛,不能够自行运动,是一种原核生物。
将病原放置在2000倍的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够看到病原体的内部会存在分布不是很均匀的类细胞核。
附红细胞体主要通过二分裂法和出芽、裂殖法进行繁殖生长,通常说来病原体主要在骨髓部位进行增殖,但是增殖的部位还没有完全的确定。
附红细胞体在红细胞表面呈现单独存在或者呈短链排列存在,也能够在血红细胞的血浆当中游离,另外附红细胞体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大小形态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可能与动物的种类、身体抵抗能力有着较大的联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 附红 细 胞 体病 主要 是 由猪 的血 液 寄 生 虫 造 成
的一 种贫 血 和发 热 症 状 。该 生 猪 养 殖 场 内养 殖 生 猪
1 5 0头 , 疫情 最初 从幼 猪开 始 , 有 2头 幼 猪 出现 了食 欲 减 退 和持 续 发热 症状 ,同 时眼 睛有 异 常分 泌 物排 出 , 尾 巴处皮 肤 发 紫 。养 殖 户用 抗 生素 紧 急治 疗 无效 , 而
业发 展 过程 中 ,某养 殖 户便 发 生 了 2起 以猪 厌食 、 发
热等 为 主要 症状 的疫 病 , 经 过诊 断 确 诊 为猪 附 红细 胞 体 病 。现 将具 体 的诊治 情况 报告 如下 。
1 发 病 情 况
防控 , 保 证针 头洁 净 , 降低 出现感 染 的概 率 。 ( 2 ) 改善饲 养环 境 。在 进行 生猪饲 养 的过程 中 , 往
之 立 克 次 氏体 寄 生 在 猪 的红 细胞 以及 血 液 中的 一 种
细菌 侵袭 而 发生 猪 附红 细胞 体 病 , 首先 应 当对 生猪 养 殖场 实 施封 闭养 殖 环境 ,同时 严禁 调 入调 出生 猪 , 并
且 发 生疫 病 之 后 ,应 当将 生 猪 进 行 隔离 饲 养 以及 观 察 。 同时对 养猪 场进 行 系 统规 范化 的消毒 处理 , 利 用 生石 灰 等进 行彻 底 处理 , 对 于 患病 死亡 的生猪 则应 当 采取 无 害化 深度 处 理 , 未患 病 的生 猪 则应 当接 受 疫苗
猪 附红 细胞 体 病 的诊 断 与 治 疗
杨 或甙 云南省 大理 市 弥渡县 寅街 镇农 业 综合服 务 中心 畜牧兽 医工 作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 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临床综合诊断,配合鲜血压片镜检,瑞氏染色镜检等,可较正确地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
如能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则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治疗措施:用四环素类广谱抗菌素配合对症疗法,可有效地控制该病。
预防:重在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在疾病高发期,用四环素类广谱抗菌素预防,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91-01
猪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细胞体)是由在红血细胞和血浆的贫血,黄疸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寄生体病原体,发烧和其他症状的人,动物传染病。
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许多动物包括人类。
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80年后,它开始出现在报告,在最近几年逐渐增加趋势,中国的许多省份都有该病的报道猪爆发。
但该病的猪有一定的阻力,潜伏感染状态,只有当应力或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病前。
易弓形体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链球菌,圆环病毒病(pcv),混合感染,导致困难的诊断和预防。
一、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6至10天,猪可能是不同的品种,年龄,感染,20~60kg生长肥育猪在怀孕的母猪,母猪产后感染。
在隐藏的动物感染,只有在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
基本症状发热,黄疸,贫血动
物。
动物的体温升高,达40~41.5℃。
抑郁症,食欲不振,不活动。
部分病猪的眼睛,肛门周围的蓝色,耳尖干,卷边,两个耳朵发绀,鼻子,嘴,颈部,胸部,在这种情况下,大腿内侧皮肤紫红色,压之不褪色。
皮肤发红的早期发病,被称为“红”,然后皮肤阻塞点,小到背部,腹部,更多的耳朵和四肢。
猪会有呼吸困难,贫血,粘膜黄染或发绀,尿少,尿或尿色深黄。
猪(哺乳仔猪除外)皮肤毛孔可见锈红色分泌物标本,诊断中的意义。
猪常因衰竭而死亡。
妊娠母猪流产,早产或死产可能。
受感染的猪出世倾向于减少产后感染和哺乳期。
二、病理变化
贫血和黄疸的主要病变。
可视黏膜苍白,血液稀薄,脸色苍白,不易凝固;皮下组织水肿,多数胸腔积液和腹水,心包积液,心外膜出血;下颌下腺,肺门淋巴结肿大多汁的黄色,膈肌,肺充血,间质水肿全高度,凝胶状的分泌物,气管有粘液支气管泡沫很多;肝变性淡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或白色坏死灶,囊性扩张,充满了浓浓的明胶样品胆汁;胃和小肠有时出血,脾脏肿大是蓝灰色,质地柔软,边缘点状出血,质地脆弱;肾肿大、出血。
三、流行病学特点
该病的发生是不可能发生的季节,各种年龄的猪,但在生长肥育猪,妊娠晚期和产后母猪多,这和动物的身体抵抗年龄相对不高的。
这种病的传播途径,许多人研究,接触传播,尤其是通过注射针,剪病原体污染的剪切,耳标记镊,阉割工具或其他操作的设备是感
染的最可能的原因。
人工授精或交配也能感染。
媒体主要是昆虫,虽然没有确定什么样的昆虫,但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昆虫的繁殖季节,当昆虫传播疾病消失,然后放慢。
蚊子,虱子的可能性,蜱,螨传播的最大。
有人报道本病可垂直传播,但实验材料没有确切的证据。
对本病的发生与多种不良因素有关,特别是当温度变化过大,长途运输,进料不合理或饲料质量差,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电阻的第一个猪,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四、诊断方法
根据一些猪,发热,黄疸,贫血为主要症状,有红色的分泌动物皮肤的毛孔,多种皮肤发红,瘀伤,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去看电影,病理检查,粘膜苍白黄染,肝脾肿大,胆囊肿大,淋巴结肿大,心包,胸腔,腹腔积液的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诊断需要与实验室检查合作。
1.血液学诊断
血液学诊断是确定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并非血检发现有附红体就诊断为该病,只有红细胞感染率达80%以上时,再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才可确诊。
1.1新鲜的血液压力检查
直接对1滴耳静脉血玻片中央,加生理盐水1滴稀,幻灯片,光学显微镜。
如果不及时收集血液的检查后,还需要检查加热到身体的温度,防止红细胞聚集,测试结果的影响。
在显微镜下观察,对红细胞体积变化的可见部分,或红血细胞边缘不规则,一个明星,
出现齿轮形状,锤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的折射表面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红血细胞。
附红体的形状是各种形式的环不同,圆形或椭圆形,黄豆芽。
一些红体有关,血浆中游泳。
1.2 wright染色
血,按常规方法生产,干燥,染色,光学显微镜。
可见红细胞被染成紫色或紫红色,红色的身体被染成深蓝色或蓝色紫色,稍微调可见附红细胞体具有很强的折射,使红细胞看起来像许多珠宝。
形状发生变化可以感染的红血细胞,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整,星光,锯齿状的。
2.其它诊断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补体结合试验(bgr);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动物接种试验
采取急性期,加热到40.5℃达2~3天猪附红细胞体静脉血5ml,在健康仔猪静脉注射后30天,测量和观察接种后每天的温度一般状况。
接种试验猪体温升高到40.5℃后第四天,第六天,温度升高到41.5℃。
从接种后第三天,实验猪嗜睡,食欲不振,可视黏膜苍白,1周后,可见粘膜可出现轻度黄染和附红细胞体症状。
采集实验猪液压显微镜检查,可以检测到类似的猪附红细胞体变形红细胞和附红细胞和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
五、主要防治措施
1.杀灭或抑制血液中的附红体
采用长效土霉素肌肉注射,1次/天,连续应用3~4天。
也可用强力霉素肌肉或静脉注射,1次/天,连续应用3~4天。
全群用土霉素或四环素、强力霉素均匀拌入饲料中饲喂,连用7~10天,可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
也可用血虫净深静脉或肌肉注射,体重5~10mg/kg,每日1次;或0.5%黄,根据0.6ml/kg重量,增加到5%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葡萄糖。
据报道用过这两种药以后猪增重缓慢,而且副作用大,易出现不食等现象,因此不易作首选药。
用阿散酸拌料,第一周按180g/吨料的量,以后按90g/吨料的量,连用三周。
2.对症治疗
对体温超过40.5℃,连续2~3天不退的,可加用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等解热镇痛药,按中小剂量使用,1次/天,连用2~3天。
对体温正常但不食的猪可用电解多维饮水,肌注、vc、复合b等,必要时可静注安维糖(安钠咖、vb1、、葡萄糖)。
贫血的可肌肉注射右旋糖铁、vb12等补血针。
有酸中毒倾向的病猪,可用5%碳酸氢钠液静脉注射。
必要时给予强心剂或atp等能量类药。
3.预防
3.1一般措施
消灭蚊虫,灭螨,蜱,不是从猪附红体病的猪只引入,防止各种应激因素,对各种仪器,农场用的工具,如注射器和针头,剪,夹尾,耳标记镊等设备要严格消毒,防止接触传染,特别是注射针的实现1头猪,1针,防止交叉感染。
3.2药物预防
定期在饲料中加入0.03%~0.05%四环素,0.06%~0.10%土霉素,或0.03%~0.04%强力霉素,连用5~7天,每月1次,可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也可用某些砷制剂,如阿散酸、洛克沙生等。
参考文献
[1]张志勇,等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3(1).
[2]陈永耀,等猪附红细胞体病原学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29(2):33-35.
[3]何宏轩,陈丽凤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j] 中国兽医科技,1998,12(4):41-42.
[4]王红宁,等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治疗[c] 苏州: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3.
[5]刘文森,王祥生附红细胞体病[c] 苏州: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3.
[6]赵洪明,等家畜附红细胞体病研究现状[j] 中国兽医杂志,1987,(13):43.
[7]尚德秋,等附红细胞体病感染人畜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1):82.
[8]杨玉芝,等阜阳市人畜附红细胞体病研究[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1):5-6.
[9]尚德秋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4):234-239.
[10]李治悦,等淮北地区附红细胞体病调查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11(4):200-201.
[11]张家峥,等对猪发生附红细胞体病的调查研究和讨论[j] 养猪,2002,(4):29-33.
作者简介:李东,男,(1979-),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及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