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小知识
(完整版)皮肤科简答题20个
(完整版)皮肤科简答题20个皮肤科简答题(完整版)一、什么是皮肤科?皮肤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与皮肤相关的疾病和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包括皮肤炎症、感染、过敏、瘢痕和色素问题等。
二、皮肤科医生的职责是什么?皮肤科医生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皮肤有关的问题。
他们通过观察和检查患者的皮肤病变,采集必要的样本进行化验和检测,以确定病因,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常见的皮肤科疾病有哪些?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包括痤疮、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疱疹、皮肤癌等。
每种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需要由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皮肤科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皮肤科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或注射药物来控制疾病的症状。
物理治疗可以使用光疗、冷冻疗法、激光疗法等。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癌等恶性肿瘤。
五、如何预防皮肤病?预防皮肤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定期洗澡并保持皮肤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在中午时段。
另外,正确选择和使用防晒霜也是预防皮肤病的有效措施。
六、皮肤科医生如何进行诊断?皮肤科医生通常通过观察患者的皮肤病变来进行初步诊断。
此外,他们可能会进行皮肤刮片检查、皮肤生物检验或血液检查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还可能需要进行组织活检或其他特殊检查。
七、皮肤科疾病的症状有哪些?皮肤科疾病的具体症状因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水疱、脱屑、溃疡等。
病情的轻重程度、持续时间和部位也会有所不同。
八、皮肤科医生如何选择治疗方法?皮肤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病因,结合临床经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他们通常会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治疗的副作用等因素。
九、皮肤科治疗的时间长短与疗效是否有关?皮肤科治疗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轻度和早期的皮肤病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和康复。
(新)常见皮肤病知识讲座
头癣
• 治疗
• 白癣,黄癣,黑癣: • 三岁以下用皮肤湿痒抑菌膏,一日三次。 • 三岁以上早晚皮肤湿痒抑菌膏,中午千肤康与白酒1:2比例稀释后应
用。 • 成人早晚皮肤湿痒抑菌膏,中午千肤康,连用1-2个月左右。
• 脓癣:用皮肤湿痒抑菌膏一日三次,连用1-2个月左右。
• 注意事项:患者用专用毛巾,帽子,枕巾,等生活用品,并煮沸消毒。
• 临床表现:皮损初为毛囊性小丘疹,逐渐融合成大小不等 的鲜红色或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表面附有小片糠秕状 油腻性鳞屑,伴有瘙痒。
脂溢性皮炎
• 面部脂溢性皮炎表现 面部及鼻两侧皮肤油 腻、毛孔粗大、皮肤 粗糙,双眉、面部自 觉瘙痒。
脂溢性皮炎
• 头部脂溢性皮炎表现 头皮白色糠秕状或油 腻性鳞屑性斑片,头 发油腻或干燥,头发 稀疏或脱落。
• 治疗:早晚皮肤湿痒 抑菌膏,中午千肤康, 连用1-3个月左右。
• 注意事项:不要吃辛 辣刺激性食物和酒, 避免搔抓患处,以防 继发感染,勤沐浴换 衣服,待症状完全消 失以后,巩固1个月疗 程。
四. 头 癣
• 头廯是指累及头皮和头发的皮肤癣菌感染,由毛癣菌属和 小孢子菌属引起,根据临床表现为黄癣、白癣、黑癣、脓 癣。
• 病因:研究认为与遗传、感染、外伤、药物、精神紧张、吸烟、内分 泌、免疫等因素有关。
• 临床分类:寻常型银屑病, 关节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及红皮症 型银屑病。
• 以病情的发展分为:进行期、稳定期、消退期。
• 临床表现:皮损为在丘疹、斑丘疹、红色斑片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 刮除鳞屑,犹如轻刮蜡滴,刮去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 (薄膜现象),剥取薄膜可见点状出血(点状出血现象)。
• 临床表现: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臀部及外阴,皮损为红 色毛囊性丘疹、脓疱,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黄痂,痂 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痕迹。
皮肤科宣传小知识
皮肤科宣传小知识一、皮肤的结构与功能1. 结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又分为角质层、透明层(仅在手掌和足底较厚皮肤存在)、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水分流失和外界有害物质侵入;基底层则是细胞的生发层,不断产生新细胞并向表层推移。
真皮主要由胶原蛋白、弹性纤维等组成,赋予皮肤弹性和韧性。
其中还包含血管、神经、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结构。
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起到缓冲、保暖等作用。
2. 功能保护功能:作为人体的第一道屏障,防止机械性损伤(如摩擦、撞击)、物理性损伤(如紫外线、电流)、化学性损伤(如酸、碱等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入侵。
调节体温: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散热,以及皮下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体温。
感觉功能:皮肤中有丰富的神经末梢,能感受触觉、痛觉、温度觉等多种感觉。
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脂腺分泌皮脂,滋润皮肤和毛发;汗腺分泌汗液,排出部分代谢废物。
吸收功能:皮肤能够有选择地吸收一些物质,如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被皮肤吸收,这也是护肤品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之一。
二、常见皮肤疾病1. 痤疮病因:主要与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分泌增加、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因素有关。
症状:好发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面部、胸部、背部等部位出现粉刺(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形性皮损。
预防和治疗:预防方面,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破坏;饮食上少吃高糖、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如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等)、口服药物(如抗生素、异维A酸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还可配合光疗等物理治疗方法。
2. 湿疹病因: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如过敏原、气候变化、化学物质刺激等)、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有关。
症状: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苔藓样变等多形性皮疹,可对称分布,边界常不清晰。
皮肤病知识背诵
1. 表皮主要构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2. 表皮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属复层鳞状上皮,分五层:A. 基底细胞层B.棘细胞层:4-8层多角形细胞C.颗粒层:1-3层梭形细胞D.透明层: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细胞。
E.角质层:5-20层无生物活性的扁平、无核细胞3. 皮肤附属器: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4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斑片。
分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或脱失)斑及出血斑(2)斑块: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见于银屑病等。
(3)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特殊皮损: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4)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皮损可成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可由化脓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见于荨麻疹。
(5)水疱和大疱: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大疱,内容物含血液者称血疱。
(6)脓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如脓疱疮)或非感染性炎症(如脓疱型银屑病)引起。
(7)结节: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成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8)囊肿:为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
5. 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
(1)糜烂: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
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2)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的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
常见皮肤病知识
治疗: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
全身治疗:酮康唑(kefoconazole):现今多以 本药内服以替代灰黄霉素。酮康唑系一种合成 的广谱抗真菌咪唑类药。其抗真菌机理是通过 抑制做为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份的麦角畄醇合 成,导致该菌细胞膜失去正常功能,引起膜的 通透性增高,最后使真菌变性乃至死亡。据临 床实践本药对浅部真菌病有良好的疗效。
常见皮肤病
在医学上,皮肤病是有关皮肤的疾病, 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之一,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 菌感染等。皮肤病是皮肤(包括毛发和 甲)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其形态、 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产生病理过程, 并相应的产生各种临床先后表现。
1.真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 甲);
(二)头孢曲松钠 有治疗梅毒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但 在剂量、疗程和远期疗效尚无确切的经验。
(三)四环素类和红霉素类 疗效较青霉素为差,通常作为青霉素过 敏者的替代治疗药物。四环素类常用的有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米诺 环素,孕妇及儿童禁用。红霉素类常用的有红霉素、阿奇霉素,孕 妇慎用阿奇霉素。
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取硬下疳、二期梅毒疹的丘疹、扁平湿
疣及粘膜斑上的螺旋体进行病原学检查,如标本中看到螺旋体, 其形态与运动符合梅毒螺旋体特征时,结果即为阳性。但如果在 口腔粘膜取材,要注意与口腔腐生螺旋体相鉴别。若阴性,不能 除外此诊断。 二、直接荧光抗体检查 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法(DFA-TP)对分 泌物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查。可排除其它螺旋体,特别是口腔腐生 螺旋体的干扰。对确诊一、二期梅毒及复发梅毒十分重要。但是 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梅毒。 三、血清学检查 梅毒血清学检查包括非特异性螺旋体抗体和特 异性螺旋体抗体检测。 四、脑脊液检查
皮肤专业知识大全
解决方案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均衡、适度运动等;使用紧致和抗氧化的护肤品;进行激光治疗、注射 美容等医学美容手段。
03 皮肤护理与保养
日常皮肤护理
清洁
使用适合自己肤质的洁面产品 ,早晚各一次,注意T区的清洁
。
保湿
洗完脸后,及时使用适合自己 的保湿产品,保持皮肤的水分 。
解决方案
多喝水,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选择保湿效果好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 激性的化妆品。
皮肤色斑
皮肤色斑产生的原因
紫外线照射、遗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导致黑色素细胞活跃 ,形成色斑。
解决方案
避免紫外线照射,使用防晒霜;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白淡斑 产品;进行激光治疗等。
皮肤松弛与皱纹
皮肤松弛与皱纹产生的原因
04 皮肤疾病与治疗
常见皮肤疾病及其症状
痤疮
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表现为皮肤上 的红色丘疹、脓疱和结节,常伴有疼 痛和瘙痒。
湿疹
一种慢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的红 斑、水疱、糜烂和渗出,常伴有剧烈 瘙痒。
银屑病
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 上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 屑,可伴有瘙痒和疼痛。
皮肤专业知识大全
目录
• 皮肤基础知识 • 常见皮肤问题及解决方案 • 皮肤护理与保养 • 皮肤疾病与功能
结构
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表皮层是皮肤的最外层,具有保护、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 功能;真皮层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维持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皮下组织则储存脂肪,起到保温和缓 冲作用。
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产生的原因
皮肤受到外界刺激,如化学物质、紫外线、花粉等,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痒、 刺痛等症状。
皮肤性病学知识点总结
皮肤性病学知识点总结一、皮肤的结构⑴人体最大的器官⑵表皮:皮肤的最外层,复层鳞状上皮1.最厚的部位---手掌、足底(1.5mm)2最薄的部位一■眼睑(0.1mm)3 .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构成①角质形成细胞:鳞状细胞、来源于外胚层、主要细胞、合成角蛋白⑵黑素细胞:存在于基底层和毛囊、合成黑色素(形成皮肤颜色、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黑素小体③朗格汉斯细胞:位于棘层上部、透明、免疫提呈细胞、内有BirbeCk颗粒(朗格汉斯颗粒)④悔克尔细胞:固定于基底膜而不随角质形成细胞上移4 .表皮分5层:由深至浅①基底层:基底层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需14天,共28天(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②棘层:多角形细胞,相邻细胞的突起互相连接,形成桥粒③颗粒层:富含透明角质颗粒④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⑤角质层:已死亡的扁平细胞(3)真皮:皮肤的中间层1.最厚的部位---背部2 .真皮来源于中胚层,中胚层位于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结缔组织、肌肉、骨骼、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均来源于中胚层3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4 .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5 .含有基质和细胞6 .为表皮提供营养⑷皮下组织(皮下脂肪):皮肤的最内层1.最厚的部位---腹部、臀部2.保温、储存能量、缓冲⑸皮肤附属器1 .毛发①分类:长毛、短毛、Il(CUi)毛长毛:头发、胡须、腋毛、阴毛短毛:眉毛、睫毛、鼻毛、耳毛Il毛:汗毛(面部、颈部、躯干、四肢)②分期:生长期、静止期、退行期(脱发)2 .皮脂腺①除掌趾皮肤,身体各部位都有皮脂腺分布,尤以头皮、面部、前额和上背部较为丰富②皮脂腺分泌过多是座疮产生的重要原因3 .小汗腺①分布于身体部位、手掌足底腋窝为多②汗液为清亮液体、含有尿素氯化物氮和其他物质③分泌汗液、汗液蒸发、降低体表温度4 .大汗腺(顶泌汗腺)①仅分布于腋窝、乳头等处⑵大汗腺开口于毛囊5 .指甲(趾甲)①分为:甲板和甲根二、皮肤的功能1 .保护功能①保护机体免受有害物质的损害:微生物、紫外线和化学物质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③皮下脂肪可以缓解外界冲击对机体的影响2 .体温调控:皮肤上的各种感受器能够感受外界的刺激如热、冷、疼痛、触、压、瘙痒等,并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3 .吸收功能:化学物质和药物,水溶性物质更易吸收4 .代谢:皮肤参与体内各种物资的新陈代谢5 .免疫功能:皮肤在人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三、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⑴皮肤性病的症状1 .局部症状:瘙痒、疼痛、灼烧、麻木感2 .金身症状:畏寒、乏力、发热、食欲缺乏、关节疼痛3 .皮肤最常见的症状:瘙痒⑵皮肤性病的体征A.出血斑:毛细血管出血后红细胞渗出,压之不褪色;斑点直径小于2mm,淤斑直径大于2mmB.原发性损害1.斑疹:皮肤黏膜局限性颜色改变,不隆起❶白瘢风■黑素细胞功能减退❷贫血痣-血管功能异常❸无色素痣-黑素减少或脱失2 .丘疹:局限性实质性性起,直径小于ICm,多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❶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❷丘脓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❸斑丘疹: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3 .斑块:直径大于ICm隆起性皮损,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4 .结节: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损害,真皮深层及皮下,直径大于0.5cm5 .风团:局限性暂时性皮肤水肿皮(毛细血管扩张渗出血清)隆起,持续时间短于24h,真皮浅层急性水肿6 .水疱:含有液体高出皮面,局限性隆起有,直径小于等于Icm❶大疱:直径大于Icm❷血疱:内容物含血液7 .脓疱:含有脓液含出皮面8 .囊肿: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物质(液体、细胞、细胞产物)触之仃弹性感,层次更深-真皮或皮下组织注:水疱与囊肿区别在于层次不一样C.继发性损害1.糜烂:局部表皮脱落,黏膜缺损,2出红色湿润的创面,不会有疤痕2 .溃疡:皮肤缺损达到真皮及真皮以下3 .鳞屑:异常屑质层脱落或积累明显的薄片脱落的表皮细胞4 .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太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5 .皴裂(也叫裂隙):线条状裂口,深达真皮层6 .瘢痕: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或结缔后织修复而成7 .萎缩: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细胞及组织成分减少8 .痂:创面上多种成分混合干燥物9 .抓痕:骚刮、划破、摩擦,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10 .苔碎样变:皮肤局限性粗糙肥厚、皮沟加深、皮喳隆起、皮损界限清楚⑶皮疹的描述-专业术语1 .位置:按照实际位置描述,屈侧,伸侧2 .性质:原发疹,继发疹3 .大小:以实物为参照(针头大,粟粒大,绿豆大,黄豆大,核桃大,鸡蛋大)4 .数目:单发,多发5 .颜色:正常皮色,红色,黄色,黑色,蓝色,白色,棕色等6 .分布:对称一单侧、局限一播散、沿神经血管分布7 .排列:散在一融合、孤立一群集、线状,环状,带状,不规则状四、外用疗法⑴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1.皮肤角质层厚度2 .药物分子量大小3 .药物浓度①l%-8%果酸■润肤增加皮肤光泽②12∙15%果酸-除皱皮肤红润③20-50%果酸-治疗瘗疮雀斑④50-70%果酸-祛除深部皱纹及除疣4 .用药时间长短5 .外用药物基质类型❶别飘醇:痛风患者降低尿酸、使用易过敏皮肤角质层剥脱⑵外用药物种类6 .清洁剂①作用:清除鳞屑痂皮渗出物残留药物②常用药物:3%硼酸溶液t理盐水液体石蜡7 .保护剂:滑石粉8 .止痒剂:5%苯哇咔因9 .角质促成剂:促进表皮角质层正常化3%水杨酸10 角质剥脱剂:使过度角化的角质细胞脱落5-10%水杨酸11 收敛剂:凝固蛋白质、减少渗出硝凝固12 腐蚀剂:破坏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纯苯酚硝酸银13 抗菌剂:2%莫匹罗星14 抗真菌剂:龌泡脚泡手、2-3%克霉唾15 .抗病毒剂:3-5%阿昔洛韦、10-40%足叶草酯IL杀虫剂:杀灭疥蛾、虱、蠕行蜻等寄生虫5-10%硫磺16 .遮光齐∣J:紫外线(UVA:到达深层UVB:到达表皮)17 .脱色剂:减轻色素沉着3%氢湿18 .促进毛发生长剂:扩张血管抑制局部炎症2-5%米诺地尔酊(洗完头吹干头发再喷然后用手按摩)19 .维A酸类:调节表皮角化抑制表皮增生调节黑素代谢20 .糖皮质激素:抗炎止痒抗增生根据强度分4级(P47)⑶外用药物剂型1.溶液:急性皮炎、湿疹类2 .酊剂和殖剂:非挥发性与挥发性药物的乙醇发液、2.5%碘酊3 .粉剂:干燥保护散热、滑石粉4,洗剂(振荡剂):炉甘石洗剂5 .油剂:植物油、亚急性皮炎和湿疹6 .乳剂:油包水(脂)、水包油(ffi)7 .软膏:渗透剂较乳膏好、慢性湿疹8 .糊剂:氧化铲糊剂9 .硬膏:组织水分散失软化皮肤增强药物渗透性10 .涂膜剂11 .凝胶:干扰素、阿达帕林凝胶(必须晚上用要不然更怨)12 .气雾剂(喷雾剂):云南白药⑷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常考)1 .正确选择外用药的种类2 .正确选择外用药的剂型:皮肤太干可以买保鲜膜包在涂了霜的皮肤上,芦荟主要治外伤①急性皮炎:无糜烂-粉剂或振荡剂;糜烂渗出较多-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无糜烂•乳剂或糊剂;渗出少-油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④单纯瘙痒:乳剂、酊剂3 .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小项①激素类药膏不同部位使用的次数及时间不同,尤其是面部应避免长时间使用,掌跖部位可适当增加次数②他克莫司软膏:开始使用时会出现灼热刺痛等不适,可用生理盐水冷效处理③氟尿喀咤注射液或软膏:局部刺激性较大,应提醒患者使用的部位、时间、次数等,如有红肿不适,立即停药④维A酸类药物:外用可能诱发红斑、脱屑、光敏反应(5)1FT∪可涂抹整体表面积五、皮肤美容1 .肤色❶色素含量与分布:黑素与胡萝卜素、皮肤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❷弹性度:皮下脂肪的厚度、皮肤含水量、❸润泽度:皮肤含水量应维持在10-20%❹敏感度:皮脂膜(酸性)的形成2 .紫外线①UVA:促使皮肤衰老,能折射进室内,穿透真皮层,破环胶原、弹力纤维,使肌肤变黑及老化②UVB:促使皮肤变黑,可使肌肤晒伤、红肿、脱皮及变黑,可被遮蔽隔离一部分六、真菌性皮肤病⑴概述1 .真菌由菌丝和抱子构成2 .浅部真菌病:指发生在表皮、皮肤附属器和黏膜的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和念珠菌,大多表现轻微,容易诊断和治疗3 .深部真菌病:指累及真皮及以下、内脏、和系统件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及毛霉等,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或免疫抑制4 .皮肤癣菌病(又称癣):皮肤癣菌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引起的感染⑵头癣1 .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2 .病原菌:许兰氏毛癣菌、铁锈色小抱子菌、犬小抱子菌、紫色毛癣菌3 .头黄癣①病原体由许兰氏毛癣菌引起,好发于学龄儿童②皮损特点:头皮黄红色鳞屑斑,形成黄癣痂(碟形),痂中有毛发穿出,脱发,有鼠臭味,痂落后留下广泛萎缩性瘢痕及永久性秃发,可侵及皮肤,形成水疱脱屑,黄癣痂4 .头白癣①病原体:多由小抱子菌属引起,好发于儿童,不治疗者到青春期可自愈②皮损特点:病发在距头皮0.3~0.8cm处折断,发周包绕灰白色菌鞘,群集毛囊性丘疹,头皮灰白色鳞屑斑,可发展成脓癣,无炎症者,可自愈无秃发5 .黑点癣①病原体:由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等引起,多见于成人也见于儿童②皮损特点:头皮小片鳞屑斑,患处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留下残发在毛囊口,呈黑点状愈后可留有瘢痕,脱发6 .脓癣①病原体:由亲动物件或亲上性真菌引起,具有强烈的变态反应,炎症反应明显⑵皮损特点:毛囊炎性丘疹、脓疱形成隆起性肿块,界清、质软、表面有蜂窝状排脓小孔,有脓液流出,毛发易拔出,有压痛,愈后有瘢痕7 .实验室检查①真菌镜检:取鳞屑,病发,脓液・黄癣&囱可见链状菌丝和关节抱子・黄癣痂内充满厚壁抱子和鹿角状菌丝・白癣发处可见围绕毛发成堆排列的圆形小抱子・黑点癣发内可见呈链状排列的圆形狗子②滤过紫外线灯(WOod灯)检查:・黄癣呈暗绿色英光・白癣呈亮绿色荧光・黑点癣则无荧光③皮肤镜(毛发镜)检查:受累毛发呈黑点、螺旋状、条形码样、折断发等改变④真菌培养8 .治疗①剪发:1次/周⑵洗头:洗发硫磺香皂或2%酮康晚洗剂洗头,1次/日③搽药:抗真菌剂外涂,1~2次/日④服药:・伊曲康喋:儿童3-6mg∕(kg∙d)成人200mg∕d•特比茶芬:62.5-125-250mg∕d,疗程4-6周⑤消毒:煮沸消毒生活用品9 .特殊治疗①脓癣治疗:不宜切开引流,先用0.1%雷夫诺尔湿敷,外涂莫匹罗星软膏②小片病灶:先拔除病发,再抗真菌治疗⑶体癣和股癣1.体癣定义:发生于除了头皮、匚发、掌跖和甲以外的浅表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2 .股癣定义:腹股沟、会阴、肛周、臀部浅表皮肤上的皮肤癣菌感染3 .病原体: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4 .临床表现①体癣:皮损初为红色丘疹、丘疱疹、小水泡,继而形成鳞屑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中央可有色素沉着,自觉瘙痒②股癣:与体癣同,瘙井更显著5 .治疗:伊曲康口坐⑷手癣与足癣1 .定义:皮肤癣菌侵犯掌跖,指(趾)间皮肤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2 .病原体: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3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易复发4 .水疱型■足癣①好发部位:好发于足跖,趾间⑵皮损特点:皮疹为针尖至绿豆大小深在性水疱,壁厚,不易破溃,撕去疱壁可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干涸后可见鳞屑剥脱③自觉症状:自觉瘙痒,常伴发细菌感染5 .鳞屑角化型•足癣①好发部位:好发于足跖,足缘⑵皮损特点:・片状红斑,伴角质弥漫性变厚,粗糙,脱屑,破裂・皮损表面覆有鳞屑・可向足背发展,形成鳞屑斑・皮肤干燥无汗6 .浸渍糜烂型(间擦型)∙足癣①好发部位:好发于足趾4~5,3~4趾间⑵皮损特点:•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基底湿润潮红,糜烂渗出有臭味咱觉瘙痒,伴发感染时疼痛,影响下肢活动7 .手癣①主要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⑵皮损特点:•手掌及侧缘呈现红斑鳞屑性损害,皮肤干燥粗糙,肥厚,软裂・指侧缘可出现针尖大小厚壁水迤,破裂后形成点状鲜屑・手背可见环形红斑,脱屑•指间可有潮红,漫渍,糜烂8.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培养⑸甲真菌病1 .定义:由定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2 .病原体: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3 .甲癣定义:皮肤癣菌感染甲板引起的真菌感染4 .临床分型①白色浅表型SWO:•多起于甲半月区•局限性点状白斑或不规则混浊小片状损害甲板凹陷,变软②远端侧位甲下型DLSO:•始于甲游离缘和侧壁,可有甲沟炎•开始为甲板大量小凹陷,甲横沟•侵及甲根部,甲板松脆,易碎,增厚易折断,着色•甲下大量角质碎屑,甲与甲床分离③近端甲下型PSO:•多通过甲小皮而进入甲板及甲床•表现为甲半月和甲根部粗糙肥厚、凹凸不平或破损④全甲毁损型TDO:•真菌侵入整个甲板•甲结构完全丧失,甲母质和甲床呈乳头瘤样改变,其上覆盖不规则角化物5.检查:真菌镜检、真菌培养⑹花斑糠疹1.又称花癣斑、汗斑:是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引起的表浅感染2 .好发于:面颈、前胸、肩背、上臂、腋窝发皮脂腺丰富部位3 .皮损特:点、:・皮损初起为以毛孔为中心、境界清楚的点状斑疹,可为褐色、淡褐色、淡红色、淡黄色或白色・渐增大至甲盖大小,圆形或类圆形・邻近皮损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状,表面覆以糠枇状鳞屑4 .检查:4菌镜检、真菌培东、WoOd灯5 .患者应勤洗澡、勤换衣服、内衣应煮沸消毒6 .外用药治疗为主,疗程2-4周,酮康唾霜、咪康上霜、克霉4霜⑺马拉色菌毛囊炎1 .病原体:多为球形马拉色菌2 .好发于:颈、前胸、肩背等部位,常对称发生3 .皮损特点:•炎性毛囊性丘疹、丘疱疹、小脓疱•半球形、周边有红晕、可挤出粉脂状物质•密集或散在分布•瘙痒、出汗后加重4 .检查:真菌镜检5 .治疗:外用药治疗为主,疗程2-4周,酮康唾霜、咪康唾霜、克/唾程七、疥疮1 .定义:由疥蛾二牛.于皮肤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2 .病原微生物:疥蛾(疥虫)3 .临床特征:①指缝、下腹、大腿等皮肤薄嫩部位丘疹、丘疹疱、隧道(灰白色或浅黑色浅纹)⑵外生殖器暗红色结节(疥疮结节),瘙痒剧烈4 .检查:皮肤镜5 .治疗①外用药物:•10%硫黄软膏(婴幼儿用5%)•5%三氯苯酸菊酯霜(扑灭司林、茉氯菊酯)•25%苯甲酸苦酯乳剂•疥疮结节难以消退用糖皮质激素或液氮冷冻或手术切除②系统药物:异维菌素八、接触性皮炎⑴定义:皮肤黏膜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慢性皮炎⑵发病机制1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①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②无潜伏期③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边界清楚④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2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IV型超敏反应①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②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③易反复发作④皮肤斑贴试验阳性⑶临床表现1 .急性接触性皮炎①典型皮损:边界消楚的红斑、皮损形态与接触物有关②项链、橡皮膏等引起③严重红肿可出现水疱、大疱④自觉瘙痒、灼痛2 .亚急性接触性皮炎:轻度红斑、丘疹、境界触性楚3 .慢性接触性皮炎:皮损轻度增生、苔慢样变4 .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①化妆品皮炎②尿布皮炎③漆性皮炎:潮红、水肿、丘疹、丘疱疹、水疱、大疱、瘙痒、灼痛④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上睑部、面部⑷检查:斑贴试验(将要检测的可疑过敏物、溶液或者软膏做成试剂,将其贴在皮肤上,24~48小时后观察皮肤局部有无反应)⑸鉴别:原发性刺激与接触性致敏(P105)⑹治疗: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索九、湿疹⑴定义: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的,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反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辞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⑵临床表现1 .急性湿疹:①常对称分布②皮损多形性、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③境界不清楚④点状糜烂、浆液渗出⑤自觉瘙痒剧烈⑥继发感染(形成脓疱、脓痂、淋巴结肿大)2 .亚急性湿疹:红肿及渗出减轻、有少量丘疹与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少许鳞屑、轻度浸润、自觉剧烈瘙痒3 .慢性湿疹:•常对称发病・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苔薛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阵发性、明显瘙痒⑶特殊类型湿疹1 .手部湿疹:手部干燥暗红斑、局部浸润肥厚、边缘较清楚、冬季常形成裂隙2 .汗疱疹:好发于掌跖和指、趾侧源,水疱、衣领状脱屑、瘙痒、烧灼感3•乳房湿疹:乳头乳晕和乳房暗红斑、丘疹丘疱疹、边界不洁楚、糜烂、渗出、瘙痒、裂隙时疼痛4 .外阴、阴囊、肛门湿疹:局部瘙痒剧烈、红肿、渗出、糜烂、苔葬样变5 .钱币状湿疹:四肢、类圆形阳髭(丘疹与丘疱疹融合)、边界清楚、红肿、渗出、皮损肥厚、色素增加、干燥鳞屑、自觉剧烈瘙痒6 .自身敏感性皮炎:局限性湿疹样病变加重7 .感染性湿疹样皮炎:潮红、丘疹、水疱、糜烂、瘙痒剧烈、局部淋巴结可肿大或压痛⑷组织病理❶急性湿疹:表皮内海绵形成,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为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❷慢性湿疹: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明显,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原纤维变粗⑸鉴别诊断(PllO)⑹治疗①急性期:・无渗液或渗出不多者可用糖皮质激素由剂•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O1%依沙口丫咤溶液等冷湿敷消毒、抗炎、收敛•渗出减少后用机支质激索霜剂,,油剂交杵使用②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上可送乳剂、糊剂,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加用抗生素③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行、涂膜剂④顾固性局限性皮损:可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封包十、尊麻疹(风疹块)⑴定义: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风团)⑵发病: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⑶临床表现1.急性自发性尊麻疹:①起病较急②自发性风团和血管性水肿的发作不足6周③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④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2 .慢性自发性苕麻疹:自发性风团和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且每周发作至少两次3 .诱导性尊麻疹①皮肤划痕症(人工等麻疹):用力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数分钟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②冷接触性尊麻疹:一种是家族性,一种是接触性(冷水、冷风、冷物)③日光性尊麻疹:日光照射后数分钟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风团④延迟压力性尊麻疹:压力刺激后0.5-24h产生瘙痒性、烧灼样或疼痛性水肿性斑块⑤热接触性尊麻疹:一种是家族性,一种是接触性(热水)⑥振动性尊麻疹(血管性水肿):皮肤振动刺激后几分钟内出现局部水肿与红斑⑦胆碱能性尊麻疹: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⑧接触性等麻疹:皮肤直接接触变应原后出现红斑与水肿⑨水源性尊麻疹:皮肤接触水出现风团、与水温无关口运动诱导性等麻疹:运动后数分钟进食或4小时内暴食、发生风团和血管性水肿⑷诊断: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⑸治疗1 .急性自发性尊麻珍:①苴选镇静作用较轻的第二代Hl受体拮抗剂治疗②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抢救③方法为:•0.1%仔H泉素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镇用•糖皮质激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选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等,但应避免长期使用•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脉注射氢治碱•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2 .慢性自发性尊麻疹:首选第二代Hl受体拮抗剂十一、药疹(药物性皮炎)⑴定义: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皮搅一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⑵发病机制1 .变态反应:多数药疹属此类反应特点:①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②仃潜伏期,首次用药一般需4-20天出现临床表现,再次用药,数分钟至24小时内即可发病③病情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素作用、剂量无相关性④机体高敏状态下可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侬现象⑤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形态各异,同种药物致敏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可发生不同类型药疹⑥病程有一定的自限性,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较轻者可好转⑦抗过敏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2 .非变态反应⑶临床表现1 .固定型药疹:①首次用药,在用药1~2周后常出现皮损,再次用相同药物时,24小时内皮损常在同一部位复发,每次皮损常在同一部位出现在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或鲜红色闵花、风片2 .尊麻疹型药疹:风团可泛发全身、潮红水肿、消退缓慢、瘙痒、轻痛3 .麻疹型或猩红色型药疹:又称发疹型药疹,最常见,皮损多型首次用药1周内出现发病突然4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泛发性无菌性小脓性、水肿件红斑5 .湿疹性药疹:局限或泛发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6 .紫瘢型药疹:双下肢好发、左右对称7 .多形红斑型药疹:发病急骤、水肿形红风淤风8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⅞g⅝,中毒表皮坏死、松弛性水疱、表皮松解9 .剥脱性皮炎型或红皮病型药疹:潮红、肿胀、掌跖部呈皮炎或袜套状剥脱10 .座疮性药疹:瘗疮样皮损11 .光感性药疹:应用光感性药物后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12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高热、红斑、丘疹、麻疹样皮损⑷实验室检查:体内试验①皮肤试验:皮内试验、划痕试验、点刺试验、斑贴试验②药物激发试验⑸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的诊断依据:①使用某些特定药物,3周后出现皮损②已停用致敏药物2周,临床症状仍然不愈③高热④肝功能异常或肾损害⑤血象改变:•白细胞计数升高(>llχlO9∕L)•异型淋巴细胞(>5%)•嗜酸性粒细胞升高(>L5xlO°∕L)⑥浅表淋巴结肿大⑦HHV-6再激活⑹治疗1 .轻型药疹: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钙剂2 .重型药疹:及早足量糖皮质激索、抗生素抗炎、维持血容量、注射兵丙种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3 .过敏性休克: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十二、日光性皮肤病1 .日光分为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引起皮肤病的主要是紫外线UV2 .主要光谱: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3 .类型:日晒伤、光毒性反应、光超敏反应4 .日晒伤:又称晒斑、日光性皮炎①定义:强烈日光照射(UVB为主)后暴露处皮肤发生的急性光毒性反应②庙!仁/迦:∙6h左右暴露部位弥漫性红斑、鲜红色、边界清楚∙12-24h后红斑逐渐淡和消退、脱屑、并留有色素沉着•较重时可出现水肿、水疱、自觉灼痛③治疗:消炎、安抚、止痛,遮光剂、糖皮质激素、炉甘石洗剂、3%硼酸溶液5.多形性日光疹:特发性、反复发作、多形皮损、光感性反应①UVA、UVB和可见光都可②日晒Ih内自觉瘙痒,数日后出现皮损③治疗:遮光剂、糖皮质激素、羟氯噬十三、银屑病1 .定义: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质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2 .典型表现: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3 .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现:①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可呈多种形态(如点滴状、斑块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②若刮除最上层的。
医院皮肤科知识培训
03 皮肤扩张术
通过扩张皮肤组织来修复较大的皮肤缺损,如烧 伤、创伤等。
03
皮肤科疾病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
01
02
03
定期洗澡
建议每天至少洗一次澡, 使用温和的沐浴露,避免 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
注意清洁死角
要特别注意清洁皮肤褶皱 处、脚趾、耳后等容易忽 视的死角。
皮肤病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疼痛、 红肿、水疱、脱屑等。
02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医生的经验,进行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02
皮肤科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01 局部用药
涂抹、喷雾或外部敷贴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如抗真菌药、抗炎药等。
02 口服药物
通过口服方式摄入,作用于全身,如抗过敏药、 免疫抑制剂等。
新型治疗手段研究
新型激光技术
激光技术在皮肤科治疗中应用广泛,新型激光技术的研发为皮肤疾病的治疗提供 了更多选择。例如,脉冲染料激光、点阵激光等新型激光技术可用于治疗血管瘤 、疤痕、皱纹等皮肤问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光敏剂和特定波长的光线治疗疾病的方法。在皮肤科领域 ,光动力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尖锐湿疣、基底细胞癌等皮肤肿瘤,其疗效显著 且副作用较小。
保持双手卫生
经常洗手,避免用脏手触 碰脸部。
防晒与保湿
涂抹防晒霜
使用保湿霜
在户外活动时,应提前涂抹防晒霜, 并适时补涂。
洗完澡后,及时涂抹保湿霜,保持皮 肤湿润。
避免暴晒
尽量避免在日光下长时间暴晒,如果 需要长时间待在户外,应寻找遮荫处 。
饮食与生活习惯
皮肤用药知识点总结
皮肤用药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皮肤疾病及药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皮肤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它们包括皮肤感染、湿疹、疱疹、疣、疮疖、湿疹及皮肤瘙痒、痤疮、皮肤过敏等。
这些疾病的出现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因此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 皮肤感染常见的皮肤感染包括疹疮、脓疱疮、丹毒、疖痈、脓疤疮等,引起这些感染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对于皮肤感染,常用的药物包括:⑴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类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⑵克霉唑、盐酸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⑶艾滋病病毒抑制剂、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2. 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常见于婴幼儿和成人。
患者的皮肤会出现发红、发痒、起泡、干燥等症状。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丙酸氟轻松等,用于控制炎症和瘙痒;⑵白三烯拮抗剂,如霉酚酮等,用于控制局部炎症过程;⑶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用于控制痒感。
3. 疱疹疱疹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分为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两种类型。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⑴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抗病毒眼药水等;⑵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⑶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
4. 疣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⑴冷冻疗法,通过冷冻剂冷冻病变组织,使其坏死脱落;⑵外用抗病毒药物,如曲马多、阿昔洛韦等;⑶免疫治疗法,如自身免疫疗法、维甲酸软膏等。
5. 痤疮痤疮是一种青春痘,常见于青少年,也有发生在成年人的情况。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⑴外用抗菌药物,如过氧苯甲酰凝胺、克林霉素等;⑵内服抗生素,如四环素类药物、红霉素等;⑶维生素A类药物,如异维A酸、维A酸软膏等。
6. 痒症皮肤痒是指皮肤表面有明显的痒感。
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⑴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去氧乳糖等;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丙酸氟轻松等;⑶静息镇静药物,如苯海拉明、氢溴酸右美沙芬等。
皮肤科科普知识大全
皮肤科科普知识大全
皮肤科科普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皮肤的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具有保护、调节体温、感觉、排泄和呼吸等功能。
真皮是皮肤的中间层,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能够维持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
皮下组织是皮肤的内层,含有大量的脂肪组织,能够保持体温和能量储备。
2.皮肤的功能:皮肤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保护、调节体温、感觉、排泄和呼吸等。
它还可以合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
3.皮肤疾病:皮肤疾病包括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肿瘤性皮肤病等。
感染性皮肤病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包括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色素性皮肤病包括雀斑、黄褐斑、白癜风等;肿瘤性皮肤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4.皮肤保养:正确的皮肤保养对于保持皮肤的健康非常重要。
每天应该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皮肤,保持皮肤的水油平衡,避免过度暴晒和吸烟等有害行为。
此外,适当的运动和饮食也对皮肤的健康有益。
5.皮肤治疗:如果皮肤出现问题,应该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皮肤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光疗、激光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或复诊,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皮肤病护理知识与技术培训
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 身体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 的作息,有助于维护皮 肤健康。
减压与放松
学会减压和放松的方法 ,如冥想、瑜伽等,有 助于缓解压力对皮肤的 影响。
谢谢聆听
孕妇与哺乳期妇女皮肤病护理
• 常见问题:妊娠纹、黄褐斑等,可进行适当的按摩 和皮肤护理。
孕妇与哺乳期妇女皮肤病护理
皮肤特点
哺乳期荷尔蒙变化可能导致乳腺 炎、乳头皲裂等问题。
护理重点
保持乳头清洁和滋润,选择合适的 哺乳内衣和胸罩,避免长时间压迫 和摩擦。
常见问题
乳腺炎、乳头皲裂等,需及时处理 并咨询医生建议。
定期检查皮肤,留意异常变化,如出现异常 及时就医。
遵循医嘱
及时就医
如有疑虑或发现皮肤病症状,及时就医,接 受专业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随意更改治疗 方案。
02
01
记录病情变化
记录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方便医生调整治 疗方案。
04
03
提高皮肤抵抗力与免疫力
均衡饮食
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 物质,增强皮肤抵抗力 。
按摩疗法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皮肤不 适感。
特殊人群篇
04
儿童皮肤病护理
皮肤特点
儿童皮肤娇嫩,屏障功能 较弱,易受外界刺激和感 染。
护理重点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 清洁和刺激,选择温和的 护肤品,注意防晒和保湿 。
常见问题
湿疹、尿布疹、荨麻疹等 ,需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 建议。
老年人皮肤病护理
皮肤病护理知识与技 术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 基础知识篇 • 日常护理篇 • 治疗与药物篇 • 特殊人群篇 • 预防保健篇
皮肤病及其防治基本知识
皮肤病及其防治基本知识(转)(2008-11-02 16:21:26)转载皮肤病及其防治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疾病,有的还是季节性多发病,皮肤病是常见病,有的还是季节性多发病,为保障人民的健康,预防是很重要的。
1、认真学习卫生常识,做好皮肤保健,增强皮肤健康。
(1)避免皮肤损伤:一些皮肤小损伤也应及时处理,预防发生继发感染。
(2)经常保持皮肤清洁:使皮肤清洁的简单方法是用水与肥皂清洗。
用水最好使用自来水、雨水、雪水,如用井水、河水最好煮沸或加一些小苏打后使用。
直接用井水、河水,容易使皮肤干燥发生皲裂。
用肥皂也应考虑,如皮肤皮脂排泄较多,可用硷性肥皂(洗衣用肥皂)。
普通多用中性肥皂(多属香皂),老年人和儿童以及皮肤较干燥者,应使用多脂性肥皂(如小孩用肥皂)。
2、加强体育锻炼能提高抵抗力,锻炼皮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加强体育锻炼:能改善皮肤营养状况,对提高皮肤的抵抗力,有直接好处。
(2)适当进行日光浴:日光浴能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皮肤代谢过程,增加皮肤营养,并能预防由日光引起的某些皮肤病,同时还可治疗银屑病。
皮肤病护理常识皮肤病的护理很重要,护理得当可以缩短病程加速治愈。
护理不当或采用不适当的偏方,会延误或加重病情。
1、皮肤的清洁与处理平时清洁皮肤很需要,皮肤患病时更需要。
(1)患部有毛发应先剪去,再进行清拭或搽药。
(2)皮肤表面若存留脂肪性药物,可用植物油清拭,若粉剂干结或敷料干结紧贴于皮肤,应先用消毒等渗盐水浸纱布贴其上,待干结湿软后再掀揭或清拭,有橡皮膏贴于皮肤上,应先用汽油或乙醚浸棉球边搽边取掉,再行皮肤清拭。
(3)患部表皮结痂或痂与毛发粘结时,切不可在痂上搽药,可先在痂上搽无刺激性软膏后包扎,经24小时掀开,痂软化脱落,剪去毛发,根据病情再适当涂药。
(4)患部表面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先用双氧水浸湿棉球清拭或用1:5000高锰酸钾液清拭后,选用适当的药物外搽并用纱布包扎;若患部表面分泌物为浆液性,可先湿敷或直接搽黄连油。
中医皮肤病学重点笔记
中医皮肤病学重点笔记
引言
本文档将重点概述中医皮肤病学的基本知识和关键要点。
皮肤病学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皮肤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皮肤病的分类
- 按病因分类:分为内因性皮肤病和外因性皮肤病。
- 按病变特点分类:分为红斑、丘疹、斑块、水疱、脓疱、鳞屑等类型。
- 按中医辨证分类:根据中医的辨证理论,将皮肤病分为寒热湿燥等不同类型。
皮肤病的病因
- 外感因素:如风、寒、湿、热等外来因素对机体的侵袭。
- 内因因素:由内脏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调等引起。
皮肤病的病理机制
- 湿热蕴结:湿邪与热邪相互传变,导致湿热蕴结于皮肤。
- 风寒湿燥火:外感因素与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皮肤病的
病理变化。
皮肤病的诊断与辨证
- 病史询问:了解病情的发展和变化。
- 望诊:观察皮肤病的病变表现。
- 闻声:通过听清皮肤病的声音来辨证。
- 问诊:细致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验。
- 切诊:用手指触摸或压迫皮肤病部位,以判断其变化和性质。
皮肤病的治疗
- 中药治疗:根据病情和辨证,选择中药进行内服或外用治疗。
- 中医针灸疗法:通过针刺或灸烧来调节体内气血运行。
- 中医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来调节经络和促进血液循环。
- 中医食疗:通过合理饮食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结论
中医皮肤病学是中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诊断和治疗皮
肤病具有独特的理论和疗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中医皮肤病学的基本
知识和关键要点,能够更好地应对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
皮肤病的常见病因与病理机制知识点
皮肤病的常见病因与病理机制知识点皮肤病是指发生于人体皮肤上的各种疾病。
它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其病理机制也因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本文中,将介绍皮肤病的常见病因和病理机制的相关知识点,以增加对皮肤病发病机制的理解。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皮肤病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和银屑病,即使在没有明显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也会自发发病。
这些皮肤病往往与个体内部遗传的异常有关。
例如,天疱疮与角质蛋白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而银屑病则与PSORS1基因的多态性相关。
二、免疫异常免疫异常是引起许多皮肤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有害物质和病原体,维持皮肤的健康。
然而,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它可能会攻击身体自身正常组织,导致皮肤病的发生。
典型的例子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硬皮病。
三、感染感染也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因。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
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各种病原体都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皮肤感染,如脓疱病、皮肤疖、疱疹和癣等。
感染通常会导致皮肤的炎症反应,并引起各种临床症状。
四、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以导致皮肤病的发生。
过度暴露于紫外线照射下可以引起晒伤和光化性疾病,如光皮肤炎和黑色素瘤等。
某些物质如有毒植物、化学品和药物也可以引起皮肤病变,具有局部或全身性的皮肤损害。
五、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也可以导致皮肤病的发生。
内分泌系统与皮肤的健康密切相关,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当内分泌系统发生异常时,会对皮肤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导致皮肤湿润,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则会导致皮肤干燥和粗糙。
六、外伤和物理刺激外伤和物理刺激也是一些皮肤病的重要病因。
皮肤的损伤和刺激会导致创伤性皮肤病的发生,例如烧伤、擦伤和摩擦等。
过度的机械压力和摩擦也可能诱发一些特定的皮肤病如疣和鱼鳞病等。
综上所述,皮肤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皮肤病科普知识
皮肤病科普知识
1.常见皮肤病:常见的皮肤病包括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疱疹、痤疮、湿疮、白癜风等。
这些疾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有的需要长期管理和护理。
2.常见原因:皮肤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感染、过敏、环境因素、免疫系统问题、内分泌失调等。
每种皮肤病可能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
3.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刺激性产品。
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4.就医与治疗:如果出现皮肤问题,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医生会进行皮肤检查、病史询问等,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来辅助诊断。
皮肤科学知识点
皮肤科学知识点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扮演着保护、感知、排泄等重要功能。
在医学领域中,皮肤科学也被称为皮肤病科学,是研究皮肤疾病及其相关治疗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皮肤科学的重要知识点:一、皮肤的结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表皮是最外层的皮肤,由角质层、颗粒层、透明层和基底层组成,具有防护和呼吸等功能。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构成,具有支持和供血功能。
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具有储能和隔热作用。
二、常见皮肤疾病1.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多发生于青春期。
主要表现为面部粉刺、脓包等症状。
2. 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可以分为湿疹和干燥性湿疹两种类型。
主要表现为皮肤潮湿、瘙痒、脱屑等症状。
3.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鳞屑等症状。
4. 疣: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突起、有茧状、颜色不均匀等症状。
三、皮肤保养良好的皮肤保养习惯对于保持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皮肤保养的建议:1. 清洁: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洗澡、洗脸,去除污垢和尘埃。
2. 润肤: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润肤霜或乳液,保持皮肤水润光滑。
3. 防晒:外出时使用防晒霜,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4. 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保持饮食均衡,有助于皮肤的健康和美容。
四、皮肤科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皮肤科学也在不断发展。
皮肤科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皮肤生理、病理、治疗等多个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皮肤保养和治疗方法。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皮肤科学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皮肤的保养和健康,及时发现皮肤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同时,也要关注并支持皮肤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愿我们拥有一张健康、美丽的皮肤,展现出最自信的自己!。
皮肤病学知识点
皮肤病学知识点皮肤病学是医学中独立的学科,研究皮肤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将介绍皮肤病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皮肤疾病。
一、皮肤的构造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表皮主要由角质层、颗粒层、透明层和基底层组成,起到保护和排泄的作用。
真皮由网状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
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起到支撑和保温的作用。
二、常见皮肤病1. 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水疱和渗出。
常见类型有接触性湿疹、真菌性湿疹等。
治疗方法包括外用激素类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等。
2. 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鳞屑、瘙痒等。
常见的病变部位包括头皮、躯干、四肢等。
治疗方法包括外用激素类药物、光疗等。
3. 疱疹疱疹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疱疹、水疱和疼痛。
常见类型有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等。
4. 疣疣是由人乳头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增生,形成突起的疣状病变。
常见类型有寻常疣、尖锐湿疣等。
治疗方法包括冷冻治疗、手术切除等。
5. 脓疱疮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感染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脓疱、红肿热痛等。
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消炎抗菌药物、热敷等。
三、皮肤病的预防预防皮肤病的关键在于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
应定期洗澡、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接触致敏物质,避免过度暴晒等。
以上是关于皮肤病学知识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好皮肤,及时发现并治疗皮肤疾病,保持健康的皮肤状态。
如果出现顽固性皮肤疾病,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祝大家健康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皮肤病的传染性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
皮肤病的传染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两种。
不论是哪种方式,并非接触后就一定会被传染,这是因为人体具有一定免疫力,只有在免疫力下降时,如在劳累、体质虚弱、慢性疾病期、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肿瘤等条件下,被传染的机会则会大大增加。
二
过敏十分常见,忌口却要因人而异。
可以采用食物排除法和记录法来寻找致敏源。
排除法:先吃已知不过敏的清淡食物3周,然后每4-5天增加一种食物,如果发生过敏症状,即可找到致敏原。
记录法:将所吃食物的种类、时间,与过敏症状发生的关系做详细记录,通过分析来找致敏源。
要注意症状发生前12-24小时内的饮食。
三
年龄与某些皮肤病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各种年龄的人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及生理特点,某些疾病较易或只能发生于某些年龄。
例如,血管瘤及婴儿异位性皮炎易发生于婴儿,脓包疮及头癣最常见于儿童,酒渣鼻及痤疮常见于青年或中年,而皮脂溢性角化病、恶性肿瘤及全身瘙痒病最易出现于老年时期。
四
很多皮肤病往往都有着季节性的特点。
如脂溢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春季多发;痱子、夏季皮炎及股癣、足癣等浅部真菌病多半于天气闷热及皮肤潮湿多汗的夏季发生或加重;蚊、螨等虫咬皮炎出现于夏季和秋季;冻疮、寒冷性多形红斑发生于寒冷季节,而鱼鳞病及银屑病等常在冬季加重。
五
皮肤病患者穿戴也是有讲究的。
湿疹患者宜穿棉质衣服,如尼龙、冷衫等质地就不宜穿着;对金属过敏的患者应避免接触金属饰物,包括皮带扣,牛仔裤上的金属扣;花斑癣、体癣等患者应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裤;足癣患者应穿凉鞋,布鞋等;颈部神经性皮炎患者可选圆领柔软布料上衣,少佩戴项链等饰物。
六
皮肤白斑是指皮肤、粘膜处出现比正常肤色浅的斑片,但不是所有的白斑都是白癜风。
皮肤白斑分先天性和获得性。
先天性白斑一般出生或生后不久便有,通常分布比较局限,颜色较浅,随着皮肤生长扩大,稳定后不会消退也不会向周围明显扩大。
单纯糠疹、花斑癣、日光性白斑、炎症之后也可表现为色素减退斑。
七
春冬季皮肤瘙痒症常常困扰着那些皮肤油脂缺乏较瘦的老年人,以胫前多见。
老年人由于皮肤分泌油脂等保护物质的机能减退,且胫前皮下脂肪原本较少,容易发病。
治疗以局部用药,保湿为主。
洗澡后用尿素霜等油性乳膏涂抹,可稍加低浓度激素类药物,滋润皮肤,缓解干燥瘙痒。
尽量不要抓挠以免感染。
八
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
春夏季,暴露在外的部位易被蚊子、小蠓、螨虫等虫类叮咬,常常瘙痒明显。
外出时尽量远离草丛、猫狗;室内及时采取灭虫措施;衣物、席子可烫洗暴晒;家里的宠物可去宠物医院行杀虫治疗;晒衣被时最好不要在树下晾晒,以免虫子留在衣被上。
如反应较重者应及时去院治疗。
九
提起脚气,很多人认为不是病,不需治疗,治好后身体其他地方就会生病,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脚气除了会传染自身其他部位皮肤及造成家庭间传染外,还会引起丹毒、蜂窝组织炎或急性淋巴管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此外,身体免疫力降低、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皮质激素者,更易感染或加重。
十
常说的“癣”,是一类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按部位可分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花斑癣等。
夏秋季好发。
预防:常洗双足和鞋袜,保持清洁与干燥;不要经常搔抓以免传染;少穿过紧、不透气的鞋;不使用公共毛巾、拖鞋等;避免在容易接触到真菌的地方如游泳池、更衣室、浴室光脚走路。
十一
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病因复杂,容易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生活环境不能过度干燥或潮湿;合理饮食,避免饮酒、辛辣食物及已经知道会引发或加重的食物,不建议盲目忌口;正确选择和穿戴手套几其他防护用品,避免过敏而加重病情;不要洗浴次数太多或使用碱性较强的清洁用品;禁用过热的水烫洗。
十二
阳光也会过敏。
某些人的体质对光敏感,或摄入光敏性物质后引发光感性皮肤病。
阳光长时间照射在皮肤暴露处,会引起红肿,甚至水疱。
红斑狼疮、雀斑等虽不属光感性皮肤病,但阳光照射也可使病情加重。
预防此类病需注意避免光敏物质和日光直接照射。
治疗可服氯喹、维生素B、C和烟酰胺、抗组胺药物等。
十三
夏季皮炎是由于夏季炎热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皮肤病,病情与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特别是持续高温高湿时发病。
本病重在预防,进入夏季时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和散热,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服应宽大轻薄,用温水外洗后用毛巾擦干,避免反复搔抓或热水洗烫。
发病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抗组胺药等对症治疗。
十四
黑痣属于良性肿瘤,一般不会恶变,所以对于长期稳定的黑痣通常不主张随意去除,尤其在面部,严重影响美观或摩擦部位的黑痣可手术切除,忌抠挖。
黑痣恶变的征兆:短期内明显增大、颜色改变、变黑;黑痣发生破溃、糜烂、出血、溃疡、肿胀、疼痛等;周围出血卫星灶;技法感染、疼痛,附近淋巴结肿大。
十五
同形反应是指正常皮肤在受到非特异性损伤(如创伤、抓伤、手术切口、日晒、接种或有些皮肤病等)后,可诱发与已存在的某一皮肤病相同的皮肤变化(皮损)。
同形反应常见于银屑病,也见于扁平苔藓、扁平疣、湿疹的急性期等,白癜风患者也常有同形反应,因此切忌随意搔抓,避免皮疹扩大、加重。
十六
干洗衣物谨防染上皮肤病!据介绍,大部分干洗店普遍使用四氯乙烯作为溶剂,洗衣业的卫生状况及来源复杂的衣物交叉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而通过四氯乙烯机械干洗并不能彻底杀灭脏衣服所携带的病原体和病毒。
有关专家指出,应将干洗后的衣物拿回家时挂在通风的地方,一个星期后再穿。
十七
皮肤抗衰老小知识:了解自己皮肤性质;体贴肌肤,不用粗糙的毛巾擦脸;果酸令肌肤更具活力;悉心隔离防晒;多做有氧运动;为肌肤“食疗”,食用一些粗纤维食物;调整好睡眠时间;学会放松心情;摒弃不良表情,经常保持微笑,尽量避免斜视和皱眉;戒烟,吸烟者面部出现皱纹的机会比普通人多三倍!
十八
怎样判断是否得了皮肤过敏?皮肤过敏的自我检查:1、只要一熬夜,隔天肌肤就泛红发痒。
2、曝晒后,皮肤泛红久久不褪。
3、压力太大或疲劳时就会出现敏感症状。
4、皮肤
在换季忽冷忽热、或湿度增加时,会脱皮或发痒。
5、每次月经之前,皮肤会变得粗糙,出现红疹或脱皮。
十九
避免洗衣服伤害皮肤。
经发现,皮肤过敏人数增多与洗衣机有很大关系。
洗衣机内部较潮湿,易滋生腐生性霉菌,它们在45℃左右的热水中会死亡,但很少有人用热水来洗,霉菌遇水,孢子被释放,附着在衣物上。
洗衣次数越多,衣服上的霉菌孢子就越多。
容易引起局部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