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罢头飞雪_重读马克思》原文
重读党史(外一篇)
重读党史(外一篇)
赵月明
【期刊名称】《河南消防》
【年(卷),期】1999(000)007
【摘要】重读党史,如同跨越一个又一个耀眼的光环。
心舟在一道道惊涛骇浪中,巅簸出一条永恒的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就没有亿万人民的翻身解放,就没有国泰民安的安定局面,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就没有经济繁荣国富民强的今天。
重读党史,毛泽东让我...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赵月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8.1
【相关文献】
1.信用是最大的财富《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 [J], 梓夫;
2.《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J], 韩毓海;
3.《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J],
4.学习研究中共党史的方法论
——重读毛泽东同志《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启示 [J], 朱继东
5.学习研究党史应坚持的四项原则--重读毛泽东同志《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启示[J], 朱继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文品与人品
三一文库()〔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文品与人品〕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品与人品满分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
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
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
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优秀作文】▲文品与人品“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本是元好问评论西晋诗人潘岳的诗品与人品的诗。
情志高洁的诗与趋炎附势的人怎么看都不搭调。
这也往往让人质疑文学作品的真诚性。
那么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吗?关键看你求什么。
如果你看重作品的趣味,立志做一个自我丰盈的读书人;那么,如果鸡蛋尚可,母鸡如何也大可不必计较。
蒲松龄亦真亦幻的狐妖鬼怪多少含有那个时代的影子;湘西的翠翠与二佬的懵懂爱情却不见得就是沈从文与张兆和的文坛佳话。
鲁迅的警醒深邃,匕首投枪;汪曾祺的平淡质朴,娓娓道来也都是各自作品中的乾坤。
适合朗诵的红色诗歌
适合朗诵的红色诗歌适合朗诵的红色诗歌(精选篇1)《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适合朗诵的红色诗歌(精选篇2)向日本话剧团献诗·观剧朝代:近现代|作者:老舍郡上农家非马牛,斗争生死不低头!无言有限招魂舞,从此何人忘报仇!京城儿女献花香,争赞英雄定次郎!一颗头颅千载债,要从革命血中偿!适合朗诵的红色诗歌(精选篇3)徐诗朝代:唐朝|作者:陆龟蒙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
苟非天禄中,此事无由全。
自从秦火来,历代逢迍邅。
汉祖入关日,萧何为政年。
尽力取图籍,遂持天下权。
中兴熹平时,教化还相宣。
立石刻五经,置于太学前。
贼卓乱王室,君臣如转圜。
洛阳且煨烬,载籍宜为烟。
逮晋武革命,生民才息肩。
惠怀亟寡昧,戎羯俄腥膻。
已觉天地闭,竞为东南迁。
日既不暇给,坟索何由专。
尔后国脆弱,人多尚虚玄。
任学者得谤,清言者为贤。
直至沈范辈,始家藏简编。
御府有不足,仍令就之传。
梁元渚宫日,尽取如蚳蝝. 兵威忽破碎,焚爇无遗篇。
近者隋后主,搜罗势骈阗。
宝函映玉轴,彩翠明霞鲜。
伊唐受命初,载史声连延。
砥柱不我助,惊波涌沦涟。
遂令因去书,半在馀浮泉。
贞观购亡逸,蓬瀛渐周旋。
炅然东壁光,与月争流天。
伟矣开元中,王道真平平。
八万五千卷,一一皆涂铅。
人间盛传写,海内奔穷研。
目云西斋书,有过东皋田。
吾闻徐氏子,奕世皆才贤。
因知遗孙谋,不在黄金钱。
插架几万轴,森森若戈鋋.风吹签牌声,满室铿锵然。
佳哉鹿门子,好问如除t9.倏来参卿处,遂得参卿怜。
开怀展橱簏,唯在性所便。
素业已千仞,今为峻云巅。
雄才旧百派,相近浮日川。
君抱王佐图,纵步凌陶甄。
他时若报德,谁在参卿先。
适合朗诵的红色诗歌(精选篇4)七月的天空如果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怎会有今天壮丽锦绣的山河如果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怎会有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如果不是那一种坚韧的信仰怎会有今天光辉灿烂的中国红色的七月我们用如潮的红旗盛装天地间一片神奇的土地红色的七月我们用如火的激情高唱世纪里一首不朽的赞歌红色的七月我们用深情的笔墨书写__年一段艰辛的历程岁月的风尘掩盖不住你永远青春的容貌历史的长河沉淀不去你奋斗过的业绩开拓者与后来人都抱着一个光辉的信仰——中国共产党艰难岁月里你是一团不灭的火把希望播撒在心灵和平年代中你是一盏长明的灯引导前行的步伐于是这一首赞歌为你唱了__年都没唱够于是被你点亮的心灯要用燃烧的生命照亮红色的中国适合朗诵的红色诗歌(精选篇5)我在小时候独立走进一个山洞那洞里的天是红色的那洞里的声音是黑色的。
最经典!红色诗词20首,附赏析
最经典!红色诗词20首,附赏析“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一首首红色诗词,记录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大无畏精神。
革命领袖、革命英雄写的诗词,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新中国的诗词,讴歌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诗词,这些红色诗词蕴含着深厚的情怀,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1.沁qìn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áo。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xùn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
2.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y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xuè。
【赏析】《忆秦娥·娄山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一篇读罢头飞雪 重读马克思》原文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原版正文:过去,我常在各种材料上写上“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这句话,但其时我并没有认真研究过马克思的书,甚至一度连研究的兴趣也没有。
要“照镜子、正衣冠”,那我就得老老实实地承认,在这件事上,我是长期说假话且对不起马克思的,而类似我这种说假话不脸红,乃至连内疚都不曾有过者,的确是该“红红脸、出出汗”。
“多难兴邦”这种话虽说绝不好玩,但我第一次系统地读马克思确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
记得北大中关园宿舍门外的一树梨花,岁岁都开得如雪一般,而我年年打树下走过,却从未留意过自家门前便有这样的美景。
花的后面有一爿旧书店,有一日,我踱进去,只见店主一个人在躺椅上睡觉,阳光扑面进来,四周静悄悄的,倒也正应了那句滥俗的话:太平时代,“连午后的阳光都是安宁的”。
猛然看到了屋子角落里堆着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黑皮精装,一共是50卷,便顺口问了价钱。
听到有人,店主却连眼也懒得睁开,只是懒懒地应着:“100。
”“什么!”我大吃了一惊。
店主显然会错了意:“唔,80块你拿走吧,可是全套的,一本不多、一本不少。
真想要,我这就帮你捆好,用自行车推你家去,反正放在这里也白占地方。
”于是,大梦未醒的小店主便乐陶陶地推着一车马克思的书,由我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扶着,走在洒满阳光的大路上—如今想来,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悲欣交集的人间喜剧。
“白占了地方”的“马克思”让我得了大便宜。
此后有一段时间,我常独自在那棵梨树下坐着望蓝天,怀里捧着一本黑皮精装的马克思著作,四周一片静谧,感觉花瓣落在自己身上,忽而想起徐凝的诗句:“一树梨花春向暮,雪枝残处怨风来,明朝渐校无多去,看到黄昏不欲回。
”“一篇读罢头飞雪”,不知今夕何夕。
那时的世界仿佛一下子变得安静乃至干净,而现实逼迫着我,不得不结束了“开莫名其妙的会、见莫名其妙的人、讲莫名其妙的话”—四处胡行野走、狼狈不堪的日子。
时代的机缘使我这样一个无知的躁动者,第一次与马克思慈父般的目光、与他乐章般的灿烂史诗“狭路相逢”。
中央向官员推荐书目
中央向官员推荐书目中央向官员推荐书目1.《中国美德读本》(苏叔阳/主编中华书局)2.《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韩毓海/著中信出版社)3.《反“四风”转作风——“四风”问题案例解析》(本书编写组中国方正出版社)4.《做官与修德》(刘长富/著解放军出版社)5.《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李从军/著人民出版社)6.《从政再提醒——不犯错误的智慧(修订本)》(林广成/编著中国方正出版社)7.《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毛泽东/著人民出版社)8.《邓小平文选》(邓小平/著人民出版社)9.《江泽民文选》(江泽民/著人民出版社)10.《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1.《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程继隆/著中国方正出版社)12.《焦裕禄》(何香久/著河南文艺出版社)13.《读懂中国改革》(林毅夫、周其仁等/著中信出版社)14.《史记精讲》(韩兆琦/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5.《之江新语》(习近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央向官员推荐书目16.《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17.《雷锋传略》(解放军总政治部办公厅编研室解放军出版社)18.《中国经济史》(钱穆/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9.《正能量》(理查德·怀斯曼/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控制腐败法律机制研究》(李晓明等/著法律出版社)21.《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厉以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刘绍卫/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3.《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左宪民等/著北京出版社)24.《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党史读物出版社)25.《论中国》(基辛格/著中信出版社)26.《青年们,读马克思吧!》(内田树石川康宏/著红旗出版社)27.《习仲勋传》(本书编委会中央文献出版社)28.《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陈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9.《世界是平的——二十一世纪简史》(弗里德曼/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30.《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31.《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赵启正/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2.《吾曹不出如苍生何——梁漱溟晚年口述》(梁漱溟、艾恺/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出版社)33.《激荡三十年》(吴晓波/著中信出版社)34.《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张维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35.《曾国藩》(唐浩明/著中央编译出版社)36.《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斯蒂格利茨等/著新华出版社)37.《我的父辈——中国共产党著名烈士后代深情回忆(英烈篇)》(张黎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38.《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谢春涛/主编新世界出版社)39.《忠诚与背叛》(何建明厉华/著重庆出版社)40.《战后日本的腐败与治理:以震撼政坛的四大腐败案为例》(冷葆青/著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央向官员推荐书目1.《地球的法则:21世纪地球宣言》(斯图尔特·布兰德/著中信出版社)2.《走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李忠杰/著中共党史出版社)3.《乱世中的大国崛起:中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世界》(李稻葵/著中信出版社)4.《履职忠告——公职人员清正廉洁读本》(林广成/编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5.《中华文明史》(袁行霈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6.《村民监督委员会实践与思考》(郝宗友、崔利民/著中国方正出版社)7.《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等/编中国方正出版社)8.《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读本》(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等/编中国方正出版社)9.《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当代中国研究所/著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0.《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软实力》(约瑟夫·奈/著中信出版社)2.《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洛丽塔·纳波利奥尼/著中信出版社)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大事记》(中央纪委研究室/编中国方正出版社)4.《辉煌历程——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三十年》(本书编委会中国方正出版社)5.《毛泽东的读书生活》(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7.《纲鉴易知录》(吴乘权等/编中华书局)8.《理性看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23》(中宣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9.《苦难辉煌》(金一南/著华艺出版社)0.《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剖析》(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方正出版社)。
严以用权发言稿:严于用权要从小事做起
严以用权发言稿:严于用权要从小事做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按照机关党委的部署,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严于用权要从小事做起》。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举措,其中,严以用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对于“权”,大家都不陌生,可是仔细想想,到底什么是“权”?可能一时还真的很难准确表达。
我带着好奇的心情,查找了有关资料。
“权”的繁体写法是“權”,本义是黄花木,因其坚硬、难以变形,被运用于衡器制作。
大家经常说“权衡利弊”,在我国古代,“权”和“衡”一样,都是一种称量用具,是称东西用的。
而由衡器,又进一步引申为权柄、权力。
根据“权”的本义和引申义,对于如何对待权力,给了我三点启示:一是要公正。
因为是度量之物,“权”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公正的象征。
二是要谨慎。
度量的微小偏差,都会造成结果的差异,某种程度上,行使权力需要斤斤计较。
三是要规矩。
黄花木的坚硬,喻示着行使权力要严格,不能随意变通。
有人认为,严于用权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所谓“肉食者谋之”。
我不这么认为。
最近正在抓紧学习处级干部在线学习课程,中央党校老师郝栋认为,所谓权力,就是一种影响别人的力量。
权力不在于大小,用好了都有正面价值,用不好都会有负面影响。
汇报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20年多前,我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在区劳动局工作,被单位派到区内的一个派出所,负责收取片区内的计划外用工管理费。
所谓计划外用工管理费,就是使用外来民工的单位,要交一笔费用,办了证,才能合法用工。
这个费用不太好收,要在派出所联防人员的配合下才能顺利收取。
我记得有一次,去同一条巷子里的两家餐馆收费,联防告诉我,其中一家没有外来用工,叫我收另一家的。
记得当时大约收了1500元左右,在当时也算一笔不小的开支了。
餐馆老板很不情愿地交了钱,然后问我,隔壁那家交了多少?我说,他家没有外来用工。
老板当时就变了脸色,满怀怨愤地嚷道:“他家没有用农民工?他家用的农民工比我还多!”20多年过去了,到今天我都记得那个老板因为气愤而扭曲的面孔。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缅怀伟人毛泽东(三)
2022年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缅怀伟人XX(三)目录:01XX三次倡议学习社会发展史——从《贺新郎·读史》说起02XX爱读书03XX谈《红楼梦》:不看三遍没有发言权04“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XX的仰天长问05XX的“三国”情结06XX是怎么点评梁山众好汉的正文:01XX三次倡议学习社会发展史——从《贺新郎·读史》说起胡一峰2016年11月04日07: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在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贺新郎·读史》中,XX用寥寥数语展示了人类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一路走来的宏阔历史,进而又讲到推动社会发展的农民起义,用几个极为生动的意象片段,高度浓缩地概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对帝王将相的藐视,对人民群众的推重,充沛其中,读来令人心动,不啻为一部用诗的语言吟诵的社会发展史。
(一)XX自青年时代起,就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在他看来,“历史者,观往迹制今宜者也,公理公例之求为急”,他还认为,治学应在博通中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绳束古今为一贯”。
(《XX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因此,他十分重视学习以描述社会发展规律为旨归的社会发展史。
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湖南创办自修大学时,XX邀请李达授课,课程中就有社会发展史。
这段史事目前只有回忆史料,尚未发现讲稿或听课笔记,也就无法详知李达所讲的具体内容。
1933年8月,李达担任北平大学法学院教授,再一次讲授社会发展史。
约五年前,笔者有幸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找到了这份未曾公开出版的讲义。
全稿近900页,分为“原始社会与氏族社会”“古代亚细亚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崩溃与资本主义的发生”“十八世纪的欧美与十九世纪前半期的欧洲”“十九世纪中叶下的欧美与第一及第二国际”等篇章,史料丰富,内容扎实,可视为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世界通史。
《沁园春·雪》发表前后
《沁园春·雪》发表前后作者:孟兰英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10期孟兰英1936年初,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的中共中央,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发起“东征战役”。
此时,黄土高原飘起了鹅毛大雪,仿佛是要为出征的红军战士壮行。
毛泽东目睹了雪后初晴的高原风光,抒写了这一传诵遐迩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发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共产党人”的时代强音。
本文要叙述的,就是围绕着这首《沁园春·雪》的发表,所发生的有趣故事。
1.“东征战役”前发出时代强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
12月,刚刚在陕北站稳脚根的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
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
1936年1月26日,红军“东征部队”由长县出发,2月挺进至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进行了为期16天的休整,并发布了《东征宣言》,将红军奔赴抗日的消息通电告知国人。
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了“东征战役”。
在袁家沟的那段时间,毛泽东经常彻夜不眠,他伏在小桌上,凭借如豆的烛光,谋划着红军东征的战略部署。
此时陕北普降瑞雪,袁家沟的山岭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中。
工作了一夜的毛泽东信步走出窑洞,远远望去,高原似蜡象奔驰,山峦似银蛇起舞,一泻千里的滔滔黄河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目睹了雪后初晴的高原风光,一首《沁园春·雪》在毛泽东的笔下流淌而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沁园春·雪》中,有扫六合,并诸侯,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始皇;有北控朔漠,西征匈奴,命张骞出使西域,令名将飞度关山的汉武帝;有一统江山,创造了巍巍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有在五代纷争中再度统一华夏,建立了赫赫功名的宋太祖;有策马弯弓,驰骋草原,曾建立横跨欧亚大陆庞大帝国的成吉思汗。
毛泽东诗词大全
xx诗词大全本文是关于毛泽东诗词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毛主席诗词鉴赏——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毛主席诗词鉴赏——贺新郎读史(1964春)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毛主席诗词鉴赏——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01.09)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毛主席诗词鉴赏——七律冬云(1962.12.26)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注释】罴:或称人熊,比xx。
毛主席诗词鉴赏——卜算子咏梅七律(1961.12)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
毛主席诗词鉴赏——七律和郭沫若同志(1961.11.17)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注释】愚氓:蠢人。
鬼蜮:蜮是古代相传的一种含沙射人的怪物。
毛主席诗词鉴赏——七律答友人(1961)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
《头飞雪》是一部以中国古代传奇故事为背景的武侠小说,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古龙。
而马克思则是19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资本论》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两者看似毫无关联,但在读完《头飞雪》后,我却不禁联想起了马克思的一些理论,产生了一些有趣的感悟。
首先,我想谈谈《头飞雪》中的主题——江湖。
江湖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代表了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有着自己的规则和秩序。
在小说中,江湖是一个充满了英雄豪杰和江湖恩怨的地方,人们在这里通过武功和智谋来争夺地位和资源。
这让我想起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而江湖中的各种恩怨和争斗,也可以被看作是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
在江湖中,武功高强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地位,这和现实社会中的阶级差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我想谈谈《头飞雪》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角色大多是武林人士,他们有着各自的信仰和追求。
有的人追求武功的高强,有的人追求爱情和亲情,有的人则追求江湖地位和名声。
这让我想起了马克思的人类本质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追求和行为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这一理论,他们的行为和追求都是受到江湖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
最后,我想谈谈《头飞雪》中的江湖规则。
江湖中有着各种规则和潜规则,这些规则约束着江湖人士的行为和交往。
有的规则是公开的,有的规则则是暗中约定的。
这让我想起了马克思的社会规则理论。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规则是由统治阶级制定并强加给被统治阶级的,这些规则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存在的。
在江湖中,也有着类似的规则,一些权力强大的人可以通过制定规则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通过读完《头飞雪》和回顾马克思的一些理论,我对江湖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有了更深的理解。
江湖中的恩怨和争斗,其实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社会规则。
一篇读罢头飞雪读后感
读罢头飞雪,我深深被这篇文章所震撼。
它以深情厚意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起伏与坚持,热情与挫败,勇气与智慧。
不仅在故事情节上扣人心弦,而且在思想深度上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首先,文章中主人公的坚韧不拔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在面临生活的种种挑战时,他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他的坚持和勇气,让他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明白了,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其次,文章中所描绘的人性光辉也让我深感震撼。
在主人公面临困境时,他的朋友们伸出援手,无私地帮助他。
这种友情和互助的精神,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这让我明白了,在困难的时候,有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最后,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让我深受启发。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有起有落,有得有失。
只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而只有经历过磨难和困苦,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这让我明白了,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总的来说,《读罢头飞雪》是一篇极具思想深度和人性温度的文章。
它让我深刻理解了人生的真谛,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更多的热爱和勇气。
我将会把这篇文章的精神带入到我的生活之中,让它成为我前行的动力和勇气。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界名家介绍——韩毓海教授
作者: 无[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科学社会主义
页码: 2-2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摘要: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2005-2006年,任东京大学人文学部特任教授(讲授"唐宋以来经典文献选读"),2007-2008年任纽约大学访问教授(讲授"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主要作品有《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人间正道: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文学卷》《龙兴:五千年的长征》等.。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是金融机构同人民的矛盾。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这本书有两个基本观点是:一,金融机构必须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二,金融机构必须掌握在人民手中。
一、金融机构掌握着大多数社会财富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对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
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多数人缺乏生产资料或者就是无产阶级——完全没有生产资料。
为了生存,这多数人就必须依赖那少数人,因而在生产中就必然受到他们的剥削。
当金融成为一个独立于生产活动之外的领域出现时,生产就被金融控制。
这是因为金融机构掌握着集中起来的社会财富。
而大工业时代,企业要发展,必须向金融机构借贷。
于是,企业事实上就被金融机构控制了。
金融机构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所以,哪个领域最赚钱,它就会向哪个领域投资。
随着实体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导致利润降低,所以,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欲望越来越低。
今天,期货、股市等金融市场是金融投资的主要场所。
金融市场被称作“虚拟经济”。
说虚拟的原因,是在这种市场上,金钱与实体经济没有关系,钱就是在“空转”。
比如股票,就是从这个人手里转到那个人手里,金钱也随之从这个人手里转到那个人手里,没有生产任何东西。
金融机构由于掌握大量金钱,它们是可操纵股票价格的涨跌的。
在这种涨跌中,它们无需生产任何东西就把其他人投入的钱“转”到了自己手里。
股票价格的高低由谁决定?是不是哪个企业的股票就由哪个企业的经营情况决定?不是的。
这一点从某些股票价格的大起大落就可以看出来。
股票的涨跌事实上是由购买这些股票的“资金量”决定的。
比如,现在有一支股票,共有十万股,每股十块钱,总价值就是一百万。
不管什么原因,有人花一百五十万从股票持有人手中把这支股票全部买走了,这时,这支股票每股就成了十五块。
或者股票持有人由于某种原因,他把价值一百万的股票按八十万卖掉了,那么,这支股票每股就成了八块钱。
所以股票的涨跌是由购买这些股票的资金量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作者:韩毓海 [最新章节列表:共41章]第一章大国是怎样崛起的?∙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1)∙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2)∙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3)∙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4)∙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5)∙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1)∙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2)∙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3)∙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4)∙金箍棒与紧箍咒:债务驱动的暴力(1)∙金箍棒与紧箍咒:债务驱动的暴力(2)∙金箍棒与紧箍咒:债务驱动的暴力(3)∙金箍棒与紧箍咒:债务驱动的暴力(4)∙金箍棒与紧箍咒:债务驱动的暴力(5)∙金箍棒与紧箍咒:债务驱动的暴力(6)∙金箍棒与紧箍咒:债务驱动的暴力(7)∙金箍棒与紧箍咒:债务驱动的暴力(8)∙金箍棒与紧箍咒:债务驱动的暴力(9)∙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1)∙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2)∙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3)∙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4)∙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5)∙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6)∙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7)∙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8)∙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9)∙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10)∙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11)∙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12)∙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13)∙文明的辩证法(1)∙文明的辩证法(2)∙文明的辩证法(3)∙文明的辩证法(4)∙文明的辩证法(5)∙文明的辩证法(6)∙文明的辩证法(7)∙文明的辩证法(8)∙文明的辩证法(9)∙文明的辩证法(10)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_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1)** 这本书相当的十分的好看,这是一本精彩的书,精彩连载就在,如果您有什么观点,留个评论吧 **《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所谓原始积累”,这一部分讲的是资本主义和资本家是从哪儿来的,讲的是资本主义起源这个问题。
我们这一讲便是集中讨论这个问题。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不是一般地以生产力的革命、交换的革命,而是以一场深刻的金融革命为标志。
欧洲16世纪以来连绵不息、不断升级的战争产生了巨大的战争融资需求,跨国的金融信贷体系形成了,一个被称为“金融”的领域独立了,“国王的债务”被货币化了,成为在银行家们之间投资转卖的财富—资本,一条“由债务驱动”的发展道路由此开辟。
马克思的天才之处正在于紧紧抓住并率先深刻分析了这条后来被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揭示了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崛起的根源、不可避免的危机,真理性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限度及其与生俱来的脆弱之处。
关于马克思的经济学,最广为流行的舆论里面大概只有一句话庶几正确:“马克思的经济学不是市场经济学。
”即使马克思活着,他本人也会同意这句话,但这丝毫说明不了什么。
相对而言,另外一种流行的舆论则是不正确的,这种舆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
持此观点的人忘记了《资本论》的副标题叫“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忘记了马克思的经济学恰恰是在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什么是马克思的经济学?最简单地说,马克思的经济学是“资本经济学”,把它理解为“金融经济学”倒庶几接近于马克思的原意。
实际上,马克思是在对“市场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批判与超越的基础上,方才建立起他独特的方法论。
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采用他独创的“经济学—哲学”方法,采用资本的语言或者金融的语言,重新叙述了市场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所讲述的内容。
“马克思的语言”使得熟悉市场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叙述的人们感到困惑不解,“马克思的方法”也使经济学家和哲学家陷入了双重困境,于是,经济学家们只好说《资本论》是哲学书,哲学家们则说《资本论》乃是经济学著作。
而这不过暴露出现代知识最根本的缺陷与困境:哲学家不懂经济学,从而使哲学变成了玄学和空谈;经济学家不懂哲学,这使得经济学缺乏思想的含量,甚至变成了统计。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伊始所遭遇的最广泛的批评就是,当时的人们认为:马克思对于经济的叙述是“极其抽象的”,而马克思对此的回答也很著名:要分析资本和金融,靠化学试剂和手术刀、靠斯密所开创的那种“经济学家讲故事”的通俗方式是完全不行的,因为这需要“抽象力”。
今天,任何对于期货、期权交易和证券投资有一定了解的人,或许都会明白马克思所说的“抽象力”是指什么,因为资本和金融是高度抽象的领域。
华尔街已经开始雇用高等数学家和高等物理学家对资本市场进行分析,只是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要理解马克思的方法、马克思的洞见和预言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马克思的另一个伟大之处在于,他比迄今为止任何一位经济学家都懂历史。
在他看来,16世纪地中海地区极端活跃的融资活动使得“金融”从各行各业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支配性的领域,而这划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时代—资本自我增值的时代。
按照马克思的这种观察,把债务打包成“信用凭证”进行买卖就绝非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了不起的发明,因为早在16世纪意大利皮亚琴察交易会上,这种把国王的债务打包成信用券进行买卖的交易,即“债券”交易,就已经非常流行了,而在马克思看来,这也正是资本主义本质性的东西。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弗里德曼的理论实际上只不过是在重复一些陈俗老套罢了。
问题并不在“市场经济”—那只不过是一个18世纪的陈腐话题,问题在信用的垄断和滥用即“资本主义”—这才是自19世纪以来支配世界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真正力量。
由于看不懂马克思,后来的经济学家就不可避免地要把一种流行了500年的东西当作“新发明”来反复地重新倡导,并徒劳地采用18世纪苏格兰手工业行会的语言,叙述资本主义的世界,而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其实就像1787年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和盐税专员的亚当·斯密一样,他们正是因为憎恨“债务型国家”—而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政府和国家,方才热烈地倡导自由市场和市场经济,因为哈耶克所憎恨的当时的奥地利政府与斯密笔下的英国汉诺威王朝统治者一样,都迷信依靠借债、发债维持财政和经济活动。
因此,如果离开了对“债务型国家”的憎恨,我们就完全不能理解他们对于“反国家的市场经济”的倡导与呼吁。
但是,弗里德曼与斯密和哈耶克的出发点都不同,弗里德曼不但是“债务型国家”的积极拥趸,他更是故意混淆了“贸易自由”与“金融自由”之间的根本区别。
由于这种致命的混淆,弗里德曼的政策起初使美国的金融机构获得了空前的自由,随后则使美国的债务绑架了世界经济,最终世界经济就这样被美国的债务拖着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但今天的经济学家们似乎根本不在乎斯密、哈耶克与弗里德曼之间这种本质性的区别,而只是说:所有的“西方经济学”都是与马克思对立的,并简单地把经济学所面对的问题归结为“政府与市场”这种极为幼稚的问题。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从西方来的,当前的学院分科体系将经济学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是完全说不通的。
斯密、哈耶克与马克思在反对“债务型国家”这一点上,起码是高度一致的,但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弗里德曼与上述三人是完全对立的。
欧洲16世纪那场深刻的金融革命,导源于地中海地区的私人银行家以国王的债务为抵押发行信用。
正是这个创制,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家能力,特别是战争能力。
借助战争国债制度、银行券的发行及其相关的财政税收制度,几个欧洲霸权国家以残暴的殖民战争把全世界的财富集中在自己手里。
通过建立和利用国际信用体系,它们迅速完成了“欧洲对于世界的革命”,并把整个世界以“债务”和“金融”的方式联系起来。
同时,欧洲资产阶级以扩大税收和银行券不断贬值的方式,把国家的开支、战争的开支以及放债者的利润统统转嫁到欧洲大众身上,最终把他们剥夺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从而也把“欧洲对于世界的战争”转变为欧洲内部的革命。
正是伴随着战争国债制度,即以国家的债务为抵押发行信用这一创制,以银行券的流通为基础的“货币交换”方才成为决定性的社会交往方式。
竞争性的市场不过是竞争性的国际关系的日常化、社会化表现。
所谓议会民主、代议制均是从政府融资制度中脱胎而来,因此,如果离开了从王权国家向“债务型国家”的转变,就完全不能理解从封建贵族制向现代国家官僚制的演变,当然,也就完全不能理解资产阶级选举、代议政治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规律:资本主义体制是以跨国金融体系为前提而建立的。
跨国金融体系的形成则是16世纪以来欧洲战乱频仍的产物,它的实质就是私人银行家的联合。
国家出于战争的目的而发行国债,私人银行家为了经营国债方才建立起以国债为基础、以税收为抵押的银行制度和以银行券的流通为基础的财政税收制度,正是这二者根本性地促进了货币交换的发展、“互相预付”的信贷机制的发展、国家管理制度的理性化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而根据马克思的这个结论,我们一向接受并习以为常的那种(亚当·斯密式的)观点就是不正确的,那种观点认为:货币交换与市场经济都深深地植根于人们与生俱来的“交换的偏好”,基于人性的本能,因此,货币交换和市场早在竞争性的(直率地说就是战争性的)国家体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
{知人知理知事,读人读理读书。
书香伴我成长,阅读圆我梦想。
精彩内容尽在}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首先就在于:他对于货币经济、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的起源有着极富独创性的解释。
马克思从根本上反对那种至今还被我们视为“真理”的经济学,他认为:货币交换、市场经济,特别是信用制度,都是被竞争性的(直率地说就是战争性的)国家体系创造出来的,而绝不是由于人性的偏好而自然产生的,因而,它们是战争与资本联姻的产物,直接说来就是国家间武力与金融竞争的产物。
因此,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基本主题就是“战争与革命”,战争引发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引发革命。
费尔南·布罗代尔从来没有标榜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却特立独行地继承了马克思的真知灼见,而这首先应该归因于他是伟大的经济史学家。
他认为,早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之前,金融资本家阶级—“联合”起来的银行家集团,就已形成一个跨国的、占统治地位的垄断阶级,欧洲的金融体系乃是工业革命和现代社会变革的基础。
但很可惜,古典经济学却把现代金融制度视为产业革命的结果,这实在是一个可悲的“颠倒”。
马克思关于社会革命的思想是以他“对经济学的革命”(即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为基础的,这种“批判的武器”必然地转化为“武器的批判”。
毫无疑问,对于我们来说,马克思不是过时了,而是太超前了。
当资本主义还戴着产业革命、市场经济和贸易自由的面纱时,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学当然是极为困难的。
但是,在资本和融资活动主导了一切经济活动的时代,在“金融业”取得了经济活动主体地位时,人们还固执地把“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作为分析资本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前提,这就是极为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