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运动知识点图文稿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 5.运动与位置(动图演示)

四年级科学 5.运动与位置(动图演示)

5、运动与位置
5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各 样的运动,你还能说出哪些物 体在运动?
怎么判断物体在运动?
相对于房子,小黄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所以小黄人运动了。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 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这另外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参照物 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者静止的物体
鞋动了吗?
1、
在运动,因为他的位置相对
Hale Waihona Puke 于 发生了变化。2、在这里,参照物是

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运动了吗?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你能描述图中小汽车相对于乘客的位置吗?
我们可以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
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地球转动 时,地球 上的房子 与树转动 了吗?
运动物体必须有一个参 考物,这个参考物就是 参照系;狭义的相对论 是将地球上的物体作为 参照系,加上光速不变 原理,来推导物质运动 原理;广义相对论是将 参照系放到整个宇宙, 来研究宇宙物质的运动。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运动的物体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a4可以直接打印)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运动的物体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a4可以直接打印)
3.在物体上找一个点(贴圆点),可以方便我们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运动轨迹)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物体运动路线(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3.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4*.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是不同的,自行车较慢,火车、飞机较快。
7.我们的“过山车”
1.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2.“过山车”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形式。
3.在制作过程中,过山车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
4.搭建过山车,需要按照设计图,从起点或终点开始搭建。
5..斜面的应用: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2.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到终点次序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先到终点,运动快;后到终点,运动慢。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8.测试“过山车”
1.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2.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距离相同比时间;时间相同比距离。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不一样,有的静止,有的滑动,有的滚动;有的运动快,有的运动慢。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物体形状、放置方法、斜面坡度等因素有关。
3.斜面越高,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越快;斜面越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越慢或者静止。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由矢量表示。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运动的结果力可以导致物体产生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和运动之间的基本关系。

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即F=ma。

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速率,它是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当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时,它就会产生加速度,从而产生运动。

二、直线运动1. 速度和位移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它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能够准确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2. 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相等时,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恒定,但方向可以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描述。

3. 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的速度不断改变时,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

三、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当物体绕着圆心做匀速旋转运动时,称为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

2. 向心加速度在圆周运动中,物体沿着圆周方向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物体的线速度大小和圆周半径。

3. 曲线运动除了圆周运动外,物体还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曲线运动,如抛物线运动、螺旋线运动等。

这些曲线运动都有特定的运动规律,涉及到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等方面的研究。

四、相对运动1. 相对速度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存在相对速度。

相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两个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2. 惯性参考系相对运动需要有相对于物体的参照物,这个参照物称为惯性参考系。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图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图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图【第一章:力学】1. 运动学1.1 一维直线运动-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等加速度直线运动的运动方程1.2 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运动方程- 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方程2. 动力学2.1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物体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的作用原理2.2 动量定律- 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动量定律的应用2.3 力学能-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 静力学3.1 物体受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的定义和条件- 平衡杆和平衡物体的受力分析3.2 弹力和摩擦力- 弹簧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摩擦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第二章:热学】1. 热学基础1.1 热量和温度- 热量和温度的概念- 温度计的分类和原理1.2 内能和热容- 内能和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热传递2.1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导热、对流和辐射的特点和计算- 热传递的实际应用3. 热力学第一定律3.1 热力学系统和环境- 热力学系统和环境的概念- 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的区别3.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内能变化的计算方法【第三章:光学】1. 光的传播1.1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1.2 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干涉和衍射- 束缚波和球面波的概念2. 光的成像2.1 薄透镜成像- 透镜的焦距和成像规律- 透镜成像的应用2.2 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和成像规律- 光学仪器中的透镜应用3. 光的色散3.1 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3.2 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分光和光谱的概念- 双色光的色散和衍射的应用【第四章:电学】1. 电荷和电场1.1 电荷的性质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的带电性和数量- 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1.2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电场强度- 电场线和等势线的特点2. 静电场和电势2.1 静电场的性质和库仑定律- 静电场的力和静电力的计算- 库仑定律的应用2.2 电势能和电势差- 电势能和电势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电势差的作用和电场中的能量转化3. 电流和电阻3.1 电流和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电流的定义和电流强度的计算- 电阻的定义和电阻值的计算3.2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电功率的计算和电灯的使用原则【第五章:电磁学】1. 磁场和磁感应强度1.1 磁场的概念和磁场线的性质- 磁场的产生和磁场线的规律- 磁场中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1.2 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计算- 磁感应强度和磁感应线的定义- 磁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和磁感应线的分布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1 引入感应电流的概念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流的产生和方向确定-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2.2 自感和相互感应- 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互感的应用和变压器的原理3. 电磁震荡和电磁波3.1 电磁震荡的产生和简谐振动- 电磁震荡的条件和简谐振动的特点- 阻尼、共振和受迫震荡的概念3.2 电磁波的产生和特性-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电磁波的速度和频率的关系。

高中物理《物体的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物体的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物体的运动》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匀变速直线运动①②运动规律:2、三、方法归纳总结1、科学抽象——物理模型思想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为了研究的方便,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理想模型,把实际复杂的问题简化处理。

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都是抽象了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数形结合思想本章的一大特点是同时用两种数学工具:公式法和图像法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

把数学公式表达的函数关系与图像的物理意义及运动轨迹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特征及其规律。

3、极限思想在分析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和位移时,我们采用无限取微逐渐逼近的方法,即在物体经过的某点后面取很小的一段位移,这段位移取得越小,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就越小,在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能越精确地描述物体在该点的运动快慢情况。

当位移足够小时(或时间足够短时),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等于物体经过该点时的瞬时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就可以用v-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来表示。

4、解题方法技巧(1)要养成画物体运动示意图或v-t图像的习惯,特别对较复杂的运动,画示意图或v-t图像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情景清晰,便于分析研究。

(2)要注意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整个运动过程按运动性质的转换可分为哪几个运动阶段,各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各个阶段间存在什么联系。

(3)由于本章公式较多,且各公式间又相互联系,因此,本章的题目常可一题多解。

解题时要思想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捷的解题方案。

本章解题方法主要有:a. 基本公式法b. 推论公式法c. 比例公式法d. 图像法e. 极值法f. 逆向转换法g. 巧选参考系法5、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性解题总结、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以下几个特性,熟练地把握,便于灵活快捷方便地解题。

(1)运动的截止性(2)运动的对称性(3)运动的可逆性如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5m/s2的加速度沿光滑斜面上滑至最高点的匀减速运动可当成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讲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讲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A、心情激动 B、铁生锈了 C、太阳升上了天空 D、五四运动
2、下列B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 动的是( )
A、飞机升空 B、一二九运动 C、行驶的列车 D、同步卫星
判断甲图和乙图中小车是否运动
甲图
甲图没有参照物,不能判断小车是否运动
乙图小车是运动的 乙图
为什么小朋友说乘客是运动的,而司机却说乘客是静止的?
• D, 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 上不会移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 不动的。
• 4.以地面作为参照物,一个人由西向东运动, 一辆汽车从后面赶上,如果以这辆汽车作
为参照物,则此人______由__东__往__西运动。
• 5.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
以__地__面___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 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
2.黑板以_太_阳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_教_室__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 3、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B )
• A, 汽车经过一座桥,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是决 对不动的;
• B, 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 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 C, 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 是绝对不动的;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2运动的描述
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 物体。
静止的物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运动与位置》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3、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作运动。

4、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4.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答: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相比,如果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5、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答:(1)首先选择参照物(2)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

(3)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

、例: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轮胎秋千(前后摆动);摆钟摆锤(左右摆动);汽车雨刷器(左右摆动);跷跷板(上下摆动 ) ;指尖陀螺(转动);拨动直尺(振动);玩具小汽车(前后移动);小汽车车轮(滚动);弹簧摇马的马身(前后摆动)弹簧(振动);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

2、生活中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答:摆动、转动、滚动、平动、振动等。

3、回忆坐旋转木马的场景,想一想人的运动形式有(上下运动)和(围轴转动)。

第三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过山车是曲线运动,老鹰是曲线运动,台球是直线运动,垂直电梯是直线运动,自动扶梯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掉落的苹果是直线运动。

2、小球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在曲线轨道上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3、我们将小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推它,小球先在桌面滚动,它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再冲出桌面后,它的运动路线又是怎么样的?答:小球从桌子到桌子边缘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

从桌面冲出后,小球运动路线是曲线运动。

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4、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形式?答: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答: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知识要点一、描述物体的位置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

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就是静止的。

2、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

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4、描述位置的变化:先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再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二、运动的方式1、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如小汽车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方向盘的运动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如弹簧木马上下运动、汽车发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如钟摆的运动、弹簧摇马马身的运动等。

2、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可以借助贴上小圆点或把运动的物体想象成一个小圆点,观察这个小圆点的运动变化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与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 北 ) (东北) (东)(东南) ( 南) (西南) ( 西) ( 西北)(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

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也是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滑冰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

(2)滚动: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

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

5、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容易产生滚动的效果,而且速度越快。

物理高考专题 运动示意图和运动图像(解析版)

物理高考专题 运动示意图和运动图像(解析版)

尖子生的自我修养系列运动学问题的两大破解支柱——运动示意图和运动图像运动学问题单独考查的命题概率较小,更多的是与其他知识相结合,作为综合试题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

如果单独作为考查点命制计算题,则往往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关系问题,或者是一个物体的多过程、多情景的实际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分析物理过程,作好运动示意图或运动图像,弄清运动物体运动过程中各阶段运动量间的联系,是寻找解题途径的关键。

运动示意图运动示意图就是根据文字叙述而画出的用以形象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一种简图(或草图)。

同时在图上标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状态量和位移、时间等过程量。

运用运动示意图解题时,要分过程恰当选取运动学规律列方程,同时注意各过程间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及速度关系,列出相应的辅助方程,再将各式联立求解,便可得出结果。

[例1] 一个气球以4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气球下面系着一个重物,当气球上升到下面的重物离地面217 m 时,系重物的绳子断了,不计空气阻力,问从此时起,重物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重物着地时的速度多大?(g 取10 m/s 2)【解析】绳子未断时,重物随着气球以4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绳子断后,由于惯性,物体将在离地面217 m 处,以4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

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重物由O →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h 1=v 022g =0.8 mt 1=v 0g=0.4 s重物由A →B 做自由落体运动, h 1+h =12gt 22可解得:t 2=2(h 1+h )g=6.6 s , 故从绳子断到重物落地的总时间t =t 1+t 2=7 s重物落地时的速度v =gt 2=66 m/s 。

【答案】7 s 66 m/s[例2] (2020·武汉模拟)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 1=11 m 处,乙车速度v 乙=60 m/s ,甲车速度v 甲=50 m/s ,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 2=600 m ,如图所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知识梳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知识梳理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称为单位.A.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此外还有千米(kin)、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的换算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说明:在物理学中数字和单位之间是相乘的关系,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单位的换与数字的算应双管齐下,不能顾此失彼.大单位换成小单位时,应用大单位前面的数字乘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成大单位时,应用小单位前面的数字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2)测量①工具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工具还有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等.②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并估计待测长度,再结合测量要求以选取合适的刻度尺;使用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且使被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刻度线(不利用已磨损的零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两部分,记录时要带上单位.③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由测量的要求决定,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由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决定.④常用的一些特殊方法.i.化曲为直法如要测出图甲中曲线的长度,可先用一根针把一段柔软的弹性不大的棉线拨与该曲线重合,再将与该曲线重合的那一段棉线拉直,然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ii.化直为曲法如要测出一段平直公路的长度,可先用一根尼龙绳测出自行车轮子的周长L1,再推着自行车从这段公路的一端跑到另一端,数出轮子转过的圈数n,则这段公路的长L=nL1.iii.化暗为明法如要测出一根玻璃管的内径,可先用一圆规的两只脚伸人管内,再将两只脚张开与玻璃管内壁接触,然后取出圆规,用刻度尺测出两只脚之间的距离.即为玻璃管的内径.iv.化长为短法如要测一楼房的高度,可先测出一块砖的厚度L1,再数出一层楼房砖头的块数m和楼房的层数n,则楼房的高度h=mnL1.V.累积法由于手头测量器材的精确度不够,在测量一些微小量时,可先将一些微小量累积起来,待聚成一个大到可以用手头测量器材来测量的数值后再测出总量,并数出参与累积的微小量的个数,然后用总量除以个数就得出待测量,这种方法叫累积法.一张纸的厚度、细金属丝的直径都可用这种方法测量.vi.平移法对于一些无法直接接触到的长度线,可根据几何学中“矩形的对边相等”的性质,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与待测长度线以及桌面构成一个矩形,从而将待测长度线平移到刻度尺或三角板上,进而测出它,如可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出圆锥体的高度.vii.公式法利用物理、数学知识和公式来间接测量的方法叫公式法.如要测一圆柱体的直径,可先将一纸条紧裹在圆柱体的侧壁上,在纸条重叠处用针扎一个小孔,再将纸条展开平摊在桌面上,用刻度尺量出两小孔间的距离L,则圆柱体的直径d=L/π.当然,间接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远不止上述几种,对于某一具体问题,用不同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往往能设计出多种可行性解决方案,根据简便、准确、安全、节能等标准,对几种可行性方案进行综合比较、评估,可最终敲定最佳方案.⑤误差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B.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此外常用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h=60 min 1 min=60 s(2)测量①工具常用工具是钟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现代人用摆钟、石英钟计时;目前,名为“NIST F—1”的原子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②正确使用停表i.如何给停表上发条?停表在用之前要先给它上发条,上发条的方法是:旋动停表中间按钮的顶端,听到“嗒、嗒……”的声音.在每次使用结束后应让停表继续走动,以使发条放松.ii .认识停表的功能键各种停表的按钮一般都具有启动、暂停、复零三项基本功能.各式秒表的按钮的用法同学们可参照下图:iii .停表如何读数?读数时,应该按先小表盘后大表盘的顺序读取两指针的示数,最后结果应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2.速度A.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说明:“单位时间”是为了比较运动快慢而统一规定的相同时间,即1 s 、1 min 、1 h 等.(3)公式及其变形式: 公式t s v = 变形式: vs t vt s ==, 注意:公式中的s 、可是同一研究对象相对于同一参照物的两个量.(4)单位及其换算:由速度的公式可知,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复合而成的.在国际单位制(sI)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 /s(或m·s -1),读做“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km /h)、厘米/秒(cm /s).换算关系式:l m /s=3.6 km/hB .速度的测量(1)原理: ts v = (2)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路程s ,物体运动的时间t .(3)通常所需器材:刻度尺、秒表.(4)设计程序:考虑测量原理一确定需测的物理量斗拟定实验步骤.一般来说,测量速度按以下思路来统筹:3.匀速直线运动A.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可用ts v =进行计算和测量,但υ不是由s 和t 决定的,可能描述物体在任何位置、任何时刻的快慢情况.(3)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度直线运动的方法:在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前提下,可以:①看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②看在相同路程中,物体运动的时间是否相同;③看物体通过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t s v =是否相同;④利用s-t 或υ-t 图像进行判断.B.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2)平均速度:ts v = 在研究变速直线运动时,可把它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描述其运动快慢程度,这种方法叫做理想模型法.平均速度虽然不能精确地反映出物体在这段路程中各个时刻的速度,但它仍具有实际意义.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平均速度要和路程段或时间段相对应,因此,平均速度只有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②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想一想,为什么).4.世界是运动的A.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说明:(1)从理论上讲,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也有个原则,那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简单清楚.例如,研究地面上汽车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若研究人在汽车上的运动情况时,常以车厢为参照物,这样研究起来比较简单.但应注意,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2)一经选定作为参照物的物体,我们就把它看作是静止的.B.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C.运动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如一只小船顺流而下,以水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D.相对运动速度根据相对运动原理:(1)设A、B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速度的大小分别为υ1、υ2,且υ1>υ2,当它们反方向直线运动时,其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速度的大小υ=υ1+υ2,方向与原速度方向相同;当它们同向直线运动时,其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速度的大小υ=υ1-υ2,方向A与原速度方向相同,B与原速度方向相反.(2)如果物体A相对于物体B直线运动的速度为υ1,物体B相对于地面直线运动的速度为υ2,且两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则物体A相对于地面运动的速度大小υ=│υ1〒υ2│,当两者运动方向相同时取“+”号,当两者运动方向相反时取“-”号.在两者运动方向相反的情况下,若υ1>υ2,则物体A相对于地面运动的方向与相对于B运动的方向相同;若υ1<υ2,则物体A相对于地面运动的方向与相对于B运动的方向相反.E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和思维结构图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和思维结构图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
识和思维结构图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和思维结构图
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需要建立空间坐标系和时间坐标系,并选择一个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可以建立一维、二维或三维坐标系来描述直线运动、平面运动或空间运动。

在时间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或者速度时间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在位移时间图中,我们可以使用象
(x~t图)来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而在速度时间图中,我们可以使用象(v~t图)来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通过斜率可以确定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通过面积可以确定位移或者路程。

当我们需要描述质点的运动时,可以使用比值定义法,通过时间间隔∆t和位置x来确定位移∆x和路程s。

平均速度v和平均速率v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概念。

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中的斜率来确定。

针对相对运动问题,我们需要适当转换参考系,以便更好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对于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我们可以使用极限法来确定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在速度时间图中,斜率代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而面积则代表速度变化量。

总体而言,我们需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选择合适的参考系,使用比值定义法和极限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识结构图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识结构图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结构图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1.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2.运动的分类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
物比较快慢方法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简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单速度公式:v=s
t
运单位:m/s、 km/h
m/s
动关系:1 m/s=3.6 km/h; 1 km/h=1
3.6
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
t
3.运动的快慢图像:
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
的快慢程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平均速度公式:v=s
t
原理:v=s
t
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实验报告:题目、目的、器材、步骤、记录、结果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
置时的运动情况
瞬时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运动的物体》单元思维导图整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运动的物体》单元思维导图整理
生活中还有些运动,既包含直线运动,也包含曲线运动,如我们在操场上跑步这个运动!
第四课
我们还知道了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有三种:滑动、滚动和静止不动。研究中我们发现:物体的形状、物体摆放方式、斜面的坡度大小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当我们把斜面的一端增高,可能改变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也可能加快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
第五、六课
那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我们学习了2种比较方法:
1.运动相同距离,比较运动时间:小球在轨道上运动,用时短,则运动快,用时长,则运动慢。运动会跑步比赛,常用这种比较方法;
2.运动相同时间,比较运动距离:我们行走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这种方式。
我们还学习了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确定方向可以借助方向盘或者指南针等;测量距离可利用软尺等测量工具,如: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A同学在B同学 的北面 50cm处。
第二课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我们通过在物体上贴点,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后画图示的方法描述物体的运动。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
第二课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我们通过在物体上贴点,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后画图示的方法描述物体的运动。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
同一个物体,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还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尺子)
我们感受到了物体的运动形式 各种各样,但也有相似之处,我们可以给它们归归类。
第三课
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可以把运动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小球在直线轨道内做直线运动,小球在曲线轨道内做曲线运动,生活中有很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单元思维导图脚本
导语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复习教科版三下《物体的运动》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物体的运动知识点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4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步行时1秒中运动1.4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E、常识:人步行速度1.4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

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

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物体的运动归纳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