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物体的运动22
高考物理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总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考物理中,总结和归纳各个知识点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高考物理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一、力学篇1.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和描写-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平衡条件3. 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 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 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4. 物体的运动规律 - 匀速直线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5. 动能和动能定理 - 动能的定义- 动能定理- 动能与功的关系6. 力的功和功率- 功的概念- 功的计算方法 - 功率的概念- 功率的计算方法7. 力和运动的应用 - 简单机械原理 - 斜面运动- 吊球运动二、热学篇1. 温度和热量- 温度和温标- 热平衡和温度计- 热量的传递2. 物质的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定义和计算-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3. 热量传递-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 摩尔气体的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5.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熵增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 热机的热效率- 熵增原理及其应用6. 热力学循环- 热力学循环的基本概念 - 卡诺循环- 热泵和制冷机三、光学篇1. 光现象的基本规律- 光传播的直线性-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干涉和衍射2. 光的成像- 薄透镜成像规律- 物镜和目镜成像规律- 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规律3. 几何光学- 球面反射和折射定律- 薄透镜成像公式- 镜面成像和透镜成像的应用4. 光波的特性和光的粒子性- 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粒子性质5. 光的干涉和衍射- 干涉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杨氏实验和干涉条纹- 衍射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衍射的应用四、电磁篇1. 电场和电势-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电势的概念和电势差- 等势面和电场力线2. 电容- 电容和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 并联和串联电容器- 电容的充放电过程3. 电流和电阻- 电流强度和电流的方向 - 电阻和电阻器- 电阻与电路的基本关系4. 简单电路和恒定电流- 并联和串联电路- 恒定电流和欧姆定律- 电功和功率的计算5. 磁场和磁性材料-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磁感强度和磁场强度- 磁性材料的分类和特性6. 电磁感应- 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和互感总结:以上总结了高考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等篇章。
高考物理物体运动知识点
高考物理物体运动知识点物体运动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对于高考物理考试的顺利通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匀速运动、变速运动以及受力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考生全面了解物体运动知识点。
一、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物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时间的推移下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式,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其中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而曲线运动则是物体在曲线轨迹上运动。
二、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量来进行描述。
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置变化,用Δx表示,单位是米(m)。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用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用a表示,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三、匀速运动在匀速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恒定,即速度保持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即Δx = v × t,其中Δx为位移,v为速度,t为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公式v = Δx / t来计算。
匀速曲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在曲线上运动的距离也是恒定的。
四、变速运动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不固定,即速度不断发生变化。
变速运动可以分为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两种情况。
加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不断增加,而减速运动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不断减小。
加速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加速度和时间的乘积来计算,即v = a × t,其中v为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位移则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来计算,即Δx = v × t + 0.5 × a × t²。
减速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变化率为负值,即加速度为负。
位移的计算方式与加速运动相同,即Δx = v × t + 0.5 × a × t²,其中v为初始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高中物理高考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高考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和力的作用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支持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引力等。
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 = ma。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运动学1. 物体的运动描述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量。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影响。
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如果物体受到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对彼此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三、能量和功1. 功与功率功:力对物体做功的表现,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W = Fd。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等于功除以时间:P = W/t。
2. 势能和动能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等于物体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K = 1/2 mv^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
四、能量转换和守恒1. 功与能的转化功可以将一种能转化为另一种能,但总能量守恒。
例如,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蓄电池或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炉等。
2. 机械能守恒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
例如,自由下落、滑动摩擦等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五、电学基础1. 电荷和电场电荷:物体带有的正电荷或负电荷。
电场:电荷周围的物理量,描述电荷对其他电荷的作用力。
电场强度: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2. 安培定律和库仑定律安培定律:描述电流与导线长度、导线横截面积和导线材料的关系。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一、质点1.对质点的理解(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只占有位置而不占有空间,具有被代替物体的全部质量.(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对实际物体的一种科学抽象.2.物体能看成质点的条件(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者有影响但可以忽略不计,则可将物体看成质点.(2)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该物体的运动,一般可看成质点.(3)物体有转动,但相对于平动而言可以忽略其转动时,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对理想化模型的理解理想化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比较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2.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速率的比较 (1)平均速度①定义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即v =ΔxΔt .②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平均速率①定义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即v =st .②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 (3)速率①概念: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②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4)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关系: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四、加速度 1.对加速度的理解(1)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小,速度变化越慢.(2)a =ΔvΔt 只是加速度a 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a 与Δv 、Δt 无关,计算结果为Δt 内的平均加速度. (3)ΔvΔt叫作速度的变化率.所以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小,速度的变化率越小.2.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的比较。
高中物理《物体的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物体的运动》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匀变速直线运动①②运动规律:2、三、方法归纳总结1、科学抽象——物理模型思想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为了研究的方便,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理想模型,把实际复杂的问题简化处理。
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都是抽象了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数形结合思想本章的一大特点是同时用两种数学工具:公式法和图像法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
把数学公式表达的函数关系与图像的物理意义及运动轨迹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特征及其规律。
3、极限思想在分析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和位移时,我们采用无限取微逐渐逼近的方法,即在物体经过的某点后面取很小的一段位移,这段位移取得越小,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就越小,在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能越精确地描述物体在该点的运动快慢情况。
当位移足够小时(或时间足够短时),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等于物体经过该点时的瞬时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就可以用v-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来表示。
4、解题方法技巧(1)要养成画物体运动示意图或v-t图像的习惯,特别对较复杂的运动,画示意图或v-t图像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情景清晰,便于分析研究。
(2)要注意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整个运动过程按运动性质的转换可分为哪几个运动阶段,各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各个阶段间存在什么联系。
(3)由于本章公式较多,且各公式间又相互联系,因此,本章的题目常可一题多解。
解题时要思想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捷的解题方案。
本章解题方法主要有:a. 基本公式法b. 推论公式法c. 比例公式法d. 图像法e. 极值法f. 逆向转换法g. 巧选参考系法5、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性解题总结、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以下几个特性,熟练地把握,便于灵活快捷方便地解题。
(1)运动的截止性(2)运动的对称性(3)运动的可逆性如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5m/s2的加速度沿光滑斜面上滑至最高点的匀减速运动可当成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位移与路程。
- 位移: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为末速度。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2ax。
2.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重力加速度,g≈9.8m/s^2)。
- 公式:v = gt,h=(1)/(2)gt^2,v^2 = 2gh。
3. 竖直上抛运动。
-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性质。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运动学的知识点,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运动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1. 位移(Displacement):表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变化,可以是矢量、标量或复合量。
2. 速度(Velocity):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当位移的方向和时间的方向相同时,速度为正;反之,则为负。
3. 加速度(Acceleration):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也可以是正、负或零,分别代表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Uniform Motion):指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保持恒定,加速度为零。
2. 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表示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总位移和总时间的比值。
3. 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elocity):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求得。
三、匀加速直线运动1. 匀加速直线运动(Uniformly Accelerated Motion):指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相等的运动。
其加速度保持恒定。
2. 位移-时间关系式:x = v0t + (1/2)at^2。
其中,x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3. 速度-时间关系式:v = v0 + at。
其中,v表示速度。
4. 速度-位移关系式:v^2 = v0^2 + 2ax。
四、自由落体运动1. 自由落体运动(Free Fall):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垂直下落运动。
2. 重力加速度(Acceleration due to Gravity):表示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速度每秒增加的值。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2。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全面梳理汇编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全面梳理汇编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状态。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运动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全面梳理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 物体的位移与路径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变化量,可以用矢量表示。
路径是物体运动轨迹上的一条线,它是位移的具体表现。
2. 速度与速率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可以表示为位移对时间的比值。
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路程,可以表示为路程对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的速率,可以表示为速度对时间的比值。
如果加速度为正值,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增加;如果加速度为负值,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减小。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保持恒定,则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断变化,则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图像与图像的分析1. 速度-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变化情况。
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2. 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移变化情况。
曲线下面积表示物体移动的距离。
3. 加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4. 速度-位移图像速度-位移图像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物体在不同位移下的速度变化情况。
曲线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三、直线运动学的运动学方程1. 位移-时间关系物体的位移等于初始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即S=V0t+1/2at^2。
2. 速度-时间关系物体的速度等于初始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即v=V0+at。
3. 速度-位移关系物体的速度平方等于初始速度平方加上2倍加速度乘以位移,即v^2=V0^2+2aS。
四、自由落体运动1. 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是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在自由状态下的运动。
高三运动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运动学知识点归纳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性质。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运动学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掌握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本文将对高三运动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回顾。
1. 物体的运动描述在运动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对于一个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要素进行描述:(1)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移变化量,可以用向量表示。
(2)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可以用矢量表示。
常见的速度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常见的加速度有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 运动的基本规律物体的运动遵循一些基本规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公式来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运动公式:(1)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表示:位移(Δx)= 速度(v)×时间(t)(2)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表示:位移(Δx)= 初始速度(v₀)×时间(t) + 0.5 ×加速度(a)×时间的平方(t²)最终速度(v)= 初始速度(v₀)+ 加速度(a)×时间(t)注:以上公式中,初始速度是指物体运动开始时的速度,最终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结束时的速度。
3.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地球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运动特点如下:(1)下落过程中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恒定,取值约等于9.8 m/s²。
(2)自由落体下落的位移随时间的平方呈等差数列。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物体的运动情况:下落距离(h)= 0.5 ×重力加速度(g)×时间的平方(t²)最终速度(v)= 初始速度(v₀)+ 重力加速度(g)×时间(t)4. 匀速圆周运动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沿着一个固定半径的圆周运动,并保持恒定的速度。
高考物理运动知识点
高考物理运动知识点一、直线运动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与公式4. 速度-时间图和位置-时间图的绘制与分析5. 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及计算方法二、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向心力与离心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圆周运动的周期和频率的计算方法4. 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与计算方法5. 线速度-时间图和角速度-时间图的绘制与分析三、力和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原理与应用2.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弹力和重力的计算方法4. 弹簧劲度系数和胡克定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5. 质量、重量和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四、能量和功1. 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功率的定义和计算2.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4. 动能和势能转化的例题分析5. 动能和势能的实际应用五、碰撞和弹性1. 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特点与区别2. 碰撞中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3. 质点系的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 弹性碰撞的例题分析5. 弹性碰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六、静力学1. 牛顿定律在静力学中的应用2. 物体平衡的条件和验证方法3. 张力和支持力的计算方法及其性质4. 平衡力的分解和合成5. 杠杆和浮力的原理及应用七、流体力学1. 流体的压强、密度和压力的计算方法2. 压强和液压原理的应用3. 流体静力学中的浮力和阿基米德定律的原理及应用4. 流体动力学中的伯努利定律和连续性方程的应用5. 喷流和吸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以上是高考物理中运动知识点的概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应对物理考试至关重要。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阅读与课外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运动学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运动学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及其背后的原理。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掌握运动学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在运动学中,我们首先需要学会如何描述运动。
运动的描述可以从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方面进行。
1. 位置和位移位置是指物体所处的位置,一般用坐标系来表示。
位移则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可以用Δx表示。
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但与路径的形状无关。
2. 速度和速度的计算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可以用V表示。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而瞬时速度则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
速度的单位是m/s。
3.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可以用a表示。
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Δv/Δt,即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加速度则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加速度。
加速度的单位是m/s²。
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的基本形式之一,其中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即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成正比,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不成正比,速度不断变化。
根据物体的加速度,变速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曲线运动除了直线运动,物体还可以进行曲线运动。
常见的曲线运动有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
1.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绕着一个固定点或固定轴线做圆周轨迹运动。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称为线速度,而沿切线方向的速度称为切线速度,指向圆心的速度称为径向速度。
2. 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竖直平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和发射角度进行自由落体运动。
高三物体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体运动知识点总结物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以及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在高三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与物体运动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物体运动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平抛运动的重要概念有:1. 初速度:指物体在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水平初速度为常数,竖直初速度为零。
2. 时间:指物体运动经过的时间。
3. 加速度: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为零,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4. 位移: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置变化。
5. 最大高度:指物体运动过程中达到的最大高度。
6. 时间和位移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位移公式 s = v0t +1/2gt²表示,其中 v0 为初速度,t 为时间,g 为重力加速度。
二、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形式。
自由落体运动的重要概念包括:1.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物体自由下落时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9.8 m/s²。
2. 速度:物体下落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大小与加速度和时间成正比。
3. 落体时间:指物体从起始位置下落到目标位置所经过的时间。
4. 落体高度:指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
5. 抛体运动:当物体具有初速度时,其自由落体运动就变为抛体运动,抛体运动除了受到重力加速度的约束外,还具备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
三、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保持匀速的运动形式。
在高三物理中,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重要知识点有:1. 半径:指圆周运动轨迹的半径。
2. 角速度:指单位时间内运动角度的大小。
3. 周期:指物体完成一次循环运动所用的时间,与角速度的倒数成正比。
4. 频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循环次数,与周期的倒数成正比。
5. 弧长:指物体在圆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弧线长度。
四、平面运动平面运动是指物体在平面内进行的运动形式。
高考物理运动学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运动学必考知识点高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而物理科目在高考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物理科目中,运动学是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掌握好运动学的知识,不仅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够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考物理运动学的必考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
我们通常用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运动的特征。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速度是描述位移变化与时间变化的比值,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与时间变化的比值。
这些概念是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2.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移随时间变化是匀速的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
在计算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和时间时,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等式关系进行计算。
3.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通常使用加速度来描述速度的变化。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与时间变化的比值。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使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进行计算。
4.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不受其他外力的影响。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加速度恒定,大小为9.8m/s²,方向向下。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成等差数列变化,位移随时间成等差数列的二次变化。
5.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既有初速度又有一定角度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
在斜抛运动中,物体不仅受到重力的作用,还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斜抛运动的轨迹是一个抛物线,最高点即为最大高度。
在计算斜抛运动时,我们可以将抛体的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运动,分别进行计算。
6.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固定半径的圆周路径上进行的运动。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大小为速度的平方除以半径。
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点一、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进行的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常涉及的知识点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和运动图像等。
1.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位置的改变所发生的位移。
位移可以是正值、负值或者零值,分别表示正方向移动、负方向移动或者静止不动。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Δx / Δt,其中 v 为速度,Δx 为位移,Δt 为时间。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 = Δv / Δt,其中 a 为加速度,Δv 为速度的变化量,Δt 为时间。
4. 运动图像:直线运动的运动图像可以有三种情况: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图像为一条直线;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图像为逐渐向上倾斜的曲线;减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图像为逐渐向下倾斜的曲线。
二、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在弯曲路径上进行的运动。
在曲线运动中,常涉及的知识点有:向心力、圆周运动和离心力等。
1. 向心力:物体在进行曲线运动时,向中心点的力称为向心力。
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向心力的方向向着曲线的中心。
2. 圆周运动:物体沿着一个圆形轨迹做的运动称为圆周运动。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而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3. 离心力:物体在进行曲线运动时,远离中心点的力称为离心力。
离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以及运动半径有关,离心力的方向与向心力相反。
三、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物体从一定位置抛出后,自由落体与水平抛出合成的运动。
在抛体运动中,常涉及的知识点有:初速度、竖直方向运动和水平方向运动等。
1. 初速度:物体在进行抛体运动时,抛出的速度称为初速度。
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抛体的轨迹。
2. 竖直方向运动:抛体在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受到的是重力的作用。
在竖直方向上,抛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以用公式进行计算。
3. 水平方向运动:抛体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到其他力的影响。
高考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汇总运动,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关注的焦点。
在物理学中,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对于高中物理来说,运动学是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运动学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同学们全面复习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1. 位移和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
在一维运动中,位移可以用一个矢量表示,其大小等于路径长度,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用位移除以所花时间计算得到,速度也是一个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与瞬时时间的比值。
当时间间隔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变为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导数,即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在一维运动中,加速度可以用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计算得到。
加速度也是一个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4.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可以用位移除以时间计算得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5. 直线运动图象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用速度-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和加速度-时间图象来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
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是纵轴,时间是横轴;位移-时间图象中,位移是纵轴,时间是横轴;加速度-时间图象中,加速度是纵轴,时间是横轴。
根据这几个图象,我们可以推导出物体的运动规律。
6.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g,方向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速度随时间成一次函数变化。
7. 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受到初速度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同时具有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在运动学中,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描述及其规律。
1.1 位移和路径长度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用△x表示。
路径长度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走过的实际距离,在直线运动中等于位移。
1.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极限得到。
1.3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可以通过求极限得到。
二、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可以改变或保持不变。
2.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成正比。
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x / △t。
加速度为零,因为速度保持不变。
2.2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即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直线。
速度与时间呈水平直线,表示速度不变。
加速度为零,没有图像。
2.3 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匀速直线运动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相关物理量: - 位移公式:△x = v * △t - 平均速度公式:v = △x / △t - 瞬时速度:v = v0 - 加速度:a = 0三、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3.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成正比,与加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 = v0 * t + 1/2 * a * t^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 = v0 + at。
3.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呈二次函数关系,即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抛物线。
速度与时间呈一次函数关系,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直线。
加速度常数时,加速度与时间无关,没有图像。
3.3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相关物理量: - 位移公式:△x = v0 * t + 1/2 * a * t^2 - 平均速度公式:v = (v0 + vt) / 2 - 瞬时速度:v = v0 + at - 瞬时加速度:a = a四、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高考物理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复习
2012届高考物理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复习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 (一) 机械运动 (二) 质点 (三) 位移和路程:主要讲述质点和位移等,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和预备知识。
(四)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五)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主要讲述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六)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主要讲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七)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九)匀变直线运动的位移:主要讲述匀变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概念, 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十)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
(十一)自由落体运动。
(十二)竖直上抛运动主要讲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十三)系统、综合全章知识结构培养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掌握一个较完整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知识, 重点概念是: 位移、速度、加速度。
重要规律则是: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重点、难点:(一)、机械运动、平动和转动知道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
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
为了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 必须选择参照物――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 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它来确定其他物体的运动。
我们说汽车是运动的, 楼房是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我们说, 卫星在运动, 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闪闪红星”歌曲中唱的“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说明坐在竹排上的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的结果常常是不同的, 选河岸为参照物, 竹排是运动的, 选竹排为参照物, 竹排是静止的, 河岸上的青山是后退的。
这既说明选参照物的重要性, 又说明运动的相对性。
如果选太阳为参照物地球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在绕太阳运动, 若以天上的银河为参照物, 太阳是运动……, 进而得出没有不运动的物体, 从而说明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还应指出的是: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 常取地球为参照物。
高考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全解
高考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全解在高考物理中,运动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它为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提供了基础。
下面,我们将对高考物理中运动学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解析。
一、基本概念1、参考系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叫做参考系。
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其描述可能会不同。
2、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称为质点。
3、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路程则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4、速度和速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
速率则是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也是矢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 v₀+ at其中,v 是末速度,v₀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时间。
(2)位移公式:x = v₀t + 1/2 at²(3)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 =(v₀+ v) / 2(2)中间时刻速度:v(t/2) =(v₀+ v) / 2(3)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 aT²3、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v = gt(2)位移公式:h = 1/2 gt²三、运动图像1、 x t 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 t,纵坐标表示位移 x。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 t,纵坐标表示速度 v。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归纳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运动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模块。
它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物理量。
下面我们将对高三物理运动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它可以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是指在某一时刻的瞬时位移率,平均速度则是一个时间段内全部位移量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单位为米每秒(m/s)。
加速度则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呈匀变化,我们可以采用匀加速运动的公式计算加速度和位移。
2. 相互关系的公式在运动学中,有几个重要的公式,其表达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最基本的公式是位移与时间、初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位移的平方等于初速度的平方加上2倍加速度与位移之积。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求解物体运动的各种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与这个公式相关的公式,包括时间与位移、初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速度与时间、初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这些公式在计算物体的运动规律时非常有用。
3.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下落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速度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可以由运动学公式进行计算。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位移随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这意味着物体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位移也按照时间的平方增加。
4. 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平抛运动。
在抛体运动中,物体的水平速度保持恒定,而垂直方向上则受到重力的影响,使物体具有加速度。
在抛体运动中,物体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是相互独立的。
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和速度可以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计算,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和速度则可以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计算。
5.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轨迹为圆形的运动中,保持与圆心的距离恒定的运动。
高考物理复习认识运动知识点整理
-高考物理复习认识运动知识点整理运动学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点,以下是认识运动知识点,请考生仔细阅读并记忆。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
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认识运动知识点的内容就是这些,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机械运动质点位移和路程:主要讲述质点和位移等,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和预备知识。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主要讲述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主要讲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七)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九)匀变直线运动的位移:主要讲述匀变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概念, 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十)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
(十一)自由落体运动。
(十二)竖直上抛运动主要讲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十三)系统、综合全章知识结构培养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掌握一个较完整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知识, 重点概念是: 位移、速度、加速度。
重要规律则是: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重点、难点:(一)、机械运动、平动和转动知道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
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
为了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 必须选择参照物——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 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它来确定其他物体的运动。
我们说汽车是运动的, 楼房是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我们说, 卫星在运动, 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闪闪红星”歌曲中唱的“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说明坐在竹排上的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的结果常常是不同的, 选河岸为参照物, 竹排是运动的, 选竹排为参照物, 竹排是静止的, 河岸上的青山是后退的。
这既说明选参照物的重要性, 又说明运动的相对性。
如果选太阳为参照物地球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在绕太阳运动, 若以天上的银河为参照物, 太阳是运动……, 进而得出没有不运动的物体, 从而说明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还应指出的是: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 常取地球为参照物。
运动无论多么复杂, 都是由平动和转动组成, 或只有平动, 或只有转动, 或既有平动, 又有转动。
如判断物体是平动或是转动, 必须抓住, 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 这种运动叫平动。
物体上的各点都绕一点(圆心)或一轴做圆周运动, 这样的运动叫转动。
如果运动按运动轨迹分类, 可为直线或曲线运动, 而平动可沿直线运动, 也可沿曲线运动。
只要保持物体上各运动情况相同即可。
(二)、质点质点是一种抽象化的研究物体运动的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是为了便于着手研究物理学采用的一种方法, 今后还会常用: 如高中物理将要学到的匀速直线运动理想气体、点电荷, 理想变压器……。
都属于理想模型。
质点是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而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 这在第一章物体受力分析时已经这样做了, 在那里所以用一个点表示物体, 就是因为那个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质点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 也是下一章开始研究的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运动学中的质点只要把物体抽象为一个点, 动力学中的质点则要求这个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随着学习的深入, 对质点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
应该知道, 理想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科学的抽象, 采取这种方法是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 简化对物体的研究, 而把物体看成一个点, 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
我们把物体看成质点是在研究问题中, 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不起作用的或是次要的因素。
这有两种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 即物体做平动; ②物体有转, 但因转动引起的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差异, 对我们研究问题不起主要作用。
一个很好例子就是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成质点, 研究地球上昼夜交替时要考虑地球自转, 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再如乒乓球旋转时对球的运动有较大影响, 运动员在发球、击球时都要考虑, 就不能把球简单地看成质点。
应该指出绝不能误解为小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大物体就不能看成质点。
又如我们在运动会上投掷手榴弹、铅球、标枪时如何测量距离计成绩。
此时常常不考虑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差异, 而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形状的点。
这就是研究问题的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
最后还要强调指出: 研究质点模型的意义有两个方面: 在物体、形状、大小不起主要作用时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 在物体形状、大小起主要作用时, 把物体看成由无数多个质点所组成。
所以研究质点的运动, 是研究实际物体运动的近似和基础。
在中学力学中研究对象如不特别指出: (除非涉及到转动)即是质点。
(三)、位移和路程位移: 位置的改变。
位移是矢量, 不仅有大小, 而且还有方向, 它可用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
例如: 从甲地到乙地如右图所示: 可以沿直线从甲到乙地, 起点为甲地的A点, 终点是乙地的B点, 则位移大小为线段AB长, 方向从A到B方向, 还可沿ACB曲线由甲地到乙地, 还可沿折线ADB从甲地到乙地, 尽管通过的路径不同, 但它们的起点和终点相同, 所以位移一样, 路程不一样。
路程是运动的轨迹是标量, 只有大小无方向。
如果物体从甲地A点沿直线到乙地的B点后继续沿AB延长线到E, 由E又返回到B, 此时位移仍为AB(长)方向: A指向B, 而路程则为AE的长度加上线段BE的长度。
应该指出: 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 且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 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又如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弧做圆周运动如图示: 从图周的一点A出发(直径的一端)分别经圆弧; 到达直径的另一端B点, 其位移大小都为2R方向A→B, 路程为整个圆周长的1222,即ππRR=。
若经14圆周长分别沿逆时和顺时针方向到达C或D点则位移的大小2R(因起点为A, 终点分别为C、D), 方向不同分别为A→C; A→D, 路程相等为24214ππR R=(圆周长的)。
若分别沿逆时针由A经C、B到D, 或由A经D、B到C, 根据位移表示为起终点的有向线段, 则位移大小分别为AD R AC R==22;; 方向分别为A→D; A→C。
而路程相等都是圆周长3 434232即为R Rππ=。
假如从A点出发, 分别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又回到A点。
此时位移为零, 路程则为圆长2πR。
又一物体沿斜面从底端的A斜向上滑到最远点B后返回滑到C, 最后到A如右图所示: 试说明物体分别滑到B、C、A的位移和路程各为多少?从A到B, 因为沿直线且方向始终不变, 所以位移和路程大小相等为AB线段长度, 位移的方向A→B。
由A经B到C, 位移大小为AC线段的长度, 位移的方向A→C, 而路程则为线段AB长度加上BC线段的长度。
当从A经B到C又滑到A时, 位移为零, 则路程为线段AB长度的2倍。
现有皮球从离地面5m高处下落, 经与地面接触后弹跳到离地面高4m处接住, 试说明皮球的位移, 和路程?依据位移表示为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 位移大小为(5-4) = 1(m)方向竖直向下, 而路程为5 + 4 = 9(m)。
(四)、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首先应认识到, 匀速直线运动也是一种理想模型, 它是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 研究复杂的问题, 从最简单的开始, 是一种十分有益的研究方法。
实际上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 不过不少物体的运动可以按匀速直线处理。
这里对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就不好做到, 而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 应理解为在任意相等的时间, 不能只理解为一小时、一分钟、或一秒钟, 还可以更小……。
认真体会“任意”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的含意, 才能理解到匀速的意义。
进而再去理解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概念, 是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位移跟时间的比值, 更确切的讲是位移跟通过比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就更加准确。
而不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去表述速度概念。
只说明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还必须强调指出: ①速度和速率常常有些同学混淆不清。
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 而且有方向。
速率通常是指速度的大小, 这在今后解决问题时会用到。
②这里第一次出现用比值的形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只考虑速度大小, 称之为定义式。
将来随着学习深入, 还会出现, 决定式和量度式。
③由于匀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所以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④由速度的定义式可以准确的预测物体在给定时间内的位移即v S tS vt =→=称之为匀速运动的位移公式。
(五)、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含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位移时间图象以及速度和时间关系的图象——速度时间图象。
这是学习高中物理以来第一次出现图象, 即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必要时能够运用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
通常图象是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作出的。
如位移图象 依据S = vt 不同时间对应不同的位移, 位移S 与时间t 成正比。
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 这条直线是表示正比例函数。
而直线的斜率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有tg α==S tv )所以由位移图象不仅可以求出速度, 还可直接读出任意时间内的位移(t 1时间内的位移S 1)以及可直接读出发生任一位移S 2所需的时间t 2。
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所以它的速度图象是平行时间轴的直线。
(六)、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变速直线运动, 强调物体沿直线运动, 与匀速比相等时间内位移不相等。
即没有恒定的速度, 要想描述其运动快慢程度, 只有粗略的按匀速运动处理, 把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叫做这段时间内的或通过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表示为v S t=, 如果一段位移S 内, 分作几段位移S 1、S 2、S 3……。
而在每一段位移内可视为匀速, 其速度分别为v 1、v 2、v 3……。
求这一段位移S 内的平均速度?依定义式v S t S S S t t t S S S S v S v S v S S v S v S v ==++++++=++++++=+++123123123112233112233…………………………并会用平均速度去计算位移和时间。
瞬时速度: 描述的是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它能最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质点在某位置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 它是把平均速度的时间无限缩短到时刻。
它的方向总是运动质点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小结1、知道机械运动、平动、转动; 参照物的概念; 质点的概念以及把物体简化成质点的条件。
匀速、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理解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位移的概念会用图象法表示位移矢量, 理解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速度是矢量及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 即时速度的物理意义。
了解即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并能在具体问题中正确识别位移和路程; 掌握速度的概念, 速度的单位和换算;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能熟练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