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
1.前言
课程的性质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它是高职机槭类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属必修课程。依据职业标潍和机械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工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机械设备生产、销售、服务;处理机械类故障,功能性故障和使用性故障”的职业工作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培养从事机械设备零部件、整机的装配、故障排查、生产设备维保等设备的维修、保养、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的关键性岗位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维保、售后等从业人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掌握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熟悉机械设备的解体,设备零件的拆卸、清洗、技术鉴定方法;
熟悉机械零件各种修复技术;掌握表面工程技术;具有分析、选择和应用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的基本能力;
熟悉常用研、检具和维修工工具的选用;掌握机械设备几何精度的检验方法、装配质量的检验和机床试验方法、机床大修质量检验,绘制设备备件施工图等生产通用性技术要求;
掌握螺纹、键、销联接件、轴与轴承、丝杠螺母副、套类零件、齿轮、过盈配合件等典型零部件的修理、装配和调试方法;
熟悉常用机械设备等典型机械设备的修理技术,常见故障分析及其排除方法。
懂得保障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优质、高效、低成本、低消耗、节能环保;同时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敬业爱岗和自信心。
该学习领域分成6个机械设备维修项目,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是一门教学项目与生产项目一致,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一致,虚拟与实操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选用、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选用、零件的手工制作、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焊工实训车、铣实训、焊接工艺与设备选用、钳工技能实训。
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为导向,邀请行业专家按照设备管理要求对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检修等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普通机床、数控机械部件的安装与故障检修等能力而设置的行动、学习领域。该领域共归纳6个学习情境,按低、中、高等难度进行序化,完全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展开教学,以项目为载体,教学手段从任务提出(创设情境、演示任务、激发兴趣、明确要求)→任务分析(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分解任务、循序渐进)→任务实施(教师讲解、学生跟随、边学边做、检查辅导)→任务完成(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总结知识、强调重点)→到扩展提高(类似任务、举一反三、自主实战、提高能力)。全过程采用六步法来实施:任务讲解、资料收集、启发引导、分组讨论、汇报展示、检查评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基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根据我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岗位的实际,从学生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诫提出如下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熟悉设备精度检验中常用的工具,能正确进行常用设备的精度检验;
掌握典型零件修复施工图的绘制技术要求;
能力目标
能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学习工具,有信息收集和处理、设备管理技术员撰写施工文件的文字处理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法律法规、安全、质量、保密和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3.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对职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对学习领域的提炼,针对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特点与作用,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内容,设计6大学习情境,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对应的学习情况(项目)载体与学时分配见表1。
4.实施建议
教材选用与自编教材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吴宪文主编。
建议选用参考书有工业出版社丁加军主编《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人艮邮电出版社吴宪文、冯邦军编的《机械设备维修技术》。
教学方法建议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听微课等多媒体资料,通过搭建起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注重“真实的工作任务实习”、“项目模块过程考核”等资源的开发,让学生置身于“生产现场”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高从事机电类生产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通过“真实工作任务实操”,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反复训练完成结构类型不同、工艺特点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工作项目和任务,积累经验,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会排除不同的故障和减少零件失效的措施。
最后通过在各项目的综合实训中“实际操作”,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我处理技术问题、自我调适人际关系、独自面对竞争压力,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施工现场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申的范例。本课程对失效的典型零件修复工艺编制、工艺分析内容均采用案例教学,极具针对性和鲜活性,效果良好。
角色模拟教学法
1)将传统的“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为企业“设备管理经理”和“技术支持”,学生按企业项目岗位分班组,定岗位,如,设备故障诊断保全员、设计员、外协加工员、现场操作员等,实行岗位责任制,学生填写项目验收标准的《机械设备拆装记录》《项目修理说明书》,将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纳入考核。通过角色转换,学生能很快进入“情景”而适应自己的角色,通过轮流换岗,学生的团队精神、独立工作能力、新鲜感、执行力都能得到培养。
2)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知识重点循环应用,四结合贯穿课程其中;
3)串联学习结果的开放式评价,串联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从而立体化、全方位地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把传统的“应知应会”,发展为“能做能干”。
4)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现场判断故障→到拆、装→到修复方案确定→到出待修零件施工图纸→到修理调试达到正常使用功能→整个工作过程与企业维修工程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轨,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组成数个学习小组,对教师下达的任务和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实现教学互动,达到解决问题和形成成果的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目的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原创动力。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备典型零部件修理现场一线实践经验的学习,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拓展,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
5.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建议
考查,过程性考核
考勤+作业完成质量+课堂参与程度+最终完成项目质量+提交时间+
课程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