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汽车维修机电理论知识点

汽车维修机电理论知识点

汽车维修机电理论知识点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其中的机电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维修机电理论知识点是汽车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汽车维修机电理论知识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电瓶电瓶是汽车的能量存储设备,主要用于启动发动机和供应车辆电器设备的电能。

在汽车维修中,电瓶的检查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电瓶故障有电压不稳、容量衰退等问题。

检查电瓶时,我们可以使用电压表来测量电瓶的电压,通常应在12V以上。

同时,我们还需检查电瓶和发动机之间的电线连接情况,确保电瓶供电正常。

二、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也是汽车维修中的重点部位。

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对于诊断和修复问题至关重要。

常见的发动机故障有启动困难、动力不足、冒黑烟等。

对于发动机启动困难的情况,我们要检查点火系统、燃油系统以及进气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动力不足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发动机气缸压力不足导致的,我们需要检查气缸压力和缸内压力是否正常。

冒黑烟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燃油系统故障引起的,我们需要检查燃油喷射器、燃油滤清器等部件。

三、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差速器等部件,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

传动系统故障会导致车辆无法行驶或者动力不稳等问题。

在维修传动系统时,我们需要注意变速器油的更换和差速器油的检查。

变速器油的更换周期一般为2年或10万公里,过期了会导致变速器的工作异常。

差速器油的检查周期一般为每6个月或者1万公里,差速器油过低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能。

四、悬挂系统悬挂系统主要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对于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十分重要。

常见的悬挂系统问题有悬挂松动、减振器损坏等。

当我们检查悬挂系统时,需要注意悬挂弹簧的弹性状态是否正常,减振器是否具有缓冲效果。

同时还要检查悬挂系统的连接部件是否紧固可靠。

五、制动系统制动系统保证了车辆在行驶中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常见的制动系统故障有制动失效、制动力不均衡等问题。

在维修制动系统时,我们需要检查制动片和制动盘的磨损情况,制动液的液位是否正常,刹车系统的管路是否有漏油现象。

机电设备技术知识点总结

机电设备技术知识点总结

机电设备技术知识点总结一、电机基础知识1. 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实现的。

当通电时,电机内部的线圈产生磁场,与固定在外部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力,从而驱动电机转动。

2. 电机分类按使用的能源分类,电机主要可以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两大类;按转子结构分类,电机可以分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和直线电机;按用途分类,电机可以分为空调电机、洗衣机电机、风扇电机等。

3. 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机工作时的主要参数有磁场、电流、电压、感应电动势等,这些参数对电机的工作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电机的选型在选用电机时,需要考虑其额定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转速等参数,并依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和功率。

5. 电机的维护和保养电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包括润滑、散热、清洁等,以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行。

二、传动装置1. 传动装置的分类传动装置主要分为机械传动装置、液压传动装置和气动传动装置三大类。

2. 机械传动装置机械传动装置主要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蜗杆传动和联轴器等,通过机械元件实现机械能的传递。

3. 液压传动装置液压传动装置通过液压泵、液压缸和液压阀等元件实现液压能的传递,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冶金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4. 气动传动装置气动传动装置通过气动泵、气动缸和气动阀等元件实现气动能的传递,应用于包装设备、起重设备、风能利用等领域。

5. 传动装置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传动装置时,需要考虑传动效率、传动比、传动平稳性、传动噪音等因素,以实现良好的传动效果。

三、控制系统1. 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主要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两大类。

2. 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输出的控制量不受被控对象影响的控制系统,其控制效果受外部干扰和系统参数变化的影响较大。

3. 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输出的控制量受被控对象反馈的信息影响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被控对象状态实时调整控制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机电类特种设备基础知识

机电类特种设备基础知识

2023机电类特种设备基础知识CATALOGUE目录•机电类特种设备综述•常见机电类特种设备•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机电类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处理01机电类特种设备综述机电类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等定义根据设备类型和用途,可划分为工业用和民用两大类,其中工业用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民用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等分类定义与分类1设备特点23机电类特种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范围广由于设备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如运动速度过快、载荷过大等,易发生事故高危险性设备的操作、安装、维护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国内发展历史我国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设备发展史国际发展历史国际上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智能化、机器人化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水平02常见机电类特种设备电梯曳引式电梯由轿厢、牵引轮、钢丝绳等组成,通过电机驱动轿厢上下运动。

强制驱动电梯采用人力或蓄能作为驱动,轿厢沿着固定导轨上下运动。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用于输送人员和物品,由梯段、驱动装置、扶手带等组成。

根据承受压力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

压力容器分类由筒体、封头、法兰等组成,内部可设置各种附件如人孔、视镜、液位计等。

结构需办理使用登记、定期检验,操作人员需取得相应资格。

使用要求根据用途可分为桥式、门式、塔式、汽车等起重机。

分类由吊钩、钢丝绳、滑轮组等组成,可进行起升、变幅、回转等动作。

结构需具备防倾翻、防超载、防脱钩等功能,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是维修需要付出的工作量大小、人员多少、费用高低以及维修设 施先进或落后的综合体现;是由设计、制造等因素决定的一种固有属 性,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机 械设备三项基本性能参数之一。
3.影响维修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维修性的因素,主要有机械设备维修性设计的优劣、维修保养方针、体 制、维修装备设施的完善程度,维修保养人员的水平高低和劳动情绪等。见表 1.1 表1.1 影响维修性的主要因素
1)早发性故障 2)突发性故障 3)渐进性故障 4)复合型故障 按故障表现形式分有:
1)功能故障 2)潜在故障 按故障产生的原 1)致命故障 2)严重故障 3)一般故障 4)轻度故障 故障通常采取几种分类法复合并用,如突发性的局部故障;磨损性的危险故障等。 由此看出故障的复杂性;严重性和起因等情况。 1.1.2 故障的特点与故障管理 1 故障的特点 1)多样性 2)层次性 3)多因素和相关性 4)延时性 5)不确定性 6)修复性 2 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早期发现故障征兆,及时 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维修。
设计方面 1.总体布局和结构设计应使各部分 易于检查,便于维修 2.良好的可达性,设置维修操作通 道,有合适空间 3.部件与联接件易拆装 4.标准化,互换性和可更换性 5.安全性 6.材料易于购置,零件加工方便 7.技术资料齐全 8.专用工具和试验装置 维修保养方针、体制及维修装备设施 1.维系方式的确定 故障修理 定期更换 状态监测维修 无维修设计 2.维修资源的组织 维修组织机构 维修力量配备 维修计划和控制 3.维修材料和备件供应 储备方式 库存管理 4.维修装备设施 5.费用因素 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1.考核和选择 教育、经验、素质 1.训练 2.熟练程度 3.能力分析 4.劳动情绪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机电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产品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保和能源消耗等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和老化等原因造成设备性能的劣化以致出现故障,从而会使其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和停产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减缓机电设备劣化速度,排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和技术要求,需要设备维修从业人员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维护和修理设备的技术和方法。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是以机械设备为研究对象,探讨设备出现性能劣化的原因,研究并寻找减缓和防止设备性能劣化的技术及方法,保持或恢复设备的规定功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模块主要研究和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设备维修体系;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对策;设备修理的一般工作过程和设备维修前的准备。

一、设备的劣化及补偿机械设备在使用或者闲置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原有性能,或者与同类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较差,显得旧式化的现象称为设备的劣化。

设备的劣化可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

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腐蚀所造成的耗损、冲击、疲劳和蠕变等所造成的损坏和变形,原材料的附着和尘埃的污染之类现象,使设备失去其原有的性能。

自然劣化是指设备在进厂之后不管使用与否,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受大气的影响而使材料老朽化,或者遭受意外的灾害而加快这种老朽化的速度的现象。

灾害劣化是指由于自然灾害,如暴风、水浸、地震、雷击、爆炸等使设备遭受破坏或设备性能下降的现象.设备劣化还可分为绝对劣化和相对劣化。

绝对劣化就是设备的老朽化,即随着时间的流逝,设备逐渐损耗,逐渐老朽直至需要报废。

相对劣化是指原有的设备和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低、质量差,因而显得旧式化的现象。

机电维修基础知识点

机电维修基础知识点

机电维修基础知识点机电维修是一门涉及机械和电子知识的综合性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工程施工、设备维护等领域。

了解机电维修的基础知识点对于专业人士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机电维修的基础知识点。

1. 机械基础知识机械基础是机电维修的核心,主要包括工程制图、机构工作原理、机械加工与装配等内容。

工程制图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工程师需要掌握常见的图纸符号和图纸解读方法。

机构工作原理是了解机械工作原理的关键,通过掌握不同机械部件的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故障以及维修方法。

机械加工与装配则是机械维修的基础技能,维修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机械加工和装配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2. 电子基础知识电子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原理、电路图解读、电气测量等内容。

电路原理是了解电子设备工作原理的基础,通过学习电路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子设备的故障以及维修方法。

电路图解读是分析电子设备故障的重要手段,需要掌握电路图中常见的符号和元件,并能正确理解电路图中的连接关系。

电气测量是诊断电子设备故障的常用方法,维修人员需要熟悉使用各种电气测量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以便准确地测量电路参数和故障点。

3. 维修工具和设备机电维修需要使用各种维修工具和设备,如扳手、螺丝刀、电钻、焊接设备等。

维修人员需要了解不同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保证维修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此外,维修人员还需要了解常用的维修材料,如胶水、润滑油、绝缘胶带等。

4. 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在机电维修中,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是关键环节。

对于机械设备,维修人员需要学会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如零部件磨损、油液老化等,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如更换零部件或进行润滑维护。

对于电子设备,维修人员需要使用电气测量仪器进行故障诊断,找出故障点,并采取修复措施,如更换元件或修复电路连接。

总结起来,机电维修的基础知识点包括机械基础知识、电子基础知识、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等。

机电综合知识点总结

机电综合知识点总结

机电综合知识点总结一、机械基础知识1.1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指利用齿轮、皮带、链条等机构,将动力从一个部件传递到另一个部件的过程。

常见的机械传动有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蜗杆副、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滑块副等。

1.2 机床机床是指用于加工金属和其它材料的工具机,包括车床、铣床、钻床等。

常见的数控机床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加工过程,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1.3 金属加工金属加工是指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削、磨削、折弯等操作,以达到特定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常见的金属加工方式有车削、铣削、钻孔等。

二、电气基础知识2.1 电路基础电路是指由电源、导体和负载组成的路径,其中电源提供电能,导体将电能传递给负载。

常见的电路元件有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等。

2.2 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等构成的系统,用于将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用户。

常见的电力系统有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

2.3 电机电机是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包括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等。

常见的应用场景有工业生产、家用电器等。

三、自动化控制知识3.1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指通过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的一系列设备,对被控对象进行监测和调节。

常见的控制系统有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两种。

3.2 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或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

常见的自动化技术有PLC编程、SCADA监测等。

3.3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程序和各种传感器,实现对机械臂等设备进行精确控制。

常见的应用场景有工业生产线上的物料搬运、焊接等。

四、热力学基础知识4.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热、功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

常见的应用场景有汽车内燃机、发电厂等。

4.2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工质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回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热力学循环有卡诺循环、布雷顿循环等。

4.3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因温度差异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1. 介绍机电设备是指由机械和电器组成的设备,主要用于生产、加工和运输等领域。

机电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磨损,机电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需要进行维修。

本文将介绍一些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2. 常见故障2.1 电气故障电气故障是指机电设备由于电路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故障。

常见的电气故障有以下几种:•电路短路:电路中线路之间发生短路,导致电流过大,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烧毁。

•电路断路:电路中出现断路现象,导致电流无法通路,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电压不稳定:电源电压波动较大,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电机故障:电机可能会出现绝缘损坏、轴承磨损等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2.2 机械故障机械故障是指机械部分出现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故障。

常见的机械故障有以下几种:•轴承故障:轴承可能会因为磨损或过热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齿轮损坏:齿轮可能会因为磨损、断裂或错位而导致设备传动不正常。

•密封件泄漏:机械设备中的密封件可能会出现泄漏现象,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电机带动部分故障:电机带动部分可能会因为松动、断裂或磨损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3. 维修方法3.1 电气维修•检查电路连接:检查电路是否有松动或连接不良的情况,及时进行修复。

•测量电压和电流: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判断是否正常。

•更换损坏的电气元件:如果发现电路中的元件损坏,需要及时更换。

•检查电机绝缘状况:使用绝缘测试仪检测电机的绝缘状况,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3.2 机械维修•检查轴承状况:检查轴承是否有异常声响或磨损现象,如发现问题需要更换。

•检查齿轮状况:检查齿轮是否有齿面损坏、断裂或错位现象,及时修复或更换。

•检查密封件状况:检查机械设备中的密封件是否有泄漏现象,如有需要及时更换。

•检查电机带动部分:检查电机带动部分是否松动、断裂或磨损,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

机修工基础知识 -回复

机修工基础知识 -回复

机修工基础知识-回复标题:机修工基础知识详解一、引言机修工,又称机械设备维修工,是负责维护和修理各类机械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

他们的工作涉及到各种复杂的机械系统和部件,因此,具备扎实的机修工基础知识对于这个职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解析机修工所需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原理、设备诊断与维修、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持续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

二、机械原理1. 机械结构:理解并熟悉各类机械设备的基本结构,如传动装置、动力装置、控制装置等,这是进行设备维修的基础。

2. 力学原理:掌握基本的力学原理,如力的作用与反作用、杠杆原理、摩擦力等,这对于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故障原因有重要帮助。

3. 流体力学与热力学:对于一些涉及流体和热量传递的设备,如液压系统、冷却系统等,理解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原理也是必要的。

三、设备诊断与维修1. 故障诊断:机修工需要具备通过观察、听觉、嗅觉等感官以及使用专业工具(如万用表、测振仪等)来判断设备故障的能力。

这需要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模式有深入的理解。

2. 维修技术:掌握基本的维修技术,如零件更换、焊接、装配、调试等。

同时,也需要了解各种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预防性维护:除了故障修复,机修工还需要进行预防性维护,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调整等,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工作效率。

四、安全操作规程1. 安全知识:了解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法规和标准,如劳动保护法、电气安全规程、防火规定等。

2. 个人防护: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防止在工作中受到伤害。

3. 设备操作: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和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误操作导致的事故。

4. 应急处理: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如火灾扑救、人员疏散、急救等,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五、持续学习与发展1. 技术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机修工需要保持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关注和学习,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

《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章节名称:第一章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熟悉机电设备维修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教学内容:1. 机电设备维修的定义和意义;2. 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3. 机电设备维修的方法;4. 机电设备维修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2. 演示法:展示机电设备维修的工具和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相关教学设备和材料;2. 准备PPT课件,内容包括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3. 准备实际机电设备维修的工具和设备,用于展示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展示机电设备维修的工具和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4. 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实践操作;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的理解;2. 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的常用方法;3. 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4.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机电设备维修》配套教案章节名称:第二章机电设备维修工具与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机电设备维修常用工具的功能和用途;2. 掌握机电设备维修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3.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

教学内容:1. 机电设备维修常用工具的分类和功能;2. 机电设备维修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3. 机电设备维修工具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电设备维修常用工具的功能和用途;2. 演示法:展示机电设备维修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实践操作。

机电设备检修维护基础知识应知应会题库精选全文完整版

机电设备检修维护基础知识应知应会题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机电设备检修维护基础知识应知应会题库一、填空题1、检查、检修设备内部,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行灯或手电筒,严禁使用明火照明。

2、因检修需要移动、拆除栏杆、安全罩、井盖、盖板、花格板等安全设施时,如果工作人员离开作业地点,必须在上述作业地点的周围设置临时护栏、护网,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一切工作结束后,应当立即恢复原样。

3、焊接车间必须配备消防器材。

严禁在瓦斯含量超过 0.5%或煤尘浓度大于 10mg/m3 的场所进行焊接作业。

4、各类气瓶与明火的距离必须在 10m 以上。

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必须在 10m 以上,禁止作业现场吸烟。

5、严禁在有压力液体或压力气体的容器、管道、带电设备以及正在运转的机械上进行焊接、气割。

6、因工作需要进入设备内部或容器内部工作时,焊工要穿干燥工作服和绝缘鞋,并设专人监护。

禁止行灯变压器带入设备内和容器内。

禁止照明电压超过 12V 。

7、氧气瓶必须装置防震圈、安全帽、减压器。

减压器上应当设有安全阀。

使用的乙炔瓶必须直立放置,不能斜放,更不能卧放。

8、电焊设备及工具,必须绝缘良好。

焊机外壳必须接地,必须双线作业。

进行起重工作前,应当认真检查工作场地以及所用的工具。

起重大型设备,必须制定起装方案和相应的安全措施。

9、起重作业时,必须由专人负责指挥。

起重工应当熟悉各种手势、信号和旗语。

禁止在高压线下进行起吊作业。

10、禁止任何人在起重物下面通过或停留,禁止任何人站在起重物上。

禁止人与物一起吊运,起重现场应当设警戒线。

11、禁止将有电缆通过或有滑线电缆的钢梁、水泥梁作为起重支撑点,吊环焊接必须牢固可靠。

12、厂房内的吊装孔,每层之间必须有可靠的信号联系装置和安全装置。

各吊装孔必须有牢固盖板和栏杆,临时吊装孔、眼,必须设置临时栏杆、盖板和醒目标志。

13、严禁在运行管道、带电运转机械设备,以及不牢固的建筑物或其他物体上固定滑轮、葫芦、卷扬机等作为起重物的承力点。

工程机电知识点总结大全

工程机电知识点总结大全

工程机电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机械知识点1. 机械原理:包括机械运动、机械传动、机械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需要掌握各种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包括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皮带传动等传动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2. 液压传动:液压传动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能量的传动方式,它具有传动力矩大、传动效率高、动作平稳等优点。

在工程机电领域中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液压系统中。

3. 气动传动:气动传动是一种利用气体传递能量的传动方式,它具有传动速度快、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

在工程机电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4.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机械系统在运动中产生的振动现象,需要掌握振动的原理和特点,以及振动的控制和减震的方法。

5. 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将原材料进行加工成零部件或成品的过程。

需要了解各种机械加工的工艺和方法,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加工方式。

6. 机械制图:机械制图是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础,需要掌握各种机械零部件的图样及其标注、尺寸及公差的表示等知识。

二、电气知识点1. 电路基础: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等电路的组成和特点。

2. 电机原理:电机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需要了解各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

3. 变频调速:变频调速是一种通过改变电机供电频率来控制电机转速的方法,需要了解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 电气控制:电气控制是通过电气元件控制机械设备的运动和动作,需要掌握各种电气控制元件和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5. 电气安全:电气安全是工程机电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方法。

三、自动化知识点1. 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是通过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组件来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调节,需要了解各种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2. PLC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控制的电子设备,需要掌握PLC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概要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概要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概要前言机电设备维修是指对各种机械、电气及电子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保养的工作。

机电设备维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机电设备是各种生产和运输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现代化和现代交通发展的关键。

因此,机电设备维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效率和设备的寿命。

本文将针对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设备维修基础知识2.电气设备维修基础知识3.电子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机械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机械设备维修是指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保养的工作。

机械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机械设备制造和维修的基础。

机械原理研究机械系统的结构、运动和力学性质等基本规律。

掌握机械原理有助于工程师在维修机械设备时更好地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找出故障所在,从而进行有效的维修。

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指使用各种加工设备和工具对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

机械加工的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齿轮加工等。

机械加工是制造机械设备和修复故障的核心技术之一。

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与气压是常见的机械设备传动方式。

液压和气压传动具有传动力矩大、速度可调、反应迅速等优点,因此在机械设备的传动系统中广泛应用。

维修人员需要对液压和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常见故障具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及时排除传动系统的故障。

电气设备维修基础知识电气设备维修是指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保养的工作。

电气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子基础知识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维修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电路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半导体器件等方面。

电子基础知识有助于维修人员更好地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找出故障所在。

电气控制电气设备大多数需要进行控制,因此电气控制是电气设备维修的一个重要方面。

常见的电气控制包括单相电机的启动、电器安全保护、自动化流程控制等。

维修人员需要了解各种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功能,才能进行有效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机电检修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

机电检修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

机电检修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一、电气部分1. 以下哪个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A. I=U/RB. U=IRC. R=U/ID. 以上都是答案:D2. 电流的单位是()。

A. 伏特B. 欧姆C. 安培D. 瓦特答案:C3. 导体的电阻与()无关。

A. 导体的长度B. 导体的横截面积C. 导体中的电流D. 导体的材料答案:C4. 一只标有“220V,40W”的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

A. 0.18AB. 1.8AC. 18AD. 180A答案:A。

计算方法:I=P/U=40/220≈0.18A。

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通常采用()连接。

A. 三角形B. 星形C. 三角形或星形D. 以上都不是答案:C6.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是指()。

A. 电动机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的输出机械功率B. 电动机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的输入电功率C. 电动机在任意状态下运行时的输出机械功率D. 电动机在任意状态下运行时的输入电功率答案:A7. 交流接触器的主要作用是()。

A. 频繁地接通和断开主电路B. 频繁地接通和断开控制电路C. 保护主电路D. 保护控制电路答案:A8. 热继电器的主要作用是()。

A. 短路保护B. 过载保护C. 欠压保护D. 过压保护答案:B9. 漏电保护器的主要作用是()。

A. 短路保护B. 过载保护C. 漏电保护D. 以上都是答案:C10. 我国工业用电的频率是()Hz。

A. 50B. 60C. 100D. 120答案:A11. 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

A. 改变电压B. 改变电流C. 改变阻抗D. 以上都是答案:D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是由()产生的。

A. 定子绕组中的电流B. 转子绕组中的电流C. 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中的电流共同作用D. 以上都不是答案:A13. 电动机的启动方式有()。

A. 直接启动B. 降压启动C. 软启动D. 以上都是答案:D14. 电气设备的接地分为()。

机电基础必学知识点

机电基础必学知识点

机电基础必学知识点1. 物理基础: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定律,如力、能量、功、热力学等。

2. 电学基础:掌握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基本定律。

3. 电路分析:能够分析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电路图,计算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理解各种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

4. 电子元器件:熟悉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并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应用。

5. 控制系统: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能够设计简单的控制系统。

6. 机械基础:掌握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如速度、加速度、力、力矩等,能够分析和计算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

7. 液压与气动:了解液压传动和气动传动的原理和应用,能够分析和设计液压与气动系统。

8. 传感器与执行器:熟悉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原理和应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伺服电机等。

9. 自动控制:了解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模糊控制等,能够设计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

10. 机器人技术: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能够进行机器人的运动规划、路径规划和控制。

11. 维修与保养:掌握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方法,能够进行常见故障的诊断和修复。

12. 安全与环保:了解机电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环境保护要求,能够进行安全防护和环保措施的设计与实施。

13. 计算机辅助设计: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机电设备的设计和仿真分析,如CAD、CAM、CAE等。

14. 常用工具与仪器:熟悉常用的机械工具和仪器,如螺丝刀、扳手、万用表、示波器等,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

15. 职业道德与素养: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了解机电工程师的职业要求和行业标准,能够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面试基本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面试基本知识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面试基本知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各种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在面试中,了解基本的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

一、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1. 机电设备维修的定义:机电设备维修是指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保养和修复的过程,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维修方式:常见的维修方式包括预防性维修、计划性维修和故障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是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以预防故障的发生;计划性维修是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制定维修计划进行维修;故障性维修是对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的维修和修复。

3. 维修工具:维修工具包括常用的螺丝刀、扳手、钳子、电焊机等。

维修人员需要熟练使用这些工具,以便进行设备的拆卸、维修和组装工作。

4. 维修技巧:维修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维修技巧,如正确使用工具、熟悉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维修流程等。

二、机电设备管理基础知识1. 设备管理的定义:设备管理是指对机电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过程,包括设备的选购、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

2. 设备选购:设备选购需要考虑设备的功能、性能、质量、价格等因素,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设备,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进行采购。

3. 设备使用管理:设备使用管理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等工作。

操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维护管理是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保养和维护工作,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维护管理包括预防性维护、计划性维护和故障性维护等。

5. 设备报废管理:设备报废是指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修复时的处理过程。

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设备报废政策,对报废设备进行合理处置,如拍卖、报废处理等。

三、常见的机电设备故障及处理方法1. 电气故障:常见的电气故障包括线路短路、断路、电机无法启动等。

设备维修基础知识资料

设备维修基础知识资料

五、故障模式
(一) 定义和分类
1. 定义:故障模式是指产品故障的表现现象。 2. 分类: 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一种是由故障表现形式、诱发故障的因素以 及部位等进行分类。即每一种故障都是由一个或多个故障表现形式与诱发故 障的因素以及一个部位组合而成。 3. 故障表现形式: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材料变化(金相变化、化学变化、核变化) 4.诱发故障的因素:
① 力----稳定力、不稳定力、周期力、随机力。 ② 时间----很短、短、长。 ③ 温度----低温、室温、升温、稳定温度、不稳定温度、周期变化温 度、随机变化温度。 ④④ 作用环境----化学环境、核变环境。 5.故障部位:整体、表面。
为精确阐明一个特定的故障模式,必须从以上 三个类别中选择适当的类别。
裂纹 磨损 变形 腐蚀 熔融 蒸发 断裂 破碎
七、设备维护维修的四种方式
1、坏了才修 (坐以待毙) 时机:机器故障或损坏,设备停止工作时 特点:巨大停机损失,严重设备损坏,极高修理费用
2、预防维修 (循规蹈矩 ) 时机:依据设备生产厂家推荐周期或管理经验而定(视 时维修) 特点:有效防止突然失效,减少非计划停机,设备损坏 减少。 难免发生过剩维修,维修费用仍有1/3是浪费的。
通用化是指在不同种类的产品或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中尽量采用同 一结构和尺寸的零部件。
2、四好
好造、好用、好卖、好修
可维修性好的产品,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低限度 的资源(人力与技术水平、备件、维修设备和工具等) 和最省的费用,经过维修使产品恢复到良好状态。
可维修性既是产品可靠 性的必要补充,又是产品维 修保障决策的重要依据。维修工作的核心是保证产品的 可靠性。
3、预测维修(防微杜渐 ): 时机:设备工况异常时(视情维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设备维修基础知识机电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设备技术状态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产品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保和能源消耗等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和老化等原因造成设备性能的劣化以致出现故障,从而会使其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和停产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减缓机电设备劣化速度,排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的性能和技术要求,需要设备维修从业人员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维护和修理设备的技术和方法。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是以机械设备为研究对象,探讨设备出现性能劣化的原因,研究并寻找减缓和防止设备性能劣化的技术及方法,保持或恢复设备的规定功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模块主要研究和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设备维修体系;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对策;设备修理的一般工作过程和设备维修前的准备。

一、设备的劣化及补偿机械设备在使用或者闲置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原有性能,或者与同类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较差,显得旧式化的现象称为设备的劣化。

¥设备的劣化可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

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腐蚀所造成的耗损、冲击、疲劳和蠕变等所造成的损坏和变形,原材料的附着和尘埃的污染之类现象,使设备失去其原有的性能。

自然劣化是指设备在进厂之后不管使用与否,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受大气的影响而使材料老朽化,或者遭受意外的灾害而加快这种老朽化的速度的现象。

灾害劣化是指由于自然灾害,如暴风、水浸、地震、雷击、爆炸等使设备遭受破坏或设备性能下降的现象。

设备劣化还可分为绝对劣化和相对劣化。

绝对劣化就是设备的老朽化,即随着时间的流逝,设备逐渐损耗,逐渐老朽直至需要报废。

相对劣化是指原有的设备和新型设备相比较,性能低、质量差,因而显得旧式化的现象。

设备劣化导致设备技术性能下降,或者与新型设备相比,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较差,这一类劣化又称之为技术性劣化。

如果从设备的经济价值来看待,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价值也在减少,这又称之为经济性劣化。

设备的劣化使设备的性能下降,故障增多,维修费用增加,其所生产的产品产量减少,质量下降,成本增高并且不能保证按期交货,职工的安全感和情绪下降等,造成各种损失。

对设备劣化的补偿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新设备来替换已经劣化或损耗的旧设备,即进行设备更新;二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检修进行局部性的补偿。

由于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是长短不齐的,因此用检修方法进行局部性的补偿,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图1-1为设备劣化的周期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设备由建设期进入投产期,其性能逐渐达到设计水平,进人稳定生产期。

如再经过革新改造,设备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进入正常生产期。

在使用中设备逐渐劣化,每经过一次修理,恢复一定的性能,但设备性能仍呈下降的趋势。

这时,如果进行改造,设备性能就可能向新一代的设备靠近。

当设备性能急剧劣化,再修理得不偿失时,就应当进行更新。

`】?图l-1 设备劣化周期图二、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其对策机器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称为故障。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机械零件由于设计、材料、工艺及装配等各种原因,丧失规定的功能,无法继续工作的现象称为失效。

当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失效时,就意味着设备处于故障状态。

机器发生故障后,其经济技术指标部分或全部下降而达不到预定要求,如功率下降、精度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达不到预定等级或发生强烈振动、出现不正常的声响等。

机电设备的故障分为自然故障和事故性故障两类。

自然故障是指机器各部分零件的正常磨损或物理、化学变化造成零件的变形、断裂、蚀损等,使机器零件失效所引起的故障。

事故性故障是指因维护和调整不当,违反操作规程或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零件和材料等造成的故障,这种故障是人为造成的,可以避免。

机器的故障和机械零件的失效密不可分。

机械设备类型很多,其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差异很大。

机械零件失效模式也很多,主要有磨损、变形、断裂、蚀损等四种普通的、有代表性的失效模式。

(一)、机械零件的磨损及其对策相接触的物体相互移动时发生阻力的现象称为摩擦。

相对运动的零件的摩擦表面发生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变化的现象称为磨损。

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磨损是摩擦的必然结果,两者均发生于材料表面。

摩擦与磨损相伴产生,造成机械零件的失效。

当机械零件配合面产生的磨损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引起配合性质的改变,使间隙加大、润滑条件变坏。

产生冲击,磨损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事故。

一般机械设备中约有80%的零件因磨损而失效报废。

据估计,世界上的能源消耗约有30%~50%是由于摩擦和磨损造成的。

<摩擦和磨损涉及的科学技术领域甚广,特别是磨损,它是一种微观和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机械零件不仅会发生外形和尺寸的变化,而且会出现其他各种物理、化学和机械现象。

零件的工作条件是影响磨损的基本因素。

这些条件主要包括:运动速度、相对压力、润滑与防护情况、温度、材料、表面质量和配合间隙等。

以摩擦副为主要零件的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转时,机械零件的磨损过程一般可分为磨合(跑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如图1-4所示。

—图1-4 机械磨损过程(1)磨合阶段新的摩擦副表面具有一定的表面粗糙度,实际接触面积小。

开始磨合时,在一定载荷作用下,表面逐渐磨平,磨损速度较大,如图中的OA线段。

随着磨合的进行,实际接触面积逐渐增大,磨损速度减缓。

在机械设备正式投入运行前,认真进行磨合是十分重要的。

(2)稳定磨损阶段经过磨合阶段,摩擦副表面发生加工硬化,微观几何形状改变,建立了弹性接触条件。

这一阶段磨损趋于稳定、缓慢,AB线段的斜率就是磨损速度;B点对应的横坐标时间就是零件的耐磨寿命。

;(3)剧烈磨损阶段经过B点以后,由于摩擦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温度快速升高、金属组织发生变化、冲击增大、磨损速度急剧增加、机械效率下降、精度降低等,从而导致零件失效,机械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通常将机械零件的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五种类型。

(1)、粘着磨损粘着磨损又称为粘附磨损,是指当构成摩擦副的两个摩擦表面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粘着作用,接触表面的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所引起的磨损。

根据零件摩擦表面的破坏程度,粘着磨损可分为轻微磨损、涂抹、擦伤、撕脱和咬死等五类。

1.粘着磨损机理擦副的表面即使是抛光得很好的光洁表面,但实际上也还是高低不平的。

因此,两个金属零件表面的接触,实际上是微凸体之间的接触,实际接触面积很小,仅为理论接触面的1%~1‰。

所以即使在载荷不大时,单位面积的接触应力也很大,如果当这一接触应力大到足以使微凸体发生塑性变形,并且接触处很干净,那么这两个零件的金属面将直接接触而产生粘着。

当摩擦表面发生相对滑动时,粘着点在切应力作用下变形甚至断裂,造成接触表面的损伤破坏。

这时,如果粘着点的粘着力足够大,并超过摩擦接触点两种材料之一的强度,则材料便会从该表面上被扯下,使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

通常这种材料的转移是由较软的表面转移到较硬的表面上。

在载荷和相对运动作用下,两接触点间重复产生“粘着一剪断一再粘着”的循环过程,使摩擦表面温度显著升高,油膜破坏,严重时表层金属局部软化或熔化,接触点产生进一步粘着。

】在金属零件的摩擦中,粘着磨损是剧烈的,常常会导致摩擦副灾难性破坏,应加以避免。

但是,在非金属零件或金属零件和聚合物件构成的摩擦副中,摩擦时聚合物会转移到金属表面上形成单分子层,凭借聚合物的润滑特性,可以提高耐磨性,此时粘着磨损则起到有益的作用。

2.减少或消除粘着磨损的对策摩擦表面产生粘着是粘着磨损的前提,因此,减少或消除粘着磨损的对策就有两方面。

(1)控制摩擦表面的状态摩擦表面的状态主要是指表面自然洁净程度和微观粗糙度。

摩擦表面越洁净,越光滑,越可能发生表面的粘着。

因此,应当尽可能使摩擦表面有吸附物质、氧化物层和润滑剂。

例如,润滑油中加入油性添加剂,能有效地防止金属表面产生粘着磨损;而大气中的氧通常会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氧化膜,能防止金属直接接触和发生粘着,有利于减少摩擦和磨损。

(2)控制摩擦表面材料的成分和金相组织材料成分和金相组织相近的两种金属材料之间最容易发生粘着磨损。

这是因为两个摩擦表面的材料形成固溶体的倾向强烈,因此,构成摩擦副的材料应当是形成固溶体倾向最小的两种材料,即应当选用不同材料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材料。

此外,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粘着磨损性能,因此也可选用易于在摩擦表面形成金属问化合物的材料。

如果这两个要求都不能满足,则通常在摩擦表面覆盖能有效抵抗粘着磨损的材料,如铅、锡、银等软金属或合金。

(2)磨料磨损—磨料磨损也称为磨粒磨损,它是当摩擦副的接触表面之间存在着硬质颗粒,或者当摩擦副材料一方的硬度比另一方的硬度大得多时,所产生的一种类似金属切削过程的磨损。

它是机械磨损的一种,特征是在接触面上有明显的切削痕迹。

在各类磨损中,磨料磨损约占50%.是十分常见且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磨损,其磨损速率和磨损强度都很大,致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能源和材料大量消耗。

根据摩擦表面所受的应力和冲击的不同,、磨料磨损的形式可分为錾削式、高应力碾碎式和低应力擦伤式三类。

1.磨料磨损机理磨料磨损的机理属于磨料颗粒的机械作用,磨料的来源有外界砂尘、切屑侵人、流体带人、表面磨损产物、材料组织的表面硬点及夹杂物等。

目前,关于磨料磨损机理有四种假说:(1)微量切削认为磨料磨损主要是由于磨料颗粒沿摩擦表面进行微量切削而引起的,微量切屑大多数呈螺旋状、弯曲状或环状,与金属切削加工的切屑形状类似。

(2)压痕破坏认为塑性较大的材料,因磨料在载荷的作用下压人材料表面而产生压痕,并从表层上挤出剥落物。

(3)疲劳破坏认为磨料磨损是磨料使金属表面层受交变应力而变形,使材料表面疲劳破坏,并呈小颗粒状态从表层脱落下来。

,(4)断裂认为磨料压入和擦划金属表面时,压痕处的金属要产生变形,磨料压人深度达到临界值时,伴随压人而产生的拉伸应力足以产生裂纹。

在擦划过程中,产生的裂纹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垂直于表面的中间裂纹;另一种是从压痕底部向表面扩展的横向裂纹。

当横向裂纹相交或扩展到表面时,便发生材料呈微粒状脱落形成磨屑的现象。

2.减少或消除磨料磨损的对策磨料磨损是由磨料颗粒与摩擦表面的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因而,减少或消除磨料磨损的对策也有两方面。

(1)磨料方面磨料磨损与磨料的相对硬度、形状、大小(粒度)有密切的关系。

磨料的硬度相对于摩擦表面材料硬度越大,磨损越严重;呈棱角状的磨料比圆滑状的磨料的挤切能力强,磨损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